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小故事

刘备三请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想一想:刘备为什么能请到诸葛亮?如果第三次还请不到,他还会去请吗?为什么?

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

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廉蔺交欢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我国是世界是著名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从古到今,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也不断发展,并加入新的内涵,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礼仪,倡导文明。曾经有过几件事,让我重新认识了礼仪重要性。

故事一、我们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师都在一起吃。但为了学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两位教师送学生过昌万公路,这就使得这两位教师要晚一些吃饭。一天中午,许多教师都和往常一样开始吃午餐了,只有陈来保书记一人坐在桌边没有动筷。我们还以为他哪儿不舒服,没想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义门陈”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讲“义门陈”的人都十分注重“义”和“礼”,使得当时皇帝都为之震惊。其中有一个细节说:这儿的狗都知道“义”、“礼”,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当我们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们才记起还有两个老师为了送学生过马路没来吃饭。。。。从此以后,我们每次吃饭都会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开筷。

另一件事,几个低年级的同学,肩并肩有说有笑的走着,前面迎面走来一位老师,他们也不认识,但当这位老师走到这几名同学身边时,其他人都还是说笑,只有一位同学,恭敬的鞠了一躬,说了声“老师好”老师当然也很高兴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别的同学都没哼一声。等老师过去了之后。有的人说那个同学油饼,不认识的老师还给鞠躬,有的人说他根本是装样子,给别人看的。那个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我在后边听了这句话都很感动,感动那个同学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很难得的品质。

还有一件事,可以说只是一个动作,就是一位老师看见了一张冰棍纸,弯下腰去,拣了起来,扔到了垃圾桶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他以身作则,教导我们,他是老师,如果有同学看见了这位老师的做法,又怎会不佩服这位老师呢?说不定下次他也会这么做。他也会明白乱扔废弃物是不文明的行为。

通过这几件小事,我更加认识到了“礼仪”的含义,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现出来的,是心灵美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我们应该让校园变成一个到处都是文明的,一个“没有污染的世外桃源”。还是那句真理:从我做起,只有你我他都“从我做起”才会到处充满礼仪的“味道”才会使你我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我们需要文明生活

六年级 王炳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我却给妈妈当了回老师,而且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全家。用妈妈的话说,我不仅改变了妈妈,而且通过改变妈妈,改变了妈妈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因为奥运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

罢了。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督,都会自觉所为。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老奶奶回答说:“我怕楼上的孩子们看到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我把这个故事送给所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你们的言行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当您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们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吧!

我要用亲身经历的这件小事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言行也是可以影响改变大人的!不信你试试吧!让我们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学生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

文明礼仪伴我行

八年级 宫亚明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广大公民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公民。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 比如,在公众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抠脚丫;听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不屑一顾;上公交车时,蜂拥而上,争抢座位,甚至大动干戈;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马路边便溺。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广播电视报》就报道说:木樨地科技会堂东边的马路边就成了出租车司机的露天厕所,以致于隔百十来米就能闻着味儿,居民意见很大。居民意见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没遮没栏的在马路边上说方便就方便,的确不文明。便溺者是方便了,但过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让外国人看见了,还不会耻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低,因为你的方便让整个民族受歧视,受牵连,成何体统?对得起养育你成长的祖国母亲?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文明,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高一(1)班 邓雪雯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

子每次出门都要和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在日本这个国家都有严格的礼仪习惯,更何况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呢。

现在,我们国家对文明礼仪越来越重视,比如推行文明礼仪操;出版《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开展“首都市民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次我在街上,看见四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车移开,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流,可他们无暇顾及。看到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会被他们所感动。这件事足以证明我国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句话语。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在我们身边可谓是数不胜数的!

一天晚上,我正在房间里做作业,突然听到轻轻的“笃笃笃”的敲门声。是谁?爸爸?他还没回家呢!妈妈?她正在做家务呢!对了,一定是楼上或楼下的人家的敲门声吧,我便继续做我的作业。刚动笔,又是一阵轻轻的敲门声,随即传来:“宝贝,妈妈可以进来吗?”啊,原来是妈妈!我赶紧喊道:“妈妈,快进来吧!”妈妈微

笑着进了门。我不解地问:“你想进来就进来好了,干吗还敲门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你正在专心地做作业,我突然推门而入,会吓你一跳的!”“嘿,妈妈,我是小男子汉,我可不会被吓着的!”“看你急的,最主要的是我这样做那是对你的尊重,也是文明的表现呀!你说是不是?”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妈妈比平时更美了。联想到平时我进出爸爸妈妈的房间都是长驱直入,我的脸红了:妈妈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教育我,为我做榜样啊!“好了,不打扰你了,做作业吧!”妈妈出了我的房间,又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做完作业,呀,已经八点多了:“去看看妈妈吧!”走到门前,刚想推门而入,猛地想起了刚才妈妈的表现,立刻收住脚,定了一下神,举起手,敲了三下。凝神一听:“请进!”我赶忙打开了门,冲向妈妈的怀抱。“哎哟,吃不消,吃不消!”妈妈捧起我的脸,亲了一下说:“好儿子,也知道敲门了?”我难为情地笑了。“真是妈妈的好儿子!记住,文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母子俩笑成了一团。

原来,一个小小的文明的举动,会给人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呀!如果人人都讲文明,我们的社会该会多么和谐、快乐呀!(龚立群)

2006年12月17日,在北京奥运倒计时为600天的时候,奥组委在清华大学体育馆推出了奥运志愿者培训计划主题活动-微笑北京大型志愿者培训活动。活动邀请了三位现场评判:孙葆丽老师主讲奥运知识,曹乃文大夫主讲现场救护,以及我本人主讲礼仪知识。主办方想借此机会向广大志愿者发出一个号召:只有在进行充分的培训之后,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奥运志愿者。

为了使得活动现场更具有活力和生动的效果,主持人从红黄绿三队各选了三名代表到舞台上现场答题。在讲到“通用礼仪”部分时,现场大屏幕上播出了一段录像,放映的是一名志愿者在接受一位乘坐轮椅的肢残人问

讯时的表现,然后请各队挑选出这位志愿者在礼仪上表现错误的地方,根据各队挑选错误的准确性来确定各队的得分。

根据预先设定的方案,这段录像中志愿者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处:志愿者应主动与前来咨询的人打招呼,而且问候语言要文明得体;不可用食指指人;提供帮助之前,应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等。清华大学的同学们果然身手不凡,我看到各队答题板上的内容都包含了片中设定的错误点,只是各队的排列顺序、语言表达和阐述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当主持人请我为各队评分时,我明确地表明了我的意见,三队的答案都正确无误,都可获奖。这一下现场可就乱了,各队都获胜这算什么比赛啊?

