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格式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11~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大作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论文题目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论文完成时间: 2011

年10月

文章结构应该如下:

理论课教学应引导学生成为完整的社会人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迈向小康,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更多感受到要参与社会,融入社会,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即扮演的一种重要角色就是社会人。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这是今天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政教学努力追求的目标应是引导每一个学生成为完整的社会人。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人;思政教学

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现的教育任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各个领域都在寻求改革创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教育者在领会和学习这一战略目标同时,也在深层思考今天教育的重要内容也要相应具体,怎样使教育对象成为完整的社会人,从而完成培养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任务。

一、人的本质———社会人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 人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活,因此必然少不了受到社会各方面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义务。所以说人的存在具有二重性,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基本属性、人的现实品质、人的社会需求,从根本上说也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所谓社会人,指不同类别的人要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必须能合理构建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既要适应也要创造,促使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人的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目的和核心。大学生是社会中接受良好教育的群体,整体素质较高,在社会中他们充满活力和朝气、擅长捕捉新知识,是时代的先锋。这也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以完整的状态融入这个社会,为社会各个领域起到导向推动性的作用。即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实质就在于人的

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每个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也是今天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政教学要引导学生成为完整的社会人

构建所谓和谐社会,它指的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其中核心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本质特征。在大学教育的条件下,大学生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标志着其作为社会人的社会属性的成熟和丰满的程度。一方面,人作为个体的存在物,每个人都有维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每个人又有着维持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人的实践活动不仅要实现个体需要的满足,而且要实现社会整体需要的满足。这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在学校教育条件下,学习知识、技能、规范,他们需要掌握相应的生存技能。生存技能更多是从高等教育中工科课程及实习操作中获取。某种程度上这些技能也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可以推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领域的繁荣,整个社会的物质水平的提高。从而在社会生产条件下,确立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自身的落脚点,从而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

另外,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在群居的互动交往的活动中,必须要适应社会的现实物质生活条件、精神生活条件和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社会行为及各种社会关系。从根本上说,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的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

具体来说。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思想品德是灵魂,是人的一切言行的指导。良好的道德品行、坚定的信念、尤为重要。这些内容更多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软性条件,它们往往决定着这个社会人能否客观把握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营造强大的社会合推动力。对待社会这部分的技能的培养更多是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完成。思想政治课程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具有良好的品行,认同社会核心的价值观、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等这些软性条件。

为了汇聚各方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转化为青年大学生的要求,

转化为他们学习和行动的动力。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教育和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等, 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和进步的合力。所以,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思政教学,在贯彻党的教育指导方针的同时,应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引导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即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思政教学培养完整社会人的对策

大学生社会化的实质及其特征,也应该从其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寻找。我们思政教学更多从人与社会伦理规范的关系、人与社会人际网络的关系、人与社会文化教育的关系、人与社会制度法规的关系等层面来强化。

(一) 知的层面,强化对个体同一些社会关系之间的正确把握。

每一个学生要成为完整的社会人,他需了解我们的国情,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我们的道德倡导。高校的思政课程内容较丰富,有历史文化沉淀,有体现时代性的要求等。我们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在课程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的梳理。在这个开放信息共享的年代,我们应多关注学生需求,了解不同年代学生的特征,结合社会的现实变化,围绕完整的社会人应具有的特质,丰富我们的授课内容,多搭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树立共同体意识。从中国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与人为善等引入,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有序、协调发展,都离不开一定道德规范的整合和调适。要在“利己”的同时考虑到“利他”。所以,保持一定的道德规范,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只有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我们的社会才能稳步和谐的发展。麦金泰尔认为:“个人生活在社群之中,社群给予个人以共同的目的和价值,形成个人的认同。每个人都应当努力追求美德,在追求美德的过程中实现一种善良的生活。因此个人之善势必与社群的善结合在一起。真正的善是一种公共的善,只有达到了公共的善,公共利益会蕴含个人利益。”[2]他强调共同的善和公共利益,只有公共利益的实现才能使个人权利得到充分实现。这与我们强调要树立共同体意识有共通之处。

树立社会认同感。从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家庭伦理衍生出“家国同构”的传统引入,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再加上国外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激化着人们内部矛盾,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虽然存在上述不少影响

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但中国人都应把自己国家的强盛和尊严看得很重要,并认为社会发展国家强盛与个人安全、幸福、自由、尊严密不可分,从而转化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从中国人持有整体思维的传统习惯引入,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方面,还包括社会、生态、意识形态等方面,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也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要坚持公平原则,也要坚持可持续原则和和谐原则,达到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综合进步。明确完整的社会人的责任和义务,确定科学的发展方向,即从以“人是自然主人”为价值导向的工业文明发展转向以“人是自然成员”为价值导向的现代文明发展。努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持续保证。

