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最新修订的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标准

浅析最新修订的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标准

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

刘志红曾彩虹

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的雏形最早发表于1975年。1980年[SKDC(International

KidneyDiseaseStudvofinChildren)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讨论,修改后的分型方案被WHO所接受,并于1982年做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标准给予公布(又称ISKDC/WHO分类)。针对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995年又对上述方案进行了修订.成为近十年来被国际肾脏病界广泛采用的分型标准(表1)。分析总结1995年分型标准,人们注意到该方案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III型和Iv型的界定比较含混,缺乏相对定性和定量的描述指标。因为,这两型不仅占了狼疮性肾炎病人的大多数,而且预后相差悬殊。为了使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真正发挥其反映病变性质/程度、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作用,2003年国际肾脏病界23位知名学者云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对狼疮性肾炎的分型标准重新进行了审定,并将新修订的病理分型标准(ISN/RPS2003年分型)分别在Kidney_【nternationa|和JournatoftheAmericanSocietyofNephrology杂志上fU出(表2)。该修订版的变更之处概括为:1.将I型一正常肾小球,改为I型一轻微病变,没有再分驱型:2.IT型中不再分亚型:3.对III型病变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即受累肾小球<5096,根据病变的性质将其分为活动性(A),活动性/慢性硬化性(A/C)和慢性硬化性(c)三种亚型;4.IV型首先分为节段性病变(s)和球性病变(G)。在此基础上,再分为活动性(A);活动性/慢性硬化性(A/C)和慢性硬化性(c),这样Iv型被分为六个亚型;5.取消v型两个咂型,明确规定如同时合并11I型或IV型病变,应分别加以诊断:6.vI型的定义为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比率要大于90%。

为了保证病变观察和描述的准确性,专家们强调首先要保证肾组织取材(光镜检查组织肾小球数不得小于10个),制片(切片厚31m,连续切片)和染色(特殊染色)的质量。另外,新修订的病理分型仍以肾小球病变为基础,没有包括对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病变的评估,其理由之一是肾小管问质和血管病变缺乏较为客观和重复性好的评估方法。专家们强调,任何一型狼疮性肾炎的诊断都必须对肾间质、血管病变给予准确详尽的描述,力求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新修订的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标准尚未得到WHO最终认可去替代1995年的分型标准,其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尚需在应用中加以进一步验证。F面具体介绍ISN/RPS2003年分型标准。

LN—I型:轻微病变型LN,光镜下肾小球正常,免疫荧光染色或免疫荧光染色和电镜下均见免疫复合物沉积。WH01982和1995分型中的Ia亚型临床极少见,因此新分型不再分亚型,而tt|}J,要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免疫沉积物即可,并不强调电镜下肾小球是否存在致密物沉积。

LN--II型:系膜增殖性LN,表现为不同程度系膜细胞增殖(≥3个/系膜区)和系膜基质增多,伴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光镜下无上皮侧和内皮下沉积,免疫荧光和电镜下少数病例外周袢可见散在孤立性沉积物。如果光镜下见到’if4,球内皮下沉积物,肾小球球性或节段性疤痕18

(往往是毛细血管内增殖、坏死或新月体性病变所致),应根据病变范围分为III或Iv型。II型中也不再分噩型。

LN—III型:又称局灶性LN,病变累及<50%的肾小球,病变包括活动性和硬化性病变,活动性病变常表现为节段性内皮细胞增殖,可伴袢坏死和新月体形成,内皮F沉积物往往呈节段性分布。在判断肾小球病变范围时,活动性(A)和硬化性(c)痫变均应考虑。节段性病变的同时常伴局灶或弥漫系膜增殖和系膜区沉积物。III型病变以节段性病变为主,很少出现球性病变,而类似于微型血管炎的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不伴内皮细胞增殖)在临床极少见。

III型LN的病理报告中应包括活动和慢性化指数(见表4),此外在做诊断时还需对活动、慢性化病变、袢坏死和新月体形成累及肾小球的比率以及小管问质和血管病变加以描述,从而有利于对临床预后进行判断。TIl型LN的特殊类型即III型合并v型LN诊断的确立,要求膜性病变累及肾小球袢≥50%,受累肾小球数也必须在半数以上(光镜或免疫荧光下观察)。

