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泽雄散文随笔的"皮里阳秋"

  摘 要:周泽雄的散文随笔以温润的锋芒、平民化的说理姿态校正着当代文艺批评的走向,他的批评方式是回到常情常理,回到批评的正确位置上来。

  关键词:周泽雄;散文;批评;说理

  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12-01

  周泽雄是当代散文随笔界一位比较活跃的作家。从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齐人物论》,到《耳朵的立场》、《说文解气》、《我们时代的心灵与道德》、《三国“现代版”》,他以犀利的文笔、精警的思考、以理服人、以理评文,成为当代学者散文中一枝亮丽的奇葩。

  一、温润的锋芒

  “我对自己的全部希望是,做一个文人”,周泽雄定位自己,纯正雅洁,憨拙可爱。不象当今很多酷评学者,文风轻飘,思想颠狂,行止怪戾,他以慎用话语权力的自律意识,时刻在提醒自己,“写得规范些,别路子太野”,所有的笔下文字都是“阅世衡文时自发的心迹流露”,这种温润的笔致,独立清醒的写作操守的捍卫,使他的文字凝炼纯净,他文字中折射出的思想光茫锐利但不生硬刺眼,他说出了有意思的话,更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也说出了有个性有深度有温度的话。时下,好多随笔,张牙舞爪,喋喋不休的弯弯绕中,你分明能看出他思想的苍白与人品的粗俗和心灵的遮蔽。搞文学评论的他,文字里没有新兴媒体批评的放纵随意,更力避学院式批评惯常的体系桎梏,思想先行,削足适履的陈旧化,他以往艺术家式的批评,清新鲜活,深入内核,散点透射,不扩展诠释,更不游于文本之外自圆其说,他力争达到的是避开世俗个人的审美情趣限制,追求阔大的心灵倾诉,我们能读到他在《齐人物论》中空山新语般的绝响,史铁生身上 “有一种在中国作家中极为罕见的高贵气质”,刘小枫的“宗教性的表述导致了浅薄时代对他的冷漠,但也同时使他的文章具有了当代罕见的人生深度”,周泽雄的文字是太阳中的“黑子”,是大树下的根系,他既不借光显摆自己多么慧眼烛幽,又不借别人的高枝儿炫耀自己,文字充盈的是股自立自足自信的果敢和勇气。

  批评要讲理,但时下很多批评却不讲理,讲的是舞枪弄棒的杀伐,是口无遮拦的漫骂攻击,是毫无批评良知的吹喇叭抬桥子,鲜花乱送、镁光灯乱照。周泽雄批评的立足点就是恢复理的本色本质本味,希望带刺的东西是玫瑰,而不是刺猬,不要以为“仿佛天地之间的那杠秤就拴在自己腰上,”“漫骂之于批评,相当于啃耳朵之于拳击。”他的批评之理是世道人心的良知正义,是“理”自身放射的光润,是天理地理人理中的公理,他在《批钱须知》中说到目前批评给人的感觉是“刀风凶悍但刀法较为混乱,口气张狂但内容难脱幼稚”,缘何批评不能讲理,根子在于批评者操守丧失,“口德”太差。感觉迟钝,思维混乱,以帽子乱扣,棍子乱飞之文革遗风来遮蔽内心的贫弱,批评的文字入理入心,撕去了伪善面具,心态平和,蛇打七寸,直抵软肋,却不温不火,从容有致,文字有张力而不金刚怒目,观点有创新但不剑走偏锋,语言有才子气却不显摆卖弄,字里行间,显现着一介书生文人的本分本色,甚至你的眼前能幻化出周泽雄的身影:面容瘦削、温文尔雅,个头高挑,镜片后的眸子明亮如炬,话语缓缓中让人看出他棉里藏针,探幽发微的翩翩风度。书有性情,人有高下,周泽雄的文字不是那种怒火中烧,刀光剑星的酷评,只能让人长脾气,也不是兜售书袋,卖弄风雅,只能让人长学问。

