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总是孤独人的孤独事

读书总是孤独人的孤独事

昨晚读余光中散文。上次读他是大一,在一个叫唐家湾的小镇上,数百步之外是大海。没有冬天,树叶红透了也不落。反倒是熬到春天,哗啦啦落了满地,但仰头望,还重重叠叠多得出奇。每天趁夜落下,赶在黎明前把小径铺满,日日如是,到雨季都落不完。雨季一来,就不再落,又风风火火长出新叶子了。

层层荔树榕树包裹着的校园里,我在午夜打开床头小灯,读《听听那冷雨》。如今又读《咦呵西部》,是十年后的京城。初冬午后,漫步到苏州街图书馆,书架角落藏着这本散文,借回午夜翻开,怵然惊觉离那时已整整十年。十年足以改变很多,很多故事,很多性情,但能恰好在十年整的时刻点上重逢,也是机缘。

这次重读,不是先前的版本和篇章,文笔平平。但不重要。要紧的,是气质。一个人说话不有趣,没关系,长得有趣就好。长得无趣也没关系,穿得干净就好。读书有时候不是读书,是抚触一种气质。就像一个人待久了需要见见朋友,哪怕朋友并不喜欢聊天,甚至哪怕他有点沉闷都无妨,只要他开口不会带着让你生厌的味道,就很好。像一杯清水,不用加糖和牛奶,就宜饮,加多了密,倒腻了。

朋友圈翻文章,总难翻出与这个时代不睦的气质。就算是写乡村、写历史、甚至是写外星人的文章,都脱不了都市气,说不好听一些,市侩气。那是一种浓郁的打着2010年代烙印的包工头气息,沉

淀不了,挥之不去。再在安静的夜晚翻开1960年代台湾作家的东西,哎,这个好,味道不一样了。

2010年代的文字,局促、仓皇、草率。就像一个人抽烟久了,往你身边一站,有味儿。喝高了,厕所里撒泡尿,都带半斤酒气儿。我不喜欢文章里邂逅这些味道,倒不是不喜欢烟酒,只是见得多了,腻烦。所以见一个旧相识也好,新朋友也好,只要他身上没烟味、没狐臭味、头油味儿、臭脚丫子味儿,就很好了。不用喷香水。

但难。这个时代的生活就很草率,很仓促。每月到头,要研究一下得拿多少钱还信用卡和房贷,要琢磨怎么挣得更多。不像余光中那时候,三十多岁,在美国的大学教书,课上讲杜甫的诗:秋来相顾尚飘蓬。转眼看见窗外联邦国旗在猎猎风中飘动。他就无需考虑挣钱花钱的事,只需考虑一千二百年前,杜甫在蜀中的春天是否会想念洛阳,大林寺的桃花是否比白居易在的时候开得晚了一些。所以那种文章,它不需要很好的文笔,只需如实把那样的心境那样的气质描摹到纸上就足够了。

三国时候有个董遇,学问很好,人家找他拜师。他说回去读书吧,读一百遍。来者说,想读书,就是没时间。董遇说:时间不够?用三余嘛。“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这个时代没有三余。冬天得上班。阴雨天,照样得上班。夜晚,还得加班。那么,就没有三余的时间读书,只剩下一余——业余。所以,这个时代流行的书都很业余,那就不奇怪了。好在古人三余读书的情境,我辈也可想象。光想想,就够有滋味。

岁余读书,有孙康。大冬天映着瑞雪读。风骨有,但太苦情了。冬天毕竟不适合读书啊,太冷。适合啥呢?适合睡大觉。适合拨弄红炉烧点儿小酒喝,围着炉子唠唠家常。

日余读书,有欧阳修。古人叫他永叔。在三苏横行的年代,他称叔,够腕儿。但奈何不了他,因为人家名字就叫叔。欧阳永叔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单这一个镜头,就够流传千古了。

清代金石大家张廷济有对联曰:朱晦翁半日静坐,欧阳子方夜读书。晦翁是朱熹,他习惯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曾国藩照猫画虎,来个“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也有同样的风致,他们都懂阴阳消息的道理。

日余读书,还有金圣叹。夜半投宿古庙,野庙深山原是蒲松龄笔下的事故高发区,金圣叹在这里展卷夜读: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因为这二十个字,那个夜晚被记住了。金圣叹不会知道,这可能是他被砍头前最有诗意的夜晚了。 时余读书,有周树人。他写过一本散文,《雨天的书》。很老很颓。朋克什么的都不算啥。后来的废名、沈从文、乃至汪曾祺,都能看到他的影子。把读书当成雨天的事儿,这个态度,怎能不做汉奸呢。但那个且不论,周作人的文笔倒是一绝。

