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评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评析:诗是田园诗。其妙在:记叙的虽是平凡的人、事、景物,却表现了一种朴素的、平淡的、恬静的美。特别是颔联,描写了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昂。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评析: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无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写得满富感情了。门前的景物只是一条河流("水"),一片农田,两座青山罢了,但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情有独钟。弯弯的河流环绕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居然直接推门而入,向主人奉献上自己的的一片青翠。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评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尾联:中“若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

的艺术鼓舞力量。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评析:词写自己优裕的生活和高雅的情趣,情调开朗欢快。内容写的是早年的幸福生活,但从“常记”一词来看,可能是作者的晚年回忆之作。从词人晚年的遭遇看,似乎是通过回忆昔日幸福欢乐的生活,反衬晚年孤寂、凄苦的境遇。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评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评析:古代送别诗,情调大都低沉、忧伤。该诗却一反悲伤的风格,充满昂扬豪迈的精神。特别是颈联,写知心朋友同在四海之内,即使相隔天涯也如同近邻。形象精炼,意气风发,成为千古名句。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评析:内容和主题:由古代传说引出一番岁月沧桑、世事多变的感慨,又由眼前的景物触发了怀念故乡的愁情。怀古气势磅礴,写景美丽如画,抒情婉转深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评析:诗的目的:从表面看,是指责秦淮河边酒楼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因为她们居然在高唱那首不祥的《后庭花》;其实是指责那些端着酒杯眯着醉眼津津有味地欣赏歌曲的人,即达官贵人之流,亦即他们的所代表的统治阶层“不知亡国恨”。“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了互文修辞。(相似的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

1、下面是对诗歌主题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写依依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彼此存在着趋势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诗中没有寻常伤别的话,洋溢着健康开朗的感情和对友人的浓厚情谊。B、《泊秦淮》借陈后主亡国的故事来讽刺那些在晚唐风雨飘摇的时代,还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封建统治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是南唐荒淫误国的陈后主作的歌曲。“犹唱”意义深远,它把读者的思绪由历史而带到眼前的现实,再由现实而推想到将来,富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上句诗的意思是说,如今,正当晚唐内忧外患严重、民不聊生之际,那班官僚贵族们却还叫歌女们唱这种亡国的曲调。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意思是说,黄鹤飞去,楼里空空,唯有那白云千载飘游。诗句流露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感慨。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说,船沉了还有很多帆船从旁边过,看眼前就是一个千帆竞过,树木吐翠,春潮涌动的世界。诗句有催人备进的感人力量。夜雨寄北?6?1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评析:“问归期”点出妻子的来信对远游夫君的思念、关心和爱,暗示两人的恩爱。后两句含蓄地写出双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味:互相思念,关心。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诗中提出了两个观点:1、寿命长短不全由天定,自身注意保养调节,使身心保持良好状态,也能延长寿命;2、年老并不可怕,老了也要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年纪老但雄心壮志不能老。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 叙事 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有吏夜捉人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A )

A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B点明儿媳未来送行。

C暗示老翁家无人过问

D交代路上再无行人。

3、下列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①有吏夜捉人( B)②请从吏夜归(D )③夜久语声绝(A )A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 B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C心有爱国志,白发自请缨。 D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

4、4、诗题《石壕吏》,但对石起决定作用镇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答: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

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评析:“离愁”的愁不是一般的愁,而是再也见不着故国的亡国之苦,是由皇帝变囚徒的愁苦。“剪不断,理还乱”今天常被用来形容心情的烦乱复杂。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评析:全篇用比喻:池塘里的水比喻人的知识、学问、思想,“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就像一口池塘中已装了大半池水一样,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充实,更新。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写唐代人朱熹在读书时忽有所得的情景。B前两句是写半亩大的池塘像镜子一样打开,天空的光色和飘移的云、映在水中的影子,在这镜子里悠然移动。C后两句意思是:问那塘水怎会这样的清澈。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进池塘里来。D这首诗歌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头脑才能保持清新,才能取得新成绩。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评析:是首田园诗。诗人把拉家常说笑话编鸡笼等平凡的人和事精心串连起来,使诗有了诗意、情趣。诗中农民一家,生活清贫,艰苦,然而却显得清静,祥和,安乐。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评析:第一句通过写飘飞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怨的子规,极力烘托悲凉气氛。后两句,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伴随朋友前往贬谪之地,分担他的痛苦。

