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首席专家: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E---MAIL: 主管部门: 合作企业: 执行期限: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制
一、立项依据与技术分析
二、基础条件与保障措施
三、技术路线与合作方式
四、实施内容与任务分工
五、实施地点与示范规模
六、经费预算与筹资方式
七、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
八、组织方式与运行管理
九、经济分析与风险评估
十、承担单位意见、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十一、附件
1、技术鉴定部门审定意见
2、协作单位同意合作证明
3、合作企业同意合作证明
4、配套资金出资方承诺证明
5、其它必要的证明材料(如权威部门的质量检测或性能测试报告)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实施方案》
编 制 说 明
一、基本要求
1、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是一项全国性农业科技成果的中试和转化计划,项目实施必须符合《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实施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和本年度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申报内容要求,实施期限为2年。
2、项目实施必须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某个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重大技术与成果的中试熟化、组装配套与集成,通过开展生产性试验、示范,形成并完善技术规范或技术操作规程。
3、项目实施要采取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相结合。核心技术必须经技术鉴定部门审定,且具有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配套技术应是已有的成熟技术,是充分发挥核心技术潜力所必须的技术支撑与保障。配套技术围绕核心技术进行组装、集成,经过生产性试验、示范,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可供大面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开发。
4、项目经费要相对集中使用,只能用于项目中试研究、试验、示范有关的必要开支,不得用于基本建设和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申请单位要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5、项目实施方案用A4纸印刷、装订成册。
二、填写说明
(一)立项依据与技术分析
1、立项依据:从市场的角度,重点分析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重大问题及其现状,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技术分析:从技术的角度,重点分析解决上述问题所需要的核心技术、配套技术及其解决途径与技术成熟度,进而分析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二)基础条件与保障措施
1、已有基础条件:指申请单位为本项目实施所能提供的设施、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及其它条件。
2、首席专家基本情况介绍: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及职称、专业、工作简历、研究经历、管理经历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业绩。
3、项目单位组成:主要包括主管部门、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合作企业。
4、人员配备与保障:指保证本项目正常实施所需要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的配备、落实与解决途径,以及申请单位为上述人员投入本项工作所提供的保障条件。
5、其他保障措施。
(三)技术路线与合作方式:
1、技术路线:指本项目技术组装、配套、集成和生产性试验、
示范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2、合作方式:指本项目技术合作与产业化示范的合作对象、途径、方式和方案。
(四)实施内容与任务分工:
1、实施内容:指本项目技术组装、配套、集成和生产性试验、示范的具体内容。
2、任务分工:指本项目所有参加单位在承担项目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分工。
(五)实施地点与示范规模
指本项目组装配套所形成的技术体系进行生产性试验、示范的具体地点、基本情况与规模。
(六)经费预算
指完成本项工作所需要的国家补助资金。根据项目内容编制出项目经费预算一览表(见下页)。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经费预算表
单位:万元
注:表1-9项预算要详细,必须注明规模、数量及标准等。在表外按项分述。具体要求见“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经费预算表编报说明及要求”。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经费预算表编报说明及要求:
