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备课复习材料]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

【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1.会粗略估测物体的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会由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知道各单位间的换算 4.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5.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会判断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7.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8.知道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9.知道对速度公式变形的意义,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10.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11.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12.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

14.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15.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16.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和距发声物远近有关系 17.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18.常识性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重点:1.掌握长度测量方法,正确使用刻度尺;

2.机械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

4.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平均速度

3.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

1.测量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极好机会.

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这不仅对刻度尺,而且对其它测量工具来说,也是适用的。要注意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在我们平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物体在运动都是指它对于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来说的,这个用来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

速度是展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快,我们就说速度大,一个物体速度大,即表示运动快,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就必须给它下个定义,这就不能只看物体运动的路径,也不能只看运动的时间,要综合路程、时间两个因素,即看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从而引出速度的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径。 从速度定义、综合速度公式V =是米/秒,读做米每秒。

4.怎样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大小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要精确地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应将它每个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表示出来,这就比较麻烦,有时为了粗略地表示作变速运动的运动快慢,可以把它当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也就用V =动的平均速度。 5.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呢?

通过对发声现象的观察知道发生体在振动,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初学物理,对实验的观察和概括能力不强,因此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观察目的,培养观察能力。

例如观察“音叉使悬吊着泡沫塑料球弹开”的演示实验。同学们应先注意观察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时,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这时泡沫塑料球跳动,且随音叉声音的停止而停止跳动。通过前后实验现象的对比,同学们应思考: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它为什么跳动?尽管我们没有直接看到音叉振动,但可以从泡沫塑料球的跳动推想出发声音的音叉在振动。这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为了直观地观察到发声物体怎样运动。且形成对振动的感性认识,同学们可以找一根橡皮筋,拨动拉紧的像皮筋,使之发声。就可以通过实验认识到拨动后的橡皮筋的这种往复运动叫振动,从而得出一切正

s

,V 代表速度,S 代表路程,t 代表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t

s

表示它的运动快慢,这个速度叫做变速直线运t

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结论。“一切”两字有其广泛性,如发声的喉头、鸟、蟋蟀的发声器官、锣、鼓等乐器的发声。因此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要通过媒质,真空中不能传声实验是其论据。因此要仔细观察“真空铃”实验并记清楚。先让电铃持续发声,开动电动抽气机,这时听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直到听不见。停止抽气后,向玻璃罩内逐渐放入空气,这时电铃的声音又逐渐增强。

液体和固体也能传播声音,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熟悉的事例,或通过课本上的小实验来体会。

声音的传播有反射回来的现象,很有趣。要学会利用回声测距、测深度的道理、学会计算。但要注意:时间往往给的是声音一次来回时间,求距离往往是发声物到某一目标的单程距离,因此要把时间除以2,这点在计算中有些同学常常疏忽大意。

6.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的学习使同学们知道声音的高低用音调表示。女高音就是音调高男低音就是音调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声源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反映振动的快慢,频率高,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还与离声源距离有关,越远声音越弱。

音色也叫音品,是发声体的不同而造成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不同,从而区别不同的声音。

答:只有乙是正确的,初看起来四个同学测出的木块长度通过换算后,似乎都一样,实际上从测量要求来说,记录数据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和单位,由题目可知四位同学用的毫米刻度尺,

只能精确到毫米,毫米后还要估计一位,根据这个规则只有乙的记录才是正确的. 例3 下列单位换算是否正确

(1)4.5m=4.5m×100cm=450cm (2)456mm=456×

1

=0.456m 100

(3)36cm=36÷100m=0.36m

(4)64dm=64×

1

m=6.4m 10

解:只有(4)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单位换算应注意:①熟记同一物理理单位间的换算关系②换算的中间过程只要写结论单位即可,因此本题中(1)错在中间过程多写了单位,(2)错在中间过程中没有写单位,(3)错在中间过程中的单位换算.

例4 什么叫参照物?如何选择参照物?

答: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一般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着的车厢中人的运动时,可以选择运动着的车厢作为参照物,但要注意,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

例5 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静止的相对性?

