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历史上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过重阳节

揭秘:古代历史上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过重阳节

导读:说到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王维的这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确实,重阳节这一天离别的人太多了。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那重阳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过的呢?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两个重阳节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还有一个故事更接近事实。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揭秘:古代历史上中国人从什么时候开始过重阳节

导读:说到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王维的这首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确实,重阳节这一天离别的人太多了。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那重阳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过的呢?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两个重阳节的传说:说是很早以前,有个庄户人家住在骊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过得也不错。有一天,这家主人从地里回来,半路上碰上个算卦先生,因为天快黑了,这先生还没找上歇处。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个草棚子房,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个草铺,让妻子儿女都在草铺上睡,自己陪着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凑合着过。

第二天天刚亮,算卦先生要走,庄户人叫醒妻子给先生做了一顿好吃喝,又给先生装了一袋白蒸馍。算卦先生出了门,看了看庄户人住的地方,叮咛他说:

这事传开后,人们就每逢夏历九月九,扶老携幼去登高,相沿成俗,一直流传到今。还有一个故事更接近事实。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相关文章

  • 宋朝每年有多少天的法定节假日?宋朝历史简介
  • 在宋人笔记<文昌杂录>里有对北宋中前期公务员休假制度的详细介绍,我们先来看目的地:"祠部休假,岁凡七十有六日(这个合计休假日数似乎有误):元日.寒食.冬至各七日,天庆节.上元节同;天圣节.夏至.先天节.中元节.下元节. ...查看


  • 揭秘古代中国对人类居功至伟的贡献
  • 揭秘古代中国对人类居功至伟的贡献:并非四大发明 2016年06月12日 核心提示:除了造纸术之外,其他能够列入"四大发明"的科学发明应该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陶瓷.驯化水稻和丝绸.这三项发明不仅古老悠远,它们对人类的贡献更 ...查看


  • 中国野史大全
  • 张献忠屠四川 一天20万少妇受辱 揭露朱棣曾患阳痿的隐秘 揭秘古代女人的绝密隐私 揭秘古代的"滴血认亲"|滴血认亲科学吗? 汉代因避讳吕雉用"野鸡"代替武则天与男宠奢靡的后宫生活 袁世凯10个夫人轮周侍寝 揭秘西门庆勾引 ...查看


  • 揭秘:人死后过奈何桥时喝的孟婆汤究竟是啥?
  • 揭秘:人死后过奈何桥时喝的孟婆汤究竟是啥? 中国人都喜欢说,喝了孟婆汤,便什么都忘掉了,包括所有烦恼痛苦.所有牵挂不舍.所有爱恨情仇.因此,孟婆汤的英文名就是Five-Flavored Tea of Forgetfulness(用于忘记一切 ...查看


  • 七月半写包烧包习俗简介 1
  • 民俗--烧包谁清斋 民俗--烧包 摘自:柳暗花明的博文.原来这烧包是给阴间的亲人送钱用啊,我真没有怎么想烧包的直接目的呢,纸钱.纸钱不就是钱吗?可在我的心里总是把烧包当作一个追忆亲人的仪式,一个每年抽出几个小时,写写先人的名字,想想先人的好 ...查看


  • 揭秘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与明朝国号有无关系?
  • 这日八月十五,蝴蝶谷高坛前烧起熊熊大火.张无忌登坛宣誓反元抗胡,重申行善去恶.除暴安良的教旨.是日坛前火光烛天,香播四野,明教之盛,远迈前代. 源于波斯摩尼教 明教和大明国号无关 两人谈了一会,张无忌顺手取过杨逍案头的书来,见封面写着&qu ...查看


  • 光绪皇帝简介,关于光绪皇帝的故事
  • 光绪皇帝和慈禧是什么关系? 慈禧太后私生活揭秘 与商人宣淫生下光绪帝? 光绪帝的维新变法 光绪帝的父亲是谁? 慈禧将隆裕嫁给光绪皇帝 婚前紫禁城起诡异大火 光绪帝喜欢瑾妃吗?瑾妃与珍妃真是姐妹关系吗 隆裕太后与慈禧太后关系怎样?与光绪关系怎 ...查看


  • 详细解密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们的谥号庙号大揭秘
  • 详细解密中国古代历史上皇帝们的谥号庙号大揭秘 中国古代帝王,除了他们的姓名外,一般在死后都有庙号.谥号.所谓"庙号",就是帝王的子孙在宗庙祭祀他时给他特立的名号.在上古时,帝王在生前死后都用的是同一个名字.后来,人们觉得 ...查看


  • 揭秘明朝钱皇后哭瞎眼睛的真实原因
  • 让购物,成为职业www.fenglingou.com 揭秘明朝钱皇后哭瞎眼睛的真实原因 明朝钱皇后 孝庄钱皇后,是明朝明英宗的第一位妻子,她是海州人,她是后封安昌伯的女人.在1442年被立为皇后.在明英宗去死后,他的儿子宪宗继续,钱皇后成为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