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诗歌:[观大散关图有感]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写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聘请,从夔州(今四川奉节)赴南郑(今陕西汉中),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南郑位于宋、金对峙的前线,陆游的身份又是前敌指挥部中的负责人员,他到任后,曾多次奔走于前线视察军情,投身于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军事主张:“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汉中)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宋史·陆游传》)视汉中为收复中原的重要根据地。

  这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从军生活,给陆游以深刻难忘的印象,直至晚年,他还留下了“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的回忆。过了一年,即乾道九年,那年陆游48岁,奉调摄知嘉州(今四川乐山)。10月,他根据这段在汉中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这首《金错刀行》。

  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之作,在结构上具有由物及人、层层拓展的特点。全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提刀独立顾八荒”,从赋咏金错刀人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杀敌立功的形象。

  第二层从“京华结交尽奇士”到“一片丹心报天子”,从提刀人推扩到“奇士”群体形象,抒发其共同的报国丹心。

  第三层从“尔来从军天汉滨”到结束,联系眼前从军经历,揭明全诗题旨,表达了“中国”必胜的豪情壮志。

  内容述评

  陆游生活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南宋国势衰微,恢复大业屡屡受挫,抗金志士切齿扼腕。陆游年轻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但无由请缨。他在年将五十时获得供职抗金前线的机会,亲自投身到火热的军旅生活中去,大大激发了心中蓄积已久的报国热忱。于是他借金错刀来述怀言志,抒发了誓死抗金、“中国”必胜的壮烈情怀。这种光鉴日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体现,永远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起的巨大力量。

  诗人感叹“丈夫五十功未立”,这里的“丈夫”,是一个爱国壮士的形象。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丈夫”的涵义。诗句中所说的“功”,不能仅仅理解为陆游个人的功名,而是指恢复祖国河山的抗金大业。“一片丹心报天子”一句,似乎有忠君色彩,但在那时的历史条件下,“天子”与国家社稷难以分开,“报天子”即是报效国家,其积极意义仍应肯定。

  诗人还指出:“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隆兴初年,朝中抗战派势力抬头,老将张浚重被起用,准备北伐,陆游也受到张浚的推许。这些爱国志士义结生死,同仇敌忾,是抗金复国的中流砥柱。因此,诗人在诗的最后发出了“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时代最强音。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写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172)正月,陆游应四川宣抚使王炎的聘请,从夔州(今四川奉节)赴南郑(今陕西汉中),担任宣抚使司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南郑位于宋、金对峙的前线,陆游的身份又是前敌指挥部中的负责人员,他到任后,曾多次奔走于前线视察军情,投身于收复失地的准备工作。他还提出了自己的军事主张:“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汉中)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宋史·陆游传》)视汉中为收复中原的重要根据地。

  这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观大散关图有感》)的从军生活,给陆游以深刻难忘的印象,直至晚年,他还留下了“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的回忆。过了一年,即乾道九年,那年陆游48岁,奉调摄知嘉州(今四川乐山)。10月,他根据这段在汉中的经历和感受,写下了这首《金错刀行》。

  层次结构

  这是一首托物寄兴之作,在结构上具有由物及人、层层拓展的特点。全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提刀独立顾八荒”,从赋咏金错刀人手,引出提刀人渴望杀敌立功的形象。

  第二层从“京华结交尽奇士”到“一片丹心报天子”,从提刀人推扩到“奇士”群体形象,抒发其共同的报国丹心。

  第三层从“尔来从军天汉滨”到结束,联系眼前从军经历,揭明全诗题旨,表达了“中国”必胜的豪情壮志。

  内容述评

  陆游生活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南宋国势衰微,恢复大业屡屡受挫,抗金志士切齿扼腕。陆游年轻时就立下了报国志向,但无由请缨。他在年将五十时获得供职抗金前线的机会,亲自投身到火热的军旅生活中去,大大激发了心中蓄积已久的报国热忱。于是他借金错刀来述怀言志,抒发了誓死抗金、“中国”必胜的壮烈情怀。这种光鉴日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中华民族浩然正气的体现,永远具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起的巨大力量。

  诗人感叹“丈夫五十功未立”,这里的“丈夫”,是一个爱国壮士的形象。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这段话有助于我们理解“丈夫”的涵义。诗句中所说的“功”,不能仅仅理解为陆游个人的功名,而是指恢复祖国河山的抗金大业。“一片丹心报天子”一句,似乎有忠君色彩,但在那时的历史条件下,“天子”与国家社稷难以分开,“报天子”即是报效国家,其积极意义仍应肯定。

  诗人还指出:“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意即怀抱报国丹心的并非只有自己,当时朝廷中已经形成一个爱国志士群体。隆兴初年,朝中抗战派势力抬头,老将张浚重被起用,准备北伐,陆游也受到张浚的推许。这些爱国志士义结生死,同仇敌忾,是抗金复国的中流砥柱。因此,诗人在诗的最后发出了“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的时代最强音。


相关文章

  • 爱国诗歌:书愤五首·其一
  • 书愤五首·其一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赏析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 ...查看


  • 爱国诗歌:金错刀行
  •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写作背景 孝宗乾道八年(1 ...查看


  • 爱国诗歌:谢池春·壮岁从戎
  • <谢池春·壮岁从戎>原文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妒! <谢池春·壮岁从戎 ...查看


  • 汉语言文学系10级语文教育专业
  • 汉语言文学系10级语文教育专业 毕 业 论 文 学生姓名: 张慧 学 号: 1100203090 班 级: 2010级语文教育(2)班 指导教师: 林海 浅谈陆游诗词的爱国主义精神 内容摘要 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也是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 ...查看


  • 关于雪的诗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 书愤五首·其一 朝代:宋代 作者:陆游 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赏析 "楼船"二句,写宋兵在东南和西 ...查看


  • 爱国诗歌:书愤其一
  • <书愤其一>原文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其一>注释 ①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②早岁:早年, ...查看


  • 宋代诗文Micr
  • 第五章 宋代诗文 一.宋初诗文 (一)宋初诗坛 1.宋初白体和王禹偁<> <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 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 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 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 村桥原 ...查看


  • 诗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之一------陆游
  • 诗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之一------陆游 前言 南宋四大家有诗歌史上的四大家和画史上的四大家.诗歌史上的南宋四大家又称中兴四大诗人, 是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画史上的南宋四大家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 ...查看


  • 陆游的 书愤 赏析
  • 书 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拿剑,拿剑,痛击狂胡三百万." 回望中原,你看见萧萧边关,你听见刁斗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