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0吨改良型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设计

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处理水量Q=5.0×104m 3/d, 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为:BOD 5=120 mg/L ,COD Cr =240 mg/L ,SS=220 mg/L ,NH 3-N=40 mg/L ,TP=2.0~3.0mg/L;出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一级标准,即COD Cr ≤60 mg/L,BOD 5≤20mg/L,NH 3-N ≤15mg/L,SS ≤20mg/L,磷酸盐(以P 计)≤0.5mg/L。要求相应的污水处理程度为:E CODcr ≥75%,E BOD5 ≥83.3%,E SS ≥90.9%,E NH3-N ≥40%,E P ≥75%-83.3%。 1、设计水质及处理后排放水质 ①设计处理水量:

日处理量: 50000m 3/d 秒处理量: 0.579m 3/s Q =

50000

=0. 579m 3/s =578. 70L /s

24⨯3600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查表并用内插法得:K

z =1. 38

所以设计最大流量:

Q max =K z ⨯Q =1. 38⨯50000=69034m 3/d =2876. 4m 3/h =0. 799m 3/s

②确定其原水水质参数如下:

BOD 5=120mg/L COD cr =240 mg/L SS=220 mg/L NH 3-N=25 mg/L TP=2.0-3.0mg/L ③设计出水水质

符合城市污水排放一级A 标准:

BOD 5≤20mg/L COD cr ≤60 mg/L SS ≤20mg/L

NH 3-N ≤15mg/L

磷酸盐(以P 计)≤0.5mg/L

④污水处理程度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该厂处理规模定为:50000m 3/d 进、出水水质:

2、工艺流程图

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改良型氧化沟

一、中格栅井及提升泵房

进水闸井:2.0×4.0×7.0(H )m 3 中格栅井:7.0×4.0×7.0(H )m 3 分2组

1、中格栅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5.0×104m 3/d=2.08×103m 3/h=0.579m3/s 栅前流速v 1=0.7m/s,过栅流速v 2=0.9m/s 格栅间隙e=30mm ,格栅倾角α=75° 栅条宽度s=0.01m,栅前部分长度0.5m 2、中格栅计算草图如下

3、中格栅的设计计算 栅条间隙数:

n 中=

Q max

e hvm

式中:n 中—中格栅间隙数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中格栅分两台,0. 799m 3/s

e —栅条间隙,取 30mm ,即 0.03m ;

h —栅前水深,取0.4m v —过栅流速,取 0.9m/s;

α—格栅倾角,取75︒;

m —设计使用的格栅数量,本设计中格栅取使用 2 道

n 中=

0. 799⨯sin 75︒

=36.4,设计取37根

0. 03⨯0. 4⨯0. 9⨯2

②栅槽宽度

B =s (n 中-1) +en

式中:B —栅槽宽度,m ; s —格条宽度,取0.01m 。

B =0. 01⨯(37-1)+0. 03⨯37=1. 47m 取B =1. 5m

③中格栅的栅前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L1

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B 1=

Q max 0. 799

==1. 11m 2vh 2⨯0. 9⨯0. 4

设进水渠宽B 1=1. 11m ,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

L 1=

B -B 11. 5-1. 11

==0. 54m

2tan 20︒2tan 20︒

④中格栅与提升泵房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 L 2

L 2=

L 1

=0.27m 2

⑤中格栅的过栅水头损失

v 2

h 中=k β(s /b ⋅⋅sin α

2g

43

式中:h 中—中格栅水头损失,m ;

β—系数,当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为2.42; k —系数,一般取 k=3。

0. 9⎛0.01⎫

h 中=3⨯2. 42 ⨯⨯sin 75︒=0. 067m ⎪

⎝0.03⎭2⨯9. 81

43

2

⑥栅后槽总高度

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有H =h +h 中+h 2=0. 4+0. 067+0. 3=0. 767m ,

为避免造成栅前涌水,故将栅后槽底下降h 中作为补偿。 ⑦栅槽总长度

L =L 1+L 2+0. 5+1. 0+式中:L —栅槽总长度,m ;

L 1—中格栅的栅前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m ;

h +h 2

tan 75

L 2—中格栅与提升泵房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m 。

L =0. 54+0. 27+0. 5+1. 0+

⑧每日栅渣量

w =

Q max ⋅w 0⋅86400k 总⨯1000

0. 7

=2. 50m

tan 75︒

式中:w —每日栅渣量,m 3/d

w 0—栅渣量,m 3/103m 3污水,当栅条间隙为16~25mm,w 0=0. 10-0. 05m 3/103m 3污水;当栅条间隙为30~50mm,w 0=0. 03-0. 01m 3/103m 3污水。取

w 0=0. 01m 3/103m 3污水 w =

0. 799⨯0. 01⨯86400

=0. 50m 3/d >0. 2m 3/d ,故采用机械清渣。

1. 38⨯1000

4、格栅除污机的选择:

根据计算,可选用CH 型正靶回转式格栅除污机,主要技术参数:

表 HG-1500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技术参数

5污水经提升后入细格栅渠及旋流沉砂池,然后配水井,通过生物脱氮除磷氧化池、二沉池及接触池,最后由出水管道排出。

当流量小于2m 3/s时,常选用下圆上方形泵房。 本设计Q max =0. 799m 3/s ,故选用下圆上方形泵房。 计算草图:

设计计算: (1)、流量的确定

Q max =0. 799m 3/s =799L /s

本设计拟定选用 5 台泵(4 用 1 备),则每台泵的设计流量为:

Q =Q max /n =799/4=199. 75L /s =719. 1m 3/h

(2)、扬程的估算

(1)平均地面标高20.00m ,进水管管底标高:15.00m ,管径DN=1200mm,则管道埋深为20.00-15.00-1.2=3.8m

(2)进口平均流量为799L /s ,假设充满度为0.75,查水力学图,流速为0.85m 3/s,i =0. 00057

(3)进水管头损失h 1,设有一个全开阀门。则

v 120. 852 h 1=ξ1=0. 37⨯=0. 0136m

2g 2⨯9. 81

(4)假设选用泵的扬程为8m ,查手册,可采用300QW900-8-37潜水排污泵。

表 250QW600-7-22潜水排污泵技术参数

排出口径 流量 扬程 转速 功率 效率 重量 (kg ) 1150

(mm ) (m 3/h) (m ) 300

900

8

(r/min) (kW ) (%) 980

37

84.5

(5)总扬程核算: ∆h =20-(15+1. 2⨯0. 75-0. 0133) =4. 11m 经过中格栅的水头损失为0.041m

出水管 Q =799/2=399. 5L /s 取900mm 的钢筋混凝土管,查水力学图,设h /D =0. 70,则v =0. 85m /s ,i =0. 00084

出水管头损失h 2 ,根据泵的选型,设有两个90º的弯头,一个三通,一

2

v 20. 852

个截止阀,则h 2=ξ2=8. 5⨯=0. 313m

2g 2⨯9. 81

泵外管线水头损失,拟建25m 管长至处理构筑物,则

h =25⨯0. 00084=0. 021m

考虑安全水头0.5m ,站内管线水头损失为1.5m ,则扬程

6+0. 313+0. 021=6. 4573m

符合所选泵,故可选择300QW900-8-37潜水排污泵。 二、计量井

电磁流量计:Q=0~3000 m3/h,Φ=800mm,2台 三、细格栅渠及旋流沉砂池 细格栅渠: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 max =0.799 m3/s

栅前流速v 1=0.7m/s,过栅流速v 2=0.8m/s 栅条宽度s=0.01m,格栅间隙e=10mm 格栅倾角α=70° 2、计算草图如下

进水

图3 细格栅计算草图

3、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①栅条间隙数:

n 细=

Q max sin α

e 细hvm

式中:n 细—细格栅间隙数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0. 799m 3/s e 细—栅条间隙,取 10mm ,即 0.01m ;

h —栅前水深,取0.4m v —过栅流速,取 0.8m/s;

α—格栅倾角,取70︒;

m —设计使用的格栅数量,本设计中格栅取使用 2 道

n 细=

0. 799⨯sin 70︒

=121. 02 取122根

0. 01⨯0. 4⨯0. 8⨯2

②栅槽宽度

B =s (n 细-1) +en

式中:B —栅槽宽度,m ;

s —格条宽度,取0. 01m 。

B =0. 01⨯(122-1)+0. 01⨯122=2. 43m 取B =2. 5m 细格栅的栅前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L 1 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B 1=

Q max 0. 799

==1. 11m 2vh 2⨯0. 9⨯0. 4

设进水渠宽B 1=1. 11m ,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

L 1=

B -B 12. 5-1. 11

==1. 91m

2tan 20︒2tan 20︒

④细格栅与出水渠道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 L 2

L 2=

L 1

=0. 96m 2

⑤细格栅的过栅水头损失

v 2

h 细=k β(s /b )⋅⋅sin α

2g

43

式中:h 细—细格栅水头损失,m ;

β—系数,当栅条断面为矩形时候为2.42;

k —系数,一般取 k=3。

0. 82

h 细=3⨯2. 42(0. 01/0. 01⨯⨯sin 75︒=0. 229m

2⨯9. 81

43

⑥栅后槽总高度

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有:

H =h +h 细+h 2=0. 4+0. 229+0. 3=0. 929m

为避免造成栅前涌水,故将栅后槽底下降h 细作为补偿。 ⑦栅槽总长度

L =L 1+L 2+0. 5+1. 0+式中:L —栅槽总长度,m ;

L =1. 91+0. 96+0. 5+1. 0+

0. 7

=4. 62m

tan 70︒

(h +h 2)

t a n 70︒

⑧每日栅渣量

w =

Q max ⋅w 0⋅86400k 总⨯1000

式中:式中:w —每日栅渣量,m 3/d

w 0—栅渣量,m 3/103m 3污水,当栅条间隙为16~25mm,

w 0=0. 10-0. 05m 3/103m 3污水;当栅条间隙为30~50mm,w 0=0. 03-0. 01m 3/103m 3污

水。取w 0=0. 01m 3/103m 3污水

w =

0. 799⨯0. 1⨯86400

=5.0m 3/d >0. 2m 3/d ,故采用机械清渣。

1. 38⨯1000

4、格栅除污机的选择

根据计算,可选用云南电力修造厂江苏一环集团公司生产的ZSB-4000型转刷网箅式格栅除污机,主要技术参数:

表3-2 XHG-2600型旋转式格栅除污机技术参数

5、旋流沉砂池:

①设计参数:

a. 旋流沉砂池最高时设计流量时,停留时间不应小于30s ,设计水力表面负荷宜为150-200m 3/(m 2⋅h ),有效水深宜为1.0-2.0m ,池径与池深比宜为2.0-2.5

b. 最大设计流速为0.25m/s,最小设计流速为0.15m/s; c. 沉砂池的超高取0.3m 。

Q max 799==399. 5L /s 。 选定两座旋流沉砂池,则Q =22

②计算草图如下:

