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方向

作者:路妍

财经问题研究 2000年07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国际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流动,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更使人们认识到当前应改革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一、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特征是以浮动汇率制为主,以美元、欧元、日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和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机构为监管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不断衍化的产物,它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金融信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金融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或地区性金融危机不断产生,从而使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缺陷逐渐显现出来。表现在:

  (一)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目标与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矛盾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八条款规定, 要求成员国实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货币自由兑换。80年代以来,随着许多发达国家放松金融管制以及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许多国家实现了经常项目的货币自由兑换。90年代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政策,拉丁美洲、亚洲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实现了资本项目的货币自由兑换,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大市场,使世界经济更紧密地联成一体,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然而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也会具有负面影响,会使国际金融投机活动猖獗,货币危机和银行信用危机频繁爆发,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冲击。因此,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理应加强监督,把监管措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保证各国经济的顺利进行。但是遗憾的是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仍将主要目标放在货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上,而对日益变得重要的抑制投机,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重视,使一些原来已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智利等国家,在遭受严重金融危机后,又重新实行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一些发达国家也对一些短期资本流动采取了某些限制性措施。这说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已不能适应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新形势的需要。

  (二)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汇率制度安排与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矛盾

  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实行以浮动汇率制为主的混合汇率体系。由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大都受其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使国际货币间的汇率也常常受这些国家的左右,汇率频繁变动,势必会引发外汇行市不稳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所以,在浮动汇率制条件下,主要国际货币间的汇率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这不仅刺激了短期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规模流动,而且也给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带来极大困难。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效果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制于美元的汇率变动,汇率制度的不均衡程度日益严重,直接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竞争力弱化和经济失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说明这一点。由于东南亚国家采用钉住美元汇率政策,使这些国家不自觉地走上依赖外资发展经济的道路,大量的巨额外债,加剧了外汇市场供求不平衡,致使汇率的相对固定水平无法维持。同时,与美元升值相伴的本币高估是贸易状况恶化的原因之一,贸易状况的恶化为投机资本冲击本币提供了机会。再次,相对固定的汇率水平为游资冲击提供了一个“靶子”,存在被阻击的可能性。因而在现阶段,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小国开放经济体,其汇率制度的选择已陷入浮动汇率变动太大,而固定汇率制又太脆弱的两难境地。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能与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矛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载体之一,它的职能是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制度性安排相联系的。IMF 的职能主要是维持成员国汇率稳定,在临时性和具有保障条件下,为成员国融通资金,使它们在无需损害本国和国际繁荣的情况下,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但是80年代以来,IMF调整规划的实施却未获得成功。IMF调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货币与财政双紧政策、货币贬值及开放国内资本市场等措施,其实质是完全由逆差国自我承担调节责任,这虽然暂时缓和了国际收支不平衡,但对逆差国国民经济却产生了明显的紧缩效应,在制度上也无任何约束来帮助逆差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因此,IMF 调整规划包含着顺差国和逆差国在承担责任上的不对称性。其结果是,当逆差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只好通过吸引短期资本的流入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当外债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偿债压力会使得原来被缓解的国际收支和货币贬值的矛盾突然爆发,从而引起突发性的金融危机。而IMF作为维持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国际组织, 它自身却没有足够的资源充当最后的贷款人,帮助逆差国扭转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所以,在反危机过程中,必然依靠发达国家政府的支持和跨国金融机构的配合,这就使其立场必然有利于顺差国。因此,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不对称性已成为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的重要来源。

  (四)国际经济政策监管与国际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监管的缺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除负有国际收支调节责任外,还肩负着监督成员国经济政策的责任。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传统的监督机制对稳定国际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发展却显得力不从心。表现在:

  1.IMF对主要发达国家的政策监督难以奏效。 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主要在“七国集团”内部进行, 而且这些国家一般不使用IMF的资金,因此,IMF对其监督作用有限;

  2.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但IMF 的监督框架基本上仍是就一国情况提出政策建议或调整规划,而这些建议和规划对周边国家及该地区的作用和反作用,乃至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说明IMF在加强对成员国经济监管, 消除金融危机的外部起源,并尽可能快地阻止各种金融危机发生后的扩散所起到的效果甚微;