(二)行的层面,有组织地介入社会是丰富各种社会属性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主要通过知识学习来认识社会,对社会存在、发展缺少较实际的把握和深切的体验。马克思、恩格斯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的关系,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他们总是在现成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思想文化的基础上从事社会实践,进行社会交往、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使自身得到发展,不断地递进自己的社会化程度。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这一观点表明,社会实践是人类实现自身发展的最根本的方式。这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也不例外。

我们通过授课和交流,不仅要让学生思想层面增强认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行为表现。即思政课程主导的内容不仅是一种思想认识、更是一种行为表现。这就需要思政课程注重多方面的结合来实施思政实践教学,即大学生在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下,介入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有利于学生将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与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体验结合在一起,以构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行系统。

大学生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体验较肤浅,学校应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公共场所,义务交通协管,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在校学生社会角色体验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从而了解感受社会的复杂多样,理解一个社会人在对待他人、环境等方面应怎样融入社会。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的适应能力和承受水平。

学校相关部门应长期组织学生参加义工、公益活动,这是与学校教育“培养人”的目的相一致的。如我们讲授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组织学生在校期间要参加义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社会上生存,更多的要有爱心,要有德性,服务意识等。通过介入社会的方式,使大学生能够正确把握人和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造就自己。

最后,学校还应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基层调查,这些活动既符合社会条件的实际,又符合学校教育条件和学生发展水平的实际。大学生们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将会了解我们的国情,自觉地修正自我的社会角色期望、校准自我的人生定位,从而使他们的社会化不再是脱离实际的、好高骛远的。

(三)践行师德,思政教师应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

一名教师的品行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很强的,很多时候要胜于教师所授的课程知识。教师应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争做学生的楷模。在思政教学的课程中,通过教学片、辩论、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思想层面有了很大的转变,但走出课堂,他们见到、听到的与课堂感受的不一样,甚至也存在着一些异化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中升华的思想认识就可能得不到内化。时间长了,他们认为思政教师在空洞说教。介于这种现实状况,思政教师在授课之余,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用学生的视角观察思考身边的问题,用教师的视角观察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表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引导和交流,多渗透和强调在社会立足,社会人应具有思想政治素养,熟悉人际环境、关注自然生态环境、树立和谐的理念等,促使他们完善应持有的社会属性。

结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18.

[2]张天上,于宏.论麦金泰尔对新自由主义权利观的批判[J].兰州学刊,2007, 后记:

首页和后记要打印,其他手写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11~1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大作业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论文题目

系 别: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论文完成时间: 2011

年10月

文章结构应该如下:

理论课教学应引导学生成为完整的社会人

摘 要:构建和谐社会,全面迈向小康,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更多感受到要参与社会,融入社会,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即扮演的一种重要角色就是社会人。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这是今天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政教学努力追求的目标应是引导每一个学生成为完整的社会人。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人;思政教学

培养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我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实现的教育任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各个领域都在寻求改革创新,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教育者在领会和学习这一战略目标同时,也在深层思考今天教育的重要内容也要相应具体,怎样使教育对象成为完整的社会人,从而完成培养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的任务。

一、人的本质———社会人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 人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生活,因此必然少不了受到社会各方面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义务。所以说人的存在具有二重性,是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的基本属性、人的现实品质、人的社会需求,从根本上说也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所谓社会人,指不同类别的人要获得社会成员资格,在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必须能合理构建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既要适应也要创造,促使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互动的历史过程,人的发展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目的和核心。大学生是社会中接受良好教育的群体,整体素质较高,在社会中他们充满活力和朝气、擅长捕捉新知识,是时代的先锋。这也就要求我们大学生要以完整的状态融入这个社会,为社会各个领域起到导向推动性的作用。即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实质就在于人的

全面发展。这不仅是每个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它也是今天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二、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政教学要引导学生成为完整的社会人

构建所谓和谐社会,它指的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它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其中核心是围绕人的全面发展。