答:整个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择得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如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如选地面为参照物,人就是运动的。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参照物。

例6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在向上运动,你能判断,甲、乙、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吗?

答:这题判断结果是:甲、乙两电梯都相对地面向上运动,而丙电梯无法判断,因为电梯中的乘客观看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照物。甲看高楼向下运动,那么要以高楼当参照物(高楼固定在地面上,相当于选地面为参照物),甲电梯一定向上运动,乙电梯是以甲电梯为参照物,同理可得,乙相对甲是向上运动,因为甲相对地面在向上运动,所以乙相对地面也向上运动,只是运动得比甲快,对于丙,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下运动,还是比甲、乙都慢的向上运动都能观察到甲、乙两电梯向上运动,所以丙电梯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种。

-s s

例7 在直线运动中,公式V =与V =的物理意义有什么不同?

t t

答:V =

s

表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这个定义中,应注t

s

,得它的速度为5米/秒,t

意理解在任何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等,或每一时刻速度都相同。

例如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秒钟通过的路径是5米,利用公式V =

表示该物体在第2秒钟,第3秒钟,„„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5米,即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方向还是沿原直线运动)

s

表示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是S ,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t

s

速度或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它描述的并不是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真实运动速度,只是粗略地描

t

V =

-

述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内平均的运动的快慢,如果选择的时间间隔或路程区段不同,则平均速度的数值一般也不相同。

例8 公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 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 2=2160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t 1=2min,在乙站停车t 0=1min后开往丙站,再经t 2=3min到达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从乙站开到丙站,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从甲站开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V 1=

-

s 11200m 1200m ===10m /s t 12min 120s

从乙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

V 2=

-

s 22160m 2160m ===12m /s t 23min 180s

全程的距离:S=S1+S2=1200m+2160m=3360m 全程所用时间(包括停车时间) t=t1+t0+t2=120s+60s+180s=360s 所以从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

V =

-

s 3360m ==9. 3m /s t 360s

例9 一列200m 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 长的山洞,求:从火车头刚要进山洞到火车尾刚离开山洞共需要多少分钟?

解:∵S=Vt ∴t =

s 200m +700m

==90s =1. 5min v 10m /s

例7.火车在钢轨上作匀速运动,钢轨每根长12.5m ,车轮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生一次撞击声,通过数撞击声的次数就可测得火车行驶的速度,某人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时开始计时,25s 内共数得51次撞击

声,则该火车速度应为多少?

解:因为听到第二次撞击声时,火车轮子只滚过一根钢轨,听到51次撞击声时,车轮只滚过50根钢轨,即火车行驶的距离是:S=12.5m×(51-1)=625m

∴v =

s 625m ==25m /s t 25s

1

处后,以20km/h的速5

例8.骑自行车的人从A 地向B 地行驶,速度是15km/h,在他行驶到全程的

t’,

因为:t=t’+

1s s

h ,t= =6v 115km /h

s 4s

s 4s 4s =+=t’=+

v 1v 25⨯15km /h 5⨯20km /h 75km /h

代入后得:

s 4s 1

=+h

15km /h 75km /h 6

解得S=12.5km

例9.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径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多少?

解:∵V =

s s ∴t = t v

s 甲

t 甲t 乙

v 甲s 甲v 乙212

==⨯=⨯= s 乙v 甲s 乙313v 乙

例10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出以下各种不同声音是由哪些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口琴声

答:胡琴声是弦振动而产生的,水滴入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蚊子嗡嗡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而产生的,

口琴声是簧片振动而产生的。

例11 百米赛跑时,如果终点的计时员听见起跑点的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计得的百米 成绩是12.5秒,这个成绩准确吗?为什么?

答:百米赛跑场上记时裁判从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记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时记时。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多,这样少计了些时间,实际成绩应比12.5秒多一些。因此12.5秒的成绩不准。

例12 录音室的墙壁贴有一层松软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答: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还能吸收声波。特别是软的和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很好。播音室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好的松软材料来把室内一些杂音吸收掉, 减少杂音对正常音的干扰,提高录音质量。

例13 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的一端被敲击后,站在钢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几次敲击声?

