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八年级第四单元

《望岳》等《古诗三首》赏析材料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一)《望岳》

1、思想感情: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勇于攀登,奋发进取的雄心壮志。

2、全诗以“望”字为线索,首联写远望,描绘了泰山的高大;颔联写近望,“造化钟神秀”,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是虚写;“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是实写。颈联写细望(或凝望),是实写,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宽阔,透露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一片挚情;尾联写俯视,通过想像,抒写远大抱负。

3、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4、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5、首联“岱宗”指泰山;“岱宗夫如何?”意思是泰山到底怎么样?“齐鲁青未了”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写出了初望泰山时的兴奋、惊叹、仰慕之情。

6、颔联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集在泰山身上,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钟”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情意,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割昏晓”三字则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夸张到了极致。

7、颈联描写的景物是层云和归鸟。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句子,试作具体分析。

答:写景: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描述画面)

抒情:抓住这两个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渗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9、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蕴含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

(2)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豪迈和气概?

答: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和气概。

(3)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积极向上,征服一切。

(4)赏析:通过想像,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5)蕴含“高瞻远瞩或志存高远”哲理的名句。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0、本诗写景从距离上看,是由远到近;从时间上看,是从朝至暮。

(二)《钱塘湖春行》

1、思想感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全诗以“行”为线索,以“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景象,“最爱”二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3、此诗紧扣诗题“春行”展开,以“春”为横线,以“行”为纵线,以“最爱”为感情主线。

4、此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写得生机盎然。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写湖东景色,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画面。

答: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只几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6、“几处„„春泥”是诗人所见的景色,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

7、赏析“几处„„春泥”

答:运用拟人手法,写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几处”“谁家”用词极有分寸,紧扣早春特征,描写细致入微。

8、“争”“啄”二字通过对早莺、新燕的动态描写,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9、“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情态,表现了初春时节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10、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描写西湖早春景象的?

第二联是从动态方面(动物的变化);第三联是从静态变化(植物的变化)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象;第二联是仰视,第三联是俯视。

1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12、“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湖东景色的喜爱之情。

13、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

14、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诗中哪些字眼暗示了季节?

答:早春。 初、早、新、浅等字。

15、体现早春特点的词语例析。

(1)“初平”写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2)“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侯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3)“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4)“渐”字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景。

(三)《登飞来峰》

1、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色?

答: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2、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作用: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为下文的哲理表达奠基。

4、一、二句的意思是:我登上了飞来峰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

5、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象征着诗人美好的前程。

6、“日”是帝王的象征,“浮云”是邪臣的代称。

7、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转入议论,但仍采取了写景的形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

8、“浮云”二字,既是实写,指天空中的浮云,也是比喻,诗中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即邪臣。现在常用来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双关手法)

9、“最高层”运用双关,字面上指千寻搭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10、“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11、“不畏„„高层”蕴含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12、赏析:这两句景、情、理三者交融,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望岳》等《古诗三首》赏析材料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

(一)《望岳》

1、思想感情:描写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勇于攀登,奋发进取的雄心壮志。

2、全诗以“望”字为线索,首联写远望,描绘了泰山的高大;颔联写近望,“造化钟神秀”,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是虚写;“阴阳割昏晓”突出了泰山的高大雄伟,是实写。颈联写细望(或凝望),是实写,用细节描写,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宽阔,透露出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一片挚情;尾联写俯视,通过想像,抒写远大抱负。

3、诗的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后两联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4、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泰山?高大雄伟、神奇秀丽。

5、首联“岱宗”指泰山;“岱宗夫如何?”意思是泰山到底怎么样?“齐鲁青未了”为我们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写出了初望泰山时的兴奋、惊叹、仰慕之情。

6、颔联意思是: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集在泰山身上,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钟”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情意,表现了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景象。“割昏晓”三字则将泰山的高峻绵长夸张到了极致。

7、颈联描写的景物是层云和归鸟。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句子,试作具体分析。

答:写景: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描述画面)

抒情:抓住这两个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开阔,渗透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9、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蕴含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雄奇境界。

(2)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豪迈和气概?

