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苏吉东村村级规划1

行政村代码:

自治区山区特困村——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萨尔乔克乡

苏吉东村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就地改造)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地理位臵】萨尔乔克乡苏吉东村位于S303省道179公里处,距巴里

坤县县城36公里,萨尔乔克乡人民政府东南1公里处。属山区村,海拔2.5-3千米之间,年均气温2-6℃,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35℃。无霜期103天,日照时数2170小时。四季不分明,仅有冷暖两季。地下水具有储量大、易开采的特点。

【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村总人口451户2110人,全村劳动力680人,主要由哈萨克、汉、维吾尔、塔塔尔、回族等五个民族构成。其中:贫困户285户932人,五保户8户8人、民政救助户59户223人。有可耕地1万亩,由于受水的制约,常年耕种面积在2900亩左右,小麦播种面积1344亩,饲草料基地面积1406亩,蔬菜150亩。有荒漠半荒漠天然草场82万亩,人工草场10000亩。村集体经济现有100亩草料地、集体牲畜220只,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苏吉东村在“九通九有九能”发展中,其中已通水、电、电话、网络信息、通邮政、客运班车,尚未实现通村公路、通广播电视、通暖气;有办公议事场所和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稳定增收的产业、有卫生室、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集体经济收入尚未达到5万元,没有固定的垃圾投放点、无村级文化室、无学前教育场所、没有惠农超市;能用上安全饮用水、能用上电、能住上住房、能享受学前教育、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能得到培训和获得信息,尚不能用上暖气、尚不能用上卫生厕所、尚不能用上清洁能源。实现农牧民人均收入4418元。

(二)贫困状况及原因

苏吉东村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村,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抗灾防灾能力弱,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虽然通过“八七”扶贫攻坚期间的扶持,但目前仍有285户923人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存在一定困难,温饱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长期导致苏吉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其主要原因为:

1、自然灾害频繁由于地理位臵原因,苏吉东村受自然条件制约,自然灾害频发,雪灾、多风、洪灾等灾害经常发生,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2、基础设施落后由于收入渠道单一,自身经济能力有限,缺乏建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3、因灾因病致贫问题突出扶贫资金缺口大,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科技文化教育素质和劳动就业技能相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依然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农牧民稳定增收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4、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在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但由于干部群众思想意识中传统畜牧业观念根深蒂固,多年来一直以“老守家园、知足常乐”的思想去面对现实,生产生活缺乏更新意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经济发展滞后,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加之市场信息不灵通,所以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另外,缺乏生产和实用技术、多子女就学、计划生育以及老弱病残等其他原因,也是导致贫困的根本所在。 第二章 总体目标

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工作,巩固扶贫成果,创新扶贫思路,完善扶贫政策。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牧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

——继续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开发,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力争到2015年底,使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或解决增收难问题,教育医疗

服务得到保障,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左右,贫困村综合实力显

著提高。

­——合理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充分利用苏吉东村已建成的养殖和育肥设施以及蘑菇大棚建设,引导贫困农牧民合理进行种养业,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到2015年底,使食用菌种植、牛羊育肥和劳务输出成为稳定贫困户收入来源的产业

——大力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苏吉东村的有效种植面积达到到3000亩左右,其中饲草料2800亩,其它作物200亩。

——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四季草场进行退牧还草,禁牧或休牧,实现农田林网化,渠道防渗化,对中低产田进行综合治理。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村卫生室医疗设施完善,农牧民能够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乡村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五保户、孤儿、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各类保障措施到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村文化室娱乐设备齐全,书籍内容丰富,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农牧民占总人口的60%以上。

——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级阵地建设完善,村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乡村规划布局合理,乡村面貌有较大改观,人居环境更加优化、美化,综合治理和社会稳定形势良好,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

第三章 项目内容

本规划的内容和重点,立足于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根据苏吉东村发展需求,自上而下进行筛选设计,基本反映了贫困人口和对扶贫开发的需求。主要分为本项目规划实施5大类26个项目。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

“十二五”期间新建安居富民房20户;新修防渗渠30公里;更新机

电井2眼;建设高效节水滴灌1500亩。“十三五”修建安居富民住房30户;基本农田建设及改造2000亩;设施农业建设100亩;修建村内道路2公里。

(二)增收产业培育项目(8个):“十二五”期间在项目区新建“一

棚三用”棚圈295座;新建食用菌大棚40座;种植食用菌50000平方米、新建食用菌大棚40座;养殖土鸡100000只;种植优质苜蓿1500亩;购臵肉奶兼用牛西门塔尔奶牛590头;购臵母羊5900只。“十三五”期间在项目区发展种植业800亩;新建旅游资源开发和服务项目1个。

