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长调音乐文献综述

  摘要: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特有的歌曲,其旋律、节奏、调式调性、结构及织体诸方面都有其独有的民族特征,演唱风格与技术难度较大。长调民歌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形式。本文对多年来音乐家对长调的研究加以综述,对作者与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梳理。旨在对声乐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综述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蒙古族的长调,是蒙古族特有的歌曲,其旋律特征有二:一、无固定节拍、节奏循环规律,气息宽广,悠扬辽阔,演唱时节奏和速度十分自由。旋律中的装饰性细节难以纪录。虽然可以发现各句之间的内在结构规律,但要找到方正结构是较难的事。二、在旋律进行中,长音和密集节奏的华彩性短句之问的对比,以及用密集的同音反复来构成的颤动着的长音。其具有特有的演唱方法――即下颚颤音和喉颤音。男声演唱时常用下颚颤音,女声演唱时常用喉颤音。掌握其演唱风格与技术难度较大。长调民歌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形式。自古以来“习为歌唱”。歌悠悠、声悠悠的马背生涯,使民间歌曲成为本民族历史、社会、文化与生活的缩影。其旋律、节奏、调式调性、结构及织体诸方面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多年来,音乐家对长调的研究孜孜不倦,本人有多年从事声乐教学的经验,对长调这一声乐艺术形式有浓厚的兴趣。遂对十二年来(1994-2006)音乐家对长调的研究加以综述,希望对声乐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关蒙古族长调民歌特征的文章,有刘永福载于《音乐探索》上的文章《略述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特色》,他指出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札乐的民族,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文章从四方面分析了略述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特色:一、色彩的多样性;二、功能的广泛性;三、内容的丰富性;四、从形式上的独特性、发声技巧的独特性、旋法上的独特性分析了音乐的独特性。从表现形式上来讲长调民歌的演唱既可以有伴奏,也可以无伴奏,伴奏乐器一般是马头琴。文章最后指出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草原音乐文化的基础和主流,诞生在马背,扎根于草原。在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李世相在《内蒙古艺术》上的文章《缘爱为本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歌词特色》一文中阐述了长调民歌的歌词的特点:既遵循着蒙古族诗歌的韵律特点,又在音乐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个性特征。其基本特征如下所述:“每一首歌词都遵循着蒙古诗歌的格律,包括谐头声、开始的节奏、语音和语义在行间或行内词逗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具有平衡和连接行间作用的无词义音节,这些都作为对旋律形式的支持。以缘爱为本特色与礼仪规范的严肃性,善用比兴的抒情性结合,共同构成了长调民歌歌词的整体特征。”宫日格玛在《内蒙古艺术》上发表的文章《关于“长调”的旋律形式与表现特征》中指出:所谓旋律形式,即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的整体。在传统旋律形式中,蒙古民歌的旋律在艺术表现力方面最为典型。在旋律形式中,自由节拍的起伏性变化,跳进与级进音程的有机结合,长、短节奏的对比,自由庞大的旋律结构,体现出蓝天原野、翱翔的雄鹰、奔驰的骏马、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大草原的自然风光与蒙古人的情感和精神气质。长调旋律的基本情绪和风格主要是辽阔、抒情、雄壮和谐、深沉幻想。长调旋律的速度的表现特点是由基本速度、节奏速度、平均速度感等三个方面组成。长调旋律是自由节拍形式的,它的力度表现主要以自由节拍、切分音、附点音和连音等形式体现。长调旋律的音程由级进与跳进两种类型组成。乐音运动线条表现图式是根据长调旋律线条的张驰形式和乐音运动曲线形象为主要依据而形成的。   有关蒙古族长调概念性的文章,有斯仁・那达米德载于《民族论坛》上的文章《何谓长调》,该文阐述了长调的概念与特征。长调即乌日图道,是蒙古族对气息悠长,速度徐缓自由的一种民歌的传统称谓。“乌日图”为长,“道”为歌。长调有八大特征:1、速度徐缓自由,气息宽广辽阔,同一民歌内部的速度无严格的时问控制。2、节拍自由,无固定的重音循环规律。3、旋律节奏的律动为非均分性,无重复性。4、句法自由,无严格的对称性。总体结构为非方整性。5、曲式规模庞大,音域宽广。6、腔长字疏。7、特定的音色和特殊的演唱技巧。8、宁静含蓄的意境。以长调《高峻的山梁》为例讲述了蒙古族的长调。格日勒图在《中国音乐学》上的文章《简论蒙古族乌日汀哆》阐述了蒙古族乌日汀哆[长调民歌]的概念、风格及特点。蒙古族乌日汀哆[长调民歌]是蒙古族多种音乐形式中最具代表性和普及性的音乐品种。她的历史悠久,在历史进程中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并影响了其他地区和国家。乌日汀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且在民间,约定俗成的表述各种风格特点的名词术语自成体系。其曲体结构已形成初步的系统化,演唱发声方法也已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文章力求对这些问题进行粗略的解析和论述。   有关蒙古族长调成因及历史轨迹的文章,有李世相载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上的文章《从“呼麦”中寻觅长调音乐风格的成因》。文章介绍了蒙古族所特有的音乐形式呼麦。蒙古族长调民歌风格的形成,既有着其自身“基因”的漫长衍生过程,又有着外来因素的促成与影响。由于呼麦的特殊表现方式所形成的节奏上的规定性,自其诞生之日就已在客观上萌生了“长调基因”。呼麦的发声方式命名与长调演唱技巧虽不能简单地加以等同,但其发声意识与原理在某些方面却是极其相似的。长调的调式观念与呼麦一脉相承,初期的呼麦音乐形态朴素而简单,这与较早期的长调民歌形态一致,但二者在各自的后续演变中均向纵深发展。达・桑宝、格日勒扎布在《内蒙古艺术》上发表的文章《蒙古族长调歌曲的发展轨迹》阐述了蒙古族长调歌曲是最能代表蒙古族音乐会艺术成就的完美形式之一,具有强烈的草原气息和鲜明的蒙古族文化特征,作者指出蒙古族长调具有漫长而悠久的发展历史。根据历史文献、民间口碑、中外研究成果来看,基本判断其大约产生于狩猎生产时期,形成于游牧生产阶段,至今已走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蒙古族长调歌曲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民歌有着源源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文章最后还指出蒙古族根据创作时代的前后分为“老歌”和“新歌”,根据其音乐形式分为“长调音乐”和“短调歌曲”,在不同的地区,对此又有不同的称谓。长调歌曲始终与蒙古人民心连心,共命运,新中国建立后,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等,乌兰杰在《试论几首鄂尔多斯传统民歌的地域性文化特点及其在传播中的流变情况》一文中阐述了作为蒙古族民歌的一部分的鄂尔多斯民歌,其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位于内蒙古西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东,西,南三面环绕黄河,被称为蒙古族的“礼乐之邦”。鄂尔多斯民歌在传承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人们在音乐创作和审美实践中积累起不同的音乐审美经验,并根据这一各自不同的审美观点以及对音乐的不同理解,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表现方

