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政治信用伦理的建设

  摘 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还不成熟,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历史、认识、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信用意识还相当淡薄,信用机制还相当残缺,因而我国政治信用伦理的发展水平还很不理想,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出现了大量失信、违信等信用伦理失范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信用伦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4-0176-02��      1 影响我国政治信用伦理失范现象的因素分析�      我国政治领域的信用面临着一系列深刻的矛盾与冲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诸如虚报业绩欺上瞒下、贪污贿赂跑官买官、营私舞弊知法犯法等政治信用伦理失范现象,并呈普遍化、本能化的险峻态势。这些现象妨碍民主政治的发展,阻碍政治文明的进程。究其根源,既有主观根源、客观根源,也有制度根源。而从现实政治信用伦理与民主政治发展相悖的成分来探究,则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意识的非统一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市场人格”也在不断发育,这是我国社会转型中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其科学地对待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的观念却并不同步。在人们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态势下,如何处理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之间关系的问题也就不断地凸现出来。一些人往往以权利者自居而漠视其义务,在主张权利的时候,往往忽视自己同时还是一个义务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局部动荡就证明了这一点。权利主体意识的张扬,义务主体意识的淡薄,是政治信用伦理失范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由。�   (2)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我国政治系统的顽症瘤疾,它本身就是政治信用伦理失范的最大表征,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又是一切政治信用伦理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官僚主义的蔓延,一方面体现着政治信用系统异化的某种“病兆”,另一方面又因为它对人们政治主体意识的压仰而使其自身成为一匹脱缓的野马,由此而可能导致的政治信用伦理失范会最终威胁到整个政治生活的正常发展,因此,它是我国政治信用伦理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   (3)政治功利主义。这里的政治功利主义指的是政治主体利用政治手段(包括合法的和不合法的)实现其个人的、局部的、眼前的利益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功利观念发生变化的结果。其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权力的拥有者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小集体谋取利益,而不顾及政治系统的整体形象及其行政和法律后果。这种政治功利主义对政治信用伦理的危害在于它从内部破坏着政治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原则,使政治系统的运行背离其原有的信用性质并因而呈现出某种异化的征兆。其二,公民运用政治手段所表达的利益要求没有顾及政治系统所追求的长远或整体目标。如在民主选举中,人们的亲缘观念、家庭观念有时会阻碍他们做出合理的选择,从而妨碍政治系统本身的信用原则。�   (4)政治行为的非理性主义'政治行为的非理性主义作为政治信用伦理的一种缺憾,也是阻碍政治发展的一个严重因素。政治系统是按照理性设计的轨道运行的,其机构的设置和功能的选择都是根据理性可以预测的现象来确定的。非理性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泛滥,无疑会使政治系统的运行负荷猛增。由于对非理性行为和现象缺乏必要的准备,政治系统的仓促应对使得效果难如人意。人们接受什么观念、拒绝什么观念往往与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悟有直接关系。当前社会上伪科学、封建迷信以及邪教等非理性现象的出现以至蔓延,恐怕仅仅用“受骗上当”还不足以解释,应当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深层次加以研究。政治非理性主义是阻碍转型时期政治发展的一大社会现象,其发展势头和组织网络有可能导致政治系统己有的政治信用伦理资源更严重的流失。�      2 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建设,不是态意妄为,而要根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现实道德发展水平、道德成长的内在规律以及政治信用伦理本身的内在特质等来进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具体说来,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建设应遵循以下三原则:�   (1)在建设的目标上,坚持义利统一原则。即通过道德建设,使对象树立起义利统一的政治信用价值观。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是建立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基础上的一套价值规范体系,它调整的是政治契约信用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政治信用价值取向往往更强调信用双方或各方独立的政治利益。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作为一种政治契约信用伦理,无疑要将“利”列入自身的重要内容。当然,市场经济领域人格性向财产性转化且财产性日益突出的趋势,必然影响政治领域,导致政治功利主义、政治偏私主义,这与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不相容的,由此,以义限利,义利统一的价值规定就成了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的价值取向。�   (2)在建设的起点上,坚持现实性与理想性统一的原则。政治信用伦理是现实政治发展水平的价值反映,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因此,不能离开现实的政治条件,要求广大人民具有超越历史的政治信用伦理意识。而政治信用伦理功能的发挥,有自己的特点,它不是由行政力量强制执行的,而是由社会所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信用伦理原则化为个人的道德情感,由社会的道德舆论去约束人们的行为。�   (3)在建设的手段上,坚持强制约束与非强制约束相统一的原则。传统中国社会里,政治信用伦理被认为是人之本性的一种价值规定,是政治人格至善的道德追求,因而政治信用的约束机制侧重于非强制性约束,即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个体的道德自觉来保证。现代民主政治社会,社会价值观走向多元化,且都具有异质性,这就使得非强制性约束不再适应政治信用伦理的发展。政治信用伦理建设的过程,本质上是涉及社会政治利益关系的价值定序和价值实现过程。在政治信用伦理的价值定序和价值实现过程中,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善恶矛盾和价值冲突,非强制性约束往往苍白无力,难有作为。因此,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的信用伦理建设,不能仅诉诸于非强制性约束,还必须通过制度伦理建设等强制性约束来监督和保护。�      3 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切实加强政治信用伦理教育,树立社会公众尤其是从政人员的政治信用意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变而来,民主政治建设刚刚起步,政治信用基础比较薄弱,政治信用意识非常淡薄。因此,通过全方位的政治信用伦理教育增强全民尤其是从政人员的政治信用意识,培养良好的政治信用环境非常重要。信用伦理教育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从现有大多数人的道德水准出发,坚持现实性与理想性、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的原则,分层次、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广泛开展政治信用伦理教育。要注意挖掘传统政治信用伦理教育资源,将传统政治信用教育资源与现实政治信用伦理要求结合起来,讲明诚实守信、取信于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清背信弃义、欺骗民众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信用政治,执政为民就是信用要求等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还要增强社会公众尤其是从政人员有关政治信用伦理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观念,提高维护政治信用环境意识和自觉性,通过广泛而持久、深入而系统的有效宣传教育,用诚实守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政治行为有机结合起来,使取信于民、为民服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和遵循的政治行为准则。�

  (2)打造信用政府,做烙守政治信用伦理的表率。政府是信用规则的制定者、维护者,也是对失信行为的裁判者,其行为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信用秩序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正义的有效维护。如果政府行为发生偏差,有失公正,社会整个信用状况就会产生动摇。因此,打造信用政府,维护政府的信用形象和提高信用能力以及公务员的信用意识,塑造整个社会信用秩序,至关重要。打造信用政府不失为一条信用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社会上有种说法,“我国最大的信用危机就是政府信用危机”,不管这种说法准确性如何,但“如果政府官员信口开河、言行不一、政策多变、政府采购合同随意撕毁,将加速信用体系的崩溃,加大信用重建的难度。”为此,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不仅要倡导领导信用体系的建设,更要建立和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当前,加强政府信用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提高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②保持政府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③增强政府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④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⑤摆正政府自身位置,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和不错位。�   (3)建立完善有效的政治信用制度,为形成良好的政治信用伦理秩序提供制度保证。政治信用伦理建设既要依靠诸如社会舆论、道德自律等非强制性的道德约束机制,也要依靠强制性的制度约束。当前,政治信用意识淡薄,政治信用伦理失范行为屡屡发生,甚至出现政治信用危机的险峻性态势,因此,建立完善有效的信用制度,以强制性约束机制来保障信用伦理的运行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信用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制度性危机”,与一个国家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政治信用制度的建立,使得信用不再是单纯的伦理规范,而是一种制度要求,是一种刚性的制度而不是柔性的品性,是一种制度(法律)义务而不再是一种纯粹的道德义务。因此,不守信就是不守法,就要遭致法律惩罚与制裁。可见,信用制度不仅可打捞失落的信用,而且可以防止信用的失落。当前我国政治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善,在政治生活领域出现了“格雷欣法则效应”,即失信者得不到惩罚或惩罚不严,失信成本很低,甚至为零,而守信者获益不明显,甚至还要付出代价,如一些虚报业绩欺上瞒下者,不但得不到惩罚,反而还数字出官。因此,为烙守信用创造有力的激励机制,也为背信弃义建立严明的惩罚机制,使信用良好者受到鼓励,得到实惠,信用记录差者寸步难行,付出代价,在守信者与失信者的道德博弈中,守信者最终获得胜利,这样,人们才真正具有了愿讲道德,愿守信用的内驱力。�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信用环境。“一个社会信任度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该社会环境、社会秩序所体现出来的公正性或社会公正程度”。政治生活领域同样如此,政治信用伦理建设成效的取得离不开公正的政治环境。公正政治环境的形成与民主法制建设紧密联系。在现代民主政治社会,大量的政治道德规则正在大量地进入法律领域,法律成为保证人们行为选择符合道德的主要力量。然而,良好的政治信用秩序的建立,不仅需要制订好的法律,而且需要法律在现实中得到公正有效的实施。在政治信用伦理建设中,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尚不在于法律制度本身的不合理、不公正、不健全,而主要在于法律不能得到公正有效的实施和执行,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公正环境难以形成。比如法律执行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官僚主义、权力大于法、人情重于法,以及执法中的措施不得力,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不仅严重削弱了法律权威,使法律自身的信用面临严峻挑战,而且还破坏了整个社会(包括政治领域)的公正环境。由此,政治信用伦理秩序难以得到法律的真正支持,而且还造成信用秩序的崩溃。可见,要加强政治信用伦理道德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信用缺失的现状,重建政治信用秩序,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建设,尤其是从法律制度的执行入手,树立法律权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孙智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摘 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还不成熟,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历史、认识、制度等多方面的原因,信用意识还相当淡薄,信用机制还相当残缺,因而我国政治信用伦理的发展水平还很不理想,在社会政治生活领域出现了大量失信、违信等信用伦理失范现象。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建设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信用伦理;建设�   中图分类号:D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4-0176-02��      1 影响我国政治信用伦理失范现象的因素分析�      我国政治领域的信用面临着一系列深刻的矛盾与冲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诸如虚报业绩欺上瞒下、贪污贿赂跑官买官、营私舞弊知法犯法等政治信用伦理失范现象,并呈普遍化、本能化的险峻态势。这些现象妨碍民主政治的发展,阻碍政治文明的进程。究其根源,既有主观根源、客观根源,也有制度根源。而从现实政治信用伦理与民主政治发展相悖的成分来探究,则与下列因素密切相关:�   (1)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意识的非统一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不断觉醒,“市场人格”也在不断发育,这是我国社会转型中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等多方面的原因,人们政治主体意识的觉醒,与其科学地对待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的观念却并不同步。在人们主体意识日益增强的态势下,如何处理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之间关系的问题也就不断地凸现出来。