(三)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3个):“十二五”期间为295户农牧民修建大门295个院墙及庭院绿化。“十三五”期间退耕还林及退牧还草1000亩;天然林保护650亩。

(四)社会事业建设项目(6个):“十二五”期间 农牧民文化活动

场所1处,配备文化体育器材;购臵壮大村集体经济生产母羊200只。“十三五”期间维修学校及幼儿园1所;改扩建村级卫生室1所。“十二五”期间对苏吉东村886位农牧民进行砖瓦工、刺绣技能培训。“十三五”期间转移就业人数400人。

第四章 资金投入

(一)资金估算“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本规划项目总投资4644.3万元,其中“十二五”项目规划费用合计3103.3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总投资650万元;增收产业培育项目投资2012万元;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投资295万元;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投资56.3万元。“十三五”项目规划费用合计1517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总投资500万元;增收产业培育项目投资688万元;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投资125万元;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投资204万元。

(二)资金来源为:“十二五”项目规划费用合计3103.3万元,申请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064.58万元,占总投资的34.3%;地方政扶贫资金444万元,占总投资的14.31%;援疆资金250万元,占总投资的8.06%;社会帮扶资金138.5万元,占总投资的4.46%;行业资金249.72万元,占总投资的8.05%;信贷资金503.5占总投资的16.22%;农牧民自筹资金453万元,占总投资的14.6%。“十三五”项目规划费用合计1517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总投资500万元;增收产业培育项目投资688万元;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投资125万元;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投资204万元。其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财政扶贫资金637万元,占总投资的45%;地方政扶贫资金257.5万元,占总投资的16.58%;援疆资金80万元,占总投资的

4.5%;社会帮扶资金112万元,占总投资的7.5%;行业资金282.5万元,占总投资的18.92%;信贷资金88万元,占总投资的5.89%;农牧民自筹资金60万元,占总投资的4%。

(三)资金筹措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十二五”规划共需资金6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地方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援疆资金60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2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50万元,信贷资金40万元,群众自筹30万元。“十三五” 规划共需资金500万元。

2、增收产业培育项目

“十二五”规划共需资金201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869万元、地方财政扶贫资金225万元、援疆资金190万元、信贷资金463.5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资金334.5万元。“十三五” 规划共需资金664万元。

3、环境与生态建设类项目

“十二五”规划共需资金29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扶贫资金79

万元、申请地方财政扶贫资金59万元,社会帮扶资金68.5万元、农牧民自筹88.5万元。十三五” 规划共需资金125万元。

4、社会公益事业类项目

“十二五”规划共需资金76.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6.58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9.72万元。“十三五” 规划共需资金204万元。

第五章 效益分析

本规划的目标是遵循“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方针,坚持“以水定地”、“以草定畜”原则的基础上,苏吉东村实际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配臵完善和配套渠、林、路等农田基础设施,防治水土流失,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规划的实施有利于改善项目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民收入,

达到脱贫致富目的。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管理,规划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可控制和可消除范围内。

(一)社会效益:一是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广大农牧民的居住、农田水

利、草场等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发展基础,坚定了农牧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经济,努力脱贫致富的信心。二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开发,增进了当地居民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其必将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生产的发展,提高了苏吉东村村牧民的生活质量,使农牧民能够安心扎根边境,增强了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经济效益:规划项目的实施,可在2015年,累计脱贫193户850人,使项目区农牧民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大关。

第六章 组织管理实施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效益和目标,必须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经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扶贫办,办公室主任由胡安同志担任,负责具体工作。

(二)狠抓机制体制创新,实行目标责任制

1.制定目标责任制。对村级规划每一项工作项目划分为主管领导、站所长、一般工作人员、村四个层次,每一层次都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做到一岗一标准。建立从一般工作人员向站所长、主管领导、乡党政第一责任人逐级负责的四级管理体系,制定既包括党政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及各对口站所的职责,又提出个人所承担的职责与完成任务的程度及效果和实行责任追究的定人、定岗、定任务、定标准、定奖惩的“五定”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到每一位领导、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干部。

