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lo年第lo期
Joum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Pnccanfl’nI-hn(“o科(sociaJ
sciPn(:es刚mn)
No.1020lO
雪莱《西风颂》意象解读
刘知国
摘要:《西风颂》是雪莱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是一首脍炙人口、含蕴深刻的写景名篇。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抒写了秋
乏实体的气息;雪菜在其中创造的中心意象——“西风”表现出了“破坏者”兼“保护者”的强大有力形象。整首诗语言优
美形象、感情真挚磅礴、格调高昂激越,表达了作者摆脱现实、享受无限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当时丑陋社会现实的批判态
度和对于人类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关键词:《西风颂》;破坏者;保护者;意象中图分类号:1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10一()1()4—02
作者简介:刘知国(1977一),男,安徽和县人,硕士,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
美文学。
收稿日期:2010一叭一31
在西方诗歌浩瀚的夜窄巾,曾有无数明星闪耀、放射光芒。而生命历程只有30载的英国著名诗人雪莱(Shelley,1792~1822),则像一颗琶速掠过寰宁的璀璨流星,闪烁出奇异而又夺目的光彩。鲁迅先生曾赞叹雪莱是“神思之人”,称他“品行之卓,出于云间,热诚勃然,无可沮遏……自趁其神思而奔神思之乡……出入间而神行,冀自达所崇信之境;复以妙音,喻一切未觉。”…诗人郭沫若也评价雪莱“是真正的诗的作者。是一个真正的诗人……雪莱的诗心好像一架钢琴,大扣之则大鸣,小扣之则小鸣。他有时雄浑倜傥、突兀排空:有时幽抑清冲、如泣如诉。他不是只能吹出一种单调的稻草。”[21雪莱为人们留下了一大批诗歌瑰宝,其中《西风颂》(OdetotheWestWind)是雪莱创作的所有这类诗歌中的巅峰之作。该诗融写景与抒情于一体.节奏简沽明快,感情热烈奔放,含义久远深刻,歌颂了西风摧枯拉朽且孕育新事物的精神,预言了旧世界的毁火及新时代的即将到来,表达了对未来革命必胜的乐){!j}主义精神。本文试从诗人所创造的中
表象正是深入内在本性、思想、意:畚的象征物。借助这个表象,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段。西风成为全诗的中心意象。”【43
全诗的第一节,主要意象是西风与树林中的残叶。描写r两风横扫林巾残叶、吹送乍命的种子的景象。这里,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得到了生动的运用。诗人将“西风”比作大自然中不町战胜的、所向披靡的“秋之实体的气息”(breaIhofAutumn’sbeing),而将“春风“f也即春天的西风1比作“Thinesisterofthe
azure
S研ng”(阳春的蔚蓝色姐妹);诗人用“残叶”(the
leaves
dead)来象征英H的反动阶层;朋“无数疫疠摧残的落叶”来描述反动阶层垂死的状态。“两风”是“WildSpirit”(不羁的精灵),既足“Destroyer”(破坏者),也是‘‘Presenrer”f保护者)。旷野的西风喻指革命的力量,它在摧毁一切腐朽、堕落的旧事物的同时.又孕育扶持一切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事物。全诗开篇就突现1r两风奔腾的气势,它既能摧毁旧的世界,又能缔造新世界。
心意象——既是破坏者义是保护者的鲜明的西风形象——进行解读。
一、奔腾的西风
“每部诗作都有由文体要求、作者偏好和无数其他岗素所决定的特殊的意象分光带。”[33诗的意象也可以称为‘观念’,描绘所达到的形式层面,亦即达到一种意象结构。两风作为《两风颂》一诗的中心意象,被赋予想象的翅膀。随着两风飞扬,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也不断拓展升华。可以说,“西风”那狂野不羁、肆意破坏的力量正是雪莱渴望追寻的生命之力量,是他受禁锎的乍命的强烈反抗。“在《西风颂》中,西风是雪莱心灵捕捉到的绚丽多彩而又意蕴深沉的表象。而这个
二、狂野的西风
在伞诗的第二节。雪莱采用了两风和天李巾的云、雨、电这些意象,进一步描绘了西风在长空中的磅礴气势。雨和电的天使(Angels
ofrainandlightnin曲
正聚集全力呼风唤雨。这里,诗人用拟人手法点出厂西风的磅礴气势.比喻两风带来了革命风暴。诗人用“天空和海洋交错缠接的柯枝”(thetangledboughsofHeavenandOcean)来指天上比较同定的云层。最后一个双行偶句巾,黑雨(Blackrain)、火(6re)、冰雹(hail)的喷发,突显了西风的破坏力。诗人通过西风在高空中狂吹的情景来落实第一节诗中的“破坏”:西风将会带来雷鸣、闪电、急雨、冰雹。全诗第二节,作者的视野从地面转向高空,描写西风激长空、震天海、逐乱云、
