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解体中国--美国高盛财团在中国的历史使命!

1999年,高盛集团整顿中国石油工业。2002年12月,美国任命高盛董事长斯蒂芬·弗里德曼为白宫经济顾问,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接任董事长。2004年1月,华尔街金融界最新权力榜——高盛董事长亨利·保尔森居榜首。2006年7 月,美国高盛公司前董事长亨利·保尔森宣誓就任美国财政部长。

亨利·保尔森曾说:高盛一直参与中国经济转型并发挥了一定作用,1997年,牵头经办中国移动通信首次公开招股活动,是中国第一个民营化案例,也是当时亚洲地区除日本外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营化项目。尽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该次上市招股却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热烈认购。高盛在中国石油的首次公开招股交易中担任主承销商,该项交易是中国国有能源企业进行的首次民营化交易,中国石油目前成为世界级的一体化能源公司。此外,高盛在中国金融机构首次向国际投资者发售股票的中国银行(香港)的民营化交易中担任了主承销商。

就是说:高盛的使命——代表美国政府长期从事私有化中国的工作。

②整顿中国石油工业的高盛方案来自美国政府1989年秘密报告:

1989年,美国驻苏联大使小杰克·F·马特洛克给美国政府的建议中说:“如果能说服苏联政府在能源生产领域改善外国投资环境,那么它就能够吸引国外大量资金,不是作为外援,而是作为投资资本。这对各方面都有好处:苏联会赢来高效的能源生产和不断增加的外汇收入,西方投资可获得丰厚利润,世界会保持更加稳定的能源价格,使所有消费者受益。然而,只要苏联政府继续对石油天然气实行中央控制,上述一切就不会发生。所以,应该劝说苏联政府使其石油天然气从加工到分配由富于竞争力的企业来管理。一开始,他们的性质可能还是国营的,但如果将其改组为合资股份公司,将来就会很容易走上私有化的道路。关键是戈尔巴乔夫是否愿意取消中央集权对经济的控制。”

1980年代,美国支持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具体要价:要求苏联政府放弃对苏联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管制,全面推行由国际垄断资本集团主导的股份制改造,最终实现苏联社会的私有化;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有关苏联石油天然气私有化方案可谓一针见血;在美国看来:只有放弃对石油天然气产业的政府管制,苏联社会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彻底取消政府管制的附庸于美国的所谓“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便于美国垄断资本集团掠夺前苏联宝贵的矿场资源。其实质:企图肢解和重新殖民化苏联。

所以,高盛方案并非新鲜出笼,而是美国在苏联解体之后,将中国作为战略敌国的必然产物——是冷战思维在经济基础领域的具体表现。高盛财团运作的中国石油海外上市的保罗·申培立(PaulSchapira)一语道破天机:“我曾为多个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推行私营化,ENI便是其中一个私营化项目,也有俄国石油公司私营化的经验。聘任书发出前我已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作《亚洲财经》(FinanceAsia)2000年11月。”

高盛点题:将中国石油工业改造成俄罗斯石油公司私有化模式。

③高盛集团的巨大成果

高盛方案将肢解苏联、私有化苏联石油工业的和平演变方案应用到有关中国石油工业的所谓“改革”上并亲自参与整顿之,其战略效果出乎想象。

1998年,高盛方案迫使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分别组建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个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此前格局是中油集团控制石油生产,而中国石化总公司则控制下游的原油提炼。1998年年中,两家公司开始互相转让资产。中国石油的母公司中油集团获得注入中石化的部分炼油厂资产,中石化则得以注入部分油田资产。这个安排的目的是要成立两家整合上下游业务的石油公司;使两家公司在国内作有限度的竞争,将来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两家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石油公司。在进行这个庞大的资产重组过程中,长江便成为划分两家公司资产的分界线。中油集团/中国石油将控制长江以北的资产,而中石化则控制长江以南的资产。

