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折射的企业管理智慧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原作者:赵梅阳2012-01-18 10:03:33

管理中的《道德经》,在过去,人们相信英雄史观。认为成功者可以凭主观主宰一切。管理是单向的,是当权者如何利用普通人的问题。这些理论关注的问题在于怎么样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怎么样充分的表达管理者的意见,怎么样建立快速的政策传达机制。

《道德经》对此不以为然。“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其式,常知其式,是谓玄德。”就是说,以自己的意志治理国家,个人说了算,就会治得国家盗贼四起,不以自己的知识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国,则国家必然幸福昌盛。我们可以看到,老子提出了两种管理模式。一个是自上而下的,是从纯粹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由管理者负责决策。另一个是从下属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管理,是一个互动或者民主的思维方式。老子认为,后者是正确的。

西方的管理学家在上个世纪末,从理论探索的角度出发也找到了这个模式。他们认为世界是横向的,异构的,互联的。企业的活动是一种多维的“系统”。系统中的活动息息相关,象多米诺骨牌一样互相影响。我们每个人,无论当不当官,都是系统的一个片段。所以在考虑企业的问题时,我们要从整体的观念出发,考察整个系统的互动。如果我们只是把目光投射在某一片断,或是官僚阶层的感受上,那就无法得到根本的解。用卞之琳的话来说:企业的管理者在桥上看着风景,而他们也是员工眼里的风景。经理填补了员工的口袋,员工实现了经理的梦。

在这种相对的观点引导下,现代的管理理论开始综合考虑企业的各个层次。他们发现,如果企业重视员工的想法,改善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企业就会具有持续的活力。在这种新思维下的产生出的企业不是金字塔形,而是结构比较扁平,讲究家庭气氛。比如微软公司的无等级的人格化管理,通用电气的“情感管理”等。

新思维下产生了很多新方法,比如:服务式的领袖风格,价值为基准的领袖方法,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区分问题和人的谈判风格等等。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所有这些名词,基本上都体现了一个思想,就是处下,也就是为他人着想。我们可以作出这个结论,东方的智慧和西方的哲学最后到达到了一个共同点:不以知治国也就是处下的管理模式,是一个最优的模式。

一、处下的管理方法

有人会说如果管理者处下那么是不是失去权威呢?从我们刚才系统的角度看,当领导处下的时候,他满足了下属的心理诉求,获得了下属的信任。这种信任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使员工真正为公司效力。从而使整个公司进入一种正性的双赢的循环。哈佛商务评论的名文《喜玛拉雅山上的领导课程》一文得出同样的结论:领导必须服从于整个团队的需要。个人的利益和爱好不能凌驾于集体的利益之上。领袖的意义在于服务。也只有当领袖真正为了团队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的权威才真正树立起来。道德经《天长》提到:非以其无私耶,能成其私。就是指,只有保持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才能救助别人,同时也能成其私。

在实际操作中,要实现这一点,领导要首先了解员工的想法和问题。正如道德经《不武》所说,“善用人者为之下”。要首先解决员工的真正的困难,那么就会得到员工的拥戴。有一位自称极乐守静的背诵《道德经》的学友对此很有体会,他说:我认为作为管理者,经常在下面走动,和大家打成一片,就能知道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

二、处下的交流方法

在商务当中,交流沟通是非常关键的,沟通不好,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制造不必要的矛盾,影响同事关系。道德经第三十课谷王专门提到“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意思是你要当上等人民,说话必须客气些。不能高高在上,说大话,狠话,把别人压在脚下,必须处下,对人和蔼可亲,尊重别人,别人才会推举你为上民,这个就是处下的沟通原则。

三、处下的合作方法

在商务当中,和竞争伙伴合作是一个必须的但是又比较困难的事。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或是获得某种经营许可,商家不得不和一些对手兼并或是联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有利益分割的问题,掌握灵活处下之道的企业家知道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放低自己的位置。适当吃一些亏,不能一味顾己。在合理的范围内处下,以心换心,坦诚相待,就可以比较顺利完成合作。

我们民营企业比起国有企业,先天不足,优惠条件少。融资渠道不畅。要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困难。正当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各级财政要税收,工商税务、环保、城管、卫检等等各部门都来要收入和红包。在政策上也得不到国民待遇,既比不上国营企业也比不上外企。

四、处下的效率问题

要搞好企业,基本思想是要处下,这个处下,是必须通过交流啊,管理啊,合作等等方式来切切实实的体现的。我们这个思路,和西方的“价值为本学派”的三个基石再次不谋而合。这三个基石是:

首先,注重道德,其次,注重反馈,第三,注重盈利。

他们的思路也是从重德开始出发,在经营里面由重德的体制产生系列的正反馈,最后这些正反馈导致盈利。有些人对此比较怀疑,这个方法是不是没有效率?因为单位付给员工薪水,员工既然拿了钱就应该服从管理,至于他们想什么,爱不爱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所以当头的需要的考虑的应该是怎么控制手下。现在提出要处下,要感化员工,是不是不着边际呢?

