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上网浏览信息
第1单元 第3课时 总计第3课时 备课时间 9月14日
一、教材内容分析
学生在学完前面两节课后,已经自然而然地对上网浏览信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系统延伸,也是学习第五节——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的前提和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特征分析
班级中的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能力,已经初步了解到了网络的一些基本知识、概念和网络的重要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到IE6.0浏览器的窗口结构,掌握浏览器中常用菜单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进行上网信息浏览的三种方法:直接输入网址浏览信息、通过超级链接浏览信息、应用关键字搜索浏览信息;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图片和文字的下载。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上网获取信息过程的全程演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上网获取信息的全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上网的乐趣。
4、思想目标 通过对上网获取信息的学习,树立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信心。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和喜欢的网上浏览,能够起到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息、应用关键字搜索浏览信息;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图片和文字的下载。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上网获取信息过程的全程演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上网获取信息的全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上网的乐趣。
4、思想目标
通过对上网获取信息的学习,树立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信心。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和喜欢的网上浏览,能够起到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①学会浏览网上信息、访问指定网址的主页内容。
②掌握信息搜索浏览的三种方法:直接输入网址浏览信息、通过超级链接浏览信息、应用关键字搜索浏览信息。
教学难点:对网址概念的理解和进行网络信息的浏览操作。
六、教学方法
电脑屏幕广播法(利用联想传奇多媒体教学网和机房内部的局域网来实现)、任务驱动法、讲解演示法、练习法、
讨论法、提问法。
七、教学媒体描述
媒体种类:多媒体课件
媒体内容要点:上网浏览信息的三种方法、IE6.0浏览器介绍、网上信息下载的基本操作方法。
媒体使用方式:教师提问学生——教师演示课件——教师讲解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操作讨论——教师总结本课内容(演示课件)。
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展示事实、创设情景。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因特网的功能(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提问】:因特网有哪些常用的功能?
【回答】:网上通信、网页浏览、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电子商务等。
(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因特网的常用功能,而仅仅将计算机连接到网上,还不能浏览网上的信息,必须安装相关的软件,才能浏览信息、发送信息、接收信息。
1、浏览信息的必要条件
①硬件条件(计算机连接到网上)
②软件条件(浏览器:IE6.0等)
(三)新课讲授
〈一〉WWW和浏览器
1、启动IE浏览器
【教师演示】:双击桌面上的“Internet Explorer”图标,或依次单击“开始”“程序(P)”、“Internet Explorer”。
2、IE窗口组成
【提问】:IE窗口与Windows98其他应用程序窗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回答】:相同之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
不同之处:多了地址栏、工具栏上的工具不一样„„
【总结】:地址栏的作用是显示和输入所要浏览网页的位置。
(二)对IE浏览器的设置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多是了解,不多做要求。
〈三〉网上信息的浏览和搜索
1、直接输入网址浏览信息
(1)【教师演示】:输入“新浪网”的地址:(http://www.sina.com.cn/)
【提问】:网页地址的构成?
【回答】:网页地址的构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协议名(http)、第二部分:主服务器地址(//http://www.sina.com.cn/)、第三部分:文件及文件路径。】
(2)网页浏览
【教师提示】:①鼠标的作用。
②工具栏中“后退”工具的使用。
(3)【布置上机任务1】:使用直接输入网址的方法浏览信息。
学生通过“新浪网”浏览体育新闻,查看“NBA”。
2、通过超级链接浏览信息
(1)【提问】:通过哪几步操作从“新浪网”到“伊拉克局势” 的?
【学生回答并演示】:第一步:在地址栏中输入“新浪网”的地址(http://www.sina.com.cn/)。
第二步:按下键盘上回车键进入“新浪网”。
第三步:在“新浪网”中选择“体育”。
第四步:在“新闻”中选择“NBA”。
(2)【总结】:从已知网页通过翻页寻找到目标网页的浏览方式称为超级链接。
3、应用关键字搜索来浏览信息
(1)搜索引擎的介绍:中文雅虎和百度。
(2)理解关键字:用户的要求
(3)【教师演示】:在百度中通过关键字“风景图片”找到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图片。
(4)【布置上机任务2】:使用关键字搜索的方法搜索到信息并浏览信息。
学生在“百度”通过关键字“教育局”找到“潍坊教育信息港”。
(4)扩展内容:
1、缩小查找范围:用+或空格
2、用?通配符查找:例如: 天?地?成语的成语有哪些? (5)巩固新知识
1、查找出最近10年间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2、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一枚金牌的获得者是谁?
