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的心理救赎

  摘 要: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的阿富汗男孩成长的故事,建构出一条心理救赎的策略,以治疗病态的阿富汗社会和在极端宗教理念压抑下扭曲的人性。整个小说可以说是主人公阿米尔寻找心灵救赎的回忆录。  关键词: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罪与救赎;人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075-02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一鸣惊人之作。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u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于美国加州行医。小说于2003年6月在美国出版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成为法国读书会2006年度首选书,美国图书馆协会选书,获得法国《ELLE》读者票选年度最佳小说奖,作者也因小说的巨大影响力,于2006年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促进难民教授工作。  整部小说可以说是主人公阿米尔寻找心灵救赎的回忆录。小说中,阿米尔“人不为己”的自然本性,当时阿富汗国家的民族歧视、教派冲突等社会环境以及他内心的嫉妒和偏激导致了他的罪与背叛。而人性的发展随着人的成长而发展,个人的教育、生活环境的改变、心理的发展和成熟等因素使得他最终勇于面对自己内心那个最阴暗的角落,并对此进行救赎。小说通过阿米尔的救赎告诫人们要勇于面对自己人性中的缺点,以免受到心灵的鞭挞、愧疚、恐惧和折磨。  一、阿米尔的背叛  阿米尔背叛了全世界最忠实自己的哈桑。“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哈桑跟我喝过同样的乳汁。我们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迈出第一步。还有,在同一个屋檐下,我们说出第一个字。我说的是‘爸爸’。他说的是’阿米尔‘。我的名字”。  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他心如明镜。然而,阿米尔一直以来都无法摆脱阶级的差异。他从不把这个哈扎拉人视为自己的兄弟,更不会向任何人承认自己对哈桑的依赖。于是,阿米尔常常捉弄甚至侮辱哈桑从而“提醒”自己,他和哈桑是不同的。阿米尔利用哈桑没有读书识字的能力,欺骗、嘲笑哈桑,而哈桑却阴差阳错地引领他走上了文学之路。  从自然本性来看,阿米尔敏感而好学、内心却柔弱胆怯,而哈桑勇敢正直,身手矫健。阿米尔得不到勇武刚直的父亲的重视,就本能的想要保护好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因此十分嫉恨父亲对哈桑表现出来的爱,甚至希望将哈桑赶走,独占父亲的宠爱。例如,阿米尔听到父亲对拉辛汗的话:  “这孩子身上缺了某些东西。……每当那些邻居的孩子欺负他,总是哈桑挺身而出,将他们挡回去。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他们回家之后,我问他,‘哈桑脸上的伤痕是怎么回事?’他说:‘他摔了一跤。’我跟你说,拉辛汗,这孩子身上缺了某些东西。……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要不是我亲眼看着大夫把他从我老婆肚子里拉出来,我肯定不相信他是我儿子。”  父亲的话让阿米尔很伤心,同时他也把得不到父亲的赏识和宠爱归罪于哈桑。也是他最后背叛哈桑的一个重要原因。  阿米尔享受着友谊,但面对同伴的指责却又不敢辩驳。在发生冲突时都是哈桑挺身而出,并且说出:“我们是朋友。”而他为了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和哈桑一起参加了风筝大赛。尽管最终赢得了冠军,但是独自追逐失落风筝的哈桑在途中却遇到了欺辱,当时当刻,懦弱的阿米尔却自私地选择了逃离,哈桑的单纯、忠诚、纯良和正直换来了浅薄。不管是孩子时期还是现在的成年,我们都选择过用激进的方式,去敷衍自身犯下的过错,去逃避现实中的困扰,所以阿米尔把石榴砸在哈桑的身上,把钱和手表栽赃给了哈桑。一个天真的孩子以纯粹的思维认为哈桑的离开就代表着他的罪恶会永远消失,所以他不知道他的视野已经转向了生硬的反射,生活仿佛是在饶舌他的懦弱,负罪的包袱加重了压在他心上的砝码,愧疚已经成为了他身体内不可分割的存在,从此形影相吊。善良而又忠诚的哈桑一直都甘愿做阿米尔的掩护甚至是他的炮灰,尽管他明了阿米尔的一切,但这是哈桑对于友情无悔的选择。爱的纵容,虽说滋养犯错,但不是教导罪过。阿米尔却为了得到父亲的亲近,在懦弱、自私而又残忍地背叛之后却又胆怯到无法面对哈桑,只因靠近的感觉是忐忑,事情的原谅往往比肉体的惩罚更严厉,他最终赶走了哈桑和阿里,这成为了他一生都无法承担的罪责。犯下了父亲曾经说过的罪恶割伤了情感的至真至诚,对于一切的罪过他只能是缄默于内心深处,感觉一直隐隐作痛,让人不得喘息。  尽管你逃走了,但你的心情却没有变好,好像漂浮于海上找不到归属感一样。汹涌的潮水在抽身而退之时,终会卷走海滩的一些沙粒,哪怕是逝去的风都好像要抓些什么似的,所以纵使你远走海角天涯,过去的一些事情还是会漂洋过海地随你而来,绵延你的裂帛心事。