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的标准.(1)

好课的标准

评价课的优劣,不同的时期,标准不尽相同。随着新的课程观的确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也将发生改变。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不必为刻意迎合某些规定而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上课,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提倡富有个性和特色,“学生喜欢、质量不错”就是好课。至于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板书设计等具体教学环节,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决定。对教案的要求也不再苛求篇幅和字数,而是好用、实用、有新意。以下就我校教研活动中成功课例作好课的评析。

一、设计匠心独具

假如一个教师只是按照一套现成的教学设计去教学,就与以前的机械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对实践新课程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没有好处的。一堂好课要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设计。

在上小学二年级乘法复习的数学课时,把语文课中学生学过的感兴趣的故事《小猴子过生日》的内容贯穿在整堂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认识数学知识。让学生耳目一新,整堂课都兴致勃勃。

二、学生主动参与

随着学生主体观的重新确立,看一堂好课首先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让学生主动参与,议论纷纷。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

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在上美术课《帽子》时,用招聘帽子设计师的形式让同学们画外形美观,功能奇特的帽子。设计完以后进行作品展示,把自己设计的帽子画粘到墙上黑板上,并介绍自己设计的特色。最后,集体参评,让大家拿红星粘到你认为设计的最好的作品上,红星多的为优胜。同学们兴趣盎然。

三、教师语言生动

讲课中对语言有三点基本要求:清楚、得当、艺术。做到用词准确,用语恰当,讲话的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情绪不急不缓,既在关键时刻有激情,又注意讲课的大部分时间心平气和。要求语言简捷、生动、自然、有哲理。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张飞侠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很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这位老师声情并茂地成功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她马上接着说:你可以试着学一学。“老师读得好的地方,

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是多么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啊!

四、师生教学相长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样的课堂,老师、学生都会有不同感悟。

上《鸟的天堂》一课时让同学们想象小黄莺兴奋地唱着什么?可写诗词、写句段、作画。结果同学们的创作让他大吃一惊。上完课后,再次借用广告语“精彩超乎期待”作结束。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将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像。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这样的课堂师生都有所获。

五、好课意义深远

好课会让学生受益一生。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现和人生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许多人就是因为一堂好的课,而激发了他一生的追求。 好的课还是教师生命力的载体和再现,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并与教师课堂教学现实实现融合,而使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之我见

单位:洱源县宁湖小学

作者:赵乐花

邮编:671200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传统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四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情境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

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情境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四年级时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本文试就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思维就有了动力,便能做到执着追求,大胆探索,积极思维。在语

文教学时,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以便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层形成两个占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使语文教学在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

例如教学《白杨》一课,开始出示投影片,伴以老师巧设的导语;一位旅客带着他的两个孩子正坐在行驶于茫茫大戈壁的列车上,他望着每隔几秒种就从窗口飞快地闪过的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出神,这高大挺秀的身影是什么?这里面含有什么感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带着强烈的探究心理去读书,这时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语文教学,必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揣摩句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关键词句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深刻理解内容和中心。有些课文的关键句子在文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思考,从中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发展思维。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他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教学这一句时可通过比较,讨论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作者把幻想和现实作对比,说明小女孩尽管有着美妙幸福的幻想,但结局却是悲惨的。这就告诉我们,在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小女孩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要过上“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幸福生活,只有穷人团结起来,推翻吃人

的社会制度。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练习造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因此,在造句训练时,必须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造句中的发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句子成份。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对小学生讲述句子万分,但要引导学生把词语放到不同的位置上,造出不同意思的句子,实际上这些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了不同成份。例如用“顽强不屈”造句。作主语:顽强不屈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作谓语:方志敏在敌人面前顽强不屈。作定语:先烈们顽强不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二是句子内容。例如教学《养花》一文,让学生用“关切”造句,可以用感情上的关怀这一意思来造句,如:党和政府无时无刻不在关切着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也可以用态度上的亲切这一意思来造句,如:老师关切地问我:你的身体好些吗?三是句子形式。句子形式从语气方面考虑,可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从感性色彩方面考虑可以分为褒义和贬义。例如;用“骄傲”造句就可造出不同感性色彩,不同结构的句子。

总之,我们在句子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能力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象,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又如,在教学《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则到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出想象。这里,可以通过播放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进行联想。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 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在这里,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答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

如“月”字,出示有一轮弯月的画面,教师在旁边加以解释,学生对“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长城》这课中的“砖”字,让