  3.IMF的规划是以成熟和开放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然而其实际适用对象往往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而IMF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另外,近年来,资本跨国流动达到空前规模和速度。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1997年国际融资(银行贷款和证券)总额达到88272美元, 而1992年仅为3149亿美元。其中投机性资本尤其活跃,规模迅速扩大。最具代表性的所谓对冲基金,1990年以来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0%,1997年底,已为1000多亿美元。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以及不受约束的资本流动,尤其是越来越具破坏力的国际游资,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应有与之相应的严密的一体化的国际监管机制。然而,一方面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监管机制较为松散,基本上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尚无行之有效的协调与合作监管机制,另一方面,国际金融组织,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银行监管规则,不能充分反映活跃于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的综合风险。一旦市场出现剧烈动荡就会失灵。

  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面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人,都纷纷提出改革建议,要求改革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建立有序而稳定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为此,笔者认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基本框架是:

  (一)建立以抑制风险、防范危机、稳定国际货币和信用关系为目标的国际金融体系

  如前所述,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是以推动货币自由兑换作为首要目标,然而在80%IMF成员国已基本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今天, 再将这一目标放在首要位置上,显然已不合时宜。而进一步将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作为IMF成员国的义务和努力的目标,会引发很多负面效应。 很多研究已经证明,直接投资之外的资本项目自由化与一国经济增长并无很大的相关性。所以,开放资本项目应由各国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国际金融体系应将抑制国际游资的投机和避免金融秩序遭到破坏作为重要的原则加以确立,从而使现行体系能够真正适应金融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现实。因此,抑制投机、防范危机,建立稳定的国际货币和信用关系应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最主要目标。

  (二)建立主要储备货币稳定的汇率体系

  建立主要储备货币稳定的汇率体系,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在美元、欧元、日元三个国际主要货币上,建立各方面均能接受的货币汇率稳定协调机制,通过政策调节及充分的协商,保持三者之间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二是在其他相对弱势货币之间,允许其根据自身情况,在钉住、可调节和浮动之间选择。当然,对于经济发展阶段各异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汇率制度的选择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开放程度、通货膨胀水平、劳动力市场的灵活调整性能、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决策者的信誉以及资本的流动性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汇率制度。同时,相关国际组织应建立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的监测机制,对成员国实际汇率水平高估或低估现象及时提供调整意见,以保证新的货币汇率机制的正常运行。

  (三)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

  IMF作为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载体,理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使IMF的职能被弱化,因此,应对IMF进行改革。其改革内容包括:

  1.增加IMF的基金份额,扩大其经济实力。 可考虑按一定比例增加成员国交纳基金的份额,使基金组织摆脱目前资金不足的困境。也可考虑由IMF牵头建立若干个区域性的货币互换和储备调拨机制, 以便在某国或某地区爆发危机时,增加IMF可动用资金的规模。

  2.扩大IMF提供援助的范围,增加其应付国际货币危机的职能。 目前,在国与国资本和货币运动已联为一体的情况下,缺乏一国国际的最终贷款者,是难以应付国际货币危机的,成立世界中央银行是不现实的,但IMF扩充其职能在某种程度上扮演国际最终贷款者是可行的。 当成员国发生信用危机时,无论这一危机是否会立即影响该国的对外支付能力,IMF都应提供贷款援助,从而有效缓解危机对该成员国的冲击。

  3.加强IMF 对成员国国际收支逆差进行干预和援助的职能。 要求IMF 对国际收支逆差国进行监测并对长期处于严重状况的逆差国进行政策规劝及对政策实施提供援助。在实施援助计划时,应改变短期内恢复受援国偿付能力的做法。并可考虑和世界银行进行合作,帮助国际收支逆差国恢复经济,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

  (四)加强各国经济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

  加强各国经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包括:

  1.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要在支持发展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保护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利益。要承认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有序、谨慎开放的合理性,不要强力推行发达国家多年形成的做法。

