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听课评课反思

说课 听课 评课 反思

一、说课技能

【技能概述】

说课概述

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利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与听课人员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实践操作】

说课的内容及侧重点随说课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一般来说,完整的说课至少应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一、说教材

说教材,要求说课者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编写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所选定的教学内容,以及它在本教学单元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与其它单元或课题乃至其它学科的联系等。说教材应该围绕着课程标准对所选内容的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实施的安排等等。 说课者在说教材时,应尽量阐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以展现自己对教材的宏观把握能力和驾驭分配能力。说教材应力求做到既要“说”得准确而又有特色;既要“说”出共性,也要“说”出个性。说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一)剖析教材

按照课程标准对本年级学生学习方面的要求,简要阐述所选内容在本课题、单元、教材、年级乃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出所选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分别是什么,以及确定这些重点、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等等。

(二)课时安排

根据学期教学计划的总体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对所选内容或课题提出合理的课时安排并阐述这样安排的依据。若所选内容需要安排2课时或2课时以上,还需就每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安排做出陈述。

说教材能够使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使教学活动做到主次分明、难点分散,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还能促使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的要求,将三维目标化解到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能使教师从整体把握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活动,为解决“为什么这样教”提供依据。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具体描述。说目标时,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说“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一类的套话,而应从三维教学目标的层面进行分层落实,阐述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与方法,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可以使教学活动的安排更加科学,操作性更强,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三维教学目标是个有机统一体,教学活动的过程,既是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形成方法、发展能力和确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说目标不能将各个教学目标孤立开来,而应把它们贯穿于具体的学习内容中,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说学情

所谓学情是指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以及已有

知识和技能基础等的总和。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说学情,就是要全面客观地阐述学生已有的学业情况和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等,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一般来说,说学情应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已有知识和技能

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基础。说学情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介绍如何在这些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与即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之间建立联系,促进学生的“旧知”向“新知”的转化,解决教师“怎样教”的问题。

(二)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习方法是学习中要达到成功必须掌握的手段、途径、工具和方法的总和,是关于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说学习方法和技巧,就是要说出学生从已有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转化的切入口或途径,说出学习新知识时应适合应用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解决“怎样学”的问题。

(三)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教学应当通过科学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说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是在分析班级中特殊个体的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分析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因素,整体把握班级个体与群体的实际发展水平。

四、说教法

说教法是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业情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选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理论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通常需要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常用的直观教学、启发式、掌握式、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优化组合;根据教材内容、

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授课时间和自身的教学风格等,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在说课中,教师应当说出采用的方法及相关的理论依据。

五、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的系统展开过程,表现为教学随时间推移的活动序列。说教学程序是说课教师组织实施一节课的方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是说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说教学程序应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一)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是对教学流程主要环节的概括。说设计思路,有助于听者更清晰地了解和把握说课者关于教学活动的整体安排,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说课”部分,也可以隐含在教学流程中。

(二)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就是围绕教学设计思路,说具体的教与学活动安排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说教学流程不能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详细讲解,而要力求详略得当,重点、难点详细说,理论依据简单说,使听者明了这节课要“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就可以了。

(三)教学媒体准备

教学媒体准备是指教师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根据授课内容或优化教学的需要,选择使用诸如挂图、幻灯、投影、录音机、电视、计算机等教学媒体的安排。在说课中,这部分内容通常在具体教学环节中阐述,也可单独介绍。

【运用须知】

进行说课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具有法定的指导作用,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教师在说课前应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知识载体和对象。教师说课“以教材为本”,但不能“照本宣科”,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并超越教材。因此,说课教师应在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准确处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将课程标准和教材紧密结合起来,把课说好、说活。

二、把握说课与备课的区别

备课是教师在掌握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流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和目标测试题等内容的活动。说课则要说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采用这些想法和步骤的理论依据。简言之,备课只要明确怎样做即可,而说课还要阐明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备课的原因。

三、把握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上课是教师依据自己所编制的教案,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拥有鲜活的教学对象,动态生成的师生活动,严密的教学程序和系统的操作流程。说课则不同,说课面对的是领导、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侧重于理性的阐述。因此,说课与上课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说课是对教师怎样上好这堂课的问题作答。

四、处理好说课的详与略

说课教师应对说课内容作详略取舍,注意详略得当。说课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流程及理论依据等一定要详讲,对一般问题则要略讲。若不分详略,不分主次,会使听者感到茫然或厌烦。

五、备好说课教案

说课教师在备说课教案时应尽量自我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力争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为使说课更准确,说课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大概”、“或许”等词语。说课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实践经验、语言表达及知识面等。为提高说课质量,对于自己还没有搞清楚的一些问题,应在准备说课之前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专家与其他教师。

说课重在“说”字,说课者不应照着说课教案读,或只字不漏地背诵说课教案。说课应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与课程的设计与安排,突出“说”字:找准“说”点,选准“说”法,把握“说”度,把课“说”好。

二、听课技能

【技能概述】

一、听课概述

听课,既指学生听教师讲课,也指教师同行、专家、领导进入课堂听教师讲课。听课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课是教师间相互交流、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教师或研究者凭借感官或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经过理性分析而进行的研究、评价和学习活动。听课是教育行政和教学业务部门检查、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

教研人员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工作任务,更是一种技能和方法。听课技能是以听课者原有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为基础,以看、听、思、记、谈等多种活动协调为保证的立体性综合技能。合格的听课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听课技术要领。

【实践操作】

听课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又是一种技能和方法。听课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听懂课、听好课。听课者应具备一定的教学修养和经验,应掌握一定的听课技术要领。要进行有效的听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听课前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