阿米尔那些想要黯淡的过去又耀眼地重生了,他与生活底处的那个阴影的关系如水乳交融。年少因懦弱,因自私,因背叛而导致的恶果依旧高悬于阿米尔的内心,临阵于他的不安之中,被愧疚与回忆所沾染的他,夹杂着更多的是痛苦。若是逃避,便是在恻隐里遵从与昨天相同的习性,有一种将悲惨化作现实的存在性,除了受伤之外他别无出路。  二、阿米尔的救赎  咸涩的并不是痛苦,而是救赎,所以一个人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去无所畏惧地坦诚面对过去,承认事情的真实性而不是来自于他的玄想。父亲的好友拉辛汗的电话唤起了阿米尔童年的痛苦,却也为他指明了方向,“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为了赎罪,阿米尔登上了前往巴基斯坦的飞机。然而到了巴基斯坦,哈桑早已死于非命,遗留下幼小的儿子,孤零零地寄居在喀布尔的孤儿院。此时拉辛汗透露了一个保守多年的秘密,原来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件事彻底摧毁了阿米尔对童年的体验和回忆。  在反复的挣扎与矛盾中,阿米尔渐渐有所感悟,其实,有着不光彩过去的并不仅只是自己一个,他的未婚妻也有过离经叛道的往事,自己大义高洁的父亲,也会背判朋友。可不同的是,他们都没有像阿米尔那样,将罪恶感压抑在心底,毫无作为地折磨着自己。未婚妻把过去坦诚地告诉爱人就已表明其实自己已从过去走出来。而父亲,虽然生前也没有承认弟弟的身份,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他对哈桑深沉的爱,他们都选择了勇敢去面对那些不堪的往事。摆在阿米尔面前的选择是,要么继续过着以前那种暗无天日,将沉重的旧日的罪恶感继续背负,要么抬起胸膛,走出往事,勇敢原谅,给自己机会去弥补生命的缺口。   阿米尔决意冒着生命危险,重返被塔利班占领的危机四伏的喀布尔,去寻找哈桑的儿子。哈桑已经死去,阿米尔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决定替哈桑承担做父亲的责任。跟哈桑的儿子谈到他父亲追风筝的时候,阿米尔充满了钦佩和尊敬。他带着哈桑的小儿子一起去放风筝,风筝也同样带给索拉博微笑。“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  阿米尔的“自我人性救赎”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引起普遍共鸣,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其一,每个人心底都有需要自我救赎的罪,我们总是口是心非,说着言不由衷的话,然而许多人却缺乏自我解剖自我救赎的勇气。其二,别人视少年时代的“谎言”不应被当作罪过,而阿米尔少年时的过失,却成了他一生痛苦的根源。“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那么有良心有美德的人就应该知道痛苦并自行消弥痛苦。”这两者正是《追风筝的人》最打动人心之处。  其实,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都是在追逐粉自己生命中的一只风筝吗?这风筝的名字叫:道德良知。  风筝,柔丝千尺总危机,云晴日暖初好,雨骤风狂事渐非。风筝,寄托于引导的风,缠绕着整本小说的开与合,它牵扯着友情、亲情、忠诚、友善、勇气……甚至是小说中的罪恶。阿米尔与风筝分享一个共同而抽象的命运。对阿米尔而言,童年时的那次追风筝,他的自私、怯懦伤害了哈桑,他在对友情的背叛中也丧失了自己最美好的心,而他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其实是获得救赎的途径,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也是一种对希望的寄予!相信这个时候阿米尔的心已经得到了救赎。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失去的美好,心灵上的包袱已经开始从肉身与灵魂里一丝一丝地抽离,那些挣扎在梦魇中的寂寞与荒芜,还是让我们交给时间去慢慢淡漠吧!  风筝,作为一个核心愈象在《追风筝的人》中象征着友情、亲情,正义、替良、诚实,以及勇敢,智慧等。对“风筝”的追寻,亦即对美好人性的追索。风筝,还是阿富汗这个国度的文化表征—年一度的“风筝节”类似巴赫金式的狂欢节。从此种愈义上说,“追风筝的人”隐喻着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追随。此外,对于阿富汗这个饱受动乱、战乱之灾的国家来说,国家的命运如同被拽在他人手中的风筝,抑或是断线的风筝随风抓摇。总之,“风筝”宛若柔韧的丝线,时隐时显地伴随着成长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美]卡勒德·胡赛尼著.追风筝的人.李继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张国龙,陈晖.成长的背叛,救赎及其他—《追风筝的人》对成长的深度书写[J].中国图书评论,2007(5):27-31.  [3]贾伟.走出一步,方能救赎—评小说《追风筝的人》[J].社会观察,2006(12):62.  [4]靳莹,蔡萧然.为你,千千万万遍—从救赎的角度简析《追风筝的人》[J].文化纵横,2009(7):39-41.

