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基复合材料

Content

第II部分 复合材料分论

第4章 碳基复合材料

1

4.1 引

碳基复合材料 基体为碳的复合材料,主要为 C/C复合材料 SiC/C ?

2

4.2 发 展 概 况 1958年 碳基体复合材料; 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 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 20世纪80年代 军用-----民用 目前,研究热点:低成本; 抗氧化

3

4.3 组 元 4.3.1 增强体(按维数分) 零维 一维 两维 三维 多维

4

4.3.2 基体(按成碳原料分) 树脂碳----树脂热解碳化(各向同性碳) 沥青碳----沥青热处理 沉积碳----碳氢化合物裂解(CVD)

5

1)简

1958年,欲测PF/CF中CF含量,因失 误,得到碳基体复合材料 碳的特性

碳 质 基 体

6

a. 分 类

树脂碳----树脂热解碳化(各向同性玻璃碳); 沥青碳----沥青热处理; 沉积碳----碳氢化合物裂解(CVD)

7

b. 碳化工学基础

固相碳化

液相碳化

碳基体

气相碳化

8

c. 工 艺

液相浸渍

碳基体

气相沉积

9

2) 基 体 选 用 原 则 a. 液相成碳

粘度; 碳化收率; 固化条件; 成碳后的微观结构。 热固性浸渍剂树脂 热塑性浸渍剂沥青

10

b. 沉积碳

发生热分解反应的工艺; 沉积碳的速率和成碳量。

低分子量碳氢化合物 (甲烷、丙烷、苯等)

11

3) 常 用 基 体

a. 浸渍树脂(酚醛树脂等)

树脂碳 (玻璃碳)

树脂

溶剂 稀释

真空浸渍

固化

碳化

873-1273K

结束

提高浸渍效率 降低粘度

12

b. 浸渍沥青

特点 碳收率高,易形成类石墨结构; 理想的基体碳来源和常用浸渍剂。 分类 来源: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合成沥青 特性:通用级和中间相沥青 软化点温度:低温,中温,高温

13

c. 沉积碳 影响因素 1)反应温度和压力

低温低压下,CVD受表面反应动力学控制; 高温高压下,扩散为主。

2)气体流量,载气流量,分压

影响CVD过程中扩散/沉积的平衡

3)扩散速度与沉积速度

14

4) 结 构 碳的显微组织 CVD碳:

平滑层片状组织SL: 较弱光学各向异性; 粗糙层片状组织RL: 较强的光学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CVD碳ISO: 光学各向同性.

树脂碳: 碳化后各向同性 沥青碳: 中间相(易石墨化)

15

中间相(中介相)沥青

分子量400-600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加 热至623K以上形成的高度取向、光学各相异 性 的 液 晶 相 ( high oriented optically anis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phase).

在偏光显微镜下,中间相沥青在各向同性 沥青母液中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光。 初生球随着温度上升发生融并、解体,最后 形成半焦。

16

沥青中间相形成和生长过程图 17

a: 不常见; b:TOG结构; c:POG结构; 沥青碳与碳纤维结合界面 中常见形式 d: 树脂碳与碳纤维界面中存在; CVD碳与碳纤维界面 中存在 18

5) 性 能

比重小; 化学稳定性高; 耐热

性好(非氧化性气氛); 导电、导热性能好; 耐腐蚀性好。

19

平滑层片状组织(SL): 较弱的光学各向异性 粗糙层片状组织(RL): 较强的光学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CVD碳(ISO): 光学各向同性 20

6) 应 用 各种新型碳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的基体

21

7) C/C复合材料中的碳质基体 基体碳: 工艺决定 浸渍/碳化------树脂碳/沥青碳 CVD------CVD碳

22

树脂/沥青 热处理 (固化/碳化) 树脂碳/ 沥青碳

23

24

甲烷/苯等 热分解 (CVD)

沉积碳

25

6) 小

碳质基体是特殊的一类基体,它 兼有陶瓷、金属和聚合物的某些特 性,故而,在基体材料中占有特殊的 位置。请结合不同成碳工艺掌握不同 碳质基体的性能特点。

26

4.4 界 面

4.4.1 C/C的组成 碳纤维 基体碳 界面层 裂纹和孔隙

27

4.4.2 界面层的种类 碳纤维与沉积碳 碳纤维与沥青碳或树脂碳之间 沉积碳与树脂碳或沥青碳之间 沥青碳与树脂碳之间

28

a: 不常见; b:TOG结构; c:POG结构; 沥青碳与碳纤维结合界面 中常见形式 d: 树脂碳与碳纤维界面中存在; CVD碳与碳纤维界面 中存在 29

30

4.4.4 C/C的显微组织 CVD碳的显微组织

平滑层片状组织SL: 较弱的光学各向异性 粗糙层片状组织RL: 较强的光学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CVD碳ISO: 光学各向同性

树脂碳 ----------碳化后各向同性 沥青碳 ----------中间相(易石墨化)

31

4.4.5 界面性能的改进 基体碳的结合方式 纤维的表面处理 原位复合

正在研究中

32

4.5 工 艺

按基体成碳的工艺分 液相法 浸渍---碳化法 气相法 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渗透 (固相法?)

