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者

作为一个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者,看到有这么多的实践队去各个地方支教,心里自然是很开心的。大学生支教活动近年来争议颇多,不过争议再多,也不能否认其实实在在的公益价值。这段时间网上似乎掀起了一股批判大学生支教的浪潮,发篇日志表达一下对大学生支教种种弊端的愤怒,以高高在上,看穿一切的姿态为支教地区孩子们发发所谓的“心声”,好像就显得自己高人一等,悲天悯人,而众多大学生支教者都成了投机取巧,心怀叵测的小人。同时还为自己的公益不作为找到了非常好的借口,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支教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没有经历过,你就无法体会其中滋味。大学生支教有没有问题?有,当然有。可是若某些“智者”因噎废食,那我只能深表遗憾。

我今天写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批驳什么或辩解什么,前面说这么些话,仅仅是想告诉所有已经或将要去参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志愿者们,你们做的绝对是一件可以无愧于天地的好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是,请注意,我说的是“可以”无愧于心,所谓“可以”,仅仅代表一种可能性。我们无法否认如今很多支教队伍存在的缺陷或问题,知道有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去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才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去做的事,而不是一味的反对或维护。一味反对,表现出的是一叶障目的狭隘,一味袒护,表现出的是目中无人的狂妄。

在这里,我提出一些现在大学生短期支教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所有有志于大学生支教事业的同学以帮助。

准备阶段

一、队伍组建匆匆而就,对“支教”一知半解

个人认为这是部分大学生支教实践队的最严重问题。很多大学对于学生社会实践都有一定的规定,而支教作为社会实践的传统形式之一,成为很多同学完成自己实践计划的途径,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似乎是受到社会功利化的影响,部分同学会为支教而支教,为实践而实践。一个支教活动在其心中,只是一次并无太多含义的旅程,他们对公益并无热爱,对支教并无向往,他们的所谓“支教”只是匆忙的他们在匆忙的大学中做的一个匆忙的决定。匆匆开始,注定只能草草收尾。

支教是一项需要爱心、热情、信念、智慧的活动,她绝不是如很多人眼中所见那般简单。有人说大学生支教往往流于作秀,可我要说,一次真正的支教,绝不是谁都秀得起来的。一次成功的支教,前提是必须有一群对“支教”有深刻理解的志愿者。

二、支教目的不明晰,自我定位偏差

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说大不大,说下不小。舟车劳顿,翻山越岭,到了当地,那到底在当地要干什么?此行的意义何在?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是迷茫的。没有目的,也就没有前行的动力,支教活动的质量就会打折扣。队伍、队员,在一次支教过程中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我能在那里做什么?我想去那里做什么?我想得到一个怎样的效果?这种定位与队伍特色和个人性格有关,会有千差万别,谈不上什么绝对准确的自我定位。我在这里提出“自我定位的偏差”,指的是一些绝不可取的思想状态:一种是对支教没有投入太多的热情,对活动若即若离,这种情况参见第一条。我重点要说的是另一种极端——即是对支教投入了太多的热情和期待,以至于觉得自己若不能改变世界就是失败。有人可能会觉得支教很伟大,然后就用一个伟大的要求去要求实在很难伟大的自己,这本身是一个让人惋惜的悲哀。作为一个大学生支教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不是什么刺破黑暗的光明,我们仅仅是一群怀有爱心的普通人。我们做我们想做的,做我们能做的,我们只是平等的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支教者,绝不能自视过高。

怀涌泉之盼,施滴水之恩。有两种情况,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致目中无人;一种发现现实与理想落差巨大,致怅然若失。我想,对于支教而言,两者都是必须杜绝的。

三、前期策划想当然,活动安排不合理

大学生支教为人们所诟病,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到了当地的大学生不仅没帮忙,反而给地方添乱。例如上课日程和当地的冲突,生活习惯和当地的差异等等。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只需要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务实的活动策划。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支教地点的了解多一些,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然而事与愿违,很多支教队都缺乏对当地客观情况的调查。 客观的说,前期调查并不容易,地区资料的搜集,和当地的实时沟通,都是对志愿者的素质考验。这也应证了我前文所述:一次真正的支教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地的实际情况中,很重要的一块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大学生支教经常会在当地开设一些拓展型的课程,然而具体要开什么课,开了课以后要怎么上,有些志愿者常常会根据脑中的定势做出一些想当然的判断。志愿者应时刻记住:我们的趣味,不一定是孩子们的趣味;身边孩子的趣味,不一定是山那边孩子的趣味;我们的给予不一定是孩子们的需要,也可能是对孩子们的伤害;孩子们的需要不一定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有可能我们无法给予。 支教进行阶段

