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湖心亭看雪]复习资料

28 观潮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

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

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

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

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

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日为最盛。当潮

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

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

没宇宙,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别排列于江的

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色的烟雾

四处窜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

一样。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

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流迎着潮水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腾越

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然而旗尾一点儿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显示他们(高超)的

技能。

江岸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堵塞了道路,食物和别的各种东

西都比平常贵上一倍。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的空地也不容有。

一、 课后注释:

1、《观潮》节选自《武林旧事》卷三,作者是周密,字公谨,宋代湖州人。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3、方 其远出 海门:方, 当„„时; 其,指潮;出,发、起。 ...4、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5、际天而来:连接着天。 ..6、吞天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7、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8、艨艟数百:战船。 ..9、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穷尽。 .10、并有乘骑 弄旗标枪舞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11、略不相睹:一点儿。 .12、一舸无迹:船。 .13、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14、随波而逝:去,往。 .15、披发文身:动词,画着纹身。 .16、溯迎而上:迎着(潮水)逆流而上。 ..17、出没于鲸波 万仞中:出没,忽隐忽现;鲸波,巨浪;万仞,形容浪头极高。 ............18、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19、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20、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 .....21、而僦赁看幕: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 ..22、虽 席地不容间也:虽,即使;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二、翻译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译文: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译文: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日为最盛。 3、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译文: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4、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译文:随着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5、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译文:杨万里的诗中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6、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译文: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7、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译文: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8、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译文:忽然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9、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译文: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

10、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译文:逆流迎着潮水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变

换尽各种姿态。

11、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

译文:江岸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

12、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的空地也不容有。

三、问答题:

1、课文最后一段写人们观潮,在文中有何作用?

课文最后一段写人们观潮,一是表现了当时的民风民俗,二是从侧面衬托钱塘江潮

的雄伟壮观和水上表演的精彩。

2、作者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

潮,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特别是描写吴中

健儿部分,作者着意描写人是自然的精灵,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29 湖心亭看雪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

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大约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就(和他们)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一、课下注释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是日更定:是,代词,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 余拏一小舟:撑(船)。 .4.拥毳衣炉火: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5.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6、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7.上下一白:一白,全白;一,全。 .....8.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 ,还。 .....9.余强饮三大白:强,尽力;白,这里指酒杯。 ....10.客此:在此地客居。 ..11.舟子:船夫。 ..二、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大约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就(和他们)告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三、理解默写。

1、文中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文中描写西湖近景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问答题。

1

、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事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看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的品位、人格的肯定和赞赏。

作者的“痴”即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4、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照应。《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28 观潮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

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

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

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

声如崩山。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

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

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

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日为最盛。当潮

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

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

没宇宙,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杨万里的诗中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别排列于江的

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忽然黄色的烟雾

四处窜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

一样。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

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流迎着潮水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腾越

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然而旗尾一点儿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显示他们(高超)的

技能。

江岸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车马堵塞了道路,食物和别的各种东

西都比平常贵上一倍。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的空地也不容有。

一、 课后注释:

1、《观潮》节选自《武林旧事》卷三,作者是周密,字公谨,宋代湖州人。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农历十六日(十五日叫望)。 ..3、方 其远出 海门:方, 当„„时; 其,指潮;出,发、起。 ...4、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5、际天而来:连接着天。 ..6、吞天沃日:冲荡太阳。形容波浪大;沃,用水淋洗。 ..7、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8、艨艟数百:战船。 ..9、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尽,穷尽。 .10、并有乘骑 弄旗标枪舞刀:骑,马;弄,舞动;标,树立、举。 ...11、略不相睹:一点儿。 .12、一舸无迹:船。 .13、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指假设的敌方战船。 ..14、随波而逝:去,往。 .15、披发文身:动词,画着纹身。 .16、溯迎而上:迎着(潮水)逆流而上。 ..17、出没于鲸波 万仞中:出没,忽隐忽现;鲸波,巨浪;万仞,形容浪头极高。 ............18、江干上下十余里间:江岸。 ..19、珠翠罗绮溢目:满眼。 ..20、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倍穹,(价钱)加倍的高;穹,高。 .....21、而僦赁看幕:僦、赁,都是租用的意思。 ..22、虽 席地不容间也:虽,即使;席地,一席之地,仅容一个座位的地方。 ......二、翻译句子。 1、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译文: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2、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译文: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日为最盛。 3、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译文: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 4、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译文:随着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 5、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译文:杨万里的诗中说:“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6、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译文: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

7、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译文: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8、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

译文:忽然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9、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

译文: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

10、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

译文:逆流迎着潮水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腾越着身子变

换尽各种姿态。

11、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

译文:江岸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华丽的服饰。

12、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而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的空地也不容有。

三、问答题:

1、课文最后一段写人们观潮,在文中有何作用?

