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穷人]说课稿

乐学 巧思 善用

——六年级《穷人》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穷人》。

一、说教材。

《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4篇课文是围绕“真情”这个主题展开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穷人》正是达成此目标的宝贵教材。

本文作者是俄国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语言朴实、准确,尤其是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在矛盾冲突中显示人物的品质,这是本课的一个显著特点。

根据这一教材特点及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实现从“非本体性教学”到“本体性教学”的转变。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及怎样搜集处理信息。

情感和价值观:学习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语言的描写,让学生掌握阅读、习作的方法,进一步感受穷人夫妇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难点:

将所学的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运用到写作中。

二、说学情

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另外,他们能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所以,让他们抓住其关键词句体会、揣摩,想象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就能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本课所讲述的故事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但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加深学生对作者及课文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

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充分交流,探究创新,但一部分学生的参与意识,自我展示的能力仍有待加强。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的对话落到实处?在本课中,我准备采用“五步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主要采用启发、点拨、诱导、激趣等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在预习反馈、质疑定向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质疑、 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流程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本篇课文我分五环对课堂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第一环:预习反馈(第一课时)

首先,我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国像,请学生谈谈对他的了解,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畅所欲言,从列夫·托尔斯泰的国籍,主要作品谈到他的写作风格及《穷人》的写作背景,这样既唤醒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拉近了他们与文本的距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整个教学作好了铺垫。接下来指导学生读书,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第二环:质疑定向(第二课时)

在直接引入并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复习了第一课时的内容,又使学生对整个文章再一次进行了整体把握。

阅读一个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潜心读书、深入思考,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学生充分质疑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了梳理,找出两个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1、课题为《穷人》,与文中却没有一个“穷”字,你能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感受出穷人的“穷”吗?2、桑娜觉得自己“非这样做不可”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为下一步的探究确定了研究的方向。

第三环:探究展示

此环节分四步走:自我完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方法总结

自我完善着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问题定向以后,先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文中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进行勾画,然后针对主要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两个自然段进行揣摩和体会,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在小组中交流的准备。

随后的小组交流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每一位组员将自主学习的心得在组内轮流发言,采用的方式可先读句段,再读体会。对于稍难的问题,可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集体探究进行解决。

全班展示是指在小组交流后推选出代表针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汇报,其他组可以进行评价、补充。在这一步中,我先引导学生对探究问题一进行展示:学生可能会从破帆、古老的钟、桑娜的沉思、恶劣的天气渔夫却要去打鱼等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他们一家生活的贫困。探究问题二是一个统摄全文的思考题,解决它就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在展示中,学生会体会到这两个自然段实际上是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非这样做不可”表现了桑娜一定要这样做,坚定的心理,而“忐忑不安”却表现了桑娜担忧、害怕、后悔的心理,这样大家很快就会发现:这其实是矛盾的,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所要表现的是什么呢?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个人读、小组读、挑战读等方式反复品读,并体会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来表现桑娜不安的心理,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体会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与此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思辩、创新的能力,与文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两个问题得到解决后,我再抛出一个问题:收养两个孤儿,难道只有桑娜一人同意就行吗?由此引出渔夫的语言,并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品析“熬”字等来体会渔夫善良的品质。

第四环:整合提升

在探究展示完成以后,教学的重难点已基本突破。我引导学生再回顾全文,进行整合,从“穷”字

和“美”字来谈谈作者的写作高明之处:通篇课文,除了课题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困与艰难;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我们却从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中感受到穷人美好的品质。

第五环:效果测评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生运用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四、说板书设计

在设计板书中,我紧扣两个字,“穷”“美”,既体现了文章的脉络,又揭示了文本的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乐学 巧思 善用

——六年级《穷人》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穷人》。

一、说教材。

《穷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4篇课文是围绕“真情”这个主题展开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而《穷人》正是达成此目标的宝贵教材。

本文作者是俄国文坛泰斗列夫·托尔斯泰,课文讲述的是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课文语言朴实、准确,尤其是文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细致入微,在矛盾冲突中显示人物的品质,这是本课的一个显著特点。

根据这一教材特点及本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及难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3、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实现从“非本体性教学”到“本体性教学”的转变。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及怎样搜集处理信息。

情感和价值观:学习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神态、语言的描写,让学生掌握阅读、习作的方法,进一步感受穷人夫妇的善良,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三)教学难点:

将所学的环境描写、心理活动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运用到写作中。

二、说学情

通过五年的语文学习,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如自主预习、边读边画边批注„„另外,他们能够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所以,让他们抓住其关键词句体会、揣摩,想象桑娜矛盾的心理活动就能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质。

本课所讲述的故事距离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但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来加深学生对作者及课文所处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就显得很重要。

课标中要求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充分交流,探究创新,但一部分学生的参与意识,自我展示的能力仍有待加强。

三、说教法和学法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如何将这三者的对话落到实处?在本课中,我准备采用“五步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主要采用启发、点拨、诱导、激趣等方法指导学生,让学生自读、自悟、自得。

“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在教学中,我重点培养学生质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在预习反馈、质疑定向阶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质疑、 培养主动探究的习惯;在小组交流中引导学生学会合作与探究,培养勇于创新的精神;在展示环节以朗读为主线贯穿读、说、析、品、评,不知不觉让学生受到熏陶,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四、说教学流程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本篇课文我分五环对课堂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第一环:预习反馈(第一课时)

首先,我出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国像,请学生谈谈对他的了解,学生充分利用课前搜集到的资料畅所欲言,从列夫·托尔斯泰的国籍,主要作品谈到他的写作风格及《穷人》的写作背景,这样既唤醒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拉近了他们与文本的距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整个教学作好了铺垫。接下来指导学生读书,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第二环:质疑定向(第二课时)