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顾及他人

这里的“他人”,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包括当地的孩子、居民、老师以及自己的队友。

先说和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想若是在童年的时候有一群不速之客突然闯进你的生活,然后告诉你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多么美好,你的世界是多么多么无趣,你一定会想用块砖头把他们砸出去。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的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快乐的定义。作为支教者,我们不能试图把自己理解的快乐强加到其他人头上,这是一个公益人的原则。很多支教者认为的支教,就是带很多很多好玩好吃的东西去送给孩子们,然后大家哈哈一笑,支教结束,结束后还自以为做了天大的好事,以为让那些孩子体会到了一起没有过的快乐。我只能说,这是对支教一种极端狭隘、自私以及无耻的理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己之所欲,又何尝能随意施于人。支教者与当地孩子们自然需要交流,但这种交流必须是平等的。我有我的快乐,你也有你的快乐,我们交换,每个人就都有了两种快乐,或许这才是支教交流应该达到的目的。一句话告诫支教者,你拥有的并不比那些孩子多多少,所以你做不了天使,做到最好,你也只是一个朋友。

然后说和当地居民的交流或相处。志愿者接触得比较多的当地居民大多是孩子家长。我对其他支教队的情况不太了解,但就我所在的支教队伍而言,“家访“是我们在当地的重要活动。挨家挨户,翻山越岭,沿着孩子们上学走过无数遍的山路,去到他们家里和他们的家长促膝相谈,这成了我们很多队员难以忘怀的回忆。然而,如何与家长们相处和交流,是很多新志愿者无法把握的问题。支教地大多贫困,贫困能锻炼人的心性,孩子们的家长一般都很勤劳、坚强。志愿者走进学生的家,一定要举止得体,礼貌谦逊,拒绝老乡的赠品是要里面温和,绝对禁止在当地人面前流露出愤怒情绪。我想作为大学生,这点起码的素养,不必我过多赘述。

接下来说和当地老师的交流。一些支教队在成行前不沟通,不调查,到了当地以后不仅没帮忙,反而打乱了当地学校的教学秩序。这样的支教队,实在让人爱不起来。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们是无法代替孩子们原来的老师的,这一点人所共知。可某些志愿者不知道从哪儿获得的优越感,竟会在支教过程中流露出对当地教师的轻视,我该如何去苛责这样一群所谓的“志愿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说到底,大学生也是学生,我们担得起“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么?我们实在算不上任何人的老师,所以,请对那些老师保持尊敬。

二、上课质量低下 活动含金量低

这其实算是大学生支教的一个根本问题:教学经验缺乏,课堂效率低下,一次支教过后,孩子们并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这是大学生支教的先天不足,我在这里也谈不上什么纠正。只是教学经验诚然缺乏,但这不妨碍我们上好在支教地为数不多的几节课。支教课程可以不专业,但必须紧凑充实逻辑清晰。课前的备课要认真完成,这里说的备课并非指那种按部就班,

分门别类的笔记,而是指一个完整而明晰的教学计划。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这是对一个支教者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应得到更多的专业培训,而不是在踏上讲台前临阵磨枪。不过让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是连临阵磨枪都懒得去做,一次支教,空空而来,空空而去,当真是潇洒!

关于课程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课程设立本身的偏差,这个问题在之前“活动安排”一块有所提及,在这我补充一点,其实某些课程我们不好界定它适不适合这些孩子,我们只能在课堂中去把握其效果,随时改进或补充。归根到底,课堂的形式并不重要,真正关键的是学生是否能从中学有所得。哪怕只是只言片语的触动,哪怕只是如星光般微弱的启迪,有我们给孩子们带去了一些改变,课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在支教地形象不规范,浪费炫耀

这一条我不想说太多。一个大学生支教者,应该乐观向上、待人友好、不打遮阳伞、不化浓妆、装扮不花哨、与学生同吃同住、生活独立、不怕吃苦等等。这不是号召,不是建议,是要求。如果做不到这些,就不算一个支教者,仅是一个旅行者而已 。