这时,有一个队的队长向主持人说到:虽然说各队的答案都算对了,可否把得分标准再严格一下,从更准确的角度去判别各队的得分?我明白,这是想要把礼仪的尺度再严格一下,以尽可能确定出得分的高下。当时我的回答是这样的:礼仪最根本的概念是要律己敬人,实践礼仪不是要追求动作的准确性,而是要充分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和自身的体面。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为地去严格礼仪的尺度是远离礼仪的真谛的。最后,主持人建议为各队令出加赛题,这才分出了胜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朋友在学习礼仪时,一味地在意某些肢体动作的尺度和刻度,比如握手时间要做到多少秒钟啊,身体应该倾斜多少角度啊,站立时后双手的准确搁放位置啊等等,而忽略了在做这些动作时应该表现出来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自信。这实在是缘木求鱼的事。礼仪的学习,决不仅仅是简单的肢体动作的模仿,更不必去比着尺度做动作背着课文答题目,而是要学会把律己敬人的心态用更自然更和谐的方式去表达出来。这就是礼仪的最佳尺度。

小猪打呼噜

小猪睡觉,爱打呼噜。呼噜,呼噜„„吵得大家睡不着觉。大家害怕和小猪一块儿睡觉,它只好独自在一间小房子里睡觉。小猪很难过,贴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谁治好我的呼噜,谁就是我的好朋友。 小猴看了之后,建议应当这样写:请好朋友都来治我打呼噜的毛病。这天,大家都来为小猪想办法。小猫说:“搔痒痒可以治呼噜。”小猪被搔醒了,咯咯咯地笑起来,大家仍然睡不着。小兔说:“把枕头放低些吧。”小猪还是打呼噜,只是声音小些了。小象看了看,说:“它的鼻子太短,瞧我的鼻子长就不打呼噜呢。”大家想了想,找来两根葱苗插进小猪的鼻孔里。

果然,小猪不打呼噜了。大家正在高兴的时候,突然,“呵——欠”一声,一个大喷嚏吓得大家心惊肉跳。“哎呀,算了吧。”小猪不好意思地说,“我不能影响好朋友睡觉。”从此,小猪为了不影响朋友们休息,总是独自睡觉。

编后语:

其实,打呼噜并不是什么要命的事,只是会影响周围人的睡觉休息。

小猪多么可爱呀。它知道自己睡觉时打呼噜,怕影响周围朋友们的休息,“只好独自在一间小房子里睡觉”——能够想到别人,为了别人,宁可委屈自己。当然,周围的朋友们也很关心小猪,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来为小猪治疗。它们的主意也都很有趣,想得很周到,并且有着各自的高招儿,说明它们是诚心诚意的,愿意帮助朋友,和睦相处。

本文来自: 摇篮网(www.yaola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aolan.com/edu/[**************].shtml 自私的小猴

小猴子和山羊是邻居。一天,它看见山羊在院子里刨土,便问:“山羊公公,您干什么呀?”山羊说:“我种一块青草。”“我也去种一块青草。”小猴说。

“你种青草干什么?”山羊说,“你应该种一棵桃树呀!”小猴高兴极了,它在自己的院子里刨好坑,种下一颗桃核。

不久,山羊的青草长出来了,小猴的桃树苗也出土了。又过了不久,山羊开始吃青草了,小猴的桃树才一尺高,它心里很不是滋味。

第二年,山羊院子里的青草又发了,而小猴的桃树才像院墙那么高。它很不高兴,便埋怨起山羊来。山羊听见了,说:“别着急,桃三杏四梨五年,明年你就能吃桃子了。”

第三年,小猴的桃树真的开花结果了,茂密的枝叶还盖过了墙头。小猴真高兴。一天,它爬上树数起桃子来,忽然看见山羊正卧在树影下,悠闲自得地嚼着青草,它气愤极了。“哼,让我种桃树,原来是为你遮荫啊,真自私!”它滑下树来,举起斧子朝桃树砍去,边砍还边嘀咕:“看你还遮荫!看你还遮荫!” 编后语:

一个人说话办事情,一是要有耐心,要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二是不应太自私,干什么事总是先考虑个人得失。像小猴这样的人,能有好结果吗?

本文来自: 摇篮网(www.yaola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aolan.com/edu/[**************].shtml

茅塞顿开的小兔子

本文来自: 摇篮网(www.yaola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aolan.com/edu/[**************].shtml

小兔的不高兴被他的朋友小猫看见了。小猫是个善解人意的猫,他不忍心看见自己的朋友这么伤悲。

于是,他走到小兔面前,低头对小兔说:“朋友啊,你有什么事就直说吧,憋在心里无法出来那种感觉很难受的。”

小兔抬头望了望小猫,点了点头,开始倾诉着他内心的伤悲。

“以前,我经常和同学们玩,逗他们高兴,帮助他们。可是,到了三好学生评选时,他们却把我逗笑他们的事全忘了,都不投我。”

小猫用手表示“停一停”,低头想了想,说:“那么这样看的话,你是为了三好学生而逗笑他们的吗?”

小兔说:“因为那些笑话我都被逗笑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嘛!”