3、查找李小龙、李国豪的死因;
4、查询美国新任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11月5日)的相关资料;
九、本节课教学内容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总结】:1、浏览信息的必要条件。
2、浏览器的组成。
3、网页浏览的三种方法:a、直接输入网址 b、超级链接c、关键字搜索。
【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网络上常用的两种信息检索方法,即分类目录查询和关键词查询。通过不同的任务,我们了解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特别是用关键词查询信息时,关键词的提炼非常重要。当然,还有许多技巧限于时间不能一一为大家讲解。总之,不管用哪种方法查询信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当中,大家要牢记这一点。
十、教学评价
1、教师进行课堂提问。
2、学生自主进行上网浏览信息地的练习。
3、学生进行书面练习。
4、学生进行任务达标测试。
十一、课后反思
大胆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本节的教育教学任务,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体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第3课 上网浏览信息
第1单元 第3课时 总计第3课时 备课时间 9月14日
一、教材内容分析
学生在学完前面两节课后,已经自然而然地对上网浏览信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节课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和系统延伸,也是学习第五节——上网收发电子邮件的前提和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学生特征分析
班级中的学生具有较为扎实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能力,已经初步了解到了网络的一些基本知识、概念和网络的重要性;并且具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踊跃地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三、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到IE6.0浏览器的窗口结构,掌握浏览器中常用菜单和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进行上网信息浏览的三种方法:直接输入网址浏览信息、通过超级链接浏览信息、应用关键字搜索浏览信息;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图片和文字的下载。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上网获取信息过程的全程演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上网获取信息的全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上网的乐趣。
4、思想目标 通过对上网获取信息的学习,树立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信心。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和喜欢的网上浏览,能够起到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息、应用关键字搜索浏览信息;掌握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图片和文字的下载。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上网获取信息过程的全程演示与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应用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在学习上网获取信息的全过程中,能够充分体会到上网的乐趣。
4、思想目标
通过对上网获取信息的学习,树立学生学好信息技术课的信心。对于学生比较感兴趣和喜欢的网上浏览,能够起到思想上的教育和引导。
四、教学课时 1课时
五、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①学会浏览网上信息、访问指定网址的主页内容。
②掌握信息搜索浏览的三种方法:直接输入网址浏览信息、通过超级链接浏览信息、应用关键字搜索浏览信息。
教学难点:对网址概念的理解和进行网络信息的浏览操作。
六、教学方法
电脑屏幕广播法(利用联想传奇多媒体教学网和机房内部的局域网来实现)、任务驱动法、讲解演示法、练习法、
讨论法、提问法。
七、教学媒体描述
媒体种类:多媒体课件
媒体内容要点:上网浏览信息的三种方法、IE6.0浏览器介绍、网上信息下载的基本操作方法。
媒体使用方式:教师提问学生——教师演示课件——教师讲解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操作讨论——教师总结本课内容(演示课件)。
媒体在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展示事实、创设情景。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因特网的功能(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提问】:因特网有哪些常用的功能?
【回答】:网上通信、网页浏览、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电子商务等。
(二)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因特网的常用功能,而仅仅将计算机连接到网上,还不能浏览网上的信息,必须安装相关的软件,才能浏览信息、发送信息、接收信息。
1、浏览信息的必要条件
①硬件条件(计算机连接到网上)
②软件条件(浏览器:IE6.0等)
(三)新课讲授
〈一〉WWW和浏览器
1、启动IE浏览器
【教师演示】:双击桌面上的“Internet Explorer”图标,或依次单击“开始”“程序(P)”、“Internet Explorer”。
2、IE窗口组成
【提问】:IE窗口与Windows98其他应用程序窗口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回答】:相同之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状态栏„„
不同之处:多了地址栏、工具栏上的工具不一样„„
【总结】:地址栏的作用是显示和输入所要浏览网页的位置。
(二)对IE浏览器的设置
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多是了解,不多做要求。
〈三〉网上信息的浏览和搜索
1、直接输入网址浏览信息
(1)【教师演示】:输入“新浪网”的地址:(http://www.sina.com.cn/)
【提问】:网页地址的构成?
【回答】:网页地址的构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协议名(http)、第二部分:主服务器地址(//http://www.sina.com.cn/)、第三部分:文件及文件路径。】
(2)网页浏览
【教师提示】:①鼠标的作用。
②工具栏中“后退”工具的使用。
(3)【布置上机任务1】:使用直接输入网址的方法浏览信息。
学生通过“新浪网”浏览体育新闻,查看“NBA”。
2、通过超级链接浏览信息
(1)【提问】:通过哪几步操作从“新浪网”到“伊拉克局势” 的?
【学生回答并演示】:第一步:在地址栏中输入“新浪网”的地址(http://www.sina.com.cn/)。
第二步:按下键盘上回车键进入“新浪网”。
第三步:在“新浪网”中选择“体育”。
第四步:在“新闻”中选择“NBA”。
(2)【总结】:从已知网页通过翻页寻找到目标网页的浏览方式称为超级链接。
3、应用关键字搜索来浏览信息
(1)搜索引擎的介绍:中文雅虎和百度。
(2)理解关键字:用户的要求
(3)【教师演示】:在百度中通过关键字“风景图片”找到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的图片。
(4)【布置上机任务2】:使用关键字搜索的方法搜索到信息并浏览信息。
学生在“百度”通过关键字“教育局”找到“潍坊教育信息港”。
(4)扩展内容:
1、缩小查找范围:用+或空格
2、用?通配符查找:例如: 天?地?成语的成语有哪些? (5)巩固新知识
1、查找出最近10年间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2、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一枚金牌的获得者是谁?
3、查找李小龙、李国豪的死因;
4、查询美国新任首位黑人总统(奥巴马11月5日)的相关资料;
九、本节课教学内容小结
【教师提问】:这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总结】:1、浏览信息的必要条件。
2、浏览器的组成。
3、网页浏览的三种方法:a、直接输入网址 b、超级链接c、关键字搜索。
【教师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网络上常用的两种信息检索方法,即分类目录查询和关键词查询。通过不同的任务,我们了解了它们各自的特点,特别是用关键词查询信息时,关键词的提炼非常重要。当然,还有许多技巧限于时间不能一一为大家讲解。总之,不管用哪种方法查询信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在我们今后的学习当中,大家要牢记这一点。
十、教学评价
1、教师进行课堂提问。
2、学生自主进行上网浏览信息地的练习。
3、学生进行书面练习。
4、学生进行任务达标测试。
十一、课后反思
大胆的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顺利地完成本节的教育教学任务,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体会到了,在快乐中学习,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