万方数据
一104一
驰雷霆、让电火冰雹崩泻.使黑雨倾盆而下的壮阔情景。此节中,作者气势磅礴地宣布了摧毁旧事物的革命风暴的来临。
在全诗的第i节.雪莱刻画了西风在海上涤荡旧势力的情景。诗人用“澄澈的流水”(crystallinestreams)写出.r透明如镜的海水之美景。用“喧哗声”(coil)描绘浪涛的低沉拍击之声音,用“馨香馥郁”(Sosweet)写出了花卉之芬芳。这里,蓝色的地中海(r11he
blue
我的灵魂。我能成为剽悍的你!”(Be
Myspirit!
Bethoume,impetuous
thou,Spirit6erce,
one!)全诗的最
后,雪莱用双行偶句作为全诗的结束句,这是全诗中最有名的一句,含义深邃,意境隽永,荡气同肠,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深受鼓舞,摧人向上。尤其是最后一行,以名传千古的佳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念:“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IfWinter
befar
comes,can
S州ng
behind?)诗的结尾将破坏者(冬天即将结束)和
Mediten.anean)象征了当时的统治者。他们正在美景中酣睡;但旧的宫殿和楼台(古代的楼台、塔堡和宫闱)却在颤抖。两种景象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形成鲜明对比,这正象征着反动阶级的地位已岌岌可危。诗人在本节中继续描绘了西风在大海狂吹的情景.继续落实第一节中所说的“破坏”.即西风破坏旧事物的强
保护者(春天即将降临)行动的结果加以概括和总结,寓以深刻的哲理,它向人们宣告了西风破坏和保护的最后结局:黑暗就将过去。曙光就在前方。在全诗最后一节中。作者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与中心意象西风融为一体,“为革命呐喊,将沉睡的人们唤醒,把真理遍传人间,激励全世界的革命人民为幸福、为自由,与腐败、邪恶、黑暗的反动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并走向胜利。”【6j这充分体现了诗人革命必胜的・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将明亮高昂的主题推向了高潮。
四、结语
《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从形式上看,全诗的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
大力量。此节中的中心意象——西风和海水、巨浪、旧
的宫殿楼台结合在一起。宣告了西风将劈波开道,琼楼玉宇、海底官阙将惨然变色、摇摇欲坠,象征反动恶势力的俸垒即将土崩瓦解.革命风暴将风起云涌,黑暗、丑恶、腐朽、堕落的旧世界即将被打破,光辉灿烂、前景美好的新世界即将被建立。
在全诗的第四节.诗人一开始就运用几个虚拟条件句,像“Ifl
to
were
a
deadleafthoumightestbear”(我
were
a
来看.它们又熔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西
风对旧事物的巨大“破坏力”和西风对新事物的强大“保护力”。“在这首诗中,雪莱塑造了两风这一坚强而有力的意象.既深刻批评了当时的丑陋社会现实,又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终将过去.美好未来必会到来的坚定信念。”口我们可以从他在《诗辩》中的描述进一步了解这一点。他说:“诗人们是祭一J。对不可领会的灵感加以解释;诗人是镜子,反映未来向现在所投射的H影;诗人是青辞,表现他们自己所不理解的事物;诗人是号角,为战斗而歌唱,却感不到所要鼓舞的是什么;诗人是力量,在推动一切。而不为任何东西所推动。诗人们是世界上未经公认的立法者。”[81岗此可以肯定地说,《西风颂》是雪莱思想情感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其战斗的寅言书、思想的播种机,它闪耀着美、闪耀着智慧、闪耀着力量,给读者以无穷无尽的遐思和迩想。
参考文献:
若是一片落叶,你所能提携);“Ifl
flvwith
swiftcloud
thee”(我若是一朵轻抹的浮云能和你同色)
,借以表达自己能化为树叶、浮云或波浪,从而能感受到西风的脉搏.和西风化为一体,去扫荡腐朽反动势力的决心和愿望。用“就像你飕起波浪、浮云、落叶!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1ift
a
me
asa
wave,
leaf。acloud!