33

34

4.5.1

液态浸渍-碳化工艺

(Liquid Impregnation – Carbonization, LIC)

35

36

37

4.5.2 化学气相沉积(C V D) 工艺过程: 1)反应气体扩散至沉积衬底边界层 2)反应气体被吸附,发生反应 3)气体产物解吸附,扩散 4)产生的气体被排除

38

影响因素: 1)反应温度和压力 低温低压下,反应动力学控制 高温高压下,扩散为主 2)气体流量,载气流量,分压 影响扩散/沉积的平衡 3)扩散速度与沉积速度

39

理想状况

40

CVD工艺分为:等温工艺、压力梯度工艺、温度梯度工艺

工艺过程 将预制体放入均温CVD炉中,导 入碳氢化合物,控制好炉温和导 入气体的流量与分压,以便在预 制体内的各处都得到均匀的沉积。 特点 沉积碳增长速度缓慢(1-2.5μm/小 时),工艺周期长;可以生产大 型构件,并且可以同时在同一炉 内装入若干C/C预制体

41

原理 特点: 沉积速率增大 局限于单件 C/C构件生产; 对设备要求高 (耐高压和压力 密封) 利用反应气体通过 C/C预制体时的强 制流动。 即:在通过预制体 时对流动气体产生 阻力而形成压力

梯 度。炭的沉积速度 与通过预制体的压 力降呈正比。

42

1)属于扩散控制工艺,适合 于对称的筒体或锥体 2)原理 利用并控制预制体内、外两 侧的温度,形成温度差。内 侧要高于外侧,以避免等温 工艺中外侧表面的结壳。 3)特点 沉积速率明显高于等温CVD 法;无需取出机加工后再沉 积;限于单件生产

43

4.6

C/C的抗氧化防护

4.6.1 简介 WHY? 543K就开始氧化。 HOW? 表面进行耐高温材料的涂层; 在基体中加入氧化抑制剂

44

4.6.2 C/C复合材料的氧化机制 温度低于923K, 为化学反应控制

失重与氧化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失重与C/C复合材料热处理温度有关

温度高于1073K时, 为气体扩散控制 923-----1073K, 两者均发生作用

45

4.6.3 C/C复合材料抗氧化原理 a. 抑制剂法:内部涂层和添加抑制剂 特点: 在较低温度范围内降低氧化 抑制剂: 硼及其硼化物 主要机理: 硼氧化后形成氧化物,熔点和 粘度较低,很容易填充到C/C孔隙中,起到内 部涂层作用。既阻断氧继续入侵,又减少发生 氧化的部位。 单纯的抑制剂法: 适于873K以下的防护

46

b. 抗氧化涂层法 机理: 阻止氧与C/C接触 物质: 熔点高,耐氧化的陶瓷材料 方法: 化学气相沉积和固态扩散渗透法 抗氧化涂层的特点: 适宜的粘附性 热膨胀与C/C相当 氧扩散渗透率低 相容稳定性 挥发性低

47

48

两个重要的因素:

1) 涂层的氧扩散渗透性 带涂层的C/C氧化时, R = k M / ρ x h

R----C/C的氧化速度, %/小时 k----常数, 生成CO时为0.75 M---涂层的氧扩散渗透率, g/(cm s); ρ---C/C密度, g/cm3; x---C/C构件截面厚度的1/2, cm; h---涂层的厚度, cm

2) 涂层与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相匹配

49

4.6.4 C/C复合材料抗氧化途径 a. 873K以下, 采用抑制剂法 b. 大于873K,采用高温抗氧化涂层法

1773K以下: SiC 和 Si3N4硅类陶瓷 1773K----2073K的抗氧化防护 硅基复合涂层: Si2O3/SiC(外层/内层)

c. 更高温度,采用复合涂层法

50

51

52

TEOS

原硅酸四乙酯

53

保持高温稳定性和抗侵蚀

阻挡氧入侵,并封接最 外层的裂纹 保持层间的结合 相容性

54

4.7 结 构

断 面 形 貌 SEM 高分辨率电镜

(基体碳、碳纤维、界面层 )