思考: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评析:第一句用夸张突出塔高的气势,为后三句诗张本。因塔高千寻又立在峰顶,才有站在塔顶看日出的说法。也才不怕“浮云遮挡观日的目光”。其中包含:“要想头脑清楚目光远大,就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评析: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同意。①“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评析: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水(故乡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评析:古代文人笔下的秋季,往往是草木凋零、肃杀冷清、萧条,令人伤感凄凉的。而该诗虽是写秋,却不悲秋,而是赞秋颂秋。

思考:“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因秋景爽朗明快优美,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和激情,能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从中看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评析:“谁道人生无再少”,诗人是真的认为:人可以返老还童吗?不是,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方面可以老当益壮。后两句:诗人虽被贬谪黄州,却仍旷达乐观,不服老,不叹老,自强不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这样就能保持青春活力。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 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幽雅、清静、清幽 的特点。主要运用了 以动写

静 的手法。

2、 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欢快与空灵 的心境。

3、 "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称静"的妙处

4、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5、 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评析:“左迁”指降职贬官。首联写因上奏迅速被贬,其中蕴藏着怨气怒火。颔联表现了诗人为圣天子清除弊政,为正义而受苦受难,在所不辞。透露出的是骨气、正气、傲气。颈联(名句)写景抒情大气磅礴。,诗人的遭遇,似乎连景、连物也为他感到不平。因而云横雪拥,家不见马不前,表现出悲伤和凄苦之情。尾联写对侄孙交代后事,表现出一种决绝的义无反顾的勇气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评析:诗人是一位少年英雄、爱国志士。年仅16岁就英勇就义。思考:颔联诗人是因为面对死神而流泪吗?不是,是因为祖国沦亡,山河破碎,民族多难。“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表现诗人面对死神,毫无惧色,而遗憾的是,因为失去了人身自由,连想要与故乡作最后诀别都无法办到。尾联:表现诗人虽身死而志不灭的抗清精神。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醉花阴 李清

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评析:

思考:词所写的“愁”与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中写的“愁”相同吗?答:不同,这里的“愁”是一种闲愁,难以消遣长日的愁,因丈夫不能长伴身边的愁。“是离愁”中的“愁”是见不着故国的亡国之愁,是由皇帝变囚徒的悲苦的愁。“人比黄花瘦”拿菊花比喻自己因愁而成的娇瘦之躯,新奇、形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评析: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

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指: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

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评析: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风格怪异。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评析:“东风无力”指春天将尽,春风已没有先前那种催生万物的力量。既点明时令,又造就一种伤感的气氛。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千古名句)巧用比喻和谐音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相思之情。本义: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尾联的“蓬山”是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山,根本无望到达,说“无多路”,说要请信使去探望,显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罢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评析:思考: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答: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评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评析:诗是田园诗。其妙在:记叙的虽是平凡的人、事、景物,却表现了一种朴素的、平淡的、恬静的美。特别是颔联,描写了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昂。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评析: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渐”字写出了诗人是骑在马上边走边看渐入佳境的。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评析:后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无情感的景物写活了写得满富感情了。门前的景物只是一条河流("水"),一片农田,两座青山罢了,但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情有独钟。弯弯的河流环绕葱绿的农田,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两座青山居然直接推门而入,向主人奉献上自己的的一片青翠。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评析:首联:写诗人到山西村做客受到热情招待,描写了淳朴的风俗、善良的农民、美丽的风景。颔联:意境优美而含蓄。诗句的字面意思是山西村山环水绕,正当诗人觉得无路可走的时候,看见前边绿柳飘飘,花团簇拥,一个村庄出现在了他的眼前。现在用来比喻人在遇到困境时,豁然开朗,突然生出许多希望(突然想到了解决困难的办法)。尾联:中“若许”两字表达了矛盾的心情——今后,如果允许的话自己将要在这里隐居悠游了;可是自己的良心和责任感能允许吗?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曹操的诗词大都气魄雄大、情调悲壮。该诗亦如此。写海景有远有近,虚实相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评析:“次”指旅船停泊。颈联:字面意思是"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诗人重在写景,但景中却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对比残夜,江春对比旧年,都是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日(旭日东升)"、"春(春回大地)"都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因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

