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二育儿.政府主导和中国模式

王二有个儿子。孩子生出来之后没有好好照看,长到五六岁的时候,面黄肌瘦,发育不良。这时候王二才重视起来,开始舍得在孩子的营养上花钱。另外,王二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看管得很严口口夏天不让下河游泳,冬天不让上山玩雪,怕孩子出危险,受风寒。总之,一切王二觉得对孩子不好的事情,王二就肯定不会让孩子做。

就这样没过几年,王二的孩子个子长高了很多,也壮了不少,成绩也不错。孩子由原来班上最矮最瘦不太引人瞩目的人,一下变成了班里的几个大个子之一,而且品学兼优。很多家长都向王二取经,希望传授育儿经验,特别是怎么把一个体弱的孩子在不长的时间里养得这么好。

王二想了想,觉得自己育儿的成功经验总结起来至少有两条:一是要舍得在孩子的身体上花钱;二是要严格管教,帮孩子做正确的选择。有的家长觉得第一条还比较好理解,但是第二条就不那么显然了:做家长的,未必一定知道什么样的选择对孩子是最好吧?是不是还是应该适当让孩子做点自己的选择?更何况,孩子总要长大独立的。王二对此不是很同意:我自己的孩子我最了解,当然知道什么样的选择对孩子最好。此话说过没多久,学校里就有两个孩子下河游泳差点出事。王二这下更加觉得自己的正确:我们家的孩子,一直不让下河游泳,所以从来不会出这样的危险,这当然是对孩子好。

中国经济的成功,已经早就不是新闻了。一个例子是,林毅夫、蔡口和李周合着的《中国的奇迹》1994年就已经出版。这本书最近又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原因就是“中国模式”这个名词变得十分流行。许多“中国模式”的支持者在为其寻找理论根源的时候,找到了《中国的奇迹》这本书。必须得说的是,《中国的奇迹》是本好书,我读过好几遍,家里的书架上中英文的版本都有。只是“中国模式”提法的流行和一本16年前就出版的书并没有任何关系。最直接的原因是,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地位相对增强和美国的经济地位相对变弱,以及这背后看似极不相同的政府对经济管理的模式: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笔者已经在《王二养生秘诀、华盛顿共识和中国模式》一文中讨论过,中国的经济改革所遵循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和华盛顿共识并不矛盾,中国的成功并不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中国和美国,究竟哪个国家的经济更接近于“自由放任”也是值得讨论的口口在劳动力市场,在产品安全,在消费者保护这些领域,中国可要比美国自由放任多了。但必须得承认的是,中国政府对经济领域的直接控制和影响确实要大大超过美国政府。中国一直有着积极的产业政策;政府和国有企业还控制着大量的资源,垄断着核心的行业;中国政府在放开一些重要市场和价格的时候还非常谨慎,比如说金融市场,利率、汇率和能源价格。这些特点,简单说就是政府主导,在这场危机中似乎都成为了中国的优势。正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没有开放,因此中国在危机中受到的直接损失微乎其微;正因为政府和国有企业控制着大量资源,主要银行都是国有,中国政府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动用最多的资源来应对这场危机;正因为中国有着直接的产业政策,才让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在近两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一个新兴行业里有了一席之地。这些难道不都证明了“中国模式”确实存在优势吗?

我们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否定中国的成绩。但一个危险是,把一个在具体情况下成功的经验过于一般化。

如果只看王二孩子成长经历的后半段,你也许可以得出王二是个好家长的结论。但是如果从出生就看起,事情就不那么一目了然了。中国的经济也是如此。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也有产业政策,也没有开放金融市场,政府也控制着大量资源,为什么经济就一点都没有成功?而到了改革开放后,经济却如此成功?《中国的奇迹》一书,恰恰就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解释:政府主导一把双刃剑。如果政府选择了错误的发展战略,违背了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那带来的不会是繁荣而是各种扭曲;而如果政府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战略,遵从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那才可能带来经济的成功。因此,同样一种“模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这里面的关键是政府的政策是不是顺应市场的力量。政府不是用来否认和替代市场的,而是用来弥补和支持市场的。

当然,历史是历史,现在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未来。我们真的有把握说,王二的孩子今后一定能成才吗?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多管也许是应该的。可是孩子越来越大,家长继续那么管,恐怕就会阻碍孩子发展。如果什么都不让孩子尝试,什么风险都不让孩子担当,什么都按照家长说的做,这样至多只能培养一个好学生吧?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孩子的成长一样,也是有阶段的。如果说政府主导在发展的初期是必要的,这完全不意味着同样的成功在未来10年、20年可以被复制。

Microsoft不是靠政府支持发展起来的,Google没有拿一分钱政府投资,Facebook是从哈佛大学的宿舍里起家的。中国在不远的未来,必然需要由依赖投资出口拉动增长,转型为依靠科技创新拉动增长。那样一种增长模式,要求一个自由公平的市场环境,要求一个灵活的资本市场,要求允许很多很多的失败。这些不是政府主导所能提供的,这些也不是有了产业政策就能发展起来的。

