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语文第一课古诗三首

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独坐敬亭山》。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板题)。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有)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了解背景、读准字音)

1、了解写作背景。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这首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写作背景。(出示)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山、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独坐敬亭山》,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2、听录音。

过渡:谁有信心读好,请举手。

3、指名读——生纠错——再指名读。

师板书易错字:庭 tíng 亭tíng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讲古诗)

师:大家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比赛译讲古诗,请看大屏幕。

请同学们参看图片和注释来试着译讲,1分钟后我们来译讲第一句。

1、生自学第一句。

2、指名解释第一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3、生自学第二句。

4、指名解释第二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5、师出示前两句答案。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了;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去而去。 “尽” “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6、依次译讲3句到4句。

重点引导: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师:理解了诗意之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谁愿意来展示,注意停顿和语速。

7、 展示读。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引导读出感情:孤独、寂寞)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人这种孤独寂寞的心情。

8、 生齐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古诗)

师:这首古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这种孤独寂寞的心情,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海里吧!请快速背诵。2分钟后我们来比赛背诵。

1、自由背。

2、指名背。

3、齐背。

师:大家背得可真好,现在开始比赛背写。要求:坐姿端正、书写规范。请拿出作业本。

1、学生背写。

2、同桌对改。

3、生补错。

五、当堂训练(作业)

在作业本上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高飞尽 孤

独去闲 独

两不厌 寂

只有 寞

第二课时

望洞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望洞庭》。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望洞庭》。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望洞庭》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了解背景、读准字音)

1、 了解写作背景。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这首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出示)

洞庭湖是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色引人,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唐李白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诗人刘禹锡也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望洞庭》,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2、听录音。

3、师检测:谁有信心读好?

4、指名读——再指名读。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讲古诗)

师:大家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比赛译讲古诗,请看大屏幕。

请同学们参看图片和注释来试着译讲,1分钟后我们来译讲第一句。

1、生自学第一句。

2、指名解释第一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3、生自学第二句。

4、指名解释第二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5、师出示前两句答案。

前两句诗的意思:前两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剥光和皎洁的月光互相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

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6、依次译讲3句到4句。

后两句诗的意思: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搁在白银盘子里小小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师:理解了诗意之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谁愿意来展示,注意读出停顿和语速。

7、 展示读。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人对洞庭湖美景赞美的思想感情。

8、生齐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师:这首古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海里吧!请快速背诵。2分钟后我们来比赛背诵。

1、

2、

3、 自由背。 指名背。 齐背。

师:大家背得可真好,现在开始比赛背写,要求:坐姿端正、书写规范。请拿出作业本。

五、当堂训练(作业)

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望洞庭

两相和

镜未磨 山光

山水翠 水色美

一青螺

第三课时

忆江南

学习目标:

1、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忆江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忆江南》。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忆江南》。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

二、 第一次“先学后教”(了解背景,读准字音)

1、 了解写作背景。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写作背景。(出示)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忆江南》,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2、 听录音。

3、 检测:谁有信心读好?

4、 指名读——再指名读。

a) 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讲词)

师:大家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比赛译讲这首词,请看大屏幕。

请同学们参看图片和注释来试着译讲,1分钟后我们来译讲第一句。

i.

ii. 生自学第一句。 指名解释第一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3、生自学第二句。

4、指名解释第二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5、师出示前两句答案。

前两句诗的意思: 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

4、依次译讲3句到4句。

后两句诗的意思: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5、再读。

师:理解了诗意之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谁愿意来展示,注意读出词的停顿和语速。

6、展示读。

7、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人这种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与赞美的感情。

8、生齐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

师:这首词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与赞美的感情。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海里吧!请快速背诵。2分钟后我们来比赛背诵。

1、自由背。

2、指名背。

3、齐背。

师:大家背得可真好,现在开始比赛背写。要求:坐姿端正,书写规范,请拿出作业本。 b) 当堂训练(作业)

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1、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独坐敬亭山》。