无论是听何种类型的课,在听课前都应确定具体的听课目的和要求,听课者必须明确这些目的和要求,否则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二、听课前要了解教材、学生的基本情况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等,对此,听课者必须有所了解。另外,听课者还要了解所听课班级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教学基础、学习风气、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等,增加听课的针对性及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听课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听课者应以谦虚的态度去听课,课前适当地和教师谈一下听课的因由,或了解和关心一下学校或教师的教学情况,或与教师拉拉家常,转移和减轻教师的紧张情绪,尽最大可能迅速取得被听课教师的信任、理解与配合。进入课堂后,听课者要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尽量使课堂教学以真实自然的面貌呈现。

四、听课者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学科的课改理念 只有学习与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哲学等教育

教学理论,才能在听课中透过现象听出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听好课的基础前提,了解当前相关学科的课改理念是听好课的重要保证。

五、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

听课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听课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听课的目的。

(一)听的要求

听课者主要应注意听:

1.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

2.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3.教学内容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4.教师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准确清楚;

5.授课中是否有创新的地方;

6.教师的思维是否宽泛,学生的发言是否准确。

(二)看的要求

听课不仅要用耳朵听,还应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心体会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看的方面有:

1.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譬如,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处理课堂偶发问题是否灵活巧妙,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板书是否规范合理,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否熟练;

2.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例如,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如何,学生学习习惯是否科学,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三)记的要求

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要尽快记录下来,以免课后遗忘。听课记录是听课者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听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

方面的基本素质。在做听课记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听为主、记为辅。听课要分清主次,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

2.记录要详略得当。听课记录要有选择性地重点记录,文字要精炼。一般要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各部分的详略根据听课的目的与需要自定;

3.听课后要及时整理听课记录,进行理性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和要求等。

(四)思的要求

听课者在听课中要注意思考以下方面:

1.教师为何如此处理教材,换个角度又怎样;

2.要仔细思考教师教学的成功、不足或失误之处,分析原因,并考虑对学生产生了哪些相关性影响;

3.换位思考,假若自己上这节课会怎样上;

4.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教师是否将其内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

5.若无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即这节课能否反映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等等。

六、听课后要积极参与评课

听课者应本着实事求是,鼓励为主的原则,积极参与评课,通过与授课教师和其他听课者相互研讨,共同总结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意见或方向。听课评价要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存在的问题不回避,尽量以平等商量的语气,以鼓励为主。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做定量的分析和评价。另外,在评课中,听课者还应对授课教师的自评和其他听课者的评价做认真地记录和思考,以便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借鉴。

【运用须知】

由于听课有多种类型,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具体的听课操作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听课的目的决定了听课的类型,不同目的不同类型的听课有不同的听课要求。

一、检查型听课

检查型听课就是为了了解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它是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监督、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去听哪所学校、哪个教师、哪个班级、哪一节课等,事先都不告知或告知的时间不太长。虽然,外来听课者的介入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校和教师,但从总体上讲,通过检查型听课了解到的教学情况基本上是客观的,能最真实地反映学校和教师实际教学情况。

二、评比型听课

评比型听课主要是为了对教师做定性评价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如为评优秀课及评优秀学科教师、特级教师等所进行的听课就属于这个范畴。在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评比及各种考核课中,听课者应尽可能地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节课,做好选拔性或等级评定的工作。

三、观摩型听课

观摩型听课是为了总结、推广、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包括听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等。观摩型听课目的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因而,一般都是观摩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或某一方面有特色、有创新、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

四、调研型听课

调研型听课是为了研究、探讨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或了解教学改革实验进展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研讨课、实验课、调研工作中的

听课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类听课活动往往是实验研究性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般有比较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比较成熟的做法与经验。对听课者来说,其听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评价教师,而是与授课者共同讨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共同总结反思,逐步完善教学。这样的听课活动往往不是听一两次课就能解决问题,通常需要听课——反思——改进多次反复。

在实际的教学研究和听课过程中,有些听课类型可能是交叉的,听同一节课也可能同时达到几个听课的目的。

三、评课技能

【技能概述】

评课概述

评课是一项常规的教学研究活动,一般指评课者在随堂听课后对授课教师这节课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一系列评价的活动。科学化的评课可以客观地评判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以此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评课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学交流与评价活动,是提高教师从教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

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价:

一、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教学之初,教师要明确陈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关注教学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使自己达标的内容及其活动上。评价教学目标要注意目标的表述是否有明确具体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以及便于检测等,还应通过观察教学过程,检测教学效果以确定预定目标是否达成。

二、评教学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的上课情绪和求知热情。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主要应评价教师是否对教材等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严谨的研究;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和开展是否具有激情;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否体现了希望和关爱之心;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探究过程是否重视以及是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否是学生的朋友和帮促者,等等。

三、评教材处理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评价教材处理应评价教材处理是否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发展上;是否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相统一;是否强化了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学科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是否根据学生健康成长与健康发展来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材的处理是否具有层次性,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等等。

四、评教法运用

新课程提倡以教师指导与启发之下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提倡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时代性、体现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的运

用讲究实效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选用。评价教法运用主要评价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学方式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五、评学法指导

评学法指导要评价课堂教学中是否渗透了学科思想方法的传授;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疑难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能否积极地提出问题,并主动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六、评教学过程

评价教学过程主要评价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双边活动是否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教学组织安排是否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讲有练,组织严密;教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中是否能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实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是否体现了情感意识,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是否融洽和谐,是否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此外还须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有何特色等。

七、评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成效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与认知有关的态度、兴趣等非认知因素的考察。因而,评价教学效果自然就要考察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教学是否注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强化等。

