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化学选修4课时作业)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目标要求] 1. 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 知道影响反应热大小的因素。3. 会写热化学方程式。4. 能熟练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5. 了解中和热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

(1)

(2)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对应。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

(2)

(3)常温常压时,可不注明) 。

二、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2.注意事项

(1)碱液稍过量的目的是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操作时动作要快目的是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

(3)实验中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知识点一 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 .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 .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H 2(g)+O 2(g)===2H2O(l) ΔH =-483.6 kJ

答案 C

解析 A 项,热化学方程式还应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B 项,放热反应有时在点燃或加热时才能发生;D 项,ΔH 的单位错误。

-2.热化学方程式C(s)+H 2O(g)===CO(g)+H 2(g) ΔH =+131.3 kJ·mol 1表示( )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

B .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C .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 热量

D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 kJ

答案 C

解析 依据反应热的概念,表示按照热化学方程式计量数的物质的量反应时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单位是kJ·mol 1,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的热量,特别要指明水的状态。

知识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3. 分析图中的能量变化情况,下列正确的是( )

A .2A +B===2C ΔH

C .2A(g)+B(g)===2C(g) ΔH 0

答案 D

解析 A 、B 选项没注明物质状态,且ΔH 的符号错误,均不正确。根据图象先确定物质总能量的相对关系,再确定放热:2C(g)===2A(g)+B(g) ΔH 0。

4.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1-A .H 2O(g)===H2(g)+O 2(g) ΔH =+242 kJ·mol 1 2

-B .2H 2(g)+O 2(g)===2H2O(l) ΔH =-484 kJ·mol 1

1-C .H 2(g)+2(g)===H2O(g) ΔH =+242 kJ·mol 1 2

-D .2H 2(g)+O 2(g)===2H2O(g) ΔH =+484 kJ·mol 1

答案 A

解析 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其ΔH 应为负值,故C 、D 错误;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而B 是生成液态水,所以B 也是错误的;反应逆向进行,ΔH 符号相反,因此A 是正确的。

知识点三 中和热

--5.50 mL 0.50 mol·L 1盐酸与50 mL 0.55 mol·L 1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

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该实验在______中进行效果更好。

--(3)实验中改用60 m L 0.50 mol·L 1盐酸与 50 m L 0.55 mol·L 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

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________;用50 m L 0.5 mol·L 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 (1)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偏小 保温杯 (3)不相等 相等 因中和热

是在稀溶液中,1 mol H和1 mol 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 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4)偏小 偏小

解析 要掌握实验操作要点:①量热计保温效果要好;②酸碱溶液的浓度要小;③酸碱一方要过量;④操作迅速准确,减少热量损失;⑤及时准确记录数据。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

+-1 mol H和1 mol 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 时所放出的热量,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是H +OH ===H2O ,计算出来的中和热是相同的。

+-练基础落实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g)===2H2O(l) ΔH 1=-571.6 kJ·mol 1,则关于热化

学方程式:2H 2O(l)===2H2(g)+O 2(g) ΔH 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 .该反应ΔH 2大于零

-C .该反应的ΔH 2=-571.6 kJ·mol 1

D .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答案 B

-解析 ΔH 2与ΔH 1符号相反,数值相等,故ΔH 2=+571.6 kJ·mol 1;D 选项没有指明36

g 水的状态,故D 项错误。

-2.已知:H 2(g)+F 2(g)===2HF(g) ΔH =-270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B .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答案 C

解析 A 项中用L 做单位是错误的,因为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B 项中放出热量小于270 kJ 是错误的,应大于270 kJ ;D 项中说几个分子间反应是错误的;C 项正确。

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C 2H 2(g)+5O 2(g)===4CO2(g)+2H 2O(l) ΔH =-4b kJ·mol 1

5-B .C 2H 2(g)+O 2(g)===2CO2(g)+H 2O(l) ΔH =+2b kJ·mol 1 2

-C .2C 2H 2(g)+5O 2(g)===4CO2(g)+2H 2O(l) ΔH =-2b kJ·mol 1

-D .2C 2H 2(g)+5O 2(g)===4CO2(g)+2H 2O(l) ΔH =+b kJ·mol 1

答案 A

解析 乙炔燃烧是放热反应,ΔH <0,则排除B 、D 两选项;又因反应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热量为b kJ,则生成4 mol CO2(g)应放出热量4b kJ,故A 正确,C 不正确。

4.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 (aq)+OH (aq)===H2O(l) ΔH =-57.3 kJ·mol 1

对下列反应:

-CH 3COOH(aq)+NaOH(aq)===CH3COONa(aq)+H 2O(l) ΔH =-Q 1 kJ·mol 1

11-2SO 4(浓) +NaOH(aq)===Na 2SO 4(aq)+H 2O(l) ΔH =-Q 2 kJ·mol 1 22

HNO 3(aq)+NaOH(aq)===NaNO3(aq)+H 2O(l)

