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这才是骨子里的高贵

作者:佚名 来源:李建松推荐 发布时间:2014-10-10 点击数:5002次 字体:

作家梁晓声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到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

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

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

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那位先生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

梁晓声说,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这让我想起澳大利亚的侄儿经历的另一个故事:

周末,侄儿随着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人去雪梨周边海域捕捞鱼虾。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华人总要挑拣一番,将其中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我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那华人平静答道:“在澳大利亚,每个出海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

我侄儿道:“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那华人淡淡一笑:“呆久了你就会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两则故事,大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

“人文”就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它关乎公平、正义,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就在人和人的关系中。

想想我们有多少时候,不需要别人提醒,就知道检点自己的行为,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尽可能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

推荐理由:

1、两则故事让我感慨万千,第一则故事中的谦让尊重,第二则故事中的慎独自律,联想到我们周遭发生的事情,是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2、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命根子,文化可以立国,为了国家更发达,社会更和谐,为了彼此之间更自在,更快乐,从我做起,做到自律人文。

3、人文也好,宗教也罢,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好好爱自己。好的素质是一种人文,也是一种修炼,心静内观,悠然自得。

4、高贵不是拥有香车宝马,不是衣着光鲜靓丽,而是融化到血液里,随举手投足从骨子里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字体:

小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 九月份教师网上读书评论完成情况小结【名字后面为评论篇数】

下一篇文章: 一只小鱼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时间打分

【侯丹】高贵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字眼,我们希望“高”,我们渴望“贵”,人们对高贵的追求总是生生不息。有很多人误解了高贵的含义,认为“高”就是身居高位,“贵”就是吃好的用好的家财万贯。地位与金钱已然成为一个人最显著的标签,我们或多或少地选择性失明。也许有人悲哀地想,自己一辈子与高贵无缘了,我觉得那是他自己先看轻了自己。一个人的价值永远不在于他有什么,而是他做了什么——和别人在一起时做了什么,自已一个人时做了什么。

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在公共场合做的全是一些不利于他人的事情,比如胡乱鸣笛、闯红灯、乱丢垃圾,那么这个人就算地位再高也和高贵沾不上半点关系;有的人在公共场合尚可自持,因为顾忌千百双眼睛,当独自一人的时候便无所畏惧,出格之事一件又一件,这样的人也与高贵无缘了。

高贵是对自我心性的一种打磨,对存在价值的一种审视——今天的我是否优于昨天的自己,世界能否因为我而变得更加便利。高贵还是一种自信——我不需要被打上什么标签,我就在这个世界中勤勉地生活着、激情地创造着、谦卑地审视着、谨慎地自律着、善良地帮助着、宽容地对待着,不受什么影响,坚持自己认为对的路。

这才是真正的高贵!2014-10-31 16:19:095分

【王爽】看完这两则故事,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国式过马路”,这个名词本身就是对国民素质的嘲讽和无奈。不用说在没有红绿灯、斑马线的路口,就连有交通警察的路口,有些行人仍然熟视无睹、横冲直撞,实在让人寒心。

记得有一次在环海路,老公开车行驶在快车道上,突然从中间护栏下面钻出一个人来,幸亏老公反应快,及时躲闪,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时就觉得这个人的行为十分可气,真想开窗骂他一顿。这种过马路的行为,既损坏了个人的形象,又不顾个人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害己害人。一个小小的行为就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

现在电视上的公益广告比比皆是,大多以娃娃的形象示人,从娃娃的行为开始抓起,通过提高娃娃的素质,来提高国民素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国家的公民也能慢慢地成为骨子里高贵的人。2014-10-28 9:00:005分

【袁荃】看完这篇文章,颇有感慨。虽然近年来,国民素质一直在不断提高,但大多数公民仍然缺少这种“人文素质”。我们所谓规范的行为是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较强的周围舆论”压力下形成的,较少有人去想,为了社会或环境或他人“更好”而发自内心意愿的去做。比如户外旅行乱丢垃圾的现象严重,就是因为在制度中没有明确对乱丢垃圾的惩罚,而在陌生的地方没有人们的舆论压力,所以素质不高的“旅行者”就会把垃圾想扔就扔。

