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风土人情

文章出处:中华五千年网 (www.zh5000.com)

东北大秧歌

  吉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      

  解放前的秧歌队全是男的,二人一小组,一个“上装”(扮女的,又叫“包头的”),一个“下装”(扮男的,又叫“斗丑的”),叫做“一副架”。四人一大组(两副架),叫“一棒鼓”。在秧歌队中“头棒鼓”“二棒鼓”“三棒鼓”……排列有序,每人都有固定的位置。“头棒鼓”是全队扭唱技艺最高的,“二棒鼓”次之,“三棒鼓”更次之。秧歌队的领头带队的戴文生巾,披斗蓬,持折扇,只他一人没有“上装”搭配,故称“傻公子”,又叫“拉衫的”。秧歌队的排尾叫“老坐子”,也是一副架:“上装”是一个扮相刁泼的老太太,手拿两根棒棰,耳戴红辣椒;“下装”是一个扮相滑稽的老头,驼背,拄拐杖。秧歌队中也有扮故事中人物的,如青蛇、白蛇、猪八戒、孙悟空等。秧歌队大的六七十人,小的二三十人。

  解放后的秧歌淘汰了“傻公子”、“老坐子”、“一副架”和“一棒鼓”,淘汰了男扮女装,男的扮男的,女的扮女的,无论城乡都是只扭不唱。

吉林“三灯”

  冰灯:吉林市是冰灯的发祥地。并逐渐把冰灯与雕刻、造型、建筑融为一体,发展成一门观赏艺术,成为吉林市冬季装扮城市的一大特色。现已传到了哈尔滨,又远播到京城。

  河灯:吉林市燃放河灯的习俗始于清初。将红纸糊成莲花形灯,底部浸蜡,灯芯用蜡烛。每逢重大节日庆典,尤以元宵节燃放居多。届时千万朵莲花灯布满江面,烛光映着绿色的江水,星光闪烁,把松花江装扮成一条从天飘落的银河。

  彩灯:吉林市元宵挂灯习俗也由来已久。尤其举办“中国吉林雾凇冰雪节”以来,灯会越办越大,越办越多姿多彩,电动、光控、遥控等技术与民间传统艺术相结合,可谓百花齐放,形态万千,最多一次展出彩灯4000多盏

 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又称作“唱蹦子”和“吉剧”,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二人转由男(“下装”)、女(“上装”)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基本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驾”

、“四平调”、“十三咳”、“红柳子”、“胡胡腔”、“小翻车”、“大悲调”等。常演节目有《打鸟》、《卖线》、《阴功报》、《古城》、《蓝桥》、《西厢》、《坝桥》、《双锁山》、《华容道》、《游宫》、《报号》、《赔妹》、《盘道》、《禅鱼寺》、《杨八姐游春》等。     

  解放前,民间艺人在农闲季节,邀集成班,多数是“唱屯场”,演唱在夜间进行。三五日后,请当地乡绅当“齐头”,向各家各户“齐钱”或“齐粮”(即收钱或收粮)。少数是到城镇“串店门子”,在大车店中演唱,在演唱中向观众(多为旅客)“齐钱”。      

  解放后,人民政府关怀、支持二人转的繁荣发展,举办二人转老艺人训练班,新学员培训班,请老艺人向学员传艺,组织二人转艺人互相观摩,使二人转有了新的发展。在演唱内容上除优秀的传统节目外,增加了反映工农兵生活的节目,在表演形式上剔除了“浪”、“逗”等低级趣味的东西,女演员不断增多,男串女装早已绝迹。

皮影戏

  皮影又叫驴皮影,其演唱叫唱影,旧社会称皮影艺人为影匠。   

  影人子:用驴皮雕镂,由活结连接头部和身子而成。头部叫“楂子”,“楂子”多,一人一面;身子少,同类可以通用,换了“楂子”就是另一人物。   

  影 台:是可以拆开可以拼合的方形小板房,长宽各五六尺,上用苫布遮盖,盖上有天窗,以便通空气,放灯烟,左、右、后三面全是板墙,上半部空着,演唱时悬纸屏,俗称影窗子,棚上悬多芯油灯做为光源。影台要用土坯等物垫起,距地二、三尺高。     