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如《秋天到了》一课对于较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一句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让学生先观察“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在观察“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情景,学生在比较中自然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又如《刻舟求剑》一文明白找不到剑的原因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活动幻灯片,让学生观察

即“船动剑不动”让学生明白“船靠了岸”或“船在行驶”而“宝剑”没有随船走,

“那个人”找不到剑的原因。电化教育的直观、形象、生动,启发了学生思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录音媒体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播放朗读录音带,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如《赤壁之战》这一课,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让学生附属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后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赤壁之战”结果又将如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包围周瑜的士兵,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说曹操可能会想办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进行交锋。总之,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一定会以强取胜的。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想象,培养了说话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运用电教手段,培养读写能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练习朗读,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日月潭》、《黄山奇石》等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此地的风景录像。电化教学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有声有色。

综上所述,电化教育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但也要引起警觉,电教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同时,也有可能使学生减少对抽象的语文符号的兴趣,缺乏独立思考精神,从而产生“电教手段依赖症。”利用电教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育发挥最佳功能。

好课的标准

评价课的优劣,不同的时期,标准不尽相同。随着新的课程观的确立,评价一节好课的标准也将发生改变。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不必为刻意迎合某些规定而改变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按照自己的理解上课,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学。提倡富有个性和特色,“学生喜欢、质量不错”就是好课。至于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用具、板书设计等具体教学环节,让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决定。对教案的要求也不再苛求篇幅和字数,而是好用、实用、有新意。以下就我校教研活动中成功课例作好课的评析。

一、设计匠心独具

假如一个教师只是按照一套现成的教学设计去教学,就与以前的机械教学没有本质的区别,这对实践新课程和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是没有好处的。一堂好课要创建凸显个人特色的鲜活教学设计。

在上小学二年级乘法复习的数学课时,把语文课中学生学过的感兴趣的故事《小猴子过生日》的内容贯穿在整堂数学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认识数学知识。让学生耳目一新,整堂课都兴致勃勃。

二、学生主动参与

随着学生主体观的重新确立,看一堂好课首先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好课应让学生主动参与,议论纷纷。指的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发言声不绝于耳,教师方式多样,灵活多变地组织说话训练,使课堂上人人参与,个个活跃,议论纷纷。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都有参与的愿望,使

每一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在上美术课《帽子》时,用招聘帽子设计师的形式让同学们画外形美观,功能奇特的帽子。设计完以后进行作品展示,把自己设计的帽子画粘到墙上黑板上,并介绍自己设计的特色。最后,集体参评,让大家拿红星粘到你认为设计的最好的作品上,红星多的为优胜。同学们兴趣盎然。

三、教师语言生动

讲课中对语言有三点基本要求:清楚、得当、艺术。做到用词准确,用语恰当,讲话的速度不快不慢,声音不高不低,情绪不急不缓,既在关键时刻有激情,又注意讲课的大部分时间心平气和。要求语言简捷、生动、自然、有哲理。

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张飞侠老师是这样处理的:“这么美的课文,老师也很想读,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当这位老师声情并茂地成功范读博得学生热烈的掌声时,她马上接着说:你可以试着学一学。“老师读得好的地方,

如果你觉得不够好的地方,请你改一改,再试着美美地读一读,好吗?”这是多么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啊!

四、师生教学相长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样的课堂,老师、学生都会有不同感悟。

上《鸟的天堂》一课时让同学们想象小黄莺兴奋地唱着什么?可写诗词、写句段、作画。结果同学们的创作让他大吃一惊。上完课后,再次借用广告语“精彩超乎期待”作结束。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我们将看到这样的景象:即使是知识、技能的传授,也融入了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也充满了美丽的想像。因此,这样的每一堂课,都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都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这样的课堂师生都有所获。

五、好课意义深远

好课会让学生受益一生。素质教育环境下的课堂教学,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它的真正贡献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人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现和人生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许多人就是因为一堂好的课,而激发了他一生的追求。 好的课还是教师生命力的载体和再现,它凝聚着教师对教学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并与教师课堂教学现实实现融合,而使教师不断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获得旺盛的生命力。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如此。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训练之我见

单位:洱源县宁湖小学

作者:赵乐花

邮编:671200

在长期的教学中,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始终处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强化训练,无论是识字、写作、还是阅读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认为这样才能让学生达到教师所期望的目标。岂不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实在是一种落后,不太实际的教学方法,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想个性,阻碍了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因此,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改变自己以前传统的作法。把学生们放在教育教学的“主体”地位,充分让他们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变以前的被动学为主动学;呆板学为灵活学;苦学为乐学。正是有了这种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学中注重抓住一个项目做实验为突破口,进而向其他项目延伸。近几年来,从一年级接手到现在的四年级,我一直重点实验的课题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实践,现以初见成效。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遇到了一顿美餐,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一段好的情境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