图 钟氏旋流沉砂池各部尺寸图 表 旋流式沉砂池的部分尺寸(m )

排砂方法:

本设计采用空气提升器排砂,该提升装置由设备厂家与桨叶分离机成套供应 ④排砂量计算 城镇污水的沉砂量按20m 3/106m 3污水计算,其含水率为60%,

⨯20⨯10-6=1. 0m 3/d 容重约为1500kg /m 3,则总沉砂量为 50000

沉砂池的沉砂经排砂泵装置排除的同时,往往是砂水混合体,为进一步分离砂和水,需配套砂水分离器。清除沉砂的时间间隔为2d ,根据排砂量2m 3/次,选用LSSF-260无轴螺旋砂水分离器。 四、配水井

计算如下: 1、配水井中心管径:

D 1=

4Q 1

πv 1

式中:Q 1——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m 3/s ,本设计取0.799m 3/s 。

m /s ,一般采用≥0. 6m /s ,本设计取0.85m /s 。 v 1——中心管内污水流速,

D 1=

4Q 14⨯0. 799

==1. 09m ,故本设计取1.1m 。 πv 13. 14⨯0. 85

2、配水井的直径:

D 2=

4Q 1

+D 12 πv 2

m /s ,v 2—配水井内污水流速,式中:一般采用0.2-0.4m /s , 本设计取0.3m /s 。

D 2=

4Q 14⨯0. 7992

+D 12=+(1. 1)=2. 15m ,故本设计取1.5m 。 πv 23. 14⨯0. 3

3、集水井的直径:

D 3=

4Q 12

+D 2

πv 3

式中:v 3——集水井内污水流速,m/s,一般采取0.2~0.4m/s,本设计取0.3;

D 3=

4Q 14⨯0. 7992

+D 2=+2. 152=2. 83m ,故本设计取2.83m 。 πv 33. 14⨯0. 3

4、顶堰设计计算:

混合液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相等宽度的2个堰口流入2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2座辐流式沉淀池。每个沉淀池的分配水量为

q =

Q 10. 799

==0. 40m 3/s ,采用矩形宽顶溢流堰。 22

(1)堰上水头H

设计拟采用堰高H=0.5m 矩形堰的流量 q =m 0bH 2gH

3

式中:q ----矩形堰的流量,m /s

H ----堰上水头,m b ----堰宽,m ,取0.6m

m 0----流量系数,通常采用0.327---0.332,在此取0.327

2

q 20. 40则: H =(22) =() =0. 60m 22

0. 327⨯0. 6⨯2⨯9. 8m 0b 2g

基本与设计拟定堰高相等,则符合要求 (2)堰顶厚度B

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2.5

二沉池设计进水管径为800mm, 即D=0.8m

0. 799

4Q 则流速为v ===0. 80m /s 符合流速 0.6-0.9m/s 22πD 3. 14⨯0. 8

'

4⨯

(4) 配水漏斗上口口径D 4 按配水井内径的1.5 倍设计

D 4=1. 5D 1=1. 5⨯1. 1m =1. 65m =1650mm (取1700mm )

五、生物脱氮除磷氧化池 改良型氧化沟的设计说明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改良和发展,曝气池呈封闭渠道形,污水和活性污泥循环水流的作用下混合接触,完成有机物的净化过程,又称循环曝气池。氧化沟在流态上介于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之间,局部流态为推流式整体为完全混合状态,同时具有这两种混合方式的某些特点。在氧化沟中,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外加动力的作用下,不停的循环流动,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该工艺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龄长、剩余污泥少。对于城市污水,氧化沟系统通常的预处理采用粗细格栅和沉淀池,一般不设初沉池。混合液在沟内的循环速度为0.25~0.35m/s,以确保混合液呈悬浮状态。氧化沟污泥回流比采用60%~200%,涉及污泥浓度为1500~5000mg MLSS/L,氧化沟中的氧转移效率为1.5~2.1kg/(kw·h) 。

氧化沟工艺的重要设计参数及相应取值如下: (1)、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5~1.0h 。

(2)、氧化沟的设计泥龄范围为4~48d, 通常的泥龄取值为10~30d ;氧化沟常用的设计有机负荷取值为0.16~0.35 BOD 5kg/(m3·d) ;污泥负荷为0.03~0.10 BOD 5kg/(kgMLSS·d) 。

(3)、对于城市污水,水力停留时间采用的数值为6~30h. 。

(4)、进水和回流污泥点宜设在缺氧区首端,出水点宜设在充氧器后的好氧区。氧化沟的超高与选用的曝气设备类型有关,当采用转刷、转碟时,宜为0.5m ;当采用竖轴表曝机时,宜为0.6~0.8m ,其设备平台宜高出设计水面0.8~1.2m 。 (5)、氧化沟的有效水深与曝气、混合和推流设备的性能有关,宜采用3.5~4.5m 。

(6)、根据氧化沟渠宽度,弯道处可设置一道或多道导流墙;氧化沟的隔流墙和导流墙宜高出设计水位0.2~0.3m 。

(7)、氧化沟内的平均流速宜大于0.25m/s,混合液在渠内流v=0.4~0.5m/s.

设计中取两座改良型氧化沟,总设计流量为50000 m3/d,则每座流量为25000 m 3/d

1、设计参数

m /d ① 设计流量 Q 50000

城市生活污水MLVSS/MLSS=0.75

考虑污泥稳定化:污泥产率系数Y=0.55;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X=4000mg/L;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X v =2800mg/L;污泥龄θc =30d;自身氧化系数K d =0.055d-1;20℃时脱硝速率q dn =0.035kg还原的NO 3--N/(kgMLVSS.d)。

②确定其进水水质参数如下:

BOD 5=120mg/L CODcr =240 mg/L SS=220 mg/L NH 3-N=25 mg/L TP=2.0-3.0mg/L 设进水TKN=35mg/L 碱度S ALK =280mg/L ③设计出水水质

符合城市污水排放一级A 标准:

BOD5≤20mg/L CODcr ≤60 mg/L SS≤20mg/L

3

NH 3-N ≤15mg/L 出水TN=20mg/L 磷酸盐(以P 计)≤0.5mg/L 2、设计计算 (1)去除BOD 5。

①氧化沟出水溶解性BOD 5浓度S

S=S0-1.42(MLVSS/MLSS)×MLSS ×(1-e-0.23×5) =20-1.42×0.75×20×(1-e-0.23×5)=5.44(mg/L) ②好氧区容积V 1. 好氧区计算采用动力学计算方法。

V 1=

Y θC Q (S 0-S ) 0. 55⨯30⨯50000⨯(0. 12-0. 00544)

(m==127373)

X v (1+K d θc ) 2. 8⨯(1+0. 055⨯30)

③好氧区停留时间t 1

t 1

=V 1÷Q =12737÷50000(d ) =0. 25(d ) =6. 11h

④剩余污泥量△X △X=Q△S(

Y

)+QX1-QX e

1+K d θc

=50000×(0.12-0.00544)×(

0. 55

)+50000×(0.25×0.22)-50000×

1+0. 055⨯30

0.02

=2938.83(kg/d)

⑤每日除1kgBOD 5产生的干污泥量 =

∆X 2938. 83

==0. 588(kgDS /kgBOD 5)

Q (S 0-S e ) 50000⨯(0. 12-0. 02)

(2)脱氮

①需氧化的氨氮量N 1。氧化沟产生的剩余污泥中含氮率为12.4%,则用于生物合成的总氮量为 NO =

需要氧化的NH 3-N 量N 1=进水TKN-出水NH 3-N-生物合成所需氮 NO

0. 124⨯1188. 83⨯1000

=2. 95(mg /L )

50000

=35-15-2.95=17.05(mg/L)

②脱氮量N r

r

N =进水TKN-出水TN-用于生物合成所需氮N o =35-20-2.95=12.05(mg/

L )

③ 碱度平衡。一般认为,剩余碱度达到100mg/L(以CaCO 3计) ,即可保持pH ≧ 7.2,生物反应能够正常进行,每氧化1mgNH 3-N 需消耗7.14mg 碱度;没氧化1m gBOD 5产生0.1mg 碱度;每还原1mgNO 3--N 产生3.57mg 碱度。

剩余碱度S ALK1=原水碱度-硝化消耗碱度+反硝化产生碱度+氧化BOD 5产生碱度

=280-7.14×17.05+3.57×12.05+0.1×(120-5.44)=212.74(mg/L)

此值可以保持pH ≧7.2, 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能正常进行。 ④脱氮所需容积V 2

脱硝速率 qdn(T)=qdn(20)×1.08T-20

14℃时q dn =0.035×1.0814-20=0.022kg还原的NO 3--N/kgMLVSS 脱氮所需的容积 V2=⑤脱氮水力停留时间t 2 t2=

V 29780. 84==0. 20(d)=4.69h Q 50000QN r 50000⨯12. 053

==9780. 84(m) q dn X V 0. 022⨯2800

(3)氧化沟总容积V 及停留时间t

V =V 1+V 2=12737+9780. 84=22517. 84(m 3)

. 84/50000=0. 45(d ) =10. 8(h ) t =V /Q =22517

校核污泥负荷 N =

QS 050000⨯0. 12

==0. 095[(kgBOD5/kgMLVSS.d)] X V V 2. 8⨯22517. 84

(4)需氧量

①实际需氧量AOR

AOR=去除BOD 5需氧量-剩余污泥中BOD u 的需氧量+去除NH 3-N 耗氧量-剩余污泥中NH 3-N 的耗氧量-脱氮产氧量 去除BOD 需氧量D 1为

D 1=a ' Q (S 0-S ) +b ' VX V =0. 52⨯50000⨯(0. 12-0. 00544) +0. 12⨯22517. 84⨯2. 8 =10544.55(kg/d)

剩余污泥中BOD 的需氧量D 2(用于生物合成的那部分BOD 需氧量)为

D2=1.42△X 1=1.42×1188.83=1688.14(kg/d) 每硝化1kgNH 3-N 需要消耗4.6kgO 2, 则去除NH 3-N 的需要量D 3为 D3= 4.6×(TKN-出水NH 3-N )×Q/1000 =4.6×(35-20)×50000/1000=3450 (kg/d) 剩余污泥中NH 3-N 的耗氧量D 4为

D4=4.6×污泥含氮率×氧化沟剩余污泥△X 1 =4.6×0.124×1188.83=678.11(kg/d) 每还原1kgN 2产生2.86kgO 2,则脱氮产氧量D 5为

D 5=2.86×脱氮量=2.86×12.05×50000/1000=1723.15(kg/d) 总需氧量AOR=D1-D 2+D3-D 4-D 5

= 10544.55- 1688.14+ 3450- 678.11- 1723.15= 9905.15(kg/d)