Ifall
upon
the
thomsofl如!
I
bleed
11来说明白己在生活的斗争中饱受了心灵的伤
痛。从这一节开始,诗人落实了第一节中所说的“保护”。诗人的重心不仅放在了西风的破坏力之上,而且也强调它的保护力量。“诗人把自己融人中心意象西风之中。用豪迈的笔调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像在西风下翻滚的浪潮、飞扬的枯叶和疾驰的飞云一样,不畏荆棘、不怕流血牺牲地与黑暗反动势力进行坚决地战
斗。”[5’本节,诗人为整首诗的主题——期盼战斗、憧憬未来——鸣响了序曲。
三、和煦的西风
全诗的最后一节继续落实第一节中所说的“保护”,它是整首诗的高潮,进一步阐述了西风作为“保护者”的力虽。诗中用“请也以我为琴”(Make
methy
【1]鲁迅.坟・摩罗诗力说[M】//鲁迅全集(第l卷).北京:人民文
学出版社.1956.
【2】郭沫若.沫若译诗集[M】.北京:新文艺出版社,1953.【3】Nornlrope
F驴.Anat咖y
of
Criticism【M】.Pmceton
UniVer-
si移Press,1957.
【4】杨晶晶.细处着眼论真知:对诗歌《西风颂》的文学文体分析
【J】.文教资料,2009(6).
【5】徐广联.论雪莱《西风颂》的复义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1).
lyre)来喻指诗人愿西风把他作为琴弦,使他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去传播革命的思想。“哪怕我的叶片也像森林一样凋谢!”(What
ifmvleaves
are
fallinglikeits
[61陈燕.《西风颂》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
版),2008(3).
own)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战斗中倒下,仍愿为革命牺牲的坚强决心。在这一节中。诗人再次使用虚拟语气
【7]陈嘉.英国文学史(第3卷)[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3.
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愿望——“但愿你勇猛的精神竟是
[8】雪莱诗辩[M吖西方文论选(下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万方数据
一105—
雪莱《西风颂》意象解读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刘知国, Liu Zhiguo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安徽芜湖,241003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EDITION)2010,
参考文献(8条)
1.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19562.郭沫若 沫若译诗集 1953
3.Northrope Frye Anatomy of Criticism 1957
4.杨晶晶 细处着眼论真知:对诗歌的文学文体分析 2009(6)5.徐广联 论雪莱的复义性 2009(1)6.陈燕 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2008(3)7.陈嘉 英国文学史 19838.雪莱 诗辩 1979
相似文献(3条)
1.期刊论文 步雅芸.岑玲.Bu Ya-yun.Cen Ling 妙音神思,喻言万象--《西风颂》意象赏析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
是波西*比希*雪莱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雪莱在其中创造的中心意象--
2.期刊论文 杜传舜.DU Chuan-shun 雪莱及其抒情诗《西风颂》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1,11(3)
本文在分析雪莱的生涯及其抒情诗的基础上,着重对整个诗篇和予示着最后的成功、希望且令人信服的结论:
3.期刊论文 程信舜 美哉,《西风颂》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16(3)
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抒情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诗人把西风当作革命力量的象征,它横扫败叶、席卷残云、震荡大海,是无所不及、无处不在的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qgygdzkxxxb201010039.aspx授权使用:电子科技大学(cddzkjdx),授权号:b6962a53-1724-48be-8ab3-9e1e00be9deb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9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lo年第lo期