2000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次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2003年4月,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斥资10亿港元四度增持香港上市的中石油股份,成为中国石油第三大股东,2000年,中石化的6个油田、25家炼化企业,19个省市的销售公司、5个研究院集中到一起,组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月中国石化集团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中国石油海外上市赢得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及其代言人的一片喝彩,高盛石油及天然气分析员保罗·伯纳德表示:“就事论事,海外上市的成功应归功于中国政府。他们推动一连串面向市场的改革。令人感到讽刺的是正当中国让石油价格在市场上自由浮动之际,美国却提取其战略石油储备试图操纵石油价格,美国比中国更加干预市场。”高盛中国首席代表张红力称赞说:“中石油老总表现非常出色,得到广泛认同”。

吴敬链2000年3月说:中石油的机构重组十分成功,没有以往身为国企的集团公司的种种坏毛病。2000年6月吴敬链说:“中国国家石油集团可能通过继续抛售国有股份的方式减持在香港上市的中石油的股份。该公司于四月在港上市,筹集资金31亿港元,中石油获准出售33.5%的股份,即将其持股降到66.5%。目前持股为90%,多余的部分可以通过发行新股或以私募方式出售”。昭示着坚持私有化的的错误行动。

继续减持国家在中油股份海外上市的股份,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持续流失,是对中国最优良产业核心的持续私有化,充满着掠夺国有财产的血腥,与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和随之而来的对教会地产的大规模盗窃行为,如出一辙。马克思在《所谓原始资本积累》一文中这样写到:“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削的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为城市工业造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的必要供给”。

新世纪,中国石油所表现的制造国内油荒矿难、盲目海外石油资本扩张、巨额石油利润外流等等被殖民化的倾向——何尝不是中国工业化历史的辛酸过程的真实写照?高盛方案引发的历史悲剧只好留待和构建谐社会主义的战略出台,进而实现有关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转型。

二、中国石油海外上市的历史局面及其政治后果

1、石油工业被迫全面接受美国高盛方案

1999年,中国的石油工业在高盛阴谋与国家行政命令的压力之下——被迫接受令人心灵痉挛的有关整顿石油工业的方案。因此,石油工业本身则无力挽回因出卖石油工人根本利益而导致两代石油工人的心灵伤痛与新生代的道德背离历史局面。

高盛方案指出:英国石油公司(BPAMOCO)及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MOBILE)均不负责石油钻探业务,因此钻井工作被划为非核心的业务。

此方案不是单纯的业务理由,肢解中国民族工业的精神象征才是其深刻的历史意蕴所在,高盛高级官员证实:中国石油工业的精神象征就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钻井队伍——中国这个铁人式的石油工业是中国最大的产业链,“一些铁人式的官员,不赞成拆分中国石油。”——高盛方案一脚踢出为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钻井队伍,让大庆经验与大庆红旗彻底退出当代中国民族工业核心产业的历史舞台,为殖民化中国石油工业清除历史的障碍。于是,中油股份便自动放弃了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钻井队伍,大庆钻井工人将这一行为称作“卸磨杀驴”政策,愤怒的人群在大庆石油管理局门前宰杀了一头象征为大庆油田几十年拉磨的驴子,以表达心中的愤怒。

按照新的企业架构,附属公司全部取消,改为企业分支部门管理,3000 个的银行账户全部取消,采用一个总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由北京统一管理。所有资本开支均由总公司统一做出决定。1999年,300个分支机构经理应邀前往北京得到允诺,可以获得认股权证作为报酬以交出经营权。如此,中国民族工业最优良资产与最为活跃的产业链条便在私有化的政治承诺下,成为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牺牲品。200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为官员举办企业管理层收购(MBO)与多层级股权激励操作实务培训班。所谓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就是由企业的管理者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通过大量举债或者进行股权交易的方式拥有本企业股权的行为。

例如:新的管理层激励计划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按照此计划,国企经理首次获得认股权证。国务院要批准有关计划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公司法并没有就如何配发认股权证做出规定。

2、中国石油海外上市的严重后果

中国石油海外上市,引发延续至今的疑问:到底为何拆分中国石油?中国石油的结构性调整为什么要由美国人主导未来的方向?拆分中国石油的道德界限在哪里?拆分中国石油要达到什么目的?石油工业出现了经济危机或是政治危机?转制是为了转嫁危机?中国石油的股份制改造是否带有经济上的目的或者政治上的某种企图?如上问题还没有进行历史的梳理,便发生了延续至今的中国最优良国有资产的巨额流失与行业扩张性垄断;中国石油迅速摒弃大规模工业化以来的先进历史经验,政经相妥协的历史进程中石油工业文化体系迅速解构;导致了196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以石油、石化为中心的产业链条的崩溃。在非核心企业的历史艰辛中,巨额石油利润流向了国际垄断资本集团。

