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学 院(系): 经济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学 生 姓 名: 陶鹏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申康达

评 阅 教 师: 申康达

完 成 日 期: 2015.06.07

辽 东 学 院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摘要

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状,从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

现阶段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是提高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从当前农村金融发展趋势上来看,我国应主要施行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形成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体系共存的发展政策,为构造和谐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问题成为了我国党和政府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近期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是城乡问题差距的具体体现。由于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日益完善,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农民对于金融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其金融产品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传统落后的金融现状已经满足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新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

摘要 ................................................................................................................ - 2 -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涵义与特点 ........................................................... - 4 -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涵义 .............................................................................. - 4 -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特点 .............................................................................. - 4 -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 - 4 -

三、农村金融服务的意义 .............................................................................. - 6 -

四、加快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 - 6 -

(一)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建立 ........................................................... - 7 -

(二)加大农村金融人力资源投入 ................................................................... - 7 -

(三)合理配置农村金融存贷款业务 ............................................................... - 8 -

五、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未来改革发展趋势 .................................................... - 8 - 参考文献 ......................................................................................................... - 9 -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涵义与特点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涵义

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的参与者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经过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现已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农村信用社为核心、民间借贷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民和农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在关心农民,关注农村,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特点

农村金融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城市金融服务,各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也不尽相同,农村金融服务具有如下特点:

1.农村金融服务的周期性。农村金融原本的服务对象就是农业生产,但农业生产的特性使得金融活动变得难以预测:由于农业生产的大跨度周期收入与支出,以及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一方面使农业生产者对生产性融资产生普遍依赖,另一方面有可能造成融资的巨大风险。

2.农村金融服务对象需求的多样性。农村金融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户和农村企业,此外还有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由于农户和农村企业的性质、活动内容和规模不同,其金融需求又表现出多层次性特征。不同类型的需求主体,其金融需求的形式、特征和满足金融需求的手段与要求也不同。

3.金融资源不断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导致农村金融严重匮乏。同时,农户收支不稳定也限制了农户获得金融资金的能力,农户很大部分收入都是非稳定非资金的收入,会受到诸多要素的影响,如受劳动力的流动、就业机会的增减以及非农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而在支出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升,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和对父母的赡养投入都在不断增加,农民生产支出和消费支出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所以对农户来说,收入的不稳定,支出的不断增加,使得资金的获取越来越难,流动性越来越差,这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

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并没有有效运作起来,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乏力。

3.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当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大多数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而且在运营中多靠政府扶持。支农力度不够,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作用较少,对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民营企业支持也有限。

4.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农户贷款对于急需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农村金融机构却很难发放。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农民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务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小额农贷业务量超常,放贷成本高;三是清收手段脆弱,致使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贷款;四是农民风险防

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小额农贷风险很大。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改革仍不彻底。

三、农村金融服务的意义

农村金融服务的概念。农村金融服务的概念主要是指,在金融机构运行的过程中,用金融交易的手段向活动的参与者提供的服务经验,最后达到共同受益的目的。金融机构是一种专门进行货币信用活动的组织。多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并且在改革中进行创新。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信用社以及各种村镇银行等,这些服务机构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商业性和合作性于一体的金融体系,在这种金融体系中,国有银行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及其他村镇银行只是作为补充存在的。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在关心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心农民的经济水平,这种服务机构的设立对农村经济发展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农村金融服务的特点。农村金融服务的特点与传统的金融服务的特点不同,农村金融服务具有周期性,因为其服务对象是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产物,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所以使金融服务变得更加令人琢磨不定。农业生产的价格周期性跨度比较大,价位不稳定容易产生剧烈的波动,所以农业生产者容易对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依赖,对金融机构的融资造成巨大的风险。

