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互动中的"首因效应"

  〔关键词〕心理实验;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一、引言  在《三国演义》中,有才之人庞统准备效力东吴,经人举荐面见孙权。但孙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面黑短髯,形容古怪”,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于是将其拒于门外。可见初次见面形成的印象影响巨大。在心理学中,这种对不熟悉的社会知觉对象第一次接触后形成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人际关系的建立,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所形成的论断。一般人通常根据这种最初印象而将他人加以归类,然后再从这一类别系统中对这个人加以推论与作出判断。第一印象对以后的判断存在影响,与信息加工中的“首因效应”(即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非常相似,所以第一印象效应也被称为“首因效应”。但是,第一印象多是表面的东西,如仪表、举止、谈吐、态度等,那么第一印象真的准确吗,它对个体的人际交往存在怎样的影响呢?我们来看一看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于1957年采用实验方法对第一印象进行的研究。  二、实验介绍  1. 实验目的  证明人际互动中也存在“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  2. 实验过程  洛钦斯(A. S. Lochins)用两段杜撰的故事做实验材料,叙述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的生活片断。这两段故事描述的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其中一段故事把詹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并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两段故事分别如下: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而后詹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边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告别了。  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詹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詹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詹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的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的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就回家去了。  洛钦斯把这两段故事进行了排列组合:  一种是将描述詹姆性格热情外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把描写他性格内向的材料放在后面;  一种是将描述詹姆性格冷淡内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把描写他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后面;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热情外向的詹姆的故事;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冷淡内向的詹姆的故事。  洛钦斯将组合后的不同的材料,分别让水平相当的中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  3. 实验结果  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比较热情而外向的人;第二组被试只有1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三组被试中有95%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  三、实验应用  既然在人际互动中首因效应的影响不容忽视,那么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给儿童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又要避免由于第一印象所带来的对儿童的错误的看法。教师要正确运用首因效应来提高教育的艺术,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第一次的教育  有句话说得好:“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次对儿童的教育机会。在开学时,师生首次见面要打好招呼,露出一个灿烂的微笑,能准确叫出儿童的名字,亲昵地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多说些赞许的话。此举虽小,但会让学生感到被重视的温暖,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为以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所谓的“差生”来说,这是师生良好沟通的开端。另外,要组织好第一次早操,上好第一节课,批改好第一次作业,做好第一次批评和奖励……因为,“第一次”真的很重要!  2. 给崇拜教师的小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有研究表明,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能否使学生感到亲切非常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崇拜教师的时期,如果初次见面教师能做出一些亲切举动或在交往中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孩子的兴趣爱好或特点,这会令学生倍感亲切和神秘,能成功地调动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因。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每一件工作都应精心准备,包括仪表、言谈,注意塑造自身形象,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利用首因效应给儿童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发自内心的,带着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而表现出的行为,决不是假惺惺的伪装,这不仅需要靠一些方法和策略,更要靠在工作中长期磨练形成的优良素质、扎实的教学知识与教育能力来综合展现。  3. 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所有的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避免首因效应的负面影响  首因效应不光能带来好的影响,其负面作用更不容忽视。教育者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比如有的教师常常受首因效应的影响,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决定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这是“一叶障目”的错误行为。例如因为某学生的成绩好就偏爱他,眼中却看不到他的不足;因为某学生成绩差或表现不好,便认为他一无是处,使他的特长得不到用武之地。这两种态度的结果一是会导致感情用事,是非不分;二是将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会使问题学生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教师产生排斥情绪,甚至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当然成绩的好坏是教学和评价的一个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据,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个希望和发展的空间,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在问题学生的记忆中烙下这样的印象:教师忘掉了他们的过去,只看他们现在的努力和表现。教师要善于冷静、科学地观察学生,用理性和发展的眼光分析、评价学生。如果你被夺目的“光环”迷住了双眼,被不合理的第一印象封住了一颗热爱孩子的心,那么,作为教育者一定是失败的。  (选自董奇、边玉芳教授主编的《经典心理学实验书系》之《教育心理学》)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9)  编辑 / 于 洪 杨 怡 终校 / 何 妍

