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唱]阅读答案 1

绝    唱  (17分)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⑦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8.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

19.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⑤⑥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2分)

20.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从含义的角度: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21.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

22.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2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答案

18.答案示例: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2分)

19.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评分:2分。每空1分,第二空只答对一项不得分)

20.(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评分:4分。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21.答案示例: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评分:2分。只答后两句,大意对即可。如果从文章中摘取“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得1分)

22.答案示例:“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

23.答案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绝    唱  (17分)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⑦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我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一切并非如此。

③诚然,荷花的红、荷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亭亭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这是这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人们总是不绝于口。我也曾经认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认为了。

④那是十多年前的十一月,我独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时,无意之间,却被蓦然呈现在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的倒影中间,是一池残荷——有的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它自己的根。看到这些景象,我顿时感到自己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世界。

⑤“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你从中可以发现一种美,那种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而是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充满自信和孤傲的凄美。

⑥它是满池桔梗残叶,它不再以绿叶去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去使人陶醉,但它却表达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地的莲子,又会吐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⑦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风雨声中听残荷”吧!去听它的精神,去听它的力量!

18.联系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亭亭:

19.第④段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了残荷的                     ,第⑤⑥段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赞美了残荷的精神。(2分)

20.按照要求品读、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1)从修辞的角度:

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赏析:

(2)从含义的角度:

有的叶子早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擎。

赏析:

21.作者在写残荷时多次提到圆明园的断墙残柱,这两者有何相似之处?(2分)

22.文段⑦中,“留得残荷听雨声”与“风雨声中听残荷”有何不同?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4分)

23.根据文章内容,分析本文题目“绝唱”的含义。(3分)

答案

18.答案示例:这里指荷花直立而美好的样子。(2分)

19.外在形态(形象) 议论、抒情(评分:2分。每空1分,第二空只答对一项不得分)

20.(1)示例:句中将“绿叶”比喻成“透明的翡翠”,将绿叶上“汪汪点点的水露”比喻成“珍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绿叶的青翠、晶莹,水露的圆润、灵动。    (2)示例:句中的“撕破”“卷作黑色的一团”体现了“秋风”摧残之重,“依然”“高擎”则突出了残荷(荷叶)不屈、孤傲的品格。

(评分:4分。每句2分,意思对或言之成理即可)

21.答案示例:两者都经受摧残,外形都是残破的,精神都是不屈的。(评分:2分。只答后两句,大意对即可。如果从文章中摘取“它和圆明园留给人们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得1分)

22.答案示例:“留得残荷听雨声”听的重点是雨声,表现的是一种审美的情趣;“风雨声中听残荷”突出的是感受残荷所表现的一种精神和力量。(评分:4分。大意对即可)

23.答案示例:这里指圆明园的残荷虽然饱受摧折,枯败残破,但依然自信、孤傲,表现的是一种绝美的精神。(评分:3分。大意对即可)


相关文章

  • 绝唱阅读答案
  • ①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却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我只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去. ②诚然,荷花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 ...查看


  • 生命的绝唱阅读答案
  • 生命的绝唱李永生黑色的硝烟弥漫天际,太阳在这黑色烟雾的笼罩下略显浮动.鬼子为了占领这个名叫鸡蛋砣的阵地,用骡子拖来了十门山炮.敌人的炮火把阵地几乎翻了个个儿.他们已经坚守了三天三夜.牺牲了的战友的尸体在7月高温的烘烤下发出异味,吸引着一只饥 ...查看


  • 忆夏志清阅读答案
  • 篇一:忆夏志清阅读答案 15.(6分)①生活态度上:童真乐观,直面人生,幽默风趣,较为自负. ②学术研究上:西为中用,见解独特,治学严谨,奖掖后进. 评分建议:每点3分:"方面"1分,"分析"2分,意 ...查看


  • 文赤壁阅读答案
  • 文赤壁 朱增泉 文赤壁在黄州,武汉向东,车子开一个来小时就到了.一下车,我就远远望见苏东坡,是山坡下一尊高高站立的汉白玉石雕像.文赤壁的名声犹胜武赤壁,苏东坡是这里的主角.大家走近前去,仰视这位千古文豪.一个人一旦被刻成一尊石像,即便恣肆汪 ...查看


  • 最后一发子弹奚同发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5分) 最后一发子弹    奚同发 黎明时分林子间还缭绕着一团团带状的雾气,相距不足二百米的两人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逃犯起身就跑,刑警吴一枪则抢先对天空鸣枪,警告对方"站住".吴一枪心里明 ...查看


  • 这个世界很美阅读答案
  • 这个世界很美 张全民 ⑴在浮华的尘世中,我常常是怀着乡愁的冲动从马思聪的<思乡曲>出发去寻找自己的故乡的. ⑵我无数次地听过这首美丽而又略带忧伤的中国小提琴经典之作. ⑶每当那如歌的思乡主题旋律从小提琴的弓弦之间慢慢地流溢而出时 ...查看


  • 魏征传阅读答案
  • 篇一:魏征传阅读答案 篇二:魏征传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太宗新即位,励精政道.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与之言,未尝不欣然纳受.征亦喜逢知己之主,思竭其用,知无不言.太宗尝劳之曰:&q ...查看


  • 给初一新生的第一堂语文课(纲)
  • 给初一新生的第一堂语文课 一.自我介绍 二.什么是语文? 语文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茎须:是庄子的逍遥云游, ...查看


  • 放旅雁阅读答案
  •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卜算子 朱敦儒① 旅雁向南飞,风雨群相失.饥渴辛勤两翅垂,独下寒汀②立. 鸥鹭苦难亲,增缴③忧相逼.云海茫茫无处归,谁听哀鸣急! [注释]①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兵强渡黄河,进逼洛阳,中原大地沉浸在血与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