LN—Iv型:弥漫增殖性LN,累及≥50%的肾小球。受累的肾小球病变可呈节段性(累及<50%的袢)或球性(累及->50%袢)分布。根据肾小球病变是球性还是节段性又分为二个亚型:弥漫节段性LN(Iv—s),即>50%的受累肾小球为节段性病变;弥漫球性i,N<IV—G),即>50%受累肾小球为球性病变。Iv—s的典型病变包括节段内皮细胞增殖致使袢腔狭小,伴或不伴袢坏死,也可伴节段性疤痕病变。Iv—G典型病变表现为弥漫和球性毛细血管内、毛细血管外及系膜毛细血管内增殖性病变,或伴广泛的白金耳样病变。Iv—G可存在任何活动性病变:核碎裂、袢坏死和新月体形成。少数病例表现为广泛内皮下沉积物,少或无增殖性病变。

Iv型LN的病理报告也应包括活动性和慢性化指数,伴活动性、慢性化病变、袢坏死和新月体形成的。肾小球数,小管间质和血管病变。Iv合并v型LN诊断的确立,要求膜性病变累及肾小球袢->50%,受累肾小球数也必须在半数以上(光镜或免疫荧光下观察)。

LN—v型t又称膜性LN,表现为球性或节段性上皮侧免疫性沉积物,常同时伴系膜区沉积及不同程度的系膜细胞增殖,电镜下、免疫荧光可见内皮下散在免疫复合物沉积。如果光镜下见到内皮下沉积物,根据沉积范围,应考虑III型合并v型或w型合并V型LN的诊断。弥漫膜性病变(光镜和免疫荧光下观察到>5嬲的肾小球受累,受累的肾小球>50%袢出现病变)同时伴IrI或Iv型的活动性病变,则应在诊断v型的同时对III型或rv型分别加以诊断。V型LN的慢性化病变主要包括节段和球性硬化,无增殖性病变。如果肾小球硬化病变的性质提示它的形成与增殖、袢坏死或新月体有关,则应考虑III型合并V型或IV型合并V型的可能。

LN—vI型t终末硬化性LN,诊断要求肾小球球性硬化≥90%,不伴任何活动性病变。

表1

I型wH01995年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正常肾小球

a1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下肾小球均正常

b)光镜下肾小球正常,免疫荧光或电镜F系膜燧沉积物

II型单纯系膜增殖性肾炎

a)系膜区增宽和,或轻度系膜细胞增殖(+)

bl中度系膜细胞增殖(+4-)

lIl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伴轻或中度系膜增殖性病奄)19

a)伴活动坏死性病变

b)伴活动和硬化性病变

c)伴硬化性病变

【V型弥漫增殖性肾小球肾炎(重度系膜增殖、毛细血管内增殖性病变,系膜

一毛细血管内增殖性病变和/或广泛内皮F沉积,可伴不同程度的系膜区

和上皮侧沉积)

a)无节段性病变

b)伴活动坏死性瘸变

c)伴活动和硬化性病变

d)伴硬化性病变

V型弥漫性膜性肾炎

a)单纯膜性病变

b)膜性病变伴Ila或Hb病变

Vl型终末硬化性肾炎

表2

1型ISN/RPS2003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轻微病变性狼疮性肾炎

光镜下肾小球正常,免疫荧光可见系膜区沉积物

II型系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

光镜下不同程度系膜细胞及基质增殖,伴系膜区沉积物,光镜下无上皮侧及内皮F沉积物,免疫荧光及电镜下可见少量孤立性上皮侧或内皮下沉积物

IⅡ型局灶性狼疮性肾炎

累及‘50%的肾小球,病变可表现为活动或非活动性,病变呈局灶、节段性或球性分布,毛细血管内或毛细血管外增殖性病变均可出现。伴节段内皮下沉积物.伴或不伴系膜增殖性病变