考虑安全系数1.4,则

AOR=1.4×9905.15=13867.21(kg/d) 每去除1kgBOD 5的需氧量 =

AOR 13867. 21

==2. 42(kgO 2/kgBOD 5)

Q (S 0-S ) 50000⨯(0. 12-0. 00544)

标准状态下需氧量SOR SOR=

AOR ⨯C S (20)

α(βρC S (T ) -C )

式中C S(20)取9.17mg/L,T取25℃,C S(T)取8.38mg/L,C取2mg/L,α取0.85,β取0.95。

ρ=

所在地区实际气压0. 921

==0. 909

1. 013⨯1051. 013

SOR=

13867. 21⨯9. 17

=25374. 33(kg/d) 25-20

0. 85⨯(0. 95⨯0. 909⨯8. 38-2) ⨯1. 024

每去除1kgBOD 5的标准需氧量 =

SOR 25374. 33

==4. 43(kgO 2/kgBOD 5)

Q (S 0-S ) 50000⨯(0. 12-0. 00544)

(5)氧化沟尺寸 设氧化沟3座,单座氧化沟有效容积

V单=V/3=22517.84/3=7506(m3)

取氧化沟有效水深H=5m,超高1m, 氧化沟深度为h=5+1=6m。中间分隔墙厚度为0. 25m 。

氧化沟面积 A= V单/h=7506/6=1250.99(m2)

b 7

==1. 17介于1~2之间,符合规定 则 h 6

2⨯7+0. 252

2⨯3. 14⨯()

4⨯7+3⨯0. 2521弯道部分的面积A 1=+() ⨯3. 14⨯

222

单沟道宽度b=7m,

=159.48+324.59=484.07(m2) 直线段部分面积A 2=A-A1=1250.99-484.07=766.92(m2) 单沟直线段长度L=

A 2766. 92

==27. 39m 取28m 。 4b 4⨯7

L 4⨯28

==16>10, 符合规定。 b 7

Q 50000

=1.75×=0.113(m3/6⨯324⨯60⨯60⨯3⨯3

(6)进水管和出水管 污泥回流比R=75%,进水水管流量 Q1=(1+R)×s)

进水管 管径取D 1=450mm v 1=

4Q 14⨯0. 113

==0. 711(m /s ) πD 123. 14⨯0. 452

进水管流速要求 0.6~0.8m/s,符合要求

(7)出水堰及出水竖井 初步估算δ/H

Q 1. 86H

3232

=

0. 1131. 86⨯0. 2

=0. 68(m)

为方便设备的选型,堰宽b 取3.20m, 校核堰上水头H

Q 20. 1132

H =() =() =0. 071(m)

1. 86b 1. 86⨯3. 20

②出水竖井。考虑可调堰安装要求,堰两边各留0.2m 的操作距离。

出水竖井长 L=0.071×2+3.2=3.4(m)

出水竖井宽B=1.4m(满足安装要求),则出水竖井平面尺寸L ×B=3.8m×1.4m, 氧化沟出水孔尺寸为b ×h=3.2m×0.5m 。

(8)曝气设备选择 单座氧化沟需氧量SOR 1, 为

SOR1=SOR/n 式中,n 为氧化沟数

SOR1=25374.33/3=8458.11(kgO 2/d)=352.42(kgO 2/h)

每座氧化沟设2台卡鲁塞尔专用表面曝气机。充氧能力为2.1kgO 2/(KW.h),则所需电机功率N=

352. 42

=83. 91(KW ) ,取N=85KW。表面曝气机叶轮直径D=2000mm。 2⨯2. 1

六、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设计参数:

本设计中二沉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2座)。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2的规定取值。经验数据和表2均来自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或《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 (1)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 (2)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 。

(3)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 与有效水深之比为6~12,水池直径不大于50m 。 (4)沉淀池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0m ,当直径小于20m 时,可采用多斗排泥;当直径大于20m 时,应采用机械排泥。

(5)当采用机械排泥时,刮泥机由桁架及传动装置组成。当池径小于20m 时,用中心传动;当池径大于20m 时,用周边传动,将污泥推入污泥斗,然后用静水压力或污泥泵排除;当作二次沉淀池时,沉淀的活性污泥含水率高达99%以上,不可能被刮板刮除,可选用静水压力排泥。

(6)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

(7)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8)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9)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表2 沉淀池设计数据

(2)设计计算

(1) 单座二沉池表面积:

A 单池=

Q max 2876. 42

==958. 81m 2=959m 2 nq 2⨯1. 5

式中:A 单池——池表面积,m 2;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69034m 3/d=2876.42m3/h ;

q ——表面水力负荷。采用活性污泥法后的表面水力负荷为

0.6~1.5[m3/(m2·h)],故本设计采用1.5m 3/m 2⋅h 。

(2) 二沉池的直径:

D =

4A 单池

π

=

4⨯959

=34. 95m ≤50m ,取35m 符合设计要求。

3. 14

(3)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h 2=q ⋅t =1. 5⨯1. 5=2. 25m

式中:h 2——有效水深;

t ——沉淀时间,,一般沉淀时间取1-1.5h ,本设计取t=1.5h; 因为

D 35

==15. 56 h 22. 25

根据设计参数,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介于2.0~4.0m ,并且水池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为6~12。符合设计要求,因此,有效水深为2.25m 。 (4) 污泥区的容积

V S

3m :()

由于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故污泥区容积按2h 贮泥时间(即t s =2h ) 确定。

V S =RQt s =0. 75⨯2876. 42⨯2=4314. 63m 3

式中:V S ——污泥区的容积,m ;

3

R ——最大污泥回流比 ;

3

m /h ; Q——最大时流量,

'

设计中有2座二沉池,则每个沉淀池污泥区的容积 V =

4314. 63

=2157. 32m 3 2

(5) 污泥区高度h 4 ①污泥斗高度

由于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故设坡向泥斗的底坡为0.05。且设污泥斗底部直径D 2=1.5m,上部直径D 1=3.0m,倾角60º,则:

h 4=

'

D 1-D 2

⨯tg 600=1. 299m =1. 3m 2

V 1=

πh 4'

12

⨯(3. 02+3. 0⨯1. 5+1. 52) =5. 36m 2

②圆锥体高度

h 4=

' '

D -D 130-3

⨯0. 05=⨯0. 05=0. 675m 22

2

V 2=

πh 4' '

12

⨯(D 2+DD 1+D 1) =

π⨯0. 675

12

⨯(302+30⨯3+32) =176. 54m 3

③竖直段污泥部分的高度

h 4=

' ' '

V -V 1-V 2937. 5-5. 36-176. 54==1. 087m

A 单池695

污泥区的高度污泥区的高度

h 4=h 4+h 4+h 4=1. 3+0. 675+1. 087=3. 062m

(6) 沉淀池的总高度H

由于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故本设计设超高h 1=0.3m。

由于二沉池的直接D=35m,故本设计采用周边传动的刮吸泥机排泥。周边传动刮泥机性能见表3,表3来自《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由设计参数可知,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由于二沉池的直径D=23m接近20m ,故本设计缓冲层高度采用非机械排泥时的高度,即h 3=0.5m。

表3 周边传动刮泥机性能

' ' ' ' ' '

故沉淀池的总高度为:

H =h 1+h 2+h 3+h 4=0. 3+2. 25+0. 5+3. 062=6. 112m

图3-4 辐流式沉淀池图

2、二沉池进出水管路计算 (1)设计参数:

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可采用经验数据。以下经验数据来自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或《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

(1)进水处设闸门调节流量,进水中心管流速大于0.4m/s,进水采用中心管淹没式潜孔进水,过孔流速0.1~0.4m/s,潜孔外侧设穿孔挡板式温流罩,保证水流平稳。

(2)为了使布水均匀,进水管四周设穿孔率为10%~20%。出水堰采用锯齿三角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3)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m)

(4)出水处设挡渣板,挡渣板高出池水面0.15~0.2m,排渣管直径大于0.2m ,出水周边采用锯齿三角堰,汇入集水渠,渠内水流速为0.2~0.4m/s。

(5)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管内流速大于0.4m/s,排泥静水压力1.2~2.0m,排泥时间大于10min 。 (2)设计要求:

(1)进水管流速v 1=0.6~0.8m/s (2)中心管流速v 2=0.2~0.4m/s (3)中心管出水流速v 3=0.1~0.2m/s (4)中心管外的流速v 4=0.05m/s (5)中心管开孔高度h=0.5m (6)中心管开孔宽度b= =0.25m (3)池内管路的计算及校核:

(1)单池流量为:

Q =

Q max 2

=

69034

=1438. 21m 3/h =0. 40m 3/s 2(2)进水管:取D 1=900mm

v 1=

4Q 4⨯0. 40

==0. 63m /s πD 123. 14⨯0. 902

v 1=0. 63m /s ,在0.6~0.8 之间, 满足要求。 (3)进水竖井:取D 2=1200mm

v 2=

4Q 4⨯0. 40

==0. 35m /s 223. 14⨯1. 2πD 2

v 2=0. 35m /s ,在0.2~0.4 之间,满足要求。 (4)设v 3= 0.20m/ s,可算出中心管开孔数:

n =

Q 0. 48

==19. 2个 ,故本设计取20个。 v 3bh 0. 20⨯0. 25⨯0. 5

2

则:D 4=D 2+

2Q 2⨯0. 40

=1. 22+=2. 56m π⋅v 43. 14⨯0. 05

(5)挡板的设计:

'

h 挡板高度:穿孔挡板的高度为有效水深的1/2~1/3,本设计取1/2。

则:

h ' =

h 22. 25

==1. 125m 22

穿孔面积:为了使布水均匀,挡板上开孔面积为总面积的10~20%,故取15%。 则:

F ' =15%⋅F =0. 15⨯π⨯D 4⨯h ' =0. 15⨯3. 14⨯1. 47⨯1. 125=0. 779m

开孔个数n :孔径为100mm 。 则:

2

4F ' 4⨯0. 779

n ===99. 23个,故本设计取100个。

π⋅d 23. 14⨯0. 12

(6)拦浮渣设施及出水堰计算:

拦浮渣设施,浮渣用刮板收集,刮渣板装在刮泥机行架的一侧,在出水堰前设置浮渣挡板,以降低后续构筑物的负荷。

(7)环形集水槽的设计

环形集水槽内流量:q 集=

Q 单0. 40

==0. 20m 3/s 22

本设计采用周边集水槽,单侧集水,每侧只有一个总出水口。 集水槽宽度为:

0. 4

b =0. 9⨯(k ⋅q 集) 0. 4=0. 9⨯(1. 3⨯0. 20)=0. 53m

式中:b ——集水槽宽度;

k ——安全系数,采用1.5~1.2,本次设计取k = 1.3。

集水槽起点水深为:

h 起=0. 75⋅b =0. 75⨯0. 53=0. 40m

集水槽终点水深为:

h 终=1. 25⋅b =1. 25⨯0. 53=0. 66m

槽深h 起+h 终=0. 40+0. 66=1. 06m ,故取1.1m 。 (8)出水溢流堰的设计:

采用出水三角堰(90°)

设计堰上水头(即三角口底部至上游水面的高度)H 1=0.05m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 1:

q 1=1. 343H 1

三角堰个数n 1:

2. 47

=1. 343⨯0. 052. 47=8. 214⨯10-4m /s

Q 单0. 40n 1===486. 97个,本设计取487个 -4

q 18. 214⨯10

三角堰中心距: L 1=

L π(D -2b ) 3. 14⨯(35-2⨯0. 53) ===0. 22m 七、 n 1n 1487

七、紫外线消毒渠 设计计算 (1)峰值流量

Q max

=69034m 3/d

Q

⨯2. 5=33根3800

灯管数初步选用UV4000PLUS 紫外消毒设备,每3800m3/d需2.5根灯管

n =

n max =

Q max

⨯2. 5=46根3800

拟采用6根灯管为一个模块,则模块数N 为5..5个

A =

渠道过水断面积

Q 69034

==2. 66m 2v 0. 3⨯24⨯3600

渠道宽度

B =

A 2. 66==2. 06m H 1. 29 取2m

若灯管间距为30cm ,沿渠道宽度可安装6个模块,故选取UV4000PLUS 系统,两个UV 灯组,每个灯组3个模块。

渠道长度:每个模块长度为2.46m ,两个灯组间距1.0m ,渠道出水设堰板调节。调节堰与灯具相隔1.5m ,则渠道总长为:

L =2⨯2. 46+1. 0+1. 5=7. 42m

t =

复核辐射时间 (4)计算草图

2⨯2. 46

=16. 4s 0. 3 符合要求

图3-5 紫外线消毒渠道布置图 八、计量堰

(1)计量堰水头损失计算

n 1. 537

Q =CH =1. 038H 11计量堰内水流按自由流计,当b=0.45m时,

则H 2/H 1=0. 6 解得上游水深 H 1=0. 56m H 2=0. 336m

Q 0. 799

v ===1. 40m /s

B 1H 11. 02⨯0. 56上游流速

(2)上游渠道水力计算

过水断面:F 1=B1×H 1=1.02×0.56=0.57m2 湿周:f 1=B1+2H1=1.02+2×0.56=2.14m 水力半径:R 1= F1/f1=0.57/2.14=0.27m

v 1=

上游流速:

Q 0. 799

==1. 40m /s B 1H 11. 02⨯0. 56

2

-3

⎛i 1= vnR

⎝水力坡度:

⎫⎛

⎪= 1. 40⨯0. 014⨯0. 27⎪ ⎭⎝

2

2-3

⎪=0. 0022⎪⎭

2

(3)下游渠道水力计算

过水断面:F2=B2H2=0.75×0.336=0.252m2 湿周:f2=B2+2H2=0.75+2×0.336=1.422m 水力半径:R 2= F2/f2=0.252/1.422=0.18m

v 2=

下游流速:

Q 0. 799

==3. 17m /s B 2H 20. 75⨯0. 336

2

-3

⎛i 2= vnR

⎝水力坡度:

⎫⎛

⎪= 3. 17⨯0. 014⨯0. 18⎪ ⎭⎝

2

2-3

⎪=0. 0194⎪⎭

2

(4)计量堰及上下游渠道水头损失

计量堰上游水头损失为:3.24i 1=0.0022×3.24=0.007128m 计量堰下游水头损失为:5.40i 2=0.0194×5.40=0.10476m 取计量堰本身的水头损失为:0.20m

计量堰总水头损失为:h=0.20+0.007128+0.10476=0.31m,取0.3m

3

Q =0. 799m /s ,L =100m ,选(5)计量堰至河:采用重力流铸铁管,

DN =1200mm 。

(6)计算草图

图3-6 巴氏计量堰计算图

九、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 1. 污泥浓缩池 设计参数

(1) 污泥初始含水率为99.5% (2) 浓缩时间采用16h (3) 浓缩池有效水深采用3m (4) 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7% (5) 贮泥时间采用5h

2

N =50kg /(m ∙d ) (6) 污泥固体负荷采用wg

(7)每座池的设计进泥量 Q W =

2938. 83/1000

=587. 77m 3/d =24. 49m 3/h ,

1-0. 995

设计计算 计算如下:

采用一座连续辐流式圆形重力污泥浓缩池,用带栅条的刮泥机刮泥,采用静压排泥。

(1) 浓缩池的面积:

F =

(2)浓缩池的直径:

Q W C 0587. 77⨯6. 6

==77. 59m 2 N wg 50

D =

4F

π

=

4⨯77. 59

π

=9. 94m 取D =10m

(3)有效水深: h 1=(4)有效容积: V (5)确定泥斗尺寸

浓缩后的污泥体积为:

QT 587. 77⨯16

==5. 05m 24F 24⨯77. 59

=Fh 1=391. 85m 3

Q W (1-P 587. 77⨯(1-0. 995) 1) Q ' W ===97. 96m 3/d =4. 08m 3/h 1-P 21-0. 97

贮泥区所需容积:

3

V =5Q ' =5⨯4. 08=20. 40m 按5h 泥量计,则 2 W

泥斗容积:

V 3= 取r 1

πh 4

3

(r

2

1+r 1r 2+r 22

)

=2. 0m , r 2=1. 0m

h 4 V 3=

=(r 1-r 2)⨯tan 60︒=1. 73m

3

⨯2. 02+2. 0⨯1. 0+1. 02=12. 70m 3

π⨯1. 73

()

设池底坡度为0.07,则池底坡降

i (D -2r 1)0. 07⨯(10-2⨯2)==0. 21m h 5=

22

池底可贮泥容积:

V 4=

πh 5

3

(R

2

1

+R 1r 1+r =

21

)

π⨯0. 21

3

⨯102+10⨯2+22=27. 26m 3

()

总贮泥容积为:V

=V 3+V 4=12. 70+27. 26=39. 96m 3

浓缩池总高度: 超高h 2取0.3m ,缓冲层高度h 3取0.3m

H =h 1+h 2+h 3+h 4+h 5

=5. 05+0. 3+0. 3+1. 73+0. 21 =7. 59m

2、贮泥池 ①设计参数

进泥量:经浓缩排出含水率P 2=97%的污泥Q w′=97.96m3/d,设贮泥池1座,贮泥时间T =0.5d=12h ②设计计算

池容为V

=Q ' W T =97. 96⨯0. 5=48. 98m 3

贮泥池尺寸(将贮泥池设计为正方形)

L ⨯B ⨯H =6⨯3⨯4 有效容积 V =6⨯3⨯3. 5=63m 3(考

虑0.5m 的超高) ③脱水机房

采用带式压滤机机械脱水。 1)设计计算 a. 浓缩后污泥量 Q ' W b. 脱水工艺

(1)污泥脱水主要采用机械压缩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作为脱水剂投加量为0.15~0.5%,取0.2%计算脱水剂用量为

=97. 96m 3/d

M =97. 96⨯(1-97%)⨯0. 2%⨯103=5. 88kg /d

(2)以压滤脱水后产生的污泥含水率为70%计

则每天压滤脱水产生的污泥量为 Q =97. 96⨯

每小时压滤脱水产生的污泥量 Q ' =

4、污泥回流泵房

(1)设计参数:污泥回流比R=75%

污泥回流量100-97=9. 80m 3/d 100-709. 80=0. 41m 3/h 24

Q R =R Q =0. 75⨯50000=37500m 3/d =1562. 5m 3/h

(2)设计计算

二沉池水面相对地面标高为0.087m ,回流污泥泵房泥面相对标高为-1.960m ,A 2/O反应池水面相对标高为0.645m ,则污泥回流泵所需提升高度为0.645-(-1.960)=2.605m。

两座A 2/O反应池设一座回流污泥泵房,内设3台泵(2用1备) ,则单泵流量Q R 单11=Q R =⨯1562. 5=781. 25m 3/h 22

5、剩余污泥泵房

(1)设计计算

设一座剩余污泥泵房,污水处理系统每日排出污泥为2305m 3。

辐流式浓缩池最高泥位(相对地面)为-3.658m ,剩余污泥泵房最低泥位为-5.0m ,则污泥泵静扬程为H 0=5-3. 658=1. 342m 。设污泥输送管道压力损失为6m ,自由水头为1.2m ,则污泥泵所需扬程为

H =H 0+6+1. 2=8. 542m

城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设计

一、设计题目

某城市污水处理工程设计规模为:处理水量Q=5.0×104m 3/d, 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为:BOD 5=120 mg/L ,COD Cr =240 mg/L ,SS=220 mg/L ,NH 3-N=40 mg/L ,TP=2.0~3.0mg/L;出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一级标准,即COD Cr ≤60 mg/L,BOD 5≤20mg/L,NH 3-N ≤15mg/L,SS ≤20mg/L,磷酸盐(以P 计)≤0.5mg/L。要求相应的污水处理程度为:E CODcr ≥75%,E BOD5 ≥83.3%,E SS ≥90.9%,E NH3-N ≥40%,E P ≥75%-83.3%。 1、设计水质及处理后排放水质 ①设计处理水量:

日处理量: 50000m 3/d 秒处理量: 0.579m 3/s Q =

50000

=0. 579m 3/s =578. 70L /s

24⨯3600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查表并用内插法得:K

z =1. 38

所以设计最大流量:

Q max =K z ⨯Q =1. 38⨯50000=69034m 3/d =2876. 4m 3/h =0. 799m 3/s

②确定其原水水质参数如下:

BOD 5=120mg/L COD cr =240 mg/L SS=220 mg/L NH 3-N=25 mg/L TP=2.0-3.0mg/L ③设计出水水质

符合城市污水排放一级A 标准:

BOD 5≤20mg/L COD cr ≤60 mg/L SS ≤20mg/L

NH 3-N ≤15mg/L

磷酸盐(以P 计)≤0.5mg/L

④污水处理程度的确定

根据设计任务书,该厂处理规模定为:50000m 3/d 进、出水水质:

2、工艺流程图

污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改良型氧化沟

一、中格栅井及提升泵房

进水闸井:2.0×4.0×7.0(H )m 3 中格栅井:7.0×4.0×7.0(H )m 3 分2组

1、中格栅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5.0×104m 3/d=2.08×103m 3/h=0.579m3/s 栅前流速v 1=0.7m/s,过栅流速v 2=0.9m/s 格栅间隙e=30mm ,格栅倾角α=75° 栅条宽度s=0.01m,栅前部分长度0.5m 2、中格栅计算草图如下

3、中格栅的设计计算 栅条间隙数:

n 中=

Q max

e hvm

式中:n 中—中格栅间隙数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中格栅分两台,0. 799m 3/s

e —栅条间隙,取 30mm ,即 0.03m ;

h —栅前水深,取0.4m v —过栅流速,取 0.9m/s;