  影 卷:即脚本,全台共用一本,演唱时放在“拿人的”面前案上,“拿人的”负责翻动,供配唱者观览。

演 唱:操纵影人者叫“拿人的”,“拿人的”坐在影窗子里面的案前,操纵影人做出各种动作,伴奏、配唱者坐在他的后面,伴奏配唱。   

  解放前唱影有“会影”、“愿影”两种。“会影”是集资唱影庆丰收或祭神;“愿影”是个人出钱唱影还愿。所演节目有《杨文广征南》、《五峰会》《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   

  解放后,增加了《小二黑结婚》、《抗秦援赵》等节目。“文革”时被当作“四旧”破除。

长 鼓 舞

  长鼓舞素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长鼓舞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始终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

  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

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统一。舞蹈的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多种。建国发后,长鼓舞久经朝鲜族舞蹈家们的精心改编,增进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使这一艺术形式日趋完善。

37个少数民族的长春

  长春有37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占较大比例。各民族在饮食、居住、婚嫁、丧葬、节庆、娱乐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满族、朝鲜族作为两大少数民族,风俗民情万具代表性。

冬吃冻食品

  长春的冬天虽然很冷,但是当地人却有冬吃冰棍、吃冻饺子和冻水果的习俗,这恐怕在南方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吧!

  冬吃冰棍,东北人非常喜欢在冬天吃冰棍。寒冬腊月的街头巷尾到处叫卖着“冰棍!”还有雪糕、糖葫芦等,无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穿着皮大衣,戴着皮帽、皮手套,手里拿着冰棍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东北人之所以有冬天吃冰棍的习惯,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居住条件好,外面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日久天长,人们适应是这温差悬殊的气候条件;二是身体素质好,加之冬天食肉多,周身热量大,吃根冰棍不算啥;三是冬吃冰棍开胃口,刺激食欲且加强了血管收缩能力,促进了血液循环,提高了御寒抗病能力,延迟了生理机能的老化。东北人寿星多,平均寿命高,大概与冬吃冰棍有关吧!

  冻饺子,东北人素有吃冻饺子的习惯,尤其是在春节。人们预先把饺子包好,送到屋外冻实,然后用袋子装起来,等要吃的时候,把冻得结结实实的饺子下锅煮,不过火要旺一些,一开锅就掀盖浇少许冷水,免得皮软。煮熟后吃起来犹如新包的一样鲜美。这样即方便省却用电冰箱,又节省了时间。

  冻水果,漫长的冬天给人们带来了寒冷,也赐予了方便的天然冰箱。东北地产水果有限,绝大部分靠从关内购进。春夏市面上的水果多腐烂,而冬季水果却很新鲜,因为冷冻着的缘故。象冻梨、冻柿子、冻苹果等,一个个硬得如钢球铁蛋一样。不懂的人拿起来就咬下一道白印,而东北人吃冻果地却有决窃。既不用热水泡,也不用旺火烤,而是把冻果放在凉水中缓,半个钟头,果子表皮就结出一层冰,里面却软软的,咬上一口,酸甜瓦凉,大开胃口。

长白山冬俗

  冰雪,给长白山区带来了寒冷,也使这里的人们养成了与冰雪相依为伴的生活习俗。每到冬季,人们就开始作粘豆包、蒸年糕、打豆腐,放进大小缸里冻起来,随吃随取。进入腊月,家家宰杀猪羊鸡鸭,捕捞鱼虾蛤蟆,猎飞禽走兽。将猎物埋在厚厚的雪里保鲜,而新宰杀的猪羊肉,则边沾水,边冰冻,吃的时候敲掉包肉的冰壳,里边的肉新鲜如初,不会有丝