III(A):活动性病变一局灶增殖性LN

III(AIC):活动和慢性化病变一局灶增殖和硬化性LN

III(c):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一局灶硬化性LN

Iv型弥漫性狼疮性肾炎

累及西O%的肾小球,病变可表现为活动或非活动性,病变星节段性或球性分布,毛细血管内或毛细血管外增殖性瘸变均可出现,伴弥漫内皮下沉积物.伴或不伴系膜增殖性病变。根据肾小球受景程度分弥漫和节段性病变:IV-S:西0%肾小球出现节段性病变;IV-G:苟O%肾小球出现球性病变。该型包括弥漫“自金耳样”内皮下沉积而少或无肾小球增殖性病变。根据活动和硬化性病变又分为多个驱型

IV-S(A):活动性病变—弥漫节段增殖性LN

IV-G(A):活动性病变—弥漫球性增殖性LN

IV-S(A/C):活动和慢性化病变并存—弥漫节段增殖和硬化性LN

IV-G(A/C):活动和慢性化病变并存—弥漫球性增殖和硬化性LN

IV-S(C):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伴疤痕形成—弥漫节段硬化性LNIV-G(c】: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伴疤痕形成—弥漫球性硬化性LN

表3肾话检病理诊断及LN分型中常用的病理诊断名例弥漫瘸变累及->50%的肾小球局灶病变累及<50%的肾小球球性痫变累及≥50%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节段病变蒹及<50%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区系膜细胞≥3个(切片厚3um)毛细血管内增殖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浸润细胞增多引起袢腔狭小毛细血管外增殖或细胞壁层上皮细胞及包囊腔内细胞增殖≥2层,占包囊腔的25%或更多性新胃体

核碎裂凋亡、核固缩、核碎裂袢坏死表现为核碎裂,或肾小球基膜断裂,常伴纤维素样物质沉积,故称

纤维紊样坏死

透明栓塞毛细血管腔内均质的嘈伊红物质,免疫荧光证实为免疫沉积扬病变肾小球比率切片中所有肾小球狼疮性病变所占的比例,包括肾小球硬化。必须

除外与LN无关的血管病变造成韵呈缺血性改变的肾小球

表4活动性和慢性肾小球病变

活动性病变

内皮细胞增殖伴或不伴白细胞浸润致使袢腔狭小核碎裂

纤维素样坏死

基底膜断裂

细胞或纤维细胞性新月体

光镜观察到内皮下沉积物(白金耳)

袢腔内透明拴塞

慢性化病变

肾小球硬化(节段,球性)

纤维性粘连

纤维性薪月体21

浅析最新修订的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标准

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肾脏病研究

刘志红曾彩虹

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的雏形最早发表于1975年。1980年[SKDC(International

KidneyDiseaseStudvofinChildren)组织专家对其进行了讨论,修改后的分型方案被WHO所接受,并于1982年做为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标准给予公布(又称ISKDC/WHO分类)。针对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1995年又对上述方案进行了修订.成为近十年来被国际肾脏病界广泛采用的分型标准(表1)。分析总结1995年分型标准,人们注意到该方案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III型和Iv型的界定比较含混,缺乏相对定性和定量的描述指标。因为,这两型不仅占了狼疮性肾炎病人的大多数,而且预后相差悬殊。为了使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真正发挥其反映病变性质/程度、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的作用,2003年国际肾脏病界23位知名学者云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对狼疮性肾炎的分型标准重新进行了审定,并将新修订的病理分型标准(ISN/RPS2003年分型)分别在Kidney_【nternationa|和JournatoftheAmericanSocietyofNephrology杂志上fU出(表2)。该修订版的变更之处概括为:1.将I型一正常肾小球,改为I型一轻微病变,没有再分驱型:2.IT型中不再分亚型:3.对III型病变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即受累肾小球<5096,根据病变的性质将其分为活动性(A),活动性/慢性硬化性(A/C)和慢性硬化性(c)三种亚型;4.IV型首先分为节段性病变(s)和球性病变(G)。在此基础上,再分为活动性(A);活动性/慢性硬化性(A/C)和慢性硬化性(c),这样Iv型被分为六个亚型;5.取消v型两个咂型,明确规定如同时合并11I型或IV型病变,应分别加以诊断:6.vI型的定义为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比率要大于90%。