55

4.8 性 能 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和模量以及弯曲强度高

热物理性能

热膨胀系数小,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热导率高; 烧蚀性能 化学稳定性

56

57

4.9 应 用 航空航天 一般工业 生物材料*

碳材料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58

59

60

61

62

Summary

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防护是研 究和应用的重点内容之一。重点掌握防 护原理、采用的途径及涂层设计原则。

63

作业

为降低C/C复合材料的成本,减少 浸渍—碳化循环次数,请确定浸渍剂的 选用依据;并给出不同的使用温度

下, 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防护措施。

64

Problem

In view of the highly inert nature of carbon materials, what waste disposal practices can you recommend for carbon fiber carbon composites ?

65

Content

第II部分 复合材料分论

第4章 碳基复合材料

1

4.1 引

碳基复合材料 基体为碳的复合材料,主要为 C/C复合材料 SiC/C ?

2

4.2 发 展 概 况 1958年 碳基体复合材料; 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期 火箭发动机喷管喉衬 20世纪80年代 军用-----民用 目前,研究热点:低成本; 抗氧化

3

4.3 组 元 4.3.1 增强体(按维数分) 零维 一维 两维 三维 多维

4

4.3.2 基体(按成碳原料分) 树脂碳----树脂热解碳化(各向同性碳) 沥青碳----沥青热处理 沉积碳----碳氢化合物裂解(CVD)

5

1)简

1958年,欲测PF/CF中CF含量,因失 误,得到碳基体复合材料 碳的特性

碳 质 基 体

6

a. 分 类

树脂碳----树脂热解碳化(各向同性玻璃碳); 沥青碳----沥青热处理; 沉积碳----碳氢化合物裂解(CVD)

7

b. 碳化工学基础

固相碳化

液相碳化

碳基体

气相碳化

8

c. 工 艺

液相浸渍

碳基体

气相沉积

9

2) 基 体 选 用 原 则 a. 液相成碳

粘度; 碳化收率; 固化条件; 成碳后的微观结构。 热固性浸渍剂树脂 热塑性浸渍剂沥青

10

b. 沉积碳

发生热分解反应的工艺; 沉积碳的速率和成碳量。

低分子量碳氢化合物 (甲烷、丙烷、苯等)

11

3) 常 用 基 体

a. 浸渍树脂(酚醛树脂等)

树脂碳 (玻璃碳)

树脂

溶剂 稀释

真空浸渍

固化

碳化

873-1273K

结束

提高浸渍效率 降低粘度

12

b. 浸渍沥青

特点 碳收率高,易形成类石墨结构; 理想的基体碳来源和常用浸渍剂。 分类 来源:煤焦油沥青,石油沥青,合成沥青 特性:通用级和中间相沥青 软化点温度:低温,中温,高温

13

c. 沉积碳 影响因素 1)反应温度和压力

低温低压下,CVD受表面反应动力学控制; 高温高压下,扩散为主。

2)气体流量,载气流量,分压

影响CVD过程中扩散/沉积的平衡

3)扩散速度与沉积速度

14

4) 结 构 碳的显微组织 CVD碳:

平滑层片状组织SL: 较弱光学各向异性; 粗糙层片状组织RL: 较强的光学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CVD碳ISO: 光学各向同性.

树脂碳: 碳化后各向同性 沥青碳: 中间相(易石墨化)

15

中间相(中介相)沥青

分子量400-600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加 热至623K以上形成的高度取向、光学各相异 性 的 液 晶 相 ( high oriented optically anis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phase).

在偏光显微镜下,中间相沥青在各向同性 沥青母液中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光。 初生球随着温度上升发生融并、解体,最后 形成半焦。

16

沥青中间相形成和生长过程图 17

a: 不常见; b:TOG结构; c:POG结构; 沥青碳与碳纤维结合界面 中常见形式 d: 树脂碳与碳纤维界面中存在; CVD碳与碳纤维界面 中存在 18

5) 性 能

比重小; 化学稳定性高; 耐热

性好(非氧化性气氛); 导电、导热性能好; 耐腐蚀性好。

19

平滑层片状组织(SL): 较弱的光学各向异性 粗糙层片状组织(RL): 较强的光学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CVD碳(ISO): 光学各向同性 20

6) 应 用 各种新型碳材料 碳/碳复合材料的基体

21

7) C/C复合材料中的碳质基体 基体碳: 工艺决定 浸渍/碳化------树脂碳/沥青碳 CVD------CVD碳

22

树脂/沥青 热处理 (固化/碳化) 树脂碳/ 沥青碳

23

24

甲烷/苯等 热分解 (CVD)