  〔关键词〕心理实验;首因效应;第一印象  一、引言  在《三国演义》中,有才之人庞统准备效力东吴,经人举荐面见孙权。但孙权见“其人浓眉掀鼻,面黑短髯,形容古怪”,心中先有不快,又见他目中无人,于是将其拒于门外。可见初次见面形成的印象影响巨大。在心理学中,这种对不熟悉的社会知觉对象第一次接触后形成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往、人际关系的建立,往往是根据第一印象所形成的论断。一般人通常根据这种最初印象而将他人加以归类,然后再从这一类别系统中对这个人加以推论与作出判断。第一印象对以后的判断存在影响,与信息加工中的“首因效应”(即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非常相似,所以第一印象效应也被称为“首因效应”。但是,第一印象多是表面的东西,如仪表、举止、谈吐、态度等,那么第一印象真的准确吗,它对个体的人际交往存在怎样的影响呢?我们来看一看美国心理学家洛钦斯于1957年采用实验方法对第一印象进行的研究。  二、实验介绍  1. 实验目的  证明人际互动中也存在“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效应。  2. 实验过程  洛钦斯(A. S. Lochins)用两段杜撰的故事做实验材料,叙述一个叫詹姆的学生的生活片断。这两段故事描述的是两种完全相反的性格。其中一段故事把詹姆描写成一个热情并且外向的人,另一段故事则把他写成一个冷淡而内向的人。两段故事分别如下:  詹姆走出家门去买文具,他和他的两个朋友一起走在充满阳光的马路上,他们一边走一边晒太阳。而后詹姆走进一家文具店,店里挤满了人,他一边等待着店员对他的注意,一边和一个熟人聊天。他买好文具在向外走的途中遇到了熟人,就停下来和朋友打招呼,后来告别了朋友走向学校。在路上他又遇到了一个前天晚上刚认识的女孩子,他们说了几句话后就分手告别了。  放学后,詹姆独自离开教室走出了校门,他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阳光非常耀眼,詹姆走在马路阴凉的一边,他看见路上迎面而来的是前天晚上遇到过的那个漂亮的女孩。詹姆穿过马路进了一家饮食店,店里挤满了学生,他注意到那儿有几张熟悉的面孔,詹姆安静地等待着,直到引起柜台服务员的注意之后才买了饮料,他坐在一张靠墙边的椅子上喝着饮料,喝完之后就回家去了。  洛钦斯把这两段故事进行了排列组合:  一种是将描述詹姆性格热情外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把描写他性格内向的材料放在后面;  一种是将描述詹姆性格冷淡内向的材料放在前面,把描写他性格外向的材料放在后面;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热情外向的詹姆的故事;  一种是只出示那段描写冷淡内向的詹姆的故事。  洛钦斯将组合后的不同的材料,分别让水平相当的中学生阅读,并让他们对詹姆的性格进行评价。  3. 实验结果  第一组被试中有7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比较热情而外向的人;第二组被试只有18%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三组被试中有95%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第四组只有3%的人认为詹姆是个外向的人。  三、实验应用  既然在人际互动中首因效应的影响不容忽视,那么在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注意给儿童以良好的第一印象,又要避免由于第一印象所带来的对儿童的错误的看法。教师要正确运用首因效应来提高教育的艺术,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第一次的教育  有句话说得好:“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好;第一次做错,第二次就容易做错。”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一次对儿童的教育机会。在开学时,师生首次见面要打好招呼,露出一个灿烂的微笑,能准确叫出儿童的名字,亲昵地摸摸孩子的小脑袋,多说些赞许的话。此举虽小,但会让学生感到被重视的温暖,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为以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对于所谓的“差生”来说,这是师生良好沟通的开端。另外,要组织好第一次早操,上好第一节课,批改好第一次作业,做好第一次批评和奖励……因为,“第一次”真的很重要!  2. 给崇拜教师的小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  有研究表明,教师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能否使学生感到亲切非常重要。小学生正处于崇拜教师的时期,如果初次见面教师能做出一些亲切举动或在交往中不经意地说出某个孩子的兴趣爱好或特点,这会令学生倍感亲切和神秘,能成功地调动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因。在此基础上,教师对每一件工作都应精心准备,包括仪表、言谈,注意塑造自身形象,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利用首因效应给儿童良好的第一印象,是发自内心的,带着一颗热爱学生的心而表现出的行为,决不是假惺惺的伪装,这不仅需要靠一些方法和策略,更要靠在工作中长期磨练形成的优良素质、扎实的教学知识与教育能力来综合展现。  3. 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所有的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避免首因效应的负面影响  首因效应不光能带来好的影响,其负面作用更不容忽视。教育者不可戴着有色眼镜看学生。比如有的教师常常受首因效应的影响,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决定自己对学生的态度。这是“一叶障目”的错误行为。例如因为某学生的成绩好就偏爱他,眼中却看不到他的不足;因为某学生成绩差或表现不好,便认为他一无是处,使他的特长得不到用武之地。这两种态度的结果一是会导致感情用事,是非不分;二是将带来更为严重的后果,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会使问题学生自暴自弃,对学习失去兴趣,对教师产生排斥情绪,甚至可能造成不可弥补的遗憾。  当然成绩的好坏是教学和评价的一个依据,但不是惟一的依据,教师要注意给学生一个希望和发展的空间,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学生。教师要在问题学生的记忆中烙下这样的印象:教师忘掉了他们的过去,只看他们现在的努力和表现。教师要善于冷静、科学地观察学生,用理性和发展的眼光分析、评价学生。如果你被夺目的“光环”迷住了双眼,被不合理的第一印象封住了一颗热爱孩子的心,那么,作为教育者一定是失败的。  (选自董奇、边玉芳教授主编的《经典心理学实验书系》之《教育心理学》)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9)  编辑 / 于 洪 杨 怡 终校 / 何 妍