小猫想到了一个可以让小兔脱离悲伤的方法,说:“好,我问你一些问题,你老实答我。”

小兔好奇地挠挠后脑:“什么问题啊?”

小猫问:“三好学生有什么用?”

小兔几乎不用思考:“给我带来荣誉,给我带来快乐,给我带来高兴,给我带来面子,给我„”

小猫打断小兔的话:“等一等,这是精神上的用处,实际上有什么用处?可以让你聪明一点么?可以

让你机智一点吗?”

小兔答:“那倒不能。”

小猫突然站起来说:“既然都没用的东西,拿来也白费力气啊,况且,你逗笑他们跟你拿不拿三好学生都没有任何关系。”

小兔看了看地,抬头看小猫:“对啊,我怎么„„谢谢你啊,朋友。”

小猫又坐下来,平静地说:“任何事都要分析一下,想一想,我适合拿吗?我应该拿吗?我拿来有没有用?”

兔从此不再为三好学生而苦恼,因为他认为,三好学生要不要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所提高就行了。

本文来自: 摇篮网(www.yaola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aolan.com/edu/[**************].shtml

“彬彬有礼”——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彬彬有礼的小淑女或小绅士,得到人们的疼爱与尊重,这样,“礼仪”的培养就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得当大方的礼仪是对他人尊重并赢得他人尊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体现,它不仅是社交的一种需要,更

是生存所必需的一种素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风度”,让孩子带着礼仪走向社会,他们会一生受用无穷。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的重要工具,礼貌用语的使用,往往可以帮助人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当见到认识的人时,主动上前打招呼,说一声“你(您)好”,或许可以给别人带来一天的快乐;当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是,一个“请”字,使你的语言充满了魅力,会帮助你赢得别人的爱心;当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感恩地说声“谢谢”,听者受用——得到肯定的付出是一种无价的幸福,说者受益——享受真诚的关怀也是一种无价的幸福,更重要的是也学会了“感恩”;当做错事或影响到了别人时,真诚而主动的一句“对不起”,润滑剂一般,可以减少人们之间的隔阂,甚至能够起到“冰释前嫌”、“化

干戈为玉帛”的作用。

这些温文而雅的辞令,看似简单、平凡,却有着非同寻常的魔力,因为这是心与心的交流。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请注重培养孩子礼貌用语的运用。可以适当引导孩子站在对方听者的角度,用心体验他人的感受,让孩子明白礼貌用语的使用是一

种受人欢迎的行为,从而乐意去说,去用,使礼貌用语真正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日常词汇的重要部分。

·让孩子学会倾听——不打断别人的说话。倾听他人的说话,也是对他人尊重的一种表现。但如果事情紧急,迫不得已

一定要打断别人说话时,一定要记住,告诉孩子先说:“对不起”。

·遵守规则,也便拥有了最大的自由。因此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在社会行走,就必须让孩子懂得并遵守社交规则——“分享”、“轮流”、“等候”与“合作”。“分享”能够帮助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交圈,能够带给孩子一颗充满爱心的健康心灵;“轮流”与“等候”是磨练孩子耐心、雕塑孩子个性的两把利剑,它能够使孩子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含义,明白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而转的,必须遵循秩序,按照先后“轮流”、“等候”;“合作”更是社交中一条非常重要规则,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使孩子明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乐意和伙伴一同玩耍,共同协作。

培养孩子的“彬彬有礼”,更是培养孩子一种感恩的心态与习惯,因此请一定不要忽视孩子礼仪的训练与培养。愿我们所有的

孩子都可以“彬彬有礼”地走向社会,收获更多的快乐与幸福。

刘备三请诸葛亮

诸葛亮(181—234年),字孔明,青年时代躬耕于隆中,并苦读经书,熟悉历朝兴衰的历史,潜心钻研兵法。他常以春秋战国时的管仲、乐毅自比,是难得的一位将才、谋士,自称“卧龙”。善于网罗人才的刘备闻知,高兴地说:“我需要这样的人才!”并表示哪怕山高路远,行走不便,也非亲自去请他不可。

深冬的一天,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到隆中邀请诸葛亮。谁知诸葛亮恰好不在家,刘备只好扫兴而归。

刘备回到新野,不断派人到隆中打听诸葛亮何时在家。当打听到诸葛亮外出已经回到家时,刘备当即决定二请诸葛。这时,张飞不以为然地说:“一个平民百姓,派个武士把他叫来就得了,犯不着让你一再去请。”刘备说:“诸葛亮是当代大贤,怎么能随便派个人去叫他呢?你还是痛痛快快地跟我去吧。”刘备说服了张飞,叫上关羽,三人骑马直奔隆中而去。

这一天,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冷得实在教人难忍。张飞对着刘备大嚷:“我等何苦找此罪受!不如等天晴再说。”刘备却说:“贤弟,咱们冒此大风雪,不怕山高路远,去请诸葛,不正表明了我们的一片诚意吗?”三人继续往前赶路。不料,这一次刘备又未见到诸葛亮,只好写了一封信托诸葛亮的弟弟转交,说明来意,并表示择日再访。

第二年春天,刘备更衣备马,决定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竭力劝阻。关羽说:“我们两次相请,都未见到他,想必他徒有虚名,不敢前来相见。”张飞更是带着轻蔑的口吻说:“我们已仁至义尽,这次只需我一人前往,他如若不来,我就将他绑来见你。”刘备连忙说道:“不得无礼,没有诚意哪能请到贤人呢?”

刘备三人飞马直奔隆中,来到诸葛亮的草庐前。此时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唯恐打扰诸葛亮,不顾路途疲劳,屏声敛气地站在门外静候,直到诸葛亮醒来才敢求见。刘备见了诸葛亮,说道:“久慕先生大名,三次拜访,今日如愿,实是平生之大幸!”诸葛亮说:“蒙将军不弃,三顾茅庐,真叫我过意不去。亮年幼不才,恐怕让将军失望。”刘备却诚恳地说:“我不度德量力,想为天下伸张正义,振兴汉室。由于智术短浅,时至今日,尚未达到目的,望先生多多指教。”刘备谦虚的态度,诚恳的情意,使诸葛亮很受感动。于是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怀着统一全国的政治抱负,离开了隆中茅庐,出任刘备的军师。他忠心耿耿地辅佐刘备,为“三国鼎立”局面的确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想一想:刘备为什么能请到诸葛亮?如果第三次还请不到,他还会去请吗?为什么?