在直接引入并板书课题后,我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复习了第一课时的内容,又使学生对整个文章再一次进行了整体把握。

阅读一个充满了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在这一环节中,我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潜心读书、深入思考,然后引导学生针对课文的题目和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学生充分质疑后,我及时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了梳理,找出两个最有探究价值的问题:1、课题为《穷人》,与文中却没有一个“穷”字,你能找出相关的细节描写感受出穷人的“穷”吗?2、桑娜觉得自己“非这样做不可”为什么又“忐忑不安”呢?为下一步的探究确定了研究的方向。

第三环:探究展示

此环节分四步走:自我完善—小组交流—全班展示—方法总结

自我完善着力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问题定向以后,先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文中能体现穷人“穷”的语句进行勾画,然后针对主要描写桑娜内心活动的两个自然段进行揣摩和体会,并在旁边做好批注,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在小组中交流的准备。

随后的小组交流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每一位组员将自主学习的心得在组内轮流发言,采用的方式可先读句段,再读体会。对于稍难的问题,可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集体探究进行解决。

全班展示是指在小组交流后推选出代表针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汇报,其他组可以进行评价、补充。在这一步中,我先引导学生对探究问题一进行展示:学生可能会从破帆、古老的钟、桑娜的沉思、恶劣的天气渔夫却要去打鱼等细节描写中感受到他们一家生活的贫困。探究问题二是一个统摄全文的思考题,解决它就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在展示中,学生会体会到这两个自然段实际上是对桑娜心理活动的描写,“非这样做不可”表现了桑娜一定要这样做,坚定的心理,而“忐忑不安”却表现了桑娜担忧、害怕、后悔的心理,这样大家很快就会发现:这其实是矛盾的,而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所要表现的是什么呢?然后,我引导学生通过个人读、小组读、挑战读等方式反复品读,并体会省略号的连续运用来表现桑娜不安的心理,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补充省略号的内容,走进桑娜的内心世界,体会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与此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思辩、创新的能力,与文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在两个问题得到解决后,我再抛出一个问题:收养两个孤儿,难道只有桑娜一人同意就行吗?由此引出渔夫的语言,并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品析“熬”字等来体会渔夫善良的品质。

第四环:整合提升

在探究展示完成以后,教学的重难点已基本突破。我引导学生再回顾全文,进行整合,从“穷”字

和“美”字来谈谈作者的写作高明之处:通篇课文,除了课题之外,再也找不到一个“穷”字,然而,字里行间,却处处反映了穷人的贫困与艰难;全文也没有一个“美”字,我们却从人物的心理、语言、神态中感受到穷人美好的品质。

第五环:效果测评

结合课文内容,引导生运用语言、心理活动描写续写《“桑娜拉开了帐子”以后》。

四、说板书设计

在设计板书中,我紧扣两个字,“穷”“美”,既体现了文章的脉络,又揭示了文本的内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关文章

  • 人教语文六年级上册作业本9穷人
  • 9.穷人 六年级2班 姓名:_________ 1.辨字组词 莓( ) 虑( ) 魁( ) 填( ) 搁( ) 霉( ) 虚( ) 槐( ) 镇( ) 隔( ) 2.选词填空 宁可--也-- 与其--不如-- 尽管--还是-- ☆桑娜一家(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课堂实录
  • <穷人>课堂实录 一. 导入 师:(出示作者的画像)同学们,通过课前的预习指导,我们知道,这位作家叫什么? 生:这位作家是列夫·托尔斯泰. 师:关于列夫·托尔斯泰你了解多少呢?请大家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来介绍一下这位作家. 生 ...查看


  •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主要内容
  • 六年级上册课文概述 第一组(感受大自然) <山中访友>向我们传递了作者对山里"朋友"的那份深厚的感情. <山雨>一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村雨景图. <草虫的村落>以丰富的想象, ...查看


  •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四字词语大全
  •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四字词语大全 第一组 感受自然 山清水秀,鸟语花香,青松迎客,寒梅报春,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1. <山中访友>:德高望重,波光明灭,依然如旧,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 <山雨>:亲密无间,字里行间 ...查看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重难点复习
  •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重难点 [词语盘点] 舒适 搁板 勉强 抱怨 倾听 掀起 魁梧 撕破 倒霉 严肃 忧虑 神圣 悠悠 庄重 仪式 抱歉 溜走 介意 追问 荒唐 声望 割舍 湿淋淋 心惊肉跳 自言自语 自作自受 缝缝补补 大吃一惊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至六年级说课稿目录
  •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至六年级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一组 1我们的民族小学 2金色的草地 3爬天都峰 4槐乡的孩子 第二组 5灰雀 6小摄影师 7奇怪的大石头 8我不能失信 第三组 9古诗两首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 ...查看


  • 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心灵之歌导学案
  • 语文六年级上册<穷人>导学案 第三组课文专题:心灵之歌 一.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搁填怨掀唉裹魁梧淋撕霉虑).正确读写"舒适.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缝 ...查看


  • 人教版小学课程目录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目录大全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一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一年级上册 入学教育 汉语拼音(a o e) 汉语拼音(i u ü) 汉语拼音(b p m f) 课文 9 影子 课文 10 比尾巴 语文园地三 识字(二)1 ...查看


  • 人教版新课程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下册课文目录 六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1 山中访友 2* 山雨 3 草虫的村落 4* 索溪峪的"野"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单元 5 詹天佑 6 怀念母亲 7* 彩色的翅膀 8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