-ΔH =-Q 3 kJ·mol 1

上述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则下列Q 1、Q 2、Q 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Q 2>Q 3>Q 1 B .Q 2>Q 1>Q 3 C .Q 1=Q 2=Q 3 D .Q 2=Q 3>Q 1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HNO 3和NaOH 反应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其电离过程要吸收热量,故Q 1Q 3,故Q 1

5.已知:

1-(1)H2(g)2(g)===H2O(g) ΔH 1=a kJ·mol 1 2

-(2)2H2(g)+O 2(g)===2H2O(g) ΔH 2=b kJ·mol 1

1-(3)H2(g)2(g)===H2O(l) ΔH 3=c kJ·mol 1 2

-(4)2H2(g)+O 2(g)===2H2O(l) ΔH 4=d kJ·mol 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 d >0 C .2a =b 0 答案 C

解析 抓比较的关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可逆反应的反应热分析技巧

6.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SO 2在接触室中被催化氧化为SO 3气体,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2 mol SO2、1 mol O2充入一密闭容器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8.3 kJ,此时测得SO 2的转化率为50%,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SO 2(g)+O 2(g)

2SO 3(g) ΔH =-196.6 kJ·mol -1 B .2SO 2(g)+O 2(g) 3(g) ΔH =-98.3 kJ·mol -1 1 C .SO 2(g)2O 2(g) 3(g) ΔH =+98.3 kJ·mol -1

1D .SO 2(g)22(g) SO 3(g) ΔH =-196.6 kJ·mol -1

答案 A

练综合拓展

-7.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 =-12.1 kJ·mol 1;HCl(aq)与NaOH(aq)反应

-的ΔH =-55.6 kJ·mol 1。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

--A .-67.7 kJ·mol 1 B .-43.5 kJ·mol 1

--C .+43.5 kJ·mol 1 D .+67.7 kJ·mol 1

答案 C

-解析 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5.6 kJ·mol 1,当氢氰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由于氢

氰酸为弱酸,存在氢氰酸的电离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两者反应时放出的热量较强酸和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少,两者的差值(55.6-12.1=43.5) 就是氢氰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吸收的热量的数值,电离反应吸热,ΔH 为正值,故C 项正确。

-8.已知:2H 2(g)+O 2(g)===2H2O(l) ΔH =-571.6 kJ·mol 1

-CH 4(g)+2O 2(g)===CO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现有H 2与CH 4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 ,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 695 kJ,则原混合气体中H 2与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1∶3 C .1∶4 D .2∶3

答案 B

解析 设112L 即5 mol混合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为x ,则285.8x +890(5-x ) =3 695,解得:x =1.25 mol。则n (H2) ∶n (CH4) =1.25 mol∶3.75 mol=1∶3。

-9.已知2H 2(g)+O 2(g)===2H2O(l) ΔH =-571.6 kJ·mol 1

1-CO(g)2(g)===CO2(g) ΔH =-283 kJ·mol 1 2

某H 2和CO 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6 kJ热量,同时生成3.6 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 2和C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0.2 mol、0.2 mol

3.6 g解析 由题意知:反应生成3.6 g H2O(l),故H 2-10.2 mol。 18 g·mol

-1571.6 kJ·mol 0.2 mol H2×0.2 mol=57.16 kJ,故CO 完全燃烧放 2

56.6 kJ出的热量为113.76 kJ-57.16 kJ=56.6 kJ,所以CO -10.2 283 kJ·mol

mol 。

第2课时 热化学方程式

[目标要求] 1. 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 知道影响反应热大小的因素。3. 会写热化学方程式。4. 能熟练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5. 了解中和热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

(1)

(2)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成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对应。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

(2)

(3)常温常压时,可不注明) 。

二、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2.注意事项

(1)碱液稍过量的目的是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操作时动作要快目的是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

(3)实验中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知识点一 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 .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 .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H 2(g)+O 2(g)===2H2O(l) ΔH =-483.6 kJ

答案 C

解析 A 项,热化学方程式还应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B 项,放热反应有时在点燃或加热时才能发生;D 项,ΔH 的单位错误。

-2.热化学方程式C(s)+H 2O(g)===CO(g)+H 2(g) ΔH =+131.3 kJ·mol 1表示( )

A .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

B .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C .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 热量

D .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 kJ

答案 C

解析 依据反应热的概念,表示按照热化学方程式计量数的物质的量反应时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单位是kJ·mol 1,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的热量,特别要指明水的状态。

知识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3. 分析图中的能量变化情况,下列正确的是( )