2.建立健全符合新形势要求的绩效督查机制。一是将人大监督与纪检监督融为一体,成立由乡人大主席任组长、纪检书记为副组长、乡纪检委员、村纪检员、人大代表组成的工作效能督查组,积极推行工作效能督查制度,并将监督工作延伸到乡七站八所及各个工作岗位,建立健全内外监督相结合,人大、纪检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体系。

将工作运行全过程臵于各项制度的监督之下,形成一种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的风气。

(三)严格资金管理。一是建立对口帮扶扶贫资金统一管理机制。强化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各类扶贫资金管理中的统领作用,对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检查,明确不论什么渠道的扶贫资金都要靠得住、管的了,进一步明确各类帮扶资金的使用范围,减少各部门各渠道帮扶资金使用的工作矛盾,充分发挥帮扶资金的规模效益。二是强化对口帮扶资金使用监督。积极推行对口帮扶资金公示公告制。定期向社会公布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做到对口帮扶扶贫资金的使用“公平、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对帮扶资金实行全程监控。组织专人,负责开展对口帮扶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检查,减少资金挤占挪用和到位不及时的现象发生,保证资金科学合理运用。四是建立对口帮扶资金监测信息系统。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将帮扶资金监管和扶贫开发规划实施结合起来。五是积极实行报账制管理。根据财政对口帮扶项目合同协议书、财政扶贫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财政扶贫项目工程预付资金审批表、财政扶贫项目验收单及相关报账凭据,按规定程序到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请拨资金的管理制度。

(四)项目进度管理。对口帮扶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实地统计、监督的方法及时掌握各项基础资料和检测数据,全面反映帮扶项目的实施情况、财务情况、管理机构运行情况和工程进度情况,并及时的向农牧民公示,接受农牧民的监督,通过农牧民直接参与项目的管理监督,实施、检测、评价管理,来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

(五)项目验收。规划帮扶项目完成后,组织村民代表、贫困户代表、乡村干部组成项目验收小组,按照规划目标和项目设计,对项目工期、工程质量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估。结束后组织人员从项目实施的意义、项目实施评价、项目资金使用、项目质量、项目管理建设等方面编写竣工验收报告。

(六)后期管理。为确保工程发挥长久效益,坚持把工程管护和工程建设摆上同等重要的位臵,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的管护提前介入,及早制定管护措施,确保了“工程竣工,管护上马”,避免了“重建轻管”、“前建后损”的现象,真正做到了以管促用,管用结合,在运行中增收,在增效中加强管护。

行政村代码:

自治区山区特困村——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萨尔乔克乡

苏吉东村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

(就地改造)

第一章 基本情况

(一)总体情况

【地理位臵】萨尔乔克乡苏吉东村位于S303省道179公里处,距巴里

坤县县城36公里,萨尔乔克乡人民政府东南1公里处。属山区村,海拔2.5-3千米之间,年均气温2-6℃,最高气温33℃,最低气温-35℃。无霜期103天,日照时数2170小时。四季不分明,仅有冷暖两季。地下水具有储量大、易开采的特点。

【项目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村总人口451户2110人,全村劳动力680人,主要由哈萨克、汉、维吾尔、塔塔尔、回族等五个民族构成。其中:贫困户285户932人,五保户8户8人、民政救助户59户223人。有可耕地1万亩,由于受水的制约,常年耕种面积在2900亩左右,小麦播种面积1344亩,饲草料基地面积1406亩,蔬菜150亩。有荒漠半荒漠天然草场82万亩,人工草场10000亩。村集体经济现有100亩草料地、集体牲畜220只,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苏吉东村在“九通九有九能”发展中,其中已通水、电、电话、网络信息、通邮政、客运班车,尚未实现通村公路、通广播电视、通暖气;有办公议事场所和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有稳定增收的产业、有卫生室、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集体经济收入尚未达到5万元,没有固定的垃圾投放点、无村级文化室、无学前教育场所、没有惠农超市;能用上安全饮用水、能用上电、能住上住房、能享受学前教育、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能得到培训和获得信息,尚不能用上暖气、尚不能用上卫生厕所、尚不能用上清洁能源。实现农牧民人均收入4418元。

(二)贫困状况及原因

苏吉东村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山区村,农牧业生产基础条件差,抗灾防灾能力弱,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虽然通过“八七”扶贫攻坚期间的扶持,但目前仍有285户923人贫困人口生产生活存在一定困难,温饱问题没有根本解决。