①历史性终结了中国工业化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彻底砸烂了中国最为辉煌的产业链条;相关产业一脚踢出石油石化行业,处于萎缩发展之中,成为社会新贵攫取的目标。

②迫使几十万中国石油工人失业,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石油石化工潮——导致当代中国石油、石化工人与政府的长期对抗;引发弥漫至今的中国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危机。

③制造了当代中国巨大的私有化革命,中国社会总体跨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底线,社会基本矛盾产生急变。被喻为中共的权力象征的石油石化工业被和平演变为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的附庸。

说明:松辽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是中国石油工业二十一世纪重点勘探且必将获得重大油气发现的重要地区。严重的政治后果:①石油工业生产资料以股权形式海外上市,废黜按劳分配原则;②行政手段导致石油工人失去生产资料进而失去主人翁地位,强制工人买断下岗,造成震惊中外的石油石化工潮;③实际废黜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党书记兼工会主席,党委会沦落成厂长个人集权的附庸,企业民主制度受到空前的损毁;④废黜干部来自基层的任用制度,废黜社会主义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四个不一样”贵族化理论代替“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主体思想;⑤废黜石油工业现代制度体系——岗位责任制,石油工业现代化垂直管理体系随之解体。

以此为标志,中国社会总体跨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底线,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面私有化,社会矛盾急变为工人阶级与既得利益官僚体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与企图殖民化中国的国际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既得利益官僚体与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相勾结,企图造成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中断,新民主主义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脉相承的“道德基础”已不复存在、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持续受到削弱。表现为社会主义政治道德价值体系的严重损毁,表现为国营大中型企业由公有制向私有制的倒退、表现为中国社会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蜕变、表现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独立自主能力的空前虚弱。

2002年3月,为反对拆分中国石油工业、反对石油工业特权贵族化的发展方向、抗议下岗之后的补偿问题及其生活出路问题,数万名大庆石油买断职工下岗工人展开了较长时期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反买断、反退养、要求增发养老金,要求安置子女就业”的请愿活动——并派代表进京*:反对强行拆分中国石油、反对强制买断下岗政策、反对既得利益官僚群体发放年度巨额奖金的薪酬福利贵族化政策(其中大约包括石油管理局未兑现的承诺:年度3000元的供暖费)。不仅如此,因“五把铁锨闹革命”而闻名于世的老家属人群,积极配合,她们请愿的宗旨:“要劳工待遇、要有保障的晚年生活”;为自己没有名份、穷困的晚年生活而呼号。年迈的老人沿途不断送往医院,声援的人们悲感生命的短促和凄凉。

美国高盛方案赢得和平演变的胜利——石油工人请愿期间,国际势力纷纷来到大庆油田——但美国永远隐瞒高盛方案导致当代中国无法挽回的历史局面之真相。今天,无视国民经济的现实困难而垄断中国大江南北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控制着全国成品油的炼制与销售——国际油价上涨——其所属的炼油厂家愿把成品油销往售价更高的市场。其差价要远远高于美国炼油厂同等交易情况下的赢利水平——因为中国的石油工人、炼油工人的薪酬福利极其低廉——“月薪仅有千八百(元),药费月均二、三十(元),房屋二、三十万(元)只能依靠自己买”。追求垄断资本利益最大化的两个“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用石油石化工人的血汗制造当代中国的油荒。

我们对比埃克森·美孚的裁员可得到相关佐证:埃克森兼并美孚公司,取消重叠的业务和裁员,裁减掉9000多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约7%。每年节约28亿美元成本。中石油为降成本,将150万人减持到约40万人,每年度节约成本39亿元人民币,增效幅度仅为埃克森的17~19%左右——说明中国石油工人的薪酬福利不足以影响油气生产成本——38亿增效款项反映出是低薪酬福利生活窘境下的石油工人的历史辛酸。