  2.协调发达国家之间的货币经济政策。各发达国家间应经常相互协调与切磋,达成共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以积极的态度,加强各国货币与经济政策的合作,以保证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3.加强区域性经济货币政策的合作。要积极推进区域性的货币经济合作,并在总结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与周边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贸易投资关系密切的国家之间的经济货币合作,探讨区域性经济货币合作的有效途径,以抵御外部危机对该区域经济的冲击。

  (五)建立和健全国际金融监管机制

  建立和健全国际金融监管机制,防止危机的发生已成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

  1.制定国家金融制度的国际标准。1997年9 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银行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为各国政府、国际监管机构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考标准,其主要特点是注重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注重全方位监管,通过有效监管防范和降低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1999年6月,又公布了《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征求意见稿, 将市场约束和内部控制等纳入管理制度中,以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加强自律管理。这些措施的实行对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十分必要。

  2.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要求各国金融机构实行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以此评估银行资产和要求贷款客户的偿还能力,严格审核有关的数据和决策。同时,要求各国向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及时提供有关进行评估和管理所需的信息。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应及时公开披露上述信息,并公布审核结果,以利于投资者分辨出金融机构的强弱,并据此作出自己的选择,回避市场风险。

  3.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的监管。要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发达国家政府应对其银行在新兴市场的债权设更高的风险加权权数,而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以对所有流入的资本规定无息的准备金。国际监管组织应加强对经营对冲基金高杠杆率金融交易金融机构的监管,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以保证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前景及我国的选择

  笔者认为,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既是多年来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各国相对实力消长和利益磨合的结果。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将主要表现在国际金融体系的目标确立和国际金融监管上,而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利益分配格局暂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前景不容乐观,改革的道路是漫长而艰巨的,还存在众多障碍。这是因为:各国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国家间利益的不一致性和协调的艰难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难以克服,特别是在全球市场上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主要来自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从而会加剧这种不平等地位。另外,观念上的差异也将在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如何构造的问题上形成冲突。因此,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还需要时日。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改革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从长远看,它为各国经济发展建立合理而稳定的新秩序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近期看,它将有利于今后几年世界经济的温和增长。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新秩序建设,通过参与来保护自己,保护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维护国际金融体系整体合理性,并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中,逐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同时,面对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我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推进以加强中央银行监管能力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金融的对外开放,加强银行自律和提高金融信息的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以适应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发展需要,为我国在新世纪腾飞打下良好基础。

作者:路妍

财经问题研究 2000年07期

  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国际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以更大的规模和更快的速度流动,增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和蔓延,更使人们认识到当前应改革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经济和金融发展的需要,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一、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缺陷

  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特征是以浮动汇率制为主,以美元、欧元、日元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和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机构为监管核心的国际金融体系,这是自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不断衍化的产物,它对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和金融信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 进入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张,金融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导致全球性金融危机或地区性金融危机不断产生,从而使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缺陷逐渐显现出来。表现在:

  (一)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目标与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的矛盾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八条款规定, 要求成员国实现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货币自由兑换。80年代以来,随着许多发达国家放松金融管制以及金融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提高,许多国家实现了经常项目的货币自由兑换。90年代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金融自由化政策,拉丁美洲、亚洲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逐渐实现了资本项目的货币自由兑换,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加速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形成了统一的全球大市场,使世界经济更紧密地联成一体,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然而金融全球化与金融自由化也会具有负面影响,会使国际金融投机活动猖獗,货币危机和银行信用危机频繁爆发,国家经济安全受到冲击。因此,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理应加强监督,把监管措施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以保证各国经济的顺利进行。但是遗憾的是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仍将主要目标放在货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上,而对日益变得重要的抑制投机,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重视,使一些原来已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智利等国家,在遭受严重金融危机后,又重新实行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一些发达国家也对一些短期资本流动采取了某些限制性措施。这说明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已不能适应金融全球化、金融自由化新形势的需要。

  (二)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汇率制度安排与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的矛盾