毫的风干变质。

  冬天,长白山的雪爬犁可以跑到任何一个地方,因而这里的交通在冬季要比夏季方便得多。这也为伐木、狩猎、捕鱼带来了方便。每当大雪铺地时,动物留下的踪迹就成了猎人追踪的线索。

  在长白山的冰雪世界里,有许多与冰雪相关的游戏。小孩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玩冰划子、滑雪、打冰猴、凿冰灯等等习俗,流传至今。而冬日长白山的雾淞更是如梦如幻,长白山纯洁的冰雪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民俗风情

  长白山据史料记载是满族的发源地,现在主要是汉族和朝鲜族共同居住的地方。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很早以前他们就生活在长白山脚下,鸭绿江畔,在长期的生活和战斗中,他们同汉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朝鲜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强。很多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流传至今。传统的朝鲜民族民居乡土气息

浓郁,一般是稻草屋顶,朝鲜族大炕、木筒烟囱。大多数朝鲜族聚集区,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因此他们就地取材,用稻草盖屋顶,又隔雨,又保暖,经济实惠。朝鲜族大炕别具特色,房间整个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其余是一埔大炕,进屋就脱鞋上炕,炕上一般埔着地革,朝鲜族妇女总会使它保持的干干净净,爱清洁也是这个民族的一大特点。

  传统的朝鲜族的服饰以妇女穿的高丽裙最为独特。每到大型节日、朋友聚会或生日、祝寿她们总会穿上这种传统的服装,伴随着那优美的民族乐曲,载歌载舞,热闹一番。朝鲜族妇女摆运物品一般用头顶,这是在长期劳动中练就的本领,既使走的很快,也非常平稳。在历史上,朝鲜族男尊女卑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和日本的风俗有些相象,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现象也逐渐在改变。

  朝鲜族民族音乐,民族歌舞,独具风格,它们多半反映劳动和丰收的欢乐的场面和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朝鲜族歌唱家和艺术家。每到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和庆祝的场面,他们都会引吭高歌,举杯畅饮,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朝鲜族的民族节日有岁首节、上元节、寒食节、秋夕节等。为老人祝寿场面热闹隆重,体现朝鲜族尊老爱幼的风俗。

  传统朝鲜族舞蹈有刀舞、长鼓舞、龙鼓舞、农乐舞等。伽椰琴、奚琴、筒箫、长鼓、手鼓是朝鲜族的传统民族乐器。

  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也远近闻名,朝鲜族的主食一般以米饭、打糕、冷面为主,朝鲜族的铁锅与汉族的蒸饭的铁锅有所不同,它口小,内大,所蒸出的米饭味道纯正。打糕是用糯米蒸熟以后,经过反复锤

打而成,吃起来柔韧可口。 朝鲜族冷面多为夏季食用,冷面所用的原料为荞麦粉、面粉和淀粉按一定比例和匀,经过手工机械压制到沸水里煮熟,然后放以冷水里浸泡,食用时放到特制的冷面汤,然后加辣椒沫、牛肉片、煮熟的鸡蛋、黄瓜丝等,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吃起来,凉爽可口,特别受到女性的欢迎。

  朝鲜族的菜肴多以凉拌和泡渍的为主。朝鲜族泡菜家喻户晓。所用的原料多种多样,几乎无所不有,常见的有桔梗、薇菜、蕨菜、海带、萝卜、大白菜、黄瓜等等,泡制时所用的佐料主要有姜沫、蒜泥、辣椒沫、盐、味精等。朝鲜族泡菜是游客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肴,传统的朝鲜族人爱 吃狗肉,做法独特是宴请客人必备的一道菜。狗肉汤、酱汤、鲢鱼汤、水豆腐、明太鱼、朝鲜族包饭、朝鲜族烧烤、用糯米酿制的朝鲜族米酒都颇具民族特色,让人回味无穷。如果你作为一个外地游客到这里,欣赏完美丽自然景观,坐朝鲜族农家大炕上,品尝风味独特的菜肴,喝着朝鲜族米酒,听其音乐,观其舞蹈,你一定会乐在其中。