所以,中国石油36万人的买断下岗应是无法挽回的历史损失——即一次性买断了石油工业与石油工人的血肉联系。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九江王静的博客

1999年,高盛集团整顿中国石油工业。2002年12月,美国任命高盛董事长斯蒂芬·弗里德曼为白宫经济顾问,亨利·保尔森(Henry Paulson)接任董事长。2004年1月,华尔街金融界最新权力榜——高盛董事长亨利·保尔森居榜首。2006年7 月,美国高盛公司前董事长亨利·保尔森宣誓就任美国财政部长。

亨利·保尔森曾说:高盛一直参与中国经济转型并发挥了一定作用,1997年,牵头经办中国移动通信首次公开招股活动,是中国第一个民营化案例,也是当时亚洲地区除日本外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民营化项目。尽管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该次上市招股却受到了国际投资者的热烈认购。高盛在中国石油的首次公开招股交易中担任主承销商,该项交易是中国国有能源企业进行的首次民营化交易,中国石油目前成为世界级的一体化能源公司。此外,高盛在中国金融机构首次向国际投资者发售股票的中国银行(香港)的民营化交易中担任了主承销商。

就是说:高盛的使命——代表美国政府长期从事私有化中国的工作。

②整顿中国石油工业的高盛方案来自美国政府1989年秘密报告:

1989年,美国驻苏联大使小杰克·F·马特洛克给美国政府的建议中说:“如果能说服苏联政府在能源生产领域改善外国投资环境,那么它就能够吸引国外大量资金,不是作为外援,而是作为投资资本。这对各方面都有好处:苏联会赢来高效的能源生产和不断增加的外汇收入,西方投资可获得丰厚利润,世界会保持更加稳定的能源价格,使所有消费者受益。然而,只要苏联政府继续对石油天然气实行中央控制,上述一切就不会发生。所以,应该劝说苏联政府使其石油天然气从加工到分配由富于竞争力的企业来管理。一开始,他们的性质可能还是国营的,但如果将其改组为合资股份公司,将来就会很容易走上私有化的道路。关键是戈尔巴乔夫是否愿意取消中央集权对经济的控制。”

1980年代,美国支持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具体要价:要求苏联政府放弃对苏联石油天然气工业的管制,全面推行由国际垄断资本集团主导的股份制改造,最终实现苏联社会的私有化;由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有关苏联石油天然气私有化方案可谓一针见血;在美国看来:只有放弃对石油天然气产业的政府管制,苏联社会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彻底取消政府管制的附庸于美国的所谓“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便于美国垄断资本集团掠夺前苏联宝贵的矿场资源。其实质:企图肢解和重新殖民化苏联。

所以,高盛方案并非新鲜出笼,而是美国在苏联解体之后,将中国作为战略敌国的必然产物——是冷战思维在经济基础领域的具体表现。高盛财团运作的中国石油海外上市的保罗·申培立(PaulSchapira)一语道破天机:“我曾为多个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推行私营化,ENI便是其中一个私营化项目,也有俄国石油公司私营化的经验。聘任书发出前我已参与这个项目的工作《亚洲财经》(FinanceAsia)2000年11月。”

高盛点题:将中国石油工业改造成俄罗斯石油公司私有化模式。

③高盛集团的巨大成果

高盛方案将肢解苏联、私有化苏联石油工业的和平演变方案应用到有关中国石油工业的所谓“改革”上并亲自参与整顿之,其战略效果出乎想象。

1998年,高盛方案迫使中国石油石化工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分别组建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个特大型企业集团公司。此前格局是中油集团控制石油生产,而中国石化总公司则控制下游的原油提炼。1998年年中,两家公司开始互相转让资产。中国石油的母公司中油集团获得注入中石化的部分炼油厂资产,中石化则得以注入部分油田资产。这个安排的目的是要成立两家整合上下游业务的石油公司;使两家公司在国内作有限度的竞争,将来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两家在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中国石油公司。在进行这个庞大的资产重组过程中,长江便成为划分两家公司资产的分界线。中油集团/中国石油将控制长江以北的资产,而中石化则控制长江以南的资产。