我们知道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本质特征。在大学教育的条件下,大学生发展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标志着其作为社会人的社会属性的成熟和丰满的程度。一方面,人作为个体的存在物,每个人都有维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每个人又有着维持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的需要。也就是说,人的实践活动不仅要实现个体需要的满足,而且要实现社会整体需要的满足。这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在学校教育条件下,学习知识、技能、规范,他们需要掌握相应的生存技能。生存技能更多是从高等教育中工科课程及实习操作中获取。某种程度上这些技能也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可以推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领域的繁荣,整个社会的物质水平的提高。从而在社会生产条件下,确立在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中自身的落脚点,从而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

另外,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在群居的互动交往的活动中,必须要适应社会的现实物质生活条件、精神生活条件和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社会行为及各种社会关系。从根本上说,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是要有健全的人格,有正确的思想观念,科学的思维方法,能正确地处理个人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真正的与自然、社会融为一体。

具体来说。在人的身心发展中,思想品德是灵魂,是人的一切言行的指导。良好的道德品行、坚定的信念、尤为重要。这些内容更多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社会人软性条件,它们往往决定着这个社会人能否客观把握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营造强大的社会合推动力。对待社会这部分的技能的培养更多是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完成。思想政治课程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具有良好的品行,认同社会核心的价值观、持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等这些软性条件。

为了汇聚各方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实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转化为青年大学生的要求,

转化为他们学习和行动的动力。通过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教育和党的正确方针政策等, 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和进步的合力。所以,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思政教学,在贯彻党的教育指导方针的同时,应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引导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即促使人的全面发展。

三、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思政教学培养完整社会人的对策

大学生社会化的实质及其特征,也应该从其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去寻找。我们思政教学更多从人与社会伦理规范的关系、人与社会人际网络的关系、人与社会文化教育的关系、人与社会制度法规的关系等层面来强化。

(一) 知的层面,强化对个体同一些社会关系之间的正确把握。

每一个学生要成为完整的社会人,他需了解我们的国情,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我们的道德倡导。高校的思政课程内容较丰富,有历史文化沉淀,有体现时代性的要求等。我们思政教师要与时俱进,在课程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的梳理。在这个开放信息共享的年代,我们应多关注学生需求,了解不同年代学生的特征,结合社会的现实变化,围绕完整的社会人应具有的特质,丰富我们的授课内容,多搭建交流和沟通的平台。

树立共同体意识。从中国人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与人为善等引入,任何一种社会形态的有序、协调发展,都离不开一定道德规范的整合和调适。要在“利己”的同时考虑到“利他”。所以,保持一定的道德规范,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人们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的关键。只有人与人之间达到和谐,我们的社会才能稳步和谐的发展。麦金泰尔认为:“个人生活在社群之中,社群给予个人以共同的目的和价值,形成个人的认同。每个人都应当努力追求美德,在追求美德的过程中实现一种善良的生活。因此个人之善势必与社群的善结合在一起。真正的善是一种公共的善,只有达到了公共的善,公共利益会蕴含个人利益。”[2]他强调共同的善和公共利益,只有公共利益的实现才能使个人权利得到充分实现。这与我们强调要树立共同体意识有共通之处。

树立社会认同感。从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家庭伦理衍生出“家国同构”的传统引入,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结构的变动、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再加上国外资本主义制度的存在,激化着人们内部矛盾,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协调发展。虽然存在上述不少影响

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但中国人都应把自己国家的强盛和尊严看得很重要,并认为社会发展国家强盛与个人安全、幸福、自由、尊严密不可分,从而转化为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凝聚力。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从中国人持有整体思维的传统习惯引入,发展不仅包括经济方面,还包括社会、生态、意识形态等方面,既体现未来取向的代际平等,也体现整体观念的代内平等。要坚持公平原则,也要坚持可持续原则和和谐原则,达到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综合进步。明确完整的社会人的责任和义务,确定科学的发展方向,即从以“人是自然主人”为价值导向的工业文明发展转向以“人是自然成员”为价值导向的现代文明发展。努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可持续保证。

(二)行的层面,有组织地介入社会是丰富各种社会属性的有效途径

大学生主要通过知识学习来认识社会,对社会存在、发展缺少较实际的把握和深切的体验。马克思、恩格斯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了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的关系,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 他们总是在现成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思想文化的基础上从事社会实践,进行社会交往、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创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使自身得到发展,不断地递进自己的社会化程度。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这一观点表明,社会实践是人类实现自身发展的最根本的方式。这对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也不例外。

我们通过授课和交流,不仅要让学生思想层面增强认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有行为表现。即思政课程主导的内容不仅是一种思想认识、更是一种行为表现。这就需要思政课程注重多方面的结合来实施思政实践教学,即大学生在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下,介入到社会实践中。从而有利于学生将人类积累起来的文化科学知识与自己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体验结合在一起,以构成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知行系统。