相关文章

  • 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
  • 摘要: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正如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可以从大学生的整体来研究他们存在的种种问题,但是相对于大学生个体的心理健康而言,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不 ...查看


  •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及策略
  •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在现代社会中,人与人的交往,群体或组织与公众的交往,都集中地体现着心理上的交流,而人际关系就是建立在心理接触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以,在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中,心理障碍产生的影响更大 ...查看


  • 社会化网络的特征和优势
  • 社会化网络的特征和优势 文 by 极众网络CEO 贺新杰 社会化网络是一个新生的互联网形态,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我们了解和研究社会化网络先从了解其特征开始.那么社会化网络有什么样的特征呢?它有如下8个特征: 一.强互动.强关系 社会化网络的 ...查看


  • 社会心理学知识
  •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知识 1. 概述 ● 孕育社会心理学的母体学科: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哲学. ● 社会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908年,美国社会学家罗斯<社会心理学>.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社会心理学导论>的 先后 ...查看


  • 不喜欢麻烦别人的(寻求别人帮助)的心理分析
  • 不喜欢麻烦别人的(寻求别人帮助)的心理分析 问题:我觉得自己很独立,不希望麻烦别人,能自己做的绝对不会叫别人帮忙.但是,我发现久而久之,人家需要帮忙的时候好像也不会想到我.其实我很喜欢帮助别人!而且,我觉得自己很敏感,想得很多,顾虑很多,总 ...查看


  • 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
  • 目录 一.公共关系与人际交往的概述及定义„„„„„„„„„„„„„1 1.公共关系的概述及定义„„„„„„„„„„„„„„„„„1 2.人际交往的概述及定义„„„„„„„„„„„„„„„„„1 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方法及技巧„„„„„„ ...查看


  • 人际关系概述人际关系基础理论
  • 复习上节课重点内容 提问:你认为应当如何做一个受到大家欢迎的人?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人际交往理论 人际交往就是日常生活中人与人增进的往来.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从宏观上讲,人际交往时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质交换.从微观上讲,人际交往是 ...查看


  • 社会心理学框架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一. . 社会心理学的基本定义及特征 (一) 国外社会心理学家的观点 (二) 国内心理学家的见解 二. .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与其他学科的 关系 (一) 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 社会心理学 ...查看


  • 组织行为学总结--自考
  • 第一篇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 - 37)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2 - 23) 一.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 组织 及其涵义(6项). ·行为(狭义.广义). ∳行为的特点(适应.多样.动态.可控.主客观 结合). ·组织行为学(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