2000年4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次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2003年4月,美国股神沃伦·巴菲特斥资10亿港元四度增持香港上市的中石油股份,成为中国石油第三大股东,2000年,中石化的6个油田、25家炼化企业,19个省市的销售公司、5个研究院集中到一起,组成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月中国石化集团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中国石油海外上市赢得国际垄断资本集团及其代言人的一片喝彩,高盛石油及天然气分析员保罗·伯纳德表示:“就事论事,海外上市的成功应归功于中国政府。他们推动一连串面向市场的改革。令人感到讽刺的是正当中国让石油价格在市场上自由浮动之际,美国却提取其战略石油储备试图操纵石油价格,美国比中国更加干预市场。”高盛中国首席代表张红力称赞说:“中石油老总表现非常出色,得到广泛认同”。

吴敬链2000年3月说:中石油的机构重组十分成功,没有以往身为国企的集团公司的种种坏毛病。2000年6月吴敬链说:“中国国家石油集团可能通过继续抛售国有股份的方式减持在香港上市的中石油的股份。该公司于四月在港上市,筹集资金31亿港元,中石油获准出售33.5%的股份,即将其持股降到66.5%。目前持股为90%,多余的部分可以通过发行新股或以私募方式出售”。昭示着坚持私有化的的错误行动。

继续减持国家在中油股份海外上市的股份,意味着国有资产的持续流失,是对中国最优良产业核心的持续私有化,充满着掠夺国有财产的血腥,与十六世纪欧洲宗教改革和随之而来的对教会地产的大规模盗窃行为,如出一辙。马克思在《所谓原始资本积累》一文中这样写到:“掠夺教会地产、欺骗性地出让国有土地,盗窃公有地,用剥削的方法,用残暴的恐怖手段把封建财产和克兰财变为现代私有财产——这就是原始积累的各种田园诗式的方法。这些方法为资本主义农业夺得了地盘,使土地与资本合并,为城市工业造成了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阶级的必要供给”。

新世纪,中国石油所表现的制造国内油荒矿难、盲目海外石油资本扩张、巨额石油利润外流等等被殖民化的倾向——何尝不是中国工业化历史的辛酸过程的真实写照?高盛方案引发的历史悲剧只好留待和构建谐社会主义的战略出台,进而实现有关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转型。

二、中国石油海外上市的历史局面及其政治后果

1、石油工业被迫全面接受美国高盛方案

1999年,中国的石油工业在高盛阴谋与国家行政命令的压力之下——被迫接受令人心灵痉挛的有关整顿石油工业的方案。因此,石油工业本身则无力挽回因出卖石油工人根本利益而导致两代石油工人的心灵伤痛与新生代的道德背离历史局面。

高盛方案指出:英国石油公司(BPAMOCO)及美国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EXXONMOBILE)均不负责石油钻探业务,因此钻井工作被划为非核心的业务。

此方案不是单纯的业务理由,肢解中国民族工业的精神象征才是其深刻的历史意蕴所在,高盛高级官员证实:中国石油工业的精神象征就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钻井队伍——中国这个铁人式的石油工业是中国最大的产业链,“一些铁人式的官员,不赞成拆分中国石油。”——高盛方案一脚踢出为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钻井队伍,让大庆经验与大庆红旗彻底退出当代中国民族工业核心产业的历史舞台,为殖民化中国石油工业清除历史的障碍。于是,中油股份便自动放弃了为自己立下汗马功劳的钻井队伍,大庆钻井工人将这一行为称作“卸磨杀驴”政策,愤怒的人群在大庆石油管理局门前宰杀了一头象征为大庆油田几十年拉磨的驴子,以表达心中的愤怒。

按照新的企业架构,附属公司全部取消,改为企业分支部门管理,3000 个的银行账户全部取消,采用一个总公司开设的银行账户,由北京统一管理。所有资本开支均由总公司统一做出决定。1999年,300个分支机构经理应邀前往北京得到允诺,可以获得认股权证作为报酬以交出经营权。如此,中国民族工业最优良资产与最为活跃的产业链条便在私有化的政治承诺下,成为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牺牲品。2003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为官员举办企业管理层收购(MBO)与多层级股权激励操作实务培训班。所谓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就是由企业的管理者在金融机构的支持下通过大量举债或者进行股权交易的方式拥有本企业股权的行为。