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企业以及农村的设施建设。根据农村企业的基本性质和活动范围,可以将其表现形式划分为多种层次。不同层次的需求,具有不同的表现主体,在其特征和金融机构的执行手段上也不一样。长久以来,逐利性是我国资金的独有特性,所以导致金融资源不断的从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造成了农村金融资金严重匮乏的局面。与此同时,农村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农村企业的收支也极度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企业获得金融资金的机会。农民的大部分收入都是一些不稳定的收入,这些收入的不稳定主要是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就业机会、发展水平等。在资金的支出方面,由于产品的价格不断增长,孩子的教育费用、父母的赡养生活费用都在不断的增长,所以导致农民的消费一直不断增长。对于农民来说,只有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才能使得资金的获得越来越简单,对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加快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建立科学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为了全面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产业,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只有不断的构建农村服务机构,扩大其覆盖范围,才能提高其办事效率。首先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密度。在调查中表明,影响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在比较发达的城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比较快,连同当地乡镇的经济水平也比较高,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十分有效。相对经济水平发展比较慢的城市,其金融服务发展也是十分缓慢的。所以对于金融服务行业来说,城市的发展是会带动农村的发展,只有城市发展水平提高了农村发展水平自然上去了。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别是在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农村,这些地区的经济主要依靠金融机构的下属机构,这些下属机构包括新型农村的金融机构以及农信社等,所以只有科学的分配农村金融机构才能很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同地区的金融机构可以按照发展情况的不同进行分配,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一)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建立

为更好地发展农村金融服务,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增设新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增加覆盖密度,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一要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密度。在研究中发现,城市金融的发展程度会影响周边城镇的农村金融服务,比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金融发展较快,农村金融发展也非常有效,而城市金融发展较慢,农村金融业发展也相对较慢,如贵州省。所以城市金融的发展会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二要区别对待农村金融服务地域差异。农村金融机构的地域性差别很大,如很多西北地区的农村金融主要依靠大型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而在大多数沿海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是农信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所以应合理地分配和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按照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发展情况研究出适应其发展金融服务机构的模式。

(二)加大农村金融人力资源投入

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离不开人员的投入,农村金融进入农村,开拓农村金融业务,普及农村金融知识等都需要投入大量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数量都影响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1.提高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早期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在城市金融机构中选调的,但是往往这样的人员不能够长期留在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所以从业人员

流动性过快流失严重,因此新进入农村的金融服务机构都会选择当地的居民,为此,要加大当地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保证农村金融机构职工队伍的稳定。

2.增加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密度。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人员数量各省市相差很多,随着农村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各省对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投入也都逐年递增,但是增加较多的都是较发达、发展较快的地区,而对发展缓慢的地区缺乏带动性,地方政府应对农村金融从业人员进行整合和编配。

(三)合理配置农村金融存贷款业务

近几年来,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处于探索和成长阶段。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规律和农业自身的周期性特点,使得涉农金融贷款资金一直处于缺乏状态,资金大量外流。所以要合理地配置农村金融业务的存贷款业务,即建立保障存贷资金良性循环机制。

1.构建资金循环的财政投入机制。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投入, 政府是整个农村经济投入的主体,发挥好财政性投入作用是解决当前农村金融资金短缺的关键。应做好如下几点:

1.要努力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而且要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在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形成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其次,明确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方向。科学合理地确定资金投入方向和重点,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

2.构建资金循环的信贷投入机制。信贷业务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中起重要作用,信贷业务的发展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国家强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要求政策性银行发挥主要的力量,通过政策性银行的直接投入、政策导向以及引导,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保障农村金融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构建资金循环的导向激励机制。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政策性信贷资金是有限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金匮乏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综合运用担保、税收等经济手段、构建导向激励机制,引导和促使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并成为资金回流农村的主渠道。

五、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未来改革发展趋势

1.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作用。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的主要力量,应当将农业银行定位于服务农业的专业银行。一是分拆机构,形成集团控股模式,巩固和稳定县域农

业银行分支机构,以资本为纽带发挥系统优势,给予县级金融机构更大的自主权,扩大基层机构的信贷权限,增强其融资功能。二是明确要求其在农村吸收资金的60%用于发放农业贷款。三是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制定更加符合基层实际的信贷管理方案和信贷政策。四是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农业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型发展模式,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总量和占比。

2.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能力。一是经营农业保险基础较好的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二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出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四是继续引进经营农业险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在积极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农业政策性、专业性保险业务,建立覆盖农村的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相辅相成的农村保险体系。

3.建立农村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完善担保体系。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建立担保基金补偿机制,增强担保公司资金实力,要在财政支出中按比例提取启动资金,建立市、县、乡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由财政、银行、企业、社会共同出资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大力发展企业间互助性和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覆盖面,分散和化解风险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探索贷款抵押新方式,可以试行农村房屋、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方式,以缓解贷款抵押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颖.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创新与监管的法治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2009(4):27-30.

