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所以不殆

世间万物能知足就安乐,贪婪必定招祸甚至身亡。试观人生之祸大多是由于不知足而起的。《红楼梦》中第一回就讲了“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因嫌官职小而钻营上爬,结果落得触犯国法,锒铛入狱。这就是贪婪带来的恶果。唐人李群玉在《放鱼》中说:“须知香饵下,触口是?舌?钩。”世上又有多少贪食贪财之人,还不是在?舌?钩上送命?在今天的社会上,那些形形色色的案犯,又有几个不是由于贪而面对铁窗的呢?

几千年的道家鼻祖老子对此看得清清楚楚。他在《道德经》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其意是说,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由此可见,“知足常乐”、“知足常安”。

老子又说:“知止所以不殆。”“知止”,适可而止、适时而止,见好就收。“殆”,危险也。

三国时代曹操,之所以能力挫群雄,统一北方,这与他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分不开。他遇事“知止”,见风使舵,及时避险,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

一次,他挥师进攻被刘备占领的汉中,初战告捷后,正在思考下一步部署,此时大将司马懿进言道:

“应立即加紧进攻,乘胜追击,将大军推进蜀地,消灭刘备。否则,就会延误时机。”

然而曹操却说:

“人最苦于不知足,既已得陇后,何须再贪蜀焉?”意思是说:不要冒险攻蜀了,见好就收吧。知难而退,也是一种战略。

几年后,刘备气势汹汹又攻入汉中,曹操亲自率兵应战。刘备采用“以逸待劳”、“釜底抽薪”战术,切断了曹军的粮草补给线。精于战略战术的曹操对此深感不安。他深知劳师远征、粮草不济的危害,战则不利,因而有退兵之意。夜晚,巡夜官前来问当晚的口令,曹正吃鸡肋,信口说了声:“鸡肋。”诸将不解其意,唯有主簿杨修知曹操心思,他悄悄吩咐士兵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有人问杨修何以知之,杨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汉中犹如鸡肋,居之无益,不若弃之,是以知之。”后来曹操以蛊惑军心杀了杨修,但还是退兵了,保住了曹军的元气。

曹操遇事知道适时而止,适可而止。所以,他得以维持政治、军事的优势,最终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而后来的子孙们不“知止”,导致了司马氏的篡权。可见人贵“知止”。

点击这里看《更多精彩》

世间万物能知足就安乐,贪婪必定招祸甚至身亡。试观人生之祸大多是由于不知足而起的。《红楼梦》中第一回就讲了“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因嫌官职小而钻营上爬,结果落得触犯国法,锒铛入狱。这就是贪婪带来的恶果。唐人李群玉在《放鱼》中说:“须知香饵下,触口是?舌?钩。”世上又有多少贪食贪财之人,还不是在?舌?钩上送命?在今天的社会上,那些形形色色的案犯,又有几个不是由于贪而面对铁窗的呢?

几千年的道家鼻祖老子对此看得清清楚楚。他在《道德经》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其意是说,声名和生命相比哪一样更为亲切?生命和货利比起来哪一样更为贵重?获取和丢失相比,哪一个更有害?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的平安。由此可见,“知足常乐”、“知足常安”。

老子又说:“知止所以不殆。”“知止”,适可而止、适时而止,见好就收。“殆”,危险也。

三国时代曹操,之所以能力挫群雄,统一北方,这与他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分不开。他遇事“知止”,见风使舵,及时避险,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治世的能臣,乱世的奸雄”。

一次,他挥师进攻被刘备占领的汉中,初战告捷后,正在思考下一步部署,此时大将司马懿进言道:

“应立即加紧进攻,乘胜追击,将大军推进蜀地,消灭刘备。否则,就会延误时机。”

然而曹操却说:

“人最苦于不知足,既已得陇后,何须再贪蜀焉?”意思是说:不要冒险攻蜀了,见好就收吧。知难而退,也是一种战略。

几年后,刘备气势汹汹又攻入汉中,曹操亲自率兵应战。刘备采用“以逸待劳”、“釜底抽薪”战术,切断了曹军的粮草补给线。精于战略战术的曹操对此深感不安。他深知劳师远征、粮草不济的危害,战则不利,因而有退兵之意。夜晚,巡夜官前来问当晚的口令,曹正吃鸡肋,信口说了声:“鸡肋。”诸将不解其意,唯有主簿杨修知曹操心思,他悄悄吩咐士兵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有人问杨修何以知之,杨说:“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汉中犹如鸡肋,居之无益,不若弃之,是以知之。”后来曹操以蛊惑军心杀了杨修,但还是退兵了,保住了曹军的元气。

曹操遇事知道适时而止,适可而止。所以,他得以维持政治、军事的优势,最终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而后来的子孙们不“知止”,导致了司马氏的篡权。可见人贵“知止”。

点击这里看《更多精彩》


相关文章

  • 初中数学压轴题--动态几何证明及实验题
  • 动态几何证明及实验题 所谓动态几何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此类题目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动态几何问题是近几年各地 ...查看


  • 圆的相关定理及其几何证明(含答案)
  • 圆的相关定理及其几何证明 典题探究 例1:如图,圆O是ABC的外接圆,过点C作圆O的切线交BA的延长线于点D .若 CD,ABAC2,则线段AD的长是:圆O的半径是. 例2:如图,在圆O中,直径AB与弦CD垂直,垂足为E(E在A,O ...查看


  • 第二章 轴对称 单元测试(解析版)
  • 单元评价检测 第二章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1. 下列几何图形中,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 一个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4和9,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 ...查看


  • 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的探究与证明
  • 1 问题的提出 同学们都知道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可是很少有人研究过它的逆命题. 某同学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结论:当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和这边上的中线重合时,显然它是等要三角形;当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和这边所对角 ...查看


  • 2010年918联考辽宁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答案
  • 辽宁省2010年秋季行测参考答案与解析 第一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1.A[解析]本题属于成语辨析题."姹紫嫣红"形容各种颜色的花朵,娇艳.绚丽.好看.也比喻事物繁荣兴旺.丰富多彩."风光旖旎"形容景色 ...查看


  • 2016高考三角函数立体几何数列荟萃
  • 四川(本小题满分12分) 在△ABC 中,角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是a , b , c , 且(I )证明: : . (II )若,求. (Ⅰ)根据正弦定理,可设===k (k >0). 则a =k sin A ,b =k ...查看


  • 高考数学评分细则
  • 高考数学评分细则 -----以06理科16题21题为例 高考数学评卷一般都是按步计分,踩点给分.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注意书写的规范. 下面是06年理科数学中两个问题的参考答案,希望能给老师和同学们一些启发. 例题1.理科第16题参考解答(12 ...查看


  • 29-蔡礼旭-幸福人生讲座第29集
  • 2005年幸福人生讲座-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主讲 (第二十九集) 2005/2/15 台湾台南净宗学会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讲到朋友之间的道义.信义,也提到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规劝,互相关怀,互相称赞.赞叹.其实当你在赞 ...查看


  • 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
  • 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 1. 如图, 在边长为1的等边△ABC中,D,E 分别是AB,AC 边上的点,AD=AE,F是BC 的中点,AF 与DE 交于点G, 将△ABF沿AF 折起, 得到如图所示的三棱锥A-BCF, 其 中BC=. (1)证明 ...查看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习题答案 1
  • 信息安全数学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 整数的可除性 1.证明:因为2|n 所以n=2k , k ∈Z 5|n 所以5|2k , 又(5,2)=1,所以5|k 即k=5 k1 ,k 1∈Z 7|n 所以7|2*5 k1 ,又(7,10)=1,所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