为了保证病变观察和描述的准确性,专家们强调首先要保证肾组织取材(光镜检查组织肾小球数不得小于10个),制片(切片厚31m,连续切片)和染色(特殊染色)的质量。另外,新修订的病理分型仍以肾小球病变为基础,没有包括对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病变的评估,其理由之一是肾小管问质和血管病变缺乏较为客观和重复性好的评估方法。专家们强调,任何一型狼疮性肾炎的诊断都必须对肾间质、血管病变给予准确详尽的描述,力求给临床医生提供更完整的信息。

需要指出的是,新修订的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标准尚未得到WHO最终认可去替代1995年的分型标准,其科学性和临床实用性尚需在应用中加以进一步验证。F面具体介绍ISN/RPS2003年分型标准。

LN—I型:轻微病变型LN,光镜下肾小球正常,免疫荧光染色或免疫荧光染色和电镜下均见免疫复合物沉积。WH01982和1995分型中的Ia亚型临床极少见,因此新分型不再分亚型,而tt|}J,要免疫荧光染色可见免疫沉积物即可,并不强调电镜下肾小球是否存在致密物沉积。

LN--II型:系膜增殖性LN,表现为不同程度系膜细胞增殖(≥3个/系膜区)和系膜基质增多,伴系膜区免疫复合物沉积,光镜下无上皮侧和内皮下沉积,免疫荧光和电镜下少数病例外周袢可见散在孤立性沉积物。如果光镜下见到’if4,球内皮下沉积物,肾小球球性或节段性疤痕18

(往往是毛细血管内增殖、坏死或新月体性病变所致),应根据病变范围分为III或Iv型。II型中也不再分噩型。

LN—III型:又称局灶性LN,病变累及<50%的肾小球,病变包括活动性和硬化性病变,活动性病变常表现为节段性内皮细胞增殖,可伴袢坏死和新月体形成,内皮F沉积物往往呈节段性分布。在判断肾小球病变范围时,活动性(A)和硬化性(c)痫变均应考虑。节段性病变的同时常伴局灶或弥漫系膜增殖和系膜区沉积物。III型病变以节段性病变为主,很少出现球性病变,而类似于微型血管炎的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不伴内皮细胞增殖)在临床极少见。

III型LN的病理报告中应包括活动和慢性化指数(见表4),此外在做诊断时还需对活动、慢性化病变、袢坏死和新月体形成累及肾小球的比率以及小管问质和血管病变加以描述,从而有利于对临床预后进行判断。TIl型LN的特殊类型即III型合并v型LN诊断的确立,要求膜性病变累及肾小球袢≥50%,受累肾小球数也必须在半数以上(光镜或免疫荧光下观察)。

LN—Iv型:弥漫增殖性LN,累及≥50%的肾小球。受累的肾小球病变可呈节段性(累及<50%的袢)或球性(累及->50%袢)分布。根据肾小球病变是球性还是节段性又分为二个亚型:弥漫节段性LN(Iv—s),即>50%的受累肾小球为节段性病变;弥漫球性i,N<IV—G),即>50%受累肾小球为球性病变。Iv—s的典型病变包括节段内皮细胞增殖致使袢腔狭小,伴或不伴袢坏死,也可伴节段性疤痕病变。Iv—G典型病变表现为弥漫和球性毛细血管内、毛细血管外及系膜毛细血管内增殖性病变,或伴广泛的白金耳样病变。Iv—G可存在任何活动性病变:核碎裂、袢坏死和新月体形成。少数病例表现为广泛内皮下沉积物,少或无增殖性病变。

Iv型LN的病理报告也应包括活动性和慢性化指数,伴活动性、慢性化病变、袢坏死和新月体形成的。肾小球数,小管间质和血管病变。Iv合并v型LN诊断的确立,要求膜性病变累及肾小球袢->50%,受累肾小球数也必须在半数以上(光镜或免疫荧光下观察)。