例如:新的管理层激励计划获得国务院的批准,按照此计划,国企经理首次获得认股权证。国务院要批准有关计划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公司法并没有就如何配发认股权证做出规定。

2、中国石油海外上市的严重后果

中国石油海外上市,引发延续至今的疑问:到底为何拆分中国石油?中国石油的结构性调整为什么要由美国人主导未来的方向?拆分中国石油的道德界限在哪里?拆分中国石油要达到什么目的?石油工业出现了经济危机或是政治危机?转制是为了转嫁危机?中国石油的股份制改造是否带有经济上的目的或者政治上的某种企图?如上问题还没有进行历史的梳理,便发生了延续至今的中国最优良国有资产的巨额流失与行业扩张性垄断;中国石油迅速摒弃大规模工业化以来的先进历史经验,政经相妥协的历史进程中石油工业文化体系迅速解构;导致了1960年代以来国民经济以石油、石化为中心的产业链条的崩溃。在非核心企业的历史艰辛中,巨额石油利润流向了国际垄断资本集团。

①历史性终结了中国工业化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彻底砸烂了中国最为辉煌的产业链条;相关产业一脚踢出石油石化行业,处于萎缩发展之中,成为社会新贵攫取的目标。

②迫使几十万中国石油工人失业,爆发了震惊中外的石油石化工潮——导致当代中国石油、石化工人与政府的长期对抗;引发弥漫至今的中国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危机。

③制造了当代中国巨大的私有化革命,中国社会总体跨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底线,社会基本矛盾产生急变。被喻为中共的权力象征的石油石化工业被和平演变为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的附庸。

说明:松辽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是中国石油工业二十一世纪重点勘探且必将获得重大油气发现的重要地区。严重的政治后果:①石油工业生产资料以股权形式海外上市,废黜按劳分配原则;②行政手段导致石油工人失去生产资料进而失去主人翁地位,强制工人买断下岗,造成震惊中外的石油石化工潮;③实际废黜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党书记兼工会主席,党委会沦落成厂长个人集权的附庸,企业民主制度受到空前的损毁;④废黜干部来自基层的任用制度,废黜社会主义企业的薪酬福利制度,“四个不一样”贵族化理论代替“三老四严”、“四个一样”主体思想;⑤废黜石油工业现代制度体系——岗位责任制,石油工业现代化垂直管理体系随之解体。

以此为标志,中国社会总体跨越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底线,国营大中型工业企业全面私有化,社会矛盾急变为工人阶级与既得利益官僚体之间的矛盾、中华民族与企图殖民化中国的国际垄断资本集团之间的矛盾;既得利益官僚体与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相勾结,企图造成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中断,新民主主义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一脉相承的“道德基础”已不复存在、执政党的执政基础持续受到削弱。表现为社会主义政治道德价值体系的严重损毁,表现为国营大中型企业由公有制向私有制的倒退、表现为中国社会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蜕变、表现为国家发展战略的独立自主能力的空前虚弱。

2002年3月,为反对拆分中国石油工业、反对石油工业特权贵族化的发展方向、抗议下岗之后的补偿问题及其生活出路问题,数万名大庆石油买断职工下岗工人展开了较长时期内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反买断、反退养、要求增发养老金,要求安置子女就业”的请愿活动——并派代表进京*:反对强行拆分中国石油、反对强制买断下岗政策、反对既得利益官僚群体发放年度巨额奖金的薪酬福利贵族化政策(其中大约包括石油管理局未兑现的承诺:年度3000元的供暖费)。不仅如此,因“五把铁锨闹革命”而闻名于世的老家属人群,积极配合,她们请愿的宗旨:“要劳工待遇、要有保障的晚年生活”;为自己没有名份、穷困的晚年生活而呼号。年迈的老人沿途不断送往医院,声援的人们悲感生命的短促和凄凉。