课文最后一段写人们观潮,一是表现了当时的民风民俗,二是从侧面衬托钱塘江潮

的雄伟壮观和水上表演的精彩。

2、作者为什么要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潮?

作者在描写了钱塘江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之后,写教阅水军与吴中健儿在潮头弄

潮,使自然美与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衬,给读者极其美妙的感受。特别是描写吴中

健儿部分,作者着意描写人是自然的精灵,表现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

29 湖心亭看雪

【原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

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

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

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大约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就(和他们)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一、课下注释 1.本文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是日更定:是,代词,这;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3. 余拏一小舟:撑(船)。 .4.拥毳衣炉火:用毛皮制成的衣服。 ..5.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 ..6、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 ..7.上下一白:一白,全白;一,全。 .....8.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 ,还。 .....9.余强饮三大白:强,尽力;白,这里指酒杯。 ....10.客此:在此地客居。 ..11.舟子:船夫。 ..二、翻译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译文: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译文:这一天晚上初更以后(大约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3、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文: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全白了。

4、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文:湖心湖上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译文:想不到在湖中还能遇见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

6、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译文:我尽力饮了三大杯,然后就(和他们)告别。

7、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译文: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三、理解默写。

1、文中描写雪后西湖全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文中描写西湖近景的句子是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四、问答题。

1

、试简要分析“独往湖心

①映衬出环境的幽静、空旷;②充分展示出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③暗示作者的“痴”,为下文作伏笔。

2、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体味本文所用的白描手法。

文中的白描能够抓住事物的突出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3、最后用舟子的话作结,有何意义? 你如何理解作者的“痴”?

结尾引用舟子的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痴”字,似贬实褒,对作者到湖心亭看雪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和赞赏,不仅如此,还包括了对作者的品位、人格的肯定和赞赏。

作者的“痴”即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4、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照应。《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 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相关文章

  • 24.doc文言文练习大道之行+观潮+湖心亭
  • 24.大道之行也 (五)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 ...查看


  •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 初中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 1.作者因贬谪而用山水体现出的不同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的:分类归纳文言文内容,让学生对文言文内容更加清晰.导入:我们学习八年级和九年级的文言文共31篇,而我们考试就一到两篇,当我们看到文言文阅读时,很多同学经常会把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目录课件
  •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目录 第一单元 活动·探究 任务一 新闻阅读 1.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毛泽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 2.外国消息二则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别了,钞票上的民族文化 3. " ...查看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复习学案
  • 八年级第六单元 备考知识搜索 ◆参考答案(文学常识.文章主旨.字音字形填空处答案) 1. A.(1)郦道元南北朝(北魏)地理学家(2)散文 游记 B. 连绵不断遮天蔽日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C. Quē xī xiàng sù tuān yǎn ...查看


  •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含答案
  • 之: 1. 助词,相当于"的". 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脱笼之鹄(满井游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陈涉世家)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2. 代词,它,他,她,他们等,指代人或物或 ...查看


  • 八上第六单元
  • 人教版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主备人:曹雷国 傅宝志 一.培训要点: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搜集资料,反思自己的教学.要做好整理,为展示成果做好准备. 主要围绕以下问题研讨: 1.明确本学段课标要求,并思考如何 ...查看


  • 2011届中考语文文言文内容专题复习之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内容梳理
  • 第七讲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内容梳理(二) 篇 目 第六单元 26.三峡                             27.短文两篇 28.观潮                             29.湖心亭看雪 30.诗四 ...查看


  •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
  •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实词整理 1).薄: 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 厚度小.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策: 1.马鞭 ...查看


  • 八上第六单元语文
  •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检测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下列加横线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沿溯(sù ) 郦道元(lì) 僦赁(lìn) 毳衣(cuì ) B.绝巘(yǎn) 亦未寝(qǐn) 雾凇(sōnɡ ) 鸡豚(tún ) C.涧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