2、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独坐敬亭山》。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板题)。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独坐敬亭山》。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有)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了解背景、读准字音)

1、了解写作背景。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这首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写作背景。(出示)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山、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独坐敬亭山》,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2、听录音。

过渡:谁有信心读好,请举手。

3、指名读——生纠错——再指名读。

师板书易错字:庭 tíng 亭tíng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讲古诗)

师:大家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比赛译讲古诗,请看大屏幕。

请同学们参看图片和注释来试着译讲,1分钟后我们来译讲第一句。

1、生自学第一句。

2、指名解释第一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3、生自学第二句。

4、指名解释第二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5、师出示前两句答案。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既写眼前之景,又抒发了孤独之感:天上几只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了;寂寥的长空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厌弃诗人远去而去。 “尽” “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寂”的境界;在飘忽的白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这两句诗中“动”中有“静”。无论是“静”与“动”,都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6、依次译讲3句到4句。

重点引导: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鸟儿飞走了,云飘远了。诗人只有静静地凝视着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此刻诗人十分动情,世上大概只有它还愿和我做伴吧,真是难得一知己!“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互为知己的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惜惜相怜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师:理解了诗意之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吟诵,谁愿意来展示,注意停顿和语速。

7、 展示读。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引导读出感情:孤独、寂寞)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人这种孤独寂寞的心情。

8、 生齐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古诗)

师:这首古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这种孤独寂寞的心情,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海里吧!请快速背诵。2分钟后我们来比赛背诵。

1、自由背。

2、指名背。

3、齐背。

师:大家背得可真好,现在开始比赛背写。要求:坐姿端正、书写规范。请拿出作业本。

1、学生背写。

2、同桌对改。

3、生补错。

五、当堂训练(作业)

在作业本上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高飞尽 孤

独去闲 独

两不厌 寂

只有 寞

第二课时

望洞庭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望洞庭》。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望洞庭》。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望洞庭》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了解背景、读准字音)

1、 了解写作背景。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这首古诗是一首七言绝句。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出示)

洞庭湖是风景名胜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渚清沙白,芳草如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自古以来,洞庭湖就以湖光山色引人,历代著名学家为之倾倒。唐李白诗云:“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诗人刘禹锡也吟道:“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是楚文化的摇篮,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许多名胜古迹。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望洞庭》,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2、听录音。

3、师检测:谁有信心读好?

4、指名读——再指名读。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讲古诗)

师:大家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比赛译讲古诗,请看大屏幕。

请同学们参看图片和注释来试着译讲,1分钟后我们来译讲第一句。

1、生自学第一句。

2、指名解释第一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3、生自学第二句。

4、指名解释第二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5、师出示前两句答案。

前两句诗的意思:前两句总写洞庭湖的秋色。在月光皎洁的秋夜,洞庭湖的剥光和皎洁的月光互相映衬,显得那么和谐、宁静。在月光的映照下,无风的洞庭湖平静得像一面没

有打磨过的镜子,朦胧中带着一种宁静、柔和的美。

6、依次译讲3句到4句。

后两句诗的意思: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先写从远处看洞庭湖的山光水色;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银白色的盘子”将洞庭湖中的群山比喻成一只搁在白银盘子里小小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师:理解了诗意之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谁愿意来展示,注意读出停顿和语速。

7、 展示读。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人对洞庭湖美景赞美的思想感情。

8、生齐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

师:这首古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海里吧!请快速背诵。2分钟后我们来比赛背诵。

1、

2、

3、 自由背。 指名背。 齐背。

师:大家背得可真好,现在开始比赛背写,要求:坐姿端正、书写规范。请拿出作业本。

五、当堂训练(作业)

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望洞庭

两相和

镜未磨 山光

山水翠 水色美

一青螺

第三课时

忆江南

学习目标:

1、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默写古诗《忆江南》。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 板题示标。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首《忆江南》。请大家认真看老师书写课题。

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忆江南》。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师:大家有信心达到目标吗?