  摘 要: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的阿富汗男孩成长的故事,建构出一条心理救赎的策略,以治疗病态的阿富汗社会和在极端宗教理念压抑下扭曲的人性。整个小说可以说是主人公阿米尔寻找心灵救赎的回忆录。  关键词: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罪与救赎;人性回归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9-0075-02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一鸣惊人之作。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usseini)1965年生于喀布尔,后随父亲逃往美国,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系,现于美国加州行医。小说于2003年6月在美国出版后,在全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成为法国读书会2006年度首选书,美国图书馆协会选书,获得法国《ELLE》读者票选年度最佳小说奖,作者也因小说的巨大影响力,于2006年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受邀担任联合国难民署亲善大使,促进难民教授工作。  整部小说可以说是主人公阿米尔寻找心灵救赎的回忆录。小说中,阿米尔“人不为己”的自然本性,当时阿富汗国家的民族歧视、教派冲突等社会环境以及他内心的嫉妒和偏激导致了他的罪与背叛。而人性的发展随着人的成长而发展,个人的教育、生活环境的改变、心理的发展和成熟等因素使得他最终勇于面对自己内心那个最阴暗的角落,并对此进行救赎。小说通过阿米尔的救赎告诫人们要勇于面对自己人性中的缺点,以免受到心灵的鞭挞、愧疚、恐惧和折磨。  一、阿米尔的背叛  阿米尔背叛了全世界最忠实自己的哈桑。“喝过同样的乳汁长大的人就是兄弟,这种亲情连时间也无法拆散。哈桑跟我喝过同样的乳汁。我们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迈出第一步。还有,在同一个屋檐下,我们说出第一个字。我说的是‘爸爸’。他说的是’阿米尔‘。我的名字”。  哈桑对阿米尔的忠诚,他心如明镜。然而,阿米尔一直以来都无法摆脱阶级的差异。他从不把这个哈扎拉人视为自己的兄弟,更不会向任何人承认自己对哈桑的依赖。于是,阿米尔常常捉弄甚至侮辱哈桑从而“提醒”自己,他和哈桑是不同的。阿米尔利用哈桑没有读书识字的能力,欺骗、嘲笑哈桑,而哈桑却阴差阳错地引领他走上了文学之路。  从自然本性来看,阿米尔敏感而好学、内心却柔弱胆怯,而哈桑勇敢正直,身手矫健。阿米尔得不到勇武刚直的父亲的重视,就本能的想要保护好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因此十分嫉恨父亲对哈桑表现出来的爱,甚至希望将哈桑赶走,独占父亲的宠爱。例如,阿米尔听到父亲对拉辛汗的话:  “这孩子身上缺了某些东西。……每当那些邻居的孩子欺负他,总是哈桑挺身而出,将他们挡回去。这是我亲眼看到的,他们回家之后,我问他,‘哈桑脸上的伤痕是怎么回事?’他说:‘他摔了一跤。’