按照道德经来管理是最有效率的。可以这么想,我们现在有一些铁针,你要让他们指到南北方向去,一个方法是可以用手来摆,一个方法是把这些铁针磁化,变成磁针以后他们自己就会指向南北。前面一种方法比较简单直接,后面的比较复杂费事。但是如果有很多铁针,或是我们要换一个地方再重新排一次,这样的话,我们用手一个个摆这些针就不如去磁化铁针效率高。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原作者:赵梅阳2012-01-18 10:03:33

管理中的《道德经》,在过去,人们相信英雄史观。认为成功者可以凭主观主宰一切。管理是单向的,是当权者如何利用普通人的问题。这些理论关注的问题在于怎么样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怎么样充分的表达管理者的意见,怎么样建立快速的政策传达机制。

《道德经》对此不以为然。“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其式,常知其式,是谓玄德。”就是说,以自己的意志治理国家,个人说了算,就会治得国家盗贼四起,不以自己的知识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国,则国家必然幸福昌盛。我们可以看到,老子提出了两种管理模式。一个是自上而下的,是从纯粹管理者的角度出发,由管理者负责决策。另一个是从下属的角度出发来进行管理,是一个互动或者民主的思维方式。老子认为,后者是正确的。

西方的管理学家在上个世纪末,从理论探索的角度出发也找到了这个模式。他们认为世界是横向的,异构的,互联的。企业的活动是一种多维的“系统”。系统中的活动息息相关,象多米诺骨牌一样互相影响。我们每个人,无论当不当官,都是系统的一个片段。所以在考虑企业的问题时,我们要从整体的观念出发,考察整个系统的互动。如果我们只是把目光投射在某一片断,或是官僚阶层的感受上,那就无法得到根本的解。用卞之琳的话来说:企业的管理者在桥上看着风景,而他们也是员工眼里的风景。经理填补了员工的口袋,员工实现了经理的梦。

在这种相对的观点引导下,现代的管理理论开始综合考虑企业的各个层次。他们发现,如果企业重视员工的想法,改善员工和管理者之间的交流方式,企业就会具有持续的活力。在这种新思维下的产生出的企业不是金字塔形,而是结构比较扁平,讲究家庭气氛。比如微软公司的无等级的人格化管理,通用电气的“情感管理”等。

新思维下产生了很多新方法,比如:服务式的领袖风格,价值为基准的领袖方法,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区分问题和人的谈判风格等等。如果你仔细研究一下,所有这些名词,基本上都体现了一个思想,就是处下,也就是为他人着想。我们可以作出这个结论,东方的智慧和西方的哲学最后到达到了一个共同点:不以知治国也就是处下的管理模式,是一个最优的模式。

一、处下的管理方法

有人会说如果管理者处下那么是不是失去权威呢?从我们刚才系统的角度看,当领导处下的时候,他满足了下属的心理诉求,获得了下属的信任。这种信任可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潜力,使员工真正为公司效力。从而使整个公司进入一种正性的双赢的循环。哈佛商务评论的名文《喜玛拉雅山上的领导课程》一文得出同样的结论:领导必须服从于整个团队的需要。个人的利益和爱好不能凌驾于集体的利益之上。领袖的意义在于服务。也只有当领袖真正为了团队而牺牲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他的权威才真正树立起来。道德经《天长》提到:非以其无私耶,能成其私。就是指,只有保持一种大公无私的精神,才能救助别人,同时也能成其私。

在实际操作中,要实现这一点,领导要首先了解员工的想法和问题。正如道德经《不武》所说,“善用人者为之下”。要首先解决员工的真正的困难,那么就会得到员工的拥戴。有一位自称极乐守静的背诵《道德经》的学友对此很有体会,他说:我认为作为管理者,经常在下面走动,和大家打成一片,就能知道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困难。