2006年的时候,宏观经济学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用来形容格林斯潘时期的低通胀、高增长和低波动。不少经济学家欢呼雀跃,认为终于找到了缓解经济周期和抑制通货膨胀的法宝。当然,随后发生的就是众所周知的“大衰退”(Great Recession),而大稳健的背后则是一个大泡沫。很显然,那些宣布胜利的经济学家高兴得太早了。

如果我们真的要把政府主导作为“中国模式”的一部分,就不能只把政府主导和一时一事的成败联系起来,因为一时的成功就宣布胜利,犯上面那些经济学家的错误。我们要历史的看,要面向未来的看,要看自己,更要看别人。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些,也许我们会稍微谦虚一点:政府主导,也不是万灵药。

(本文作者郭凯是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问题的经济学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专业方向为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现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王二有个儿子。孩子生出来之后没有好好照看,长到五六岁的时候,面黄肌瘦,发育不良。这时候王二才重视起来,开始舍得在孩子的营养上花钱。另外,王二对孩子的一举一动都看管得很严口口夏天不让下河游泳,冬天不让上山玩雪,怕孩子出危险,受风寒。总之,一切王二觉得对孩子不好的事情,王二就肯定不会让孩子做。

就这样没过几年,王二的孩子个子长高了很多,也壮了不少,成绩也不错。孩子由原来班上最矮最瘦不太引人瞩目的人,一下变成了班里的几个大个子之一,而且品学兼优。很多家长都向王二取经,希望传授育儿经验,特别是怎么把一个体弱的孩子在不长的时间里养得这么好。

王二想了想,觉得自己育儿的成功经验总结起来至少有两条:一是要舍得在孩子的身体上花钱;二是要严格管教,帮孩子做正确的选择。有的家长觉得第一条还比较好理解,但是第二条就不那么显然了:做家长的,未必一定知道什么样的选择对孩子是最好吧?是不是还是应该适当让孩子做点自己的选择?更何况,孩子总要长大独立的。王二对此不是很同意:我自己的孩子我最了解,当然知道什么样的选择对孩子最好。此话说过没多久,学校里就有两个孩子下河游泳差点出事。王二这下更加觉得自己的正确:我们家的孩子,一直不让下河游泳,所以从来不会出这样的危险,这当然是对孩子好。

中国经济的成功,已经早就不是新闻了。一个例子是,林毅夫、蔡口和李周合着的《中国的奇迹》1994年就已经出版。这本书最近又引起了一些人的关注,原因就是“中国模式”这个名词变得十分流行。许多“中国模式”的支持者在为其寻找理论根源的时候,找到了《中国的奇迹》这本书。必须得说的是,《中国的奇迹》是本好书,我读过好几遍,家里的书架上中英文的版本都有。只是“中国模式”提法的流行和一本16年前就出版的书并没有任何关系。最直接的原因是,在这场全球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地位相对增强和美国的经济地位相对变弱,以及这背后看似极不相同的政府对经济管理的模式: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笔者已经在《王二养生秘诀、华盛顿共识和中国模式》一文中讨论过,中国的经济改革所遵循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和华盛顿共识并不矛盾,中国的成功并不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中国和美国,究竟哪个国家的经济更接近于“自由放任”也是值得讨论的口口在劳动力市场,在产品安全,在消费者保护这些领域,中国可要比美国自由放任多了。但必须得承认的是,中国政府对经济领域的直接控制和影响确实要大大超过美国政府。中国一直有着积极的产业政策;政府和国有企业还控制着大量的资源,垄断着核心的行业;中国政府在放开一些重要市场和价格的时候还非常谨慎,比如说金融市场,利率、汇率和能源价格。这些特点,简单说就是政府主导,在这场危机中似乎都成为了中国的优势。正因为中国的金融市场没有开放,因此中国在危机中受到的直接损失微乎其微;正因为政府和国有企业控制着大量资源,主要银行都是国有,中国政府才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动用最多的资源来应对这场危机;正因为中国有着直接的产业政策,才让中国在新能源领域在近两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一个新兴行业里有了一席之地。这些难道不都证明了“中国模式”确实存在优势吗?