(1)资金的使用范围:
①人员经费:指参与项目的科技专家、技术人员的津贴及用工的劳务支出等。开支的标准按当地有关规定或相关标准执行。
②设备购置(租赁)费:指核心技术中试熟化和配套技术组装集成所必须使用的小型仪器及设备的购置费或租赁费。
③核心技术完善费:指对核心技术进行熟化完善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土地使用费、场地租赁费、实验(试验)费、仪器设备维修费、材料费、测试检测分析费等。
④配套技术集成费:指围绕核心技术进行的配套技术的完善、集成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土地使用费、场地利用费、实验(试验)费、仪器设备维修费、材料费、测试检测分析费等。
⑤示范费用:指为核心技术与相关配套技术的组装集成而开展的试验示范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示范所用的土地租用费、材料费、仪器设备购置费及维修费、测试检测费等。
⑥业务活动费:指实施项目所必需的相关业务活动费用。包括为项目实施而进行的技术培训费、咨询费、考察费、差旅费、会议费,以及有关制度标准制定费、产品品牌注册费、相关的资料印刷费等。 ⑦项目组织协调费:指首席专家、承担单位和主管部门为项目实施而进行组织协调、交流及监督检查所发生的费用。
⑧宣传费:指为促进项目开展、增进项目的影响力以及与社会的沟通所必需的宣传费用。包括项目的新闻发布会以及在各新闻媒体进
行宣传报道所必需的费用。
⑨评估验收费:是指项目首席专家和承担单位按合同要求完成任务后,申请组织评估验收工作所发生的费用。
⑩不可预见费:指在项目实施中可能发生但现在无法预知的费用支出。
(2)国拨经费预算要求:
设备费、核心技术完善费、配套技术集成费、示范费四项费用合计的比重不得少于国拨经费预算的70%,其中设备费不超过10%。另外,人员经费、不可预见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5%。
(七)计划进展与考核指标:
指本项目分年度实施的计划安排、具体指标和项目结束时要达到的技术与经济指标。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一定要明确、具体并尽可能量化。
(八)组织方式与运行管理
1、组织方式: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从组织领导和行政管理方面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措施。
2、运行管理: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模式。
(九)经济分析与风险评估:
1、经济分析:从经济的角度,重点分析技术组装、集成、应用后,投入产出与效益情况,以及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前景预测。
2、风险评估:指利用经济分析方法分别从逐项分析、可能性分
析和悲观分析三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量化指标来说明该项目的风险性。
(十)承担单位意见、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2004年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审核意见
(十一)附件
所提供附件材料要齐全、真实、有效。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首席专家: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E---MAIL: 主管部门: 合作企业: 执行期限: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制
一、立项依据与技术分析
二、基础条件与保障措施
三、技术路线与合作方式
四、实施内容与任务分工
五、实施地点与示范规模
六、经费预算与筹资方式
七、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
八、组织方式与运行管理
九、经济分析与风险评估
十、承担单位意见、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十一、附件
1、技术鉴定部门审定意见
2、协作单位同意合作证明
3、合作企业同意合作证明
4、配套资金出资方承诺证明
5、其它必要的证明材料(如权威部门的质量检测或性能测试报告)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实施方案》
编 制 说 明
一、基本要求
1、农业科技跨越计划是一项全国性农业科技成果的中试和转化计划,项目实施必须符合《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实施管理办法(暂行)》的规定和本年度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申报内容要求,实施期限为2年。
2、项目实施必须紧紧围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某个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重大技术与成果的中试熟化、组装配套与集成,通过开展生产性试验、示范,形成并完善技术规范或技术操作规程。
3、项目实施要采取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相结合。核心技术必须经技术鉴定部门审定,且具有推广价值和市场前景;配套技术应是已有的成熟技术,是充分发挥核心技术潜力所必须的技术支撑与保障。配套技术围绕核心技术进行组装、集成,经过生产性试验、示范,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可供大面积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开发。
