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结尾之我见

  明代谢榛云:“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从日常写作到应试,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结尾,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收笔处和落脚点,是全文的归宿。任何虎头蛇尾、有头无尾的文章都很难引起读者的审美认同。   那么,什么样的结尾可引起读者的审美认同呢?笔者认为:   (1)感情真挚:美学家认为,真实是美的根本。抒情的字句要真诚,如果掺进了虚假,有雕琢的痕迹,那文章就酸气弥漫,令人掩鼻了。(2)语言温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各种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的运用非常重要。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效果肯定不一样,我们如能在语言的生动性上下工夫,就能使读者眼前一亮,收到理想的效果。   作文结尾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将真挚的感情与温馨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运用到结尾处呢?笔者认为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自然收束,不加雕琢   所谓自然收束式,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刻意去设计意蕴深刻的哲理语句,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如七年级人教版上册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就是这样结尾的: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又如鲁迅的《风筝》: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像这样的自然收束式结尾,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表情达意的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要求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文。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如冰心在《荷叶 母亲》结尾处这样写道: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在这里,课文将荷花比作母亲,把主题揭示出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首尾呼应,彰显主题   结尾既要呼应开头,又不简单地重复前面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也是很容易做到的。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张晓风的《行道树》中:   开头: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又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这样写道:   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开头结尾自然呼应,可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让读者有种“珠联璧合”之感。   四、名言警句丰富多彩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如一学生在写有关战胜困难主题的作文时,结尾时这样写:   巴尔扎克说过: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可轻言放弃。   再比如有人是这样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的: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套用名篇,活学活用   名家名篇是经典之作,套用他们的名篇语句自然也会收到极好的效果。初中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文章可供套用。如七年级人教版下册冰心《观舞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清扬的眉宇和绚丽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这个做适当的改动,就能很好地运用到作文结尾中。当然要做好这点,平时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   六、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含蓄结尾写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常采用比喻修辞、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一文的结尾就是这样:   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七、抒情议论,引起共鸣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抒情议论结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会激发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满足感。如朱自清的《春》就是运用抒情构成排比句结尾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又如鲁迅《故乡》的结尾写道: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样的议论结尾,能唤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作文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只是笔者在初中作文结尾教学中的一点肤浅认识。结尾不管怎样落笔,都应与正文一脉相承。“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可见,文章的结尾关键是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当然,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学生平时的扎实训练之中,存在于学生平时的日积月累之中。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珍珠山中学】

  明代谢榛云:“起句当如炮竹,骤响易彻。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与开头一样,结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题鲜明、角度新颖的文章,读到最后却被一个不妙的结尾扫了兴,岂不可惜!结尾除了要服务于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外,还得受“开头”的制约,这样说来,结尾就更难写了。人们称好的文章结尾为“豹尾”,从日常写作到应试,虽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结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结尾简练、生动、恰到好处。   结尾,是文章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的收笔处和落脚点,是全文的归宿。任何虎头蛇尾、有头无尾的文章都很难引起读者的审美认同。   那么,什么样的结尾可引起读者的审美认同呢?笔者认为:   (1)感情真挚:美学家认为,真实是美的根本。抒情的字句要真诚,如果掺进了虚假,有雕琢的痕迹,那文章就酸气弥漫,令人掩鼻了。(2)语言温馨: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各种表达方式、表达技巧的运用非常重要。相同的内容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效果肯定不一样,我们如能在语言的生动性上下工夫,就能使读者眼前一亮,收到理想的效果。   作文结尾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将真挚的感情与温馨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运用到结尾处呢?笔者认为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自然收束,不加雕琢   所谓自然收束式,是指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刻意去设计意蕴深刻的哲理语句,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如七年级人教版上册张之路的《羚羊木雕》就是这样结尾的: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画蛇添足、无病呻吟的毛病,单纯明快、朴素无华。   又如鲁迅的《风筝》:   现在,故乡的春天又在这异地的空中了,既给我久经逝去的儿时的回忆,而一并也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像这样的自然收束式结尾,只要富于激情,挥洒自如,写到哪里就是哪里,能充分表情达意的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讲究“自然”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马虎草率,而是要求顺着文思发展的自然趋势结束全文。   二、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这种结尾方式,是指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结尾时,把写作意旨交代清楚,使文章中心鲜明突出。如冰心在《荷叶 母亲》结尾处这样写道: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在这里,课文将荷花比作母亲,把主题揭示出来,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首尾呼应,彰显主题   结尾既要呼应开头,又不简单地重复前面的语句,这种结尾方式是各类文章极常见的收束方法,也是很容易做到的。这种收束方法能唤起读者心理上的美感,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张晓风的《行道树》中:   开头: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又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中这样写道:   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结尾: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开头结尾自然呼应,可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让读者有种“珠联璧合”之感。   四、名言警句丰富多彩   用名言、警句、诗句、俗语、歌词等收尾,洋溢着诗意,揭示着真谛,呈现出含意深刻、耐人寻味的内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读者的心中,意味深长。如一学生在写有关战胜困难主题的作文时,结尾时这样写:   巴尔扎克说过:在这个世界上,一星陨落,黯淡不了星空灿烂,一花凋零,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人生要尽全力度过每一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也不可轻言放弃。   再比如有人是这样写《美好的明天》的结尾的:   《明日歌》中说:“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希望大家能把握今天,创造出美好的明天。   五、套用名篇,活学活用   名家名篇是经典之作,套用他们的名篇语句自然也会收到极好的效果。初中语文课本中就有许多文章可供套用。如七年级人教版下册冰心《观舞记》中有这样一段话:   假如我是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幻多姿的旋舞。   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各种彩色,点染出她们清扬的眉宇和绚丽服装。   假如我是个作曲家,我就要用音符来传达出她们轻捷的舞步和细响的铃声。   假如我是个雕刻家,我就要在玉石上模拟出她们的充满活力的苗条灵动的身形。   然而我什么都不是!我只能用我自己贫乏的文字,来描写这惊人的舞蹈艺术。   这个做适当的改动,就能很好地运用到作文结尾中。当然要做好这点,平时的积累也是必不可少的。   六、含蓄深刻,耐人寻味   含蓄结尾写法,就是把要说的话、要表达的真情隐藏起来,使文章结尾留有空白,常采用比喻修辞、象征手法和空白艺术,耐人寻味,给人留下无穷的想象余地,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境地,产生“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奇效。   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斑羚飞渡》一文的结尾就是这样:   它(镰刀头羊)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七、抒情议论,引起共鸣   用抒情议论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够表达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读者情感的波澜,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结尾方式主要用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抒情议论结尾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好的“抒情议论”式结尾必然会激发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满足感。如朱自清的《春》就是运用抒情构成排比句结尾的: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又如鲁迅《故乡》的结尾写道:   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样的议论结尾,能唤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作文结尾的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只是笔者在初中作文结尾教学中的一点肤浅认识。结尾不管怎样落笔,都应与正文一脉相承。“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可见,文章的结尾关键是要有丰富深厚的内容,经得起咀嚼,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效果。   当然,真正好的结尾存在于学生平时的扎实训练之中,存在于学生平时的日积月累之中。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珍珠山中学】


