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读书征文

读书思考成长

新乐小学 唐平虎

做为一名老师,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求学生每天读书,可想想自己,平时读了几本书呢?可能连学生都不如。感觉到自己脑子中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这学期,随着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的读书活动,我也跟着看了不少书,感觉真是收获不少。 读书是提高一个人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这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使我懂的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于永正的《教海漫记》中,使我获取了微笑教学的真谛,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使我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

除了看一些教育书籍之外,我也会看一些关于人生哲理的 书,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由此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害怕改变,常常为后退、慵懒、安逸寻找借口和理由。不善于学习或学而不思、不勇于进取或有心思无践行,心胸不开阔,眼界不高远。不嗅嗅、不匆匆、也不唧唧,却常常哼哼。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

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

教学工作是繁重、琐碎的,生活又常常考验着我们。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没有随时奔跑追寻的准备,没有一个平常心,那人生将不堪重负。一个人面对太阳,眼中就是阳光灿烂;如果背对太阳,看到的将永远是自己的影子。一件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效果。面对同一扇打开的窗子,有的人会欣喜地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人则皱着眉头讨厌蚊蝇的到来。无论对待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成功固然可喜,失败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个别学生不听话、教学成绩不理想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在教学中,很难有常胜将军,关键是如何对待。每一次考试,都代表着过去,不代表将来。我们要及时地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弥补,任何力图辩解的话语都是起反作用的。试想一下„„

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教师,怎么能培育出坚强乐观的学生?

一个整天唉声叹气的教师,怎能指望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勇往直前?

一个教好教坏都无所谓的教师,又怎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教师的情绪,教师的脸色,最能直接地在学生身上起到影响作用。有人说,一个人一天的情绪从早上一起床就定了调,一节课的成败从教师走进课堂时的神态就辨得出。学生是最敏感的,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

教师读书靠的是长期的积淀,坚持不懈的读书,读好书,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才会储备真知,才会受到文化的熏陶,才会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展现个人魅力和为师者的风范。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拥有一定数量的书籍、报刊、杂志那是不行的。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学习型社会的“读书人”,而教师也才会成为真正的“学者型教师”。

读书心得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模式将“人——人”系统转变为“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

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20多年来,我始终把读书和教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我先后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我联系教改实际,撰写的《自由作文法》、《对话作文法》、《听话作文法》、《情趣作文法》等论文,产生了较好的反响。目前,我已公开出版了《作文闯关》、《小学生快速创新作文教与学》丛书等著述69卷。还获得了三项国家级发明专利。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读书心得

教师这个职业是注定一辈子做“小事”的。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天天与小学生打交道,天天管的是小孩子那些不上眼的事。而“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是伟大的,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在我们天天干着这些不起眼的事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形成了他们的思想、形成了他们的行为习惯,成就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成就了祖国的未来。

为了我们更好地注重教育的“小事”,更好地注重教育工作中的细节。上学期期末我购买了一本《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著),作为本学期我自学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教育的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实、做好。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在教学中运用的知识。

读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拒绝浮躁》一文,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做好每一件小事就等于做了一件大事,如果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就更谈不上做大事了。在日常工作中,对待每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须加倍认真,这样才有可能把它做好。做人也是,不能计较得失,要团结同事,多为集体着想,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中和

信任。在这里还有一句话是西方的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万里长城也不是一天垒成的”?不论是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还是我们的教育事业,都是在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中长大的;浮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这才是长大的硬道理。

最近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例如管理一个班级,要想把这个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和恒心,要求学生做到的除了自己做到以外,必须想方设法让每一名学生最后都达到要求,并进一步养成习惯,然后再做第二件事。最后,把班里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班级管理也就到位了。最忌讳的是还有几个学生没有达到要求,你就开始急着做第二件事,并把第一件事淡忘了。这样时间一长,你可能一件事情也做不好。