Joum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sciPnccanfl’nI-hn(“o科(sociaJ
sciPn(:es刚mn)
No.1020lO
雪莱《西风颂》意象解读
刘知国
摘要:《西风颂》是雪莱的一首著名的抒情诗,是一首脍炙人口、含蕴深刻的写景名篇。诗人以饱含激情的笔触抒写了秋
乏实体的气息;雪菜在其中创造的中心意象——“西风”表现出了“破坏者”兼“保护者”的强大有力形象。整首诗语言优
美形象、感情真挚磅礴、格调高昂激越,表达了作者摆脱现实、享受无限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当时丑陋社会现实的批判态
度和对于人类光明未来的坚定信心。关键词:《西风颂》;破坏者;保护者;意象中图分类号:11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10一()1()4—02
作者简介:刘知国(1977一),男,安徽和县人,硕士,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241003)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英
美文学。
收稿日期:2010一叭一31
在西方诗歌浩瀚的夜窄巾,曾有无数明星闪耀、放射光芒。而生命历程只有30载的英国著名诗人雪莱(Shelley,1792~1822),则像一颗琶速掠过寰宁的璀璨流星,闪烁出奇异而又夺目的光彩。鲁迅先生曾赞叹雪莱是“神思之人”,称他“品行之卓,出于云间,热诚勃然,无可沮遏……自趁其神思而奔神思之乡……出入间而神行,冀自达所崇信之境;复以妙音,喻一切未觉。”…诗人郭沫若也评价雪莱“是真正的诗的作者。是一个真正的诗人……雪莱的诗心好像一架钢琴,大扣之则大鸣,小扣之则小鸣。他有时雄浑倜傥、突兀排空:有时幽抑清冲、如泣如诉。他不是只能吹出一种单调的稻草。”[21雪莱为人们留下了一大批诗歌瑰宝,其中《西风颂》(OdetotheWestWind)是雪莱创作的所有这类诗歌中的巅峰之作。该诗融写景与抒情于一体.节奏简沽明快,感情热烈奔放,含义久远深刻,歌颂了西风摧枯拉朽且孕育新事物的精神,预言了旧世界的毁火及新时代的即将到来,表达了对未来革命必胜的乐){!j}主义精神。本文试从诗人所创造的中
表象正是深入内在本性、思想、意:畚的象征物。借助这个表象,通过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段。西风成为全诗的中心意象。”【43
全诗的第一节,主要意象是西风与树林中的残叶。描写r两风横扫林巾残叶、吹送乍命的种子的景象。这里,暗喻和象征的手法得到了生动的运用。诗人将“西风”比作大自然中不町战胜的、所向披靡的“秋之实体的气息”(breaIhofAutumn’sbeing),而将“春风“f也即春天的西风1比作“Thinesisterofthe
azure
S研ng”(阳春的蔚蓝色姐妹);诗人用“残叶”(the
leaves
dead)来象征英H的反动阶层;朋“无数疫疠摧残的落叶”来描述反动阶层垂死的状态。“两风”是“WildSpirit”(不羁的精灵),既足“Destroyer”(破坏者),也是‘‘Presenrer”f保护者)。旷野的西风喻指革命的力量,它在摧毁一切腐朽、堕落的旧事物的同时.又孕育扶持一切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新事物。全诗开篇就突现1r两风奔腾的气势,它既能摧毁旧的世界,又能缔造新世界。
心意象——既是破坏者义是保护者的鲜明的西风形象——进行解读。
一、奔腾的西风
“每部诗作都有由文体要求、作者偏好和无数其他岗素所决定的特殊的意象分光带。”[33诗的意象也可以称为‘观念’,描绘所达到的形式层面,亦即达到一种意象结构。两风作为《两风颂》一诗的中心意象,被赋予想象的翅膀。随着两风飞扬,作品的意境和情感也不断拓展升华。可以说,“西风”那狂野不羁、肆意破坏的力量正是雪莱渴望追寻的生命之力量,是他受禁锎的乍命的强烈反抗。“在《西风颂》中,西风是雪莱心灵捕捉到的绚丽多彩而又意蕴深沉的表象。而这个
二、狂野的西风
在伞诗的第二节。雪莱采用了两风和天李巾的云、雨、电这些意象,进一步描绘了西风在长空中的磅礴气势。雨和电的天使(Angels
ofrainandlightnin曲
正聚集全力呼风唤雨。这里,诗人用拟人手法点出厂西风的磅礴气势.比喻两风带来了革命风暴。诗人用“天空和海洋交错缠接的柯枝”(thetangledboughsofHeavenandOcean)来指天上比较同定的云层。最后一个双行偶句巾,黑雨(Blackrain)、火(6re)、冰雹(hail)的喷发,突显了西风的破坏力。诗人通过西风在高空中狂吹的情景来落实第一节诗中的“破坏”:西风将会带来雷鸣、闪电、急雨、冰雹。全诗第二节,作者的视野从地面转向高空,描写西风激长空、震天海、逐乱云、
万方数据
一104一
驰雷霆、让电火冰雹崩泻.使黑雨倾盆而下的壮阔情景。此节中,作者气势磅礴地宣布了摧毁旧事物的革命风暴的来临。
在全诗的第i节.雪莱刻画了西风在海上涤荡旧势力的情景。诗人用“澄澈的流水”(crystallinestreams)写出.r透明如镜的海水之美景。用“喧哗声”(coil)描绘浪涛的低沉拍击之声音,用“馨香馥郁”(Sosweet)写出了花卉之芬芳。这里,蓝色的地中海(r11he
blue
我的灵魂。我能成为剽悍的你!”(Be
Myspirit!