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时候,不仅学习勤奋,而且善于思考。父亲外出拜客总是带着他去。10岁那年,他随父亲来到洛阳。正逢洛阳太守李膺大府内走。这时守门人忙把拉,问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边玩去!”孔融严肃地回答说:“请你们进去通报,山东孔融来访。”守门人见他一本正经,也

不知是什么来头?笑着问:“小公子,可有红贴?”孔融说:“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师生之谊,无需红贴,只管通报。”守门人怕慢待贵客,只好进去通报。这时李膺正和许多文人雅士交谈,听了通报,一时想不起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么关系,只好哈哈:“请进!”小孔融兴冲冲走进大厅,一边向主人问候,一边拱手招呼各位来宾,态度不亢不卑。李膺一边让座,一边打量着这位俊才少年,心里好生奇怪:这小孩从未见过面,而他为何自称通家呢?于是,李膺问道:“小公子,你说我们两家世代交情,我怎么想不起来啊!”孔融微笑着说:“500年前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说明孔、李两家500年就有师生之谊。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师生关系,我们两家不是累世通家吗!”

孔融语出惊人,在座客人无不暗暗称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小公子真神童也。”唯有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冷冷地说:“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未必有作为。”面对挑战,孔融笑着说:“这样说来,先生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这一巧妙对答,弄得陈韪面红耳赤无言回对,暗暗坐在一旁生气。孔融则目不斜视,装着大人模样,一本正经地喝着茶,引得众人哈哈大笑。

廉蔺交欢

蔺相如是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他很有见识和才能。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次外交斗争中,捍卫了赵国的尊严,地位在名将廉颇之上。这使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蔺相如不过是凭一张嘴巴,说说而已,有什么了不起,反而爬到我的头上。一定要侮辱他一番。”蔺相如听说后,尽量不跟廉颇会面,每次出门,避开廉颇,有时甚至装病不去上朝。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迎面而来,连忙叫车夫绕小路而行。

蔺相如手下的人对他这样卑躬让步的作法感到委屈,纷纷要求告辞还乡。蔺相如执意挽留,并耐心地向他们解释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哪个厉害?”众人都说:“当然廉将军不及秦王了。”蔺相如说:“对啦,天下的诸候个个都怕秦王,可是为了赵国,我敢在秦国的朝廷上斥责他,怎么会见到廉将军倒反而害怕了呢?你们的心情我是理解的,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的缘故。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两败俱伤。我不计个人恩怨,处处让着廉将军,是从国家的利益着想啊。”听了这番话,大家都消了气,打消了告辞还乡的念头,反而更加尊敬蔺相如了。

后来,有人把蔺相如的话告诉了廉颇,廉颇大受感动,惭愧万分,觉得自己心胸竟然如此狭窄,实在对不起蔺相如,决心当面请罪。一天,他脱下战袍,赤身背着荆条,来到蔺相如的府第,“扑”地跪在地上,老泪纵横,泣不成声地对蔺相如说:“我是一鄙陋的粗人,见识浅薄,气量短小,没想到您对我竟这么宽容大量,我实在无脸见您,请您用力责打我吧!就是把我打死了,也心甘情愿。”蔺相如见到这情景,急忙扶起廉颇,两人紧抱在一起。从此两人消除了隔阂,加强了团结,同心协力,保卫赵国,强大的秦国更加不敢轻易地侵犯赵国了。

我国是世界是著名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礼仪传统。从古到今,代代相传。随着社会的发展,礼仪也不断发展,并加入新的内涵,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应该注重礼仪,倡导文明。曾经有过几件事,让我重新认识了礼仪重要性。

故事一、我们学校每天中午都有工作餐,教师都在一起吃。但为了学生安全,每天都安排了两位教师送学生过昌万公路,这就使得这两位教师要晚一些吃饭。一天中午,许多教师都和往常一样开始吃午餐了,只有陈来保书记一人坐在桌边没有动筷。我们还以为他哪儿不舒服,没想到他给我们讲了一个“义门陈”的故事。故事大概是讲“义门陈”的人都十分注重“义”和“礼”,使得当时皇帝都为之震惊。其中有一个细节说:这儿的狗都知道“义”、“礼”,有“一犬不至,百犬不食”的传说。当我们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们才记起还有两个老师为了送学生过马路没来吃饭。。。。从此以后,我们每次吃饭都会等到所有人到齐才开筷。

另一件事,几个低年级的同学,肩并肩有说有笑的走着,前面迎面走来一位老师,他们也不认识,但当这位老师走到这几名同学身边时,其他人都还是说笑,只有一位同学,恭敬的鞠了一躬,说了声“老师好”老师当然也很高兴的回答了一句“你好”,别的同学都没哼一声。等老师过去了之后。有的人说那个同学油饼,不认识的老师还给鞠躬,有的人说他根本是装样子,给别人看的。那个同学没有反驳他们,只是说了一句:做一个有礼貌的人是做学生的最基本要求。我在后边听了这句话都很感动,感动那个同学的真诚,一个人懂礼貌,真的是很难得的品质。

还有一件事,可以说只是一个动作,就是一位老师看见了一张冰棍纸,弯下腰去,拣了起来,扔到了垃圾桶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他以身作则,教导我们,他是老师,如果有同学看见了这位老师的做法,又怎会不佩服这位老师呢?说不定下次他也会这么做。他也会明白乱扔废弃物是不文明的行为。