说实在的,读书的感觉真好!开阔视野、净化灵魂,百利而无一害!最近几天我才静下心来,经常翻开《细节决定成败》读一读。最初,感觉里面的事例和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相差很远,但细细品味,才真正感觉到书里面的每一个事例都影射处了做好一件事情的真谛:“把小事做细”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关键。能做到这一步的确很难,需要你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对待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好每一件事。每当翻开这本书,必然想起一句话:小事成就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仔细阅读后发觉里面也渗透着一种理念:节约也可以决定成败。现在国家正在倡导节约型社会,学校也是如此。要培养人们的节约意识必须从细节抓起,从小事抓起。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前不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

“追求知识的愿望,是靠儿童的虽不轻松然而快乐的、诱人的、出于自愿劳动所创造的千万条根须日以继夜、不知疲劳的工作来滋养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

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培养自豪也就会意味着在儿童心灵中树立一种要成为思考者的愿望。”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 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的不到的,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密切,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热爱学习与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的钥匙,可以增添学习兴趣。

《塑造教师》读书心得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

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近20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屈文斌

《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霍姆林斯基是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可以毫无保留的相信、尊重、关爱孩子,用心灵去倾听学生的个性,他的教育实践质朴而真实鼓舞着当代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实际于理论相结合,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彩的理论分析。这些平淡真实的教育实例告诉我们从教者,都应当多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内心多加关注学生心理,改变、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事业必需要做到一个“真”字,让最有生活气息最真实的自己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用最真实的语言作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才能得到最真实的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成为他们的良师和益友。 书中还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其实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值班、篮球训练等等,一下班就觉得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了,只想好好的休息不想在去考虑白天的工作和明天的课如何去更好的完成。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多读书在书本学习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教育著作中学习教育的方法和理论让我们去懂得如何让孩子的个性和谐的发展。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的表现自己。”因此,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必定能给和谐教育带来更多的启发。

当然,作为新一代的教师不仅仅是去领悟霍姆林斯基师在教育实践中经验,更加重要的是学习大师的这种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边探寻的精神

读《我的教育之梦》后感

严晓红

读罢《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将教育的本质诠释的淋漓尽致,教育的未来、教育的理想进行了美好的憧憬。朱永新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的引言中用了英国盲人教育大臣戴维的故事---他不断追寻理想,最终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在这本书里,掩卷沉思,心潮澎湃。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新教育之梦》一书文笔清新优美,寓意深刻透彻,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充盈着诗意,澎湃着理想。朱永新老师从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到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娓娓而谈,让人感觉犹如与智者交流,又如与长辈沟通。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的应是第七章“理想的教师”中的罗列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八点。使我豁然开朗:原来,人生有梦才精彩!

读着朱老师清新的文章,激起了我对未来的向往:和同学们谈天说地,聊他们的未来与梦想,望着那张张可爱的面庞;向往着美好的教育梦想,憧憬着美好的教育蓝图„„学校不再是学生的牢狱,而是他们快乐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教师不再是重复的机械教学,而是充满***与理想,追求卓越与创造,为学生打开心灵之窗,开启诗意田园之门。但是如何成为一个既有诗意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如何成为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且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如何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又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呢?《新教育之梦》带给我许多思考。

当读到“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这段话时,深感惭愧。整天泡在学生堆中,与孩子们一起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书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可是成功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一个人没有冲动没有***没有不懈地追求卓越的努力,又怎能会成功?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我应该朝理想的教师努力;让我的学生朝理想的学生努力。让我们重拾自己的梦想,一路不断地追寻下去!