Bethoume,impetuous
thou,Spirit6erce,
one!)全诗的最
后,雪莱用双行偶句作为全诗的结束句,这是全诗中最有名的一句,含义深邃,意境隽永,荡气同肠,发人深省,耐人寻味。深受鼓舞,摧人向上。尤其是最后一行,以名传千古的佳句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念:“如果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IfWinter
befar
comes,can
S州ng
behind?)诗的结尾将破坏者(冬天即将结束)和
Mediten.anean)象征了当时的统治者。他们正在美景中酣睡;但旧的宫殿和楼台(古代的楼台、塔堡和宫闱)却在颤抖。两种景象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形成鲜明对比,这正象征着反动阶级的地位已岌岌可危。诗人在本节中继续描绘了西风在大海狂吹的情景.继续落实第一节中所说的“破坏”.即西风破坏旧事物的强
保护者(春天即将降临)行动的结果加以概括和总结,寓以深刻的哲理,它向人们宣告了西风破坏和保护的最后结局:黑暗就将过去。曙光就在前方。在全诗最后一节中。作者吹响了战斗的号角,与中心意象西风融为一体,“为革命呐喊,将沉睡的人们唤醒,把真理遍传人间,激励全世界的革命人民为幸福、为自由,与腐败、邪恶、黑暗的反动势力进行不懈的斗争,并走向胜利。”【6j这充分体现了诗人革命必胜的・骚定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将明亮高昂的主题推向了高潮。
四、结语
《西风颂》是欧洲诗歌史上的艺术珍品。从形式上看,全诗的五个小节格律完整,可以独立成篇;从内容
大力量。此节中的中心意象——西风和海水、巨浪、旧
的宫殿楼台结合在一起。宣告了西风将劈波开道,琼楼玉宇、海底官阙将惨然变色、摇摇欲坠,象征反动恶势力的俸垒即将土崩瓦解.革命风暴将风起云涌,黑暗、丑恶、腐朽、堕落的旧世界即将被打破,光辉灿烂、前景美好的新世界即将被建立。
在全诗的第四节.诗人一开始就运用几个虚拟条件句,像“Ifl
to
were
a
deadleafthoumightestbear”(我
were
a
来看.它们又熔为一体。贯穿着一个中心思想——西
风对旧事物的巨大“破坏力”和西风对新事物的强大“保护力”。“在这首诗中,雪莱塑造了两风这一坚强而有力的意象.既深刻批评了当时的丑陋社会现实,又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终将过去.美好未来必会到来的坚定信念。”口我们可以从他在《诗辩》中的描述进一步了解这一点。他说:“诗人们是祭一J。对不可领会的灵感加以解释;诗人是镜子,反映未来向现在所投射的H影;诗人是青辞,表现他们自己所不理解的事物;诗人是号角,为战斗而歌唱,却感不到所要鼓舞的是什么;诗人是力量,在推动一切。而不为任何东西所推动。诗人们是世界上未经公认的立法者。”[81岗此可以肯定地说,《西风颂》是雪莱思想情感真实而自然的流露,是其战斗的寅言书、思想的播种机,它闪耀着美、闪耀着智慧、闪耀着力量,给读者以无穷无尽的遐思和迩想。
参考文献:
若是一片落叶,你所能提携);“Ifl
flvwith
swiftcloud
thee”(我若是一朵轻抹的浮云能和你同色)
,借以表达自己能化为树叶、浮云或波浪,从而能感受到西风的脉搏.和西风化为一体,去扫荡腐朽反动势力的决心和愿望。用“就像你飕起波浪、浮云、落叶!我倾覆于人生的荆棘!我在流血!”(1ift
a
me
asa
wave,
leaf。acloud!