四、支教中感情“失控” 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目前的情况,还要考虑支教结束后事情的发展。真心去支教的每一个志愿者都是以一颗爱心作为出发点,然而奉献爱心自然没错,可凡事过犹不及,志愿者若与当地孩子建立了极深厚的感情,当支教结束,分别在即,我们有什么理由让这些年幼的孩子去体会可能一生不会再见的悲伤。悲伤总是会有的,但我们有必要把它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多日的相处,感情总是会有的,但我们必须理智。实际上,我所在支教队是严禁队员在当地留下具体的联系方式的,与其牵牵扯扯,不如一刀两断,从此以后,我们彼此都是对方一段美好的回忆。还是回到一句话,我们不能太高估计自己在支教地的价值,我们只应尽力去做并期待改变,同时避免给当地造成超过一定限度的破坏或损伤。

写到这,本文也算告一段落,但不是结束,一次支教需要留心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我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和补充,我会在之后酌情进行修改,这不应该是我个人的文字,我更愿意把它写成一份大学生支教的行动指南,这需要更多人和我一起完成。

谢谢您对本文的阅读以及对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关注!

作为一个大学生短期支教志愿者,看到有这么多的实践队去各个地方支教,心里自然是很开心的。大学生支教活动近年来争议颇多,不过争议再多,也不能否认其实实在在的公益价值。这段时间网上似乎掀起了一股批判大学生支教的浪潮,发篇日志表达一下对大学生支教种种弊端的愤怒,以高高在上,看穿一切的姿态为支教地区孩子们发发所谓的“心声”,好像就显得自己高人一等,悲天悯人,而众多大学生支教者都成了投机取巧,心怀叵测的小人。同时还为自己的公益不作为找到了非常好的借口,实在让人叹为观止。

支教就像生活中的很多事,没有经历过,你就无法体会其中滋味。大学生支教有没有问题?有,当然有。可是若某些“智者”因噎废食,那我只能深表遗憾。

我今天写下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批驳什么或辩解什么,前面说这么些话,仅仅是想告诉所有已经或将要去参与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志愿者们,你们做的绝对是一件可以无愧于天地的好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但是,请注意,我说的是“可以”无愧于心,所谓“可以”,仅仅代表一种可能性。我们无法否认如今很多支教队伍存在的缺陷或问题,知道有问题,我们就必须要去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才是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去做的事,而不是一味的反对或维护。一味反对,表现出的是一叶障目的狭隘,一味袒护,表现出的是目中无人的狂妄。

在这里,我提出一些现在大学生短期支教中存在的问题,希望能对所有有志于大学生支教事业的同学以帮助。

准备阶段

一、队伍组建匆匆而就,对“支教”一知半解

个人认为这是部分大学生支教实践队的最严重问题。很多大学对于学生社会实践都有一定的规定,而支教作为社会实践的传统形式之一,成为很多同学完成自己实践计划的途径,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但似乎是受到社会功利化的影响,部分同学会为支教而支教,为实践而实践。一个支教活动在其心中,只是一次并无太多含义的旅程,他们对公益并无热爱,对支教并无向往,他们的所谓“支教”只是匆忙的他们在匆忙的大学中做的一个匆忙的决定。匆匆开始,注定只能草草收尾。

支教是一项需要爱心、热情、信念、智慧的活动,她绝不是如很多人眼中所见那般简单。有人说大学生支教往往流于作秀,可我要说,一次真正的支教,绝不是谁都秀得起来的。一次成功的支教,前提是必须有一群对“支教”有深刻理解的志愿者。

二、支教目的不明晰,自我定位偏差

一支十几人的队伍,说大不大,说下不小。舟车劳顿,翻山越岭,到了当地,那到底在当地要干什么?此行的意义何在?很多人对于这个问题是迷茫的。没有目的,也就没有前行的动力,支教活动的质量就会打折扣。队伍、队员,在一次支教过程中都需要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我能在那里做什么?我想去那里做什么?我想得到一个怎样的效果?这种定位与队伍特色和个人性格有关,会有千差万别,谈不上什么绝对准确的自我定位。我在这里提出“自我定位的偏差”,指的是一些绝不可取的思想状态:一种是对支教没有投入太多的热情,对活动若即若离,这种情况参见第一条。我重点要说的是另一种极端——即是对支教投入了太多的热情和期待,以至于觉得自己若不能改变世界就是失败。有人可能会觉得支教很伟大,然后就用一个伟大的要求去要求实在很难伟大的自己,这本身是一个让人惋惜的悲哀。作为一个大学生支教者,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我们不是救世主,我们不是什么刺破黑暗的光明,我们仅仅是一群怀有爱心的普通人。我们做我们想做的,做我们能做的,我们只是平等的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支教者,绝不能自视过高。