二、处下的交流方法

在商务当中,交流沟通是非常关键的,沟通不好,不仅影响工作效率,还会制造不必要的矛盾,影响同事关系。道德经第三十课谷王专门提到“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意思是你要当上等人民,说话必须客气些。不能高高在上,说大话,狠话,把别人压在脚下,必须处下,对人和蔼可亲,尊重别人,别人才会推举你为上民,这个就是处下的沟通原则。

三、处下的合作方法

在商务当中,和竞争伙伴合作是一个必须的但是又比较困难的事。为了扩大市场份额,或是获得某种经营许可,商家不得不和一些对手兼并或是联合。在这个过程当中,就会有利益分割的问题,掌握灵活处下之道的企业家知道要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放低自己的位置。适当吃一些亏,不能一味顾己。在合理的范围内处下,以心换心,坦诚相待,就可以比较顺利完成合作。

我们民营企业比起国有企业,先天不足,优惠条件少。融资渠道不畅。要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困难。正当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各级财政要税收,工商税务、环保、城管、卫检等等各部门都来要收入和红包。在政策上也得不到国民待遇,既比不上国营企业也比不上外企。

四、处下的效率问题

要搞好企业,基本思想是要处下,这个处下,是必须通过交流啊,管理啊,合作等等方式来切切实实的体现的。我们这个思路,和西方的“价值为本学派”的三个基石再次不谋而合。这三个基石是:

首先,注重道德,其次,注重反馈,第三,注重盈利。

他们的思路也是从重德开始出发,在经营里面由重德的体制产生系列的正反馈,最后这些正反馈导致盈利。有些人对此比较怀疑,这个方法是不是没有效率?因为单位付给员工薪水,员工既然拿了钱就应该服从管理,至于他们想什么,爱不爱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所以当头的需要的考虑的应该是怎么控制手下。现在提出要处下,要感化员工,是不是不着边际呢?

按照道德经来管理是最有效率的。可以这么想,我们现在有一些铁针,你要让他们指到南北方向去,一个方法是可以用手来摆,一个方法是把这些铁针磁化,变成磁针以后他们自己就会指向南北。前面一种方法比较简单直接,后面的比较复杂费事。但是如果有很多铁针,或是我们要换一个地方再重新排一次,这样的话,我们用手一个个摆这些针就不如去磁化铁针效率高。


相关文章

  • 讲道德有品行做品德合格的明白人
  • 讲道德有品行做品德合格的明白人 俗话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党章明确指出,共产党员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较高的道德水准,良好的修养品行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区别于普通群 ...查看


  • 国旗下的演讲稿:和谐是镜子,折射人的心灵
  • 同志们你们好! 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8个字,寥寥数语,却囊括了国家与公民.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诸多方面的辩证关系.这一 ...查看


  • 2017语文高考分类(2017高考真题+模拟新题)X3材料作文
  • [X3][2017·江苏卷]作文(70分) 20.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 ...查看


  • 信仰者的意境
  • 他们信道,他们的心境因记忆真主而宁静.真的,一切心灵都因记忆安拉而宁静.--<古兰经>13∶28 要理解这段经文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果你根本就不认识你的养主,你怎么能从思念.记忆他中得到莫大的安慰和心灵的宁静呢?如果你对他的认识 ...查看


  • 网络新词2
  • 在语言的各个组成部分中,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密切,最能反映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网络词语从一开始出现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多元性.可以说,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际工具,记录了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网络词语蕴涵了丰富的 ...查看


  • 潘巧云如何"被策划"
  • 从危害性来看,潘金莲身上有命案,阎婆惜敲诈宋江,贾氏则是叛夫,与她们相比,潘巧云的危害性显然是最轻的. 潘巧云的故事发生在蓟州,也就是今天的天津蓟县,有宋一代先是契丹的辖区,后归了女真,宋徽宗宣和年间曾短暂管理该地,改名"广川郡& ...查看


  •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心得体会
  •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心得体会 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心得体会(一) 自从3月16日<xx日报>全文刊登了<实干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践行'马上就办'纪实>,这篇文章回顾了2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福州 ...查看


  • 关于镇岭小学校训
  • 关于镇岭小学校训.校风的思考 ――潘小平 一.校训.校风.办学宗旨: 1.校训: (1)什么是校训:校训,作为学校育人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辞海>的解释是"学校为训育上之便利,选若干德目制成匾额,悬之校中公见之地&quo ...查看


  • 问题导学法
  • "问题导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一.理论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二.核心理念:体现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的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的观点: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它以增强学生自主意识.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