大学生对社会角色的理解和体验较肤浅,学校应组织学生走上街头、公共场所,义务交通协管,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在校学生社会角色体验的范围扩大、程度加深,从而了解感受社会的复杂多样,理解一个社会人在对待他人、环境等方面应怎样融入社会。这无疑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社会化所必须具备的生理、心理的适应能力和承受水平。

学校相关部门应长期组织学生参加义工、公益活动,这是与学校教育“培养人”的目的相一致的。如我们讲授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组织学生在校期间要参加义工,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社会上生存,更多的要有爱心,要有德性,服务意识等。通过介入社会的方式,使大学生能够正确把握人和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发展自己,造就自己。

最后,学校还应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基层调查,这些活动既符合社会条件的实际,又符合学校教育条件和学生发展水平的实际。大学生们在这一实践过程中,将会了解我们的国情,自觉地修正自我的社会角色期望、校准自我的人生定位,从而使他们的社会化不再是脱离实际的、好高骛远的。

(三)践行师德,思政教师应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

一名教师的品行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很强的,很多时候要胜于教师所授的课程知识。教师应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争做学生的楷模。在思政教学的课程中,通过教学片、辩论、教师的引导,学生在思想层面有了很大的转变,但走出课堂,他们见到、听到的与课堂感受的不一样,甚至也存在着一些异化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中升华的思想认识就可能得不到内化。时间长了,他们认为思政教师在空洞说教。介于这种现实状况,思政教师在授课之余,必须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用学生的视角观察思考身边的问题,用教师的视角观察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表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行引导和交流,多渗透和强调在社会立足,社会人应具有思想政治素养,熟悉人际环境、关注自然生态环境、树立和谐的理念等,促使他们完善应持有的社会属性。

结语: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 18.

[2]张天上,于宏.论麦金泰尔对新自由主义权利观的批判[J].兰州学刊,2007, 后记:

首页和后记要打印,其他手写


相关文章

  • 青岛大学研究生论文格式大全(封面模板要求)
  • 分类号: 密级: UDC: 学校代码: 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一般应控制在30字以内,必要时可加副标题. 加粗宋体字,字号自定.)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学科专业名称论文提交日期论文答辩日期评阅时此项若待定可为空 答辩委员会主席 (此封面模版 ...查看


  • 关于网络环境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查论文
  • 关于网络环境下青少年违法犯罪的调查报告 070411438 黄建文 当前,网络环境下道德因素对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影响被人们所忽视.本文分析了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下违法犯罪的表现及道德伦理方面的原因.加强青少年道德伦理教育,是预防青少年在网络环境下 ...查看


  • 廉洁修身实践报告
  • 社会实践 调查报告 课 程 名 称 班级与班级代码 专 业 指 导 教 师 学 号 名 单 提 交 日 期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 制 姓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目 录 一.修身,反腐倡廉的主题诉求„„„„„ ...查看


  • 思修论文_思想道德修养论文__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论文
  • <思想道德修养 >论文 德才如何才能兼备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时代的转折点上,承载着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责任.可以说我们即将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社会的进程与走向.因此,时代要求 ...查看


  • 山东自考科目一览
  • 一.商务英语(本科) 专业代码050218 主考院校:山东财政学院.曲阜师范大学 本专业共设置12门课程和毕业论文.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4学分) 3.日语(6学分) 4.高级英语(12学分) 5.英 ...查看


  • 华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格式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谈审计人员职业道德 摘 要 审计人员"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一定要坚持.审计是由独立的专职机构或人员接受委托或根据授权,对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组织的会计报表和其他资料及其 ...查看


  • 思修课论文论-大学生加强法律修养的必要性
  • NEUSOFT 论大学生加强法律修养的必要性 作者:XX 班级:XX 学号:XXXXXXXXXXX (地址:XXXXXXXXX 邮编:XXXXXX ) 指导老师:XX 2011/11/25 [摘 要]:我们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 ...查看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毕业论文有关要求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硕士生学位论文 写作指南 学位与学科建设办公室 2002年9月 目录 编者按 -----------------------1 学位论文应体现的三个规范 --------------1 学位论文和摘要篇幅要求 ---- ...查看


  • 函授毕业论文:党校毕业论文格式r
  • 党校毕业论文格式 摘要:跨入2010年,这是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是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其中原因归根究底离不开我们党的指导与带领.2010年我国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GDP国家,还有十七届四中全会的开展,更让每一个中国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