LN—v型t又称膜性LN,表现为球性或节段性上皮侧免疫性沉积物,常同时伴系膜区沉积及不同程度的系膜细胞增殖,电镜下、免疫荧光可见内皮下散在免疫复合物沉积。如果光镜下见到内皮下沉积物,根据沉积范围,应考虑III型合并v型或w型合并V型LN的诊断。弥漫膜性病变(光镜和免疫荧光下观察到>5嬲的肾小球受累,受累的肾小球>50%袢出现病变)同时伴IrI或Iv型的活动性病变,则应在诊断v型的同时对III型或rv型分别加以诊断。V型LN的慢性化病变主要包括节段和球性硬化,无增殖性病变。如果肾小球硬化病变的性质提示它的形成与增殖、袢坏死或新月体有关,则应考虑III型合并V型或IV型合并V型的可能。

LN—vI型t终末硬化性LN,诊断要求肾小球球性硬化≥90%,不伴任何活动性病变。

表1

I型wH01995年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正常肾小球

a1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下肾小球均正常

b)光镜下肾小球正常,免疫荧光或电镜F系膜燧沉积物

II型单纯系膜增殖性肾炎

a)系膜区增宽和,或轻度系膜细胞增殖(+)

bl中度系膜细胞增殖(+4-)

lIl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肾炎(伴轻或中度系膜增殖性病奄)19

a)伴活动坏死性病变

b)伴活动和硬化性病变

c)伴硬化性病变

【V型弥漫增殖性肾小球肾炎(重度系膜增殖、毛细血管内增殖性病变,系膜

一毛细血管内增殖性病变和/或广泛内皮F沉积,可伴不同程度的系膜区

和上皮侧沉积)

a)无节段性病变

b)伴活动坏死性瘸变

c)伴活动和硬化性病变

d)伴硬化性病变

V型弥漫性膜性肾炎

a)单纯膜性病变

b)膜性病变伴Ila或Hb病变

Vl型终末硬化性肾炎

表2

1型ISN/RPS2003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轻微病变性狼疮性肾炎

光镜下肾小球正常,免疫荧光可见系膜区沉积物

II型系膜增殖性狼疮性肾炎

光镜下不同程度系膜细胞及基质增殖,伴系膜区沉积物,光镜下无上皮侧及内皮F沉积物,免疫荧光及电镜下可见少量孤立性上皮侧或内皮下沉积物

IⅡ型局灶性狼疮性肾炎

累及‘50%的肾小球,病变可表现为活动或非活动性,病变呈局灶、节段性或球性分布,毛细血管内或毛细血管外增殖性病变均可出现。伴节段内皮下沉积物.伴或不伴系膜增殖性病变

III(A):活动性病变一局灶增殖性LN

III(AIC):活动和慢性化病变一局灶增殖和硬化性LN

III(c):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一局灶硬化性LN

Iv型弥漫性狼疮性肾炎

累及西O%的肾小球,病变可表现为活动或非活动性,病变星节段性或球性分布,毛细血管内或毛细血管外增殖性瘸变均可出现,伴弥漫内皮下沉积物.伴或不伴系膜增殖性病变。根据肾小球受景程度分弥漫和节段性病变:IV-S:西0%肾小球出现节段性病变;IV-G:苟O%肾小球出现球性病变。该型包括弥漫“自金耳样”内皮下沉积而少或无肾小球增殖性病变。根据活动和硬化性病变又分为多个驱型

IV-S(A):活动性病变—弥漫节段增殖性LN

IV-G(A):活动性病变—弥漫球性增殖性LN

IV-S(A/C):活动和慢性化病变并存—弥漫节段增殖和硬化性LN

IV-G(A/C):活动和慢性化病变并存—弥漫球性增殖和硬化性LN

IV-S(C):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伴疤痕形成—弥漫节段硬化性LNIV-G(c】:慢性非活动性病变伴疤痕形成—弥漫球性硬化性LN