其实这种“不高的素质”背后的心理或心态的养成,也表现出我们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弊端。学生的一切行为最终以分数量化,以违反纪律的批评来规范。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应该以爱灌输教育,表达的语言应该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怎样做别人或我们的环境会更好”等等,这是一个意识问题;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要教育孩子是因为要发自内心地“保护什么”或“维持什么”或“变得更好”而去做,这种发自内心的想法,会渐渐衍生出爱和责任。2014-10-27 16:38:485分

【宋瑾】从小被姥姥带大,姥姥不识字,没多少文化,却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印象中,她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这样做,让人家怎么办?”比如夏天我与她一起搬着小凳在广场乘凉,把小凳往地上一放的同时,姥姥就会说“你放在这儿,让其他的人坐哪儿?”我就会乖乖的拎起凳子放在墙边。她告诉我要为别人着想,做事情前先考虑考虑是否妨碍他人。小时候不明白,总觉得姥姥真傻,不争不抢,总是吃亏。长大了渐渐懂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素质”。“素质”跟有没有文化没关系,“素质”与心灵相通。

一直坚信一句话“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将心比心,努力做一名遵守公共道德的“文明人”,让美丽由内向外绽放。2014-10-27 14:40:075分

【刘雪婷】说实话,看到这两个故事我并没有觉得很惊讶,感觉这种事已经司空见惯了,可是还是勾起我不得不吐槽一下所谓民族、国家的素养。不得不承认我们国家的人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别国,可能也只是出于所谓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而不得不反对罢了。

我一向主张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因为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的行为而判定这个地区甚至国家有问题,但是如果绝大部分都有类似的现象的话,起码也能理解成这个国家的基本素养吧。就拿日本来说,他们的历史我一清二楚,在憎恨他们没人性的同时我却并没有否定他们的科技成就,不会一味的参与抵制日货的行列。相反,我觉得好的产品我从来不在乎产地在哪,对我来说好就行了,其他不需要考虑,有人说我这是崇洋媚外,可是崇洋媚外是盲目,如果理智的追求我并不觉得哪里不好。去年去日本旅游,朋友调侃“你没去靖国神社吧,去了就别回来了!”,虽然一句玩笑,可是我却感到了国人的敏感,不是因为我,只是因为是“日本”而已。

可是同样面临地震,日本人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当然这跟他们频繁的地震活动也有关系),而且人们聚集避难的地方绝对不会满地垃圾,相反我们这里就不用说什么了,都看得很明白。我曾经在日本居住的公寓楼下看见了所谓了“垃圾场”,我还惊奇的拍了照想着回国一定要给别人看看,因为只是用语言说明没有眼见为实来的真切。真话,我并不觉得是垃圾场,更像是一个回收处理中心,开放的一块区域,所有垃圾都分类摆放好了,没有杂乱的生活垃圾,没有四害,就连喝奶的纸盒包装都是经过清洗晾干折叠整齐,而这些工作都是住户自己完成,没有看见劳苦的清洁阿姨们,就单单这一点就是我们做不到的,起码这方面的自律是我们没有的。他们也并不是被逼的,只是一种自律变成了一种习惯而已,我们其实也是可以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做到自律呢?

一切现象发生的根源都在我们自己,找找自己的原因,也许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2014-10-22 13:24:535分

【晓英】文章中的“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这句话对我触动最深,这位先生的谦让中体现着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道德素养。

这不仅让我想起去年发生在海滨公园的事儿。我带着孩子在那玩充气堡,周边有一排座椅,也许是为了方便家长陪孩子而设置的吧。一排七八个座位都坐满了人,在靠一头儿的那个座椅上有一个包,一位阿姨坐在旁边的座椅上。我带着笑脸问“阿姨,是您的东西吗?能不能让我坐一会儿?”谁知换来的是气哼哼的一句“那我把东西放哪儿?”也许是说出这句话之后那位阿姨觉得不妥,迟疑了大约1分钟之后,把她的东西稍微移了一下,倒出一个小空儿意思是让我坐。

在生活中,类似的事儿,我们可能多多少少的都遇到过。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从自我做起,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就像梁晓声讲的关于那个华人的故事,不管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都不要“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 这样一种内心的修炼,素质的提高,会让我们悠然自得,才会在我们随意的举手投足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这种高贵的品质。2014-10-22 11:24:035分