八、评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评教师素质主要评价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学中能否体现学科教学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规范简洁、生动形象,科学准确;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仪表是否端庄,治教是否严谨;教师是否具备较强的课堂应变和教学调控能力;能否熟练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手段;板书设计是否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作业布置是否难易适度、分量适中,具有启发性,等等。 根据上述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可以构建评课的指标体系,划分评价的不同等级,为当前开展评课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价值标准,来测评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实际效果。

【运用须知】

评课在整个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因而,评课中在肯定教师的劳动、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尊重教师的教学特色的同时,更要通过评课鼓励教师们勇于创新,潜心教改。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在评课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重点突出原则

评课应做到语言简洁,观点鲜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主次不分。无论是教学中体现出的特色地方还是需要改进的地方,都应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结合实际教学过程,详细地进行分析评点;而次要的则宜简略地讲,点到为止。

二、客观公正原则

评课应尊重事实,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评价课堂教学,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通过评课仔细观察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这是评课的主要事实依据。评课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测评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没有任何情感因素和虚假成分。评课结论必须真实反映

授课教师现有的教学业务水平,不能人为拔高或随意贬低。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评课既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也不是简单的、细琐的教学行为描述,而是一项理论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评课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围绕着“如何教”来阐明观点,切忌泛泛而谈和平铺直叙。评课不仅要有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铺垫,而且要有教学例子的有力论证,做到夹叙夹议,这样的评课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因“人”而异原则

评课要因“人”而异。执教的对象不同,评课的侧重点以及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对新教师,评课的侧重点宜放在备课、上课等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方面,评课的目的重在鼓励和引导他们尽快入门;而对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评课的目的则是在充分挖掘、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全面深入地提出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使教学精益求精。评课时,对不同性格的教师也应区别对待,如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教师,评课者宜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指出问题所在,或者保留部分问题在私下交谈时再提。

五、因“课”制宜原则

评课要因“课”而宜。课的性质不同,评课的目的不同,评课的侧重点也不同。针对常规性的课,可抓住课堂评价的基本标准展开评课;对于专题研讨课,则应把评课的侧重点放在所进行的专题研究方面;对于观摩课,评价的侧重点则应定在发现与总结教学优点方面。

六、民主性原则

评课不能把授课教师排除在外,也不能仅仅由专家评,应该让所有参与听课的人都来评价,包括听课的学生,为评课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调动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做到人人敢讲,畅所欲言。针对听课中出现的问题,评课者与授课教师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民

主讨论,可以使评课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得到升华,使参与教师能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一己之技。

七、艺术性原则

评课要讲究说话技巧,掌握谈话的方法与策略。评课的语言要做到简明、易懂,避免晦涩,语气要平和谦虚,避免说教的口吻。评课还要注意人的心理变化,掌握评议的尺度。评课者提出问题宜委婉含蓄;提出教学建议时,尽量使用商量式的语气。评课者要站在授课教师和帮助、促进者的角度来分析、考虑问题,用诚恳的态度提出中肯的意见,这样的评课才容易使授课者和听课者都乐于接受。

四、教学反思技能

【技能概述】

一、教学反思概述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已有教学经验的重新组织与建构。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理解与实践的桥梁。

课后反思即在教学之后的反思。这种反思要求教师带有批判的眼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反思。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后反思要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

【实践操作】

一、宏观操作

从宏观层面讲,教学反思要考虑教学行为本身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如何,以及隐藏在行为背后的观念是什么。因而,教学反思的内容应包含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两个方面。

教师行为模式的形成与确立常常受一定“先在”观念(或知识)的导向支配和影响,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一旦结成某种结构或体系,形成习惯,便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固执”状况。因此,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重中之重。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已有的一些观念(知识)深深地植根于他的经验、习惯、先例、意见或者仅仅是印象之中,而且教师通常很容易地认为理论就是一整套有组织的知识,常常把理论看作某种同真理相关的东西,是确定的、完全的和不容怀疑的,所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必须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微观操作

从微观层面上讲,教学反思是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为对象的,反思的内容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教学态度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教学的实施及效果有很大影响。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态度需要时常反思。反思教学态度要:

1.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认真,这种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无感染;

2.反思自己对教学资源的搜集与设计是否用心,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体性的发挥;

3.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发挥教学民主;

4.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是否关注。

(二)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检验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反思教学目标要:

1.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

2.反思是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4.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

5.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反思教学计划与教学结构

教学计划是教学目标落实中的具体设想,是选择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教师要反思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教学计划,注意:

1.反思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反思教学计划实施的效果。

对教学结构的反思则要:

1.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2.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

3.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

(四)反思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来表达。教学

内容也是教学反思中的重要一环。反思教学内容要: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

2.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3.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五)反思学习过程与课堂组织管理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反思,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很多突发事件发生。教学反思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反思组织管理要:

1.反思是否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六)反思教学方法与策略

反思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用过程,也是反思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过程。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反思是否运用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方法与策略等。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反思要注意:

1.反思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2.反思是否根据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3.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能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七)反思媒体的配置与使用

在教学中,教学媒体的功能与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对教学媒体配置与使用的反思要注意以下两点:

1.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选择与配置;

2.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使用。

(八)反思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瓶颈,如何完善教学评价、建构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反思教学评价,需要做到:

1.反思包括教与学在内的评价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观、人才观;

2.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是否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

【运用须知】

教师明确了反思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了基本的反思内容,就会形成反思的欲望。教学反思提倡每日一思,至少也要做到每两周写一篇反思札记,或是与教学管理者、同事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教师个体在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反思首先要有虚心的态度。如果自认为了不起,感觉良好,就很容易满足于现状。其次,要为改进而反思,而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教师要有改进、调整、行动的能力,反思发现问题后,要分析原因,