  摘要:蒙古族长调是蒙古族特有的歌曲,其旋律、节奏、调式调性、结构及织体诸方面都有其独有的民族特征,演唱风格与技术难度较大。长调民歌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形式。本文对多年来音乐家对长调的研究加以综述,对作者与研究成果进行了详细梳理。旨在对声乐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蒙古族;长调;综述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蒙古族的长调,是蒙古族特有的歌曲,其旋律特征有二:一、无固定节拍、节奏循环规律,气息宽广,悠扬辽阔,演唱时节奏和速度十分自由。旋律中的装饰性细节难以纪录。虽然可以发现各句之间的内在结构规律,但要找到方正结构是较难的事。二、在旋律进行中,长音和密集节奏的华彩性短句之问的对比,以及用密集的同音反复来构成的颤动着的长音。其具有特有的演唱方法――即下颚颤音和喉颤音。男声演唱时常用下颚颤音,女声演唱时常用喉颤音。掌握其演唱风格与技术难度较大。长调民歌是蒙古族传统音乐中最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形式。自古以来“习为歌唱”。歌悠悠、声悠悠的马背生涯,使民间歌曲成为本民族历史、社会、文化与生活的缩影。其旋律、节奏、调式调性、结构及织体诸方面都有自己的民族风格。多年来,音乐家对长调的研究孜孜不倦,本人有多年从事声乐教学的经验,对长调这一声乐艺术形式有浓厚的兴趣。遂对十二年来(1994-2006)音乐家对长调的研究加以综述,希望对声乐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有关蒙古族长调民歌特征的文章,有刘永福载于《音乐探索》上的文章《略述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特色》,他指出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札乐的民族,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文章从四方面分析了略述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特色:一、色彩的多样性;二、功能的广泛性;三、内容的丰富性;四、从形式上的独特性、发声技巧的独特性、旋法上的独特性分析了音乐的独特性。从表现形式上来讲长调民歌的演唱既可以有伴奏,也可以无伴奏,伴奏乐器一般是马头琴。文章最后指出蒙古族长调民歌作为草原音乐文化的基础和主流,诞生在马背,扎根于草原。在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的百花园中独树一帜。李世相在《内蒙古艺术》上的文章《缘爱为本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歌词特色》一文中阐述了长调民歌的歌词的特点:既遵循着蒙古族诗歌的韵律特点,又在音乐化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个性特征。其基本特征如下所述:“每一首歌词都遵循着蒙古诗歌的格律,包括谐头声、开始的节奏、语音和语义在行间或行内词逗间的对应关系,以及具有平衡和连接行间作用的无词义音节,这些都作为对旋律形式的支持。以缘爱为本特色与礼仪规范的严肃性,善用比兴的抒情性结合,共同构成了长调民歌歌词的整体特征。”宫日格玛在《内蒙古艺术》上发表的文章《关于“长调”的旋律形式与表现特征》中指出:所谓旋律形式,即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的整体。在传统旋律形式中,蒙古民歌的旋律在艺术表现力方面最为典型。在旋律形式中,自由节拍的起伏性变化,跳进与级进音程的有机结合,长、短节奏的对比,自由庞大的旋律结构,体现出蓝天原野、翱翔的雄鹰、奔驰的骏马、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大草原的自然风光与蒙古人的情感和精神气质。