答: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钢最快,空气最慢,三种介质,钢、水、空气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三次敲击声。

例14 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A 、把弦拉得紧些 B 、把弦放松些 C 、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 、用更大的力拉琴

解析:声音的音调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而琴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线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弦线越紧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选A 。

例15 如果把书卷成小筒,对着筒讲话,声音就可以传得远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为什么有的扬声器要装一个喇叭形的号筒?医生常常用听诊器对病人作检查?

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以声源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用喇叭形的传声筒传声,可以使声音在传声筒所指的方向得到加强,也就能传得更远。声音如能沿着管子传播,就更加集中了,响度减小得慢。扬声器的喇叭,医生用的听诊器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

例16 马戏团的驯狗员用一种特殊的信号驯狗,而观众又不能发觉这些信号,你能说出这其中的奥秘吗?

答:人和动物都靠耳内鼓膜的振动听到声音,鼓膜的结构决定了听觉的范围。频率低于20赫兹和高于2000赫兹的声波,都不能引起人的听觉。驯狗员用一种低于20赫频率的声音驯狗,狗能听到这种声音,而观众不能听到这种声音,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例17 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往往凭声音就知道是谁。这是为什么?

答: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例18 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5.5s 听到雷声,求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常可取340m/s。实际上雷电是在看见闪电之前发生的,由于光速比声速大得多(约为声速的90万倍),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5.5s 为声音传播的时间。故打雷处与观察者间的距离为:

s=vt=340m/s×5.5s=1.9×103m

例19 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1m ,两次响声相隔2.5s ,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解析:声音在铸铁里传播时间t 1=

s

v 1s v 2

声音在空气里传播时间t 2=

所以t 1- t2=

s s - v 2v 1

由此得:v 1=

v 2s

s -v 2(t 2-t 1)

由于v 2=340m/s s=910m t 2-t 1=2.5s 所以 v 1=

340⨯910

m /s

910-340⨯2. 5

=3.91×103m/s

第一单元 测量 运动 声

【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1.会粗略估测物体的长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2.会由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 3.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知道各单位间的换算 4.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5.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6.会判断一个物体相对参照物是静止还是运动的。

7.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8.知道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公式。

9.知道对速度公式变形的意义,灵活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10.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11.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12.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

14.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 15.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16.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和距发声物远近有关系 17.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18.常识性了解噪声和它的危害以及减弱噪声的途径 【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重点:1.掌握长度测量方法,正确使用刻度尺;

2.机械运动

3.匀速直线运动和速度的概念

4.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难点: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平均速度

3.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的原理 【方法指导与教材延伸】

1.测量是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极好机会.

使用刻度尺进行长度测量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这不仅对刻度尺,而且对其它测量工具来说,也是适用的。要注意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习惯.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在我们平常生活中说一个物体静止,另一个物体在运动都是指它对于一个假定不动的物体来说的,这个用来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结论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3.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概念

速度是展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快,我们就说速度大,一个物体速度大,即表示运动快,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就必须给它下个定义,这就不能只看物体运动的路径,也不能只看运动的时间,要综合路程、时间两个因素,即看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从而引出速度的定义,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径。 从速度定义、综合速度公式V =是米/秒,读做米每秒。

4.怎样理解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它的速度大小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要精确地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状态,应将它每个时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表示出来,这就比较麻烦,有时为了粗略地表示作变速运动的运动快慢,可以把它当做匀速直线运动来处理,也就用V =动的平均速度。 5.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的重要渠道,声音是怎样发生和传播呢?

通过对发声现象的观察知道发生体在振动,观察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同学们初学物理,对实验的观察和概括能力不强,因此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明确观察目的,培养观察能力。