α—格栅倾角,取75︒;

m —设计使用的格栅数量,本设计中格栅取使用 2 道

n 中=

0. 799⨯sin 75︒

=36.4,设计取37根

0. 03⨯0. 4⨯0. 9⨯2

②栅槽宽度

B =s (n 中-1) +en

式中:B —栅槽宽度,m ; s —格条宽度,取0.01m 。

B =0. 01⨯(37-1)+0. 03⨯37=1. 47m 取B =1. 5m

③中格栅的栅前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L1

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B 1=

Q max 0. 799

==1. 11m 2vh 2⨯0. 9⨯0. 4

设进水渠宽B 1=1. 11m ,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

L 1=

B -B 11. 5-1. 11

==0. 54m

2tan 20︒2tan 20︒

④中格栅与提升泵房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 L 2

L 2=

L 1

=0.27m 2

⑤中格栅的过栅水头损失

v 2

h 中=k β(s /b ⋅⋅sin α

2g

43

式中:h 中—中格栅水头损失,m ;

β—系数,当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为2.42; k —系数,一般取 k=3。

0. 9⎛0.01⎫

h 中=3⨯2. 42 ⨯⨯sin 75︒=0. 067m ⎪

⎝0.03⎭2⨯9. 81

43

2

⑥栅后槽总高度

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

有H =h +h 中+h 2=0. 4+0. 067+0. 3=0. 767m ,

为避免造成栅前涌水,故将栅后槽底下降h 中作为补偿。 ⑦栅槽总长度

L =L 1+L 2+0. 5+1. 0+式中:L —栅槽总长度,m ;

L 1—中格栅的栅前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m ;

h +h 2

tan 75

L 2—中格栅与提升泵房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m 。

L =0. 54+0. 27+0. 5+1. 0+

⑧每日栅渣量

w =

Q max ⋅w 0⋅86400k 总⨯1000

0. 7

=2. 50m

tan 75︒

式中:w —每日栅渣量,m 3/d

w 0—栅渣量,m 3/103m 3污水,当栅条间隙为16~25mm,w 0=0. 10-0. 05m 3/103m 3污水;当栅条间隙为30~50mm,w 0=0. 03-0. 01m 3/103m 3污水。取

w 0=0. 01m 3/103m 3污水 w =

0. 799⨯0. 01⨯86400

=0. 50m 3/d >0. 2m 3/d ,故采用机械清渣。

1. 38⨯1000

4、格栅除污机的选择:

根据计算,可选用CH 型正靶回转式格栅除污机,主要技术参数:

表 HG-1500型回转式格栅除污机技术参数

5污水经提升后入细格栅渠及旋流沉砂池,然后配水井,通过生物脱氮除磷氧化池、二沉池及接触池,最后由出水管道排出。

当流量小于2m 3/s时,常选用下圆上方形泵房。 本设计Q max =0. 799m 3/s ,故选用下圆上方形泵房。 计算草图:

设计计算: (1)、流量的确定

Q max =0. 799m 3/s =799L /s

本设计拟定选用 5 台泵(4 用 1 备),则每台泵的设计流量为:

Q =Q max /n =799/4=199. 75L /s =719. 1m 3/h

(2)、扬程的估算

(1)平均地面标高20.00m ,进水管管底标高:15.00m ,管径DN=1200mm,则管道埋深为20.00-15.00-1.2=3.8m

(2)进口平均流量为799L /s ,假设充满度为0.75,查水力学图,流速为0.85m 3/s,i =0. 00057

(3)进水管头损失h 1,设有一个全开阀门。则

v 120. 852 h 1=ξ1=0. 37⨯=0. 0136m

2g 2⨯9. 81

(4)假设选用泵的扬程为8m ,查手册,可采用300QW900-8-37潜水排污泵。

表 250QW600-7-22潜水排污泵技术参数

排出口径 流量 扬程 转速 功率 效率 重量 (kg ) 1150

(mm ) (m 3/h) (m ) 300

900

8

(r/min) (kW ) (%) 980

37

84.5

(5)总扬程核算: ∆h =20-(15+1. 2⨯0. 75-0. 0133) =4. 11m 经过中格栅的水头损失为0.041m

出水管 Q =799/2=399. 5L /s 取900mm 的钢筋混凝土管,查水力学图,设h /D =0. 70,则v =0. 85m /s ,i =0. 00084

出水管头损失h 2 ,根据泵的选型,设有两个90º的弯头,一个三通,一

2

v 20. 852

个截止阀,则h 2=ξ2=8. 5⨯=0. 313m

2g 2⨯9. 81

泵外管线水头损失,拟建25m 管长至处理构筑物,则

h =25⨯0. 00084=0. 021m

考虑安全水头0.5m ,站内管线水头损失为1.5m ,则扬程

6+0. 313+0. 021=6. 4573m

符合所选泵,故可选择300QW900-8-37潜水排污泵。 二、计量井

电磁流量计:Q=0~3000 m3/h,Φ=800mm,2台 三、细格栅渠及旋流沉砂池 细格栅渠: 1、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 max =0.799 m3/s

栅前流速v 1=0.7m/s,过栅流速v 2=0.8m/s 栅条宽度s=0.01m,格栅间隙e=10mm 格栅倾角α=70° 2、计算草图如下

进水

图3 细格栅计算草图

3、细格栅的设计计算 ①栅条间隙数:

n 细=

Q max sin α

e 细hvm

式中:n 细—细格栅间隙数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0. 799m 3/s e 细—栅条间隙,取 10mm ,即 0.01m ;

h —栅前水深,取0.4m v —过栅流速,取 0.8m/s;

α—格栅倾角,取70︒;

m —设计使用的格栅数量,本设计中格栅取使用 2 道

n 细=

0. 799⨯sin 70︒

=121. 02 取122根

0. 01⨯0. 4⨯0. 8⨯2

②栅槽宽度

B =s (n 细-1) +en

式中:B —栅槽宽度,m ;

s —格条宽度,取0. 01m 。

B =0. 01⨯(122-1)+0. 01⨯122=2. 43m 取B =2. 5m 细格栅的栅前进水渠道渐宽部分长度 L 1 根据最优水力断面公式B 1=

Q max 0. 799

==1. 11m 2vh 2⨯0. 9⨯0. 4

设进水渠宽B 1=1. 11m ,渐宽部分展开角α1=20︒,

L 1=

B -B 12. 5-1. 11

==1. 91m

2tan 20︒2tan 20︒

④细格栅与出水渠道连接处渐窄部分长度 L 2

L 2=

L 1

=0. 96m 2

⑤细格栅的过栅水头损失

v 2

h 细=k β(s /b )⋅⋅sin α

2g

43

式中:h 细—细格栅水头损失,m ;

β—系数,当栅条断面为矩形时候为2.42;

k —系数,一般取 k=3。

0. 82

h 细=3⨯2. 42(0. 01/0. 01⨯⨯sin 75︒=0. 229m

2⨯9. 81

43

⑥栅后槽总高度

设栅前渠道超高h 2=0.3m,有:

H =h +h 细+h 2=0. 4+0. 229+0. 3=0. 929m

为避免造成栅前涌水,故将栅后槽底下降h 细作为补偿。 ⑦栅槽总长度

L =L 1+L 2+0. 5+1. 0+式中:L —栅槽总长度,m ;

L =1. 91+0. 96+0. 5+1. 0+

0. 7

=4. 62m

tan 70︒

(h +h 2)

t a n 70︒

⑧每日栅渣量

w =

Q max ⋅w 0⋅86400k 总⨯1000

式中:式中:w —每日栅渣量,m 3/d

w 0—栅渣量,m 3/103m 3污水,当栅条间隙为16~25mm,

w 0=0. 10-0. 05m 3/103m 3污水;当栅条间隙为30~50mm,w 0=0. 03-0. 01m 3/103m 3污

水。取w 0=0. 01m 3/103m 3污水

w =

0. 799⨯0. 1⨯86400

=5.0m 3/d >0. 2m 3/d ,故采用机械清渣。

1. 38⨯1000

4、格栅除污机的选择

根据计算,可选用云南电力修造厂江苏一环集团公司生产的ZSB-4000型转刷网箅式格栅除污机,主要技术参数:

表3-2 XHG-2600型旋转式格栅除污机技术参数

5、旋流沉砂池:

①设计参数:

a. 旋流沉砂池最高时设计流量时,停留时间不应小于30s ,设计水力表面负荷宜为150-200m 3/(m 2⋅h ),有效水深宜为1.0-2.0m ,池径与池深比宜为2.0-2.5

b. 最大设计流速为0.25m/s,最小设计流速为0.15m/s; c. 沉砂池的超高取0.3m 。

Q max 799==399. 5L /s 。 选定两座旋流沉砂池,则Q =22

②计算草图如下:

图 钟氏旋流沉砂池各部尺寸图 表 旋流式沉砂池的部分尺寸(m )

排砂方法:

本设计采用空气提升器排砂,该提升装置由设备厂家与桨叶分离机成套供应 ④排砂量计算 城镇污水的沉砂量按20m 3/106m 3污水计算,其含水率为60%,

⨯20⨯10-6=1. 0m 3/d 容重约为1500kg /m 3,则总沉砂量为 50000

沉砂池的沉砂经排砂泵装置排除的同时,往往是砂水混合体,为进一步分离砂和水,需配套砂水分离器。清除沉砂的时间间隔为2d ,根据排砂量2m 3/次,选用LSSF-260无轴螺旋砂水分离器。 四、配水井

计算如下: 1、配水井中心管径:

D 1=

4Q 1

πv 1

式中:Q 1——集配水井的设计流量,m 3/s ,本设计取0.799m 3/s 。

m /s ,一般采用≥0. 6m /s ,本设计取0.85m /s 。 v 1——中心管内污水流速,

D 1=

4Q 14⨯0. 799

==1. 09m ,故本设计取1.1m 。 πv 13. 14⨯0. 85

2、配水井的直径:

D 2=

4Q 1

+D 12 πv 2

m /s ,v 2—配水井内污水流速,式中:一般采用0.2-0.4m /s , 本设计取0.3m /s 。

D 2=

4Q 14⨯0. 7992

+D 12=+(1. 1)=2. 15m ,故本设计取1.5m 。 πv 23. 14⨯0. 3

3、集水井的直径:

D 3=

4Q 12

+D 2

πv 3

式中:v 3——集水井内污水流速,m/s,一般采取0.2~0.4m/s,本设计取0.3;

D 3=

4Q 14⨯0. 7992

+D 2=+2. 152=2. 83m ,故本设计取2.83m 。 πv 33. 14⨯0. 3

4、顶堰设计计算:

混合液从配水井底中心进入,经相等宽度的2个堰口流入2个水斗,再由管道接入2座辐流式沉淀池。每个沉淀池的分配水量为

q =

Q 10. 799

==0. 40m 3/s ,采用矩形宽顶溢流堰。 22

(1)堰上水头H

设计拟采用堰高H=0.5m 矩形堰的流量 q =m 0bH 2gH

3

式中:q ----矩形堰的流量,m /s

H ----堰上水头,m b ----堰宽,m ,取0.6m

m 0----流量系数,通常采用0.327---0.332,在此取0.327

2

q 20. 40则: H =(22) =() =0. 60m 22

0. 327⨯0. 6⨯2⨯9. 8m 0b 2g

基本与设计拟定堰高相等,则符合要求 (2)堰顶厚度B

根据有关试验资料,当2.5

二沉池设计进水管径为800mm, 即D=0.8m

0. 799

4Q 则流速为v ===0. 80m /s 符合流速 0.6-0.9m/s 22πD 3. 14⨯0. 8

'

4⨯

(4) 配水漏斗上口口径D 4 按配水井内径的1.5 倍设计

D 4=1. 5D 1=1. 5⨯1. 1m =1. 65m =1650mm (取1700mm )

五、生物脱氮除磷氧化池 改良型氧化沟的设计说明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改良和发展,曝气池呈封闭渠道形,污水和活性污泥循环水流的作用下混合接触,完成有机物的净化过程,又称循环曝气池。氧化沟在流态上介于推流式和完全混合式之间,局部流态为推流式整体为完全混合状态,同时具有这两种混合方式的某些特点。在氧化沟中,污水和活性污泥的混合液在外加动力的作用下,不停的循环流动,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到降解。该工艺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污泥龄长、剩余污泥少。对于城市污水,氧化沟系统通常的预处理采用粗细格栅和沉淀池,一般不设初沉池。混合液在沟内的循环速度为0.25~0.35m/s,以确保混合液呈悬浮状态。氧化沟污泥回流比采用60%~200%,涉及污泥浓度为1500~5000mg MLSS/L,氧化沟中的氧转移效率为1.5~2.1kg/(kw·h) 。

氧化沟工艺的重要设计参数及相应取值如下: (1)、厌氧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0.5~1.0h 。

(2)、氧化沟的设计泥龄范围为4~48d, 通常的泥龄取值为10~30d ;氧化沟常用的设计有机负荷取值为0.16~0.35 BOD 5kg/(m3·d) ;污泥负荷为0.03~0.10 BOD 5kg/(kgMLSS·d) 。

(3)、对于城市污水,水力停留时间采用的数值为6~30h. 。

(4)、进水和回流污泥点宜设在缺氧区首端,出水点宜设在充氧器后的好氧区。氧化沟的超高与选用的曝气设备类型有关,当采用转刷、转碟时,宜为0.5m ;当采用竖轴表曝机时,宜为0.6~0.8m ,其设备平台宜高出设计水面0.8~1.2m 。 (5)、氧化沟的有效水深与曝气、混合和推流设备的性能有关,宜采用3.5~4.5m 。

(6)、根据氧化沟渠宽度,弯道处可设置一道或多道导流墙;氧化沟的隔流墙和导流墙宜高出设计水位0.2~0.3m 。

(7)、氧化沟内的平均流速宜大于0.25m/s,混合液在渠内流v=0.4~0.5m/s.

设计中取两座改良型氧化沟,总设计流量为50000 m3/d,则每座流量为25000 m 3/d

1、设计参数

m /d ① 设计流量 Q 50000

城市生活污水MLVSS/MLSS=0.75

考虑污泥稳定化:污泥产率系数Y=0.55;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X=4000mg/L;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X v =2800mg/L;污泥龄θc =30d;自身氧化系数K d =0.055d-1;20℃时脱硝速率q dn =0.035kg还原的NO 3--N/(kgMLVSS.d)。

②确定其进水水质参数如下:

BOD 5=120mg/L CODcr =240 mg/L SS=220 mg/L NH 3-N=25 mg/L TP=2.0-3.0mg/L 设进水TKN=35mg/L 碱度S ALK =280mg/L ③设计出水水质

符合城市污水排放一级A 标准:

BOD5≤20mg/L CODcr ≤60 mg/L SS≤20mg/L

3

NH 3-N ≤15mg/L 出水TN=20mg/L 磷酸盐(以P 计)≤0.5mg/L 2、设计计算 (1)去除BOD 5。

①氧化沟出水溶解性BOD 5浓度S

S=S0-1.42(MLVSS/MLSS)×MLSS ×(1-e-0.23×5) =20-1.42×0.75×20×(1-e-0.23×5)=5.44(mg/L) ②好氧区容积V 1. 好氧区计算采用动力学计算方法。

V 1=

Y θC Q (S 0-S ) 0. 55⨯30⨯50000⨯(0. 12-0. 00544)

(m==127373)

X v (1+K d θc ) 2. 8⨯(1+0. 055⨯30)

③好氧区停留时间t 1

t 1

=V 1÷Q =12737÷50000(d ) =0. 25(d ) =6. 11h

④剩余污泥量△X △X=Q△S(

Y

)+QX1-QX e

1+K d θc

=50000×(0.12-0.00544)×(

0. 55

)+50000×(0.25×0.22)-50000×

1+0. 055⨯30

0.02

=2938.83(kg/d)

⑤每日除1kgBOD 5产生的干污泥量 =

∆X 2938. 83

==0. 588(kgDS /kgBOD 5)

Q (S 0-S e ) 50000⨯(0. 12-0. 02)

(2)脱氮

①需氧化的氨氮量N 1。氧化沟产生的剩余污泥中含氮率为12.4%,则用于生物合成的总氮量为 NO =

需要氧化的NH 3-N 量N 1=进水TKN-出水NH 3-N-生物合成所需氮 NO

0. 124⨯1188. 83⨯1000

=2. 95(mg /L )

50000

=35-15-2.95=17.05(mg/L)

②脱氮量N r

r

N =进水TKN-出水TN-用于生物合成所需氮N o =35-20-2.95=12.05(mg/

L )

③ 碱度平衡。一般认为,剩余碱度达到100mg/L(以CaCO 3计) ,即可保持pH ≧ 7.2,生物反应能够正常进行,每氧化1mgNH 3-N 需消耗7.14mg 碱度;没氧化1m gBOD 5产生0.1mg 碱度;每还原1mgNO 3--N 产生3.57mg 碱度。

剩余碱度S ALK1=原水碱度-硝化消耗碱度+反硝化产生碱度+氧化BOD 5产生碱度

=280-7.14×17.05+3.57×12.05+0.1×(120-5.44)=212.74(mg/L)

此值可以保持pH ≧7.2, 硝化和反硝化反应能正常进行。 ④脱氮所需容积V 2

脱硝速率 qdn(T)=qdn(20)×1.08T-20

14℃时q dn =0.035×1.0814-20=0.022kg还原的NO 3--N/kgMLVSS 脱氮所需的容积 V2=⑤脱氮水力停留时间t 2 t2=

V 29780. 84==0. 20(d)=4.69h Q 50000QN r 50000⨯12. 053

==9780. 84(m) q dn X V 0. 022⨯2800

(3)氧化沟总容积V 及停留时间t

V =V 1+V 2=12737+9780. 84=22517. 84(m 3)

. 84/50000=0. 45(d ) =10. 8(h ) t =V /Q =22517

校核污泥负荷 N =

QS 050000⨯0. 12

==0. 095[(kgBOD5/kgMLVSS.d)] X V V 2. 8⨯22517. 84

(4)需氧量

①实际需氧量AOR

AOR=去除BOD 5需氧量-剩余污泥中BOD u 的需氧量+去除NH 3-N 耗氧量-剩余污泥中NH 3-N 的耗氧量-脱氮产氧量 去除BOD 需氧量D 1为

D 1=a ' Q (S 0-S ) +b ' VX V =0. 52⨯50000⨯(0. 12-0. 00544) +0. 12⨯22517. 84⨯2. 8 =10544.55(kg/d)

剩余污泥中BOD 的需氧量D 2(用于生物合成的那部分BOD 需氧量)为

D2=1.42△X 1=1.42×1188.83=1688.14(kg/d) 每硝化1kgNH 3-N 需要消耗4.6kgO 2, 则去除NH 3-N 的需要量D 3为 D3= 4.6×(TKN-出水NH 3-N )×Q/1000 =4.6×(35-20)×50000/1000=3450 (kg/d) 剩余污泥中NH 3-N 的耗氧量D 4为

D4=4.6×污泥含氮率×氧化沟剩余污泥△X 1 =4.6×0.124×1188.83=678.11(kg/d) 每还原1kgN 2产生2.86kgO 2,则脱氮产氧量D 5为

D 5=2.86×脱氮量=2.86×12.05×50000/1000=1723.15(kg/d) 总需氧量AOR=D1-D 2+D3-D 4-D 5

= 10544.55- 1688.14+ 3450- 678.11- 1723.15= 9905.15(kg/d)

考虑安全系数1.4,则

AOR=1.4×9905.15=13867.21(kg/d) 每去除1kgBOD 5的需氧量 =

AOR 13867. 21

==2. 42(kgO 2/kgBOD 5)

Q (S 0-S ) 50000⨯(0. 12-0. 00544)

标准状态下需氧量SOR SOR=

AOR ⨯C S (20)

α(βρC S (T ) -C )

式中C S(20)取9.17mg/L,T取25℃,C S(T)取8.38mg/L,C取2mg/L,α取0.85,β取0.95。

ρ=

所在地区实际气压0. 921

==0. 909

1. 013⨯1051. 013

SOR=

13867. 21⨯9. 17

=25374. 33(kg/d) 25-20

0. 85⨯(0. 95⨯0. 909⨯8. 38-2) ⨯1. 024

每去除1kgBOD 5的标准需氧量 =

SOR 25374. 33

==4. 43(kgO 2/kgBOD 5)

Q (S 0-S ) 50000⨯(0. 12-0. 00544)

(5)氧化沟尺寸 设氧化沟3座,单座氧化沟有效容积

V单=V/3=22517.84/3=7506(m3)

取氧化沟有效水深H=5m,超高1m, 氧化沟深度为h=5+1=6m。中间分隔墙厚度为0. 25m 。

氧化沟面积 A= V单/h=7506/6=1250.99(m2)

b 7

==1. 17介于1~2之间,符合规定 则 h 6

2⨯7+0. 252

2⨯3. 14⨯()

4⨯7+3⨯0. 2521弯道部分的面积A 1=+() ⨯3. 14⨯

222

单沟道宽度b=7m,

=159.48+324.59=484.07(m2) 直线段部分面积A 2=A-A1=1250.99-484.07=766.92(m2) 单沟直线段长度L=

A 2766. 92

==27. 39m 取28m 。 4b 4⨯7

L 4⨯28

==16>10, 符合规定。 b 7

Q 50000

=1.75×=0.113(m3/6⨯324⨯60⨯60⨯3⨯3

(6)进水管和出水管 污泥回流比R=75%,进水水管流量 Q1=(1+R)×s)