一些人往往以权利者自居而漠视其义务,在主张权利的时候,往往忽视自己同时还是一个义务主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生活中出现的局部动荡就证明了这一点。权利主体意识的张扬,义务主体意识的淡薄,是政治信用伦理失范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由。�   (2)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我国政治系统的顽症瘤疾,它本身就是政治信用伦理失范的最大表征,同时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又是一切政治信用伦理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官僚主义的蔓延,一方面体现着政治信用系统异化的某种“病兆”,另一方面又因为它对人们政治主体意识的压仰而使其自身成为一匹脱缓的野马,由此而可能导致的政治信用伦理失范会最终威胁到整个政治生活的正常发展,因此,它是我国政治信用伦理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   (3)政治功利主义。这里的政治功利主义指的是政治主体利用政治手段(包括合法的和不合法的)实现其个人的、局部的、眼前的利益的思想倾向。这种倾向是我国社会转型期人们功利观念发生变化的结果。其表现有两个方面:其一,权力的拥有者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小集体谋取利益,而不顾及政治系统的整体形象及其行政和法律后果。这种政治功利主义对政治信用伦理的危害在于它从内部破坏着政治系统的功能和结构原则,使政治系统的运行背离其原有的信用性质并因而呈现出某种异化的征兆。其二,公民运用政治手段所表达的利益要求没有顾及政治系统所追求的长远或整体目标。如在民主选举中,人们的亲缘观念、家庭观念有时会阻碍他们做出合理的选择,从而妨碍政治系统本身的信用原则。�   (4)政治行为的非理性主义'政治行为的非理性主义作为政治信用伦理的一种缺憾,也是阻碍政治发展的一个严重因素。政治系统是按照理性设计的轨道运行的,其机构的设置和功能的选择都是根据理性可以预测的现象来确定的。非理性主义在政治生活中的泛滥,无疑会使政治系统的运行负荷猛增。由于对非理性行为和现象缺乏必要的准备,政治系统的仓促应对使得效果难如人意。人们接受什么观念、拒绝什么观念往往与他们对现实社会的观察体悟有直接关系。当前社会上伪科学、封建迷信以及邪教等非理性现象的出现以至蔓延,恐怕仅仅用“受骗上当”还不足以解释,应当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深层次加以研究。政治非理性主义是阻碍转型时期政治发展的一大社会现象,其发展势头和组织网络有可能导致政治系统己有的政治信用伦理资源更严重的流失。�      2 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建设,不是态意妄为,而要根据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目标、现实道德发展水平、道德成长的内在规律以及政治信用伦理本身的内在特质等来进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富有成效。具体说来,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建设应遵循以下三原则:�   (1)在建设的目标上,坚持义利统一原则。即通过道德建设,使对象树立起义利统一的政治信用价值观。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是建立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民主政治基础上的一套价值规范体系,它调整的是政治契约信用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条件下,政治信用价值取向往往更强调信用双方或各方独立的政治利益。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作为一种政治契约信用伦理,无疑要将“利”列入自身的重要内容。当然,市场经济领域人格性向财产性转化且财产性日益突出的趋势,必然影响政治领域,导致政治功利主义、政治偏私主义,这与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不相容的,由此,以义限利,义利统一的价值规定就成了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的价值取向。�   (2)在建设的起点上,坚持现实性与理想性统一的原则。政治信用伦理是现实政治发展水平的价值反映,不是脱离历史发展的抽象观念。因此,不能离开现实的政治条件,要求广大人民具有超越历史的政治信用伦理意识。而政治信用伦理功能的发挥,有自己的特点,它不是由行政力量强制执行的,而是由社会所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信用伦理原则化为个人的道德情感,由社会的道德舆论去约束人们的行为。�   (3)在建设的手段上,坚持强制约束与非强制约束相统一的原则。传统中国社会里,政治信用伦理被认为是人之本性的一种价值规定,是政治人格至善的道德追求,因而政治信用的约束机制侧重于非强制性约束,即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个体的道德自觉来保证。现代民主政治社会,社会价值观走向多元化,且都具有异质性,这就使得非强制性约束不再适应政治信用伦理的发展。政治信用伦理建设的过程,本质上是涉及社会政治利益关系的价值定序和价值实现过程。在政治信用伦理的价值定序和价值实现过程中,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善恶矛盾和价值冲突,非强制性约束往往苍白无力,难有作为。因此,现代民主政治条件下的信用伦理建设,不能仅诉诸于非强制性约束,还必须通过制度伦理建设等强制性约束来监督和保护。�      3 社会主义政治信用伦理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1)切实加强政治信用伦理教育,树立社会公众尤其是从政人员的政治信用意识。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计划经济转变而来,民主政治建设刚刚起步,政治信用基础比较薄弱,政治信用意识非常淡薄。因此,通过全方位的政治信用伦理教育增强全民尤其是从政人员的政治信用意识,培养良好的政治信用环境非常重要。信用伦理教育要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现实,从现有大多数人的道德水准出发,坚持现实性与理想性、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统一的原则,分层次、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广泛开展政治信用伦理教育。要注意挖掘传统政治信用伦理教育资源,将传统政治信用教育资源与现实政治信用伦理要求结合起来,讲明诚实守信、取信于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清背信弃义、欺骗民众给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信用政治,执政为民就是信用要求等观念深入人心。同时,还要增强社会公众尤其是从政人员有关政治信用伦理的是非、善恶、美丑、荣辱观念,提高维护政治信用环境意识和自觉性,通过广泛而持久、深入而系统的有效宣传教育,用诚实守信将人们的道德行为、政治行为有机结合起来,使取信于民、为民服务真正成为大多数人所认可和遵循的政治行为准则。�

  (2)打造信用政府,做烙守政治信用伦理的表率。政府是信用规则的制定者、维护者,也是对失信行为的裁判者,其行为将直接影响整个社会信用秩序的健康发展和社会正义的有效维护。如果政府行为发生偏差,有失公正,社会整个信用状况就会产生动摇。因此,打造信用政府,维护政府的信用形象和提高信用能力以及公务员的信用意识,塑造整个社会信用秩序,至关重要。打造信用政府不失为一条信用伦理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社会上有种说法,“我国最大的信用危机就是政府信用危机”,不管这种说法准确性如何,但“如果政府官员信口开河、言行不一、政策多变、政府采购合同随意撕毁,将加速信用体系的崩溃,加大信用重建的难度。”为此,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不仅要倡导领导信用体系的建设,更要建立和加强自身信用建设。当前,加强政府信用建设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提高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②保持政府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③增强政府行为的公开性和透明度;④保证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⑤摆正政府自身位置,做到不缺位、不越位和不错位。�   (3)建立完善有效的政治信用制度,为形成良好的政治信用伦理秩序提供制度保证。政治信用伦理建设既要依靠诸如社会舆论、道德自律等非强制性的道德约束机制,也要依靠强制性的制度约束。当前,政治信用意识淡薄,政治信用伦理失范行为屡屡发生,甚至出现政治信用危机的险峻性态势,因此,建立完善有效的信用制度,以强制性约束机制来保障信用伦理的运行显得非常必要和重要。信用危机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制度性危机”,与一个国家的社会信用制度的建立和运行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政治信用制度的建立,使得信用不再是单纯的伦理规范,而是一种制度要求,是一种刚性的制度而不是柔性的品性,是一种制度(法律)义务而不再是一种纯粹的道德义务。因此,不守信就是不守法,就要遭致法律惩罚与制裁。可见,信用制度不仅可打捞失落的信用,而且可以防止信用的失落。当前我国政治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善,在政治生活领域出现了“格雷欣法则效应”,即失信者得不到惩罚或惩罚不严,失信成本很低,甚至为零,而守信者获益不明显,甚至还要付出代价,如一些虚报业绩欺上瞒下者,不但得不到惩罚,反而还数字出官。因此,为烙守信用创造有力的激励机制,也为背信弃义建立严明的惩罚机制,使信用良好者受到鼓励,得到实惠,信用记录差者寸步难行,付出代价,在守信者与失信者的道德博弈中,守信者最终获得胜利,这样,人们才真正具有了愿讲道德,愿守信用的内驱力。�   (4)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信用环境。“一个社会信任度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该社会环境、社会秩序所体现出来的公正性或社会公正程度”。政治生活领域同样如此,政治信用伦理建设成效的取得离不开公正的政治环境。公正政治环境的形成与民主法制建设紧密联系。在现代民主政治社会,大量的政治道德规则正在大量地进入法律领域,法律成为保证人们行为选择符合道德的主要力量。然而,良好的政治信用秩序的建立,不仅需要制订好的法律,而且需要法律在现实中得到公正有效的实施。在政治信用伦理建设中,目前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尚不在于法律制度本身的不合理、不公正、不健全,而主要在于法律不能得到公正有效的实施和执行,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公正环境难以形成。比如法律执行中的地方保护主义、官僚主义、权力大于法、人情重于法,以及执法中的措施不得力,执行不到位等问题,不仅严重削弱了法律权威,使法律自身的信用面临严峻挑战,而且还破坏了整个社会(包括政治领域)的公正环境。由此,政治信用伦理秩序难以得到法律的真正支持,而且还造成信用秩序的崩溃。可见,要加强政治信用伦理道德建设,从根本上改变信用缺失的现状,重建政治信用秩序,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建设,尤其是从法律制度的执行入手,树立法律权威,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杨国荣.伦理与存在-道德哲学研究[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孙智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 对构建诚信社会的路径思考
  • [政治文明] 对构建诚信社会的路径思考 □吴建华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政治教研室,浙江 杭州 310002) 摘要:诚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诚信社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笔者认为国家诚信法制体系.社会 ...查看