例如观察“音叉使悬吊着泡沫塑料球弹开”的演示实验。同学们应先注意观察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时,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悬吊的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这时泡沫塑料球跳动,且随音叉声音的停止而停止跳动。通过前后实验现象的对比,同学们应思考:球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它为什么跳动?尽管我们没有直接看到音叉振动,但可以从泡沫塑料球的跳动推想出发声音的音叉在振动。这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为了直观地观察到发声物体怎样运动。且形成对振动的感性认识,同学们可以找一根橡皮筋,拨动拉紧的像皮筋,使之发声。就可以通过实验认识到拨动后的橡皮筋的这种往复运动叫振动,从而得出一切正

s

,V 代表速度,S 代表路程,t 代表时间,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t

s

表示它的运动快慢,这个速度叫做变速直线运t

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结论。“一切”两字有其广泛性,如发声的喉头、鸟、蟋蟀的发声器官、锣、鼓等乐器的发声。因此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要通过媒质,真空中不能传声实验是其论据。因此要仔细观察“真空铃”实验并记清楚。先让电铃持续发声,开动电动抽气机,这时听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直到听不见。停止抽气后,向玻璃罩内逐渐放入空气,这时电铃的声音又逐渐增强。

液体和固体也能传播声音,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熟悉的事例,或通过课本上的小实验来体会。

声音的传播有反射回来的现象,很有趣。要学会利用回声测距、测深度的道理、学会计算。但要注意:时间往往给的是声音一次来回时间,求距离往往是发声物到某一目标的单程距离,因此要把时间除以2,这点在计算中有些同学常常疏忽大意。

6.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的学习使同学们知道声音的高低用音调表示。女高音就是音调高男低音就是音调低。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声源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反映振动的快慢,频率高,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还与离声源距离有关,越远声音越弱。

音色也叫音品,是发声体的不同而造成的,我们可以根据音色不同,从而区别不同的声音。

答:只有乙是正确的,初看起来四个同学测出的木块长度通过换算后,似乎都一样,实际上从测量要求来说,记录数据时,既要记录准确值,又要记录估计值和单位,由题目可知四位同学用的毫米刻度尺,

只能精确到毫米,毫米后还要估计一位,根据这个规则只有乙的记录才是正确的. 例3 下列单位换算是否正确

(1)4.5m=4.5m×100cm=450cm (2)456mm=456×

1

=0.456m 100

(3)36cm=36÷100m=0.36m

(4)64dm=64×

1

m=6.4m 10

解:只有(4)的答案才是正确的,单位换算应注意:①熟记同一物理理单位间的换算关系②换算的中间过程只要写结论单位即可,因此本题中(1)错在中间过程多写了单位,(2)错在中间过程中没有写单位,(3)错在中间过程中的单位换算.

例4 什么叫参照物?如何选择参照物?

答: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人们事先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但为了研究问题方便,应选择最合适的参照物,一般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在研究运动着的车厢中人的运动时,可以选择运动着的车厢作为参照物,但要注意,参照物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因为机械运动是相对“另一个物体”的运动,选研究对象本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只可能处在唯一的静止状态。

例5 如何理解运动的绝对性,静止的相对性?

答:整个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所以物体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择得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例如坐在行驶的汽车里的人,如选择车厢为参照物,则人是静止的,如选地面为参照物,人就是运动的。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参照物。

例6 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甲、乙在向上运动,你能判断,甲、乙、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吗?

答:这题判断结果是:甲、乙两电梯都相对地面向上运动,而丙电梯无法判断,因为电梯中的乘客观看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是以自己所乘的电梯为参照物。甲看高楼向下运动,那么要以高楼当参照物(高楼固定在地面上,相当于选地面为参照物),甲电梯一定向上运动,乙电梯是以甲电梯为参照物,同理可得,乙相对甲是向上运动,因为甲相对地面在向上运动,所以乙相对地面也向上运动,只是运动得比甲快,对于丙,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下运动,还是比甲、乙都慢的向上运动都能观察到甲、乙两电梯向上运动,所以丙电梯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种。

-s s

例7 在直线运动中,公式V =与V =的物理意义有什么不同?

t t

答:V =

s

表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这个定义中,应注t

s

,得它的速度为5米/秒,t

意理解在任何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等,或每一时刻速度都相同。

例如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第1秒钟通过的路径是5米,利用公式V =

表示该物体在第2秒钟,第3秒钟,„„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是5米,即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方向还是沿原直线运动)

s

表示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是S ,则它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t

s

速度或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它描述的并不是运动物体在某时刻的真实运动速度,只是粗略地描

t

V =

-

述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内平均的运动的快慢,如果选择的时间间隔或路程区段不同,则平均速度的数值一般也不相同。