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在十六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

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读书思考成长

新乐小学 唐平虎

做为一名老师,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求学生每天读书,可想想自己,平时读了几本书呢?可能连学生都不如。感觉到自己脑子中的东西越来越少了。这学期,随着在教师和学生中开展的读书活动,我也跟着看了不少书,感觉真是收获不少。 读书是提高一个人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这学期我读了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使我懂的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于永正的《教海漫记》中,使我获取了微笑教学的真谛,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使我反省自己的教学行为。

除了看一些教育书籍之外,我也会看一些关于人生哲理的 书,如《谁动了我的奶酪》。书中有4个“人物”———两只小老鼠“嗅嗅”“匆匆”和两个小矮人“哼哼”“唧唧”。他们生活在一个迷宫里,奶酪是他们要追寻的东西。有一天,他们同时发现了一个储量丰富的奶酪仓库,便在其周围构筑起自己的幸福生活。很久之后的某天,奶酪突然不见了!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使他们的心态暴露无疑:嗅嗅、匆匆随变化而动,立刻穿上始终挂在脖子上的鞋子,开始出去再寻找,并很快就找到了更新鲜更丰富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哼哼和唧唧面对变化却犹豫不决,烦恼丛生,始终固守在已经消失的美好幻觉中追忆和抱怨,无法接受奶酪已经消失的残酷现实。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唧唧终于冲破了思想的束缚,穿上久置不用的跑鞋,重新进入漆黑的迷宫,并最终找到了更多更好的奶酪,而哼哼却仍在对苍天的追问中郁郁寡欢„„

由此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在工作中害怕改变,常常为后退、慵懒、安逸寻找借口和理由。不善于学习或学而不思、不勇于进取或有心思无践行,心胸不开阔,眼界不高远。不嗅嗅、不匆匆、也不唧唧,却常常哼哼。

“奶酪”自然是个比喻,代表我们生命中的任何最想得到的东西,它可能是一份工作,也可能是金钱、爱情、幸福、健康或心灵的安宁等等。我喜欢这本书,因为它是一个可爱的故事,轻松愉快地便澄明了混沌的生活。当一位被变化所困惑的人坐在一面肮脏的镜子前,

希望看清自己的真面目而不得时,《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像一位智者,用一条白毛巾从容不迫地擦去镜子上的污迹,让困惑者真正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

世事变化本无常,《谁动了我的奶酪?》告诉我们一个最简单的应对方法,那就是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

教学工作是繁重、琐碎的,生活又常常考验着我们。如果我们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没有随时奔跑追寻的准备,没有一个平常心,那人生将不堪重负。一个人面对太阳,眼中就是阳光灿烂;如果背对太阳,看到的将永远是自己的影子。一件同样的事情,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效果。面对同一扇打开的窗子,有的人会欣喜地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人则皱着眉头讨厌蚊蝇的到来。无论对待成功还是失败,都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成功固然可喜,失败却也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在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如个别学生不听话、教学成绩不理想等,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在教学中,很难有常胜将军,关键是如何对待。每一次考试,都代表着过去,不代表将来。我们要及时地找出失败的原因并加以弥补,任何力图辩解的话语都是起反作用的。试想一下„„

一个整天怨天尤人的教师,怎么能培育出坚强乐观的学生?

一个整天唉声叹气的教师,怎能指望学生在人生的旅途中勇往直前?

一个教好教坏都无所谓的教师,又怎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教师的情绪,教师的脸色,最能直接地在学生身上起到影响作用。有人说,一个人一天的情绪从早上一起床就定了调,一节课的成败从教师走进课堂时的神态就辨得出。学生是最敏感的,也是最容易受影响的。

教师读书靠的是长期的积淀,坚持不懈的读书,读好书,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才会储备真知,才会受到文化的熏陶,才会不断完善自我,提升教育教学艺术,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展现个人魅力和为师者的风范。一个教师如果没有拥有一定数量的书籍、报刊、杂志那是不行的。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如此,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书卷之气,去熏陶学生,使之热爱读书,与书为伴,成为未来学习型社会的“读书人”,而教师也才会成为真正的“学者型教师”。