【浓浓的谷香】郭美美拥有香车宝马,衣着光鲜靓丽,你认为她看起来很高贵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我非常赞同文章中的观点,高贵是融化到血液里,随举手投足从骨子里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这是我们小到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大到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每天进出德育处的学生不少,我注意到有的孩子喊“报告”声音洪亮,进来后会很礼貌地问“老师,请问……”最后还不忘“谢谢老师”,给我的感觉是这孩子很文明,而这种文明已经内化为她自觉的一种良好习惯,完全不需要别人去提醒或督促,我不禁对这样的孩子竖起大拇指。虽然我的女儿还小,不过我和老公平时也很重视对她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凡事要懂得谦让,尊重、关心他人,好吃的好玩的要与他人共享,让她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不是坐享其成,遇到认识的人主动打招呼,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影响他人,有时候坐公交车我们也会身体力行,示范给她看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我觉得这些细节教育可以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小我”能够去做的,如果人人这样,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又何尝不是前进的一大步呢?2014-10-21 10:44:555分

【段劲松】说到高贵,很多人想到了吃穿的高贵,其实这不是真正的高贵,内心的高贵才是真的高贵。

漫漫人生路上,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丑陋还是俊美,都不要丢掉你内心的高贵和坚强。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个人的成长,如果任由自己,不管他人,没有规矩,那就不叫生活。平平淡淡的我们如果每天学习一点,运动一点,勤快一点,开心一点,慢慢的就会有很多点,时间长了,就是点的累计,你就慢慢内在多一点,快乐许多,自信许多。

这样以来我们每个人骨子里流淌的就是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我们都明白了自重、从容、理解、真诚,那我们个人、家庭、单位、民族都是高贵的。2014-10-17 7:50:053分

【徐燕玲】读了此文,我想谈两个问题:

一是儒家所说的慎独。在公众场合,大家都容易做好;在私人场合,无人监督的地方,就不容易做到了。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加以重视。比如在空寂的夜晚的路口,我们常常闯红灯,只有发自内心地长期按照规范去做,才能做到“慎独”。

二是环境的问题。如果周围人都不遵守规矩,你一个人还要守规矩,能行得通吗?比如一群人在抢着上车,你不抢,你就上不去车。不说春运和节假日了,就是平日的上班高峰期,你不抢,等到下一辆车你也上不去,上班晚了,是谁的责任?是你自己不适应这个环境吧?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是需要先有充足的物质基础才能谈精神建设吧?2014-10-15 13:54:393分

【张颖青】高贵,不在于你穿着的多华丽,不在于你言语的多犀利,不在于你职业的多有金,不在于你家族的多名望;高贵,在于你骨子里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优秀品质,体现在没有注视的情况下你是如何言行的。

品行真的很重要,有时一点小事就能将一个人的品行完全显露出来。就像那天教师论坛的王在玲主任做的题为“唤醒自己的良知,让心灵花园绽放”的专题讲座。对于教龄不多,经验不足的我来说,那天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有些似乎就说到我的烦恼痛处。

的确,烦恼来自于三个方面,只要改变我们力所能及的,其余两个他人的因素和老天的原因,就无需自我烦恼了。同样这也适用于高贵的品质问题,不管他人如何,做好我们自己该做的;不管其他因素会如何影响事情的发展,努力做好我们分内的,因为这是我们唯一能尽力的方面;不管结果如何,不管是他人的羡慕嫉妒恨,还是老天的天公不作美,我们问心无愧即可。

所以,当事情发生时——“让他发生”,凭我良心,凭我本心,凭我真心,凭我苦心,凭我用心,无论结果如何,就像王在玲主任说的,“这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而已,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终会过去”。只要我们在没有注视目光的情况下,依旧能做到凭心而论,相信你的血管里流淌的就是高贵的血液。2014-10-10 16:32:025分

查看评论详细内容及更多评论

作者:佚名 来源:李建松推荐 发布时间:2014-10-10 点击数:5002次 字体:

作家梁晓声一次在法国,他跟两个老作家一同坐车到郊区。那天刮着风,不时有雨滴飘落。

前面有一辆旅行车,车上坐着两个漂亮的法国女孩,不停地从后窗看他们的车。前车车轮碾起的尘土扑向他们的车窗,加上雨滴,车窗被弄得很脏。他们的车想超过,但路很窄。

他问司机:“能超吗?”司机说:“在这样的路上超车是不礼貌的。”正说着,前面的车停了下来,下来一位先生,先对后车的司机说了点什么,然后让自己的车靠边,让他们先过。

梁晓声问司机:“他刚才跟你说什么了?”司机转述了那位先生的话:“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

梁晓声说,这句话让他羞愧了好几天。

这让我想起澳大利亚的侄儿经历的另一个故事:

周末,侄儿随着在澳大利亚土生土长的华人去雪梨周边海域捕捞鱼虾。每撒下一网,总有收获,可是每次网拉上来后,那华人总要挑拣一番,将其中的大部分虾蟹扔回大海。

我侄儿不解:“好不容易打上来,为啥扔回去?”那华人平静答道:“在澳大利亚,每个出海捕捞鱼虾的公民都知道,只有符合国家规定尺寸的鱼虾才可以捕捞。”

我侄儿道:“远在公海,谁也管不着你呀?”那华人淡淡一笑:“呆久了你就会知道,在澳大利亚,不是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的!”

两则故事,大致告诉了我们什么是“人文”。

“人文”就是一种植根于内心的素养,以承认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一种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它关乎公平、正义,就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就在人和人的关系中。

想想我们有多少时候,不需要别人提醒,就知道检点自己的行为,就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恪守做人的本分,尽可能为别人着想、帮助他人?

推荐理由:

1、两则故事让我感慨万千,第一则故事中的谦让尊重,第二则故事中的慎独自律,联想到我们周遭发生的事情,是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2、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命根子,文化可以立国,为了国家更发达,社会更和谐,为了彼此之间更自在,更快乐,从我做起,做到自律人文。

3、人文也好,宗教也罢,懂得尊重别人,才能好好爱自己。好的素质是一种人文,也是一种修炼,心静内观,悠然自得。

4、高贵不是拥有香车宝马,不是衣着光鲜靓丽,而是融化到血液里,随举手投足从骨子里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

字体:

小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上一篇文章: 九月份教师网上读书评论完成情况小结【名字后面为评论篇数】

下一篇文章: 一只小鱼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时间打分

【侯丹】高贵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字眼,我们希望“高”,我们渴望“贵”,人们对高贵的追求总是生生不息。有很多人误解了高贵的含义,认为“高”就是身居高位,“贵”就是吃好的用好的家财万贯。地位与金钱已然成为一个人最显著的标签,我们或多或少地选择性失明。也许有人悲哀地想,自己一辈子与高贵无缘了,我觉得那是他自己先看轻了自己。一个人的价值永远不在于他有什么,而是他做了什么——和别人在一起时做了什么,自已一个人时做了什么。

如果一个人自私自利,在公共场合做的全是一些不利于他人的事情,比如胡乱鸣笛、闯红灯、乱丢垃圾,那么这个人就算地位再高也和高贵沾不上半点关系;有的人在公共场合尚可自持,因为顾忌千百双眼睛,当独自一人的时候便无所畏惧,出格之事一件又一件,这样的人也与高贵无缘了。

高贵是对自我心性的一种打磨,对存在价值的一种审视——今天的我是否优于昨天的自己,世界能否因为我而变得更加便利。高贵还是一种自信——我不需要被打上什么标签,我就在这个世界中勤勉地生活着、激情地创造着、谦卑地审视着、谨慎地自律着、善良地帮助着、宽容地对待着,不受什么影响,坚持自己认为对的路。

这才是真正的高贵!2014-10-31 16:19:095分

【王爽】看完这两则故事,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中国式过马路”,这个名词本身就是对国民素质的嘲讽和无奈。不用说在没有红绿灯、斑马线的路口,就连有交通警察的路口,有些行人仍然熟视无睹、横冲直撞,实在让人寒心。

记得有一次在环海路,老公开车行驶在快车道上,突然从中间护栏下面钻出一个人来,幸亏老公反应快,及时躲闪,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当时就觉得这个人的行为十分可气,真想开窗骂他一顿。这种过马路的行为,既损坏了个人的形象,又不顾个人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害己害人。一个小小的行为就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素质。