[2]周正庆.深化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杨红,高桂珍,王春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J].农业经济,2005(7):30-32.

[4]苑德军.建设新农村需要重构农村金融体系[N].新京报,2006-02-28(4).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学 院(系): 经济学院

专 业: 金融学

学 生 姓 名: 陶鹏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申康达

评 阅 教 师: 申康达

完 成 日 期: 2015.06.07

辽 东 学 院

Eastern Liaoning University

摘要

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发展中最为重要的资本要素配置制度,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还不能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现状,从农村金融理论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分析出发,提出农业银行商业化改革,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和促进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等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的思路。

现阶段深化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是提高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前提。从当前农村金融发展趋势上来看,我国应主要施行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形成金融机构与农村金融体系共存的发展政策,为构造和谐社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新农村问题成为了我国党和政府都比较关心的问题,也是近期高度重视的问题之一,是城乡问题差距的具体体现。由于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日益完善,推动了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农民对于金融也有了新的认识,对其金融产品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传统落后的金融现状已经满足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金融、新农村、金融机构、金融产品

摘要 ................................................................................................................ - 2 -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涵义与特点 ........................................................... - 4 -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涵义 .............................................................................. - 4 -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特点 .............................................................................. - 4 -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 - 4 -

三、农村金融服务的意义 .............................................................................. - 6 -

四、加快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 - 6 -

(一)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建立 ........................................................... - 7 -

(二)加大农村金融人力资源投入 ................................................................... - 7 -

(三)合理配置农村金融存贷款业务 ............................................................... - 8 -

五、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未来改革发展趋势 .................................................... - 8 - 参考文献 ......................................................................................................... - 9 -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涵义与特点

(一)农村金融服务的涵义

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的参与者提供的共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经过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信用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现已形成了包括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农村信用社为核心、民间借贷为补充的农村金融体系。农村金融服务对象是农业、农民和农村。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在关心农民,关注农村,支持农业经济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农村金融服务的特点

农村金融服务不同于传统的城市金融服务,各地区的农村金融发展也不尽相同,农村金融服务具有如下特点:

1.农村金融服务的周期性。农村金融原本的服务对象就是农业生产,但农业生产的特性使得金融活动变得难以预测:由于农业生产的大跨度周期收入与支出,以及农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一方面使农业生产者对生产性融资产生普遍依赖,另一方面有可能造成融资的巨大风险。

2.农村金融服务对象需求的多样性。农村金融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户和农村企业,此外还有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由于农户和农村企业的性质、活动内容和规模不同,其金融需求又表现出多层次性特征。不同类型的需求主体,其金融需求的形式、特征和满足金融需求的手段与要求也不同。

3.金融资源不断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农业流向非农产业,导致农村金融严重匮乏。同时,农户收支不稳定也限制了农户获得金融资金的能力,农户很大部分收入都是非稳定非资金的收入,会受到诸多要素的影响,如受劳动力的流动、就业机会的增减以及非农经济发展水平等的影响,而在支出方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不断上升,对子女的教育投入和对父母的赡养投入都在不断增加,农民生产支出和消费支出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所以对农户来说,收入的不稳定,支出的不断增加,使得资金的获取越来越难,流动性越来越差,这严重阻碍了农村金融的发展。

二、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现状及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的需求呈现了新的特征。首先,从融资总量上看,融资需求规模扩大。由于务工收入和国家有关惠农政策的实施,当前单户传统农业、家庭承包型农业生产资金已趋于饱和。但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技术的换代升级,当前农村资金需求总量仍然不断扩大。除去农民自筹和信用社贷款外,财政投入和农村积累远不能满足其需求。从现实情况看,农民缺乏可抵押、质押的物品来进行有效的融资。其次,从金融服务对象上看,

