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沙公约组织

华沙公约组织(简称华约组织或华约,俄语: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аршав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全称《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由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于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以一切她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约 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形成了与北约对立的社会主义同盟。它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的自身安全、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组织成员国有保、捷、民主德国(1990年9月24日正式退出华约组织)、匈、波、罗、苏、阿尔巴尼亚(1968年9月13日宣布退出华约组织)。

1991年2月2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特别会议上,华约6个成员国(保加利亚、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苏联)的外长和国防部长分别代表本国在一项议定书上签字,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所有的军事机构从1991年4月1日起全部解散,同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磋商委员会在布拉格举行的会议上,与会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华沙条约停止生效的议定书和会议公报,至此华沙条约正式解体。

总部

设在莫斯科。

华沙公约的组织机构

政治协商委员会,最高决策机构,由各缔约国党的第一书记、总理、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组成。负责协商和决定缔约国的国防、政治、外交和经济等重大问题。下设常设委员会(驻莫斯科),联合秘书处(执行机构,设在莫斯科)。 国防部长委员会,最高军事机构。由缔约国国防部长、华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总参谋长等人组成。主要任务是研究共同的军事政策及联合武装部队的训练、演习、组织建设等问题。

外交部长委员会。负责协商各缔约国的对外政策。

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军事指挥机构。负责对华约武装部队的领导、训练、装备和调动等。各缔约国派一名将军作为常驻代表,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任总司令,其他成员国的国防部长或副部长任副总司令。

成员国

苏联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68年3月宣布退出华约组织)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观察国

越南

蒙古人民共和国

老挝

影响和结局

北约、华约两大国际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双方以冷战形式的军事对抗正式开始。1968年8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华约组织武装力量在苏联的牵头下大规模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招致普遍抗议。阿尔巴尼亚于同年9月13日宣布退出华约。

1990年10月3日东德与西德统一后退出华约。华约于1991年3月31日停止一切活动,官方于1991年7月1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了关于华沙公约停止生效的议定书,华沙公约正式宣布解散。

目前欧盟有25个成员国,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将加入欧盟,届时,欧盟将有27个成员国。另外2007年将是《罗马条约》签订50周年庆,欧盟将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1950年的六个创建国为∶

* 法国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意大利

* 荷兰

* 比利时

* 卢森堡

19个成员国在后来一系列的扩大浪潮中加入∶

* 1973年∶爱尔兰、英国和丹麦

* 1981年∶希腊

* 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

* 1995年∶芬兰、瑞典和奥地利

* 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

* 2007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华沙公约组织(简称华约组织或华约,俄语:Организация Варшавского Договора)是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即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全称《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波兰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该条约由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起草,1955年5月14日于波兰首都华沙签署,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除南斯拉夫以外,全部加入华约组织。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以一切她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

华约 为对抗北大西洋公约(北约)组织而成立的政治军事同盟。1955年西德加入北约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国家包括东德签署了《华沙公约》,形成了与北约对立的社会主义同盟。它对于保卫社会主义的自身安全、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保卫世界和平、促进民族解放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组织成员国有保、捷、民主德国(1990年9月24日正式退出华约组织)、匈、波、罗、苏、阿尔巴尼亚(1968年9月13日宣布退出华约组织)。

1991年2月25日在布达佩斯举行的华约政治协商委员会特别会议上,华约6个成员国(保加利亚、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苏联)的外长和国防部长分别代表本国在一项议定书上签字,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所有的军事机构从1991年4月1日起全部解散,同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磋商委员会在布拉格举行的会议上,与会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华沙条约停止生效的议定书和会议公报,至此华沙条约正式解体。

总部

设在莫斯科。

华沙公约的组织机构

政治协商委员会,最高决策机构,由各缔约国党的第一书记、总理、国防部长和外交部长组成。负责协商和决定缔约国的国防、政治、外交和经济等重大问题。下设常设委员会(驻莫斯科),联合秘书处(执行机构,设在莫斯科)。 国防部长委员会,最高军事机构。由缔约国国防部长、华约联合武装部队总司令和总参谋长等人组成。主要任务是研究共同的军事政策及联合武装部队的训练、演习、组织建设等问题。

外交部长委员会。负责协商各缔约国的对外政策。

联合武装部队司令部,军事指挥机构。负责对华约武装部队的领导、训练、装备和调动等。各缔约国派一名将军作为常驻代表,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任总司令,其他成员国的国防部长或副部长任副总司令。

成员国

苏联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1968年3月宣布退出华约组织)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波兰人民共和国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观察国

越南

蒙古人民共和国

老挝

影响和结局

北约、华约两大国际组织的成立,标志着双方以冷战形式的军事对抗正式开始。1968年8月,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华约组织武装力量在苏联的牵头下大规模武装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招致普遍抗议。阿尔巴尼亚于同年9月13日宣布退出华约。

1990年10月3日东德与西德统一后退出华约。华约于1991年3月31日停止一切活动,官方于1991年7月1日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签署了关于华沙公约停止生效的议定书,华沙公约正式宣布解散。

目前欧盟有25个成员国,2007年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将加入欧盟,届时,欧盟将有27个成员国。另外2007年将是《罗马条约》签订50周年庆,欧盟将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

1950年的六个创建国为∶

* 法国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 意大利

* 荷兰

* 比利时

* 卢森堡

19个成员国在后来一系列的扩大浪潮中加入∶

* 1973年∶爱尔兰、英国和丹麦

* 1981年∶希腊

* 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

* 1995年∶芬兰、瑞典和奥地利

* 2004年∶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

* 2007年∶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相关文章

  • 蒙特利尔公约
  • 蒙特利尔公约简介 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The Montreal Convention),全称为<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为的公约>(The Convention for the Suppression o ...查看


  • z274-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 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专题说明] 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 (1991年2-7月) 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集团和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的对抗,是20世纪下半期世界冷战格局形成的基本标志之一.1949年1月,苏联.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 ...查看


  •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中文版)
  • 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 (1999年5月28日签订于蒙特利尔) 本公约的当事国: 认识到一九二九年十月十二日在华沙签订的<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以下称"华沙公约") ,和其他有关文件在统一国际航空 ...查看


  • 第13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教案(川教版九年级下)
  • 第13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教案(川教版九年级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 ...查看


  • 2010年秋[国际贸易法律实务]期末复习指南
  • 2010年秋开放教育法学专科 <国际贸易法律实务>课程期末复习指南 第一部分 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认识和分析国际贸 ...查看


  • 1929华沙公约(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
  • 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 中国人大网 www.npc.gov.cn浏览字号:小 中 大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929年10月12日在华沙签订) 目录 第一章 范围和定义 第二章 运输凭证 第三章 承运人的责任 第四章 关于联合运输的规 ...查看


  • 高一必修一历史专题九美苏冷战
  •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 了解雅尔塔体制: 2. 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了解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 3. 了解德国的分裂:了解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了解古巴导弹危机 ...查看


  • 国际商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 国际商法是独立的法律部门 ---兼谈国际商法学是独立的法学部门 左 海 聪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湖北 武汉 430072) 摘要: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统一实体规范和争端解决程序规范的总称, 具有自身的调整对象和调 ...查看


  • 集装箱运输与多式联运
  •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第三届"远海杯"航运知识竞赛--参考资料 第一章 国际多式联运概述 一. 国际多式联运的定义:(名词解释①) 按照多式联运合同,以至少两种不同的运输方式,由多式联运经营人将货物从一国境内接管货物的地点运至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