相关文章

  • 初中作文写作结尾例谈
  •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在一篇之中所占的篇幅的比重不大,然而却有着明显的结构意义,不可忽略.究竟文章怎样开头.结尾才好,要根据不同的文章内容而定.古代文论中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意思是:文章的开头要俊美.精彩,像凤头一样 ...查看


  • 初中作文开头结尾
  • 初中英语作文开头结尾 开头篇 古人说:"凤头豹尾",就是说开头要写得有姿有彩,像凤凰的头那样,英语作文也是如此,好的文章的开头应做到开门见山,用简单明白的叙述引出文章的话题,使读者了解文章要谈论什么,并饶有风趣地沿着你的 ...查看


  • 初中语文作文辅导
  • [初中语文作文辅导技巧]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语文作文辅导技巧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写作技巧:"三步五条 1:审题(明确题意) 2:选材,确定中心 3: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在以上基础上注意以下五条: 1:题目(新颖,命 ...查看


  • 初中生优秀作文开头与结尾
  • 初中生优秀作文开头与结尾 转载▼ 分类: 初三复习 友谊 开头:现代人的友谊,很坚固又很脆弱.它是人间的宝藏,需我们珍爱.友谊的不可传递性,决定了它是一部孤本的书.我们可以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友谊,但我们不会和同一个人有不同的友谊.友谊是一条 ...查看


  • 把初中作文教得更明白些
  • 三都水族自治县巫不民族学校  潘玉华 摘  要:我们要改变作文教学"学生头痛,教师没谱"这一现状,必须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把初中作文教得更加明白一些,采取多种多样的技巧来训练学生写作文,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而提高 ...查看


  • 作文训练1初中作文_写作技巧
  • 作文训练2:作文写作技巧 一.开头技巧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 ...查看


  • 初中作文辅导
  • 初中语文作文辅导 (一)审清题意: 审题,就是动笔前,认真读题,对题目中每一个字和标点(有的题目中含有标点)都要认真阅读. 每一个作文题目对作文内容都会有一定的限制,我们在习作时要弄清这种限制,也就是要弄清范围.一般有这样几种范围. 1.时 ...查看


  • 初中语文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常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首尾不入题目 文章的开头.结尾入题,才能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集中.中心突出,给读者留下眉目清楚.主题鲜明的感觉.但许多同学在写作中却往往不注意这一点,入题的意识很差,常常是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缺乏认真思考.这里特 ...查看


  •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
  • 一.布好局 1.片断组合式 片断组合式就是选择几个不同的材料内容,对它们进行片断叙写,然后组合在一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片断组合式在形式上几个片断各自独立,可用小标题.序号等形式隔开,前面最好还要有开头语,如题记之类,后面要有一定的结束语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