长期导致苏吉东村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其主要原因为:

1、自然灾害频繁由于地理位臵原因,苏吉东村受自然条件制约,自然灾害频发,雪灾、多风、洪灾等灾害经常发生,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2、基础设施落后由于收入渠道单一,自身经济能力有限,缺乏建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滞后。3、因灾因病致贫问题突出扶贫资金缺口大,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科技文化教育素质和劳动就业技能相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依然偏低,自我发展能力不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从根本上帮助贫困农牧民稳定增收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4、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在向市场经济迈进的过程中,但由于干部群众思想意识中传统畜牧业观念根深蒂固,多年来一直以“老守家园、知足常乐”的思想去面对现实,生产生活缺乏更新意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导致经济发展滞后,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加之市场信息不灵通,所以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另外,缺乏生产和实用技术、多子女就学、计划生育以及老弱病残等其他原因,也是导致贫困的根本所在。 第二章 总体目标

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工作,巩固扶贫成果,创新扶贫思路,完善扶贫政策。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牧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加大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

——继续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开发,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力争到2015年底,使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或解决增收难问题,教育医疗

服务得到保障,贫困户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左右,贫困村综合实力显

著提高。

­——合理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充分利用苏吉东村已建成的养殖和育肥设施以及蘑菇大棚建设,引导贫困农牧民合理进行种养业,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到2015年底,使食用菌种植、牛羊育肥和劳务输出成为稳定贫困户收入来源的产业

——大力改善农牧业生产条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苏吉东村的有效种植面积达到到3000亩左右,其中饲草料2800亩,其它作物200亩。

——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四季草场进行退牧还草,禁牧或休牧,实现农田林网化,渠道防渗化,对中低产田进行综合治理。

——不断完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村卫生室医疗设施完善,农牧民能够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乡村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五保户、孤儿、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能够得到及时救助,各类保障措施到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不断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村文化室娱乐设备齐全,书籍内容丰富,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农牧民占总人口的60%以上。

——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级阵地建设完善,村级领导班子坚强有力,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乡村规划布局合理,乡村面貌有较大改观,人居环境更加优化、美化,综合治理和社会稳定形势良好,社会秩序井然,百姓安居乐业,形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气象。

第三章 项目内容

本规划的内容和重点,立足于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根据苏吉东村发展需求,自上而下进行筛选设计,基本反映了贫困人口和对扶贫开发的需求。主要分为本项目规划实施5大类26个项目。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

“十二五”期间新建安居富民房20户;新修防渗渠30公里;更新机

电井2眼;建设高效节水滴灌1500亩。“十三五”修建安居富民住房30户;基本农田建设及改造2000亩;设施农业建设100亩;修建村内道路2公里。

(二)增收产业培育项目(8个):“十二五”期间在项目区新建“一

棚三用”棚圈295座;新建食用菌大棚40座;种植食用菌50000平方米、新建食用菌大棚40座;养殖土鸡100000只;种植优质苜蓿1500亩;购臵肉奶兼用牛西门塔尔奶牛590头;购臵母羊5900只。“十三五”期间在项目区发展种植业800亩;新建旅游资源开发和服务项目1个。

(三)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3个):“十二五”期间为295户农牧民修建大门295个院墙及庭院绿化。“十三五”期间退耕还林及退牧还草1000亩;天然林保护650亩。

(四)社会事业建设项目(6个):“十二五”期间 农牧民文化活动

场所1处,配备文化体育器材;购臵壮大村集体经济生产母羊200只。“十三五”期间维修学校及幼儿园1所;改扩建村级卫生室1所。“十二五”期间对苏吉东村886位农牧民进行砖瓦工、刺绣技能培训。“十三五”期间转移就业人数400人。

第四章 资金投入

(一)资金估算“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本规划项目总投资4644.3万元,其中“十二五”项目规划费用合计3103.3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总投资650万元;增收产业培育项目投资2012万元;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投资295万元;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投资56.3万元。“十三五”项目规划费用合计1517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总投资500万元;增收产业培育项目投资688万元;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投资125万元;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投资204万元。