  朝鲜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有摔跤、跳板、荡秋千、拔河、传统木排赛等。每到大型节日都要举行体育运动会。

  朝鲜语是他们的民族语言,延吉市是延边自治州首府。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延边自治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延边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图们江中下游地区,中、朝、俄交界地带,幅员辽阔,边境线长。边境口岸—珲春,可直接与日本海相通,再加上国家对边疆地区有相应的政策扶持, 为开发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几年又先后开辟了珲春至朝鲜罗津、珲春至俄罗斯海参崴的跨国旅游线路,相信延边自治州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刀 舞

  刀舞,是一种由剑舞演化而来的舞蹈。关于刀舞的由来,还有一段令人神往的传说。新罗国有位名叫黄昌郎的壮士,7岁的时候就能挥舞长剑表演,气势如虹。他一人来到百济市舞剑,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深深为他的剑术所吸引。百济王听说以后,召黄昌郎入宫表演。黄昌郎借舞剑之机,刺杀百济王,结果最终被人杀害。新罗国的人民为了缅怀黄昌郎的义举,面带假面具,手持折半的刀,照他从前表演的舞姿跳舞。刀舞于是由此而来。

  刀舞与剑舞,雄壮,勇猛,跃动性强的气质贯穿舞蹈的全过程,舞蹈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勇敢、大胆、智慧、乐观的民族气概。舞蹈姿式刚柔相济,激抒并存像疾风般的,向前冲,左右猛刺,强屈身。轻快猛移等动作,浪漫的舞态,给人以强烈的号召感,体现了朝鲜族舞蹈的高超技艺。

 满族风俗

  满族的萨满教风格独特,他们信奉水貂,尊奉“信神则在,不信不怪”。此外,满族语言的表达方式丰富多彩,人们能歌善舞,哈拉巴舞和笊蓠舞独具特色。

  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和集居地之一。满族有14万多人,约占全市人口的4%。全市有34个满族乡镇,1个满族朝鲜族乡,其中以永吉县乌拉街满族镇居住的满族人口为最多。在乌拉街满族镇,许多建筑带有满清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其中以萨满教仪式和婚礼最具代表性。

  隆重的萨满教仪式以祭祖为大宗,惯于龙虎年或蛇年春秋二季操理,分家祭和族祭。家祭时要选择本家取妻生子、就职荣升、修宅迁居、寿老病故或儿女久病初愈等红白喜事的时候。全族团结、喜庆丰收可操办族祭。无论是那种祭祀都得请全族老幼参加。在整个祭祀活动中,可分祭神树、杀猪祭神杆、领姓、摆件子、蒸糯米、打打糕等一整套习俗。

  满族的婚礼也很别致。结婚前几天,女方要将妆奁及新娘所用衣物用车送到男方家,次日男青年要到女方家拜谢。新娘不分什么季节都要穿棉服,到婆家门前时新郎拿起特制的弓箭,向新娘的车轿射三箭,以示吉利。

  满族风味饮食主要有哈依玛(水团子)、打打糕、菠萝叶饼、粘豆包、大小黄米“火勺”有煎、炸、蒸、煮4种做法。

 

朝鲜族风俗

  居住在吉林市的朝鲜族现有18万多人,约占吉林市人口总数的4.3%,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乐观的民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朝鲜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喜载歌载舞,他们的农乐舞、龙鼓舞、婚礼舞、刀舞和槌衣舞倍受青睐。在大力弘扬传统民间文化的同时,我市的民族工艺品,如绘画、雕刻、草编、剪纸、刺乡等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和浓厚的东北风格。