通过这几件小事,我更加认识到了“礼仪”的含义,是从一件一件小事上表现出来的,是心灵美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做人的标准。我们应该让校园变成一个到处都是文明的,一个“没有污染的世外桃源”。还是那句真理:从我做起,只有你我他都“从我做起”才会到处充满礼仪的“味道”才会使你我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我们需要文明生活

六年级 王炳相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我却给妈妈当了回老师,而且用我的实际行动影响我们全家。用妈妈的话说,我不仅改变了妈妈,而且通过改变妈妈,改变了妈妈周围的人,包括她的同事。

事情追溯到前年冬天,天气已经非常冷了。北京的冬天寒风凛冽,我们全家乘车外出看电影。因为奥运会官员到北京考查,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摆着各色塑料花卉,冬日里让人感到了一丝暖意。我们在车里吃着零食,听着音乐,惬意极了。快到东直门时,妈妈将装有废物的垃圾袋顺着车窗就投向外面,我急忙制止已来不及。我要求爸爸把车开回去捡起垃圾,可妈妈说车已经无法返回,再说路上车那么多,如果回去的话撞车怎么办?妈妈甚至说下次改掉也就

罢了。可我坚决不干,最后爸爸终于把车开了回来。妈妈找回了扔掉的垃圾。虽然耽误了好多时间,但全家都认为我这样的做法是对的。回家的路上,机场高速路两边的树上挂着好多不同颜色的垃圾袋,全家人都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从此以后,我们全家人都以实际行动成为“讲文明、护环境”的大使。上周,我们全家去爬香山,赏红叶,带了好多食物去野餐。野餐之后,大家分别将垃圾收好,背着下山,到有垃圾桶的地方才扔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家里再也不用我监督,都会自觉所为。妈妈更是用实际行动让我感动。她经常会在公共场所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的是人人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我们是国家的小主人,我们有义务去帮助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去学习文明、实践文明。因为我们今天有了丰富的物质生活,更需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成为强大的、高度文明的国家,文明才能受到更多人的敬仰。

有一次,我在电视里看到欧洲文明古国德国,在号召全国人民讲文明、讲礼貌,找回日耳曼民族古老的礼仪。同时,举例讲了一个老奶奶经过马路,路上虽然只有她一个人,但她依然等红灯变绿灯才走。老奶奶回答说:“我怕楼上的孩子们看到后,以为红灯是可以通行的。”我把这个故事送给所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你们的言行对我们是多么重要,当您有不文明的行为时,想想您的孩子吧!想想我们是古老的文明古国吧!

我要用亲身经历的这件小事告诉同学们,我们的言行也是可以影响改变大人的!不信你试试吧!让我们都成为讲文明懂礼貌的中学生吧!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美好,我们的国家才能更强大。

文明礼仪伴我行

八年级 宫亚明

我国是礼仪之邦,素来讲究礼貌。孔子以为“不学礼,无以立”;汉代贾谊则把是否讲礼、守礼看作是人与兽的区别。在现代文明社会,讲文明,懂礼貌,这种美德是应当得到大力弘扬的,因为它对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不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广大公民应顺应时代的要求,自觉遵守,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文明公民。然而,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常有不讲文明、不懂礼貌的现象发生。 比如,在公众面前掏耳、挖鼻,甚至抠脚丫;听他人讲话时,东张西望,不屑一顾;上公交车时,蜂拥而上,争抢座位,甚至大动干戈;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马路边便溺。2004年10月6日的《北京广播电视报》就报道说:木樨地科技会堂东边的马路边就成了出租车司机的露天厕所,以致于隔百十来米就能闻着味儿,居民意见很大。居民意见不可能不大,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没遮没栏的在马路边上说方便就方便,的确不文明。便溺者是方便了,但过往的行人就不方便了,不但行人不方便,假若让外国人看见了,还不会耻笑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低,因为你的方便让整个民族受歧视,受牵连,成何体统?对得起养育你成长的祖国母亲?

英国著名教育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养成习惯的一种大事。”这点,我们应向周总理学习,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他写的《领袖们》一书对此作过评价。尼克松说:“周恩来的敏捷机智大大超过我能知道的其他任何一位世界领袖。这是中国独有的特殊的品德,是多少世纪以来的历史发展种种中国文明的精华结晶,他待人很谦虚但很沉着坚定。”周恩来的文明谈吐、礼貌举止和他所具的令人折服的气质和风度,正是他那高尚的品德、宽阔的胸襟、超群的智慧、美好高尚心灵的生动体现。

看来,文明、礼仪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首先,注意培养自己美好高尚的心灵。从表面上看,文明礼貌是外在的,而实际上外在的形式下蕴含着内在思想和情感。真正讲文明懂礼貌的人,是有着美好心灵的人,美好的语言来自于美好的心灵,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言为心声”、“形为内现”。其次,要在实践中用文明礼貌的道德标准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文明礼貌,重在表现。主要包括四点:①谦虚礼让②谈吐文明③举止端庄④讲究卫生。我想,你若能做到以上四点,也不愧为“礼仪之邦”的成员了。

德国著名文学家歌德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的确,人们总是根据你的言谈举止评价你。因为,礼貌是人类和谐相处的金钥匙,只有拥有它才会有幸福、快乐。

文明,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高一(1)班 邓雪雯

千百年来礼仪之风传承至今,我国素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在当今的社会,上到国家元首互访,下至平民百姓的交往,从政坛巨匠的微笑到商界名家的握手,更是闪耀着文明礼仪的光辉。

当我们接触一个人之后,常常会给他一些评语:“这个人素质高,有风度”;“这个人有教养,谈吐文雅”;“这个人太差劲,连句客气话都不会说”;“这个人俗不可耐,满嘴脏话”;“这个人太邋遢,衣服皱巴巴,连脸也没洗干净”……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这样的人,才会被人尊重,受人欢迎。