现在电视上的公益广告比比皆是,大多以娃娃的形象示人,从娃娃的行为开始抓起,通过提高娃娃的素质,来提高国民素质,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国家的公民也能慢慢地成为骨子里高贵的人。2014-10-28 9:00:005分

【袁荃】看完这篇文章,颇有感慨。虽然近年来,国民素质一直在不断提高,但大多数公民仍然缺少这种“人文素质”。我们所谓规范的行为是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较强的周围舆论”压力下形成的,较少有人去想,为了社会或环境或他人“更好”而发自内心意愿的去做。比如户外旅行乱丢垃圾的现象严重,就是因为在制度中没有明确对乱丢垃圾的惩罚,而在陌生的地方没有人们的舆论压力,所以素质不高的“旅行者”就会把垃圾想扔就扔。

其实这种“不高的素质”背后的心理或心态的养成,也表现出我们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弊端。学生的一切行为最终以分数量化,以违反纪律的批评来规范。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应该以爱灌输教育,表达的语言应该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怎样做别人或我们的环境会更好”等等,这是一个意识问题;我们自己以及我们要教育孩子是因为要发自内心地“保护什么”或“维持什么”或“变得更好”而去做,这种发自内心的想法,会渐渐衍生出爱和责任。2014-10-27 16:38:485分

【宋瑾】从小被姥姥带大,姥姥不识字,没多少文化,却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印象中,她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就是“你这样做,让人家怎么办?”比如夏天我与她一起搬着小凳在广场乘凉,把小凳往地上一放的同时,姥姥就会说“你放在这儿,让其他的人坐哪儿?”我就会乖乖的拎起凳子放在墙边。她告诉我要为别人着想,做事情前先考虑考虑是否妨碍他人。小时候不明白,总觉得姥姥真傻,不争不抢,总是吃亏。长大了渐渐懂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素质”。“素质”跟有没有文化没关系,“素质”与心灵相通。

一直坚信一句话“你怎样对别人,别人就怎样对待你。”将心比心,努力做一名遵守公共道德的“文明人”,让美丽由内向外绽放。2014-10-27 14:40:075分

【刘雪婷】说实话,看到这两个故事我并没有觉得很惊讶,感觉这种事已经司空见惯了,可是还是勾起我不得不吐槽一下所谓民族、国家的素养。不得不承认我们国家的人在某些方面确实不如别国,可能也只是出于所谓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而不得不反对罢了。

我一向主张不能以偏概全,不能因为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的行为而判定这个地区甚至国家有问题,但是如果绝大部分都有类似的现象的话,起码也能理解成这个国家的基本素养吧。就拿日本来说,他们的历史我一清二楚,在憎恨他们没人性的同时我却并没有否定他们的科技成就,不会一味的参与抵制日货的行列。相反,我觉得好的产品我从来不在乎产地在哪,对我来说好就行了,其他不需要考虑,有人说我这是崇洋媚外,可是崇洋媚外是盲目,如果理智的追求我并不觉得哪里不好。去年去日本旅游,朋友调侃“你没去靖国神社吧,去了就别回来了!”,虽然一句玩笑,可是我却感到了国人的敏感,不是因为我,只是因为是“日本”而已。

可是同样面临地震,日本人能够做到宠辱不惊(当然这跟他们频繁的地震活动也有关系),而且人们聚集避难的地方绝对不会满地垃圾,相反我们这里就不用说什么了,都看得很明白。我曾经在日本居住的公寓楼下看见了所谓了“垃圾场”,我还惊奇的拍了照想着回国一定要给别人看看,因为只是用语言说明没有眼见为实来的真切。真话,我并不觉得是垃圾场,更像是一个回收处理中心,开放的一块区域,所有垃圾都分类摆放好了,没有杂乱的生活垃圾,没有四害,就连喝奶的纸盒包装都是经过清洗晾干折叠整齐,而这些工作都是住户自己完成,没有看见劳苦的清洁阿姨们,就单单这一点就是我们做不到的,起码这方面的自律是我们没有的。他们也并不是被逼的,只是一种自律变成了一种习惯而已,我们其实也是可以的,关键在于能不能做到自律呢?

