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人普通话中语气词"是"的使用调查

  [摘要]时下南昌是一个典型的双语社会,大多市民都具备南昌话和普通话双语能力。随着普通话和南昌话长期、广泛和深入的接触,引发了两种语言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普通话和南昌话的系统结构在接触中发生着“同构”和“互协”。本文通过对南昌人普通话中语气词“是”的使用调查来诠释普通话和方言的这一“互协”模式:方言在受到强势普通话影响趋于同构的同时,努力保全自己固有的语言格局,影响着并渗入到普通话中。   [关键词]南昌话 普通话 互协 语气词“是”   [中图分类号]H1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054-03      引言   普通话推广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大中城市绝大部分由“单语社会格局”演变成“双语社会格局”,即普通话和方言双语并存和兼用。在语言接触和文化接触的双语环境中,普通话和方言这两种生活语言从不接触到初步接触再到广泛深入的接触,两者的语言结构随之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普通话和方言都是汉语的不同变体,普通话是汉语的标准语,方言是地区性的标准语,是一个社会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的现象,不同的方言是汉语不同的语言变体。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语言接触后产生的互相影响、混合和借用等问题。即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各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彼此的语言成分,有时两种语言产生混合。   在南昌,一方面,南昌话受到强势普通话的影响趋于同普通话“同构”;另一方面,南昌话在受到普通话的深度影响趋于同构之外,努力保全自己方言固有的语言格局。面对这样的矛盾,语言接触就会出现普通话和方言双方的“互协”现象,形成具有各地特色的普通话。本文通过对南昌人说普通话时语气词“是”的使用调查来诠释普通话和方言的这一“互协”模式:南昌话对普通话的影响和渗透。   一、语气词“是”的使用调查   南昌话的“是”大致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动词,和普通话动词的“是”用法一致,如“他是北京人”。另一种是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末。外地人来南昌,常常发现南昌人在讲话时常用上一个非动词的“是”字,即使在用普通话交流时,也会不时地冒出个“是”字来。例如:   (1)小张还没有走是?(小张为什么还没有走?)   (2)他通过了六级英语考试,你是?(他通过了六级英语考试,你呢?)   (3)你说他回家了,没回家是?(你说他回家了,要是没回家呢?)   (4)我不去看,我看过是。(我不去看,因为我看过。)   (5)这就算好的,碰到刮风下雨是!(这就算好的,碰到刮风下雨就更惨了!)   本文拟对南昌人①在说普通话时在句尾加语气词“是”的情况做一个调查,了解哪些人在说普通话时会在句尾使用语气词“是”,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为什么会使用,他们的使用频率、态度如何等等。并希望通过这个调查能够找出原本在南昌话里使用的语气词“是”在南昌人普通话里(或者更广的范围)产生及存在的原因,更清楚准确地了解南昌话对普通话的影响及渗透情况。   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地点选择在南昌市中心地带:八一广场沃尔玛周边。选择这个地点的原因是这里的人流量非常大,能够尽可能地收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身份、背景的人的第一手语言资料。   调查对象为会说普通话的各个年龄、阶层、身份、职业的人。为了能够获得更加客观全面的资料,我们把人群进行了分类:会说南昌话的人,无方言人和其他方言区的人。其中会说南昌话的人又分为以南昌话为母语的人,和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以南昌话为母语的人,指的是他最先习得的语言是南昌话;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指的是他最先习得的语言是普通话;无方言人指的是只会说普通话的本地人;其他方言区的人指的是长期生活在南昌的以其他方言为母语的外地人。   我总共调查了94人。其中会说南昌话的以南昌话为母语的37人,以普通话为母语的31人,无方言人11人,其他方言区的15人。   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和文化程度等;2.语言使用情况,主要了解被调查者说普通话时使用语气词“是”的情况、频率及场合;3.语言态度,主要了解被调查者对普通话中使用语气词“是”的情感及评价。   通过对94份调查问卷的有效整理及统计,得出了以下数据:   1.南昌人普通话中语气词“是”的使用频率调查(人数和所占人数比例)(表1)   从此表可以看出,以南昌话为母语的人在说普通话时使用语气词“是”的频率最高,下面依次是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无方言人和其他方言区人。我们注意到:无方言人说普通话时使用语气词“是”的比例已超过了半数;其他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时使用语气词“是”的比例也快接近半数。如果把说普通话时偶尔使用语气词“是”的人也加入到“会使用者”行列的话,那么无方言区的人和其他方言区的人使用语气词“是”的比例比从不使用的比例要高出许多,这就说明无方言人和其他方言区人在说普通话时已被南昌话所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说普通话时使用语气词“是”,不受年龄、性别、职业、身份、文化程度的制约。在说普通话时“经常”使用“是”的被调查者中,44.62%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境下都会使用“是”,55.38%的被调查者则表示他们一般是在非正式的场合(家里、商场、影院、餐厅、各种交通工具上等)和非正式的情境下(日常聊天、网络交流、手机短信等)使用。而其他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时使用“是”的频率和在南昌生活的时间是成正比的,即在南昌生活的时间越长,说普通话时使用“是”的频率就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在说普通话时会使用语气词“是”的被调查者都表示他们对于这个“是”的使用是处于无意识状态的,即他们在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说这个“是”的习惯。这说明即使在普通话势力日益强大的今天,普通话也难以抵挡当地方言对它的影响和渗透,使普通话在方言区都带有方言区的特色。这证明了方言在受到普通话的深度影响趋于同构之外,也努力保全方言自身固有的语言格局,出现普通话和方言双方的“互协”现象。   在社会语言学中,把方言地区的普通话母语人在以普通话为母语的情况下习得方言的个人用语变化称之为“方言重归”。也就是说方言重归使方言地区的无方言人融入方言社会成为兼说普通话和方言的双语人,是方言地区中方言人向无方言人言语社区扩散的一种结果。那么南昌的无方言人和其他方言区的人在说普通话时使用语气词“是”,就是南昌话言语社区向普通话言语社区及其他方言言语社区扩散的结果了。   2.南昌人对普通话中语气词“是”的使用态度调查(人数和所占人数比例)(表2)   此表中,会说南昌话的人,即表1中的以南昌话为母语的人和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不会说南昌话的人,即表1中的无方言人和其他方言区的人。这样划分人群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会说南昌话的人群和不会说南昌话的人群分别对普通话中使用南昌话语气词“是”的态度,更准确地找出南昌话语气词“是”出现在普通话中的原因。   从表2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 54.26%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说普通话时乐于使用语气词“是”,24.47%的被调查者感觉无所谓。另外有11.7%的被调查者觉得这个“是”很有意思,表示将来有可能使用。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会说南昌话的人对语气词“是”的介意、排斥比例要高于不会说南昌话的人;不会说南昌话的人对语气词“是”的感兴趣程度(觉得很有意思并且将来有可能使用)高于会说南昌话的人。可见,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言语社区之外的语言都抱有好奇并且乐于尝试的态度。