读书总是孤独人的孤独事。三余读书,半是消遣,半是约不来人。丘迟、贾岛、叶绍翁、赵师秀„„,都是这样。也不奇怪,约人半夜来,还下着黄梅雨,放你鸽子就对了。

想想,还是栯堂禅师有风致:霞西道者眉如雪,月下敲门送紫芝。

读书总是孤独人的孤独事

昨晚读余光中散文。上次读他是大一,在一个叫唐家湾的小镇上,数百步之外是大海。没有冬天,树叶红透了也不落。反倒是熬到春天,哗啦啦落了满地,但仰头望,还重重叠叠多得出奇。每天趁夜落下,赶在黎明前把小径铺满,日日如是,到雨季都落不完。雨季一来,就不再落,又风风火火长出新叶子了。

层层荔树榕树包裹着的校园里,我在午夜打开床头小灯,读《听听那冷雨》。如今又读《咦呵西部》,是十年后的京城。初冬午后,漫步到苏州街图书馆,书架角落藏着这本散文,借回午夜翻开,怵然惊觉离那时已整整十年。十年足以改变很多,很多故事,很多性情,但能恰好在十年整的时刻点上重逢,也是机缘。

这次重读,不是先前的版本和篇章,文笔平平。但不重要。要紧的,是气质。一个人说话不有趣,没关系,长得有趣就好。长得无趣也没关系,穿得干净就好。读书有时候不是读书,是抚触一种气质。就像一个人待久了需要见见朋友,哪怕朋友并不喜欢聊天,甚至哪怕他有点沉闷都无妨,只要他开口不会带着让你生厌的味道,就很好。像一杯清水,不用加糖和牛奶,就宜饮,加多了密,倒腻了。

朋友圈翻文章,总难翻出与这个时代不睦的气质。就算是写乡村、写历史、甚至是写外星人的文章,都脱不了都市气,说不好听一些,市侩气。那是一种浓郁的打着2010年代烙印的包工头气息,沉

淀不了,挥之不去。再在安静的夜晚翻开1960年代台湾作家的东西,哎,这个好,味道不一样了。

2010年代的文字,局促、仓皇、草率。就像一个人抽烟久了,往你身边一站,有味儿。喝高了,厕所里撒泡尿,都带半斤酒气儿。我不喜欢文章里邂逅这些味道,倒不是不喜欢烟酒,只是见得多了,腻烦。所以见一个旧相识也好,新朋友也好,只要他身上没烟味、没狐臭味、头油味儿、臭脚丫子味儿,就很好了。不用喷香水。

但难。这个时代的生活就很草率,很仓促。每月到头,要研究一下得拿多少钱还信用卡和房贷,要琢磨怎么挣得更多。不像余光中那时候,三十多岁,在美国的大学教书,课上讲杜甫的诗:秋来相顾尚飘蓬。转眼看见窗外联邦国旗在猎猎风中飘动。他就无需考虑挣钱花钱的事,只需考虑一千二百年前,杜甫在蜀中的春天是否会想念洛阳,大林寺的桃花是否比白居易在的时候开得晚了一些。所以那种文章,它不需要很好的文笔,只需如实把那样的心境那样的气质描摹到纸上就足够了。

三国时候有个董遇,学问很好,人家找他拜师。他说回去读书吧,读一百遍。来者说,想读书,就是没时间。董遇说:时间不够?用三余嘛。“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这个时代没有三余。冬天得上班。阴雨天,照样得上班。夜晚,还得加班。那么,就没有三余的时间读书,只剩下一余——业余。所以,这个时代流行的书都很业余,那就不奇怪了。好在古人三余读书的情境,我辈也可想象。光想想,就够有滋味。

岁余读书,有孙康。大冬天映着瑞雪读。风骨有,但太苦情了。冬天毕竟不适合读书啊,太冷。适合啥呢?适合睡大觉。适合拨弄红炉烧点儿小酒喝,围着炉子唠唠家常。

日余读书,有欧阳修。古人叫他永叔。在三苏横行的年代,他称叔,够腕儿。但奈何不了他,因为人家名字就叫叔。欧阳永叔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单这一个镜头,就够流传千古了。