不同服务对象的金融需求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随着传统耕作方式的逐渐改变,用在纯农业的投入一般农民都能自己解决,而家庭规模经营和个体工商户资金需求量大,超出了小额信用贷款的范畴,但经营者又不能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对于乡镇企业和一些民营中小企业而言,由于经营风险大,加上信息不对称,其资金短缺问题非常突出。再次,从财政融资角度看,财政支农趋于弱化;从财政融资的历史角度和财政支农来看,一方面财政对农业的投入能力十分有限,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另一方面由于乡镇财政供养人口过多,而地方财政收入有限。

经过20多年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以商业性、政策性、合作性金融机构为主体、多种农村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同时,各地涌现的民间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以及中外资的贷款公司等各种农村金融机构逐步产生和发展,灵活多样地发挥着作用。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等改革议程纷纷列上了各金融机构的改革进程表。但农村金融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不是短期内就能消除的。

1.农村金融服务功能整体弱化。农村资金向城市逆向流动,导致城乡差距越拉越大。农村金融服务整体上不能满足“三农”的要求。过去农村的融资渠道有四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合作基金会等多个渠道,现在多数地区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和中小企业贷款基本上只剩农村信用社这一渠道。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撤并、重组,形成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盲区。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影响农村资金的整体供应。

2.政策性农村金融机构支农职能发挥不充分。支持“三农”除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以外,政策性金融机构应当发挥其特有的扶持功能。但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政策性金融功能缺位,制约了金融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基本上只负责粮棉油收购资金的发放和管理,其他政策性业务,如支持农业开发、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并没有有效运作起来,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乏力。

3.农村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不足。当前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资金来源不足,大多数由政府全部或部分出资,而且在运营中多靠政府扶持。支农力度不够,在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经济活动等方面作用较少,对农户、个体工商户、涉农民营企业支持也有限。

4.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发放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小额农户贷款对于急需脱贫致富的农民群众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农村金融机构却很难发放。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农民信用观念淡薄,逃废债务等违规行为时有发生;二是小额农贷业务量超常,放贷成本高;三是清收手段脆弱,致使很难使用依法起诉、强制扣款、变卖资产等手段清收贷款;四是农民风险防

范能力弱,受社会、自然、市场条件的影响很大,小额农贷风险很大。改革后的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改革仍不彻底。

三、农村金融服务的意义

农村金融服务的概念。农村金融服务的概念主要是指,在金融机构运行的过程中,用金融交易的手段向活动的参与者提供的服务经验,最后达到共同受益的目的。金融机构是一种专门进行货币信用活动的组织。多年来我国一直在进行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并且在改革中进行创新。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村信用社以及各种村镇银行等,这些服务机构已经逐步形成了具有商业性和合作性于一体的金融体系,在这种金融体系中,国有银行是主要的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及其他村镇银行只是作为补充存在的。农村金融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在关心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关心农民的经济水平,这种服务机构的设立对农村经济发展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农村金融服务的特点。农村金融服务的特点与传统的金融服务的特点不同,农村金融服务具有周期性,因为其服务对象是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产物,但是由于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所以使金融服务变得更加令人琢磨不定。农业生产的价格周期性跨度比较大,价位不稳定容易产生剧烈的波动,所以农业生产者容易对农村金融服务存在依赖,对金融机构的融资造成巨大的风险。

农村金融机构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农村企业以及农村的设施建设。根据农村企业的基本性质和活动范围,可以将其表现形式划分为多种层次。不同层次的需求,具有不同的表现主体,在其特征和金融机构的执行手段上也不一样。长久以来,逐利性是我国资金的独有特性,所以导致金融资源不断的从贫困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造成了农村金融资金严重匮乏的局面。与此同时,农村由于经济的不发达,农村企业的收支也极度不稳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企业获得金融资金的机会。农民的大部分收入都是一些不稳定的收入,这些收入的不稳定主要是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就业机会、发展水平等。在资金的支出方面,由于产品的价格不断增长,孩子的教育费用、父母的赡养生活费用都在不断的增长,所以导致农民的消费一直不断增长。对于农民来说,只有获得了稳定的收入,才能使得资金的获得越来越简单,对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四、加快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建立科学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为了全面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产业,满足农村经济的发展要求,只有不断的构建农村服务机构,扩大其覆盖范围,才能提高其办事效率。首先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密度。在调查中表明,影响农村金融机构服务质量的主要原因是城市金融机构的发展状况,在比较发达的城市金融服务业发展的比较快,连同当地乡镇的经济水平也比较高,农村金融服务发展十分有效。相对经济水平发展比较慢的城市,其金融服务发展也是十分缓慢的。所以对于金融服务行业来说,城市的发展是会带动农村的发展,只有城市发展水平提高了农村发展水平自然上去了。