  当然,一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不可能只是凭借人们的兴趣,一定有它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讨论和分析   那么,这个南昌话中的语气词“是”为什么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用于普通话交流中呢?它是什么意思?在句中有何作用呢?根据南昌人讲的普通话语句为例,我们发现语气词“是”有如下几种用法②:   (一)表示询问原因或结果   1.表示询问原因,相当于普通话的“为什么”“怎么”等。例如:   姐姐还没有回来是?(姐姐为什么还没有回来?)   2.表示询问结果,相当于普通话的“呢”。例如:   明天一定要去啊?下雨是?(明天一定要去啊?下雨呢?)   (二)用于表示原因的陈述句中,带有提醒的意味   例如:   A: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睡觉啊? B:明天要赶火车是。(因为明天要赶火车啊。)   A:你不去上班吗? B:我请了假是。(因为我请了假啊。)   这些句中的“是”字不出现,也同样是陈述原因,但用了“是”更加强调,带有提醒意味。试比较:   A:(你不开车去吗?)车子没油了是。   B:(你不开车去吗?)车子没油了。   A句的意思为“车子油用完了,记得吗?对不对?”,带有明显的提醒意味;B句没有提醒的意味。   (三)碰到/遇到……是   表示假设,“是”字后面是不利的结果,但往往隐去不说。这种句式的前一句往往指出较好的情况,“碰到……是”表示不利的情况。例如:   小夏这人不错,做事踏实,碰到小李是!(小李做事就不怎么踏实了。)   今天还好,看电影的人不多,碰到周末是!(要是碰到周末人就多了。)   (四)……样的是   表示说话者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的猜测、判断带有疑问。例如:   他们两家人的关系很好样的是?(他们两家人的关系好像很好,是不是?)   这里有很多人来玩样的是?(这里有很多人来玩,是不是?)   如果此句型不带“是”,则表示说话者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判断、猜测的一种陈述。试比较:   她不高兴了样的是?(她好像不高兴了,是不是?)   她不高兴了样的。(她好像不高兴了。)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语气词“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替代“为什么”“怎么”“呢”“因为”“如果”“是不是”等词。在有的语境中还可以表示提醒、求证和具有言外之意的意思。可见,南昌话的语气词“是”在普通话中的使用完全符合普通话经济实用的原则。在调查时,有部分调查者认为语气词“是”简单、好用,因此能被人们接受并使用。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南昌话,即当地方言,对当地人们的思维模式、说话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在进行调查时,大部分调查者表示他们在说普通话时使用南昌话语气词“是”是因为受到南昌话及周围人的影响。这也是语气词“是”出现在普通话里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调查结束后,笔者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是”作为语气词使用,不仅限于南昌地区,在江西的其他地区也有这种使用情况(但目前还仅是限于方言中),甚至在陕北的神木话里“是”也是被作为语气词使用的,与南昌话中的语气词“是”具有相似功能,如“真儿咋嘞停电是今天为什么停电?/给也给了还,咋嘞不花是(钱)给都给了嘛,干吗不花!/ 看见天也黑了,还不走是还不赶快走!/ 学校这几天为甚不上课是?”③可见,人们对于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具有相同的心理。   注释:   ①本文所指的“南昌人”包括土生土长的南昌本地人和长期在南昌学习、工作、生活的外地人。并不仅指具有南昌市户口的人。   ②钱书新.南昌普通话中的语气词“是”[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年,第7期:13-14.   ③邢向东.陕北神木话的准语气词“是”及其形成[J].方言,2006年第4期:335-336.   【参考文献】   [1]胡松柏,张向阳.南昌市“普通话母语学生”语言状况调查[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7(2):130-144.   [2]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3]钱书新.南昌普通话中的语气词“是”[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7):13-14.   [4]徐大明.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邢向东.陕北神木话的准语气词“是”及其形成[J].方言,2006(4):335-342.

