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经费投入说明

财政经费投入说明

财政性教育投入:教育经费有国家财政拨付的,也有学校自筹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就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教育方面的开支.

生均教育经费: 一.定义

生均经费,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两个主要意项,即它同时是“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的简称。

这两个意项均属于我国教育领域内的重要指标,但具体意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通常,生均经费会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

1.生均公用经费

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定额核定工作、确保学校正常运转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教[2001]38号)及财政部颁发的《中小学财务制度》[1](财文字[1997]281号)中的相关规定,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是指:保证中小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经费。

按照上述文件中的规定,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范围包括:学校维持正常运转所需开支的业务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属于公用性质的费用等方面。 其中,业务费是指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发生的各项业务费用,包括教学业务费、实验实习费、文体维持费、宣传费等;公务费是指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公用差旅费、会议费、邮电费、机动车辆燃料费等;设备购置费是指因教学和管理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文体设备、图书及其他设备;修缮费是指教学和管理用房屋、建筑物和各类设备维修所发生的人工、材料费用,以及不够基建立项的零星土建工程费用;其他费用是指上述费用以外的有关支出,包括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等。

人员经费和基建投资等方面的开支不包括在内。(即:教职工工资不属于公用经费范畴)

而生均共用经费,则是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的、在该区域内统一实行的、对中小学校按照计划内学生人数的财政拨款标准。 例如,在广州市教育局、财政局于2004年联合颁布的《关于印发《广州市核定

[2]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方案》的通知》中,就对此作出了如下规定:“全

市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为704元/人”“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为502元/人”。换句话说,这一标准也就是当地财政向中小学校拨付公用经费的依据,倘若某小学校实有计划内在校学生1000人,则当年当地财政部门向该小学校拨付的公用经费即为:

1000 X 502=502,000元

在一些地区,会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对本地区内的大中城市和农村地区划分不同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例如,湖北省财政厅、教育厅于2006年联合颁布的《关于核定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的通知》(鄂财教发[2006]26号)中,就划分了三类标准,分别作出了如下规定:

“一类.大中城市 小学、初中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每生每年225元(含信息教育教育费,下同)和355元;

二类.县城(含29个国家和省扶贫重点开发县市城区小学、初中) 小学、初中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每生每年215元和345元;

三类. 农村 小学、初中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每生每年185元和285元。”

2.生均教育经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第42条的规定, 对于教育经费的界定如下: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 生均教育经费,即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如某省、某市),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由政府制定的财政年度预算的依据,同时也是当地财政部门按照当地计划内在读学生数额,向相关教育部门拨款的依据。

3.两者的概念比较

比较“教育经费”与“公用经费”的定义范围,不难看出,“教育经费”涵盖了“公用经费”。这是因为“教育经费”不仅包括了维持中小学校正常运转的

费用,还包括了中小学校在编教职工的工资、学校的建设费用等,

因此在数额上肯定是大于“公用经费”的。

简而言之,“生均教育经费”包括了开办费用和日常费用,而“生均公用经费”则往往只包括日常费用。

三.生均经费指标的意义

1.是衡量对教育投入的增长的重要指标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4]中的第十八章中,就明

确提出,“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

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2.对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此,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统一生均经费指标。 例如, 在《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5]中,对此就明确提出: “第13条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一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教师收入标准,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和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总之,无论是“生均教育经费”还是“生均公共经费”,“生均经费”这个概念都是与我们的教育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重要指标。

财政经费投入说明

财政性教育投入:教育经费有国家财政拨付的,也有学校自筹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就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教育方面的开支.

生均教育经费: 一.定义

生均经费,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两个主要意项,即它同时是“生均公用经费”和“生均教育经费”的简称。

这两个意项均属于我国教育领域内的重要指标,但具体意义上存在一定的差别。 通常,生均经费会因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

1.生均公用经费

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做好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定额核定工作、确保学校正常运转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教[2001]38号)及财政部颁发的《中小学财务制度》[1](财文字[1997]281号)中的相关规定,中小学校的公用经费是指:保证中小学校正常运转所需经费。

按照上述文件中的规定,中小学校公用经费的范围包括:学校维持正常运转所需开支的业务费、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和其他属于公用性质的费用等方面。 其中,业务费是指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发生的各项业务费用,包括教学业务费、实验实习费、文体维持费、宣传费等;公务费是指为开展教学活动所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取暖费、公用差旅费、会议费、邮电费、机动车辆燃料费等;设备购置费是指因教学和管理需要购置的仪器设备、文体设备、图书及其他设备;修缮费是指教学和管理用房屋、建筑物和各类设备维修所发生的人工、材料费用,以及不够基建立项的零星土建工程费用;其他费用是指上述费用以外的有关支出,包括按规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等。