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具有较强的地域性,特别是在很多经济不发达的农村,这些地区的经济主要依靠金融机构的下属机构,这些下属机构包括新型农村的金融机构以及农信社等,所以只有科学的分配农村金融机构才能很好地发展农村经济。同地区的金融机构可以按照发展情况的不同进行分配,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机构。

(一)大力推进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建立

为更好地发展农村金融服务,要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增设新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增加覆盖密度,努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效率。一要提高农村金融机构的分布密度。在研究中发现,城市金融的发展程度会影响周边城镇的农村金融服务,比如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金融发展较快,农村金融发展也非常有效,而城市金融发展较慢,农村金融业发展也相对较慢,如贵州省。所以城市金融的发展会带动农村金融的发展。二要区别对待农村金融服务地域差异。农村金融机构的地域性差别很大,如很多西北地区的农村金融主要依靠大型的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而在大多数沿海地区的农村金融服务机构主要是农信社、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所以应合理地分配和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可以按照不同地区的金融机构发展情况研究出适应其发展金融服务机构的模式。

(二)加大农村金融人力资源投入

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离不开人员的投入,农村金融进入农村,开拓农村金融业务,普及农村金融知识等都需要投入大量从业人员,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及数量都影响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

1.提高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早期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大多是在城市金融机构中选调的,但是往往这样的人员不能够长期留在当地农村金融机构,所以从业人员

流动性过快流失严重,因此新进入农村的金融服务机构都会选择当地的居民,为此,要加大当地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力度,提高其专业素质,保证农村金融机构职工队伍的稳定。

2.增加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密度。农村金融服务机构的人员数量各省市相差很多,随着农村金融服务的快速发展,各省对农村金融从业人员的投入也都逐年递增,但是增加较多的都是较发达、发展较快的地区,而对发展缓慢的地区缺乏带动性,地方政府应对农村金融从业人员进行整合和编配。

(三)合理配置农村金融存贷款业务

近几年来,我国的农村金融市场处于探索和成长阶段。由于农村金融市场规律和农业自身的周期性特点,使得涉农金融贷款资金一直处于缺乏状态,资金大量外流。所以要合理地配置农村金融业务的存贷款业务,即建立保障存贷资金良性循环机制。

1.构建资金循环的财政投入机制。当前,农村金融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的投入, 政府是整个农村经济投入的主体,发挥好财政性投入作用是解决当前农村金融资金短缺的关键。应做好如下几点:

1.要努力增加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而且要提高财政支农资金在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步形成国家支农资金稳定增长的机制。其次,明确财政支农资金投入的方向。科学合理地确定资金投入方向和重点,保障农村经济的发展。

2.构建资金循环的信贷投入机制。信贷业务在整个农村金融体系中起重要作用,信贷业务的发展是农村金融发展的关键要素。目前,国家强化农业政策性银行的职能作用,要求政策性银行发挥主要的力量,通过政策性银行的直接投入、政策导向以及引导,加强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以保障农村金融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构建资金循环的导向激励机制。政府提供的财政资金、政策性信贷资金是有限的,所以,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金匮乏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策性信贷资金的政策导向作用,综合运用担保、税收等经济手段、构建导向激励机制,引导和促使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和其他社会资金流向农业和农村,并成为资金回流农村的主渠道。

五、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未来改革发展趋势

1.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支持作用。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在农村领域的主要力量,应当将农业银行定位于服务农业的专业银行。一是分拆机构,形成集团控股模式,巩固和稳定县域农