  朝鲜族的婚礼习俗非常热闹,尊老习俗备受称道,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捣衣”劳动。每到中秋左右,妇女们都要拆洗被褥衣服,进行晒喷浆,待其半干后叠成长方形在砧上捶打,这就是“捣衣”。 永吉县兴光村朝鲜族民俗村,已被辟为旅游景点。主要旅游活动有:村民与游客共同歌舞联欢;到村民家中参观民族生活习俗;在具有民族特点的火炕上品尝朝鲜族风味餐。朝鲜族的米饭、米酒、打糕、冷面、小咸菜、山野菜、狗肉全席等风味饮食和充满热情的招待令游客留连忘返。

  中国的朝鲜族有200余万人,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其中吉林省占60%以上。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语系未定。朝鲜族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是物质生活比较好、问哈水平较高的民族。他们长期以垦荒为业,为开发

培植我国高寒水稻,种植东北优质大米做出了贡献。朝鲜族的歌舞蛮声全国。朝鲜族人酷爱体育,讲究卫生,文明礼貌,特别是尊老爱幼的美德受到各族人民的好评。

  服饰:像我们印象中的一样,朝鲜族的民族服饰极有特色。年轻女子往往穿着质地华贵、色彩艳丽的长衣裙,中年女子也一样身着漂亮的长筒裙,只是颜色以素色为主;男子则喜穿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多穿长袍。儿童也着长裙,并在衣裙的袖口处配上七彩缎,色彩明亮。

  民俗:朝鲜族的房子都以木搭架、屋顶四面坡用谷草或稻草、瓦片覆盖,墙壁多为泥墙刷白灰。现在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

  朝鲜族婚礼仪式隆重,分别在女方和男方家两次举行。朝鲜族家庭“男主外,女主内”风俗盛行,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究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

  朝鲜族有独特的家庭节日,如回甲节(六十周岁生日)、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

 

跳板

  跳板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比赛时,两个人分别在一条五米长跳板的两端,其一端的人先跳起后,凭借下降的力量猛踩跳板,将另一端的人反弹起来,被弹起的人下落时又将对方弹起。强手弹起时有两三米高,还能做多种精彩动作。

  

摔跤

  摔跤是朝鲜族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每逢端阳节或“9.3”进行。每到那时,摔跤强手争标夺魁,竟争非常激烈。人们常选一匹肥壮的黄牛作为奖品奖给优胜者。

僧 舞

  僧舞是朝鲜族民俗舞蹈精髓。关于他的起源,中外舞蹈专家们有不同的解法,有的说僧舞来自高句丽名僧西山大师布教活动;有的说僧舞来缘于僧侣的读经生活,有的说僧舞描绘了僧人想摆脱苦恼寻找欢乐的愿望。虽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认为僧舞是一种反映僧侣生活的艺术形式。

  表演僧舞,舞者身穿白色袄,蓝色裙,头戴高帽,肩搭一条红布,两手执鼓鞭,面向鼓而立,转向观众,两手徐徐展开,从肩到长袖的重端,形成优美的椭圆型线条,给人以稳健而欢悦的美感,柔软的长袖把白绸条甩向天空,犹如白云飘浮,表达了僧侣愤世嫉俗,插翅升飞的心愿。

  僧舞的步法,以斜线步法为主,结合运用滑步,跳跃步等轻松、自然的步子。穿着白布袜的脚尖,隐埋在蓝色裙角之中若隐若现,使人观后,平添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艺术感受,使观众不仅看到了优美的典雅的舞蹈,同时也会将人们带到那古老的朝鲜族文化长河中。

 

  

  

 

 

文章出处:中华五千年网 (www.zh5000.com)

东北大秧歌

  吉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高跷等形式,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解放前农村秧歌又扭又唱,又叫唱秧歌;农村秧歌游屯串村,又叫“跑秧歌”;城镇秧歌光扭不唱,又叫“扭秧歌”。      