我跟你说,拉辛汗,这孩子身上缺了某些东西。……一个不能保护自己的男孩,长大之后什么东西都保护不了。……要不是我亲眼看着大夫把他从我老婆肚子里拉出来,我肯定不相信他是我儿子。”  父亲的话让阿米尔很伤心,同时他也把得不到父亲的赏识和宠爱归罪于哈桑。也是他最后背叛哈桑的一个重要原因。  阿米尔享受着友谊,但面对同伴的指责却又不敢辩驳。在发生冲突时都是哈桑挺身而出,并且说出:“我们是朋友。”而他为了在父亲面前证明自己,和哈桑一起参加了风筝大赛。尽管最终赢得了冠军,但是独自追逐失落风筝的哈桑在途中却遇到了欺辱,当时当刻,懦弱的阿米尔却自私地选择了逃离,哈桑的单纯、忠诚、纯良和正直换来了浅薄。不管是孩子时期还是现在的成年,我们都选择过用激进的方式,去敷衍自身犯下的过错,去逃避现实中的困扰,所以阿米尔把石榴砸在哈桑的身上,把钱和手表栽赃给了哈桑。一个天真的孩子以纯粹的思维认为哈桑的离开就代表着他的罪恶会永远消失,所以他不知道他的视野已经转向了生硬的反射,生活仿佛是在饶舌他的懦弱,负罪的包袱加重了压在他心上的砝码,愧疚已经成为了他身体内不可分割的存在,从此形影相吊。善良而又忠诚的哈桑一直都甘愿做阿米尔的掩护甚至是他的炮灰,尽管他明了阿米尔的一切,但这是哈桑对于友情无悔的选择。爱的纵容,虽说滋养犯错,但不是教导罪过。阿米尔却为了得到父亲的亲近,在懦弱、自私而又残忍地背叛之后却又胆怯到无法面对哈桑,只因靠近的感觉是忐忑,事情的原谅往往比肉体的惩罚更严厉,他最终赶走了哈桑和阿里,这成为了他一生都无法承担的罪责。犯下了父亲曾经说过的罪恶割伤了情感的至真至诚,对于一切的罪过他只能是缄默于内心深处,感觉一直隐隐作痛,让人不得喘息。  尽管你逃走了,但你的心情却没有变好,好像漂浮于海上找不到归属感一样。汹涌的潮水在抽身而退之时,终会卷走海滩的一些沙粒,哪怕是逝去的风都好像要抓些什么似的,所以纵使你远走海角天涯,过去的一些事情还是会漂洋过海地随你而来,绵延你的裂帛心事。阿米尔那些想要黯淡的过去又耀眼地重生了,他与生活底处的那个阴影的关系如水乳交融。年少因懦弱,因自私,因背叛而导致的恶果依旧高悬于阿米尔的内心,临阵于他的不安之中,被愧疚与回忆所沾染的他,夹杂着更多的是痛苦。若是逃避,便是在恻隐里遵从与昨天相同的习性,有一种将悲惨化作现实的存在性,除了受伤之外他别无出路。  二、阿米尔的救赎  咸涩的并不是痛苦,而是救赎,所以一个人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去无所畏惧地坦诚面对过去,承认事情的真实性而不是来自于他的玄想。父亲的好友拉辛汗的电话唤起了阿米尔童年的痛苦,却也为他指明了方向,“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为了赎罪,阿米尔登上了前往巴基斯坦的飞机。然而到了巴基斯坦,哈桑早已死于非命,遗留下幼小的儿子,孤零零地寄居在喀布尔的孤儿院。此时拉辛汗透露了一个保守多年的秘密,原来哈桑是阿米尔同父异母的弟弟。这件事彻底摧毁了阿米尔对童年的体验和回忆。  在反复的挣扎与矛盾中,阿米尔渐渐有所感悟,其实,有着不光彩过去的并不仅只是自己一个,他的未婚妻也有过离经叛道的往事,自己大义高洁的父亲,也会背判朋友。可不同的是,他们都没有像阿米尔那样,将罪恶感压抑在心底,毫无作为地折磨着自己。未婚妻把过去坦诚地告诉爱人就已表明其实自己已从过去走出来。