业银行分支机构,以资本为纽带发挥系统优势,给予县级金融机构更大的自主权,扩大基层机构的信贷权限,增强其融资功能。二是明确要求其在农村吸收资金的60%用于发放农业贷款。三是充分考虑不同地区间的差异性,制定更加符合基层实际的信贷管理方案和信贷政策。四是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重点支持农业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新型发展模式,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总量和占比。

2.建立农业保险体系,增强农业抵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能力。一是经营农业保险基础较好的地区,设立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二是在地方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尝试设立由地方财政出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三是与地方政府签订协议,由商业保险公司代办农业险;四是继续引进经营农业险的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在积极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广农业政策性、专业性保险业务,建立覆盖农村的政策性保险和商业性保险相辅相成的农村保险体系。

3.建立农村融资信用担保机构,完善担保体系。各级政府要积极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推动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建立担保基金补偿机制,增强担保公司资金实力,要在财政支出中按比例提取启动资金,建立市、县、乡多层次的信用担保机构,由财政、银行、企业、社会共同出资建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大力发展企业间互助性和民营商业性担保机构,扩大担保覆盖面,分散和化解风险的贷款信用担保体系。探索贷款抵押新方式,可以试行农村房屋、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抵押方式,以缓解贷款抵押难问题。

参考文献

[1]刘颖.金融危机背景下金融创新与监管的法治对策[J].北华大学学报,2009(4):27-30.

[2]周正庆.深化金融改革促进经济发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杨红,高桂珍,王春茹.完善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J].农业经济,2005(7):30-32.

[4]苑德军.建设新农村需要重构农村金融体系[N].新京报,2006-02-28(4).


相关文章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 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重塑政府运动及其启示 AHP和ZOGP组合应用于公共部门人员选拔配置研究 B社区非营利组织与政府良性互动研究 CCIC公司学习型组织人力资源培训绩效评估研究 DM(直投)广告在我国的发展 ...查看


  •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
  • 金融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金工方向 1.美国次级债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2.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 3.区域金融合作对环渤海经济中心构建的支持 4.关于环渤海地区金融合作问题的研究 5.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6.我国 ...查看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 国贸系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选题 1.多哈回合谈判的前景: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历程及前景:3.大陆与台湾的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4.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特殊保障条款:5.我国的生产补贴和WTO的反补贴协议(ASCM):6.中 ...查看


  •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浅谈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09级财务管理 张宇 刘金剑 2009级会计 文建 [内容摘要]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为重要,它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持农村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针对我国现 ...查看


  • 经济管理类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49个)
  • 经济管理专业论文参考选题大全(349个)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管理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 ★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及对策 ★西方经济理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 ★网络经济问题研究 ★我 ...查看


  • 财经财税毕业论文选题
  • 财税毕业论文选题-更多文档来源:(写作保过关--中国知识写作网) 关于物业税的改革探讨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小城镇转移的财政思考 浅析政府采购监督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浅议农村医疗改革 关联企业利用转让定价避税的问题与防范对策 有关在我国建立绿色税 ...查看


  • 我国农村生活环境治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 [摘  要]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农村的生活水平也在大幅度提升,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发展模式在农村地区日益明显.在追求生活品质提升的同时,如何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广大人民的迫切希望.党中央.国 ...查看


  • 大学生科研项目选题
  • 附件二 大学生科研课题项目选题指南 (注:本指南只作选题指南的参考方案,课题申报方向不受限制) 经济类: 1. 2. 3. 4. 5. 6. 7. 8. 9. 国际金融体系改革问题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内需与外需关系研究 后危机时期我国财 ...查看


  •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 [摘要]自从2007年初第一家村镇银行-仪陇惠民村镇银行成立以来,由于其"低门槛"的特点,村镇银行在各个省市相继成立.村镇银行的成立为破解城乡二元难题,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支持三农服务提供了重要途径.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 ...查看


  • 社会实践选题 1
  • 农村建设 1.农村发展现状调研 2.农村义务教育问题 3.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4.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农村基层党团组织建设 6.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现状的调查 7.农村耕地保护 8.农村征地以及农民权益保护 9.农村环境保护 10.农村文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