二、 第一次“先学后教”(了解背景,读准字音)

1、 了解写作背景。

师: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忆江南是词牌名。请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写作背景。(出示)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师:请大家看大屏幕《忆江南》,我们先来听一遍录音,要求听准字音。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听得最认真。

2、 听录音。

3、 检测:谁有信心读好?

4、 指名读——再指名读。

a) 第二次“先学后教”(译讲词)

师:大家读得真好,下面我们来比赛译讲这首词,请看大屏幕。

请同学们参看图片和注释来试着译讲,1分钟后我们来译讲第一句。

i.

ii. 生自学第一句。 指名解释第一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3、生自学第二句。

4、指名解释第二句——不足的学生可做适当补充。

5、师出示前两句答案。

前两句诗的意思: 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

4、依次译讲3句到4句。

后两句诗的意思: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5、再读。

师:理解了诗意之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谁愿意来展示,注意读出词的停顿和语速。

6、展示读。

7、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诗人这种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与赞美的感情。

8、生齐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背诵)

师:这首词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喜爱与赞美的感情。我们赶快把它积累到脑海里吧!请快速背诵。2分钟后我们来比赛背诵。

1、自由背。

2、指名背。

3、齐背。

师:大家背得可真好,现在开始比赛背写。要求:坐姿端正,书写规范,请拿出作业本。 b) 当堂训练(作业)

默写古诗。

板书设计 赞美

忆江南────好词

思念


相关文章

  • 四下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 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复习资料 (没有磨拭过的铜镜). 小船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行驶, 人第1课的古诗分析总汇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观赏一样. 1.古诗--<独坐敬亭山>(唐 李--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 ...查看


  • 四下语文学期教学计划(完整版)
  • 四下语文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一)课程标准分析: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是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 ...查看


  • 人教版四下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1] 1
  • 四下<语文配套练习册>答案 1 古诗词三首 我会写 庭 庭 亭 蓝 篮 兰 我会选 1. D A C 2. A 3.B 4.C 我会填 1.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湖光 秋月 潭面 君山 洞庭湖 君山 宁静,柔美 2. ...查看


  • 人教版四下诗画送别·教学设计
  • <诗画送别>教学设计 教学准备: ①学生在语文素养积累中已背诵了<赠汪伦>.<赋得古原草送别>.<别董大>.<山中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 ...查看


  • 四下语文练习题
  • 四下语文练习题 1.按要求答题. (1)这些成语你积累了吗? 治理国家应该这样: ..:形容水势很大,可以用: . . : 和别人交流时,若 . ,肯定不受人欢迎. .表示雨大的: . . . 赞美白衣天使的: . . . 描写鸟儿活动的: ...查看


  • 四下语文补充习题答案[1]
  • 1,走,我们去植树 补充习题答案 一,读一读,再抄写. 二,读一读,根据提示写句子. 1,小鸟是人类的朋友. 2,风儿快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沟渠,山坡,欢声笑语,一棵棵青翠的小树. 2,数木可以利用 ...查看


  • 苏教版四下语文总复习
  • 苏教版四下语文总复习(课文要点) * 这学期,我们又养成了两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 . 1.<走,我们去植树>这首诗中把树.森林比作,把枝叶比作其中3.4.5小节着重讲了 的作用和意义. 2.<第一朵杏花>讲的是帮& ...查看


  • 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
  • 与"初中一年级语文上册"相关的推广 一年级语文学习,题不会做?学而思网校来帮你! 思维培养,第一讲免费,与100万学生一起学习!提供海量习题集,复习直播课,立即免费注册! http://www.xueersi.com 初 ...查看


  • 四下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点梳理
  • 第一单元 ★理解★★识记★★★背诵 1.本学期要求我们掌握的学习习惯:①坚持写日记 .②爱护图书. 2.<走,我们去植树>是一首诗歌,全诗描绘了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情景,告诉我们植树造林的重要性,表达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改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