文明礼仪要注重平时,从小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有句老话:“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在事业上才能获得成功。周恩来一生鞠躬尽瘁,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亲自和服务员、厨师、警卫员和医护人员等一一握手道谢。周总理是尊重他人的典范,是青少年学习的榜样。一些人认为,现代社会讲个人自由,懂不懂文明礼仪没关系,只要学习好、工作好、有真本事就行了。现代社会的确尊重个人的选择,自由度大了,然而对人的文明礼仪要求更高,因为文明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现代社会“大雅之堂”越来越多,谁也不会愿意成为难登“大雅之堂”的人。

日本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母亲做好了饭没告诉孩子吃,孩子是不能自己先吃的。孩子在吃饭前,必须先说一声“那就不客气了”。孩子每次离家或归家都有一套礼仪规矩。孩

子每次出门都要和父亲、母亲说一声“我走了”,每次回家进门都要说一声“我回来了”。日本孩子文明礼仪行为已成为他们的习惯。

在日本这个国家都有严格的礼仪习惯,更何况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呢。

现在,我们国家对文明礼仪越来越重视,比如推行文明礼仪操;出版《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开展“首都市民文明礼仪风采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次我在街上,看见四个八、九岁的小孩正在把盲道上的自行车移开,他们额头上的汗珠一颗接一颗地往下流,可他们无暇顾及。看到这一幕,我想任何人都会被他们所感动。这件事足以证明我国文明礼仪教育取得的成绩。 文明的举止,文明的行为,加上恬静、幽雅、舒适的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会启迪莘莘学子去不断探索,求知。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可以影响你的学习,你的生活,甚至将来的一生都将受用不尽,那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有具有深厚的底蕴、幽雅的谈吐、得体的举止,才能称得上真正有内涵的美。

程门立雪

杨时(1053—1135)是北宋时一位很有才华的才子,南剑州将乐人(今属福建)。中了进士后,他放弃做官,继续求学。

程颢(1032—1085)、程颐(1033—1107)兄弟俩是当时很有名望的大学问家、哲学家、教育学,洛阳人,同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学说为后来的南宋朱熹所继承,世称程朱学派。

杨时仰慕二程的学识,投奔洛阳程颢门下,拜师求学,4年后程颢去世,又继续拜程颐为师。这时他年已40,仍尊师如故,刻苦学习。一天,大雪纷飞,天寒地冻,杨时碰到疑难问题,便冒着凛冽的寒风,约同学游酢(1053—1123年)一同前往老师家求教。当他来到老师家,见老师正坐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不忍打搅,怕影响老师休息,就静静地侍立门外等候。当老师一觉醒来时他们的脚下已积雪一尺深了,身上飘满了雪。老师忙把杨时等两人请进屋去,为他们讲学。

后来,“程门立雪”成为了广为流传的尊师典范

文明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哪怕是一个手势、一句话语。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文明的行为。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像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小故事,在我们身边可谓是数不胜数的!

一天晚上,我正在房间里做作业,突然听到轻轻的“笃笃笃”的敲门声。是谁?爸爸?他还没回家呢!妈妈?她正在做家务呢!对了,一定是楼上或楼下的人家的敲门声吧,我便继续做我的作业。刚动笔,又是一阵轻轻的敲门声,随即传来:“宝贝,妈妈可以进来吗?”啊,原来是妈妈!我赶紧喊道:“妈妈,快进来吧!”妈妈微

笑着进了门。我不解地问:“你想进来就进来好了,干吗还敲门呢?”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你正在专心地做作业,我突然推门而入,会吓你一跳的!”“嘿,妈妈,我是小男子汉,我可不会被吓着的!”“看你急的,最主要的是我这样做那是对你的尊重,也是文明的表现呀!你说是不是?”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听了妈妈的话,我觉得妈妈比平时更美了。联想到平时我进出爸爸妈妈的房间都是长驱直入,我的脸红了:妈妈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教育我,为我做榜样啊!“好了,不打扰你了,做作业吧!”妈妈出了我的房间,又轻轻地关上了房门。

做完作业,呀,已经八点多了:“去看看妈妈吧!”走到门前,刚想推门而入,猛地想起了刚才妈妈的表现,立刻收住脚,定了一下神,举起手,敲了三下。凝神一听:“请进!”我赶忙打开了门,冲向妈妈的怀抱。“哎哟,吃不消,吃不消!”妈妈捧起我的脸,亲了一下说:“好儿子,也知道敲门了?”我难为情地笑了。“真是妈妈的好儿子!记住,文明,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母子俩笑成了一团。

原来,一个小小的文明的举动,会给人带来这么多的快乐呀!如果人人都讲文明,我们的社会该会多么和谐、快乐呀!(龚立群)

2006年12月17日,在北京奥运倒计时为600天的时候,奥组委在清华大学体育馆推出了奥运志愿者培训计划主题活动-微笑北京大型志愿者培训活动。活动邀请了三位现场评判:孙葆丽老师主讲奥运知识,曹乃文大夫主讲现场救护,以及我本人主讲礼仪知识。主办方想借此机会向广大志愿者发出一个号召:只有在进行充分的培训之后,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奥运志愿者。

为了使得活动现场更具有活力和生动的效果,主持人从红黄绿三队各选了三名代表到舞台上现场答题。在讲到“通用礼仪”部分时,现场大屏幕上播出了一段录像,放映的是一名志愿者在接受一位乘坐轮椅的肢残人问

讯时的表现,然后请各队挑选出这位志愿者在礼仪上表现错误的地方,根据各队挑选错误的准确性来确定各队的得分。

根据预先设定的方案,这段录像中志愿者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处:志愿者应主动与前来咨询的人打招呼,而且问候语言要文明得体;不可用食指指人;提供帮助之前,应事先征得对方的同意等。清华大学的同学们果然身手不凡,我看到各队答题板上的内容都包含了片中设定的错误点,只是各队的排列顺序、语言表达和阐述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当主持人请我为各队评分时,我明确地表明了我的意见,三队的答案都正确无误,都可获奖。这一下现场可就乱了,各队都获胜这算什么比赛啊?