读书心得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学记》曰:“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太多,而我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再添,也有用尽的时候。愚以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自来水”、“长流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是我教学中最大的乐趣。 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有方法才有成功的路径。教师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老师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他教的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他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不啻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学习型社会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了充裕的学习资源。学习化社会中的个体学习,犹如一个人走进了自助餐厅,你想吃什么,完全请便。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比方法更重要的是方向。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认准自己的人生坐标,找准自己的价值空间。教书的生活虽然清贫,但一本好书会使我爱不释手,一首好诗会使我如痴如醉,一篇美文会使我百读不厌。我深深地知道,只有乐学的教师,才能成为乐教的教师;只有教者乐学,才能变成为教者乐教,学者乐学,才能会让学生在欢乐中生活,在愉快中学习,这就是我终身从教的最大追求。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常读书使我明白了许多新道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移植的过程,应当是学习主体(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比方向更重要的是态度,比态度更重要的是毅力。“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天爱读书容易,一辈子爱读书不易。任何人都可以使梦想成为现实,但首先你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这一梦想的信念。有信念自有毅力,有毅力才能成功。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教师的定律,一言以蔽之,就是你一旦今日停止成长,明日你就将停止教学。身为教师,必须成为学习者。“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只有再度成为学生,才能与时俱进,不断以全新的眼光来观察和指导整个教育过程。使广大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创造性地开展教书育人工作。

学生)和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教学模式将“人——人”系统转变为“人——环境”系统。学生将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习得者。面对知识更新周

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教师必须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把教师知识的储藏和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比为“一桶水”与“一杯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筛滤旧有,活化新知,积淀学养。一个教师,不在于他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读了多少书和教了多少书。用心教、创新教与重复教的效果有天渊之别。 20多年来,我始终把读书和教书结合起来,创新教、创新读、创新用,在用中创新。我先后在《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我联系教改实际,撰写的《自由作文法》、《对话作文法》、《听话作文法》、《情趣作文法》等论文,产生了较好的反响。目前,我已公开出版了《作文闯关》、《小学生快速创新作文教与学》丛书等著述69卷。还获得了三项国家级发明专利。

教书和读书生活,使我感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我们要做“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创新型教师,爱岗敬业是创新型教师应具备的首要条件。他不但具有无私奉献的师魂,诚实正直的师德,全面发展的师观,教书育人的师能,严谨求实的师风,而且还应具有开拓进取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勇于拼搏的英气,甘愿奉献的“傻”气,自强不息的骨气。吾以培养新世纪之英才,振兴中华为己任,虽生活清贫,但仍以春蚕的精神、红烛的风格、蜜蜂的作风、绿叶的品格和孺子牛的志向,奋力拼搏,无私奉献。

常读书和常思考,使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愚人不才,笨鸟先飞,我愿把追求完美的教学艺术作为一种人生目标,把自己生命的浪花融入祖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的大潮之中。

读书心得

教师这个职业是注定一辈子做“小事”的。特别是我们小学教师,天天与小学生打交道,天天管的是小孩子那些不上眼的事。而“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是伟大的,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就在我们天天干着这些不起眼的事的过程中,我们的孩子形成了他们的思想、形成了他们的行为习惯,成就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成就了祖国的未来。

为了我们更好地注重教育的“小事”,更好地注重教育工作中的细节。上学期期末我购买了一本《细节决定成败》(汪中求著),作为本学期我自学的内容。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教育的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实、做好。从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在教学中运用的知识。

读了《细节决定成败》的《拒绝浮躁》一文,对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做好每一件小事就等于做了一件大事,如果连一件小事都做不好,就更谈不上做大事了。在日常工作中,对待每一件事情,无论大小都须加倍认真,这样才有可能把它做好。做人也是,不能计较得失,要团结同事,多为集体着想,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中和

信任。在这里还有一句话是西方的名言:“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万里长城也不是一天垒成的”?不论是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还是我们的教育事业,都是在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中长大的;浮躁被扎实所代替,冲动被理智所折服,这才是长大的硬道理。

最近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例如管理一个班级,要想把这个班级管理的井井有条的确不是一件易事,它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和恒心,要求学生做到的除了自己做到以外,必须想方设法让每一名学生最后都达到要求,并进一步养成习惯,然后再做第二件事。最后,把班里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了,班级管理也就到位了。最忌讳的是还有几个学生没有达到要求,你就开始急着做第二件事,并把第一件事淡忘了。这样时间一长,你可能一件事情也做不好。