  二、说理的姿态

  周泽雄文字中透着一股“洁癖”,爽朗洁净,俊逸洒脱,自足饱满,有才子气而祛除痞子腔,有一己之见而不刁钻偏狭,有一腔逞才使气的豪情而无扭捏作秀的矫情,在节制中动之以情,在超脱中晓之以理,持理而不把理推向极致。我们时下读很多人笔下的文字,最拙劣者是以匪气、霸气遮蔽自己的强词夺理,次者是得理不让人的执拗,唯理独尊,颠扑不破,仿佛一理在握,便参破天下一切玄机,然而这种囿于理而最不讲理者,“自以为是的种种长处,同时也是相对最弱不禁风的软肋,正是在该领域的自以为是,反诱使我们对它丧失了判断力和内省力。”最次者是“麦皮榨出二两油”的胡搅蛮缠,气势汹汹中,毫不讲理,而又偏偏是以天下最有理者自居,一点阵芝麻烂谷子,便视为玉盘珍馐,一点浅俗鄙薄之发现,便当作惊世骇俗的空谷绝音,自珍自恋,一副有碍观瞻难登大雅的小家子气。周泽雄的持理有节,阐理有度,有一种自圆其说的自信,但决不恣肆放纵,他扬长避短而不护短,他运笔行文而无文以载道、传名天下的野心,而是一种精神的休闲,“借写作破闷消愁,我笔下的文字,没有一句非说不可的,我写下它们,只是为了丰富自我和追求趣味,别无他意。“自谦词,实际上是在提醒自己正确运用话语的权力,别笔下来疯,癫癫痴痴,认不清自己姓甚名谁,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泛滥,给点饲料就下蛋,文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握笔便撒野者只是自轻自狂的泼皮士,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虚妄者,是文人中最失操守最遭人唾弃的厚脸皮没出息的小丑儿,目光短视,自毁前程。而周泽雄的另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内心珍惜敬重文字的自律意识。心性平和,运笔如风,文字才耐品嚼,有风度韵致,可在当今文字资讯铺天盖地的时代,今天的文字,明天的垃圾,许多文人脱下清高长衫,粗俗张狂,肆无忌惮,率尔操觚,轻薄疏狂,文字速朽,在这个遍地是蓬头垢面的文字时代,难得有周泽雄这位弃盗泉而饮风露的洁郎廉士!

