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语文书中的原文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

在古代,由于受到了山岳、海洋的阻碍,人类只能活动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凭着他们自己的直觉,一般把地球误认为是一个基本上平坦的大地。许多关于地球古老传说都把大地设想喂一个漂浮在茫茫水面上的陆地。

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意思是说,蓝天就像一个半球状的圆盖,大地则像一块四方的棋盘。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则认为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盾牌,它的四周环绕着深不可测的海洋。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终于发现,有一些客观现象是无法用早期的那种直观而质朴观念来解释的。

当人们看到太阳天天从东方升起,然后横过整个填空,再落向西边,于是,产生了疑问:如果天空果真是与大海相接,那么太阳又是怎样穿过辽阔的大海,回到每天升起的地方呢?生产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进行更广泛的航海活动。这时,人们又惊奇的发现,船离岸后,先是船身逐渐消失在波浪中,只剩下桅帆,继而桅帆有渐渐地消失。当人们登上高一点的地方眺望时,船有重复出现在远方。这种情况使人们发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直的。 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也开始认识到,大地并不像前人所说的是一块盾状的平地,有点根据粗略的天文观测,有点出自神学的需要,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学说。

第一个公开发表“地球”概念的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由于当时的古希腊人认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罪完美的,因此,柏拉图阐释了地是球形的,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许多天体环绕它做圆周运动的理论。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不仅接受了老师的见解。而且第一次用观察到的事实科学地论证了这个理论。他在观察月蚀时,注意到掩住月面的地球的影子总是圆弧形的。他还认识到,向北方旅行是,人们会发现各种星辰高处地平的高度在增加,这都表明大地是球形的。亚里士多德由此成为地球概念的真正奠基者。

15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造船术和航海术的进步,使人们有可能进行远航。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葡萄牙人首先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突破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对大地范围的了解,发现原来在那盾形大地之外,还有一块非常富庶的土地,并且从非洲的土著人哪里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象牙。

西非航行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其他的探险家。1519年9月20日,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由世界闻名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一支由二百多人、五艘舰船组成的探险队出发向西航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伟大、最冒险的环球远航开始了。

麦哲伦诞生与1480年,出身与葡萄牙中部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幼年时曾在宫廷中做过侍童,随国王约翰二世和王后游历全国各地。15岁成为一名士兵,后来到政府的航海事务厅工作,在这里他看到了有关远征队的许多秘密报告,学到了许多航海新知识和最新的地理学见解。以后又加入了几个重要的印度洋的远征队,参加过许多次战斗。他在征战时,重伤三次,成了瘸子。36岁的麦哲伦,贫病交加,遭到宫廷的冷落,伤心至极,但他并没有颓废丧志,却一心想去干一番大事业——那就是乘同一艘船环航地球一周,证实地球是圆的,驳倒那些愚昧的神学论者。这也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麦哲伦开始酝酿一个宏伟的航行计划。他到图书馆查阅了最新的地图和海图,请教了专家学者,逐渐相信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有一个海峡。通过这个海峡继续前进,由东方世界再回

到西方世界,即可绕地球一周。麦哲伦的这个通过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计划,在当时还没有一个航海家敢于设想。

1519年9月20日,探险家麦哲伦率领265人,分乘五艘帆船,由西班牙的圣卢卡起航,渡过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于第二年十月到达南美洲的南端。这里有一条波涛汹涌、水流湍急的海峡。这时,一些船员因为对前途感到畏怯而哗变,同行的五艘船中,一艘不幸触角沉没,另一艘带有大部分给养的船背叛离去。在这种情况下,麦哲伦任然毫不动摇,坚持前进,宣称即使要吃船上的帆和皮革也绝不回头。这样,经过五个星期的航行,终于绕出了这个海峡,后来人们便称此为麦哲伦海峡。出海峡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篇浩瀚无垠的大海,这里风平浪静。他们连续航行了三个月,竟然没有碰到过一次大风大浪,因此称之为太平洋。但断粮和坏血病使许多船员相继死亡,造成了极大的困难。1521年3月,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船队倒带了菲律宾群岛。在岛上,麦哲伦因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而被杀死。余下的船员继续航行,于1521年11月,倒带了今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满载了欧洲人所酷爱的香料后,再经印度洋,绕过非洲,于1522年9月6日回到了西班牙,生还的船员仅18人。