  • 科学社会主义论文
  •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诚信问题 软件16-1 郭相卓 摘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对党提出的"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见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quo ...查看


  • 行政管理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德法同构"在现代中国行政管理中的作用分析 "顾客关系管理"理念与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方法论 ...查看


  • 行政伦理学试题库2014春上传
  • 一.单项选择题 1.4中国古代认为为官从政的基础性道德是( B ). A.公忠 B.廉政 C.诚信 D.爱民 1.5在行政伦理的观念体系中,最根本的是( D ). A.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公私利益关系 C.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D.权利义务关 ...查看


  • 职业道德缺失背后的伦理困境
  • 职业道德缺失背后的伦理困境 -------------------------------------------------------------------------------- http://finance.sina.com.c ...查看


  • 第二章 中国诚信文化思想的发展
  • 第二章 中国诚信文化思想的发展 [本章要点 本章主要系统梳理中国古代诚信文化思想.析中国诚信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城信文化体系的建设 第一节 中国古代诚信文化思想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诚为本.以信为先的文化传统,在中国 ...查看


  • 2010山东高考考试说明
  •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 文科综合 Ⅰ.命题指导思想 一.命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 ...查看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 选题方向:"政府经济学研究".政府经济学.组织行为学 1. 论管理者的性格培养与管理效能 2. 论管理情景对管理方式和效果的制约性 3. 有限政府的经济管理效能分析 4. 政府行政成本 ...查看


  • 什么是诚信
  • 论诚信与社会 什么是诚信?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不塞不流,不止不行.诚信,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哲人的"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q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