  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实行以浮动汇率制为主的混合汇率体系。由于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大都受其国内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使国际货币间的汇率也常常受这些国家的左右,汇率频繁变动,势必会引发外汇行市不稳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所以,在浮动汇率制条件下,主要国际货币间的汇率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这不仅刺激了短期国际投机资本的大规模流动,而且也给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带来极大困难。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效果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制于美元的汇率变动,汇率制度的不均衡程度日益严重,直接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竞争力弱化和经济失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说明这一点。由于东南亚国家采用钉住美元汇率政策,使这些国家不自觉地走上依赖外资发展经济的道路,大量的巨额外债,加剧了外汇市场供求不平衡,致使汇率的相对固定水平无法维持。同时,与美元升值相伴的本币高估是贸易状况恶化的原因之一,贸易状况的恶化为投机资本冲击本币提供了机会。再次,相对固定的汇率水平为游资冲击提供了一个“靶子”,存在被阻击的可能性。因而在现阶段,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小国开放经济体,其汇率制度的选择已陷入浮动汇率变动太大,而固定汇率制又太脆弱的两难境地。

  (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职能与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矛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载体之一,它的职能是与国际金融体系的制度性安排相联系的。IMF 的职能主要是维持成员国汇率稳定,在临时性和具有保障条件下,为成员国融通资金,使它们在无需损害本国和国际繁荣的情况下,纠正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但是80年代以来,IMF调整规划的实施却未获得成功。IMF调整规划的主要内容是实行货币与财政双紧政策、货币贬值及开放国内资本市场等措施,其实质是完全由逆差国自我承担调节责任,这虽然暂时缓和了国际收支不平衡,但对逆差国国民经济却产生了明显的紧缩效应,在制度上也无任何约束来帮助逆差国恢复国际收支平衡。因此,IMF 调整规划包含着顺差国和逆差国在承担责任上的不对称性。其结果是,当逆差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只好通过吸引短期资本的流入来弥补经常项目逆差,当外债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偿债压力会使得原来被缓解的国际收支和货币贬值的矛盾突然爆发,从而引起突发性的金融危机。而IMF作为维持成员国国际收支平衡的主要国际组织, 它自身却没有足够的资源充当最后的贷款人,帮助逆差国扭转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所以,在反危机过程中,必然依靠发达国家政府的支持和跨国金融机构的配合,这就使其立场必然有利于顺差国。因此,国际收支调节机制的不对称性已成为现行国际金融体系不稳定的重要来源。

  (四)国际经济政策监管与国际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监管的缺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除负有国际收支调节责任外,还肩负着监督成员国经济政策的责任。然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传统的监督机制对稳定国际金融体系和世界经济发展却显得力不从心。表现在:

  1.IMF对主要发达国家的政策监督难以奏效。 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协调主要在“七国集团”内部进行, 而且这些国家一般不使用IMF的资金,因此,IMF对其监督作用有限;

  2.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但IMF 的监督框架基本上仍是就一国情况提出政策建议或调整规划,而这些建议和规划对周边国家及该地区的作用和反作用,乃至对其他地区的影响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说明IMF在加强对成员国经济监管, 消除金融危机的外部起源,并尽可能快地阻止各种金融危机发生后的扩散所起到的效果甚微;

  3.IMF的规划是以成熟和开放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然而其实际适用对象往往并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因而IMF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另外,近年来,资本跨国流动达到空前规模和速度。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1997年国际融资(银行贷款和证券)总额达到88272美元, 而1992年仅为3149亿美元。其中投机性资本尤其活跃,规模迅速扩大。最具代表性的所谓对冲基金,1990年以来的年均增长速度为40%,1997年底,已为1000多亿美元。面对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以及不受约束的资本流动,尤其是越来越具破坏力的国际游资,保持国际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应有与之相应的严密的一体化的国际监管机制。然而,一方面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监管机制较为松散,基本上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尚无行之有效的协调与合作监管机制,另一方面,国际金融组织,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制定的有关银行监管规则,不能充分反映活跃于国际金融市场的金融机构的综合风险。一旦市场出现剧烈动荡就会失灵。

  二、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面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所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甚至一些国际金融机构的领导人,都纷纷提出改革建议,要求改革现行的国际金融体系,建立有序而稳定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需要。为此,笔者认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基本框架是:

  (一)建立以抑制风险、防范危机、稳定国际货币和信用关系为目标的国际金融体系

  如前所述,现行国际金融体系是以推动货币自由兑换作为首要目标,然而在80%IMF成员国已基本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今天, 再将这一目标放在首要位置上,显然已不合时宜。而进一步将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作为IMF成员国的义务和努力的目标,会引发很多负面效应。 很多研究已经证明,直接投资之外的资本项目自由化与一国经济增长并无很大的相关性。所以,开放资本项目应由各国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国际金融体系应将抑制国际游资的投机和避免金融秩序遭到破坏作为重要的原则加以确立,从而使现行体系能够真正适应金融全球化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现实。因此,抑制投机、防范危机,建立稳定的国际货币和信用关系应成为国际金融体系的最主要目标。

  (二)建立主要储备货币稳定的汇率体系

  建立主要储备货币稳定的汇率体系,应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在美元、欧元、日元三个国际主要货币上,建立各方面均能接受的货币汇率稳定协调机制,通过政策调节及充分的协商,保持三者之间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二是在其他相对弱势货币之间,允许其根据自身情况,在钉住、可调节和浮动之间选择。当然,对于经济发展阶段各异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汇率制度的选择不可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国家的经济规模和开放程度、通货膨胀水平、劳动力市场的灵活调整性能、国内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决策者的信誉以及资本的流动性等因素选择恰当的汇率制度。同时,相关国际组织应建立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的监测机制,对成员国实际汇率水平高估或低估现象及时提供调整意见,以保证新的货币汇率机制的正常运行。

  (三)改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

  IMF作为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重要载体,理应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但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演变,使IMF的职能被弱化,因此,应对IMF进行改革。其改革内容包括:

  1.增加IMF的基金份额,扩大其经济实力。 可考虑按一定比例增加成员国交纳基金的份额,使基金组织摆脱目前资金不足的困境。也可考虑由IMF牵头建立若干个区域性的货币互换和储备调拨机制, 以便在某国或某地区爆发危机时,增加IMF可动用资金的规模。

  2.扩大IMF提供援助的范围,增加其应付国际货币危机的职能。 目前,在国与国资本和货币运动已联为一体的情况下,缺乏一国国际的最终贷款者,是难以应付国际货币危机的,成立世界中央银行是不现实的,但IMF扩充其职能在某种程度上扮演国际最终贷款者是可行的。 当成员国发生信用危机时,无论这一危机是否会立即影响该国的对外支付能力,IMF都应提供贷款援助,从而有效缓解危机对该成员国的冲击。

  3.加强IMF 对成员国国际收支逆差进行干预和援助的职能。 要求IMF 对国际收支逆差国进行监测并对长期处于严重状况的逆差国进行政策规劝及对政策实施提供援助。在实施援助计划时,应改变短期内恢复受援国偿付能力的做法。并可考虑和世界银行进行合作,帮助国际收支逆差国恢复经济,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

  (四)加强各国经济货币政策协调与合作

  加强各国经济货币政策的协调与合作,包括:

  1.协调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要在支持发展国家经济增长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保护和支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利益。要承认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有序、谨慎开放的合理性,不要强力推行发达国家多年形成的做法。

  2.协调发达国家之间的货币经济政策。各发达国家间应经常相互协调与切磋,达成共识,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以积极的态度,加强各国货币与经济政策的合作,以保证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

  3.加强区域性经济货币政策的合作。要积极推进区域性的货币经济合作,并在总结欧洲货币联盟与欧元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与周边经济发展水平相当、贸易投资关系密切的国家之间的经济货币合作,探讨区域性经济货币合作的有效途径,以抵御外部危机对该区域经济的冲击。

  (五)建立和健全国际金融监管机制

  建立和健全国际金融监管机制,防止危机的发生已成为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

  1.制定国家金融制度的国际标准。1997年9 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出《银行有效监管的核心原则》,为各国政府、国际监管机构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参考标准,其主要特点是注重银行监管的有效性,注重全方位监管,通过有效监管防范和降低金融风险,保障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1999年6月,又公布了《新的资本充足比率框架》征求意见稿, 将市场约束和内部控制等纳入管理制度中,以促进金融机构更好地加强自律管理。这些措施的实行对保证国家经济安全十分必要。