怀涌泉之盼,施滴水之恩。有两种情况,一种自我感觉良好,致目中无人;一种发现现实与理想落差巨大,致怅然若失。我想,对于支教而言,两者都是必须杜绝的。

三、前期策划想当然,活动安排不合理

大学生支教为人们所诟病,其中重要一条就是到了当地的大学生不仅没帮忙,反而给地方添乱。例如上课日程和当地的冲突,生活习惯和当地的差异等等。其实解决这些问题只需要充分的前期调研和务实的活动策划。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支教地点的了解多一些,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然而事与愿违,很多支教队都缺乏对当地客观情况的调查。 客观的说,前期调查并不容易,地区资料的搜集,和当地的实时沟通,都是对志愿者的素质考验。这也应证了我前文所述:一次真正的支教并没有那么简单。

当地的实际情况中,很重要的一块是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大学生支教经常会在当地开设一些拓展型的课程,然而具体要开什么课,开了课以后要怎么上,有些志愿者常常会根据脑中的定势做出一些想当然的判断。志愿者应时刻记住:我们的趣味,不一定是孩子们的趣味;身边孩子的趣味,不一定是山那边孩子的趣味;我们的给予不一定是孩子们的需要,也可能是对孩子们的伤害;孩子们的需要不一定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有可能我们无法给予。 支教进行阶段

一、以自我为中心,不懂顾及他人

这里的“他人”,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包括当地的孩子、居民、老师以及自己的队友。

先说和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我想若是在童年的时候有一群不速之客突然闯进你的生活,然后告诉你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多么美好,你的世界是多么多么无趣,你一定会想用块砖头把他们砸出去。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自己的快乐,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快乐的定义。作为支教者,我们不能试图把自己理解的快乐强加到其他人头上,这是一个公益人的原则。很多支教者认为的支教,就是带很多很多好玩好吃的东西去送给孩子们,然后大家哈哈一笑,支教结束,结束后还自以为做了天大的好事,以为让那些孩子体会到了一起没有过的快乐。我只能说,这是对支教一种极端狭隘、自私以及无耻的理解。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己之所欲,又何尝能随意施于人。支教者与当地孩子们自然需要交流,但这种交流必须是平等的。我有我的快乐,你也有你的快乐,我们交换,每个人就都有了两种快乐,或许这才是支教交流应该达到的目的。一句话告诫支教者,你拥有的并不比那些孩子多多少,所以你做不了天使,做到最好,你也只是一个朋友。

然后说和当地居民的交流或相处。志愿者接触得比较多的当地居民大多是孩子家长。我对其他支教队的情况不太了解,但就我所在的支教队伍而言,“家访“是我们在当地的重要活动。挨家挨户,翻山越岭,沿着孩子们上学走过无数遍的山路,去到他们家里和他们的家长促膝相谈,这成了我们很多队员难以忘怀的回忆。然而,如何与家长们相处和交流,是很多新志愿者无法把握的问题。支教地大多贫困,贫困能锻炼人的心性,孩子们的家长一般都很勤劳、坚强。志愿者走进学生的家,一定要举止得体,礼貌谦逊,拒绝老乡的赠品是要里面温和,绝对禁止在当地人面前流露出愤怒情绪。我想作为大学生,这点起码的素养,不必我过多赘述。

接下来说和当地老师的交流。一些支教队在成行前不沟通,不调查,到了当地以后不仅没帮忙,反而打乱了当地学校的教学秩序。这样的支教队,实在让人爱不起来。作为大学生志愿者,我们是无法代替孩子们原来的老师的,这一点人所共知。可某些志愿者不知道从哪儿获得的优越感,竟会在支教过程中流露出对当地教师的轻视,我该如何去苛责这样一群所谓的“志愿者”!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说到底,大学生也是学生,我们担得起“传道授业解惑”这六个字么?我们实在算不上任何人的老师,所以,请对那些老师保持尊敬。

二、上课质量低下 活动含金量低

这其实算是大学生支教的一个根本问题:教学经验缺乏,课堂效率低下,一次支教过后,孩子们并没有学到太多的东西。这是大学生支教的先天不足,我在这里也谈不上什么纠正。只是教学经验诚然缺乏,但这不妨碍我们上好在支教地为数不多的几节课。支教课程可以不专业,但必须紧凑充实逻辑清晰。课前的备课要认真完成,这里说的备课并非指那种按部就班,

分门别类的笔记,而是指一个完整而明晰的教学计划。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堂课,这是对一个支教者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大学生志愿者应得到更多的专业培训,而不是在踏上讲台前临阵磨枪。不过让人遗憾的是,有些人却是连临阵磨枪都懒得去做,一次支教,空空而来,空空而去,当真是潇洒!