  三、平民的本色

  坚守平民化的立场,这是周泽雄行文的根基,他没有居高临下如卫道士般的恃才傲物,更没有当代一些以看破红尘,悟透人生而布道者们的酸气腐气,他有文人悲天悯人的情怀,但决不充当解救苍生的大彻大悟的圣者,他有人微言轻的自知之明,但决不放弃以言传心的文人使命,他在庸常的思维中激发自己创作的灵感,在平静的阐述中抒发自己的一腔忧思“离开黄卷青灯,我们敲打键盘的手是否会因为写作的便利而漠视了思想的价值?”“我也曾可笑地怀有中国式大作家的雄心,但谢天谢地,今天的我,正夜以继日地培养自己的小作家意识,我觉得做一个本分的文人,出息大着呐”,当我们整个文坛随着物欲的膨胀而慌不择路地无限向大扩张时,自称“一介文坛草寇”的周泽雄却在向后向内退缩,他要揭去那些大而虚假、外强中干的文字下面那破败之絮、丑陋之态。夯实写作根基,聚集世道,云卷云舒,白云苍狗,不以精神贵族自居,而以布衣本色立世行文,家常语中显真诚,不温不火,透射事物本质,周泽雄碎嘴,他专拣我们司空见惯而又熟视无睹处娓娓道来,读之会冷不丁地打一寒颤,如此眼亮如剑,心细如针者莫非是文坛中的一个侦探神手福尔摩斯,也正如他所言,“我写文学评论或随笔,经常会要求自己留意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小处,我习惯将文章之道视为一门手艺,一名作家缺乏对文学手艺的尊重,一篇文章没有展现出一定的技艺,我总懒得肯定其价值。”“我曾多次不避诞夸地强调,我是个讲究文字尊严的人……”我们喜爱周泽雄的文字,就在于他那骨子里对当前浮华文风的拒斥与不屑,在人云亦云思想放逐而匮乏的时代,他那捍卫思考独立、写作尊严勇气的可贵,早已厌烦读腻那些以大主题,大结构,大事件为标榜写作之能事的文字,在周泽雄的“小文字小思考”中,我们遇到久违的灵性才情,金丹般纯净凝炼的文字,我们寻找到了滤净杂尘、远离喧嚣的家园般的宁静,“文学是比慢的艺术,艺术的阵营容不得狂拚的蹄子来撒野。”周泽雄处于民间一隅,一个小隐于野的文人,扯去传统文人那种经世致用、大业不朽的功利硬壳,回到心灵自身,真诚为文,本色为文,不以几篇小文而仕途显贵,也不以会舞文弄墨而高人一等,佛光普照。避开当今文人那种在言论自由旗帜下只顾刀枪剑戟而疏于思考荒于读书的误区,校正文人角色,安妥精神家园,在大片的习以为常的谎言大话废话醉话中,周泽雄的一句家常话便醍醐灌顶,击人脑门,发人深省,原来真话这般可爱可叹!当我们很多文人在蹈空凌虚中自我麻木自我沉醉时,周泽雄的清醒自律让我们又看到了突围的信心和勇气,他在《学者的气象》一文中说道:“学术品格的集体卑下,学者气象的集体漠视,造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界的平庸化浪潮,哪些人一个个像鸡蛋一样拒绝长出犄角,像鸡蛋一样外圆内圆,像鸡蛋一样外表完整内里易碎,像鸡蛋一样无法长期储藏,长此以往,难免像鸡蛋一样永远无法站立,”难得有这般活色生香的、玲珑剔透的文字。平民情怀,使周泽雄笔下放言千里而又能收缰自如。他那本《青梅煮酒》就为他这个好车手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宽大舞台,三国英雄豪杰拉入麾下,研墨抖腕,纵横驰骋,从人本视角审视这些已被说滥说俗的人物,拭去历史浮尘,“这个人是不常为人留意的,他充满智慧,手上却没有一把鹅毛扇可供上镜;胆识过人,血雨腥风的沙场上又难觅他的踪影,天生一个美男子,却从来不像宋玉、潘安那样将自己的阳刚状美写上简帛竹青,此外他还是那样谦退沉稳,简朴本分,不与人争,在三国群英争相辉耀自己在历史星座中的光芒时,他却躲在遥远天幕的尽头,仿佛一颗晦螟的四等星。”在当前以语言嬉戏和贫嘴式为能事的文字中,我们好久没有读到这种水淋淋活泼的文字了,周泽雄文字里有一股才子气充溢其中,但更有他惜墨如金,敬畏文字的写作追求,褒贬有度,入理入心,不囿于成见,只顺从内心的真诚,这是我们读者的大幸。文字炼得是内功,炼得是你坚守的思想立场,这是周泽雄系列文字给那些狂飙突进的文人们一种善意的提醒,给那些耻妄作文的人们的一种暗示。

  

  参考文献:

  [1]周泽雄.说文解气[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摘 要:周泽雄的散文随笔以温润的锋芒、平民化的说理姿态校正着当代文艺批评的走向,他的批评方式是回到常情常理,回到批评的正确位置上来。

  关键词:周泽雄;散文;批评;说理

  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12-01

  周泽雄是当代散文随笔界一位比较活跃的作家。从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齐人物论》,到《耳朵的立场》、《说文解气》、《我们时代的心灵与道德》、《三国“现代版”》,他以犀利的文笔、精警的思考、以理服人、以理评文,成为当代学者散文中一枝亮丽的奇葩。

  一、温润的锋芒

  “我对自己的全部希望是,做一个文人”,周泽雄定位自己,纯正雅洁,憨拙可爱。不象当今很多酷评学者,文风轻飘,思想颠狂,行止怪戾,他以慎用话语权力的自律意识,时刻在提醒自己,“写得规范些,别路子太野”,所有的笔下文字都是“阅世衡文时自发的心迹流露”,这种温润的笔致,独立清醒的写作操守的捍卫,使他的文字凝炼纯净,他文字中折射出的思想光茫锐利但不生硬刺眼,他说出了有意思的话,更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也说出了有个性有深度有温度的话。时下,好多随笔,张牙舞爪,喋喋不休的弯弯绕中,你分明能看出他思想的苍白与人品的粗俗和心灵的遮蔽。搞文学评论的他,文字里没有新兴媒体批评的放纵随意,更力避学院式批评惯常的体系桎梏,思想先行,削足适履的陈旧化,他以往艺术家式的批评,清新鲜活,深入内核,散点透射,不扩展诠释,更不游于文本之外自圆其说,他力争达到的是避开世俗个人的审美情趣限制,追求阔大的心灵倾诉,我们能读到他在《齐人物论》中空山新语般的绝响,史铁生身上 “有一种在中国作家中极为罕见的高贵气质”,刘小枫的“宗教性的表述导致了浅薄时代对他的冷漠,但也同时使他的文章具有了当代罕见的人生深度”,周泽雄的文字是太阳中的“黑子”,是大树下的根系,他既不借光显摆自己多么慧眼烛幽,又不借别人的高枝儿炫耀自己,文字充盈的是股自立自足自信的果敢和勇气。