表3肾话检病理诊断及LN分型中常用的病理诊断名例弥漫瘸变累及->50%的肾小球局灶病变累及<50%的肾小球球性痫变累及≥50%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节段病变蒹及<50%的肾小球毛细血管袢系膜细胞增殖系膜区系膜细胞≥3个(切片厚3um)毛细血管内增殖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浸润细胞增多引起袢腔狭小毛细血管外增殖或细胞壁层上皮细胞及包囊腔内细胞增殖≥2层,占包囊腔的25%或更多性新胃体

核碎裂凋亡、核固缩、核碎裂袢坏死表现为核碎裂,或肾小球基膜断裂,常伴纤维素样物质沉积,故称

纤维紊样坏死

透明栓塞毛细血管腔内均质的嘈伊红物质,免疫荧光证实为免疫沉积扬病变肾小球比率切片中所有肾小球狼疮性病变所占的比例,包括肾小球硬化。必须

除外与LN无关的血管病变造成韵呈缺血性改变的肾小球

表4活动性和慢性肾小球病变

活动性病变

内皮细胞增殖伴或不伴白细胞浸润致使袢腔狭小核碎裂

纤维素样坏死

基底膜断裂

细胞或纤维细胞性新月体

光镜观察到内皮下沉积物(白金耳)

袢腔内透明拴塞

慢性化病变

肾小球硬化(节段,球性)

纤维性粘连

纤维性薪月体21


相关文章

  • 35年狼疮性肾炎临床与基础研究
  • 35年狼疮性肾炎临床与基础研究 PDF转换可能丢失图片或格式,建议阅读原文 http://www.100test.com/html/190/s_190260_19.htm 年狼疮性肾炎临床与基础研究发布时间:--作者:孙林 叶任高 杨念生 ...查看


  • 肾脏科题库
  • 选择题A 型题: 分科: 内科---肾脏 等级: 1B 2A 1.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 A 尿白蛋白排泄率 20-30mg/d B 尿白蛋白/肌酐 3.5mg/mmol C 尿白蛋白排泄率>30mg/d D 尿白蛋白/肌酐 10-25 ...查看


  • 住院医师规培肾内科出科考试答案
  • 肾内科住院医师规培出科考试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肾病综合征:指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以大量蛋白尿(尿蛋白>3.5g/d),低蛋白血症(血浆白蛋白 2.急性肾损伤的定义及分期:指各种原因(中毒.药物.感染等)引起的肾功能突然快速下降,表 ...查看


  • 风湿免疫性疾病
  • 2016年第二单元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一.A1 1.下列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描述不正确的是 A.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及沉积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的主要机制 B.补体C3升高 C.几乎所有患者的肾组织均有病理变化 D.约80%的病人在病程中有皮肤损害 ...查看


  • 09级北京医科大学专升本内科考试重点
  • 内科暂时我就只能整理这样了,能力和精力有限,欢迎同学指正后再传. 这部分是马主任说重点题重点复习的部分,其他大纲上的题,他的指示是:也要掌握 内科考试题型:单选:1分*40:填空:1分*18:名词:3分*6:问答:4分*6 呼吸 7.COP ...查看


  • 肾小球疾病
  • 肾小球肾炎的分型:1)急性肾小球肾炎: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3)慢性肾小球肾炎:4)无症状性血尿(和)或蛋白尿(隐匿性肾小球肾炎)5)肾病综合征.临床表现1蛋白尿2血尿3水肿4高血压5肾功能损害 肾病综合症诊断标准:1)确诊NS:①②项必须 ...查看


  •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
  •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 急性肾炎中医属"水肿"."虚劳"范畴.临床呈现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少尿或无尿等多种表现,早期的及时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将其分为四型 ...查看


  • 2014年主治医师考试(全科医师)考试大纲
  • 考试大纲第 1 基础知识 单 元 一. 全 科 医 学 概 论 细目 要点 要求 1.全科医学 (1)全科医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2)全科医学的主要特征 (3)全科医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全科医疗的定义与基本特征 (2)全科医疗中的伦 ...查看


  • 内科学教学大纲(小专业) =
  • <内科学>教学大纲 (Syllabus of Diagnostics) 一.课程说明 课程编码 R17110041 课程总学时100(理论总学时64/实践总学时36) 周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时)4学时/3学时 学分 5 课程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