A .2A +B===2C ΔH

C .2A(g)+B(g)===2C(g) ΔH 0

答案 D

解析 A 、B 选项没注明物质状态,且ΔH 的符号错误,均不正确。根据图象先确定物质总能量的相对关系,再确定放热:2C(g)===2A(g)+B(g) ΔH 0。

4.已知在1×105 Pa、298 K条件下,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1-A .H 2O(g)===H2(g)+O 2(g) ΔH =+242 kJ·mol 1 2

-B .2H 2(g)+O 2(g)===2H2O(l) ΔH =-484 kJ·mol 1

1-C .H 2(g)+2(g)===H2O(g) ΔH =+242 kJ·mol 1 2

-D .2H 2(g)+O 2(g)===2H2O(g) ΔH =+484 kJ·mol 1

答案 A

解析 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其ΔH 应为负值,故C 、D 错误;2 mol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热量,而B 是生成液态水,所以B 也是错误的;反应逆向进行,ΔH 符号相反,因此A 是正确的。

知识点三 中和热

--5.50 mL 0.50 mol·L 1盐酸与50 mL 0.55 mol·L 1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

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该实验在______中进行效果更好。

--(3)实验中改用60 m L 0.50 mol·L 1盐酸与 50 m L 0.55 mol·L 1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

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________;用50 m L 0.5 mol·L 1 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 (1)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偏小 保温杯 (3)不相等 相等 因中和热

是在稀溶液中,1 mol H和1 mol 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 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4)偏小 偏小

解析 要掌握实验操作要点:①量热计保温效果要好;②酸碱溶液的浓度要小;③酸碱一方要过量;④操作迅速准确,减少热量损失;⑤及时准确记录数据。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

+-1 mol H和1 mol O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 时所放出的热量,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是H +OH ===H2O ,计算出来的中和热是相同的。

+-练基础落实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g)===2H2O(l) ΔH 1=-571.6 kJ·mol 1,则关于热化

学方程式:2H 2O(l)===2H2(g)+O 2(g) ΔH 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 .该反应ΔH 2大于零

-C .该反应的ΔH 2=-571.6 kJ·mol 1

D .该反应可表示36 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答案 B

-解析 ΔH 2与ΔH 1符号相反,数值相等,故ΔH 2=+571.6 kJ·mol 1;D 选项没有指明36

g 水的状态,故D 项错误。

-2.已知:H 2(g)+F 2(g)===2HF(g) ΔH =-270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 L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氢气与1 L氟气吸收270 kJ热量

B .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反应生成2 mol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氢气与1 mol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热量

答案 C

解析 A 项中用L 做单位是错误的,因为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B 项中放出热量小于270 kJ 是错误的,应大于270 kJ ;D 项中说几个分子间反应是错误的;C 项正确。

3.已知充分燃烧a g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C 2H 2(g)+5O 2(g)===4CO2(g)+2H 2O(l) ΔH =-4b kJ·mol 1

5-B .C 2H 2(g)+O 2(g)===2CO2(g)+H 2O(l) ΔH =+2b kJ·mol 1 2

-C .2C 2H 2(g)+5O 2(g)===4CO2(g)+2H 2O(l) ΔH =-2b kJ·mol 1

-D .2C 2H 2(g)+5O 2(g)===4CO2(g)+2H 2O(l) ΔH =+b kJ·mol 1

答案 A

解析 乙炔燃烧是放热反应,ΔH <0,则排除B 、D 两选项;又因反应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热量为b kJ,则生成4 mol CO2(g)应放出热量4b kJ,故A 正确,C 不正确。

4.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 (aq)+OH (aq)===H2O(l) ΔH =-57.3 kJ·mol 1

对下列反应:

-CH 3COOH(aq)+NaOH(aq)===CH3COONa(aq)+H 2O(l) ΔH =-Q 1 kJ·mol 1

11-2SO 4(浓) +NaOH(aq)===Na 2SO 4(aq)+H 2O(l) ΔH =-Q 2 kJ·mol 1 22

HNO 3(aq)+NaOH(aq)===NaNO3(aq)+H 2O(l)

-ΔH =-Q 3 kJ·mol 1

上述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则下列Q 1、Q 2、Q 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Q 2>Q 3>Q 1 B .Q 2>Q 1>Q 3 C .Q 1=Q 2=Q 3 D .Q 2=Q 3>Q 1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HNO 3和NaOH 反应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其电离过程要吸收热量,故Q 1Q 3,故Q 1

5.已知:

1-(1)H2(g)2(g)===H2O(g) ΔH 1=a kJ·mol 1 2

-(2)2H2(g)+O 2(g)===2H2O(g) ΔH 2=b kJ·mol 1

1-(3)H2(g)2(g)===H2O(l) ΔH 3=c kJ·mol 1 2

-(4)2H2(g)+O 2(g)===2H2O(l) ΔH 4=d kJ·mol 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 d >0 C .2a =b 0 答案 C