  批评要讲理,但时下很多批评却不讲理,讲的是舞枪弄棒的杀伐,是口无遮拦的漫骂攻击,是毫无批评良知的吹喇叭抬桥子,鲜花乱送、镁光灯乱照。周泽雄批评的立足点就是恢复理的本色本质本味,希望带刺的东西是玫瑰,而不是刺猬,不要以为“仿佛天地之间的那杠秤就拴在自己腰上,”“漫骂之于批评,相当于啃耳朵之于拳击。”他的批评之理是世道人心的良知正义,是“理”自身放射的光润,是天理地理人理中的公理,他在《批钱须知》中说到目前批评给人的感觉是“刀风凶悍但刀法较为混乱,口气张狂但内容难脱幼稚”,缘何批评不能讲理,根子在于批评者操守丧失,“口德”太差。感觉迟钝,思维混乱,以帽子乱扣,棍子乱飞之文革遗风来遮蔽内心的贫弱,批评的文字入理入心,撕去了伪善面具,心态平和,蛇打七寸,直抵软肋,却不温不火,从容有致,文字有张力而不金刚怒目,观点有创新但不剑走偏锋,语言有才子气却不显摆卖弄,字里行间,显现着一介书生文人的本分本色,甚至你的眼前能幻化出周泽雄的身影:面容瘦削、温文尔雅,个头高挑,镜片后的眸子明亮如炬,话语缓缓中让人看出他棉里藏针,探幽发微的翩翩风度。书有性情,人有高下,周泽雄的文字不是那种怒火中烧,刀光剑星的酷评,只能让人长脾气,也不是兜售书袋,卖弄风雅,只能让人长学问。

  二、说理的姿态

  周泽雄文字中透着一股“洁癖”,爽朗洁净,俊逸洒脱,自足饱满,有才子气而祛除痞子腔,有一己之见而不刁钻偏狭,有一腔逞才使气的豪情而无扭捏作秀的矫情,在节制中动之以情,在超脱中晓之以理,持理而不把理推向极致。我们时下读很多人笔下的文字,最拙劣者是以匪气、霸气遮蔽自己的强词夺理,次者是得理不让人的执拗,唯理独尊,颠扑不破,仿佛一理在握,便参破天下一切玄机,然而这种囿于理而最不讲理者,“自以为是的种种长处,同时也是相对最弱不禁风的软肋,正是在该领域的自以为是,反诱使我们对它丧失了判断力和内省力。”最次者是“麦皮榨出二两油”的胡搅蛮缠,气势汹汹中,毫不讲理,而又偏偏是以天下最有理者自居,一点阵芝麻烂谷子,便视为玉盘珍馐,一点浅俗鄙薄之发现,便当作惊世骇俗的空谷绝音,自珍自恋,一副有碍观瞻难登大雅的小家子气。周泽雄的持理有节,阐理有度,有一种自圆其说的自信,但决不恣肆放纵,他扬长避短而不护短,他运笔行文而无文以载道、传名天下的野心,而是一种精神的休闲,“借写作破闷消愁,我笔下的文字,没有一句非说不可的,我写下它们,只是为了丰富自我和追求趣味,别无他意。“自谦词,实际上是在提醒自己正确运用话语的权力,别笔下来疯,癫癫痴痴,认不清自己姓甚名谁,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洪水就泛滥,给点饲料就下蛋,文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握笔便撒野者只是自轻自狂的泼皮士,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虚妄者,是文人中最失操守最遭人唾弃的厚脸皮没出息的小丑儿,目光短视,自毁前程。而周泽雄的另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内心珍惜敬重文字的自律意识。心性平和,运笔如风,文字才耐品嚼,有风度韵致,可在当今文字资讯铺天盖地的时代,今天的文字,明天的垃圾,许多文人脱下清高长衫,粗俗张狂,肆无忌惮,率尔操觚,轻薄疏狂,文字速朽,在这个遍地是蓬头垢面的文字时代,难得有周泽雄这位弃盗泉而饮风露的洁郎廉士!