说实在的,读书的感觉真好!开阔视野、净化灵魂,百利而无一害!最近几天我才静下心来,经常翻开《细节决定成败》读一读。最初,感觉里面的事例和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相差很远,但细细品味,才真正感觉到书里面的每一个事例都影射处了做好一件事情的真谛:“把小事做细”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关键。能做到这一步的确很难,需要你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对待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力争做好每一件事。每当翻开这本书,必然想起一句话:小事成就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仔细阅读后发觉里面也渗透着一种理念:节约也可以决定成败。现在国家正在倡导节约型社会,学校也是如此。要培养人们的节约意识必须从细节抓起,从小事抓起。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

前不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它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B·A·苏霍姆林斯基著。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也有许多心灵感触,在此谈谈我的体会。

“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 书中提到这个问题就是兴趣的培养,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没有兴趣的指引和铺垫,学生会觉得学习变得枯燥无味,产生厌学心理,从而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

“追求知识的愿望,是靠儿童的虽不轻松然而快乐的、诱人的、出于自愿劳动所创造的千万条根须日以继夜、不知疲劳的工作来滋养的。然而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能成为快乐的、诱人的、自愿的劳动。必须使儿童感到自己是一

个劳动者,使他为自己的努力所达到的劳动成果而感到自豪。培养自豪也就会意味着在儿童心灵中树立一种要成为思考者的愿望。” 数学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的一环,从教学心理学角度上讲,如果抓住了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有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线索,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剂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是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最有效,学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外,更重要是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做为数学老师应努力使学生热爱数学,才能对学习有兴趣,只要有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为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兴趣。 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的不到的,没有观察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去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即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数学教学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主动积极的学习,才能有效的培养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知识智力兴趣关系密切,有意识的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热爱学习与情感,并对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因此,老师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他们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顺利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添学习兴趣,使设计的教法符合学生的学法,持之以恒地结合知识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引和训练,使学生掌握求知识的钥匙,可以增添学习兴趣。

《塑造教师》读书心得

近日,我读了《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感到这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塑造教师:教师如何避免易犯的25个错误》一书中,著名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卡罗林博士,收集了职前教师们回忆的近200个在学生时代所经历的最不愉悦,且记忆犹新的事件。这些事件,涉及幼儿园、中小学以及大学的学生生活,包括班级管理、学生活动、课堂教学、成绩评定、师生交往等等方面,内容丰富,举例生动形象,真实地反映凝固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现的种种错误。读着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

这本书更吸引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

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做教育教学工作近20年来的我看完这本书,我觉得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功与失败,表扬学生还是批评学生,促进学生进步还是抑制学生发展,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想想自己也许在不经意间我的言语伤害了孩子,我却不知道。这本书中介绍的知识能让我恢复平静,保持心理平衡。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屈文斌

《给教师的建议》的作者霍姆林斯基是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可以毫无保留的相信、尊重、关爱孩子,用心灵去倾听学生的个性,他的教育实践质朴而真实鼓舞着当代献身教育事业的教师。他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实际于理论相结合,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彩的理论分析。这些平淡真实的教育实例告诉我们从教者,都应当多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内心多加关注学生心理,改变、改善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育事业必需要做到一个“真”字,让最有生活气息最真实的自己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用最真实的语言作心与心的交流,这样才能得到最真实的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成为他们的良师和益友。 书中还谈到这样一个问题: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在工作中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谈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其实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每天都要备课、课前准备、上课、值班、篮球训练等等,一下班就觉得可以好好的放松一下了,只想好好的休息不想在去考虑白天的工作和明天的课如何去更好的完成。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答案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多读书在书本学习如何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在教育著作中学习教育的方法和理论让我们去懂得如何让孩子的个性和谐的发展。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的表现自己。”因此,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必定能给和谐教育带来更多的启发。