Ifall
upon
the
thomsofl如!
I
bleed
11来说明白己在生活的斗争中饱受了心灵的伤
痛。从这一节开始,诗人落实了第一节中所说的“保护”。诗人的重心不仅放在了西风的破坏力之上,而且也强调它的保护力量。“诗人把自己融人中心意象西风之中。用豪迈的笔调表达了希望自己能像在西风下翻滚的浪潮、飞扬的枯叶和疾驰的飞云一样,不畏荆棘、不怕流血牺牲地与黑暗反动势力进行坚决地战
斗。”[5’本节,诗人为整首诗的主题——期盼战斗、憧憬未来——鸣响了序曲。
三、和煦的西风
全诗的最后一节继续落实第一节中所说的“保护”,它是整首诗的高潮,进一步阐述了西风作为“保护者”的力虽。诗中用“请也以我为琴”(Make
methy
【1]鲁迅.坟・摩罗诗力说[M】//鲁迅全集(第l卷).北京:人民文
学出版社.1956.
【2】郭沫若.沫若译诗集[M】.北京:新文艺出版社,1953.【3】Nornlrope
F驴.Anat咖y
of
Criticism【M】.Pmceton
UniVer-
si移Press,1957.
【4】杨晶晶.细处着眼论真知:对诗歌《西风颂》的文学文体分析
【J】.文教资料,2009(6).
【5】徐广联.论雪莱《西风颂》的复义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9(1).
lyre)来喻指诗人愿西风把他作为琴弦,使他能施展自己的力量去传播革命的思想。“哪怕我的叶片也像森林一样凋谢!”(What
ifmvleaves
are
fallinglikeits
[61陈燕.《西风颂》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
版),2008(3).
own)表达了诗人即使在战斗中倒下,仍愿为革命牺牲的坚强决心。在这一节中。诗人再次使用虚拟语气
【7]陈嘉.英国文学史(第3卷)[M】.北京:商务出版社,1983.
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愿望——“但愿你勇猛的精神竟是
[8】雪莱诗辩[M吖西方文论选(下编).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万方数据
一105—
雪莱《西风颂》意象解读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被引用次数:
刘知国, Liu Zhiguo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安徽芜湖,241003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EDITION)2010,
参考文献(8条)
1.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19562.郭沫若 沫若译诗集 1953
3.Northrope Frye Anatomy of Criticism 1957
4.杨晶晶 细处着眼论真知:对诗歌的文学文体分析 2009(6)5.徐广联 论雪莱的复义性 2009(1)6.陈燕 在中国的译介与研究 2008(3)7.陈嘉 英国文学史 19838.雪莱 诗辩 1979
相似文献(3条)
1.期刊论文 步雅芸.岑玲.Bu Ya-yun.Cen Ling 妙音神思,喻言万象--《西风颂》意象赏析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1)
是波西*比希*雪莱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雪莱在其中创造的中心意象--
2.期刊论文 杜传舜.DU Chuan-shun 雪莱及其抒情诗《西风颂》 -合肥联合大学学报2001,11(3)
本文在分析雪莱的生涯及其抒情诗的基础上,着重对整个诗篇和予示着最后的成功、希望且令人信服的结论:
3.期刊论文 程信舜 美哉,《西风颂》 -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2,16(3)
是十九世纪英国伟大的抒情诗人雪莱的代表作之一,诗中诗人把西风当作革命力量的象征,它横扫败叶、席卷残云、震荡大海,是无所不及、无处不在的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cqgygdzkxxxb201010039.aspx授权使用:电子科技大学(cddzkjdx),授权号:b6962a53-1724-48be-8ab3-9e1e00be9deb
下载时间:2010年10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