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鞭辟入里

深入其里,看到本质

北宋大诗人苏轼写过一首叫做《题西林壁》的诗,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我看来,诗人不仅仅表达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普通哲学思想,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古代先人对于自然和谐的崇敬以及对于思想和真知的崇拜。

在诗人眼里,世界总是有规可循的,只要我们多换几次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便总能找到它的精髓。古语有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直译是指一片小小的叶子挡在眼前,会让巍峨的泰山都在我们眼前消失。寓意便是说有些时候因为我们角度过于偏执,思想过于木讷,事物即使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会因为很小的纰漏而丧失了全部。古语还说了:“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直译是说透过管口看到了豹子身上特有的花斑,就大概能确定这是一个什么动物了。寓意很简单,即只要我们找到了关键的证据,就得到了要领,那么这正确的角度便会使我们更容易获得正确的结论。

其实这种辩证的思想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古到今,先贤哲人乃至凡夫俗子们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把事物中与自己不相干的去掉,而只要那有利的部分,即,深入其里,看到本质?

从《孙子兵法》说起

当我们翻开《孙子兵法》这本蕴含无限兵家哲学的圣书时,也会发现很多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开篇孙子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寥寥数语,却满含玄机,言语中有对不得不研究兵法的悲怆,有拳拳的爱国爱民之意,也有对于兵法的睿智的分析,是说我们不能不了解兵法,虽然是凶器!这种精要的开篇使得《孙子兵法》一书再也难落俗套了。

当然,孙子在后面的篇章中也说到了很多。他尤其的指出:“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其实很简单,就是说打仗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急于下判断,不要被敌人展现的假象所迷惑,要善于深入其里,看到本质。

再比如《谋攻篇》中提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其中的悲天悯人自然不言而喻,而其中体现的保存实力,减少杀戮的思想也着实体现了一个大兵法家的远见,这便是洞察力,判断力!再比如,后面有说:“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些观点,不仅独到,而且说明了军事中很多事情需要仔细的把握和探寻,才能抓住本质,才能赢得胜利。

再往后,孙子还提到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以及整篇地论述“地形”、“九变”、“虚实”,最后还特别的提到了“用间”。所以说,其实孙子兵法从头到脚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研究怎么去认识自己,怎么去认识敌人,又怎么去不让敌人了解我们和他自己。也就是一直围绕着“深入其里,看到本质”在研究„„

从科技发现说起

有时候,我会觉得,科学似乎真的是需要一批与常人迥异的人才的。因为当我纵览科学史时,发现好多发现与革新都是那些敢于思考,又勇于抓住本质的人干出来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万有引力的发现了。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苹果在人类诞生后就没停止过下落;而只有到了牛顿那里,我们才忽然明白了这些现象的根源。是我们瞎了还是我们就是比他笨呢?我想,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们懒得去思考,懒得去揭示它的本质。我们只是在想,好吧,你太阳东升西落与我有什么关系,你苹果爱掉不掉与我有什么关系,只要你们不影响我的生活就行了。这,便是我们失去看见本质机会的原因,便是常人的可悲之处。

还有一个很伟大的发现,至今尚不足一百年。对了,那就是青霉素的发现,那可是打开了一扇抗生素研究的大门啊,从此人类便找到了与微观世界沟通和制裁的有效手段。我在这不得不提下它的发现过程:其实说白了就是弗莱明的学生做实验太懒不爱洗培养皿,然后被他发现了。好吧,他有没有去惩罚他的学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看见了培养皿上的有趣现象:青霉生长的地方有一圈抑菌环。然后展开研究,便发现了盘尼西林。伟人就是这样产生的啊,他们日积月累,蓄势待发,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不忽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命运的每一次垂青。这便是在他看见青霉素的同时,他看到的科学的本质。

还有火药的发明,这本就是个奇迹。然而西方人更是奇迹的联想到了军事上,制造出枪炮,他们便是看见了这种发明的本质。当然,还有安培定理的总结等等。

科学史上有关本质的东西不胜枚举,这都归功于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优良的品质——寻根问底。

从政治、文化说起

最近网络上有句话很火:“元芳,这事你怎么看?”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面的台词,这里我们不细究这句台词,因为狄仁杰似乎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影视剧里面,他就和小说里面福尔摩斯以及动漫里面的名侦探柯南一样,带给我们很多智慧的洗涤,特别是在最后揭晓剧情的时候,大家都陷于紧张状态。为什么呢?对了,因为那是一个揭开本质的过程。我们每个人对于本质,都有着十分浓郁的探讨欲望,只是不善于罢了。

比如说元朝西征,我们应该看到什么。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征服,而善于看到本质的人必然会从“蝴蝶效应”说起,会看到元朝把中国唐宋几百年积攒的丰厚人类文明传播到了西方,然后,推动了工业革命进程,促进了世界发展。再比如,孔子有一次看见他的学生颜回偷偷在厨房喝粥,便很生气,可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有赃物掉入粥里,圣人都难免有被假象迷惑的时候,何况我们呢?还有诸葛亮的“空城计”,不就是算准了司马懿的狐疑性格不敢贸然攻入么?

