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面来老树开新花

作者:朱侠

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3年02期

  座落在北京平安大道旁的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绿树成荫,中西建筑合璧,相映成趣。这里不仅是北京市文物一级保护单位,而且还是我国最大的期刊群的所在地——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该中心成立于1958年,主要工作是以几千种中文报纸和杂志作为信息源和加工对象,按学科、专题或工作部门,全面收集、整理和加工文献信息,以期刊、光盘、软盘等形式连续出版公开发行。该中心共有148个刊号,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宋志明教授。

  问:对于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系列复印资料,相信无论是某一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还是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许多人对此并不感到陌生,因为做论文、找资料、检索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查阅这种把文献信息重新整理加工分类的复印资料。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如果还以不变应万变,显然是不符合时代潮流了,不知道你们现在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

  答:如您所说,我们所出版的系列刊物,从1958年创刊以来,一直是以为专家学者服务为宗旨,影响比较大。但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成为继土地、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和资本之后最重要的生产资源,而我们从事的正是一种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类的工作,加上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很严峻的。为此,我们从2000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版。改版的基本思路是“两个并重”:一是工具和媒体的并重。过去,我们是把自己所拥有的这些期刊,仅仅定位于为科研教学服务的工具,只注重它的工具作用而忽略它还应当具有的媒体效应。由于思路过于狭窄,限制了发展的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2000年起全面改版:改变了多年延续不变的大白皮形象,而代之淡雅的封面;设置栏目加正规化,更像是一本期刊了;更新版式,加大编辑力度,增强可读性、易读性和耐读性。为了验证改版的效果,我们今年给读者发出了几万封调查信。从回信的反映看,大多数读者改版表示认同。二是窗口和柜台并重。也就是坚决贯彻“坚持以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思想。我们既要把我们的刊物当成是学术的窗口,又要注重它的经济效益。我们刊物原来基本上是公用订户,直接从书报中心订阅,订多少算多少,发行量有限,有的刊物甚至只有几百份。这种情况不改变,书报中心能否生存都成了问题。从2001年开始,我们改变了做法,选择了邮发和自发两条腿走路,使得我们的订户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在保有老订户的同时,开发了大量的新订户。2002年同2001年相比,邮发增长了49%。一些刊物发行量上升很快,已达数万份。

  问:也就是说,你们中心所拥有的刊物也开始走上市场化的道路。这对学术期刊来说,有着很大的难度。不知道你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答:过去指导思想单一,只是面向学术界,来什么,编什么,不太关注读者需求,不重视刊物的定位与分类。现在我们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定位和分类更加细化。根据读者情况,我们把刊物分成了四个类型:一是学术研究类,这是我们的主打类,如《哲学原理》、《历史学》、《理论经济学》等,我们书报中心80%的刊物属于这一类。学术期刊应当瞄准每一个学科新动向、新成果,为推动我国学术研究事业的发展服务。二是理论学习类,如《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等,它们的主要内容是紧跟党中央的部署,及时传达党中央的精神,反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推广典型经验。这类期刊应当满足党务工作者的工作需求和普通读者理论学习的需求。三是工作指导类,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精神文明导刊》等,这类期刊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更面向实际工作,力求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四是文化生活类,如《当代文萃》、《都市文萃》等。这类期刊应当贯彻“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原则,突出可读性、知识性和新颖性。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我们还在刊物的形象上面做了很大的改变。学术研究类期刊采用淡雅的封面,其他期刊适当采用彩色封面。目前已有40多种期刊改为彩色封面,50多种期刊由复印制版改成重新录入排版。

  问:我仔细地翻阅你们这儿人手一份的《编辑工作手册》,发现其中内容非常之全面,从选稿要求,发稿程序到编辑要求、编辑知识都非常之细,也便于操作和运用,但任何一种刊物,如果要走市场赢得读者,仅仅是形式的变化和规定的全面是不够的。