  [摘要]时下南昌是一个典型的双语社会,大多市民都具备南昌话和普通话双语能力。随着普通话和南昌话长期、广泛和深入的接触,引发了两种语言功能和结构的变化。普通话和南昌话的系统结构在接触中发生着“同构”和“互协”。本文通过对南昌人普通话中语气词“是”的使用调查来诠释普通话和方言的这一“互协”模式:方言在受到强势普通话影响趋于同构的同时,努力保全自己固有的语言格局,影响着并渗入到普通话中。   [关键词]南昌话 普通话 互协 语气词“是”   [中图分类号]H1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4-0054-03      引言   普通话推广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大中城市绝大部分由“单语社会格局”演变成“双语社会格局”,即普通话和方言双语并存和兼用。在语言接触和文化接触的双语环境中,普通话和方言这两种生活语言从不接触到初步接触再到广泛深入的接触,两者的语言结构随之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普通话和方言都是汉语的不同变体,普通话是汉语的标准语,方言是地区性的标准语,是一个社会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变体的现象,不同的方言是汉语不同的语言变体。使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必然会产生一些问题,例如语言接触后产生的互相影响、混合和借用等问题。即两种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和语用各方面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彼此的语言成分,有时两种语言产生混合。   在南昌,一方面,南昌话受到强势普通话的影响趋于同普通话“同构”;另一方面,南昌话在受到普通话的深度影响趋于同构之外,努力保全自己方言固有的语言格局。面对这样的矛盾,语言接触就会出现普通话和方言双方的“互协”现象,形成具有各地特色的普通话。本文通过对南昌人说普通话时语气词“是”的使用调查来诠释普通话和方言的这一“互协”模式:南昌话对普通话的影响和渗透。   一、语气词“是”的使用调查   南昌话的“是”大致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动词,和普通话动词的“是”用法一致,如“他是北京人”。另一种是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末。外地人来南昌,常常发现南昌人在讲话时常用上一个非动词的“是”字,即使在用普通话交流时,也会不时地冒出个“是”字来。例如:   (1)小张还没有走是?(小张为什么还没有走?)   (2)他通过了六级英语考试,你是?(他通过了六级英语考试,你呢?)   (3)你说他回家了,没回家是?(你说他回家了,要是没回家呢?)   (4)我不去看,我看过是。(我不去看,因为我看过。)   (5)这就算好的,碰到刮风下雨是!(这就算好的,碰到刮风下雨就更惨了!)   本文拟对南昌人①在说普通话时在句尾加语气词“是”的情况做一个调查,了解哪些人在说普通话时会在句尾使用语气词“是”,一般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为什么会使用,他们的使用频率、态度如何等等。并希望通过这个调查能够找出原本在南昌话里使用的语气词“是”在南昌人普通话里(或者更广的范围)产生及存在的原因,更清楚准确地了解南昌话对普通话的影响及渗透情况。   调查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地点选择在南昌市中心地带:八一广场沃尔玛周边。选择这个地点的原因是这里的人流量非常大,能够尽可能地收集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职业、身份、背景的人的第一手语言资料。   调查对象为会说普通话的各个年龄、阶层、身份、职业的人。为了能够获得更加客观全面的资料,我们把人群进行了分类:会说南昌话的人,无方言人和其他方言区的人。