远的不说,说说近的。想想看,没有足够细腻的洞察力和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毛泽东能写出《论持久战》?邓小平能做出“短期内不会有世界大战爆发”的生死攸关的判断么?特别是改革开放思想的提出,迎着重重阻力的实施,不正是因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看见了事态,看见了国家现状发展的本质么?这便是本质的魅力,它的确能有助于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啊!

后记

所以我以为,“深入其里,看到本质”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它所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但是同时它的要求也是颇高的。那么如何才能努力达到这种境界呢?

我认为,首先要有清醒的头脑,敢于质疑。只有多想多总结,我们才能积累起丰厚的学识,才能不至于迷失在茫茫世界中,才能更好的判断。

其次,我们还要敢于挑战权威,要勇于展现,有恒心有决心,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就是这样么,有些时候即使你看见了本质也阐述的合理人家还是不会接

受,所以一定程度的落寞忍受力是十分必要的,权威,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的友好。

再者,我们还应该保持细腻,保持缜密,多虚心请教。你看青霉素的发现不就是细腻的结果吗?而牛顿的很多定理不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化得到的么?当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时,我们看到的会更远更高更接近于事实,更本质化。

最后,我们还应该能忍受孤独,挣脱众人的意识形态,也不要轻信自己的结论,不卑不亢,昂扬而自信。这样,我们才能稳稳的矗立于激流中,知水深浅,晓路长远!

抓住本质,抓住生命的真谛!

深入其里,看到本质

北宋大诗人苏轼写过一首叫做《题西林壁》的诗,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我看来,诗人不仅仅表达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普通哲学思想,也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古代先人对于自然和谐的崇敬以及对于思想和真知的崇拜。

在诗人眼里,世界总是有规可循的,只要我们多换几次角度去观察,去思考,便总能找到它的精髓。古语有云:“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这句话直译是指一片小小的叶子挡在眼前,会让巍峨的泰山都在我们眼前消失。寓意便是说有些时候因为我们角度过于偏执,思想过于木讷,事物即使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会因为很小的纰漏而丧失了全部。古语还说了:“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直译是说透过管口看到了豹子身上特有的花斑,就大概能确定这是一个什么动物了。寓意很简单,即只要我们找到了关键的证据,就得到了要领,那么这正确的角度便会使我们更容易获得正确的结论。

其实这种辩证的思想贯穿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古到今,先贤哲人乃至凡夫俗子们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把事物中与自己不相干的去掉,而只要那有利的部分,即,深入其里,看到本质?

从《孙子兵法》说起

当我们翻开《孙子兵法》这本蕴含无限兵家哲学的圣书时,也会发现很多有关这方面的内容。开篇孙子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寥寥数语,却满含玄机,言语中有对不得不研究兵法的悲怆,有拳拳的爱国爱民之意,也有对于兵法的睿智的分析,是说我们不能不了解兵法,虽然是凶器!这种精要的开篇使得《孙子兵法》一书再也难落俗套了。

当然,孙子在后面的篇章中也说到了很多。他尤其的指出:“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其实很简单,就是说打仗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不要急于下判断,不要被敌人展现的假象所迷惑,要善于深入其里,看到本质。

再比如《谋攻篇》中提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

善之善者也。”其中的悲天悯人自然不言而喻,而其中体现的保存实力,减少杀戮的思想也着实体现了一个大兵法家的远见,这便是洞察力,判断力!再比如,后面有说:“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些观点,不仅独到,而且说明了军事中很多事情需要仔细的把握和探寻,才能抓住本质,才能赢得胜利。

再往后,孙子还提到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以及整篇地论述“地形”、“九变”、“虚实”,最后还特别的提到了“用间”。所以说,其实孙子兵法从头到脚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研究怎么去认识自己,怎么去认识敌人,又怎么去不让敌人了解我们和他自己。也就是一直围绕着“深入其里,看到本质”在研究„„

从科技发现说起

有时候,我会觉得,科学似乎真的是需要一批与常人迥异的人才的。因为当我纵览科学史时,发现好多发现与革新都是那些敢于思考,又勇于抓住本质的人干出来的。

最典型的莫过于万有引力的发现了。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苹果在人类诞生后就没停止过下落;而只有到了牛顿那里,我们才忽然明白了这些现象的根源。是我们瞎了还是我们就是比他笨呢?我想,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我们懒得去思考,懒得去揭示它的本质。我们只是在想,好吧,你太阳东升西落与我有什么关系,你苹果爱掉不掉与我有什么关系,只要你们不影响我的生活就行了。这,便是我们失去看见本质机会的原因,便是常人的可悲之处。

还有一个很伟大的发现,至今尚不足一百年。对了,那就是青霉素的发现,那可是打开了一扇抗生素研究的大门啊,从此人类便找到了与微观世界沟通和制裁的有效手段。我在这不得不提下它的发现过程:其实说白了就是弗莱明的学生做实验太懒不爱洗培养皿,然后被他发现了。好吧,他有没有去惩罚他的学生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看见了培养皿上的有趣现象:青霉生长的地方有一圈抑菌环。然后展开研究,便发现了盘尼西林。伟人就是这样产生的啊,他们日积月累,蓄势待发,善于思考,善于总结,不忽略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不放过命运的每一次垂青。这便是在他看见青霉素的同时,他看到的科学的本质。