4、项目经费要相对集中使用,只能用于项目中试研究、试验、示范有关的必要开支,不得用于基本建设和购置大型仪器设备。申请单位要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设施和工作条件,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5、项目实施方案用A4纸印刷、装订成册。
二、填写说明
(一)立项依据与技术分析
1、立项依据:从市场的角度,重点分析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具体重大问题及其现状,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2、技术分析:从技术的角度,重点分析解决上述问题所需要的核心技术、配套技术及其解决途径与技术成熟度,进而分析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二)基础条件与保障措施
1、已有基础条件:指申请单位为本项目实施所能提供的设施、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及其它条件。
2、首席专家基本情况介绍: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及职称、专业、工作简历、研究经历、管理经历及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和业绩。
3、项目单位组成:主要包括主管部门、承担单位、协作单位及合作企业。
4、人员配备与保障:指保证本项目正常实施所需要研究人员、技术人员的配备、落实与解决途径,以及申请单位为上述人员投入本项工作所提供的保障条件。
5、其他保障措施。
(三)技术路线与合作方式:
1、技术路线:指本项目技术组装、配套、集成和生产性试验、
示范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2、合作方式:指本项目技术合作与产业化示范的合作对象、途径、方式和方案。
(四)实施内容与任务分工:
1、实施内容:指本项目技术组装、配套、集成和生产性试验、示范的具体内容。
2、任务分工:指本项目所有参加单位在承担项目中的具体工作、任务和分工。
(五)实施地点与示范规模
指本项目组装配套所形成的技术体系进行生产性试验、示范的具体地点、基本情况与规模。
(六)经费预算
指完成本项工作所需要的国家补助资金。根据项目内容编制出项目经费预算一览表(见下页)。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经费预算表
单位:万元
注:表1-9项预算要详细,必须注明规模、数量及标准等。在表外按项分述。具体要求见“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经费预算表编报说明及要求”。
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经费预算表编报说明及要求:
(1)资金的使用范围:
①人员经费:指参与项目的科技专家、技术人员的津贴及用工的劳务支出等。开支的标准按当地有关规定或相关标准执行。
②设备购置(租赁)费:指核心技术中试熟化和配套技术组装集成所必须使用的小型仪器及设备的购置费或租赁费。
③核心技术完善费:指对核心技术进行熟化完善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土地使用费、场地租赁费、实验(试验)费、仪器设备维修费、材料费、测试检测分析费等。
④配套技术集成费:指围绕核心技术进行的配套技术的完善、集成所发生的费用。包括土地使用费、场地利用费、实验(试验)费、仪器设备维修费、材料费、测试检测分析费等。
⑤示范费用:指为核心技术与相关配套技术的组装集成而开展的试验示范所发生的费用。包括示范所用的土地租用费、材料费、仪器设备购置费及维修费、测试检测费等。
⑥业务活动费:指实施项目所必需的相关业务活动费用。包括为项目实施而进行的技术培训费、咨询费、考察费、差旅费、会议费,以及有关制度标准制定费、产品品牌注册费、相关的资料印刷费等。 ⑦项目组织协调费:指首席专家、承担单位和主管部门为项目实施而进行组织协调、交流及监督检查所发生的费用。
⑧宣传费:指为促进项目开展、增进项目的影响力以及与社会的沟通所必需的宣传费用。包括项目的新闻发布会以及在各新闻媒体进
行宣传报道所必需的费用。
⑨评估验收费:是指项目首席专家和承担单位按合同要求完成任务后,申请组织评估验收工作所发生的费用。
⑩不可预见费:指在项目实施中可能发生但现在无法预知的费用支出。
(2)国拨经费预算要求:
设备费、核心技术完善费、配套技术集成费、示范费四项费用合计的比重不得少于国拨经费预算的70%,其中设备费不超过10%。另外,人员经费、不可预见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5%。
(七)计划进展与考核指标:
指本项目分年度实施的计划安排、具体指标和项目结束时要达到的技术与经济指标。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一定要明确、具体并尽可能量化。
(八)组织方式与运行管理
1、组织方式:指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从组织领导和行政管理方面所采取的组织形式和措施。
2、运行管理:指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模式。
(九)经济分析与风险评估:
1、经济分析:从经济的角度,重点分析技术组装、集成、应用后,投入产出与效益情况,以及推广应用与产业化前景预测。
2、风险评估:指利用经济分析方法分别从逐项分析、可能性分
析和悲观分析三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通过量化指标来说明该项目的风险性。
(十)承担单位意见、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意见
2004年农业科技跨越计划审核意见
(十一)附件
所提供附件材料要齐全、真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