其中会说南昌话的人又分为以南昌话为母语的人,和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以南昌话为母语的人,指的是他最先习得的语言是南昌话;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指的是他最先习得的语言是普通话;无方言人指的是只会说普通话的本地人;其他方言区的人指的是长期生活在南昌的以其他方言为母语的外地人。   我总共调查了94人。其中会说南昌话的以南昌话为母语的37人,以普通话为母语的31人,无方言人11人,其他方言区的15人。   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和文化程度等;2.语言使用情况,主要了解被调查者说普通话时使用语气词“是”的情况、频率及场合;3.语言态度,主要了解被调查者对普通话中使用语气词“是”的情感及评价。   通过对94份调查问卷的有效整理及统计,得出了以下数据:   1.南昌人普通话中语气词“是”的使用频率调查(人数和所占人数比例)(表1)   从此表可以看出,以南昌话为母语的人在说普通话时使用语气词“是”的频率最高,下面依次是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无方言人和其他方言区人。我们注意到:无方言人说普通话时使用语气词“是”的比例已超过了半数;其他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时使用语气词“是”的比例也快接近半数。如果把说普通话时偶尔使用语气词“是”的人也加入到“会使用者”行列的话,那么无方言区的人和其他方言区的人使用语气词“是”的比例比从不使用的比例要高出许多,这就说明无方言人和其他方言区人在说普通话时已被南昌话所影响。   在调查中发现,说普通话时使用语气词“是”,不受年龄、性别、职业、身份、文化程度的制约。在说普通话时“经常”使用“是”的被调查者中,44.62%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境下都会使用“是”,55.38%的被调查者则表示他们一般是在非正式的场合(家里、商场、影院、餐厅、各种交通工具上等)和非正式的情境下(日常聊天、网络交流、手机短信等)使用。而其他方言区的人说普通话时使用“是”的频率和在南昌生活的时间是成正比的,即在南昌生活的时间越长,说普通话时使用“是”的频率就越高。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在说普通话时会使用语气词“是”的被调查者都表示他们对于这个“是”的使用是处于无意识状态的,即他们在用普通话进行交流时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说这个“是”的习惯。这说明即使在普通话势力日益强大的今天,普通话也难以抵挡当地方言对它的影响和渗透,使普通话在方言区都带有方言区的特色。这证明了方言在受到普通话的深度影响趋于同构之外,也努力保全方言自身固有的语言格局,出现普通话和方言双方的“互协”现象。   在社会语言学中,把方言地区的普通话母语人在以普通话为母语的情况下习得方言的个人用语变化称之为“方言重归”。也就是说方言重归使方言地区的无方言人融入方言社会成为兼说普通话和方言的双语人,是方言地区中方言人向无方言人言语社区扩散的一种结果。那么南昌的无方言人和其他方言区的人在说普通话时使用语气词“是”,就是南昌话言语社区向普通话言语社区及其他方言言语社区扩散的结果了。   2.南昌人对普通话中语气词“是”的使用态度调查(人数和所占人数比例)(表2)   此表中,会说南昌话的人,即表1中的以南昌话为母语的人和以普通话为母语的人;不会说南昌话的人,即表1中的无方言人和其他方言区的人。这样划分人群的目的是为了更清楚地了解会说南昌话的人群和不会说南昌话的人群分别对普通话中使用南昌话语气词“是”的态度,更准确地找出南昌话语气词“是”出现在普通话中的原因。   从表2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 54.26%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说普通话时乐于使用语气词“是”,24.47%的被调查者感觉无所谓。另外有11.7%的被调查者觉得这个“是”很有意思,表示将来有可能使用。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会说南昌话的人对语气词“是”的介意、排斥比例要高于不会说南昌话的人;不会说南昌话的人对语气词“是”的感兴趣程度(觉得很有意思并且将来有可能使用)高于会说南昌话的人。可见,人们对于自身所处的言语社区之外的语言都抱有好奇并且乐于尝试的态度。