当然,作为新一代的教师不仅仅是去领悟霍姆林斯基师在教育实践中经验,更加重要的是学习大师的这种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边探寻的精神

读《我的教育之梦》后感

严晓红

读罢《新教育之梦》,朱永新以澎湃的激情将教育的本质诠释的淋漓尽致,教育的未来、教育的理想进行了美好的憧憬。朱永新正是怀着一种赤诚的教育理想之心向我们描述着他的“新教育之梦”这本书的引言中用了英国盲人教育大臣戴维的故事---他不断追寻理想,最终实现了自己儿时的梦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

在这本书里,掩卷沉思,心潮澎湃。它带给我更多的是憧憬,是信心,是思考„„更是心灵深处的豁然开朗。《新教育之梦》一书文笔清新优美,寓意深刻透彻,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充盈着诗意,澎湃着理想。朱永新老师从理想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到理想的学校、教师、校长、学生、父母,娓娓而谈,让人感觉犹如与智者交流,又如与长辈沟通。这本书对我印象最深的应是第七章“理想的教师”中的罗列了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八点。使我豁然开朗:原来,人生有梦才精彩!

读着朱老师清新的文章,激起了我对未来的向往:和同学们谈天说地,聊他们的未来与梦想,望着那张张可爱的面庞;向往着美好的教育梦想,憧憬着美好的教育蓝图„„学校不再是学生的牢狱,而是他们快乐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教师不再是重复的机械教学,而是充满***与理想,追求卓越与创造,为学生打开心灵之窗,开启诗意田园之门。但是如何成为一个既有诗意又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如何成为一个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且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如何成为一个充满爱心又受学生尊敬的教师呢?《新教育之梦》带给我许多思考。

当读到“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一个之所以能够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有心就能成功,无心就不能成功”这段话时,深感惭愧。整天泡在学生堆中,与孩子们一起贪婪地享受着成功的快乐,共同体验着成长路途中挫折和失落,可是很多时候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便不了了之,正像书中书说的那样“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可是成功靠的不仅是智慧,更要靠努力。一个人没有冲动没有***没有不懈地追求卓越的努力,又怎能会成功?

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我应该朝理想的教师努力;让我的学生朝理想的学生努力。让我们重拾自己的梦想,一路不断地追寻下去!

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在十六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从中体会到了课程改革对课堂、对教师、对学生的冲击,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惑。暑假,我有幸拜读了范梅南先生的力作《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人说:读书足以移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假,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一次与大师的对话,与智者的交流,是一次难得的精神之旅,同时也会让人收获非浅。范梅南先生说,机智是“智慧的化身”。因此,教师要做到“机智”地处理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必须具备诸多素质和条件。我以为,以下几方面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涵养师爱,以情促教。育人之道,爱心为先。台湾教育家高震东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为能唤起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要实现真正意义的教育,爱几乎是惟一的力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什么条件下知识才能触动学生个人的精神世界,才能成为一个人所珍视的智力财富和道德财富呢?只有在这样的财富下——用形象的话来说,就是在知识的活的身体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畅流。”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想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培育,你自己就做这样的老师吧!是的,老师,请把美好的笑容带

到学校,把对人与对世界的良好期盼带到同事们和孩子们面前,像孩子一样瞪着好奇的眼睛清点知识;把游戏这一人类最古老的快乐的方式引入课堂;把那些用了好些年的训词换成赞美,换成幽默;把那些尘封在角落里的各种各样的表情丰富在脸上,用你的脚尖轻盈地点地,听脚步声在走廊里击起快乐的回响。那些特别的孩子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是因为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或许很有希望。”“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一种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怀着爱与悲悯,我们不放弃,绝不放弃。让我们专著的神情告诉所有人,我们没有放弃。”从这些话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用爱心去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的重要性。其实后进生同优秀生一样他们都是祖国的希望。对于那些尚未开放的花朵,我们就应该倾注更多的耐心,倾注更多的温暖,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满园的春色! 其次,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人格,严慈相济。《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的第一条说:“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的表述是贯穿于新课程标准的一条红线。教师要“目中有人”切实关怀每个学生,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个学生的成才提供机会。人性中最宝贵的是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人生的价值,并提升这种价值,这才是真正的教育、成功的教育。要让孩子感到你是一棵大树,把绿阴覆盖在他们身上;让体罚和变相体罚远离文明的场所。当然,作为教书育人者,也不能对学生的不良现象放任自流,宽严有度才是爱,做到严慈相济。