  答:那当然,我们更重视的还是内容。我们能够给读者提供什么样的刊物,取决于我们遵循什么样的编辑思路。我们的编辑思路可以概括为精、新、深、美、活五个字。精,是指精品意识。过去我们强调一个“广”字,力求覆盖每一个学科,但在信息化时代,“广”的职责已转移,因而应当转向“精”,要在信息传播中发挥导航作用。我们采取了专家和编辑相结合的路子,力求从信息海洋当中选取最好的文章,把最好的科研成果呈现给读者。新,是指在理论、制度、学术观点上的创新。要尽量捕捉学术前沿的闪光点,以有限的版面反映学术界最新的动态和学界新人。深,是指研究理论的深度。要符合基本学术规范,观点既有新意也要有深度,要体现学术期刊的权威性。美,是指提高刊物的外在质量,把精、新、深的内容要用美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后还有一个“活”字,就是版面要活泼,内容、文字也要活泼,要加强策划,多开展一些活动,扩大我们刊物的影响。

  党的十六大的报告对文化产业相当重视,要求我们深化内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虽然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我们还是有信心的。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这棵老树毕竟开出了新花,在“十六大”春风的吹拂下,她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介绍:朱侠 本报记者

作者:朱侠

中国新闻出版报 2003年02期

  座落在北京平安大道旁的段祺瑞执政府旧址,绿树成荫,中西建筑合璧,相映成趣。这里不仅是北京市文物一级保护单位,而且还是我国最大的期刊群的所在地——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该中心成立于1958年,主要工作是以几千种中文报纸和杂志作为信息源和加工对象,按学科、专题或工作部门,全面收集、整理和加工文献信息,以期刊、光盘、软盘等形式连续出版公开发行。该中心共有148个刊号,这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近日,记者走访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宋志明教授。

  问:对于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出版的系列复印资料,相信无论是某一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还是在校的大学生、研究生,许多人对此并不感到陌生,因为做论文、找资料、检索某一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最方便快捷的方式就是查阅这种把文献信息重新整理加工分类的复印资料。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在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之际,如果还以不变应万变,显然是不符合时代潮流了,不知道你们现在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

  答:如您所说,我们所出版的系列刊物,从1958年创刊以来,一直是以为专家学者服务为宗旨,影响比较大。但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成为继土地、劳动力、原材料、能源和资本之后最重要的生产资源,而我们从事的正是一种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分类的工作,加上互联网的普及,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很严峻的。为此,我们从2000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版。改版的基本思路是“两个并重”:一是工具和媒体的并重。过去,我们是把自己所拥有的这些期刊,仅仅定位于为科研教学服务的工具,只注重它的工具作用而忽略它还应当具有的媒体效应。由于思路过于狭窄,限制了发展的空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从2000年起全面改版:改变了多年延续不变的大白皮形象,而代之淡雅的封面;设置栏目加正规化,更像是一本期刊了;更新版式,加大编辑力度,增强可读性、易读性和耐读性。为了验证改版的效果,我们今年给读者发出了几万封调查信。从回信的反映看,大多数读者改版表示认同。二是窗口和柜台并重。也就是坚决贯彻“坚持以社会效益第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指导思想。我们既要把我们的刊物当成是学术的窗口,又要注重它的经济效益。我们刊物原来基本上是公用订户,直接从书报中心订阅,订多少算多少,发行量有限,有的刊物甚至只有几百份。这种情况不改变,书报中心能否生存都成了问题。从2001年开始,我们改变了做法,选择了邮发和自发两条腿走路,使得我们的订户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在保有老订户的同时,开发了大量的新订户。2002年同2001年相比,邮发增长了49%。一些刊物发行量上升很快,已达数万份。

  问:也就是说,你们中心所拥有的刊物也开始走上市场化的道路。这对学术期刊来说,有着很大的难度。不知道你们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答:过去指导思想单一,只是面向学术界,来什么,编什么,不太关注读者需求,不重视刊物的定位与分类。现在我们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定位和分类更加细化。根据读者情况,我们把刊物分成了四个类型:一是学术研究类,这是我们的主打类,如《哲学原理》、《历史学》、《理论经济学》等,我们书报中心80%的刊物属于这一类。学术期刊应当瞄准每一个学科新动向、新成果,为推动我国学术研究事业的发展服务。二是理论学习类,如《中国共产党》、《中国政治》、《思想政治教育》等,它们的主要内容是紧跟党中央的部署,及时传达党中央的精神,反映党中央的方针政策,推广典型经验。这类期刊应当满足党务工作者的工作需求和普通读者理论学习的需求。三是工作指导类,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精神文明导刊》等,这类期刊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更面向实际工作,力求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起来。四是文化生活类,如《当代文萃》、《都市文萃》等。这类期刊应当贯彻“以优秀作品鼓舞人”的原则,突出可读性、知识性和新颖性。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我们还在刊物的形象上面做了很大的改变。学术研究类期刊采用淡雅的封面,其他期刊适当采用彩色封面。目前已有40多种期刊改为彩色封面,50多种期刊由复印制版改成重新录入排版。