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出一个行动计划,并在实践中检验反思经验的正确与否。再次,要坚持每天反思,每事反思,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如日记、周记、工作记录等,把反思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会促使自己进一步反思,渐渐地就形成了反思的习惯。最后,要努力达到较高的反思水平,低层次的反思水平只关注教育的现象,只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是什么”的结论,高层次的反思水平关注的是“原因分析”,是一种“为什么”的水平,如果教师的反思行为达不到原因分析的水平,就很难找到正确改进的途径。在教学反思中,开放的头脑,高度的责任感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是非常重要的。

二、善于捕捉反思事件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教学反思,以下几点都是应当引起注意的反思方面。

(一)记录成功的经验

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和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且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的层次。

(二)书写学生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常闪现“创新的火花”,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为今后教学提供丰富的事实材料。

(三)捕捉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灵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时间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教学反思应及时记下这些“智慧的火花”。

(四)总结失败的原因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教学反思应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对不足和失误之处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总结经验,以使教学的缺憾减至最小。

(五)尝试“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教师需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通过写再教设计,可督促教师及时记下教案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弄清教案哪些地方需要调整、修改、补充或删减等,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要打通反思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有自我控制、请他人监督、与学生协作三个方面。自我控制就是教师对自己严加要求,把自己每一个思想火花,每一个“也许我那样会更好”记录在案,用来指导、启发今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仅凭自己的感觉来反思是不全面的。教师应时常邀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督促自己进行有目的的反思工作;另外,在自我反思,寻求发展的道路上,学生的协助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是最具评判教学成功与否说服力

的群体。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评价某堂课最得益、最不得益的地方,然后自己再进行系统的反思,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说课 听课 评课 反思

一、说课技能

【技能概述】

说课概述

说课是教师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精心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领导或教学研究人员,利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阐述某一学科课程或某一具体课题的教学设计或教学得失,并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与听课人员相互交流、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实践操作】

说课的内容及侧重点随说课类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但一般来说,完整的说课至少应包括以下五方面的内容:

一、说教材

说教材,要求说课者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分析教材编写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所选定的教学内容,以及它在本教学单元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它与其它单元或课题乃至其它学科的联系等。说教材应该围绕着课程标准对所选内容的要求,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渗透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实施的安排等等。 说课者在说教材时,应尽量阐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以展现自己对教材的宏观把握能力和驾驭分配能力。说教材应力求做到既要“说”得准确而又有特色;既要“说”出共性,也要“说”出个性。说教材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一)剖析教材

按照课程标准对本年级学生学习方面的要求,简要阐述所选内容在本课题、单元、教材、年级乃至学段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说”出所选内容包含哪些知识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分别是什么,以及确定这些重点、难点的依据是什么等等。

(二)课时安排

根据学期教学计划的总体安排,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对所选内容或课题提出合理的课时安排并阐述这样安排的依据。若所选内容需要安排2课时或2课时以上,还需就每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安排做出陈述。

说教材能够使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使教学活动做到主次分明、难点分散,解决“教什么”的问题;还能促使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的要求,将三维目标化解到具体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有利于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能使教师从整体把握教材,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认知特点,循序渐进地设计教学活动,为解决“为什么这样教”提供依据。

二、说目标

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具体描述。说目标时,要注意避免千篇一律地说“通过教学,使学生能„„”一类的套话,而应从三维教学目标的层面进行分层落实,阐述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与方法,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可以使教学活动的安排更加科学,操作性更强,有利于提高教学水平。

三维教学目标是个有机统一体,教学活动的过程,既是学生习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也是形成方法、发展能力和确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说目标不能将各个教学目标孤立开来,而应把它们贯穿于具体的学习内容中,使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三、说学情

所谓学情是指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以及已有

知识和技能基础等的总和。它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基础。说学情,就是要全面客观地阐述学生已有的学业情况和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等,为优化教学设计提供参考。一般来说,说学情应重点关注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已有知识和技能

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基础。说学情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介绍如何在这些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与即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之间建立联系,促进学生的“旧知”向“新知”的转化,解决教师“怎样教”的问题。

(二)学习方法和技巧

学习方法是学习中要达到成功必须掌握的手段、途径、工具和方法的总和,是关于如何获取知识的知识。说学习方法和技巧,就是要说出学生从已有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转化的切入口或途径,说出学习新知识时应适合应用的学习方法,有助于解决“怎样学”的问题。

(三)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新课程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教学应当通过科学的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说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是在分析班级中特殊个体的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全面客观地分析班级的班风、学风、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等因素,整体把握班级个体与群体的实际发展水平。

四、说教法

说教法是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业情况,说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选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理论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通常需要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对常用的直观教学、启发式、掌握式、探究式、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优化组合;根据教材内容、

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授课时间和自身的教学风格等,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在说课中,教师应当说出采用的方法及相关的理论依据。

五、说教学程序

教学程序是教学活动的系统展开过程,表现为教学随时间推移的活动序列。说教学程序是说课教师组织实施一节课的方案,体现了教师的教学安排是否合理、科学和艺术,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是说课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来说,说教学程序应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一)设计思路

设计思路是对教学流程主要环节的概括。说设计思路,有助于听者更清晰地了解和把握说课者关于教学活动的整体安排,既可以单独作为一个“说课”部分,也可以隐含在教学流程中。

(二)教学流程

说教学流程,就是围绕教学设计思路,说具体的教与学活动安排及这样安排的理论依据。说教学流程不能像给学生上课那样详细讲解,而要力求详略得当,重点、难点详细说,理论依据简单说,使听者明了这节课要“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就可以了。