这次历时三年的人类死一次环球航行,在世人面前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人们不必担心:当他到地球的另一端时会掉到下面的无底深渊中去。因此,也可以说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主观偏见和宗教谬说让位了,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至此宣告结束了。

人们在说:“我们时代的航海家,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地球。”麦哲伦船队的勇士们回到西班牙后得到的礼物中有一件是地球仪,在地球仪上题着这样一句话——“你首先拥抱了我!”

《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语文书中的原文

人类的第一次环球航行

——“球”形地球的发现和证实

在古代,由于受到了山岳、海洋的阻碍,人类只能活动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凭着他们自己的直觉,一般把地球误认为是一个基本上平坦的大地。许多关于地球古老传说都把大地设想喂一个漂浮在茫茫水面上的陆地。

在我国,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周朝,就存在一种“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意思是说,蓝天就像一个半球状的圆盖,大地则像一块四方的棋盘。

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则认为大地就像一个巨大的盾牌,它的四周环绕着深不可测的海洋。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终于发现,有一些客观现象是无法用早期的那种直观而质朴观念来解释的。

当人们看到太阳天天从东方升起,然后横过整个填空,再落向西边,于是,产生了疑问:如果天空果真是与大海相接,那么太阳又是怎样穿过辽阔的大海,回到每天升起的地方呢?生产的发展,使人们有可能进行更广泛的航海活动。这时,人们又惊奇的发现,船离岸后,先是船身逐渐消失在波浪中,只剩下桅帆,继而桅帆有渐渐地消失。当人们登上高一点的地方眺望时,船有重复出现在远方。这种情况使人们发现,大地在大范围内不可能是平直的。 古希腊的一些哲学家也开始认识到,大地并不像前人所说的是一块盾状的平地,有点根据粗略的天文观测,有点出自神学的需要,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学说。

第一个公开发表“地球”概念的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柏拉图。由于当时的古希腊人认为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罪完美的,因此,柏拉图阐释了地是球形的,地球位于宇宙的中心,许多天体环绕它做圆周运动的理论。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不仅接受了老师的见解。而且第一次用观察到的事实科学地论证了这个理论。他在观察月蚀时,注意到掩住月面的地球的影子总是圆弧形的。他还认识到,向北方旅行是,人们会发现各种星辰高处地平的高度在增加,这都表明大地是球形的。亚里士多德由此成为地球概念的真正奠基者。

15世纪初,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造船术和航海术的进步,使人们有可能进行远航。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葡萄牙人首先沿非洲西海岸南下,突破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人对大地范围的了解,发现原来在那盾形大地之外,还有一块非常富庶的土地,并且从非洲的土著人哪里掠夺了大量的黄金和象牙。

西非航行的胜利,大大地鼓舞了其他的探险家。1519年9月20日,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由世界闻名的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一支由二百多人、五艘舰船组成的探险队出发向西航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最伟大、最冒险的环球远航开始了。

麦哲伦诞生与1480年,出身与葡萄牙中部一个衰落的贵族家庭。幼年时曾在宫廷中做过侍童,随国王约翰二世和王后游历全国各地。15岁成为一名士兵,后来到政府的航海事务厅工作,在这里他看到了有关远征队的许多秘密报告,学到了许多航海新知识和最新的地理学见解。以后又加入了几个重要的印度洋的远征队,参加过许多次战斗。他在征战时,重伤三次,成了瘸子。36岁的麦哲伦,贫病交加,遭到宫廷的冷落,伤心至极,但他并没有颓废丧志,却一心想去干一番大事业——那就是乘同一艘船环航地球一周,证实地球是圆的,驳倒那些愚昧的神学论者。这也是他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和目标。