  三、平民的本色

  坚守平民化的立场,这是周泽雄行文的根基,他没有居高临下如卫道士般的恃才傲物,更没有当代一些以看破红尘,悟透人生而布道者们的酸气腐气,他有文人悲天悯人的情怀,但决不充当解救苍生的大彻大悟的圣者,他有人微言轻的自知之明,但决不放弃以言传心的文人使命,他在庸常的思维中激发自己创作的灵感,在平静的阐述中抒发自己的一腔忧思“离开黄卷青灯,我们敲打键盘的手是否会因为写作的便利而漠视了思想的价值?”“我也曾可笑地怀有中国式大作家的雄心,但谢天谢地,今天的我,正夜以继日地培养自己的小作家意识,我觉得做一个本分的文人,出息大着呐”,当我们整个文坛随着物欲的膨胀而慌不择路地无限向大扩张时,自称“一介文坛草寇”的周泽雄却在向后向内退缩,他要揭去那些大而虚假、外强中干的文字下面那破败之絮、丑陋之态。夯实写作根基,聚集世道,云卷云舒,白云苍狗,不以精神贵族自居,而以布衣本色立世行文,家常语中显真诚,不温不火,透射事物本质,周泽雄碎嘴,他专拣我们司空见惯而又熟视无睹处娓娓道来,读之会冷不丁地打一寒颤,如此眼亮如剑,心细如针者莫非是文坛中的一个侦探神手福尔摩斯,也正如他所言,“我写文学评论或随笔,经常会要求自己留意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小处,我习惯将文章之道视为一门手艺,一名作家缺乏对文学手艺的尊重,一篇文章没有展现出一定的技艺,我总懒得肯定其价值。”“我曾多次不避诞夸地强调,我是个讲究文字尊严的人……”我们喜爱周泽雄的文字,就在于他那骨子里对当前浮华文风的拒斥与不屑,在人云亦云思想放逐而匮乏的时代,他那捍卫思考独立、写作尊严勇气的可贵,早已厌烦读腻那些以大主题,大结构,大事件为标榜写作之能事的文字,在周泽雄的“小文字小思考”中,我们遇到久违的灵性才情,金丹般纯净凝炼的文字,我们寻找到了滤净杂尘、远离喧嚣的家园般的宁静,“文学是比慢的艺术,艺术的阵营容不得狂拚的蹄子来撒野。”周泽雄处于民间一隅,一个小隐于野的文人,扯去传统文人那种经世致用、大业不朽的功利硬壳,回到心灵自身,真诚为文,本色为文,不以几篇小文而仕途显贵,也不以会舞文弄墨而高人一等,佛光普照。避开当今文人那种在言论自由旗帜下只顾刀枪剑戟而疏于思考荒于读书的误区,校正文人角色,安妥精神家园,在大片的习以为常的谎言大话废话醉话中,周泽雄的一句家常话便醍醐灌顶,击人脑门,发人深省,原来真话这般可爱可叹!当我们很多文人在蹈空凌虚中自我麻木自我沉醉时,周泽雄的清醒自律让我们又看到了突围的信心和勇气,他在《学者的气象》一文中说道:“学术品格的集体卑下,学者气象的集体漠视,造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界的平庸化浪潮,哪些人一个个像鸡蛋一样拒绝长出犄角,像鸡蛋一样外圆内圆,像鸡蛋一样外表完整内里易碎,像鸡蛋一样无法长期储藏,长此以往,难免像鸡蛋一样永远无法站立,”难得有这般活色生香的、玲珑剔透的文字。平民情怀,使周泽雄笔下放言千里而又能收缰自如。他那本《青梅煮酒》就为他这个好车手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宽大舞台,三国英雄豪杰拉入麾下,研墨抖腕,纵横驰骋,从人本视角审视这些已被说滥说俗的人物,拭去历史浮尘,“这个人是不常为人留意的,他充满智慧,手上却没有一把鹅毛扇可供上镜;胆识过人,血雨腥风的沙场上又难觅他的踪影,天生一个美男子,却从来不像宋玉、潘安那样将自己的阳刚状美写上简帛竹青,此外他还是那样谦退沉稳,简朴本分,不与人争,在三国群英争相辉耀自己在历史星座中的光芒时,他却躲在遥远天幕的尽头,仿佛一颗晦螟的四等星。”在当前以语言嬉戏和贫嘴式为能事的文字中,我们好久没有读到这种水淋淋活泼的文字了,周泽雄文字里有一股才子气充溢其中,但更有他惜墨如金,敬畏文字的写作追求,褒贬有度,入理入心,不囿于成见,只顺从内心的真诚,这是我们读者的大幸。文字炼得是内功,炼得是你坚守的思想立场,这是周泽雄系列文字给那些狂飙突进的文人们一种善意的提醒,给那些耻妄作文的人们的一种暗示。