(三)教学媒体准备

教学媒体准备是指教师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根据授课内容或优化教学的需要,选择使用诸如挂图、幻灯、投影、录音机、电视、计算机等教学媒体的安排。在说课中,这部分内容通常在具体教学环节中阐述,也可单独介绍。

【运用须知】

进行说课时,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依据,具有法定的指导作用,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以及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教师在说课前应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等。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知识载体和对象。教师说课“以教材为本”,但不能“照本宣科”,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并超越教材。因此,说课教师应在系统掌握教材内容的前提下,准确处理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将课程标准和教材紧密结合起来,把课说好、说活。

二、把握说课与备课的区别

备课是教师在掌握教学大纲、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精心写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内容,连贯而清晰的教学流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板书设计和目标测试题等内容的活动。说课则要说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个环节具体操作的想法和步骤,以及采用这些想法和步骤的理论依据。简言之,备课只要明确怎样做即可,而说课还要阐明为什么这样做,以及这样备课的原因。

三、把握说课与上课的区别

上课是教师依据自己所编制的教案,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拥有鲜活的教学对象,动态生成的师生活动,严密的教学程序和系统的操作流程。说课则不同,说课面对的是领导、同行或教学研究人员,侧重于理性的阐述。因此,说课与上课的性质是根本不同的,从某种程度上讲,说课是对教师怎样上好这堂课的问题作答。

四、处理好说课的详与略

说课教师应对说课内容作详略取舍,注意详略得当。说课不能面面俱到、平均用力,对于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流程及理论依据等一定要详讲,对一般问题则要略讲。若不分详略,不分主次,会使听者感到茫然或厌烦。

五、备好说课教案

说课教师在备说课教案时应尽量自我提问,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力争做出科学合理的解释。为使说课更准确,说课时应尽量避免使用“可能”、“大概”、“或许”等词语。说课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实践经验、语言表达及知识面等。为提高说课质量,对于自己还没有搞清楚的一些问题,应在准备说课之前认真学习教学理论、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专家与其他教师。

说课重在“说”字,说课者不应照着说课教案读,或只字不漏地背诵说课教案。说课应紧紧围绕课程标准与课程的设计与安排,突出“说”字:找准“说”点,选准“说”法,把握“说”度,把课“说”好。

二、听课技能

【技能概述】

一、听课概述

听课,既指学生听教师讲课,也指教师同行、专家、领导进入课堂听教师讲课。听课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课是教师间相互交流、切磋琢磨、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一种有效形式,是教师或研究者凭借感官或有关的辅助工具(记录本、调查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经过理性分析而进行的研究、评价和学习活动。听课是教育行政和教学业务部门检查、指导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师、

教研人员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工作任务,更是一种技能和方法。听课技能是以听课者原有的教育思想和经验为基础,以看、听、思、记、谈等多种活动协调为保证的立体性综合技能。合格的听课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听课技术要领。

【实践操作】

听课既是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又是一种技能和方法。听课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听懂课、听好课。听课者应具备一定的教学修养和经验,应掌握一定的听课技术要领。要进行有效的听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听课前要明确听课的目的、计划和要求

无论是听何种类型的课,在听课前都应确定具体的听课目的和要求,听课者必须明确这些目的和要求,否则就达不到听课的目的。

二、听课前要了解教材、学生的基本情况

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要求等,对此,听课者必须有所了解。另外,听课者还要了解所听课班级学生的一些基本情况,如教学基础、学习风气、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等,增加听课的针对性及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三、听课要处理好听课者与被听课者的关系

听课者应以谦虚的态度去听课,课前适当地和教师谈一下听课的因由,或了解和关心一下学校或教师的教学情况,或与教师拉拉家常,转移和减轻教师的紧张情绪,尽最大可能迅速取得被听课教师的信任、理解与配合。进入课堂后,听课者要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尽量使课堂教学以真实自然的面貌呈现。

四、听课者要不断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学科的课改理念 只有学习与掌握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教育哲学等教育

教学理论,才能在听课中透过现象听出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是听好课的基础前提,了解当前相关学科的课改理念是听好课的重要保证。

五、听课要做到听、看、记、思的有机结合

听课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能。听课者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做到听、看、记、思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听课的目的。

(一)听的要求

听课者主要应注意听:

1.教学是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

2.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合理;

3.教学内容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4.教师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准确清楚;

5.授课中是否有创新的地方;

6.教师的思维是否宽泛,学生的发言是否准确。

(二)看的要求

听课不仅要用耳朵听,还应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心体会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看的方面有:

1.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譬如,教态是否亲切自然,处理课堂偶发问题是否灵活巧妙,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板书是否规范合理,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否熟练;

2.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例如,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得如何,学生学习习惯是否科学,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得到培养。

(三)记的要求

听课中发现的问题要尽快记录下来,以免课后遗忘。听课记录是听课者素质的体现,它反映了听课者的品德、态度、能力、水平等

方面的基本素质。在做听课记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听为主、记为辅。听课要分清主次,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听和思考上;

2.记录要详略得当。听课记录要有选择性地重点记录,文字要精炼。一般要记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师的重点提问、学生的典型发言、师生的互动情况、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的失误等。各部分的详略根据听课的目的与需要自定;

3.听课后要及时整理听课记录,进行理性的分析、归纳,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和做法,提出一些改进的意见和要求等。

(四)思的要求

听课者在听课中要注意思考以下方面:

1.教师为何如此处理教材,换个角度又怎样;

2.要仔细思考教师教学的成功、不足或失误之处,分析原因,并考虑对学生产生了哪些相关性影响;

3.换位思考,假若自己上这节课会怎样上;

4.课堂教学中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等,教师是否将其内化为自觉的教学行为;