而父亲,虽然生前也没有承认弟弟的身份,但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明了他对哈桑深沉的爱,他们都选择了勇敢去面对那些不堪的往事。摆在阿米尔面前的选择是,要么继续过着以前那种暗无天日,将沉重的旧日的罪恶感继续背负,要么抬起胸膛,走出往事,勇敢原谅,给自己机会去弥补生命的缺口。   阿米尔决意冒着生命危险,重返被塔利班占领的危机四伏的喀布尔,去寻找哈桑的儿子。哈桑已经死去,阿米尔找到他留下的孩子,决定替哈桑承担做父亲的责任。跟哈桑的儿子谈到他父亲追风筝的时候,阿米尔充满了钦佩和尊敬。他带着哈桑的小儿子一起去放风筝,风筝也同样带给索拉博微笑。“它只是一个微笑,没有别的的了。它没有让所有事情恢复正常。”  阿米尔的“自我人性救赎”之所以如此震撼人心,引起普遍共鸣,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其一,每个人心底都有需要自我救赎的罪,我们总是口是心非,说着言不由衷的话,然而许多人却缺乏自我解剖自我救赎的勇气。其二,别人视少年时代的“谎言”不应被当作罪过,而阿米尔少年时的过失,却成了他一生痛苦的根源。“没有良心、没有美德的人不会痛苦,那么有良心有美德的人就应该知道痛苦并自行消弥痛苦。”这两者正是《追风筝的人》最打动人心之处。  其实,现代社会中的我们每个人的一生不都是在追逐粉自己生命中的一只风筝吗?这风筝的名字叫:道德良知。  风筝,柔丝千尺总危机,云晴日暖初好,雨骤风狂事渐非。风筝,寄托于引导的风,缠绕着整本小说的开与合,它牵扯着友情、亲情、忠诚、友善、勇气……甚至是小说中的罪恶。阿米尔与风筝分享一个共同而抽象的命运。对阿米尔而言,童年时的那次追风筝,他的自私、怯懦伤害了哈桑,他在对友情的背叛中也丧失了自己最美好的心,而他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其实是获得救赎的途径,追风筝成为阿米尔成长史中的仪式!也是一种对希望的寄予!相信这个时候阿米尔的心已经得到了救赎。因为他已经找到了自己失去的美好,心灵上的包袱已经开始从肉身与灵魂里一丝一丝地抽离,那些挣扎在梦魇中的寂寞与荒芜,还是让我们交给时间去慢慢淡漠吧!  风筝,作为一个核心愈象在《追风筝的人》中象征着友情、亲情,正义、替良、诚实,以及勇敢,智慧等。对“风筝”的追寻,亦即对美好人性的追索。风筝,还是阿富汗这个国度的文化表征—年一度的“风筝节”类似巴赫金式的狂欢节。从此种愈义上说,“追风筝的人”隐喻着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与追随。此外,对于阿富汗这个饱受动乱、战乱之灾的国家来说,国家的命运如同被拽在他人手中的风筝,抑或是断线的风筝随风抓摇。总之,“风筝”宛若柔韧的丝线,时隐时显地伴随着成长主人公阿米尔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美]卡勒德·胡赛尼著.追风筝的人.李继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  [2]张国龙,陈晖.成长的背叛,救赎及其他—《追风筝的人》对成长的深度书写[J].中国图书评论,2007(5):27-31.  [3]贾伟.走出一步,方能救赎—评小说《追风筝的人》[J].社会观察,2006(12):62.  [4]靳莹,蔡萧然.为你,千千万万遍—从救赎的角度简析《追风筝的人》[J].文化纵横,2009(7):39-41.


