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二年级数学测量教案.doc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测量教案

五 测量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 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

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1分硬铅笔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直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咱空间观念和动

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同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 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 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

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 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 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

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 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 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 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 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 活动。

a. 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 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 指名汇报。

(4) 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 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 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

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 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 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动手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

2.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3.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判断

4.请为同一种物体选择不同的单位。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课件。

学具:表、记录单。

切入举偶

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 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

是1千米。

(2) 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 (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 )圈的

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 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

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

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 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

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 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 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

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

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

ii.

iii.

iv. 公路边的里程碑 摩拖车的速度表 限速标志 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 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

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 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

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学中做

1.完成43页的第1题。

2.完成43页的第2题。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数学测量教案

五 测量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 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

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实际感受1分米、1分硬铅笔

铅笔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测量铅笔长度的活动,直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发咱空间观念和动

手操作能力。

2.通过实际测量,学习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

3.同过“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1分硬币、钱币若干(按小组分)。

学具:学生用尺、长约1分米、1毫米的物品。

切入举偶

谜语引入。

身穿花衣裳,

个子细又长。

写出漂亮字,

需要他帮忙。

同学们开动小脑瓜,快快猜一猜,它是谁呢?(铅笔)

对了,这节课我们一起量一量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

对话平台

玩中学

一、 认识分米。

1.估一估。

先利用已有经验估一估,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a) 课前老师在每个学习小组的书桌里悄悄地放了一支铅笔,赶快把它找出

来,放在桌面上,请同学们睁大眼睛,结合已有的测量经验估测一下,这支铅笔有多长,填在书中表格中。

b) 交流、汇报。说说你是怎么估出来的。

2.量一量。

在估一估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测量,验证估测结果。

(1) 看来同学们估的长度都不一样,要想知道这支铅笔到底有多长,你能想出

有根据的好办法吗?(用尺子量)

(2) 动手实践。亲自用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并把结果填在书中的表格里。

(3) 汇报结果。验证于估测的差距。

3.说一说。

通过交流,熟练掌握1分米的实际长度以及分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1) 你们知道10厘米是多长吗?用手表示出长度来。

板书:10厘米就是1分米。

(2) 介绍分米。

分米是比厘米大一些的长度单位,在国际上可以用符号表示出来,谁给大家讲一讲。(指名介绍)

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你们会用符号表示出来吗?指名上前写,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完成。

全班齐读公式。

(3) 活动。

a. 让我们用分米为单位量一量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b. 再拿出格尺,快速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之间的距离也是1分米?

c. 指名汇报。

(4) 观察直尺,然后讨论出米、分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汇报、板书、齐读。

二.认识毫米。

1.量一量。

引导操作,设下疑问。

每个人的书桌上都有橡皮,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

用厘米做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有时不是整厘米数,因而得不到准确的结果。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物体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办法?

那么谁知道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多少?

2. 议一议。

让学生尝试探究新知,牢固地建立起新的认知结构,形成表象。

(1) 1毫米到底有多长?它与厘米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在观察和

操做中获得这些知识。

(2) 观察直尺,完成表格,然后讨论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3) 指名汇报。

3.说一说。

进一步加深对毫米的认识。

请大家继续观察直尺,1毫米到底有多长?估计一下桌面上的学具,哪一个厚度大约是1毫米?再动手量一量,检验一下你的判断准确吗?

2.量一量。

解决疑问,让学生真正感受毫米的作用。

大家已经认识了毫米这个长度单位,现在我们以毫米为单位再量一下橡皮的长度。

这次量的结果与开始比,哪一个数据更准确呢?

学中做

1.完成练一练的第1题。

请同学们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比比看,谁估测的最接近?

2.完成练一练的第2题。

可充分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检。在做前,教师要给予适当提示:画线段时勿忘记画出两个端点。

3. 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4.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3.判断

4.请为同一种物体选择不同的单位。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准备

教具:米尺、课件。

学具:表、记录单。

切入举偶

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走一走。

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 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

是1千米。

(2) 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 (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 )圈的

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

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 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

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

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

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 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

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 讲解:千米也称公里,可以用字母km 表示。想一想,怎样用字母表

示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呢?

指名板演

5.填一填。

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我们知道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分别需要多长

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答案。

完成数中42页填一填。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i.

ii.

iii.

iv. 公路边的里程碑 摩拖车的速度表 限速标志 指路标志

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估一估。

(1) 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

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2) 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2000步。我们可以从校门口出发数出

2000步,看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学中做

1.完成43页的第1题。

2.完成43页的第2题。


相关文章

  • 2017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doc
  • <连加.连减>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 教学目的: 1.强学生对连加连减应用题的理解. 2.学生掌握连加连减的式计算. 3.让学生明白互助友爱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应用题的多种解. ...查看


  • 2017二年级数学分苹果.doc
  • 课时教案 教材: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 课题: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2.进一步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的活动中, 教学重点:进一步领会等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 ...查看


  • 2017三年级数学乘法3.doc
  •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教案 下册乘法练习(三) 练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估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2.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教具准备 投影设备.邮票.口算卡等.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练 ...查看


  • 2017京教版数学七下[不等式的解集]word教案.doc
  • 数学: 5.3<不等式的解集>教案(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理解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解不等式等概念,掌握在数轴上表示 不等式的解的集合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并初步掌握对比 ...查看


  • 2017九年级数学圆教案4.doc
  • 第三章 圆 [课标要求] (1)认识圆并掌握圆的有关概念和计算 ① 知道圆由圆心与半径确定,了解圆的对称性. ② 通过图形直观识别圆的弦.弧.圆心角等基本元素. ③ 利用圆的对称性探索弧.弦.圆心角之间的关系, 并会进行简单计算和说理. ④ ...查看


  •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的教学设计与评析教案
  • 本文由无居无饭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小学三年级数学周长的教学设计与评析教案 来源:小学数学教学网 2009-07-15 16:56:53 [标签:三年级 周长 巧求周长 ...查看


  • 2017中考数学相似三角形教案.doc
  • 初三数学复习教案 课 题:相似三角形(2) 教学目的: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定理探究一些以相似为背景的综合性考题. 教学重点:注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以及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例题分析 例1.如图,将两块完全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查看


  • 幼儿园教案数学活动:有用的数字doc
  • 数学活动 1.长高了吗?长胖了吗? 准 备:每名幼儿在中班和大班的身长体重测量结果卡(中班.大 班用不同颜色区分,身长.体重后留有空格让幼儿做标记) 组织策略: ⑴谈话引起幼儿对保健老师体检测量身长体重的回忆. ⑵出示幼儿体检记录卡,引导幼 ...查看


  • 2017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doc
  • 课题: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授课教师:北京三帆中学(北京师大二附中初中部)耿旭龙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让学生体验从算术方法到代数方法是一种进步,归纳并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