5.若无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即这节课能否反映教师真实的教学水平,等等。

六、听课后要积极参与评课

听课者应本着实事求是,鼓励为主的原则,积极参与评课,通过与授课教师和其他听课者相互研讨,共同总结课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并给出改进意见或方向。听课评价要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存在的问题不回避,尽量以平等商量的语气,以鼓励为主。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做定量的分析和评价。另外,在评课中,听课者还应对授课教师的自评和其他听课者的评价做认真地记录和思考,以便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借鉴。

【运用须知】

由于听课有多种类型,在具体的实践当中,具体的听课操作也不尽相同。一般说来,听课的目的决定了听课的类型,不同目的不同类型的听课有不同的听课要求。

一、检查型听课

检查型听课就是为了了解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它是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监督、检查教育教学工作的一种最普遍的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去听哪所学校、哪个教师、哪个班级、哪一节课等,事先都不告知或告知的时间不太长。虽然,外来听课者的介入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学校和教师,但从总体上讲,通过检查型听课了解到的教学情况基本上是客观的,能最真实地反映学校和教师实际教学情况。

二、评比型听课

评比型听课主要是为了对教师做定性评价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如为评优秀课及评优秀学科教师、特级教师等所进行的听课就属于这个范畴。在各级各类的优质课评比及各种考核课中,听课者应尽可能地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一节课,做好选拔性或等级评定的工作。

三、观摩型听课

观摩型听课是为了总结、推广、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等而进行的听课活动,包括听公开课、示范课、展示课等。观摩型听课目的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等,因而,一般都是观摩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或某一方面有特色、有创新、有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

四、调研型听课

调研型听课是为了研究、探讨有关教育教学问题或了解教学改革实验进展情况而进行的听课活动。研讨课、实验课、调研工作中的

听课等都属于这个范畴。这类听课活动往往是实验研究性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般有比较明确的研究目的和比较成熟的做法与经验。对听课者来说,其听课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评价教师,而是与授课者共同讨论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共同总结反思,逐步完善教学。这样的听课活动往往不是听一两次课就能解决问题,通常需要听课——反思——改进多次反复。

在实际的教学研究和听课过程中,有些听课类型可能是交叉的,听同一节课也可能同时达到几个听课的目的。

三、评课技能

【技能概述】

评课概述

评课是一项常规的教学研究活动,一般指评课者在随堂听课后对授课教师这节课的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一系列评价的活动。科学化的评课可以客观地评判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以及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并以此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评课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教学交流与评价活动,是提高教师从教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

【实践操作】

一般可以从以下方面对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结果进行评价:

一、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教学之初,教师要明确陈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经常提醒学生关注教学目标,把注意力集中到如何使自己达标的内容及其活动上。评价教学目标要注意目标的表述是否有明确具体的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把握,以及便于检测等,还应通过观察教学过程,检测教学效果以确定预定目标是否达成。

二、评教学态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态度影响着学生的上课情绪和求知热情。评价教师的教学态度主要应评价教师是否对教材等相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严谨的研究;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活动组织和开展是否具有激情;教师对学生的关注是否体现了希望和关爱之心;对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的探究过程是否重视以及是否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否是学生的朋友和帮促者,等等。

三、评教材处理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评价教材处理应评价教材处理是否定位在学生素质的发展上;是否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美育目标相统一;是否强化了德育渗透、美育渗透、学科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是否根据学生健康成长与健康发展来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材的处理是否具有层次性,照顾到不同学生的差异,等等。

四、评教法运用

新课程提倡以教师指导与启发之下的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形式的学习,提倡引导学生深入生活,体验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教学方法要体现时代性、体现学生的需要。教学方法的运

用讲究实效性与个性化相结合,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选用。评价教法运用主要评价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学方式是否恰当,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五、评学法指导

评学法指导要评价课堂教学中是否渗透了学科思想方法的传授;是否对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了解决疑难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教师的学习方法指导是否科学合理,是否面向全体,注重差异;学生能否积极地提出问题,并主动地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等。

六、评教学过程

评价教学过程主要评价教学过程设计是否科学,双边活动是否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教学组织安排是否抓住知识主线,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讲有练,组织严密;教学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教学中是否能根据学生学习现状实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是否体现了情感意识,树立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是否融洽和谐,是否注重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学习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此外还须关注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学有何特色等。

七、评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习成效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价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与认知有关的态度、兴趣等非认知因素的考察。因而,评价教学效果自然就要考察在教学活动中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教学内容,教学是否注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否强化等。

八、评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自身的职业发展,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评教师素质主要评价教师是否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教学中能否体现学科教学特点;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规范简洁、生动形象,科学准确;教师的教态是否自然,仪表是否端庄,治教是否严谨;教师是否具备较强的课堂应变和教学调控能力;能否熟练合理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手段;板书设计是否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作业布置是否难易适度、分量适中,具有启发性,等等。 根据上述评价的内容和要求,可以构建评课的指标体系,划分评价的不同等级,为当前开展评课活动提供可资借鉴的价值标准,来测评授课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实际效果。

【运用须知】

评课在整个教育教学评价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因而,评课中在肯定教师的劳动、总结教师的教学经验、尊重教师的教学特色的同时,更要通过评课鼓励教师们勇于创新,潜心教改。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师在评课时应遵循以下一些原则:

一、重点突出原则

评课应做到语言简洁,观点鲜明,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切忌面面俱到,平均用力,主次不分。无论是教学中体现出的特色地方还是需要改进的地方,都应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结合实际教学过程,详细地进行分析评点;而次要的则宜简略地讲,点到为止。