一切现象发生的根源都在我们自己,找找自己的原因,也许很多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2014-10-22 13:24:535分

【晓英】文章中的“一路上,我们的车始终在前面,这不公平!车上还有我的两个女儿,我不能让她们感觉这是理所当然的。”这句话对我触动最深,这位先生的谦让中体现着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道德素养。

这不仅让我想起去年发生在海滨公园的事儿。我带着孩子在那玩充气堡,周边有一排座椅,也许是为了方便家长陪孩子而设置的吧。一排七八个座位都坐满了人,在靠一头儿的那个座椅上有一个包,一位阿姨坐在旁边的座椅上。我带着笑脸问“阿姨,是您的东西吗?能不能让我坐一会儿?”谁知换来的是气哼哼的一句“那我把东西放哪儿?”也许是说出这句话之后那位阿姨觉得不妥,迟疑了大约1分钟之后,把她的东西稍微移了一下,倒出一个小空儿意思是让我坐。

在生活中,类似的事儿,我们可能多多少少的都遇到过。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从自我做起,约束一下自己的行为,就像梁晓声讲的关于那个华人的故事,不管我们身处何时何地,都不要“什么都要别人来提醒、督促”, 这样一种内心的修炼,素质的提高,会让我们悠然自得,才会在我们随意的举手投足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这种高贵的品质。2014-10-22 11:24:035分

【浓浓的谷香】郭美美拥有香车宝马,衣着光鲜靓丽,你认为她看起来很高贵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我非常赞同文章中的观点,高贵是融化到血液里,随举手投足从骨子里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这是我们小到一个人立足于社会,大到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每天进出德育处的学生不少,我注意到有的孩子喊“报告”声音洪亮,进来后会很礼貌地问“老师,请问……”最后还不忘“谢谢老师”,给我的感觉是这孩子很文明,而这种文明已经内化为她自觉的一种良好习惯,完全不需要别人去提醒或督促,我不禁对这样的孩子竖起大拇指。虽然我的女儿还小,不过我和老公平时也很重视对她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凡事要懂得谦让,尊重、关心他人,好吃的好玩的要与他人共享,让她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而不是坐享其成,遇到认识的人主动打招呼,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影响他人,有时候坐公交车我们也会身体力行,示范给她看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

我觉得这些细节教育可以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这些都是我们作为“小我”能够去做的,如果人人这样,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又何尝不是前进的一大步呢?2014-10-21 10:44:555分

【段劲松】说到高贵,很多人想到了吃穿的高贵,其实这不是真正的高贵,内心的高贵才是真的高贵。

漫漫人生路上,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丑陋还是俊美,都不要丢掉你内心的高贵和坚强。大到国家的发展,小到个人的成长,如果任由自己,不管他人,没有规矩,那就不叫生活。平平淡淡的我们如果每天学习一点,运动一点,勤快一点,开心一点,慢慢的就会有很多点,时间长了,就是点的累计,你就慢慢内在多一点,快乐许多,自信许多。

这样以来我们每个人骨子里流淌的就是优秀品质和良好习惯,我们都明白了自重、从容、理解、真诚,那我们个人、家庭、单位、民族都是高贵的。2014-10-17 7:50:053分

【徐燕玲】读了此文,我想谈两个问题:

一是儒家所说的慎独。在公众场合,大家都容易做好;在私人场合,无人监督的地方,就不容易做到了。古人早就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加以重视。比如在空寂的夜晚的路口,我们常常闯红灯,只有发自内心地长期按照规范去做,才能做到“慎独”。

二是环境的问题。如果周围人都不遵守规矩,你一个人还要守规矩,能行得通吗?比如一群人在抢着上车,你不抢,你就上不去车。不说春运和节假日了,就是平日的上班高峰期,你不抢,等到下一辆车你也上不去,上班晚了,是谁的责任?是你自己不适应这个环境吧?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是需要先有充足的物质基础才能谈精神建设吧?2014-10-15 13:54:393分

【张颖青】高贵,不在于你穿着的多华丽,不在于你言语的多犀利,不在于你职业的多有金,不在于你家族的多名望;高贵,在于你骨子里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优秀品质,体现在没有注视的情况下你是如何言行的。

品行真的很重要,有时一点小事就能将一个人的品行完全显露出来。就像那天教师论坛的王在玲主任做的题为“唤醒自己的良知,让心灵花园绽放”的专题讲座。对于教龄不多,经验不足的我来说,那天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有些似乎就说到我的烦恼痛处。