例8 公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 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 2=2160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t 1=2min,在乙站停车t 0=1min后开往丙站,再经t 2=3min到达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从乙站开到丙站,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解:从甲站开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V 1=

-

s 11200m 1200m ===10m /s t 12min 120s

从乙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

V 2=

-

s 22160m 2160m ===12m /s t 23min 180s

全程的距离:S=S1+S2=1200m+2160m=3360m 全程所用时间(包括停车时间) t=t1+t0+t2=120s+60s+180s=360s 所以从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

V =

-

s 3360m ==9. 3m /s t 360s

例9 一列200m 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 长的山洞,求:从火车头刚要进山洞到火车尾刚离开山洞共需要多少分钟?

解:∵S=Vt ∴t =

s 200m +700m

==90s =1. 5min v 10m /s

例7.火车在钢轨上作匀速运动,钢轨每根长12.5m ,车轮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生一次撞击声,通过数撞击声的次数就可测得火车行驶的速度,某人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时开始计时,25s 内共数得51次撞击

声,则该火车速度应为多少?

解:因为听到第二次撞击声时,火车轮子只滚过一根钢轨,听到51次撞击声时,车轮只滚过50根钢轨,即火车行驶的距离是:S=12.5m×(51-1)=625m

∴v =

s 625m ==25m /s t 25s

1

处后,以20km/h的速5

例8.骑自行车的人从A 地向B 地行驶,速度是15km/h,在他行驶到全程的

t’,

因为:t=t’+

1s s

h ,t= =6v 115km /h

s 4s

s 4s 4s =+=t’=+

v 1v 25⨯15km /h 5⨯20km /h 75km /h

代入后得:

s 4s 1

=+h

15km /h 75km /h 6

解得S=12.5km

例9.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3:1,通过的路径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甲、乙两车的时间之比是多少?

解:∵V =

s s ∴t = t v

s 甲

t 甲t 乙

v 甲s 甲v 乙212

==⨯=⨯= s 乙v 甲s 乙313v 乙

例10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出以下各种不同声音是由哪些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胡琴声、水滴入水声、蚊子嗡嗡声、口琴声

答:胡琴声是弦振动而产生的,水滴入水声是水振动产生的,蚊子嗡嗡声是蚊子的翅膀振动而产生的,

口琴声是簧片振动而产生的。

例11 百米赛跑时,如果终点的计时员听见起跑点的枪声才开始计时,他计得的百米 成绩是12.5秒,这个成绩准确吗?为什么?

答:百米赛跑场上记时裁判从看到发令枪冒白烟开始记时,而不是听到枪声时记时。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声音传播需要时间多,这样少计了些时间,实际成绩应比12.5秒多一些。因此12.5秒的成绩不准。

例12 录音室的墙壁贴有一层松软的材料,有什么作用?

答:物体除了能反射声波,还能吸收声波。特别是软的和多孔的材料,吸收声波的效果很好。播音室的墙壁和地面都要用吸收声波好的松软材料来把室内一些杂音吸收掉, 减少杂音对正常音的干扰,提高录音质量。

例13 一根充满水的长钢管的一端被敲击后,站在钢管另一端的人能听到几次敲击声?

答:不同物质传播声音的速度不同,钢最快,空气最慢,三种介质,钢、水、空气先后把声音传播到另一端,就会使人听到三次敲击声。

例14 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 )

A 、把弦拉得紧些 B 、把弦放松些 C 、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 、用更大的力拉琴

解析:声音的音调高低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而琴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线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弦线越紧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选A 。

例15 如果把书卷成小筒,对着筒讲话,声音就可以传得远些。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为什么有的扬声器要装一个喇叭形的号筒?医生常常用听诊器对病人作检查?

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是以声源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播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用喇叭形的传声筒传声,可以使声音在传声筒所指的方向得到加强,也就能传得更远。声音如能沿着管子传播,就更加集中了,响度减小得慢。扬声器的喇叭,医生用的听诊器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

例16 马戏团的驯狗员用一种特殊的信号驯狗,而观众又不能发觉这些信号,你能说出这其中的奥秘吗?