相关文章

  • 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的心理救赎 1
  • 卡勒德·胡赛尼的<追风筝的人>的心理救赎 摘 要: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追风筝 的人>是一部典型的成长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普通的阿富汗男孩成 长的故事,建构出一条心理救赎的策略,以治疗病态的阿富汗社会 ...查看


  • [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
  • 读<追风筝的人>心得体会 一.内容介绍 小说<追风筝的人>讲述了一个身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男孩童年的往事和他成人后对儿时过错的心灵救赎过程.12岁的阿富汗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一场风筝比赛后,发生了 ...查看


  • [追风筝的人]人物形象对比
  • < 追风 筝的人> 人物形象对 比 黎 摘 洁 要 :< 追风筝的人> 是卡勒德 ・ 胡赛尼 的处女作 ,讲 述了一个背叛 .救赎 .成长 的故事.作者 以细腻 的笔触 刻画 了系列人 物形象 真 实 生动 , 个性 ...查看


  • 追风筝的人(The Kite Runner)
  • 荒凉贫瘠的西亚国家阿富汗,多年来一直饱受着穷困和落后的折磨,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也同样享受着亲情.友情.成长等诸多情感所带给他们的乐趣.富家子阿米尔和他的小仆人哈桑就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无论是荒凉的戈壁.突兀的山丘.一眼望到边的枯树林. ...查看


  • 追风筝的人读书有感
  • 下雨的那一天 那是去年初秋的一天,小雨淅淅沥沥,我正等待穿过拥挤的街口.对于怕热的我来说,这样的天气是正合适的.好像盛夏里刚喝了杯冰镇啤酒,每一个毛孔都渗透着畅快的清凉.绿灯亮了,我右手轻轻用力,电动车缓缓的起步,随着人群挪动. 后来的日子 ...查看


  •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 懦怯囚禁人的灵魂,希望可以感受自由.强者自救,圣者渡人.-- <肖申克的救赎>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 ...查看


  • 简书| 为你,千千万万遍
  • 如果没钱带来的是生活上的困顿 那么,不读书带来的是精神上的贫瘠. 本期书籍:<追风筝的人>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 ●●● 推荐理由:这本书,阿回是2011年看的,似懂非懂的看完了. 一个人永远无法忘记自己曾经对挚爱的伙伴的背 ...查看


  • 中文毕业论文人性的复苏---浅谈[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形象
  • 成人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人性的复苏---浅谈<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形象 □ □ □ 夜大学 函授 脱产 高自考 学号(准考证号): 姓 名: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年级(高自考不填): 学 院: 文 学 院 ...查看


  • 文学书推荐阅读
  • 特别推荐(第一期): 1.<追风筝的人>卡勒德·胡赛尼 为你,千千万万遍--我们是否知道我们心中的风筝到底在什么地方,人生错过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每当天空放飞起风筝的那一刻,我们是不是应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