还有火药的发明,这本就是个奇迹。然而西方人更是奇迹的联想到了军事上,制造出枪炮,他们便是看见了这种发明的本质。当然,还有安培定理的总结等等。

科学史上有关本质的东西不胜枚举,这都归功于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优良的品质——寻根问底。

从政治、文化说起

最近网络上有句话很火:“元芳,这事你怎么看?”相信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是电视剧《神探狄仁杰》里面的台词,这里我们不细究这句台词,因为狄仁杰似乎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影视剧里面,他就和小说里面福尔摩斯以及动漫里面的名侦探柯南一样,带给我们很多智慧的洗涤,特别是在最后揭晓剧情的时候,大家都陷于紧张状态。为什么呢?对了,因为那是一个揭开本质的过程。我们每个人对于本质,都有着十分浓郁的探讨欲望,只是不善于罢了。

比如说元朝西征,我们应该看到什么。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征服,而善于看到本质的人必然会从“蝴蝶效应”说起,会看到元朝把中国唐宋几百年积攒的丰厚人类文明传播到了西方,然后,推动了工业革命进程,促进了世界发展。再比如,孔子有一次看见他的学生颜回偷偷在厨房喝粥,便很生气,可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因为有赃物掉入粥里,圣人都难免有被假象迷惑的时候,何况我们呢?还有诸葛亮的“空城计”,不就是算准了司马懿的狐疑性格不敢贸然攻入么?

远的不说,说说近的。想想看,没有足够细腻的洞察力和敢为天下先的魄力,毛泽东能写出《论持久战》?邓小平能做出“短期内不会有世界大战爆发”的生死攸关的判断么?特别是改革开放思想的提出,迎着重重阻力的实施,不正是因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看见了事态,看见了国家现状发展的本质么?这便是本质的魅力,它的确能有助于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啊!

后记

所以我以为,“深入其里,看到本质”其实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它所带来的收益是巨大的,但是同时它的要求也是颇高的。那么如何才能努力达到这种境界呢?

我认为,首先要有清醒的头脑,敢于质疑。只有多想多总结,我们才能积累起丰厚的学识,才能不至于迷失在茫茫世界中,才能更好的判断。

其次,我们还要敢于挑战权威,要勇于展现,有恒心有决心,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就是这样么,有些时候即使你看见了本质也阐述的合理人家还是不会接

受,所以一定程度的落寞忍受力是十分必要的,权威,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的友好。

再者,我们还应该保持细腻,保持缜密,多虚心请教。你看青霉素的发现不就是细腻的结果吗?而牛顿的很多定理不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以系统化得到的么?当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时,我们看到的会更远更高更接近于事实,更本质化。

最后,我们还应该能忍受孤独,挣脱众人的意识形态,也不要轻信自己的结论,不卑不亢,昂扬而自信。这样,我们才能稳稳的矗立于激流中,知水深浅,晓路长远!

抓住本质,抓住生命的真谛!


相关文章

  • 走马观花什么意思-典故出处-成语故事-拼音造句
  • 本文关键字: 成语典故     走马观花    成语拼音     zǒu mǎ ɡuān huā 成语解释      指 大 略 地 观 察 一 下 . 成 语 故 事 或 出 处     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 ...查看


  • 教师的语言修养
  • 浅谈教师的语言修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 ...查看


  • 高考语文常考四字词
  • 语文164个常考词语 1.安步当车:从容地步行,就当乘车一般. 2.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3.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4.百无聊赖:指生活中思想感情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感觉什么都没有意思. 5.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鲁 ...查看


  •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心得体会 杜土完全小学 杨景民 阅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书中给教师提出了一百条建议,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 ...查看


  • 打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特色
  •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的基本方式,是教师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授,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互动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收程度.教师语言的情感也引发着学生的意 ...查看


  • 提升思想深度,你需要这10本书
  • 你的思想深度,决定你能走多远,看多高. 思想肤浅的人,无法认识事物的本质,甘于现状. 提升思想深度,不在一朝一夕.但可以从这10本书开始. 一.<沉默的大多数> 本书看点: ◎主要讲述了作者王小波在该作品中倾注了其对中国民众命运 ...查看


  • 拒绝肤浅,这里有9本提升思想深度的好书
  • 决定一个人能站多高.走多远的,是他思想的深度. 思想肤浅的人,对问题和现象的认识,往往只停留在表明,无法做到深刻. 提升思想深度,不在一朝一夕.这9本书,让你学会思考. 一.与自己对话 本书看点: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 ...查看


  • 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欣赏
  • <念奴娇·登多景楼>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 ...查看


  • 教师的境界与教育读后感
  • <教师的境界与教育>读后感 葛家中学 2015-7-10 最近读了大师的书,颇有许多感慨,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曾说过:"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当教师的资格了".这句话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教师,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