清代金石大家张廷济有对联曰:朱晦翁半日静坐,欧阳子方夜读书。晦翁是朱熹,他习惯半日静坐,半日读书。曾国藩照猫画虎,来个“刚日读经,柔日读史”,也有同样的风致,他们都懂阴阳消息的道理。

日余读书,还有金圣叹。夜半投宿古庙,野庙深山原是蒲松龄笔下的事故高发区,金圣叹在这里展卷夜读:众响渐已寂,虫于佛面飞。半窗关夜雨,四壁挂僧衣。因为这二十个字,那个夜晚被记住了。金圣叹不会知道,这可能是他被砍头前最有诗意的夜晚了。 时余读书,有周树人。他写过一本散文,《雨天的书》。很老很颓。朋克什么的都不算啥。后来的废名、沈从文、乃至汪曾祺,都能看到他的影子。把读书当成雨天的事儿,这个态度,怎能不做汉奸呢。但那个且不论,周作人的文笔倒是一绝。

读书总是孤独人的孤独事。三余读书,半是消遣,半是约不来人。丘迟、贾岛、叶绍翁、赵师秀„„,都是这样。也不奇怪,约人半夜来,还下着黄梅雨,放你鸽子就对了。

想想,还是栯堂禅师有风致:霞西道者眉如雪,月下敲门送紫芝。


相关文章

  • 梦想总是孤独的旅程
  • 梦想总是孤独的旅程 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车头中心小学 六(1)班 廖玉纹 指导老师 廖金英 两天前,我在<同心共圆中国梦>一书中读到这样一段话:"曲线为什么比直线美,就因为它不是简单的,就因为它是有转折的,就因为它能引发 ...查看


  • 想的太多,读书太少
  • 想的太多,读书太少 文字是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的,文字里的幽默抑或戾气都是写字之人内心世界的外化.不管何种戾气,读那么一句两句话总是能轻易看得出:而幽默则不然,每个人都会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幽默来让生命不显得那么苦涩.有些幽默,旁人是读不懂的. ...查看


  • 百年孤独读书笔记(共8篇)
  • 篇一:读书笔记--<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读后感 <百年孤独>(哥)加西亚·马尔科斯著,黄锦炎.沈国正.陈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若干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良诺·布恩地亚上校将会 ...查看


  • 读书手抄报:雨夜读书,并不孤独
  • 小时候,最爱春雨.一半是因为"春雨贵如油",另一半则是因为喜爱春雨的细小,他总会使我觉得很温馨:她清新而不妩媚,纤小而不豪迈,它总是细细的诉说,诉说春的幽远.和煦. 而今,在一次面对春雨淅沥地落下,心头却多了一份莫名的孤 ...查看


  • 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精彩读书笔记摘录
  • Kochim没有照顾它,他是钝的,谈论它.你知道我从来没有过树吗? 基于一个坚持追求的心的原因,应该安静地不引人注目.如果一个人有点促进或吹嘘,它会显得很病,没有头脑,甚至卑劣.所以我哥哥刚出口,他感到遗憾,他觉得这件事对他没有意义,甚至在 ...查看


  •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读书笔记
  • 1. 也许你现在仍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睡觉,一个人乘地铁.然而你却能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睡觉,一个人乘地铁.很多人离开另一个人就没有自己,而你却一个人度过了所有.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2. 正在经历的孤独,我们称 ...查看


  • 给自己一个理由,让世界活下去
  • 给自己一个理由,让世界活下去 --从<时间简史>重识世界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生物化学工会小组 应 超 轮椅上的霍金,用他那超于常人的思维和智商,带领读者进行了一次透过"物质".穿越"时空&qu ...查看


  • 杨绛散文读书笔记一
  • 光阴湛好.岁月轻盈,愿拾一段不知名的小路,读几句不成韵的诗句,想一个身在远方的故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故人何处?所谓的故人不过是旅途停靠时的相知,所谓田家亦只是一个陌生居处.陌生.就是未知,有着一丝引诱的气息.还是进去坐坐吧!主人泡一 ...查看


  • 怀念那段以书为伍的日子
  •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没有电视,没有网络,语言陌生,环境陌生.然而如今竟十分想念那样孤独的感觉,孤独却不寂寞.一个人进一个人出,相伴左右的总是书,是玛格丽特 米切尔,勃朗特姐妹,比彻·斯托夫人..... 就在那样清淡而寡居的日子里,我读完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