(二)资金来源为:“十二五”项目规划费用合计3103.3万元,申请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064.58万元,占总投资的34.3%;地方政扶贫资金444万元,占总投资的14.31%;援疆资金250万元,占总投资的8.06%;社会帮扶资金138.5万元,占总投资的4.46%;行业资金249.72万元,占总投资的8.05%;信贷资金503.5占总投资的16.22%;农牧民自筹资金453万元,占总投资的14.6%。“十三五”项目规划费用合计1517万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总投资500万元;增收产业培育项目投资688万元;环境与生态建设项目投资125万元;社会事业建设项目投资204万元。其资金来源为:申请中央财政扶贫资金637万元,占总投资的45%;地方政扶贫资金257.5万元,占总投资的16.58%;援疆资金80万元,占总投资的

4.5%;社会帮扶资金112万元,占总投资的7.5%;行业资金282.5万元,占总投资的18.92%;信贷资金88万元,占总投资的5.89%;农牧民自筹资金60万元,占总投资的4%。

(三)资金筹措

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十二五”规划共需资金65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00万元、地方财政扶贫资金150万元、援疆资金60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2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50万元,信贷资金40万元,群众自筹30万元。“十三五” 规划共需资金500万元。

2、增收产业培育项目

“十二五”规划共需资金2012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869万元、地方财政扶贫资金225万元、援疆资金190万元、信贷资金463.5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工投劳折资资金334.5万元。“十三五” 规划共需资金664万元。

3、环境与生态建设类项目

“十二五”规划共需资金29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扶贫资金79

万元、申请地方财政扶贫资金59万元,社会帮扶资金68.5万元、农牧民自筹88.5万元。十三五” 规划共需资金125万元。

4、社会公益事业类项目

“十二五”规划共需资金76.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6.58万元、行业部门资金29.72万元。“十三五” 规划共需资金204万元。

第五章 效益分析

本规划的目标是遵循“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方针,坚持“以水定地”、“以草定畜”原则的基础上,苏吉东村实际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配臵完善和配套渠、林、路等农田基础设施,防治水土流失,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本规划的实施有利于改善项目区,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牧民收入,

达到脱贫致富目的。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强化管理,规划的实施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在可控制和可消除范围内。

(一)社会效益:一是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广大农牧民的居住、农田水

利、草场等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了发展基础,坚定了农牧民自力更生,大力发展经济,努力脱贫致富的信心。二是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开发,增进了当地居民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其必将有力地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生产的发展,提高了苏吉东村村牧民的生活质量,使农牧民能够安心扎根边境,增强了边境地区的安全与稳定,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昌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经济效益:规划项目的实施,可在2015年,累计脱贫193户850人,使项目区农牧民人均收入超过8000元大关。

第六章 组织管理实施

为确保规划顺利实施,达到预期的效益和目标,必须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经乡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决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乡扶贫办,办公室主任由胡安同志担任,负责具体工作。

(二)狠抓机制体制创新,实行目标责任制

1.制定目标责任制。对村级规划每一项工作项目划分为主管领导、站所长、一般工作人员、村四个层次,每一层次都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标准,做到一岗一标准。建立从一般工作人员向站所长、主管领导、乡党政第一责任人逐级负责的四级管理体系,制定既包括党政领导班子、分管领导及各对口站所的职责,又提出个人所承担的职责与完成任务的程度及效果和实行责任追究的定人、定岗、定任务、定标准、定奖惩的“五定”目标责任制,把目标任务逐项落实到每一位领导、每一个部门、每一名干部。

2.建立健全符合新形势要求的绩效督查机制。一是将人大监督与纪检监督融为一体,成立由乡人大主席任组长、纪检书记为副组长、乡纪检委员、村纪检员、人大代表组成的工作效能督查组,积极推行工作效能督查制度,并将监督工作延伸到乡七站八所及各个工作岗位,建立健全内外监督相结合,人大、纪检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体系。

将工作运行全过程臵于各项制度的监督之下,形成一种提高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的风气。

(三)严格资金管理。一是建立对口帮扶扶贫资金统一管理机制。强化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各类扶贫资金管理中的统领作用,对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随时进行检查,明确不论什么渠道的扶贫资金都要靠得住、管的了,进一步明确各类帮扶资金的使用范围,减少各部门各渠道帮扶资金使用的工作矛盾,充分发挥帮扶资金的规模效益。二是强化对口帮扶资金使用监督。积极推行对口帮扶资金公示公告制。定期向社会公布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做到对口帮扶扶贫资金的使用“公平、公开、透明,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三是对帮扶资金实行全程监控。组织专人,负责开展对口帮扶资金管理使用专项检查,减少资金挤占挪用和到位不及时的现象发生,保证资金科学合理运用。四是建立对口帮扶资金监测信息系统。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手段,将帮扶资金监管和扶贫开发规划实施结合起来。五是积极实行报账制管理。根据财政对口帮扶项目合同协议书、财政扶贫资金报账提款申请单、财政扶贫项目工程预付资金审批表、财政扶贫项目验收单及相关报账凭据,按规定程序到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并请拨资金的管理制度。