进水管 管径取D 1=450mm v 1=

4Q 14⨯0. 113

==0. 711(m /s ) πD 123. 14⨯0. 452

进水管流速要求 0.6~0.8m/s,符合要求

(7)出水堰及出水竖井 初步估算δ/H

Q 1. 86H

3232

=

0. 1131. 86⨯0. 2

=0. 68(m)

为方便设备的选型,堰宽b 取3.20m, 校核堰上水头H

Q 20. 1132

H =() =() =0. 071(m)

1. 86b 1. 86⨯3. 20

②出水竖井。考虑可调堰安装要求,堰两边各留0.2m 的操作距离。

出水竖井长 L=0.071×2+3.2=3.4(m)

出水竖井宽B=1.4m(满足安装要求),则出水竖井平面尺寸L ×B=3.8m×1.4m, 氧化沟出水孔尺寸为b ×h=3.2m×0.5m 。

(8)曝气设备选择 单座氧化沟需氧量SOR 1, 为

SOR1=SOR/n 式中,n 为氧化沟数

SOR1=25374.33/3=8458.11(kgO 2/d)=352.42(kgO 2/h)

每座氧化沟设2台卡鲁塞尔专用表面曝气机。充氧能力为2.1kgO 2/(KW.h),则所需电机功率N=

352. 42

=83. 91(KW ) ,取N=85KW。表面曝气机叶轮直径D=2000mm。 2⨯2. 1

六、二沉池的设计计算: 设计参数:

本设计中二沉池采用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辐流式沉淀池(2座)。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2的规定取值。经验数据和表2均来自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或《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 (1)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 (2)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采用2.0~4.0m 。

(3)水池直径(或正方形的一边) 与有效水深之比为6~12,水池直径不大于50m 。 (4)沉淀池的直径一般不小于10m ,当直径小于20m 时,可采用多斗排泥;当直径大于20m 时,应采用机械排泥。

(5)当采用机械排泥时,刮泥机由桁架及传动装置组成。当池径小于20m 时,用中心传动;当池径大于20m 时,用周边传动,将污泥推入污泥斗,然后用静水压力或污泥泵排除;当作二次沉淀池时,沉淀的活性污泥含水率高达99%以上,不可能被刮板刮除,可选用静水压力排泥。

(6)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并应有连续排泥措施;生物膜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4h 的污泥量计算。

(7)当采用污泥斗排泥时,每个污泥斗均应设单独的闸阀和排泥管。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方斗宜为60°,圆斗宜为55°。 (8)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

(9)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

表2 沉淀池设计数据

(2)设计计算

(1) 单座二沉池表面积:

A 单池=

Q max 2876. 42

==958. 81m 2=959m 2 nq 2⨯1. 5

式中:A 单池——池表面积,m 2;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69034m 3/d=2876.42m3/h ;

q ——表面水力负荷。采用活性污泥法后的表面水力负荷为

0.6~1.5[m3/(m2·h)],故本设计采用1.5m 3/m 2⋅h 。

(2) 二沉池的直径:

D =

4A 单池

π

=

4⨯959

=34. 95m ≤50m ,取35m 符合设计要求。

3. 14

(3)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h 2=q ⋅t =1. 5⨯1. 5=2. 25m

式中:h 2——有效水深;

t ——沉淀时间,,一般沉淀时间取1-1.5h ,本设计取t=1.5h; 因为

D 35

==15. 56 h 22. 25

根据设计参数,沉淀池的有效水深宜介于2.0~4.0m ,并且水池直径与有效水深之比为6~12。符合设计要求,因此,有效水深为2.25m 。 (4) 污泥区的容积

V S

3m :()

由于活性污泥法处理后的二次沉淀池污泥区容积,宜按不大于2h 的污泥量计算,故污泥区容积按2h 贮泥时间(即t s =2h ) 确定。

V S =RQt s =0. 75⨯2876. 42⨯2=4314. 63m 3

式中:V S ——污泥区的容积,m ;

3

R ——最大污泥回流比 ;

3

m /h ; Q——最大时流量,

'

设计中有2座二沉池,则每个沉淀池污泥区的容积 V =

4314. 63

=2157. 32m 3 2

(5) 污泥区高度h 4 ①污泥斗高度

由于坡向泥斗的底坡不宜小于0.05,故设坡向泥斗的底坡为0.05。且设污泥斗底部直径D 2=1.5m,上部直径D 1=3.0m,倾角60º,则:

h 4=

'

D 1-D 2

⨯tg 600=1. 299m =1. 3m 2

V 1=

πh 4'

12

⨯(3. 02+3. 0⨯1. 5+1. 52) =5. 36m 2

②圆锥体高度

h 4=

' '

D -D 130-3

⨯0. 05=⨯0. 05=0. 675m 22

2

V 2=

πh 4' '

12

⨯(D 2+DD 1+D 1) =

π⨯0. 675

12

⨯(302+30⨯3+32) =176. 54m 3

③竖直段污泥部分的高度

h 4=

' ' '

V -V 1-V 2937. 5-5. 36-176. 54==1. 087m

A 单池695

污泥区的高度污泥区的高度

h 4=h 4+h 4+h 4=1. 3+0. 675+1. 087=3. 062m

(6) 沉淀池的总高度H

由于沉淀池的超高不应小于0.3m ,故本设计设超高h 1=0.3m。

由于二沉池的直接D=35m,故本设计采用周边传动的刮吸泥机排泥。周边传动刮泥机性能见表3,表3来自《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由设计参数可知,缓冲层高度,非机械排泥时宜为0.5m ;机械排泥时,应根据刮泥板高度确定,且缓冲层上缘宜高出刮泥板0.3m 。由于二沉池的直径D=23m接近20m ,故本设计缓冲层高度采用非机械排泥时的高度,即h 3=0.5m。

表3 周边传动刮泥机性能

' ' ' ' ' '

故沉淀池的总高度为:

H =h 1+h 2+h 3+h 4=0. 3+2. 25+0. 5+3. 062=6. 112m

图3-4 辐流式沉淀池图

2、二沉池进出水管路计算 (1)设计参数:

二沉池的设计参数可采用经验数据。以下经验数据来自于《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或《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与计算》。

(1)进水处设闸门调节流量,进水中心管流速大于0.4m/s,进水采用中心管淹没式潜孔进水,过孔流速0.1~0.4m/s,潜孔外侧设穿孔挡板式温流罩,保证水流平稳。

(2)为了使布水均匀,进水管四周设穿孔率为10%~20%。出水堰采用锯齿三角堰,堰前设挡板,拦截浮渣。

(3)二次沉淀池的出水堰最大负荷不宜大于1.7L/(s•m)

(4)出水处设挡渣板,挡渣板高出池水面0.15~0.2m,排渣管直径大于0.2m ,出水周边采用锯齿三角堰,汇入集水渠,渠内水流速为0.2~0.4m/s。

(5)排泥管的直径不应小于200mm ,管内流速大于0.4m/s,排泥静水压力1.2~2.0m,排泥时间大于10min 。 (2)设计要求:

(1)进水管流速v 1=0.6~0.8m/s (2)中心管流速v 2=0.2~0.4m/s (3)中心管出水流速v 3=0.1~0.2m/s (4)中心管外的流速v 4=0.05m/s (5)中心管开孔高度h=0.5m (6)中心管开孔宽度b= =0.25m (3)池内管路的计算及校核:

(1)单池流量为:

Q =

Q max 2

=

69034

=1438. 21m 3/h =0. 40m 3/s 2(2)进水管:取D 1=900mm

v 1=

4Q 4⨯0. 40

==0. 63m /s πD 123. 14⨯0. 902

v 1=0. 63m /s ,在0.6~0.8 之间, 满足要求。 (3)进水竖井:取D 2=1200mm

v 2=

4Q 4⨯0. 40

==0. 35m /s 223. 14⨯1. 2πD 2

v 2=0. 35m /s ,在0.2~0.4 之间,满足要求。 (4)设v 3= 0.20m/ s,可算出中心管开孔数:

n =

Q 0. 48

==19. 2个 ,故本设计取20个。 v 3bh 0. 20⨯0. 25⨯0. 5

2

则:D 4=D 2+

2Q 2⨯0. 40

=1. 22+=2. 56m π⋅v 43. 14⨯0. 05

(5)挡板的设计:

'

h 挡板高度:穿孔挡板的高度为有效水深的1/2~1/3,本设计取1/2。

则:

h ' =

h 22. 25

==1. 125m 22

穿孔面积:为了使布水均匀,挡板上开孔面积为总面积的10~20%,故取15%。 则:

F ' =15%⋅F =0. 15⨯π⨯D 4⨯h ' =0. 15⨯3. 14⨯1. 47⨯1. 125=0. 779m

开孔个数n :孔径为100mm 。 则:

2

4F ' 4⨯0. 779

n ===99. 23个,故本设计取100个。

π⋅d 23. 14⨯0. 12

(6)拦浮渣设施及出水堰计算:

拦浮渣设施,浮渣用刮板收集,刮渣板装在刮泥机行架的一侧,在出水堰前设置浮渣挡板,以降低后续构筑物的负荷。

(7)环形集水槽的设计

环形集水槽内流量:q 集=

Q 单0. 40

==0. 20m 3/s 22

本设计采用周边集水槽,单侧集水,每侧只有一个总出水口。 集水槽宽度为:

0. 4

b =0. 9⨯(k ⋅q 集) 0. 4=0. 9⨯(1. 3⨯0. 20)=0. 53m

式中:b ——集水槽宽度;

k ——安全系数,采用1.5~1.2,本次设计取k = 1.3。

集水槽起点水深为:

h 起=0. 75⋅b =0. 75⨯0. 53=0. 40m

集水槽终点水深为:

h 终=1. 25⋅b =1. 25⨯0. 53=0. 66m

槽深h 起+h 终=0. 40+0. 66=1. 06m ,故取1.1m 。 (8)出水溢流堰的设计:

采用出水三角堰(90°)

设计堰上水头(即三角口底部至上游水面的高度)H 1=0.05m 每个三角堰的流量q 1:

q 1=1. 343H 1

三角堰个数n 1:

2. 47

=1. 343⨯0. 052. 47=8. 214⨯10-4m /s

Q 单0. 40n 1===486. 97个,本设计取487个 -4

q 18. 214⨯10

三角堰中心距: L 1=

L π(D -2b ) 3. 14⨯(35-2⨯0. 53) ===0. 22m 七、 n 1n 1487

七、紫外线消毒渠 设计计算 (1)峰值流量

Q max

=69034m 3/d

Q

⨯2. 5=33根3800

灯管数初步选用UV4000PLUS 紫外消毒设备,每3800m3/d需2.5根灯管

n =

n max =

Q max

⨯2. 5=46根3800

拟采用6根灯管为一个模块,则模块数N 为5..5个

A =

渠道过水断面积

Q 69034

==2. 66m 2v 0. 3⨯24⨯3600

渠道宽度

B =

A 2. 66==2. 06m H 1. 29 取2m

若灯管间距为30cm ,沿渠道宽度可安装6个模块,故选取UV4000PLUS 系统,两个UV 灯组,每个灯组3个模块。

渠道长度:每个模块长度为2.46m ,两个灯组间距1.0m ,渠道出水设堰板调节。调节堰与灯具相隔1.5m ,则渠道总长为:

L =2⨯2. 46+1. 0+1. 5=7. 42m

t =

复核辐射时间 (4)计算草图

2⨯2. 46

=16. 4s 0. 3 符合要求

图3-5 紫外线消毒渠道布置图 八、计量堰

(1)计量堰水头损失计算

n 1. 537

Q =CH =1. 038H 11计量堰内水流按自由流计,当b=0.45m时,

则H 2/H 1=0. 6 解得上游水深 H 1=0. 56m H 2=0. 336m

Q 0. 799

v ===1. 40m /s

B 1H 11. 02⨯0. 56上游流速

(2)上游渠道水力计算

过水断面:F 1=B1×H 1=1.02×0.56=0.57m2 湿周:f 1=B1+2H1=1.02+2×0.56=2.14m 水力半径:R 1= F1/f1=0.57/2.14=0.27m

v 1=

上游流速:

Q 0. 799

==1. 40m /s B 1H 11. 02⨯0. 56

2

-3

⎛i 1= vnR

⎝水力坡度:

⎫⎛

⎪= 1. 40⨯0. 014⨯0. 27⎪ ⎭⎝

2

2-3

⎪=0. 0022⎪⎭

2

(3)下游渠道水力计算

过水断面:F2=B2H2=0.75×0.336=0.252m2 湿周:f2=B2+2H2=0.75+2×0.336=1.422m 水力半径:R 2= F2/f2=0.252/1.422=0.18m

v 2=

下游流速:

Q 0. 799

==3. 17m /s B 2H 20. 75⨯0. 336

2

-3

⎛i 2= vnR

⎝水力坡度:

⎫⎛

⎪= 3. 17⨯0. 014⨯0. 18⎪ ⎭⎝

2

2-3

⎪=0. 0194⎪⎭

2

(4)计量堰及上下游渠道水头损失

计量堰上游水头损失为:3.24i 1=0.0022×3.24=0.007128m 计量堰下游水头损失为:5.40i 2=0.0194×5.40=0.10476m 取计量堰本身的水头损失为:0.20m

计量堰总水头损失为:h=0.20+0.007128+0.10476=0.31m,取0.3m

3

Q =0. 799m /s ,L =100m ,选(5)计量堰至河:采用重力流铸铁管,

DN =1200mm 。

(6)计算草图

图3-6 巴氏计量堰计算图

九、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 1. 污泥浓缩池 设计参数

(1) 污泥初始含水率为99.5% (2) 浓缩时间采用16h (3) 浓缩池有效水深采用3m (4) 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7% (5) 贮泥时间采用5h

2

N =50kg /(m ∙d ) (6) 污泥固体负荷采用wg

(7)每座池的设计进泥量 Q W =

2938. 83/1000

=587. 77m 3/d =24. 49m 3/h ,

1-0. 995

设计计算 计算如下:

采用一座连续辐流式圆形重力污泥浓缩池,用带栅条的刮泥机刮泥,采用静压排泥。

(1) 浓缩池的面积:

F =

(2)浓缩池的直径:

Q W C 0587. 77⨯6. 6

==77. 59m 2 N wg 50

D =

4F

π

=

4⨯77. 59

π

=9. 94m 取D =10m

(3)有效水深: h 1=(4)有效容积: V (5)确定泥斗尺寸

浓缩后的污泥体积为:

QT 587. 77⨯16

==5. 05m 24F 24⨯77. 59

=Fh 1=391. 85m 3

Q W (1-P 587. 77⨯(1-0. 995) 1) Q ' W ===97. 96m 3/d =4. 08m 3/h 1-P 21-0. 97

贮泥区所需容积:

3

V =5Q ' =5⨯4. 08=20. 40m 按5h 泥量计,则 2 W

泥斗容积:

V 3= 取r 1

πh 4

3

(r

2

1+r 1r 2+r 22

)

=2. 0m , r 2=1. 0m

h 4 V 3=

=(r 1-r 2)⨯tan 60︒=1. 73m

3

⨯2. 02+2. 0⨯1. 0+1. 02=12. 70m 3

π⨯1. 73

()

设池底坡度为0.07,则池底坡降

i (D -2r 1)0. 07⨯(10-2⨯2)==0. 21m h 5=

22

池底可贮泥容积:

V 4=

πh 5

3

(R

2

1

+R 1r 1+r =

21

)

π⨯0. 21

3

⨯102+10⨯2+22=27. 26m 3

()

总贮泥容积为:V

=V 3+V 4=12. 70+27. 26=39. 96m 3

浓缩池总高度: 超高h 2取0.3m ,缓冲层高度h 3取0.3m

H =h 1+h 2+h 3+h 4+h 5

=5. 05+0. 3+0. 3+1. 73+0. 21 =7. 59m

2、贮泥池 ①设计参数

进泥量:经浓缩排出含水率P 2=97%的污泥Q w′=97.96m3/d,设贮泥池1座,贮泥时间T =0.5d=12h ②设计计算

池容为V

=Q ' W T =97. 96⨯0. 5=48. 98m 3

贮泥池尺寸(将贮泥池设计为正方形)

L ⨯B ⨯H =6⨯3⨯4 有效容积 V =6⨯3⨯3. 5=63m 3(考

虑0.5m 的超高) ③脱水机房

采用带式压滤机机械脱水。 1)设计计算 a. 浓缩后污泥量 Q ' W b. 脱水工艺

(1)污泥脱水主要采用机械压缩方法,采用聚丙烯酰胺作为脱水剂投加量为0.15~0.5%,取0.2%计算脱水剂用量为

=97. 96m 3/d

M =97. 96⨯(1-97%)⨯0. 2%⨯103=5. 88kg /d

(2)以压滤脱水后产生的污泥含水率为70%计

则每天压滤脱水产生的污泥量为 Q =97. 96⨯

每小时压滤脱水产生的污泥量 Q ' =

4、污泥回流泵房

(1)设计参数:污泥回流比R=75%

污泥回流量100-97=9. 80m 3/d 100-709. 80=0. 41m 3/h 24

Q R =R Q =0. 75⨯50000=37500m 3/d =1562. 5m 3/h

(2)设计计算

二沉池水面相对地面标高为0.087m ,回流污泥泵房泥面相对标高为-1.960m ,A 2/O反应池水面相对标高为0.645m ,则污泥回流泵所需提升高度为0.645-(-1.960)=2.605m。

两座A 2/O反应池设一座回流污泥泵房,内设3台泵(2用1备) ,则单泵流量Q R 单11=Q R =⨯1562. 5=781. 25m 3/h 22

5、剩余污泥泵房

(1)设计计算

设一座剩余污泥泵房,污水处理系统每日排出污泥为2305m 3。

辐流式浓缩池最高泥位(相对地面)为-3.658m ,剩余污泥泵房最低泥位为-5.0m ,则污泥泵静扬程为H 0=5-3. 658=1. 342m 。设污泥输送管道压力损失为6m ,自由水头为1.2m ,则污泥泵所需扬程为

H =H 0+6+1. 2=8. 542m


相关文章

  • 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
  • 摘 要 本次毕业设计的题目为襄樊市鱼梁洲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设计-A2/O工艺.主要任务是完成污水处理厂初步设计和单项处理构筑物施工图设计. 其中初步设计要完成设计说明书一份.污水处理厂总平面图一张及污水处理厂污水与污泥高程图一张:单项处理 ...查看


  • 高浓度机械加工废水处理工程
  • 高浓度机械加工废水处理工程 黄宇广 李 澍 牛涛涛 尹 鹏 张恒涛 1 1 1 2 2 (1西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西安 710002;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 710055) 摘要 采用混凝气浮-Fenton氧化-SBR-,在进水 CO ...查看


  • 毕业设计(论文)-年产5万吨酒精工厂设计
  • 年产50,000 吨酒精工厂设计 本设计为年产5万吨酒精工厂的设计,采用糖蜜原料发酵.工艺上的设计为:单浓度糖蜜究竟连续发酵(工艺简单容易操作).差压式蒸馏工艺(保证产品质量及提高热能利用率).生石灰吸水法,通过物料衡算.设备选型计算.水电 ...查看


  • 污水处理工艺的特点及工艺比较
  • 污水处理各种工艺优缺点对比 (2011-03-20 08:55:11) 一.A/O工艺 1.基本原理 A/O是Anoxic/Oxic的缩写,它的优越性是除了使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之外,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是将厌氧水解技术用为活性污泥的前 ...查看


  • 建设用地批准书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证有什么区别
  • 项目编号: 河南省开封县50000头良种生态猪繁育基地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 目 单 位 :开封县金林牧业有限公司 项目建设地点:开封县范村乡连行.黄龙开发区 可研编制时间:2009年4月 目 录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查看


  • 卡鲁塞尔氧化沟工艺运行管理研究
  • [摘 要]通过分析研究漳浦县污水处理厂改良卡鲁塞尔2000氧化沟工艺实际运行中污泥沉降比(SV30) .曝气池溶解氧量(DO).曝气池混合液浓度(MLSS)与出水COD.出水氨氮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卡鲁塞尔2000氧化沟工艺运行管理,摸索城 ...查看


  • 焦炉煤气净化工艺流程的评述
  • 焦炉煤气净化工艺流程的评述 时间:2012-1-10 | 点击:79 | 字体:大 小 范守谦(鞍山焦化耐火材料设计研究院) 焦炉煤气净化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取决于脱氨和脱硫的方法.众所周知,在 炼焦过程中,煤中约有30%的硫进入焦炉煤气, ...查看


  • 超级克劳斯(SuperClaus)工艺的工程实践及初步剖析
  • 然气与石油&'()!",*')" +,-)!##$!"#$%"&'"()*+,-& ! ! ! ! ! ! ! ! ! ! ! ! ! ! ! ! ! ! ! ! ! ...查看


  • 氧化沟工艺介绍
  • 氧化沟工艺的介绍 摘 要:近年来,在氧化沟中尝试使用各种综合曝气装置,即采用曝气器与水下混合器独立运行,将氧化沟中的水流循环混合作用与曝气传氧作用区分开来,使氧化沟中交替出现缺氧与好氧状态,已达到脱氮除磷目的,同时这种运行方式还能取得节能的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