  

  参考文献:

  [1]周泽雄.说文解气[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 古典小说-在线阅读及全文检索
  • 1.四大名著红楼梦汇评全本金瓶梅金瓶梅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 2.名著 初刻拍案惊奇大唐新语二刻拍案惊奇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形记 济公全传今古奇观警世通言聊斋志异孽海花 儒林外史三刻拍案惊奇隋唐嘉话笑林广记醒世恒言 醒世姻缘传喻世明言 ...查看


  • 古代汉语近义词
  • 同义词及其辨析 一.古代汉语同义词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陶渊明<杂 诗>二) 徒结千载恨,空负百年怨.(鲍照<代东 武吟>) 1.同义词的定义 同义词就是彼此可互训,在某一个意义上 相同或者相近的一组词. 偷. ...查看


  • 中国近代文学史中编复习资料
  • 中编 (1895-1905) 第一章 资产阶级文学改良运动 第一节 文学改良运动的历史进程 一.文学改良运动兴起的原因: 1.近代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社会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政治.经济的变法维新运动和思潮对文学领域的影响. 二.文学改良运动 ...查看


  • 描写秋天的成语:皮里阳秋
  • 皮里阳秋 pí lǐ yáng qiū 释义: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典故:<晋书·褚裒传>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季野有皮里阳秋.言其外无臧否,而内有所褒贬也. 例句:胸中褒贬,曰-.★宋·胡继宗<书言故事·事物譬类&g ...查看


  • 论高尔基流浪汉小说的散文化写作风格
  • 在俄国文学史上,从苏联时代对高尔基的"被神化"到后苏联极尽颠覆的否定,对其评价可谓大起大落.直到新世纪以来高尔基的全部作品得以公开,研究者们对高尔基的评价也趋向客观和理性,力图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在还原的过程当中,作家以 ...查看


  • 在梦里,在清晨[散文欣赏]
  • 今天做了一个梦,挺真实的感觉.又梦到去地质实习了,不过地点人员啥的,可能因为梦的关系,变得模糊.现在回想起来,也不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只知道那的白天和北京一样,灰蒙蒙的天,很少见蓝天白云.和几个从小学到大学,几乎没什么交集的同学一起实习,自己 ...查看


  • 此"春秋",彼"春秋"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科技文,完成5―7题. 此"春秋",彼"春秋" 春是播种的季节,秋是收获的季节.于是,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先民那里,"春秋"成为一年的代称.比如为了形容蟪蛄这种小生物生命短促得 ...查看


  • 关于秋天的成语及解释大全
  • 叶落知秋 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一叶知秋 从一片树叶的凋落,知道秋天的到来.比喻通过个别的细微的迹象,可以看到整个形势的发展趋向与结果- 月旦春秋 比喻评论人物的好坏. 望秋先零 比喻体质弱.也比喻未老先衰. 平分秋色 ...查看


  • 描写秋天的成语:皮里春秋
  • 皮里春秋 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琨玉秋霜 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落叶知秋 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