这时,有一个队的队长向主持人说到:虽然说各队的答案都算对了,可否把得分标准再严格一下,从更准确的角度去判别各队的得分?我明白,这是想要把礼仪的尺度再严格一下,以尽可能确定出得分的高下。当时我的回答是这样的:礼仪最根本的概念是要律己敬人,实践礼仪不是要追求动作的准确性,而是要充分表现对他人的尊重和自身的体面。从这个角度来说,人为地去严格礼仪的尺度是远离礼仪的真谛的。最后,主持人建议为各队令出加赛题,这才分出了胜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有些朋友在学习礼仪时,一味地在意某些肢体动作的尺度和刻度,比如握手时间要做到多少秒钟啊,身体应该倾斜多少角度啊,站立时后双手的准确搁放位置啊等等,而忽略了在做这些动作时应该表现出来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自信。这实在是缘木求鱼的事。礼仪的学习,决不仅仅是简单的肢体动作的模仿,更不必去比着尺度做动作背着课文答题目,而是要学会把律己敬人的心态用更自然更和谐的方式去表达出来。这就是礼仪的最佳尺度。

小猪打呼噜

小猪睡觉,爱打呼噜。呼噜,呼噜„„吵得大家睡不着觉。大家害怕和小猪一块儿睡觉,它只好独自在一间小房子里睡觉。小猪很难过,贴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谁治好我的呼噜,谁就是我的好朋友。 小猴看了之后,建议应当这样写:请好朋友都来治我打呼噜的毛病。这天,大家都来为小猪想办法。小猫说:“搔痒痒可以治呼噜。”小猪被搔醒了,咯咯咯地笑起来,大家仍然睡不着。小兔说:“把枕头放低些吧。”小猪还是打呼噜,只是声音小些了。小象看了看,说:“它的鼻子太短,瞧我的鼻子长就不打呼噜呢。”大家想了想,找来两根葱苗插进小猪的鼻孔里。

果然,小猪不打呼噜了。大家正在高兴的时候,突然,“呵——欠”一声,一个大喷嚏吓得大家心惊肉跳。“哎呀,算了吧。”小猪不好意思地说,“我不能影响好朋友睡觉。”从此,小猪为了不影响朋友们休息,总是独自睡觉。

编后语:

其实,打呼噜并不是什么要命的事,只是会影响周围人的睡觉休息。

小猪多么可爱呀。它知道自己睡觉时打呼噜,怕影响周围朋友们的休息,“只好独自在一间小房子里睡觉”——能够想到别人,为了别人,宁可委屈自己。当然,周围的朋友们也很关心小猪,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来为小猪治疗。它们的主意也都很有趣,想得很周到,并且有着各自的高招儿,说明它们是诚心诚意的,愿意帮助朋友,和睦相处。

本文来自: 摇篮网(www.yaola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aolan.com/edu/[**************].shtml 自私的小猴

小猴子和山羊是邻居。一天,它看见山羊在院子里刨土,便问:“山羊公公,您干什么呀?”山羊说:“我种一块青草。”“我也去种一块青草。”小猴说。

“你种青草干什么?”山羊说,“你应该种一棵桃树呀!”小猴高兴极了,它在自己的院子里刨好坑,种下一颗桃核。

不久,山羊的青草长出来了,小猴的桃树苗也出土了。又过了不久,山羊开始吃青草了,小猴的桃树才一尺高,它心里很不是滋味。

第二年,山羊院子里的青草又发了,而小猴的桃树才像院墙那么高。它很不高兴,便埋怨起山羊来。山羊听见了,说:“别着急,桃三杏四梨五年,明年你就能吃桃子了。”

第三年,小猴的桃树真的开花结果了,茂密的枝叶还盖过了墙头。小猴真高兴。一天,它爬上树数起桃子来,忽然看见山羊正卧在树影下,悠闲自得地嚼着青草,它气愤极了。“哼,让我种桃树,原来是为你遮荫啊,真自私!”它滑下树来,举起斧子朝桃树砍去,边砍还边嘀咕:“看你还遮荫!看你还遮荫!” 编后语:

一个人说话办事情,一是要有耐心,要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二是不应太自私,干什么事总是先考虑个人得失。像小猴这样的人,能有好结果吗?

本文来自: 摇篮网(www.yaola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aolan.com/edu/[**************].shtml

茅塞顿开的小兔子

本文来自: 摇篮网(www.yaola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aolan.com/edu/[**************].shtml

小兔的不高兴被他的朋友小猫看见了。小猫是个善解人意的猫,他不忍心看见自己的朋友这么伤悲。

于是,他走到小兔面前,低头对小兔说:“朋友啊,你有什么事就直说吧,憋在心里无法出来那种感觉很难受的。”

小兔抬头望了望小猫,点了点头,开始倾诉着他内心的伤悲。

“以前,我经常和同学们玩,逗他们高兴,帮助他们。可是,到了三好学生评选时,他们却把我逗笑他们的事全忘了,都不投我。”

小猫用手表示“停一停”,低头想了想,说:“那么这样看的话,你是为了三好学生而逗笑他们的吗?”

小兔说:“因为那些笑话我都被逗笑了,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嘛!”

小猫想到了一个可以让小兔脱离悲伤的方法,说:“好,我问你一些问题,你老实答我。”

小兔好奇地挠挠后脑:“什么问题啊?”

小猫问:“三好学生有什么用?”

小兔几乎不用思考:“给我带来荣誉,给我带来快乐,给我带来高兴,给我带来面子,给我„”

小猫打断小兔的话:“等一等,这是精神上的用处,实际上有什么用处?可以让你聪明一点么?可以

让你机智一点吗?”

小兔答:“那倒不能。”

小猫突然站起来说:“既然都没用的东西,拿来也白费力气啊,况且,你逗笑他们跟你拿不拿三好学生都没有任何关系。”

小兔看了看地,抬头看小猫:“对啊,我怎么„„谢谢你啊,朋友。”

小猫又坐下来,平静地说:“任何事都要分析一下,想一想,我适合拿吗?我应该拿吗?我拿来有没有用?”