  当然,一种语言现象的产生、存在和发展不可能只是凭借人们的兴趣,一定有它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讨论和分析   那么,这个南昌话中的语气词“是”为什么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并用于普通话交流中呢?它是什么意思?在句中有何作用呢?根据南昌人讲的普通话语句为例,我们发现语气词“是”有如下几种用法②:   (一)表示询问原因或结果   1.表示询问原因,相当于普通话的“为什么”“怎么”等。例如:   姐姐还没有回来是?(姐姐为什么还没有回来?)   2.表示询问结果,相当于普通话的“呢”。例如:   明天一定要去啊?下雨是?(明天一定要去啊?下雨呢?)   (二)用于表示原因的陈述句中,带有提醒的意味   例如:   A:你今天怎么这么早就睡觉啊? B:明天要赶火车是。(因为明天要赶火车啊。)   A:你不去上班吗? B:我请了假是。(因为我请了假啊。)   这些句中的“是”字不出现,也同样是陈述原因,但用了“是”更加强调,带有提醒意味。试比较:   A:(你不开车去吗?)车子没油了是。   B:(你不开车去吗?)车子没油了。   A句的意思为“车子油用完了,记得吗?对不对?”,带有明显的提醒意味;B句没有提醒的意味。   (三)碰到/遇到……是   表示假设,“是”字后面是不利的结果,但往往隐去不说。这种句式的前一句往往指出较好的情况,“碰到……是”表示不利的情况。例如:   小夏这人不错,做事踏实,碰到小李是!(小李做事就不怎么踏实了。)   今天还好,看电影的人不多,碰到周末是!(要是碰到周末人就多了。)   (四)……样的是   表示说话者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的猜测、判断带有疑问。例如:   他们两家人的关系很好样的是?(他们两家人的关系好像很好,是不是?)   这里有很多人来玩样的是?(这里有很多人来玩,是不是?)   如果此句型不带“是”,则表示说话者对某件事情或某种情况判断、猜测的一种陈述。试比较:   她不高兴了样的是?(她好像不高兴了,是不是?)   她不高兴了样的。(她好像不高兴了。)   通过以上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语气词“是”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替代“为什么”“怎么”“呢”“因为”“如果”“是不是”等词。在有的语境中还可以表示提醒、求证和具有言外之意的意思。可见,南昌话的语气词“是”在普通话中的使用完全符合普通话经济实用的原则。在调查时,有部分调查者认为语气词“是”简单、好用,因此能被人们接受并使用。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南昌话,即当地方言,对当地人们的思维模式、说话方式产生的巨大影响。在进行调查时,大部分调查者表示他们在说普通话时使用南昌话语气词“是”是因为受到南昌话及周围人的影响。这也是语气词“是”出现在普通话里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调查结束后,笔者在查找资料的时候发现“是”作为语气词使用,不仅限于南昌地区,在江西的其他地区也有这种使用情况(但目前还仅是限于方言中),甚至在陕北的神木话里“是”也是被作为语气词使用的,与南昌话中的语气词“是”具有相似功能,如“真儿咋嘞停电是今天为什么停电?/给也给了还,咋嘞不花是(钱)给都给了嘛,干吗不花!/ 看见天也黑了,还不走是还不赶快走!/ 学校这几天为甚不上课是?”③可见,人们对于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具有相同的心理。   注释:   ①本文所指的“南昌人”包括土生土长的南昌本地人和长期在南昌学习、工作、生活的外地人。并不仅指具有南昌市户口的人。   ②钱书新.南昌普通话中的语气词“是”[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年,第7期:13-14.   ③邢向东.陕北神木话的准语气词“是”及其形成[J].方言,2006年第4期:335-336.   【参考文献】   [1]胡松柏,张向阳.南昌市“普通话母语学生”语言状况调查[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7(2):130-144.   [2]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8.   [3]钱书新.南昌普通话中的语气词“是”[J].现代语文(理论研究版),2005(7):13-14.   [4]徐大明.社会语言学实验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5]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6]邢向东.陕北神木话的准语气词“是”及其形成[J].方言,2006(4):335-342.