的艺术鼓舞力量。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评析:比较“夫”字的含义“岱宗夫如何”(无义)“夫战,勇气也”(句首发语词)该诗描写了泰山的高大壮美。颔联:用夸张手法突出形容泰山的高,因太高,以至于阳光不能同时照到它的两面,形成一面如同清晨,一面如同傍晚的奇观。尾联: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这也是想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必备心理条件,所以该诗影响深远,至今还被人们广泛引用以勉励自己——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评析:词写自己优裕的生活和高雅的情趣,情调开朗欢快。内容写的是早年的幸福生活,但从“常记”一词来看,可能是作者的晚年回忆之作。从词人晚年的遭遇看,似乎是通过回忆昔日幸福欢乐的生活,反衬晚年孤寂、凄苦的境遇。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评析:词描写的是一幅农村夏夜图。首联:采用了互文修辞,指明亮的月光,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颔联: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青蛙叫的似乎就是"丰年,丰年",词人自己陶醉在丰收在望的欢乐之中,于是觉得青蛙似乎也在为丰年而欢唱了。也表现了对农村的热爱。尾联:正常语序为:“路转溪头忽见社林边旧时茅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评析:古代送别诗,情调大都低沉、忧伤。该诗却一反悲伤的风格,充满昂扬豪迈的精神。特别是颈联,写知心朋友同在四海之内,即使相隔天涯也如同近邻。形象精炼,意气风发,成为千古名句。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评析:内容和主题:由古代传说引出一番岁月沧桑、世事多变的感慨,又由眼前的景物触发了怀念故乡的愁情。怀古气势磅礴,写景美丽如画,抒情婉转深沉。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评析:前四句,写诗人因被贬23年,受沉重打击,内心愤愤不平、凄凉伤感。后四句情调变高昂,一方面讽刺了那些善于见风使舵往上爬的人,另一方面又表示不能如此消沉还得挺起腰板来。颈联:本意是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了上去。后来引申出“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和真理。有个成语叫“破釜沉舟”形容做事下定决心干到底宁死不退的意思。这里的“沉舟”和诗中的“沉舟”不同,“破釜沉舟”中指“凿沉船只”,诗中指“沉没的船”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评析:诗的目的:从表面看,是指责秦淮河边酒楼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因为她们居然在高唱那首不祥的《后庭花》;其实是指责那些端着酒杯眯着醉眼津津有味地欣赏歌曲的人,即达官贵人之流,亦即他们的所代表的统治阶层“不知亡国恨”。“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了互文修辞。(相似的有“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意指: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河水和沙滩。

1、下面是对诗歌主题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C )

A、《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抒写依依惜别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彼此存在着趋势的友谊,就不必为离别而悲伤。诗中没有寻常伤别的话,洋溢着健康开朗的感情和对友人的浓厚情谊。B、《泊秦淮》借陈后主亡国的故事来讽刺那些在晚唐风雨飘摇的时代,还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的封建统治者。“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后庭花”指《玉树后庭花》,是南唐荒淫误国的陈后主作的歌曲。“犹唱”意义深远,它把读者的思绪由历史而带到眼前的现实,再由现实而推想到将来,富有辛辣的讽刺意味。上句诗的意思是说,如今,正当晚唐内忧外患严重、民不聊生之际,那班官僚贵族们却还叫歌女们唱这种亡国的曲调。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意思是说,黄鹤飞去,楼里空空,唯有那白云千载飘游。诗句流露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感慨。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是说,船沉了还有很多帆船从旁边过,看眼前就是一个千帆竞过,树木吐翠,春潮涌动的世界。诗句有催人备进的感人力量。夜雨寄北?6?1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评析:“问归期”点出妻子的来信对远游夫君的思念、关心和爱,暗示两人的恩爱。后两句含蓄地写出双方“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味:互相思念,关心。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评析:诗中提出了两个观点:1、寿命长短不全由天定,自身注意保养调节,使身心保持良好状态,也能延长寿命;2、年老并不可怕,老了也要有所作为,也能有所作为。年纪老但雄心壮志不能老。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 叙事 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有吏夜捉人

2、“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A )

A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B点明儿媳未来送行。

C暗示老翁家无人过问

D交代路上再无行人。

3、下列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①有吏夜捉人( B)②请从吏夜归(D )③夜久语声绝(A )A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 B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C心有爱国志,白发自请缨。 D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

4、4、诗题《石壕吏》,但对石起决定作用镇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答: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

更形象地表达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评析:“离愁”的愁不是一般的愁,而是再也见不着故国的亡国之苦,是由皇帝变囚徒的愁苦。“剪不断,理还乱”今天常被用来形容心情的烦乱复杂。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评析:全篇用比喻:池塘里的水比喻人的知识、学问、思想,“源头活水”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一个人,哪怕已经学到了不少知识,就像一口池塘中已装了大半池水一样,如果就此不再读书学习,原来的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只有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思想观念才能不断充实,更新。1、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A这首诗写唐代人朱熹在读书时忽有所得的情景。B前两句是写半亩大的池塘像镜子一样打开,天空的光色和飘移的云、映在水中的影子,在这镜子里悠然移动。C后两句意思是:问那塘水怎会这样的清澈。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不断地流进池塘里来。D这首诗歌通过明净的池塘和流动的活水之间的关系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只有不断地学习,接受新知识,头脑才能保持清新,才能取得新成绩。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评析:是首田园诗。诗人把拉家常说笑话编鸡笼等平凡的人和事精心串连起来,使诗有了诗意、情趣。诗中农民一家,生活清贫,艰苦,然而却显得清静,祥和,安乐。