长调旋律的基本情绪和风格主要是辽阔、抒情、雄壮和谐、深沉幻想。长调旋律的速度的表现特点是由基本速度、节奏速度、平均速度感等三个方面组成。长调旋律是自由节拍形式的,它的力度表现主要以自由节拍、切分音、附点音和连音等形式体现。长调旋律的音程由级进与跳进两种类型组成。乐音运动线条表现图式是根据长调旋律线条的张驰形式和乐音运动曲线形象为主要依据而形成的。   有关蒙古族长调概念性的文章,有斯仁・那达米德载于《民族论坛》上的文章《何谓长调》,该文阐述了长调的概念与特征。长调即乌日图道,是蒙古族对气息悠长,速度徐缓自由的一种民歌的传统称谓。“乌日图”为长,“道”为歌。长调有八大特征:1、速度徐缓自由,气息宽广辽阔,同一民歌内部的速度无严格的时问控制。2、节拍自由,无固定的重音循环规律。3、旋律节奏的律动为非均分性,无重复性。4、句法自由,无严格的对称性。总体结构为非方整性。5、曲式规模庞大,音域宽广。6、腔长字疏。7、特定的音色和特殊的演唱技巧。8、宁静含蓄的意境。以长调《高峻的山梁》为例讲述了蒙古族的长调。格日勒图在《中国音乐学》上的文章《简论蒙古族乌日汀哆》阐述了蒙古族乌日汀哆[长调民歌]的概念、风格及特点。蒙古族乌日汀哆[长调民歌]是蒙古族多种音乐形式中最具代表性和普及性的音乐品种。她的历史悠久,在历史进程中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并影响了其他地区和国家。乌日汀哆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而且在民间,约定俗成的表述各种风格特点的名词术语自成体系。其曲体结构已形成初步的系统化,演唱发声方法也已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文章力求对这些问题进行粗略的解析和论述。   有关蒙古族长调成因及历史轨迹的文章,有李世相载于《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上的文章《从“呼麦”中寻觅长调音乐风格的成因》。文章介绍了蒙古族所特有的音乐形式呼麦。蒙古族长调民歌风格的形成,既有着其自身“基因”的漫长衍生过程,又有着外来因素的促成与影响。由于呼麦的特殊表现方式所形成的节奏上的规定性,自其诞生之日就已在客观上萌生了“长调基因”。呼麦的发声方式命名与长调演唱技巧虽不能简单地加以等同,但其发声意识与原理在某些方面却是极其相似的。长调的调式观念与呼麦一脉相承,初期的呼麦音乐形态朴素而简单,这与较早期的长调民歌形态一致,但二者在各自的后续演变中均向纵深发展。达・桑宝、格日勒扎布在《内蒙古艺术》上发表的文章《蒙古族长调歌曲的发展轨迹》阐述了蒙古族长调歌曲是最能代表蒙古族音乐会艺术成就的完美形式之一,具有强烈的草原气息和鲜明的蒙古族文化特征,作者指出蒙古族长调具有漫长而悠久的发展历史。根据历史文献、民间口碑、中外研究成果来看,基本判断其大约产生于狩猎生产时期,形成于游牧生产阶段,至今已走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蒙古族长调歌曲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民歌有着源源关系,是一脉相承的。文章最后还指出蒙古族根据创作时代的前后分为“老歌”和“新歌”,根据其音乐形式分为“长调音乐”和“短调歌曲”,在不同的地区,对此又有不同的称谓。长调歌曲始终与蒙古人民心连心,共命运,新中国建立后,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等,乌兰杰在《试论几首鄂尔多斯传统民歌的地域性文化特点及其在传播中的流变情况》一文中阐述了作为蒙古族民歌的一部分的鄂尔多斯民歌,其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性特点。位于内蒙古西南的鄂尔多斯高原,东,西,南三面环绕黄河,被称为蒙古族的“礼乐之邦”。鄂尔多斯民歌在传承过程中,不同时代的人们在音乐创作和审美实践中积累起不同的音乐审美经验,并根据这一各自不同的审美观点以及对音乐的不同理解,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独特的表现方