二、客观公正原则

评课应尊重事实,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评价课堂教学,坚持以事实为依据。通过评课仔细观察授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这是评课的主要事实依据。评课过程中采用的一些测评数据,必须是真实可靠的,没有任何情感因素和虚假成分。评课结论必须真实反映

授课教师现有的教学业务水平,不能人为拔高或随意贬低。

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评课既不是空泛的理论说教,也不是简单的、细琐的教学行为描述,而是一项理论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评课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围绕着“如何教”来阐明观点,切忌泛泛而谈和平铺直叙。评课不仅要有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铺垫,而且要有教学例子的有力论证,做到夹叙夹议,这样的评课才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因“人”而异原则

评课要因“人”而异。执教的对象不同,评课的侧重点以及方式方法也应有所不同。例如对新教师,评课的侧重点宜放在备课、上课等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方面,评课的目的重在鼓励和引导他们尽快入门;而对教学能力较强的教师,评课的目的则是在充分挖掘、总结优秀的教学经验的同时,全面深入地提出教学中仍存在的问题,使教学精益求精。评课时,对不同性格的教师也应区别对待,如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教师,评课者宜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指出问题所在,或者保留部分问题在私下交谈时再提。

五、因“课”制宜原则

评课要因“课”而宜。课的性质不同,评课的目的不同,评课的侧重点也不同。针对常规性的课,可抓住课堂评价的基本标准展开评课;对于专题研讨课,则应把评课的侧重点放在所进行的专题研究方面;对于观摩课,评价的侧重点则应定在发现与总结教学优点方面。

六、民主性原则

评课不能把授课教师排除在外,也不能仅仅由专家评,应该让所有参与听课的人都来评价,包括听课的学生,为评课营造一个民主的氛围,调动每一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做到人人敢讲,畅所欲言。针对听课中出现的问题,评课者与授课教师通过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民

主讨论,可以使评课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得到升华,使参与教师能博采众家之长形成一己之技。

七、艺术性原则

评课要讲究说话技巧,掌握谈话的方法与策略。评课的语言要做到简明、易懂,避免晦涩,语气要平和谦虚,避免说教的口吻。评课还要注意人的心理变化,掌握评议的尺度。评课者提出问题宜委婉含蓄;提出教学建议时,尽量使用商量式的语气。评课者要站在授课教师和帮助、促进者的角度来分析、考虑问题,用诚恳的态度提出中肯的意见,这样的评课才容易使授课者和听课者都乐于接受。

四、教学反思技能

【技能概述】

一、教学反思概述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是教师理解、评价教学实践的一种手段,是对已有教学经验的重新组织与建构。反思的本质是一种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理解与实践的桥梁。

课后反思即在教学之后的反思。这种反思要求教师带有批判的眼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进行反思。课后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课后反思要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哪些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课堂上的一些事件对日后的教学有何意义等。

【实践操作】

一、宏观操作

从宏观层面讲,教学反思要考虑教学行为本身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如何,以及隐藏在行为背后的观念是什么。因而,教学反思的内容应包含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师的教学理念两个方面。

教师行为模式的形成与确立常常受一定“先在”观念(或知识)的导向支配和影响,习惯是人的第二天性,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一旦结成某种结构或体系,形成习惯,便处于一种“自以为是”的“固执”状况。因此,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重中之重。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已有的一些观念(知识)深深地植根于他的经验、习惯、先例、意见或者仅仅是印象之中,而且教师通常很容易地认为理论就是一整套有组织的知识,常常把理论看作某种同真理相关的东西,是确定的、完全的和不容怀疑的,所以教师的教学理念,也是必须反思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微观操作

从微观层面上讲,教学反思是以教师的教学行为过程为对象的,反思的内容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反思教学态度

教师的教学态度对教学的实施及效果有很大影响。为了更好的实施教学,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态度需要时常反思。反思教学态度要:

1.反思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严谨、认真,这种态度对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无感染;

2.反思自己对教学资源的搜集与设计是否用心,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体性的发挥;

3.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在严格要求的基础上,发挥教学民主;

4.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探究过程以及表现出来的求知欲是否关注。

(二)反思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影响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要根据整节课的教学实践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检验学生通过该节课的学习,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反思教学目标要:

1.反思是否以总体课程目标为指导,以适应社会进步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标,全面综合设计教学目标;

2.反思是否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反思是否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以学生为本,因人施教,适时调整教学目标;

4.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教材的特点;

5.反思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三)反思教学计划与教学结构

教学计划是教学目标落实中的具体设想,是选择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教师要反思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包括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或更长远的教学计划,注意:

1.反思教学计划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2.反思教学计划实施的效果。

对教学结构的反思则要:

1.反思教学结构是否按照学生的身体发展水平和认知水平,划分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

2.反思教学结构上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取向,是否把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效统一;

3.反思是否结合教学实践选择和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达到艺术水平。

(四)反思教学内容

任何教学目标的实现都需要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来表达。教学

内容也是教学反思中的重要一环。反思教学内容要:

1.反思教学内容是否与教学目标相符;

2.反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是否符合学生年龄特点;

3.反思能否按照学生的个别差异设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4.反思能否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进程以及突发事件,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五)反思学习过程与课堂组织管理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发现并解决了什么问题。通过反思,教师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节奏和教学行为。

在课堂教学中难免有很多突发事件发生。教学反思不能忽视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反思组织管理要:

1.反思是否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反思课堂教学管理手段是否得当,是否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

(六)反思教学方法与策略

反思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用过程,也是反思理论如何联系实际的过程。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就可以反思是否运用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积累知识、培养语感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方法与策略以及提高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方法与策略等。对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反思要注意:

1.反思是否以系统的观点为指导,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2.反思是否根据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的外部形态和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优化教学方法与策略;