兔从此不再为三好学生而苦恼,因为他认为,三好学生要不要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自己的能力可以有所提高就行了。

本文来自: 摇篮网(www.yaolan.com)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aolan.com/edu/[**************].shtml

“彬彬有礼”——注重孩子的礼仪教育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彬彬有礼的小淑女或小绅士,得到人们的疼爱与尊重,这样,“礼仪”的培养就成为了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得当大方的礼仪是对他人尊重并赢得他人尊重的一种发自内心的行为体现,它不仅是社交的一种需要,更

是生存所必需的一种素养。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风度”,让孩子带着礼仪走向社会,他们会一生受用无穷。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的重要工具,礼貌用语的使用,往往可以帮助人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当见到认识的人时,主动上前打招呼,说一声“你(您)好”,或许可以给别人带来一天的快乐;当希望得到他人的帮助是,一个“请”字,使你的语言充满了魅力,会帮助你赢得别人的爱心;当接受了别人的帮助或礼物时,感恩地说声“谢谢”,听者受用——得到肯定的付出是一种无价的幸福,说者受益——享受真诚的关怀也是一种无价的幸福,更重要的是也学会了“感恩”;当做错事或影响到了别人时,真诚而主动的一句“对不起”,润滑剂一般,可以减少人们之间的隔阂,甚至能够起到“冰释前嫌”、“化

干戈为玉帛”的作用。

这些温文而雅的辞令,看似简单、平凡,却有着非同寻常的魔力,因为这是心与心的交流。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请注重培养孩子礼貌用语的运用。可以适当引导孩子站在对方听者的角度,用心体验他人的感受,让孩子明白礼貌用语的使用是一

种受人欢迎的行为,从而乐意去说,去用,使礼貌用语真正融入他们的血液,成为他们日常词汇的重要部分。

·让孩子学会倾听——不打断别人的说话。倾听他人的说话,也是对他人尊重的一种表现。但如果事情紧急,迫不得已

一定要打断别人说话时,一定要记住,告诉孩子先说:“对不起”。

·遵守规则,也便拥有了最大的自由。因此为了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在社会行走,就必须让孩子懂得并遵守社交规则——“分享”、“轮流”、“等候”与“合作”。“分享”能够帮助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交圈,能够带给孩子一颗充满爱心的健康心灵;“轮流”与“等候”是磨练孩子耐心、雕塑孩子个性的两把利剑,它能够使孩子更深刻地理解“规则”的含义,明白世界不是为他一个人而转的,必须遵循秩序,按照先后“轮流”、“等候”;“合作”更是社交中一条非常重要规则,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

使孩子明白“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乐意和伙伴一同玩耍,共同协作。

培养孩子的“彬彬有礼”,更是培养孩子一种感恩的心态与习惯,因此请一定不要忽视孩子礼仪的训练与培养。愿我们所有的

孩子都可以“彬彬有礼”地走向社会,收获更多的快乐与幸福。


相关文章

  • 新时代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工作计划
  • 新时代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们从本园幼儿的实际出发,进行了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探索,力求通过幼儿园.社会.家庭的密切配合和共同努力,在文明礼仪教育上取得突破,为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为了进一步开展幼儿 ...查看


  • 文明礼仪班会教案
  • 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班会 高一(5)班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对自己在文明礼仪教育中取得的进步有深刻的认识,进一步体会讲文明,有礼貌与否对我们个人.他人以及集体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 2.使学生能在班会中受到教育,使自己能严格要求自己,避免不文 ...查看


  • 以"我身边的礼仪故事"作文七篇
  • 以"我身边的礼仪故事"为话题的作文 1.我身边的礼仪故事 在奶奶的旧相册里,焦黄的胡同,土色的四合院,灰暗高大的槐树安静地躺着,向人们诉说一个落后,闭塞的过去的中国.几十年后的今天,温室里碧绿的蔬菜水果,车间里安静的流水 ...查看


  • 文明礼仪小故事演讲稿
  • [文明礼仪小故事演讲稿] 将文明礼仪进行到底 二年级一班 赵子毅 学校开展争做"文明礼仪之星"的活动,就是要求大家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礼仪好习惯.也许有的同学会说:那还不简单,礼仪人人都知道,也能做到.是的,我想在 ...查看


  • 文明礼仪的例子
  • 身边的文明礼仪故事 文明礼仪是什么?文明礼仪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困难时的热情帮助:是平时 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老师时热情的问候: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是自 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的举动:是看到有人随 ...查看


  • 中和中心小学2015年春季德育工作计划
  • 中和中心小学2015年春季德育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思路延续"最美",以"做最美中和人"为领航标,一切起点以"美"开始--行为美.语言美.形象美.心灵美,重力 ...查看


  • 小学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共7篇)
  • 篇一:小学生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主题班会 三年三班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片.阅读材料.讨论等系列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2.把礼仪常规贯穿到 ...查看


  • 礼仪的故事
  • 陈甬沪 陈甬沪 东方讲坛办公室的徐老师邀我为毕业生做一个讲座,讲点面试中的礼仪.上海高等医科专业学校的南老师把讲座安排在下午五点开始,两层剧场式的位子坐满了八成,有点意外.自从成为世博会礼仪志愿者讲师,高校礼仪课这么高的出席率还是第一回. ...查看


  • 班主任主题班会教案:文明礼仪主题班会教案
  • 文明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一: 活动目的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继承优良传统美德,增强爱国情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受到情趣的熏陶和思想品德的教育,懂得礼仪对于每个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二: 课前准备 1.教师 ...查看


  • 2013礼仪教案
  • 2013<礼仪>课教学大纲 教学对象:本课程适合职业中专各专业新生 课程性质.培养目标及任务: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礼仪的相关概念.了解礼仪的发展演变,充分认识学习礼仪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掌握在人际交往中应遵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