第三,要有敏捷的思维,开拓眼界、拓宽思路。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实质就是或因势利导,或抛砖引玉,或移花接木,巧妙地把话题转移,摆脱眼前的窘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敏捷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才能左右逢源,化险为夷。

第四,要有丰富的学识。有句话: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我觉得不对,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开凿一眼泉,就是教师要终身学习。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在教育教学中涉猎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还要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的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融汇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保护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好习惯,让自己的课堂更充实、更丰富。如果教师能做到精通专业,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并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能信手拈来,驰骋自如,找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读书的生活是精彩的、高尚的、幸福的,教师更要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并学以致用,时时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支撑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读了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影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需不断地学习以充实、以发展。


相关文章

  • 关于组织读书札记展评活动和"我爱读书"教师征文活动的通知
  • 安丘市教师读书协会关于组织读书 札记展评活动和"我爱读书"教师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镇(街.区)教管办,市直各学校,机关.实验幼儿园: 为推进我市教师读书协会工作深入开展,根据读书协会工作安排,经协会研究,决定在全市教师读书 ...查看


  • 关于举行宜兴市"名人伴我成长"有奖读书征文活动的通知
  • 关于举行宜兴市"名人伴我成长"有奖读书征文活动的通知 各中小学.职业学校: 每一个领域都有自己的大师,优秀的传记具有历史记忆功能.文学欣赏性,能激发人的志气,增长应事接物的智慧,具有其他书籍不能替代的认识价值和教育功能. ...查看


  • 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
  • 第一届"好书伴我成长"读书征文比赛 各年级,各团支部: 为进一步深化"好书伴我成长"绿色读书工程,持之以恒地引导广大青少年开展健康有益.形式活泼的读书活动,促进书香校园.书香家庭的建设,丰富学生的假期 ...查看


  • 关于开展教师读书随笔征文活动的
  • 防虏寨乡中心小学 关于开展教师读书征文评选活动的 通 知 各小学: 为了鼓励中小学教师阅读教育书籍,学习教育理论,实践教育思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根据合教研发(2009)26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乡教师中继续开展读书征文活动 ...查看


  • 高中读书节活动方案
  • 篇一:中学读书活动方案 读书 活动策划方案 贵阳市第四十二中 学 一.活动背景: 为了进一步开发课 程资源,帮助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形成良好的品质,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生 综合素质,努力建造"书香校园".特制定 ...查看


  • "伴书香.悟人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 "伴书香.悟人生"读书活动实施方案 书籍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先贤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聪慧,读书使人高尚,读书使人善辩. 为引导全校师生养成勤于阅读.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不断提升思想觉悟.文化素养和业 ...查看


  • 五好小公民[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主题读书教育活动方案
  • 开展五好小公民"老师您好.我的好老师" 主题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好老师"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查看


  • 让阅读与快乐相伴
  • 让阅读与快乐相伴 --江苏常州广播电视大学"第三届开放教育读书节"总结 江苏常州广播电视大学 董农美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第三届开放教育读书节活动"正在进行着.读书征文活动已经于2008年5月20日截稿 ...查看


  • 书香校园读书活动案例
  • 书香校园 读书活动案例 张秀屯中心小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 ...查看


  • 关于举办中小学生"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的通知
  • 蓟 县 教 育 局 关于举办中小学生"好书伴我成长"读书活动的通知 各乡镇中心学校.直属学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和"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