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情境语,积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雨”这篇课文是,我引导学生说:“你们都见过„雨‟,„雨‟对我们大家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它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伴,就象我们的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可你们知道下雨时天气怎样?风怎样?雨水是怎样的?庄稼又是怎样等这些情景吗?你们想了解吗?”同学们个个精神抖擞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说:“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写„雨‟的课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请你们用自己的能力去阅读课文,并寻求答案好吗?”话音刚落,学生就情绪高昂地朗读起课文来。

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时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二年级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三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四年级时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理解文章。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致理解全篇内容。

三、精讲多读,读出情感。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教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渎,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的散文、古诗配以乐器、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说明文设制电动课件等。这样以来学生在各种特定的环境中反复读课文,既是一种欣赏,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总之,阅读训练的方法还很多很多,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去发现去积累去实践,才能找到最为理想的途径。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思维力是智力的核心,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的训练都离不开思维能力,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着重培养和发展思维能力。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把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本文试就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谈一些粗浅认识。

一、激发兴趣,培养思维的积极性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的内在动力。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思维就有了动力,便能做到执着追求,大胆探索,积极思维。在语

文教学时,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应适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尽可能使学生感兴趣,以便使他们的大脑皮质层形成两个占优势的兴奋中心,从而使学生将思维的触角伸向教材的重点和知识的深处。使语文教学在学生兴致盎然,积极思维的状态中进行。

例如教学《白杨》一课,开始出示投影片,伴以老师巧设的导语;一位旅客带着他的两个孩子正坐在行驶于茫茫大戈壁的列车上,他望着每隔几秒种就从窗口飞快地闪过的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出神,这高大挺秀的身影是什么?这里面含有什么感人的故事?这样,学生在老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带着强烈的探究心理去读书,这时学生的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特别活跃。在这样的情境下进行语文教学,必定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揣摩句子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在语文教学中,理解关键词句不但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而且可以深刻理解内容和中心。有些课文的关键句子在文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去比较,去思考,从中体会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而发展思维。

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最后一句“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他曾经多么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教学这一句时可通过比较,讨论两个幸福的不同含义。作者把幻想和现实作对比,说明小女孩尽管有着美妙幸福的幻想,但结局却是悲惨的。这就告诉我们,在吃人的资本主义社会里,小女孩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要过上“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幸福生活,只有穷人团结起来,推翻吃人

的社会制度。学生在比较过程中,理解了文章的中心,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三、练习造句,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创造思维的核心是发散思维。因此,在造句训练时,必须加强发散思维训练,拓展学生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造句中的发散思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句子成份。虽然我们不能直接对小学生讲述句子万分,但要引导学生把词语放到不同的位置上,造出不同意思的句子,实际上这些词语在句子中充当了不同成份。例如用“顽强不屈”造句。作主语:顽强不屈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作谓语:方志敏在敌人面前顽强不屈。作定语:先烈们顽强不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二是句子内容。例如教学《养花》一文,让学生用“关切”造句,可以用感情上的关怀这一意思来造句,如:党和政府无时无刻不在关切着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也可以用态度上的亲切这一意思来造句,如:老师关切地问我:你的身体好些吗?三是句子形式。句子形式从语气方面考虑,可分为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从感性色彩方面考虑可以分为褒义和贬义。例如;用“骄傲”造句就可造出不同感性色彩,不同结构的句子。

总之,我们在句子教学时,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发展思维的天地,引导他们学会多向思维,使他们的思维触角伸向更广阔的领域。

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能力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光、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象,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又如,在教学《在艰苦的岁月里》一课的结尾:“小红军听着笛声,出神地望着远方。他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则到底是什么,要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出想象。这里,可以通过播放艰苦的岁月里人民的生活是如何的录像,让学生看后进行联想。高尔基说过:“想象可以补充事实的链条中不足的和没有发现的 环节。”教材中有些文章言虽尽而意未完,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把它补充出来。在这里,因为电教手段的使用,学生就能很快地找到满意的答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学生思维整体结构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的创造性思维发展。