相关文章

  • 现代汉语题库(第一章答案)
  • 现代汉语试题库 现代汉语试题库(绪论·答案) 一.填空题 1.普通话 普通话 方言 普通话 2.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3.口语 书面语 文学语言 4.普通话 北京语音 标准音 北方话 基础方言 典范的现代白 ...查看


  •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南昌共享单车市场调查
  • 共享经济模式下的南昌共享单车市场调查 引言 几乎在一夜之间,南昌的街头巷尾被共享单车"攻占",共享单车因其便捷.便宜和灵活,受到了南昌人的青睐.不过没有什么是完美的,共享单车也是一样.它不仅面临被人偷盗.硬件维护等问题, ...查看


  •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1
  •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组长: 唐春 组员: 龚乐乐 龚斐琛 贾文雅 高大亨 杨许昌 黄金玲 梁旭颖 付若飞 蒋仕卿 指导教师:王丽娜 班级:14营销一班 南昌市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概述: 1.1.概况 南昌市地处江西中部偏北,国土面积7194 ...查看


  • 外贸函电写作7C原则的运用
  • 文化教育 外贸函电写作7C 原则的运用 李芸 (南昌工程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江西南昌330099) 摘 要:外贸函电是现代国际贸易交流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并且有其特殊的写作原则.主要探讨外贸函电写作7C 原则的运用,以及如何 利用函电进行 ...查看


  • 语气词_哈_的情态意义和功能_崔希亮
  •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第4期 语气词/哈0的情态意义和功能 崔希亮 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现代汉语语气词/哈0的情态意义和语篇功能./哈0只出现在会话语境中, 在语篇中不表达命题意义, 只表达情态意义, 其核心意义就是/寻求证实或认同0./赞 ...查看


  • 全世爱残疾人婚庆有限公司创业策划书
  • 全世爱残疾人婚庆有限公司 创业策划书 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11级物流管理1班 小组成员:刘香.饶成浩.和杉.林霞.朱洁羽.汪梦洁.余琴.张豆豆.周丽 娟 一.摘要: (一)公司介绍 残疾人婚庆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残疾人特色服务为依 托, ...查看


  • 大学生网购市场调查设计方案
  • 关于经管学院大三学生网上购物情况调 查设计方案 学 校: 南昌理工学院 班 级:12级工商管理本科(二)班 组 员: 余柳秀.刘丹妮. 袁秀琴.汪桔蓉.万亮.王盟.江智伟 指导教师: 刘乐荣 完成时间: 2015年6月8日 目录 一.调查的 ...查看


  • 广东兴宁市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 本科生毕业论文 广东兴宁市客家方言语法专题研究 Monographic study of Guangdong Xingning Hakka dialect grammar 学生姓名 所在专业 所在班级 申请学位 指导教师 副指导教 师 答辩 ...查看


  • 同在一片蓝天下 人人都说普通话(石桥小学:张燕)
  • 五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编写者:重庆市武隆区石桥苗族土家族乡中心小学校 张燕 ●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 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推广普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