[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辉县市实验学校 靳继平

《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它用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的道理。 在学习这则寓言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揠苗助长》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故事大意,之后,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和感悟寓意。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鹬和蚌的对话,抓住“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想象鹬和蚌的表情,从而对“互不相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通过朗读体会渔翁所得之易,抓住“毫不费力”、“一起捉走”等词语指导朗读,收效更加明显。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鹬和蚌傻不傻?傻在那里?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他们不仅能帮助鹬和蚌出主意,而且找到了原因所在,真正内化了寓意。

《鹬蚌相争》教学反思

辉县市实验学校 靳继平

《鹬蚌相争》是一篇寓言故事,它用一个小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两人一味争斗、互不相让就会两败俱伤,让别人得到好处的道理。 在学习这则寓言时,我引导学生运用学习《揠苗助长》的方法,首先要求学生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明确故事大意,之后,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和感悟寓意。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鹬和蚌的对话,抓住“威胁”、“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等词语想象鹬和蚌的表情,从而对“互不相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最后,通过朗读体会渔翁所得之易,抓住“毫不费力”、“一起捉走”等词语指导朗读,收效更加明显。

在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鹬和蚌傻不傻?傻在那里?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主动性,他们不仅能帮助鹬和蚌出主意,而且找到了原因所在,真正内化了寓意。


相关文章

  • 鹬蚌相争教案 1
  • 课题:<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鹬蚌相争>教案 12册语文 1.会认生字和会写生字. 2.主动用学过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学习课文.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 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 ...查看


  • 六月份教案
  • 20恐龙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学习 ...查看


  • 邯郸学步寓言故事
  • 篇一:邯郸学步 邯郸学步 这句成语出自<庄子·秋水>讲的一个寓言故事. 郸是春秋时期赵国的首都.那里的人非常注意礼仪,无论是走路.行礼,都很注邯 重姿势和仪表.因此,当地人走路的姿势便远近闻名. 在燕国的寿陵地方,有个少年人到不 ...查看


  • [教育反思]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更新
  • 作者:杜承谦 发布日期:2009-07-27 绵阳四中 杜存谦 教学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特殊认识活动,为达到教学活动的预期目的,减少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就必须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设计.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 ...查看


  • 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虚词和一些特殊的文言句式.2.领会课文设喻说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3. 学习齐威王虚心听取意见与邹忌善于思考.敢于进谏的可贵品质.4.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 ...查看


  • [精品]美术教育实习报告
  • 篇1:美术教育实习报告 实践的目的:对已学部分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加强自我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和训练自我认识和观察社会,以及解决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专业技能. 实践的意义:课外社会实践是一扇认识和观察社会的窗口.它可以使大学生学到书本外的知 ...查看


  •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 西师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是第三学段第一册,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册教科书遵循本套书"放低起点,小步快进,激励自主,成功达标"的编写原则,在体例上注重学段衔接, ...查看


  • 哲学说课稿
  • 哈尔滨女子职业技术学校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说课稿 姓名:牛永宁 职务:政治教师 单位:哈尔滨女子职业技术学校 时间:2011年6月21日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地位及作用 我所选用的教材是 ...查看


  • 幼儿园狐假虎威的教案
  • 篇一:狐假虎威教案 幼儿园大班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教案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3-03-28 15:57 (一)活动目标1.理解成语故事内容和含义,客观认识狐狸的行为,知道遇到危险的时候不要慌,要学会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