的确,烦恼来自于三个方面,只要改变我们力所能及的,其余两个他人的因素和老天的原因,就无需自我烦恼了。同样这也适用于高贵的品质问题,不管他人如何,做好我们自己该做的;不管其他因素会如何影响事情的发展,努力做好我们分内的,因为这是我们唯一能尽力的方面;不管结果如何,不管是他人的羡慕嫉妒恨,还是老天的天公不作美,我们问心无愧即可。

所以,当事情发生时——“让他发生”,凭我良心,凭我本心,凭我真心,凭我苦心,凭我用心,无论结果如何,就像王在玲主任说的,“这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而已,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终会过去”。只要我们在没有注视目光的情况下,依旧能做到凭心而论,相信你的血管里流淌的就是高贵的血液。2014-10-10 16:32:025分

查看评论详细内容及更多评论


相关文章

  • 高一读后感范文:读蝴蝶梦有感700字
  • 一个小小的不起眼的年轻女伴在陪着范·霍珀夫人在蒙特卡洛的蔚兰海岸吃饭的时候带着几分瑟缩的惊慌被动地撞入到迈克斯·德温特--一个拥有古老而闻名的曼陀丽庄园的乡村贵族眼界. <蝴蝶梦>开头对范霍珀夫人的描写是充满幽默笔调的现实中不乏 ...查看


  • 关于妇女节的作文:宝典:四气质让女人可爱到骨子里
  • 关于妇女节的作文:宝典:四气质让女人可爱到骨子里 美丽是表象,可爱却在骨子里.一个不美丽的女人,可以通过日新月异的整容术,成功改造为一个人工美女,美的就像是数码宝贝:可爱则更多是一种天生的气质.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如何 ...查看


  • 阅读[小镇女人]附答案
  • 阅读<小镇女人>,完成15-17小题.(共15分) 小镇女人 丁立梅 ①六年前,我在一个小镇住.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无职业,平时就在街 头摆个小摊,卖些塑料篮子.瓷钵子之类的小杂物.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供两 ...查看


  • 关于上海3
  • 关于上海 上海是我心中一个很美丽的名词.但很久以来,也仅仅是一个意象而已.历史让东方的典雅和西方的浪漫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积淀成无与伦比的动人气韵.而上海人,从狭长的石库门弄堂里走出来,温情而精明,衣着讲究,步履匆匆地穿行于繁华街市和高 ...查看


  • 情调是一种低姿态
  • 一直记得一组照片,也一直记得那位懵调女人. 那组照片拍摄的是女主人的后花园,后花园里满是翘首欢跃的花儿.花草布置得如天人合一,自由和谐,舒坦浪漫,洋溢着无以言表的喜悦与大自然的活力,那不是谁家花园都能有的氛围,我承认,她确是一位极富有情调的 ...查看


  • 荷木棉花开阅读练习及答案
  • 荷 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感到心灵的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旱,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更严酷的考验的到来. 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着一 ...查看


  • 我最喜欢的荷花作文
  • 篇一:我最喜欢的荷花 有人喜欢富丽堂皇的牡丹,有人喜欢绚丽多姿的杜鹃,有人喜欢姹紫嫣红的玫瑰,而我却对凌波仙子的荷花情有独钟. 清晨,翠绿的荷叶丛中,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个个披着轻纱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伫立:还没来得及开放的花苞就像一个个 ...查看


  • 描写人物外貌的段落:描写妹妹外貌
  • 1.她,我的妹妹,粉面上一点朱唇,神色间欲语还羞.娇美处若粉色桃瓣,举止处有幽兰之姿.光阴荏苒,她已出落得亭亭玉立,非他往日随意可调笑的小女孩. 2.今天妹妹,红玫瑰香紧身袍袍袖上衣,下罩翠绿烟纱散花裙,腰间用金丝软烟罗系成一个大大的蝴蝶结 ...查看


  • _高贵_与_低贱_的反差与反讽_评肖伯纳的_卖花女_
  • 与的反差与反讽"高贵""低贱" ---评肖伯纳的<卖花女> 沈 力 200436) 神的帮助下神像被赋予生命,他们结成了夫妻.剧本虽然采用 同名,但是肖伯纳想表现并不是一个主题相同的浪漫爱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