使至塞上 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评析:首尾两联叙事。颔联:借景抒情,把自己比作飘飞不定的蓬草。“归雁”是北归的雁,雁往北归,是归家;自己也往北去,与雁同行,却是离家。表达内心的寂寞伤感。(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颈联所表现的美景)颈联写景:大漠无边,长天空阔,两相对映,壮阔而单调。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好一幅苍凉阔大壮观的大漠黄昏图!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评析:第一句通过写飘飞不定的杨花和叫声凄怨的子规,极力烘托悲凉气氛。后两句,面对朋友被贬往荒凉僻远的地方,自己远隔千里,无法相送,诗人只好委托明月把一颗愁心带到朋友的身边,伴随朋友前往贬谪之地,分担他的痛苦。

思考:诗人为什么偏要托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评析:“感时”和“恨别”是诗的核心内容。第一句,写国都沦陷,国家残破,只有山河尚存但只要山河还在,就有希望!后四句,时局动乱国事危急造成骨肉分离,烽火不息致使家书断绝,这些都使诗人忧心如焚,而又无可奈何,只能整天抓挠头皮度日如年,以至头发变白而且又越抓越少,难以胜簪了。也隐含一种厌倦战争,思念亲人之情。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评析:第一句用夸张突出塔高的气势,为后三句诗张本。因塔高千寻又立在峰顶,才有站在塔顶看日出的说法。也才不怕“浮云遮挡观日的目光”。其中包含:“要想头脑清楚目光远大,就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

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评析:诗人狂妄地认为:李白、杜甫的诗篇流传的时间很长,已经“不新鲜”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同意。①“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评析:首联:诗是送别诗,可送别的对象不是别人而是诗人自己。尾联:把江水(故乡水)作为给自己送别的友人来写,以这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构思独出心裁。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多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评析:古代文人笔下的秋季,往往是草木凋零、肃杀冷清、萧条,令人伤感凄凉的。而该诗虽是写秋,却不悲秋,而是赞秋颂秋。

思考:“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因秋景爽朗明快优美,能激发诗人的灵感和激情,能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从中看出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评析:该诗是怀古咏史诗(以古人古事作题材,发表自己的见解或抒发自己的感慨)。该诗作者(见解)①认为:曹操之败是因为受了火攻,周瑜之胜也是因为用了火攻;火攻的成功又是得力于及时风力相助。②孙刘联军失败了。(用假设的、委婉的、生动形象的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来表明。)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评析:首联回顾自己大半生的经历,特别是四年抗元斗争经历。二、三联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尾联: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评析:“谁道人生无再少”,诗人是真的认为:人可以返老还童吗?不是,是指人的精神心理方面可以老当益壮。后两句:诗人虽被贬谪黄州,却仍旷达乐观,不服老,不叹老,自强不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勇敢地面对生活,这样就能保持青春活力。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 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幽雅、清静、清幽 的特点。主要运用了 以动写

静 的手法。

2、 第五、六句表现了作者 欢快与空灵 的心境。

3、 "万籁此都寂"与"但闻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不矛盾。禅院的钟磬之音袅袅传来不绝于耳,有赖于万物之音全部消失,禅院的空寂可见一斑,这就是"以声称静"的妙处

4、 末联表面上是进一步写禅院的幽静,实际上借景抒情,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声静来衬写自己的心静,抒发自己万念俱寂的出世的思想感情。(或:对尘世喧嚣的厌烦,和对隐居林泉寄情山水的生活的向往)

5、 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成语“万籁俱寂”,颔联简化为成语“曲径通幽”,常被用于题景,如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黄龙洞等,你认为“曲径通幽”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评析:“左迁”指降职贬官。首联写因上奏迅速被贬,其中蕴藏着怨气怒火。颔联表现了诗人为圣天子清除弊政,为正义而受苦受难,在所不辞。透露出的是骨气、正气、傲气。颈联(名句)写景抒情大气磅礴。,诗人的遭遇,似乎连景、连物也为他感到不平。因而云横雪拥,家不见马不前,表现出悲伤和凄苦之情。尾联写对侄孙交代后事,表现出一种决绝的义无反顾的勇气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评析:诗人是一位少年英雄、爱国志士。年仅16岁就英勇就义。思考:颔联诗人是因为面对死神而流泪吗?不是,是因为祖国沦亡,山河破碎,民族多难。“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表现诗人面对死神,毫无惧色,而遗憾的是,因为失去了人身自由,连想要与故乡作最后诀别都无法办到。尾联:表现诗人虽身死而志不灭的抗清精神。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醉花阴 李清