答:人和动物都靠耳内鼓膜的振动听到声音,鼓膜的结构决定了听觉的范围。频率低于20赫兹和高于2000赫兹的声波,都不能引起人的听觉。驯狗员用一种低于20赫频率的声音驯狗,狗能听到这种声音,而观众不能听到这种声音,这就是其中的道理。

例17 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往往凭声音就知道是谁。这是为什么?

答:不同的声源发出的声音,除了音调、响度之外,声音还有另一个特征—音色。听朋友打来的电话,凭声音就知道是谁,因为每个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例18 观察者在看到闪电后5.5s 听到雷声,求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

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通常可取340m/s。实际上雷电是在看见闪电之前发生的,由于光速比声速大得多(约为声速的90万倍),光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5.5s 为声音传播的时间。故打雷处与观察者间的距离为:

s=vt=340m/s×5.5s=1.9×103m

例19 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1m ,两次响声相隔2.5s ,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解析:声音在铸铁里传播时间t 1=

s

v 1s v 2

声音在空气里传播时间t 2=

所以t 1- t2=

s s - v 2v 1

由此得:v 1=

v 2s

s -v 2(t 2-t 1)

由于v 2=340m/s s=910m t 2-t 1=2.5s 所以 v 1=

340⨯910

m /s

910-340⨯2. 5

=3.91×103m/s


相关文章

  • 教学计划初三下
  • 学期教学计划 中考日益临近,学子们的心被揪得紧紧地,家长们的心也被揪得紧紧地,老师们忙着在组织学生进行中考备考复习.为了让学生把握住这一次再认识,再巩固,再提高的机会,能在中考中考出优秀的成绩,让家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我们物理备课组全体老 ...查看


  • 局党政办公室2006年工作要点
  • 局党政办公室2006年工作要点.txt7温暖是飘飘洒洒的春雨:温暖是写在脸上的笑影:温暖是义无反顾的响应:温暖是一丝不苟的配合.8尊重是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颗给人温暖的舒心丸,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剂 本文由cdled007贡献 doc文档可 ...查看


  • 九年物理教学计划
  • 2008-2009上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王珊珊 一. 全学期教学目标与任务: 物理学科教学总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阅读.听课.讨论.探究.训练等学习活动,初步理解某些简单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掌握最基本的物理规律,阐述和解释简单的 ...查看


  • 数学教学经验交流材料(最新)
  • 初三数学总复习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首先在这里感谢学校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本学期是我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也是非常关键的一学期,因为面临着中考这道大关!自己是第一次带毕业班,根本没什么经验可谈,好在我们初三数学备课组其余三 ...查看


  • 中学物理教案.学案.试卷.课件.素材全集
  • 山东省华侨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物理寒假作业(全套18份,含答案,全站免费)02-08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全册导学案全集[52份打包,全站免费]01-31 (苏科版)初中九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全集[40份打包,全站免费]01-3 ...查看


  • 2014年中考物理复习教学建议
  • 一.教学规划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3月3日-4月11日 第一册 4月14日-5月9日 第二册 5月12日-5月23日 1.    声.光.热 2.    力 3.    电 4.    实验探究 5.    作图 6.    综合专题 ...查看


  • 初中教导处工作计划
  • 初中教导处工作计划(一)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生为本,以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强化学生管理,细致教学管理为抓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重树洪外初中形象,增强社会美誉度. 奋斗目标 教科研目标:教师承担省市县级教研课题二项以上,至 ...查看


  • 2005-2006学年度初中教学常规检查总结
  • 在教体局的统一部署下,根据招教函[2005]48号文的要求,教研室初中部从2005年12月1日开始,到2006年1月6日结束,对全市11处镇教办业务科和27处初中的常规教学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按照局领导的要求和教研室工作思路,在检查过程 ...查看


  • 初中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 初中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们历史备课组将全面落实学校的工作计划,深入学习领会我校的课改理念,围绕构建高效课堂这个目标,全面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贯彻一个标准(课程标准),提高两种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及教师挖掘教材资源整合资源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