3.反思教法与学法是否统一,能否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七)反思媒体的配置与使用

在教学中,教学媒体的功能与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对教学媒体配置与使用的反思要注意以下两点:

1.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选择与配置;

2.反思教学媒体是否合理使用。

(八)反思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一直是教学改革的瓶颈,如何完善教学评价、建构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课程改革背景下急需解决的问题。反思教学评价,需要做到:

1.反思包括教与学在内的评价方案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观、人才观;

2.反思自己的教学评价是否具有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发展性和综合性等特点,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多维评价。

【运用须知】

教师明确了反思的目的与意义,掌握了基本的反思内容,就会形成反思的欲望。教学反思提倡每日一思,至少也要做到每两周写一篇反思札记,或是与教学管理者、同事进行口头或书面交流。教师个体在进行反思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一、要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反思首先要有虚心的态度。如果自认为了不起,感觉良好,就很容易满足于现状。其次,要为改进而反思,而不是为了反思而反思。教师要有改进、调整、行动的能力,反思发现问题后,要分析原因,

思考改进的途径和方法,制定出一个行动计划,并在实践中检验反思经验的正确与否。再次,要坚持每天反思,每事反思,并通过记录的方式,如日记、周记、工作记录等,把反思的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这样会促使自己进一步反思,渐渐地就形成了反思的习惯。最后,要努力达到较高的反思水平,低层次的反思水平只关注教育的现象,只对现象进行分析,得出“是什么”的结论,高层次的反思水平关注的是“原因分析”,是一种“为什么”的水平,如果教师的反思行为达不到原因分析的水平,就很难找到正确改进的途径。在教学反思中,开放的头脑,高度的责任感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是非常重要的。

二、善于捕捉反思事件

不论是何种形式的教学反思,以下几点都是应当引起注意的反思方面。

(一)记录成功的经验

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和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且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和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更高的层次。

(二)书写学生的创新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时常闪现“创新的火花”,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为今后教学提供丰富的事实材料。

(三)捕捉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灵感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的,若不及时利用课后时间去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教学反思应及时记下这些“智慧的火花”。

(四)总结失败的原因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和失误之处。教学反思应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梳理,并对不足和失误之处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总结经验,以使教学的缺憾减至最小。

(五)尝试“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教师需要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通过写再教设计,可督促教师及时记下教案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弄清教案哪些地方需要调整、修改、补充或删减等,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三、要打通反思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途径主要有自我控制、请他人监督、与学生协作三个方面。自我控制就是教师对自己严加要求,把自己每一个思想火花,每一个“也许我那样会更好”记录在案,用来指导、启发今后的教学;教学反思,仅凭自己的感觉来反思是不全面的。教师应时常邀请其他教师听自己的课,评价自己的教学行为,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以督促自己进行有目的的反思工作;另外,在自我反思,寻求发展的道路上,学生的协助是必不可少的。学生是最具评判教学成功与否说服力

的群体。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评价某堂课最得益、最不得益的地方,然后自己再进行系统的反思,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总而言之,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能“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相关文章

  • 我不会听课和评课后的反思
  • 我不会听课和评课后的反思 翟守志 从走上工作岗位以来,特别是今年第一次带高三,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只要在不耽误自身教学的情况下就去听课,听老教师的,听新教师的,听外面的公开课,甚至在网上找视频观看,但是我发现自己不会听课,一堂课下来, ...查看


  • 小学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 小学教学评估汇报材料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评估的通知>文件精神,及大名县教育局关于评估工作的安排,我校认真开展教学评估工作.现将教学评估情况汇报如下: 一. 认真学习有关文件,充分认识评估工作的意义. 评估工作 ...查看


  • 小学听课评课总结
  • 赵葛寨中心小学听课评课总结 一学期来,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以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和学校工作思路为指导,认真落实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学校教研工作重点开展教研活动,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加强管理,强化过程,严格要求,现就近两 ...查看


  • 十里小学教学常规检查反馈办法
  • 十里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一.检查机构:十里小学教导处 二.检查时间:期初.期中.期末.平时 三.检查形式:教研组长月末定期普查.教导处随机抽查 四.校干分工: 数学科:李志刚 语文:马德华 综合:马德刚 每位分工校干应随堂听课10节以上, ...查看


  • 四年级英语听课反思
  • 四年级英语听课反思 四年级英语听课反思 今日,我有幸听了鲁**老师上的一节四年级Unit 3 My friends,A Let's learn, Let's talk 的课型.听完这节课后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让我说说我自己的几点感想: 一 ...查看


  • (4十1)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教育教学讲座十之1)
  • 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教育教学讲座十之1) 主讲人:钟炜(四川省自贡市荣县教研室书记) 时间:2015年11月25日 (编号:zhongwei196207blog-4-10-1) 编者按:本人对"(第4类)教育教学讲座" ...查看


  •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1
  • 小学英语教研活动记录 主题: 如何听课 时间: 第一周 地点: 英语教研组办公室 人员: 英语组全体成员 主讲人: 李魏芳 活动主要议程: 一.理论学习 学习文章<在"听课"中成长--浅谈小学英语课"听课 ...查看


  • 在听课中成长
  • 在"听课"中成长 --浅谈中学英语课"听课"的艺术 一线教师,需要不断地听课.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育教学素养.听课是一个学习思考的过程,所以学习如何听课对一线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要做 ...查看


  • 历史听课反思
  • 绿色教学节听课反思 --秦七中历史组郭力园 通过绿色教学节活动,我听了组内教师的历史课,收益颇丰.我始终以一个学习者严格要求自己,从其他老师身上寻找闪光点,不断学习,丰富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创新教学,让学生学到知识.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