  2.健全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要求各国金融机构实行国际通行的会计制度,以此评估银行资产和要求贷款客户的偿还能力,严格审核有关的数据和决策。同时,要求各国向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及时提供有关进行评估和管理所需的信息。国际金融监管机构应及时公开披露上述信息,并公布审核结果,以利于投资者分辨出金融机构的强弱,并据此作出自己的选择,回避市场风险。

  3.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资本流动的监管。要加强对国际资本流动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管理。发达国家政府应对其银行在新兴市场的债权设更高的风险加权权数,而发展中国家政府可以对所有流入的资本规定无息的准备金。国际监管组织应加强对经营对冲基金高杠杆率金融交易金融机构的监管,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以保证国际金融市场的稳定。

  三、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前景及我国的选择

  笔者认为,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既是多年来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各国相对实力消长和利益磨合的结果。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将主要表现在国际金融体系的目标确立和国际金融监管上,而对现有国际金融体系利益分配格局暂不会发生大的变化,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前景不容乐观,改革的道路是漫长而艰巨的,还存在众多障碍。这是因为:各国间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存在国家间利益的不一致性和协调的艰难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关系难以克服,特别是在全球市场上处于寡头垄断地位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金融机构主要来自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从而会加剧这种不平等地位。另外,观念上的差异也将在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如何构造的问题上形成冲突。因此,国际金融新秩序的建立还需要时日。

  但是,我们应当看到,改革现行国际金融体系,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从长远看,它为各国经济发展建立合理而稳定的新秩序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从近期看,它将有利于今后几年世界经济的温和增长。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应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新秩序建设,通过参与来保护自己,保护发展中国家经济利益,维护国际金融体系整体合理性,并在建立国际金融新秩序中,逐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同时,面对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改革,我国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快推进以加强中央银行监管能力为目标的金融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金融的对外开放,加强银行自律和提高金融信息的透明度,防范金融风险,以适应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发展需要,为我国在新世纪腾飞打下良好基础。


相关文章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和中国战略选择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与中国策略选择 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所暴露的缺陷 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是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自发形成的一种缺乏国际规则的约束及国际金融机构的组织与协调的"无秩序"的体系.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全球范围内 ...查看


  • 2012届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 2011届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方向 1.商业银行风险问题 2.证券业风险问题 3.金融危机及其防范(金融安全研究) 4.国外银行危机研究 5.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问题 6.非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问题 7.中小企业金融问题 8.对非国有经济的 ...查看


  • 国际商务专业_人才培养方案 1
  • 国际商务专业(中加合作) 人才培养方案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2010年5月 国际商务专业(中加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一.国际商务专业(中加合作)简介 1.国际商务专业(中加合作)人才培养的基本服务面向 国际商务专业(中加合作)的 ...查看


  • 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经济治理
  • 作者:张伯里 来源:学习时报 字数:5696 全球治理格局和治理体制变革正处在历史转折点上,我国改革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正站在新的起点上."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治理体系改革完善.这是&qu ...查看


  •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趋势分析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趋势分析研究 作者:张燕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13期 摘要:本文先后选取了以美国.英国.日本三国做为已经实施"混业经营. ...查看


  • 三.谈改革
  •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三.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原标题:三.敢于啃硬骨头 敢于涉险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 ...查看


  • 形式与政策考试重点
  • <形式与政策>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讲 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纲领 1四个坚持? (1)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2)坚持解放思想.实 ...查看


  • 天津十二五规划
  •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目 录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条件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 实施国家发展战略 全力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 第四章 统筹城乡发展 不断壮大区县经济实力 第五章 大力发展高端产业 促进产业结构 ...查看


  • 不断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
  • 日 报 周 报 杂 志 人民日报 2014年02月18日 星期二 往期回顾 人民网检索 数字报用户中心 返回目录 不断完善地方金融组织体系 张蕾 < 人民日报 >( 2014年02月18日   16 版) 近年来,地方金融组织发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