麦哲伦开始酝酿一个宏伟的航行计划。他到图书馆查阅了最新的地图和海图,请教了专家学者,逐渐相信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有一个海峡。通过这个海峡继续前进,由东方世界再回

到西方世界,即可绕地球一周。麦哲伦的这个通过大西洋到太平洋的计划,在当时还没有一个航海家敢于设想。

1519年9月20日,探险家麦哲伦率领265人,分乘五艘帆船,由西班牙的圣卢卡起航,渡过大西洋,沿巴西海岸南下,于第二年十月到达南美洲的南端。这里有一条波涛汹涌、水流湍急的海峡。这时,一些船员因为对前途感到畏怯而哗变,同行的五艘船中,一艘不幸触角沉没,另一艘带有大部分给养的船背叛离去。在这种情况下,麦哲伦任然毫不动摇,坚持前进,宣称即使要吃船上的帆和皮革也绝不回头。这样,经过五个星期的航行,终于绕出了这个海峡,后来人们便称此为麦哲伦海峡。出海峡后,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篇浩瀚无垠的大海,这里风平浪静。他们连续航行了三个月,竟然没有碰到过一次大风大浪,因此称之为太平洋。但断粮和坏血病使许多船员相继死亡,造成了极大的困难。1521年3月,在历尽千辛万苦之后,船队倒带了菲律宾群岛。在岛上,麦哲伦因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而被杀死。余下的船员继续航行,于1521年11月,倒带了今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古群岛。满载了欧洲人所酷爱的香料后,再经印度洋,绕过非洲,于1522年9月6日回到了西班牙,生还的船员仅18人。

这次历时三年的人类死一次环球航行,在世人面前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了地球是球形的。人们不必担心:当他到地球的另一端时会掉到下面的无底深渊中去。因此,也可以说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重大突破,主观偏见和宗教谬说让位了,关于地平。地方与地圆的争论至此宣告结束了。

人们在说:“我们时代的航海家,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地球。”麦哲伦船队的勇士们回到西班牙后得到的礼物中有一件是地球仪,在地球仪上题着这样一句话——“你首先拥抱了我!”


相关文章

  • 1月主题班队会(蔚蓝色的地球)
  • 蔚蓝色的地球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知道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2.体会人类为揭开地球奥秘,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3.激发学生探索地球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都是地球的居民,对于我们 ...查看


  • 组图:挑战大海的勇士郭川 曾单人完成环球航行
  • 组图:挑战大海的勇士郭川 曾单人完成环球航行 http://pic.sports.sohu.com/group-761777.shtml#0 1/17 责编:吴頔 日期:2016-10-27 北京时间10月26日郭川航行岸上团队26日传来不 ...查看


  • 1.1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会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但是,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呢?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的呢?时至今日, ...查看


  •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 安宁二中地理备课组 七年级地理上册(2013年8月) 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史过程,并能够提供实例证明地球是球 形天体. 2.能够运用有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 ...查看


  •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 <地球的形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以历史发展的轨迹为线索展现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地球的形状. [学情分析]: 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探索的艰辛过程以及我们居住的地球形状,增强学 ...查看


  •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蔚蓝色的地球教案
  •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蔚蓝色的地球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们在认识地球中所经历的漫长求索,激发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探索地球的兴趣和愿望. 能力:使学生学会通过教材范例去搜集整理资料,并从中归纳概括出有价值的信息.培养学生的动手 ...查看


  • 我们怎样学地理777
  • <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案(第2课时) 万丰二中P5-6 教学目标: 1.树立"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的观念. 2.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3.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 ...查看


  • 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1
  • <蔚蓝色的地球>教学设计 衡水市和平路小学 陈英慧 教材分析: <蔚蓝色的地球>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球>的第一课.本课题旨在让学生明白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人们是 ...查看


  • 必修2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教学案
  • 第7课 新航路的开辟 教学案 [学习目标] 1. 掌握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 2. 掌握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学习重点]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和过程 [学习难点] 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学习过程] 名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