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之趣"是何趣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语文教材第三册《闲情记趣》中,第一段“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其中“物外之趣,”课本注为“超脱于尘世的乐趣”是将“物”理解 为“尘世”,而配套教参将其译为“超然物外的乐趣”,实际未道明“物”为何意。笔者认为 都不妥。理由如下:

  一、从字意而言

  《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中,“物”皆无“尘世”之意。《现代汉语词典》第132页释“尘世”为“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现实世界,跟他们所幻想的理想世界相对。”《辞海》第192释其为“指人世。”显然,将“物”作“尘世”理解不当。

  二、从文意而言

  无论“群鹤舞空”“青云白鹤”之情景,还是“以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中的林、兽、丘、壑,虽为联想和想象的结果,但此景此物实乃现实所有,而非“超脱于尘世”。何况,观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驱虾蟆乃所叙之实事,无“超脱于尘世”之理。那么,由此所获之趣,自然非“超脱于物外的乐趣”。

  “物”为何意呢?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童趣》(即《闲情记趣》)中,对“物外”注释为“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显然,“物”即“本事物”。

  笔者认为这一解释最恰当、合理:《现代汉语词曲》第1224页和《辞海》第1721页都将“物”释为:①东西;②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新编说文解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第360页释“物”为:④事物;⑤外物,环境。由此可知,“物外之趣”课本应当作“本事物或本环境之外的乐趣”注释。这样,字意、句意上通俗易懂,文意上合情合理。

  (作者单位系云南云县涌宝中学)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语文教材第三册《闲情记趣》中,第一段“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其中“物外之趣,”课本注为“超脱于尘世的乐趣”是将“物”理解 为“尘世”,而配套教参将其译为“超然物外的乐趣”,实际未道明“物”为何意。笔者认为 都不妥。理由如下:

  一、从字意而言

  《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中,“物”皆无“尘世”之意。《现代汉语词典》第132页释“尘世”为“佛教徒或道教徒指现实世界,跟他们所幻想的理想世界相对。”《辞海》第192释其为“指人世。”显然,将“物”作“尘世”理解不当。

  二、从文意而言

  无论“群鹤舞空”“青云白鹤”之情景,还是“以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中的林、兽、丘、壑,虽为联想和想象的结果,但此景此物实乃现实所有,而非“超脱于尘世”。何况,观土墙、花台和小虫争斗,驱虾蟆乃所叙之实事,无“超脱于尘世”之理。那么,由此所获之趣,自然非“超脱于物外的乐趣”。

  “物”为何意呢?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童趣》(即《闲情记趣》)中,对“物外”注释为“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显然,“物”即“本事物”。

  笔者认为这一解释最恰当、合理:《现代汉语词曲》第1224页和《辞海》第1721页都将“物”释为:①东西;②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新编说文解字》(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第360页释“物”为:④事物;⑤外物,环境。由此可知,“物外之趣”课本应当作“本事物或本环境之外的乐趣”注释。这样,字意、句意上通俗易懂,文意上合情合理。

  (作者单位系云南云县涌宝中学)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