关于课程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课程设立本身的偏差,这个问题在之前“活动安排”一块有所提及,在这我补充一点,其实某些课程我们不好界定它适不适合这些孩子,我们只能在课堂中去把握其效果,随时改进或补充。归根到底,课堂的形式并不重要,真正关键的是学生是否能从中学有所得。哪怕只是只言片语的触动,哪怕只是如星光般微弱的启迪,有我们给孩子们带去了一些改变,课程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在支教地形象不规范,浪费炫耀

这一条我不想说太多。一个大学生支教者,应该乐观向上、待人友好、不打遮阳伞、不化浓妆、装扮不花哨、与学生同吃同住、生活独立、不怕吃苦等等。这不是号召,不是建议,是要求。如果做不到这些,就不算一个支教者,仅是一个旅行者而已 。

四、支教中感情“失控” 对孩子心理造成负面影响

志愿者在支教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目前的情况,还要考虑支教结束后事情的发展。真心去支教的每一个志愿者都是以一颗爱心作为出发点,然而奉献爱心自然没错,可凡事过犹不及,志愿者若与当地孩子建立了极深厚的感情,当支教结束,分别在即,我们有什么理由让这些年幼的孩子去体会可能一生不会再见的悲伤。悲伤总是会有的,但我们有必要把它控制在一定的限度内,多日的相处,感情总是会有的,但我们必须理智。实际上,我所在支教队是严禁队员在当地留下具体的联系方式的,与其牵牵扯扯,不如一刀两断,从此以后,我们彼此都是对方一段美好的回忆。还是回到一句话,我们不能太高估计自己在支教地的价值,我们只应尽力去做并期待改变,同时避免给当地造成超过一定限度的破坏或损伤。

写到这,本文也算告一段落,但不是结束,一次支教需要留心的问题远不止以上这些,我欢迎大家提出批评和补充,我会在之后酌情进行修改,这不应该是我个人的文字,我更愿意把它写成一份大学生支教的行动指南,这需要更多人和我一起完成。

谢谢您对本文的阅读以及对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关注!


相关文章

  • 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 一辨稿
  • 一.定义 1. 支教: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支教本来是某些个人或团体出于某种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社会的责任感自发进行的公益行为. 2. "支教活动"是针对教学环境差.又缺少老师的山区小学. ...查看


  •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意义2012年05月08日22
  • 近几年来,有一类公益项目发展很快,即以在校大学生为志愿者.农村中小学生为受助对象的短期互动型公益项目.以大学生短期支教为代表,也包括乡村冬夏令营.乡村学校或社区寒暑假读书会等其他形式.这类项目一直以来,"旁观者"的批评声 ...查看


  • 走玄奘的路支山区的教
  • 谁都没有想到,一场以超越自我.磨炼意志为目的的"戈壁挑战赛"最后会结出"公益"的硕果:一批在各自领域有所建树的商业精英会一起从事世间再普通不过的工作."支教",这份对于大学生而言如 ...查看


  • 大学生短期支教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论文
  • 大学生短期支教论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论文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核心便是教育问题,它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综合表现.管理行为主体又涉及社会.学校和家庭等方面.换言之,问题的解决仅仅依靠一个行为主体或层面是远远 ...查看


  • 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一辩稿 1
  • 大学生短期支教利大于弊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 近几年来,有一类公益项目发展很快,即以在校大学生为志愿者.农村中小学生为受助对象的短期互动型公益项目.大学生短期支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支教指的是支援落后地区教育和教学管理的工作,无疑,支 ...查看


  •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 关于对大学生支教的调查研究报 告 目录 一.调查背景 . ............................................................................. ...查看


  • 支教的意义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实践报告 姓名 : 学号 : 031520629 任课老师: 赵媛媛 支教带给你我什么 实践时间:2016年7月 实践地点:山西省忻州市卢家窑小学 实践内容:为期两周的短期支教 实践人数:南京航空航 ...查看


  • 大学生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探索
  • 摘要 大学生支教近年来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短期支教作为其中参与最为广泛的一种支教类型,由于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使支教成效受到影响,本文以苏州大学"欣长征.彩虹行"贵州支教团队为例,探讨短期支教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关键 ...查看


  • 关于短期支教的意义
  • 关于对短期支教意义 一件事情,有这么多人在做,就一定有其存在的意义,一定有被需要的理由.只不过是做的人大多没有明确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和"怎么去做"的问题,没有思考如何把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