二、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

如“月”字,出示有一轮弯月的画面,教师在旁边加以解释,学生对“月”字便有了很深刻的形象记忆。教“休”字,只要出示“一棵树的左边倚靠着一个人在歇息”的画面,学生便能牢记此字。教《长城》这课中的“砖”字,让

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三、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如《秋天到了》一课对于较入学不久的孩子来说,“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这一句较难理解。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录像,让学生先观察“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样子,在观察“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情景,学生在比较中自然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又如《刻舟求剑》一文明白找不到剑的原因是教学重点。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活动幻灯片,让学生观察

即“船动剑不动”让学生明白“船靠了岸”或“船在行驶”而“宝剑”没有随船走,

“那个人”找不到剑的原因。电化教育的直观、形象、生动,启发了学生思索,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四、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录音媒体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播放朗读录音带,使学生沉浸于某种境界,从而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如《赤壁之战》这一课,教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朗读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把二十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南风驶向曹操船队,曹军在铁索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注意力都比较集中。让学生附属故事情节,他们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后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赤壁之战”结果又将如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包围周瑜的士兵,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有的说曹操可能会想办法引周瑜的士兵上岸,再进行交锋。总之,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一定会以强取胜的。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氛围内学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想象,培养了说话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五、运用电教手段,培养读写能力

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运用电教手段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的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练习朗读,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如在教学《日月潭》、《黄山奇石》等表现祖国壮丽河山、旖旎风光的文章时,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先一边听范读一边欣赏此地的风景录像。电化教学把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情感融于一体,使学生仿佛在如画的湖光山色中漫游。这样学生再朗读课文时必定感情充沛,有声有色。

综上所述,电化教育以形、声、色、情的优势将教材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眼见其形、耳闻其声,受到了美的熏陶,能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但也要引起警觉,电教容易使人沉醉于色彩斑斓的画面和赏心悦目的乐海中,绝不能以娱乐而告终。同时,也有可能使学生减少对抽象的语文符号的兴趣,缺乏独立思考精神,从而产生“电教手段依赖症。”利用电教手段,旨在优化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才能使电化教育发挥最佳功能。


相关文章

  • 太保职业分类表
  • 大分类 中分类 / / / / / / / / 小分类 寿险/重疾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标准 ...查看


  • 电工操作证国家局考试题判断题
  • 1.避雷针是防止雷电入侵波的防雷装置.() 标准答案:× 2. 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有及时报告的义务.()标准答案:√ 3. 填写数日内工作有效的第一种工作票,每日收工时,如果将工作地点所装的接地线撤除, 次日恢复工作,可 ...查看


  • 标准化管理体系手册
  • 版本:A0 受控状态: 发放编号: 标 准 化 管 理 手 册 (符合GB/T 15496-2003 标准) 2016-11-15 发布 目 录 前 言 4 引 言 5 0.1总则0.2标准化系统管理0.3标准体系的持续改进 0.4标准体系 ...查看


  • 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 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 GB/T 15496-1995 1995-10-01实施 前 言 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主体,是企业组织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的技术依据.其中有关质量的技术标准是建立质量体系的技术性文件. 技术标准体系以与质量有关的技术 ...查看


  • 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
  • 全国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 国家旅游局 序 言 为进一步推进旅游标准化工作,全面提升标准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经济新常态下旅游业的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加快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进程,国家旅游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旅 ...查看


  • 标准化基础知识
  • 标准化基础知识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实现专业化生产.实现管理科学和现代化的基础,是稳定和提高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标准化还有利于发展产品品种,缩短研制生产周期,节约原料,降低资源消耗和节约能源,是保护劳动职业健康与安全,加强环 ...查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条文解释
  • [时效性]:现行有效[发文字号]:国家技监局令第12号[颁布日期]:1990-07-23[生效日期]:1990-07-23[效力级别]:部门规章[颁布机构]: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目录 * 1 href="#heading_1&qu ...查看


  • 2010版食品卫生检验标准参照大全.1
  • 2010版食品卫生检验标准参照大全. 作:编委会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 16开精装 6卷 光盘:0 定价:1680元 优惠:840元 .. 详细 : .. ....................................... ...查看


  •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中经未来产业研究院 标准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标准化事业快速发展,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应用范围不断扩 ...查看


  • 房地产项目管理系统
  • 房地产项目管理系统 第一章 房地产项目组织管理工作执行标准 FDC-A-001 房地产项目管理组织机构设计执行标准 FDC-A-002 房地产项目组织形式选择标准 FDC-A-003 职位分类执行标准 FDC-A-004 编制定员执行标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