(四)项目进度管理。对口帮扶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用实地统计、监督的方法及时掌握各项基础资料和检测数据,全面反映帮扶项目的实施情况、财务情况、管理机构运行情况和工程进度情况,并及时的向农牧民公示,接受农牧民的监督,通过农牧民直接参与项目的管理监督,实施、检测、评价管理,来保证项目的建设质量。

(五)项目验收。规划帮扶项目完成后,组织村民代表、贫困户代表、乡村干部组成项目验收小组,按照规划目标和项目设计,对项目工期、工程质量效益进行全面的评估。结束后组织人员从项目实施的意义、项目实施评价、项目资金使用、项目质量、项目管理建设等方面编写竣工验收报告。

(六)后期管理。为确保工程发挥长久效益,坚持把工程管护和工程建设摆上同等重要的位臵,在工程建设中对工程的管护提前介入,及早制定管护措施,确保了“工程竣工,管护上马”,避免了“重建轻管”、“前建后损”的现象,真正做到了以管促用,管用结合,在运行中增收,在增效中加强管护。


相关文章

  • 关于定向选聘村务(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通知
  • 附1: 晋江市第六批村务(社区)专职工作者 定向招聘计划明细表 镇(街道) 村(社区) 许厝社区 岭山社区 三光天社区 梅山社区 梅青社区 桂山社区 赤西社区 蔡厝社区 沟头社区 赖厝社区 砌田社区 王厝社区 车厝社区 官前社区 小桥社区 ...查看


  • 五一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 五一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xx在工作中始终秉承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雷厉风行,苦干实干,无怨无悔,坚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廉洁自律,坚持从细微处做起,防微杜渐,在思想上筑牢预防腐败的防线.作为村委班子领头雁,她深知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 ...查看


  • 河东村治理工作方案(1)
  • 河东村治理工作方案 河东村位于夕阳镇的西部,全村辖4个村民组,135户,总人口516人.该村是一个以粮.茶.桑.猪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村.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30名.近两年来,该村在抓好村级班子.带好党员干部队伍,促进全村经济社会等方面未能充分发 ...查看


  • 村两委班子分析研判报告
  • 沟东村两委班子研判汇报报告 按照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体要求,镇上安排由由张玉民书记带领研判组成员来我村进行研判工作,现我就本村基本情况.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及后半年打算做以汇报,不到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 沟东村基本情况: 沟东村 ...查看


  • 基层干部如何引导群众合法理性表达诉求
  • 2012年02月15日 07:55 来源:法制日报 本报记者陈东升 本报实习生王春 2月1日至5日,浙江省苍南县龙港镇泮河村发生了信访事件,引发舆论对村民诉求表达渠道.村务公开等问题的关注.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赶赴苍南,遍访了 ...查看


  • 交通事故被告代理词
  • 代理词 审判长.审判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之规定,我接受本案两被告苏吉和苏业松的特别委托,担任代理人,参加本案诉讼活动,维护被告的合法权益.今天依法出庭,参加本案审理.通过庭前了解案情,调查取证,结合法 ...查看


  • 2016双联活动基本情况报告
  • 2016双联活动基本情况报告 双联活动基本情况报告 蔡家沟村位于甘草店镇东北部干旱山区,距离镇政府5公里.气候干旱少雨,海拔1600米-2180米,无霜期153天,年降雨量380毫米,年蒸发量1450毫米左右.辖9个村民小组331户1268 ...查看


  • 一支队伍一面旗
  • 庄河市委紧紧把握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实际,着力破解农村党务工作力量不足.措施不实.落点不细等问题,在认真总结多年来开展的"乡镇干部包村"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力量,深入开展"驻村工作队&qu ...查看


  •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xx
  • xx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贯彻 落实情况汇报 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之后,xx高度重视,立即行动,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产业转型.提质增效为抓手,紧盯农业发展前沿高端,积极实施"科教兴农.人才强农.品牌富农.加工促农.改革活农"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