相关文章

  • 试论蒙古族风格的无伴奏合唱艺术
  • 摘 要:无伴奏合唱是指只用一种人声演唱,不用其他伴奏的艺术表现形式,采用无伴奏合唱形式来演奏音乐作品,既能保证作品原有的韵味,也能有别于其他合唱形式,没有其他音乐伴奏更能展现其清新脱俗的本质.本文就蒙古族风格的无伴奏合唱艺术进行分析,并提出 ...查看


  • 蒙古族长调的艺术特色研究
  • 摘 要 蒙古族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青海.甘肃及东北等地区.长调又叫长歌,其特点为高亢悠远.舒缓自由.字少腔长,宜于叙事,长于抒情,内容大多数是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查看


  • 探讨当代蒙古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
  • 摘要:"一个伟大的民族,创造伟大的音乐"这是全世界对蒙古音乐的赞誉.蒙古音乐将其独特的文化底蕴深刻地表达了出来,在世界音乐上拥有了一席之地,创造了一个音乐史上的奇迹.蒙古族声乐是一个融合的音乐,致力与时代同步,创造出了不 ...查看


  • 辽阔的草原教案
  • 独特的民歌风 ----辽阔的草原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蒙古族民歌的民族风格: 2.认识"长调"和"短调"民歌体裁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调"和&quo ...查看


  • 人音版新教材第八册第六课[牧歌]教学设计
  • 人音版新教材第八册第六课<牧歌>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音乐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将学过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运用到新的音乐学习中,充分挖掘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了解各民族音乐的特点, ...查看


  • 高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 高中音乐<辽阔的草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充分感受到作品所塑造的草原的形象美和意境美,获得愉悦的情绪,继而产生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向往与追求.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听.看.想.说等活动,提高学生对 ...查看


  • 旅游与民俗
  • 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 (20 09 -20 10学年第 2 学期) 课号: 054TS8ATS 课程名称: 旅游与民俗 改卷教师: 廖佰翠 学号: 096120217 姓 名: 周余 得 分: 中国新疆地区的音乐舞蹈与节庆的研究 [摘 要]: ...查看


  • 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几点建议
  •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8-0059-01 摘要:我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于2011年2月25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表明我国已 ...查看


  • 草原牧歌 音乐教案
  • 草原牧歌 永康市第四中学 胡晓维 教学内容:蒙古的歌(长调).蒙古的舞 教材分析: <牧歌>是一首蒙古族长调牧歌的代表歌曲.简洁的旋律与字里行间中流露出对草原和生活的热爱.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旋律具有内蒙古民歌中优美.抒情.高亢.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