我们完全没有任何理由否定中国的成绩。但一个危险是,把一个在具体情况下成功的经验过于一般化。

如果只看王二孩子成长经历的后半段,你也许可以得出王二是个好家长的结论。但是如果从出生就看起,事情就不那么一目了然了。中国的经济也是如此。中国在改革开放前也有产业政策,也没有开放金融市场,政府也控制着大量资源,为什么经济就一点都没有成功?而到了改革开放后,经济却如此成功?《中国的奇迹》一书,恰恰就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解释:政府主导一把双刃剑。如果政府选择了错误的发展战略,违背了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那带来的不会是繁荣而是各种扭曲;而如果政府选择了正确的发展战略,遵从一个国家的比较优势,那才可能带来经济的成功。因此,同样一种“模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这里面的关键是政府的政策是不是顺应市场的力量。政府不是用来否认和替代市场的,而是用来弥补和支持市场的。

当然,历史是历史,现在更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未来。我们真的有把握说,王二的孩子今后一定能成才吗?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多管也许是应该的。可是孩子越来越大,家长继续那么管,恐怕就会阻碍孩子发展。如果什么都不让孩子尝试,什么风险都不让孩子担当,什么都按照家长说的做,这样至多只能培养一个好学生吧?一个国家的经济,和孩子的成长一样,也是有阶段的。如果说政府主导在发展的初期是必要的,这完全不意味着同样的成功在未来10年、20年可以被复制。

Microsoft不是靠政府支持发展起来的,Google没有拿一分钱政府投资,Facebook是从哈佛大学的宿舍里起家的。中国在不远的未来,必然需要由依赖投资出口拉动增长,转型为依靠科技创新拉动增长。那样一种增长模式,要求一个自由公平的市场环境,要求一个灵活的资本市场,要求允许很多很多的失败。这些不是政府主导所能提供的,这些也不是有了产业政策就能发展起来的。

2006年的时候,宏观经济学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是“大稳健”(Great Moderation),用来形容格林斯潘时期的低通胀、高增长和低波动。不少经济学家欢呼雀跃,认为终于找到了缓解经济周期和抑制通货膨胀的法宝。当然,随后发生的就是众所周知的“大衰退”(Great Recession),而大稳健的背后则是一个大泡沫。很显然,那些宣布胜利的经济学家高兴得太早了。

如果我们真的要把政府主导作为“中国模式”的一部分,就不能只把政府主导和一时一事的成败联系起来,因为一时的成功就宣布胜利,犯上面那些经济学家的错误。我们要历史的看,要面向未来的看,要看自己,更要看别人。如果真的做到了这些,也许我们会稍微谦虚一点:政府主导,也不是万灵药。

(本文作者郭凯是专注于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问题的经济学者,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专业方向为国际金融和中国经济,现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文中所述仅代表他的个人观点。)


相关文章

  • 普及学前教育政策的国际发展趋势述评
  • 作者:柳倩 外国教育研究 2011年05期 [中图分类号]G6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69(2011)01-0044-07 作为衡量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国际范围内幼儿入园率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 ...查看


  • 移动通信产品市场细分策略研究
  • 第6卷第1期2010年3月山东英才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Vol.6No.1Mar. 2010 移动通信产品市场细分策略研究 吕竑 (山东英才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山东济南250 ...查看


  • 瑞典是社会主义国家吗?--瑞典模式的起落
  • 瑞典是社会主义国家吗?--瑞典模式的起落.txt其实全世界最幸福的童话,不过是一起度过柴米油盐的岁月.一个人愿意等待,另一个人才愿意出现.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http://www.wyzxs ...查看


  • 2015年计生委家庭发展处重点工作安排
  • 一.进一步深化"家佳推进计划" 将"精准帮扶与家庭关爱" 作为年度主题,积极开展对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特别是"失独"家庭的社会关怀活动.编印精准帮扶手册. 进一步落实一对一精准帮 ...查看


  • 论机构化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
  • [摘要]机构化学前教育既具有显性社会功能,也具有隐性社会功能,既能促进儿童的次级社会化.家庭劳动力的双重解放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又能在强化儿童再生产的同时,推动家庭秩序的重构,增强社会内聚力.隐性功能是机构化学前教育社会功能呈现的主要方式,单 ...查看


  • 不独子其子:五四前后关于儿童公育的争论
  • [摘要] 清季以来,面对内忧外患的时局,一部分思想激进的读书人放弃了各亲其亲.各子其子的传统社会模式,转而构建不独子其子.不独亲其亲的大同社会,即儿童出生之后,交由公立机构养育.教育.这样,男女双方只需生育而无抚养.教育的责任.他们相信这不 ...查看


  • 幼儿教育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 2015年中国幼儿教育市场调查分析与发展 前景研究报告 报告编号:1516393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 ...查看


  • 我国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方法综述
  • 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松动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大中城市转移,以规模大.迁移远.居住时间长为主要特点的"民工潮"导致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受教育群体的产生.90年代后,从社会讨论到学界研究,再到相关政策 ...查看


  • 国外家园合作方式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 题 目:国外家园合作方式对我国学前教 育的启示 姓 名: 学 号:[1**********]9 系 别:教育科学系 专 业:学前教育 年级班级:2009级学前教育本科2班 指导教师: 2013年5月31日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声明 本人郑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