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评析:

思考:词所写的“愁”与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中写的“愁”相同吗?答:不同,这里的“愁”是一种闲愁,难以消遣长日的愁,因丈夫不能长伴身边的愁。“是离愁”中的“愁”是见不着故国的亡国之愁,是由皇帝变囚徒的悲苦的愁。“人比黄花瘦”拿菊花比喻自己因愁而成的娇瘦之躯,新奇、形象。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评析:前十句写“壮丽的雪景”,后八句写“送别”。惜别之情融会在雪景的描绘中(情景交融)。

三、四两句用比喻描绘雪景而不是梨花,生动形象。指:一夜之间,突然春风吹拂,万千树

木全都像开满了梨花。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评析:李贺的诗,用词新奇、构思独特、想象丰富、风格怪异。这首诗描写一场惨烈的战争:孤城被敌军团团围困,危在旦夕,将士浴血奋战誓死抵抗。增援部队赶到,但敌军强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但将士们毫不气馁,奋勇冲杀,表现了为国效命战死疆场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黑云压城城欲摧”常被用来形容邪恶势力猖獗,形势严峻。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评析:“东风无力”指春天将尽,春风已没有先前那种催生万物的力量。既点明时令,又造就一种伤感的气氛。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千古名句)巧用比喻和谐音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相思之情。本义:我的思念如春蚕吐丝到死才能停,我的泪水像烛泪烧成灰烬方流尽。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尾联的“蓬山”是虚无缥缈的海上仙山,根本无望到达,说“无多路”,说要请信使去探望,显然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罢了。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 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评析:思考: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答: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相关文章

  • 初中语文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培养
  • 摘 要:作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点,古诗词教学,特别是中学生古诗词意境赏析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困绕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题.对此,论文以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背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知识现状,提出相应的能力培养策略,全面提升学生的古诗词意境 ...查看


  •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
  • 浅谈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方法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初中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对古代诗词的赏析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历次期中期末考试中古诗词的赏析都占有一定分值.可是,大部分学生拿到这样的题目却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如何解题. 目 ...查看


  • 关于初中古诗文阅读教学的几点体会
  • 阅读教学要有文体意识,不同的文类,功能与特点各不相同,故而教学的侧重点也应有所区别.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和古文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课程标准"规定:"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 ...查看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 ..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 初中语文知识点 积累及运用 识记字音 识记字形 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实词.虚词 正确使用熟语 辨析修改病 句 语句表述 压缩语段 仿用.选用.变换句式 简明.连贯.得体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 ...查看


  •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启 事 活动目的: 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在古诗文阅读.理解和鉴赏方面的能力,以大赛的形式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教育报 ...查看


  • 07年中考诗歌鉴赏
  • 中考题型分类汇编9:诗歌鉴赏 2007年杭州市各类高中招生文化考试 2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两题.(5分) 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注]棹(zhào)歌:船 ...查看


  • 九年级语文说课稿
  • <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说课稿 康驿二中 王召云 我说课的题目是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下面我便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等五方面作具体说明: 一.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代诗词, ...查看


  • 初中语文23首古诗词名句赏析
  • 初中古诗23首赏析 1.<观沧海>1.本诗中"水何"六句正面描写大海,其中真正描写大海的诗句只有两句.抓住了海水形态变化进行大笔勾画,写出大海变化万千的特点."洪波涌起"仅四字就展现出了大 ...查看


  • 初中语文复习中对比方法的运用
  • 江苏省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初中   陈荣华 我们语文教师都知道对比的作用,起了一种突出强调的作用,也起了使对比双方特点更鲜明的作用.我们可以运用这种对比的方法进行语文复习,可以提高效率. 一.生字词复习运用对比方法.生字词,和课文默写我们平时教 ...查看


  • 2016毕节中考语文考试说明
  • [毕节]2016年中考说明语文 点击数:171次 录入时间:2016/4/78:38:00 编辑:lihuan0206 毕节市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学科考试说明(2016年修订) Ⅰ.考试性质 初中语文学业水平考试是由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