美国高盛方案赢得和平演变的胜利——石油工人请愿期间,国际势力纷纷来到大庆油田——但美国永远隐瞒高盛方案导致当代中国无法挽回的历史局面之真相。今天,无视国民经济的现实困难而垄断中国大江南北的中国石油、中国石化控制着全国成品油的炼制与销售——国际油价上涨——其所属的炼油厂家愿把成品油销往售价更高的市场。其差价要远远高于美国炼油厂同等交易情况下的赢利水平——因为中国的石油工人、炼油工人的薪酬福利极其低廉——“月薪仅有千八百(元),药费月均二、三十(元),房屋二、三十万(元)只能依靠自己买”。追求垄断资本利益最大化的两个“上下游一体化”的石油公司用石油石化工人的血汗制造当代中国的油荒。

我们对比埃克森·美孚的裁员可得到相关佐证:埃克森兼并美孚公司,取消重叠的业务和裁员,裁减掉9000多名员工,占员工总数的约7%。每年节约28亿美元成本。中石油为降成本,将150万人减持到约40万人,每年度节约成本39亿元人民币,增效幅度仅为埃克森的17~19%左右——说明中国石油工人的薪酬福利不足以影响油气生产成本——38亿增效款项反映出是低薪酬福利生活窘境下的石油工人的历史辛酸。

所以,中国石油36万人的买断下岗应是无法挽回的历史损失——即一次性买断了石油工业与石油工人的血肉联系。

原文作者所属博客:九江王静的博客


相关文章

  • 底牌 | 揭秘中航油事件背后真相,日本财团如何做局绞杀中国企业
  • 在中国由一个资本输入国逐步变成一个资本输出国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大量的企业面临着如何走出去的困境,然而比如何走出去更值得关注的是,国门之外的丛林,是否已经布满了一双双贪婪的狼眼盯着众多涉世未深的中国企业?公司与公司之间的暗战,往往比你所想到的 ...查看


  • 7.3-延伸阅读:国企之殇不能稍忘
  • 国企之殇 不能稍忘 2010年05月04日 00:50 <环球财经>杂志 殇:意为悲伤,非死亡:沦陷:意为陷入不良境地,非被占领. 高盛--中国远洋:高盛--东航:高盛--国航:高盛--中航油:高盛--深电南:高盛--太子奶?? ...查看


  • 向30年来几乎全军覆没的民族品牌表示沉痛哀悼
  • 向30年来几乎全军覆没的民族品牌表示沉痛哀悼! 张宏良微信摘录(21) 1,[向30年来几乎全军覆没的民族品牌表示沉痛哀悼!]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下面文章所列举民族品牌,只是无数品牌的一小部分,且大多数都是二代品牌.那些惨死外资刀下的一代品牌 ...查看


  • 中国梦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分析
  •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了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内涵的中国梦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国梦的提出,进一步明确了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方向和前进目标,释放出动员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巨大正能量.本文从学理上阐明中国梦提法的 ...查看


  • 中日问题·我之"各说各话"(二)不能不了解的日本人心理
  • (2013-09-17 10:55:25) 转载▼ 标签: 杂谈 本文,续<中日问题·我之"各说各话"(一)钓鱼岛问题由来>... 凡战者,知已知彼,百战百胜.知已不知彼,胜负各半.知彼不知已,胜负各半.不知 ...查看


  • 美学者爆料中国成功的原因
  • 美学者爆料中国成功的原因:中国民主PK 美国民主 摘要: 随着中国一步步的成功,制度性原因也越来越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的焦点.不管他们使用什么语言,从什么意识形态出发,都认识到了中国的一党制才是中国成功的真正原因..... 美国科学史家.科学哲 ...查看


  • 海峡两岸关系新进展
  • 海峡两岸关系新进展 摘要:台湾问题自从产生以来一直是中国广大人民所关注的问题,它一直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这一性质从未改变过. 关键词:海峡两岸 台湾问题 统一 引言:台湾自始至终是中国的领土的一部分,历史是这样的,现实也是这样的,只不过中间出 ...查看


  •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 段玉军 2009321007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摘 要: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证明,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平崛起不是对现有国际体系的挑战与破坏也不威胁或损害他国的利益,而是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努力发展 ...查看


  •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 专题12 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格局和发展趋势
  • 一.选择题 1.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变"战略.这表明美苏( ) A.全面"冷战"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