人员经费和基建投资等方面的开支不包括在内。(即:教职工工资不属于公用经费范畴)

而生均共用经费,则是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根据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制定的、在该区域内统一实行的、对中小学校按照计划内学生人数的财政拨款标准。 例如,在广州市教育局、财政局于2004年联合颁布的《关于印发《广州市核定

[2]农村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方案》的通知》中,就对此作出了如下规定:“全

市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为704元/人”“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为502元/人”。换句话说,这一标准也就是当地财政向中小学校拨付公用经费的依据,倘若某小学校实有计划内在校学生1000人,则当年当地财政部门向该小学校拨付的公用经费即为:

1000 X 502=502,000元

在一些地区,会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对本地区内的大中城市和农村地区划分不同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

例如,湖北省财政厅、教育厅于2006年联合颁布的《关于核定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的通知》(鄂财教发[2006]26号)中,就划分了三类标准,分别作出了如下规定:

“一类.大中城市 小学、初中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每生每年225元(含信息教育教育费,下同)和355元;

二类.县城(含29个国家和省扶贫重点开发县市城区小学、初中) 小学、初中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每生每年215元和345元;

三类. 农村 小学、初中公用经费最低标准为每生每年185元和285元。”

2.生均教育经费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3]第42条的规定, 对于教育经费的界定如下:

“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 ” 生均教育经费,即是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如某省、某市),按照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发展实际,由政府制定的财政年度预算的依据,同时也是当地财政部门按照当地计划内在读学生数额,向相关教育部门拨款的依据。

3.两者的概念比较

比较“教育经费”与“公用经费”的定义范围,不难看出,“教育经费”涵盖了“公用经费”。这是因为“教育经费”不仅包括了维持中小学校正常运转的

费用,还包括了中小学校在编教职工的工资、学校的建设费用等,

因此在数额上肯定是大于“公用经费”的。

简而言之,“生均教育经费”包括了开办费用和日常费用,而“生均公用经费”则往往只包括日常费用。

三.生均经费指标的意义

1.是衡量对教育投入的增长的重要指标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4]中的第十八章中,就明

确提出,“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

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2.对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教育公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此,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统一生均经费指标。 例如, 在《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5]中,对此就明确提出: “第13条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发展机制,统一城乡生均教育经费、办学条件和教师收入标准,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备和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倾斜。”

总之,无论是“生均教育经费”还是“生均公共经费”,“生均经费”这个概念都是与我们的教育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重要指标。


相关文章

  • 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研究
  • 对我国高等教育投入的研究 摘要:教育投入是促进教育发展的物质前提,是决定教育发展程度高低的重要因素.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教育规模的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无论从总量上,还是生均预算上都存在很多问题 ...查看


  • 北京市区县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新)
  •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试行)的通知>(京财文„2012‟1838号): 附: 北京市区县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推动北京市各区县科普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市财政设立北京市区县科普专项资金.为规范和加强区县科普专 ...查看


  •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有效供给
  •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有效供给 作者:吉胜楠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第05期 摘 要:义务教育由于其巨大的外部效应被视为典型的公共产品.但义务教育并没有在我国农村地区得到有效供给,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筹资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以及 ...查看


  • 少数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研究
  • --对云南省边境民族地区的调查 原载: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昆明)2005年06期,第69-73页 张学敏,西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贺能坤,西南大学教育学院.(重庆 400715) 内容提要:少数民族由于 ...查看


  • 江苏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申报书
  • 附件 1 技术领域: 技术领域: 项目编号: 项目编号: 江苏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 项目申报书 申报类别: 申报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 申报单位: 经营地址: 经营地址: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所在地区: 所在 ...查看


  •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政策建议
  • 原载<科技管理研究>2010( 11):32-34 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政策建议 颜永廷 张卫平*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淮安 223003) 摘 要:文章在介绍发达国家及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基础 ...查看


  •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与对策
  • --以湖北省义务教育发展现状为例 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叶 平  张传萍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摆在突出位置,提出了新形势下教育改革和发 ...查看


  •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 今天刚听了老师的讲话,我好像又有信心了,对!要学好英语,这很重要,所以我,每天都要决定听力...还要好好利用这个电脑.这可是我妈妈爸爸的心血啊,我不能辜负了他们,我的数学要重修啊,也没什么的,不过那个前好像太贵了啊,我爸爸妈妈好不容易..我 ...查看


  • 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结构比较研究报告
  • 东中西部中小企业发展结构比较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05-8-9 信息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 编者按: 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处于缓慢发展的境况,其中有由于自身经营经验不足的原因,但是主要是由于缺乏一个健康的市场环境,没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