沉积碳

25

6) 小

碳质基体是特殊的一类基体,它 兼有陶瓷、金属和聚合物的某些特 性,故而,在基体材料中占有特殊的 位置。请结合不同成碳工艺掌握不同 碳质基体的性能特点。

26

4.4 界 面

4.4.1 C/C的组成 碳纤维 基体碳 界面层 裂纹和孔隙

27

4.4.2 界面层的种类 碳纤维与沉积碳 碳纤维与沥青碳或树脂碳之间 沉积碳与树脂碳或沥青碳之间 沥青碳与树脂碳之间

28

a: 不常见; b:TOG结构; c:POG结构; 沥青碳与碳纤维结合界面 中常见形式 d: 树脂碳与碳纤维界面中存在; CVD碳与碳纤维界面 中存在 29

30

4.4.4 C/C的显微组织 CVD碳的显微组织

平滑层片状组织SL: 较弱的光学各向异性 粗糙层片状组织RL: 较强的光学各向异性 各向同性CVD碳ISO: 光学各向同性

树脂碳 ----------碳化后各向同性 沥青碳 ----------中间相(易石墨化)

31

4.4.5 界面性能的改进 基体碳的结合方式 纤维的表面处理 原位复合

正在研究中

32

4.5 工 艺

按基体成碳的工艺分 液相法 浸渍---碳化法 气相法 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渗透 (固相法?)

33

34

4.5.1

液态浸渍-碳化工艺

(Liquid Impregnation – Carbonization, LIC)

35

36

37

4.5.2 化学气相沉积(C V D) 工艺过程: 1)反应气体扩散至沉积衬底边界层 2)反应气体被吸附,发生反应 3)气体产物解吸附,扩散 4)产生的气体被排除

38

影响因素: 1)反应温度和压力 低温低压下,反应动力学控制 高温高压下,扩散为主 2)气体流量,载气流量,分压 影响扩散/沉积的平衡 3)扩散速度与沉积速度

39

理想状况

40

CVD工艺分为:等温工艺、压力梯度工艺、温度梯度工艺

工艺过程 将预制体放入均温CVD炉中,导 入碳氢化合物,控制好炉温和导 入气体的流量与分压,以便在预 制体内的各处都得到均匀的沉积。 特点 沉积碳增长速度缓慢(1-2.5μm/小 时),工艺周期长;可以生产大 型构件,并且可以同时在同一炉 内装入若干C/C预制体

41

原理 特点: 沉积速率增大 局限于单件 C/C构件生产; 对设备要求高 (耐高压和压力 密封) 利用反应气体通过 C/C预制体时的强 制流动。 即:在通过预制体 时对流动气体产生 阻力而形成压力

梯 度。炭的沉积速度 与通过预制体的压 力降呈正比。

42

1)属于扩散控制工艺,适合 于对称的筒体或锥体 2)原理 利用并控制预制体内、外两 侧的温度,形成温度差。内 侧要高于外侧,以避免等温 工艺中外侧表面的结壳。 3)特点 沉积速率明显高于等温CVD 法;无需取出机加工后再沉 积;限于单件生产

43

4.6

C/C的抗氧化防护

4.6.1 简介 WHY? 543K就开始氧化。 HOW? 表面进行耐高温材料的涂层; 在基体中加入氧化抑制剂

44

4.6.2 C/C复合材料的氧化机制 温度低于923K, 为化学反应控制

失重与氧化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失重与C/C复合材料热处理温度有关

温度高于1073K时, 为气体扩散控制 923-----1073K, 两者均发生作用

45

4.6.3 C/C复合材料抗氧化原理 a. 抑制剂法:内部涂层和添加抑制剂 特点: 在较低温度范围内降低氧化 抑制剂: 硼及其硼化物 主要机理: 硼氧化后形成氧化物,熔点和 粘度较低,很容易填充到C/C孔隙中,起到内 部涂层作用。既阻断氧继续入侵,又减少发生 氧化的部位。 单纯的抑制剂法: 适于873K以下的防护

46

b. 抗氧化涂层法 机理: 阻止氧与C/C接触 物质: 熔点高,耐氧化的陶瓷材料 方法: 化学气相沉积和固态扩散渗透法 抗氧化涂层的特点: 适宜的粘附性 热膨胀与C/C相当 氧扩散渗透率低 相容稳定性 挥发性低

47

48

两个重要的因素:

1) 涂层的氧扩散渗透性 带涂层的C/C氧化时, R = k M / ρ x h

R----C/C的氧化速度, %/小时 k----常数, 生成CO时为0.75 M---涂层的氧扩散渗透率, g/(cm s); ρ---C/C密度, g/cm3; x---C/C构件截面厚度的1/2, cm; h---涂层的厚度, cm

2) 涂层与C/C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相匹配

49

4.6.4 C/C复合材料抗氧化途径 a. 873K以下, 采用抑制剂法 b. 大于873K,采用高温抗氧化涂层法

1773K以下: SiC 和 Si3N4硅类陶瓷 1773K----2073K的抗氧化防护 硅基复合涂层: Si2O3/SiC(外层/内层)

c. 更高温度,采用复合涂层法

50

51

52

TEOS

原硅酸四乙酯

53

保持高温稳定性和抗侵蚀

阻挡氧入侵,并封接最 外层的裂纹 保持层间的结合 相容性

54

4.7 结 构

断 面 形 貌 SEM 高分辨率电镜

(基体碳、碳纤维、界面层 )

55

4.8 性 能 力学性能

拉伸强度和模量以及弯曲强度高

热物理性能

热膨胀系数小,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

热导率高; 烧蚀性能 化学稳定性

56

57

4.9 应 用 航空航天 一般工业 生物材料*

碳材料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

58

59

60

61

62

Summary

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防护是研 究和应用的重点内容之一。重点掌握防 护原理、采用的途径及涂层设计原则。

63

作业

为降低C/C复合材料的成本,减少 浸渍—碳化循环次数,请确定浸渍剂的 选用依据;并给出不同的使用温度

下, C/C复合材料的抗氧化防护措施。

64

Problem

In view of the highly inert nature of carbon materials, what waste disposal practices can you recommend for carbon fiber carbon composites ?

65


相关文章

  • 汽车复合材料的定义
  • 汽车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 汽车复合材料具有"结构物"的本质,即它首先是结构,其次才是材料.因此,要充分发挥汽车复合材料的优势从而推进其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必须首先对汽车复合材料的定义.分类和基本特点有一个清晰的 ...查看


  • 中国纺织复合材料行业调研报告
  •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 ...查看


  • 航空航天复合材料技术新进展
  • 航空航天技术新进展 --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应用及进展 摘要:本文对航空航天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述,简述了先进复合材料的特性,重点介绍了几种常用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及相关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后对航空航天先进 ...查看


  • 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
  • 摘要:先进复合材料由于具有多功能性.经济效益最大化.结构整体性.可设计性等众多特点,在各个领域被广泛推广和利用,特别是在航空航天领域.文章分析了我国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对先进复合材料进行了简介,分别针对先进复合材料在航空领域.航天领域的 ...查看


  • 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 (下卷) 第9篇 复合材料篇
  • 基本资料 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 (下卷) 第9篇 复合材料篇 作者: 师昌绪 出版社: 出版年: 2004年01月第1版 页数: 定价: 460.00 装帧: ISAN: 书  目: 举报失效目录 超星 9.1 导论 9.1.1 复合材料的发 ...查看


  • 全球复合材料树脂市场调研报告
  • [报告摘要] <全球复合材料树脂市场调研报告>共6章,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盟.印度.俄罗斯.中国等复合材料树脂市场进行调研,涉及的内容包括:全球市场复合材料树脂供需状况.地区市场分析.主要竞争企业及运行模式 ...查看


  • 复合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发展与应用 1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复合材料在我国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而且,随着复合材料的大量应用,我国土木工程的建筑效率和建筑质量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本文从分析复合材料的概念.特征以及分类入手,探讨了我国土木工程中应用复合材料的现状.问题 ...查看


  • 生物基材料
  • 复合材料学报ActaMateriaeCompositaeSinica 文章编号:10002007)01第24卷 Vol.24 第1期 2月 2007年No.1 February 2007 先进复合材料与航空航天 杜善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 ...查看


  • 中国复合材料五十年发展简史(一)
  • 中国复合材料五十年发展简史(一) 2010-03-12 复合材料 发展史 我国FRP/CM(玻璃钢/复合材料)工业肇始于1958年.处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下,一开始是为国防配套的,1978年后,从计划经济转型为市场需求导向,生产社会化,国家建设 ...查看


  • 新材料的界定与分类
  • 新材料的界定与分类 新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已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和特殊功能的材料.新材料与传统材料之间并没有截然的分界,新材料在传统材料基础上发展而成,传统材料经过组成.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改进从而提高材料性能或出现新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