  问:我仔细地翻阅你们这儿人手一份的《编辑工作手册》,发现其中内容非常之全面,从选稿要求,发稿程序到编辑要求、编辑知识都非常之细,也便于操作和运用,但任何一种刊物,如果要走市场赢得读者,仅仅是形式的变化和规定的全面是不够的。

  答:那当然,我们更重视的还是内容。我们能够给读者提供什么样的刊物,取决于我们遵循什么样的编辑思路。我们的编辑思路可以概括为精、新、深、美、活五个字。精,是指精品意识。过去我们强调一个“广”字,力求覆盖每一个学科,但在信息化时代,“广”的职责已转移,因而应当转向“精”,要在信息传播中发挥导航作用。我们采取了专家和编辑相结合的路子,力求从信息海洋当中选取最好的文章,把最好的科研成果呈现给读者。新,是指在理论、制度、学术观点上的创新。要尽量捕捉学术前沿的闪光点,以有限的版面反映学术界最新的动态和学界新人。深,是指研究理论的深度。要符合基本学术规范,观点既有新意也要有深度,要体现学术期刊的权威性。美,是指提高刊物的外在质量,把精、新、深的内容要用美的形式表达出来。最后还有一个“活”字,就是版面要活泼,内容、文字也要活泼,要加强策划,多开展一些活动,扩大我们刊物的影响。

  党的十六大的报告对文化产业相当重视,要求我们深化内部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虽然我们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付出极大的努力,但我们还是有信心的。人大书报资料中心这棵老树毕竟开出了新花,在“十六大”春风的吹拂下,她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作者介绍:朱侠 本报记者


相关文章

  • [经典诗句][诗句文章大全7 - 花鸟篇](精文必备)
  • 描写花的诗句大全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 梅须逊 ...查看


  • 伤感的句子:春风十里不如你
  • 1.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2.天空下雨了,可以打伞;心下雨了,该怎么办呢 3.如果是我的错,我愿意用一生来纠正;如果是我的爱,我真的真的希望我所爱的人能够珍惜. 4.走的最急的是最美的景色,伤的最深的是最真的感情- 5.清 ...查看


  • 春暖花开,用什么来交换冬天
  • 春暖花开,用什么来交换冬天 感觉冬天还没有走远,风还在肆虐,春天的脚步却已经悄然来临.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春日涌起的花潮中最美的, 当属似雪如玉的梨花. 每年的4月中下旬梨花盛开的季节,迁西县东莲花院乡就会举办梨花节,传达着梨花对人们的召唤 ...查看


  • 初一18课古诗五首翻译
  • 观沧海 翻译: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象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 ...查看


  •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翻译
  •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翻译 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 ...查看


  • [唐诗三百首]100句五言律诗赏析
  • 1.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而今到此,瞻仰两楹间对他的祭奠:与他当年梦见坐享其间,并无不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轮皎洁的明月,从海上徐徐升起:和我一同仰望的,有远在天涯的伊. 3.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有情人天各一方 ...查看


  • 梅尧臣: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安徽宣城人,北宋著名诗人,与苏舜钦并称"苏梅",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南宋后期的著名诗人刘克庄,曾在其著作<后村诗话>中,称梅尧臣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查看


  • 深春四月的美[散文欣赏]
  • 四月的风,柔柔的,让人不觉间有了醉意. 春绿 阳光似那暖色调的心情,沐浴着一种晴朗,微醉,恬澹,悠然地温暖着日子,日子像有了温度一样,眉开眼笑的. 阳光似那最惬意的深呼吸,不经意间吐出郁结,淡出压抑,通畅肺腑,温润心境.那种因寒冷的束缚,岁 ...查看


  • 考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的理解与运用
  • 小升初语文专项复习--古诗词的理解与运用 一.根据所给的信息,写出相关的答案 26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描写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大民间传说3."蒋干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