答: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和气概。

(3)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不怕困难,勇于进取,积极向上,征服一切。

(4)赏析:通过想像,表达了希望登上绝顶,俯视群山的意愿,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豪迈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5)蕴含“高瞻远瞩或志存高远”哲理的名句。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B、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10、本诗写景从距离上看,是由远到近;从时间上看,是从朝至暮。

(二)《钱塘湖春行》

1、思想感情: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2、全诗以“行”为线索,以“孤山寺”起,到“白沙堤”终;以“春”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景象,“最爱”二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迷恋。

3、此诗紧扣诗题“春行”展开,以“春”为横线,以“行”为纵线,以“最爱”为感情主线。

4、此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早春的西湖描写得生机盎然。前四句写“湖上春光”,先点明环境,然后写景,后四句写湖东景色,先写景然后点明环境。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描述画面。

答:莺是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只几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

6、“几处„„春泥”是诗人所见的景色,这样的景象会给人们带来生机勃勃的感觉。

7、赏析“几处„„春泥”

答:运用拟人手法,写莺歌燕舞的早春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几处”“谁家”用词极有分寸,紧扣早春特征,描写细致入微。

8、“争”“啄”二字通过对早莺、新燕的动态描写,把春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出来。

9、“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情态,表现了初春时节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10、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是从什么角度描写西湖早春景象的?

第二联是从动态方面(动物的变化);第三联是从静态变化(植物的变化)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象;第二联是仰视,第三联是俯视。

11、诗中最能突出诗人感情的一个词语是“最爱”,在钱塘湖所有的景致中,作者最迷恋的是绿杨阴里白沙堤。

12、“最爱湖东行不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湖东景色的喜爱之情。

13、诗中最能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

14、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季节?诗中哪些字眼暗示了季节?

答:早春。 初、早、新、浅等字。

15、体现早春特点的词语例析。

(1)“初平”写出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

(2)“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侯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

(3)“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

(4)“渐”字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景。

(三)《登飞来峰》

1、这首诗在构思上有什么特色?

答:诗人没有记叙登山的过程,也没有描绘山中的美景,而是一开始就把自己置于山上千寻塔的最高层,抒写当时心中的感受。

2、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千寻”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铺垫。

3、“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作用: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为下文的哲理表达奠基。

4、一、二句的意思是:我登上了飞来峰的高塔,听人说清晨鸡鸣时,这儿能看到太阳升起。

5、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象征着诗人美好的前程。

6、“日”是帝王的象征,“浮云”是邪臣的代称。

7、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转入议论,但仍采取了写景的形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借景抒情。

8、“浮云”二字,既是实写,指天空中的浮云,也是比喻,诗中用来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即邪臣。现在常用来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双关手法)

9、“最高层”运用双关,字面上指千寻搭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10、“不畏”二字,道出了“身在最高层”的独特感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11、“不畏„„高层”蕴含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

12、赏析:这两句景、情、理三者交融,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


相关文章

  • 必背古诗文61篇
  •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新)>规定的背诵篇目(61篇)(2011)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篇目 关雎(关关雎鸠) 蒹葭(蒹葭苍苍) 十五从军征 ...查看


  •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目录
  • 第一单元(亲近文学) <古代诗词四首> 次北固山下 题破山寺后禅院 赤壁 浣溪沙 第二单元(金色年华) <幼时记趣> 第三单元(民俗风情) <中秋咏月诗三首> 十五夜望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 ...查看


  • 人教版部编语文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25
  • 人教版新编语文教材八年级 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原因是它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所有的新教材,本册教材是新教材中唯一涉及说明文的教材,与以前的教材相比,它对说明文的要求更为简洁.准确,使得 ...查看


  • 苏教版小学1-6年级语文下册目录
  • 苏教版小学 1-6 年级语文下册目录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目录 单元 1 课题 长江之歌 三亚落日 烟台的海 记金华的双龙洞 2 3 4 作者 (胡宏伟) 备注 第一单元 (孙为刚) (叶圣陶) 习作 1 练习 1 5 卢沟桥烽火 6 ...查看


  •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材分析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编排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 分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 .写作. 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另部分课文后面附有课外知识, 包括语法知识,口语表达,以及一些人物资料介绍 ...查看


  • 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 2013-2014年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查看


  •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目录789年级
  • 最新人教版初中语文目录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阅读 1 散步 2 秋天的怀念 3* 羚羊木雕 4*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荷叶 母亲 5 <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 从生活 中学习写作 第二单元 阅读 6 我的老师 ...查看


  • 六年级语文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研计划
  • 六年级语文2012学年第二学期教研计划 一. 指导思想: 以2012版语文新<课程课标>为发展目标,以学校教学科研工作计划为具体指导,求真务实,积极进取,努力打造一支勤奋向上的教研团队,全面提高六年级组的语文教学质量,让每一个孩 ...查看


  • 四年级 ,古诗鉴赏
  • 古诗词 第1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 李白) ----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情. ①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②诗意:许多鸟都高飞远去,看不见了,一片白云悠闲的 ...查看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
  • 六下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 一.加强选文的文学性,选文更多考虑名家名篇 1.文质兼美,这也是人教版历来各套教材选文一以贯之的标准. 2.从语言表达方面来说,汉语表达比较纯正. 3.语言文字上有可以抓住的"点",能给学生提示一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