解析 抓比较的关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可逆反应的反应热分析技巧

6.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SO 2在接触室中被催化氧化为SO 3气体,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2 mol SO2、1 mol O2充入一密闭容器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8.3 kJ,此时测得SO 2的转化率为50%,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SO 2(g)+O 2(g)

2SO 3(g) ΔH =-196.6 kJ·mol -1 B .2SO 2(g)+O 2(g) 3(g) ΔH =-98.3 kJ·mol -1 1 C .SO 2(g)2O 2(g) 3(g) ΔH =+98.3 kJ·mol -1

1D .SO 2(g)22(g) SO 3(g) ΔH =-196.6 kJ·mol -1

答案 A

练综合拓展

-7.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 =-12.1 kJ·mol 1;HCl(aq)与NaOH(aq)反应

-的ΔH =-55.6 kJ·mol 1。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

--A .-67.7 kJ·mol 1 B .-43.5 kJ·mol 1

--C .+43.5 kJ·mol 1 D .+67.7 kJ·mol 1

答案 C

-解析 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5.6 kJ·mol 1,当氢氰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由于氢

氰酸为弱酸,存在氢氰酸的电离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两者反应时放出的热量较强酸和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少,两者的差值(55.6-12.1=43.5) 就是氢氰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吸收的热量的数值,电离反应吸热,ΔH 为正值,故C 项正确。

-8.已知:2H 2(g)+O 2(g)===2H2O(l) ΔH =-571.6 kJ·mol 1

-CH 4(g)+2O 2(g)===CO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现有H 2与CH 4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 ,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 695 kJ,则原混合气体中H 2与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1∶3 C .1∶4 D .2∶3

答案 B

解析 设112L 即5 mol混合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为x ,则285.8x +890(5-x ) =3 695,解得:x =1.25 mol。则n (H2) ∶n (CH4) =1.25 mol∶3.75 mol=1∶3。

-9.已知2H 2(g)+O 2(g)===2H2O(l) ΔH =-571.6 kJ·mol 1

1-CO(g)2(g)===CO2(g) ΔH =-283 kJ·mol 1 2

某H 2和CO 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6 kJ热量,同时生成3.6 g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 2和C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0.2 mol、0.2 mol

3.6 g解析 由题意知:反应生成3.6 g H2O(l),故H 2-10.2 mol。 18 g·mol

-1571.6 kJ·mol 0.2 mol H2×0.2 mol=57.16 kJ,故CO 完全燃烧放 2

56.6 kJ出的热量为113.76 kJ-57.16 kJ=56.6 kJ,所以CO -10.2 283 kJ·mol

mol 。


相关文章

  • 高中化学电子学案的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 高中化学电子学案的设计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 当前,学案研究成为热门课题.编写学案离不开建构主义(旨在:教师指导下的自我学习).信息加工心理学(旨在:寻找更有利于理解.记忆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存储知识). 从基础概念的建构到概 ...查看


  • 化学 选修五 课时作业1
  • 课时作业(一)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 B .有机物都容易燃烧 C .有机物溶于水都不能导电 D .有机物只能从有机体中获得 解析:有机物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A 正确:大多数有机物都可以燃烧, ...查看


  •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全套备课资料
  • [PPT课件]选修4备课资料-第1章第1节第1课时焓变反应热课件 [课时训练]选修4备课资料-第1章第1节第1课时练习 [PPT课件]选修4备课资料-第1章第1节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中和热的测定课件 [课时训练]选修4备课资料-第1章第1节 ...查看


  • 山东大学选修课参考
  • 山东大学选修课参考来源: 赵博鑫的日志 这有的不会我自己写的,有一部分是从网上找的,如果谁知道告诉我一下,我给加上哈 影视艺术欣赏(夏威老师开的),这个课可以说是15块钱包过的,第一节课去上课,花15块钱买一本教材,以后就可以不去了,不点名 ...查看


  • 2015--2016高二化学下期教学计划
  • 2015--2016高二化学下学期教学计划 高二A 娄 昀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 ...查看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博 兴 一 中 孙 翠 玲 自2004年9月开始,各个版本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验.与原来大纲教材相比,各个版本课标教材在知识内容的体系安排,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 ...查看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1
  • 对高中数学课标教材的分析与研究 博 兴 一 中 孙 翠 玲 自2004年9月开始,各个版本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验.与原来大纲教材相比,各个版本课标教材在知识内容的体系安排,教材的组织形式和呈现方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大的 ...查看


  •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绪言
  •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绪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了解本教材的内容,即化学反应原理的研究范围: 2.引导学生学习"有效碰撞"概念模型.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并对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方法有 ...查看


  • 选修② 第二章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课时作业
  • 选修② 第二章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 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展环保产业.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