  解放前的秧歌队全是男的,二人一小组,一个“上装”(扮女的,又叫“包头的”),一个“下装”(扮男的,又叫“斗丑的”),叫做“一副架”。四人一大组(两副架),叫“一棒鼓”。在秧歌队中“头棒鼓”“二棒鼓”“三棒鼓”……排列有序,每人都有固定的位置。“头棒鼓”是全队扭唱技艺最高的,“二棒鼓”次之,“三棒鼓”更次之。秧歌队的领头带队的戴文生巾,披斗蓬,持折扇,只他一人没有“上装”搭配,故称“傻公子”,又叫“拉衫的”。秧歌队的排尾叫“老坐子”,也是一副架:“上装”是一个扮相刁泼的老太太,手拿两根棒棰,耳戴红辣椒;“下装”是一个扮相滑稽的老头,驼背,拄拐杖。秧歌队中也有扮故事中人物的,如青蛇、白蛇、猪八戒、孙悟空等。秧歌队大的六七十人,小的二三十人。

  解放后的秧歌淘汰了“傻公子”、“老坐子”、“一副架”和“一棒鼓”,淘汰了男扮女装,男的扮男的,女的扮女的,无论城乡都是只扭不唱。

吉林“三灯”

  冰灯:吉林市是冰灯的发祥地。并逐渐把冰灯与雕刻、造型、建筑融为一体,发展成一门观赏艺术,成为吉林市冬季装扮城市的一大特色。现已传到了哈尔滨,又远播到京城。

  河灯:吉林市燃放河灯的习俗始于清初。将红纸糊成莲花形灯,底部浸蜡,灯芯用蜡烛。每逢重大节日庆典,尤以元宵节燃放居多。届时千万朵莲花灯布满江面,烛光映着绿色的江水,星光闪烁,把松花江装扮成一条从天飘落的银河。

  彩灯:吉林市元宵挂灯习俗也由来已久。尤其举办“中国吉林雾凇冰雪节”以来,灯会越办越大,越办越多姿多彩,电动、光控、遥控等技术与民间传统艺术相结合,可谓百花齐放,形态万千,最多一次展出彩灯4000多盏

 东北二人转

  二人转又称作“唱蹦子”和“吉剧”,是东北土生土长的载歌载舞的民间艺术之一。它集中反映了东北民歌、民间舞蹈和口头文学的精华,深受广大城乡人民的喜爱。     

  二人转由男(“下装”)、女(“上装”)二人(“一副架”)演唱,“上装”以“手玉子”、“下装”以小木棒为道具。基本曲调有“文咳咳”、“武咳咳”、“喇叭牌子”、“大救驾”

、“四平调”、“十三咳”、“红柳子”、“胡胡腔”、“小翻车”、“大悲调”等。常演节目有《打鸟》、《卖线》、《阴功报》、《古城》、《蓝桥》、《西厢》、《坝桥》、《双锁山》、《华容道》、《游宫》、《报号》、《赔妹》、《盘道》、《禅鱼寺》、《杨八姐游春》等。     

  解放前,民间艺人在农闲季节,邀集成班,多数是“唱屯场”,演唱在夜间进行。三五日后,请当地乡绅当“齐头”,向各家各户“齐钱”或“齐粮”(即收钱或收粮)。少数是到城镇“串店门子”,在大车店中演唱,在演唱中向观众(多为旅客)“齐钱”。      

  解放后,人民政府关怀、支持二人转的繁荣发展,举办二人转老艺人训练班,新学员培训班,请老艺人向学员传艺,组织二人转艺人互相观摩,使二人转有了新的发展。在演唱内容上除优秀的传统节目外,增加了反映工农兵生活的节目,在表演形式上剔除了“浪”、“逗”等低级趣味的东西,女演员不断增多,男串女装早已绝迹。

皮影戏

  皮影又叫驴皮影,其演唱叫唱影,旧社会称皮影艺人为影匠。   

  影人子:用驴皮雕镂,由活结连接头部和身子而成。头部叫“楂子”,“楂子”多,一人一面;身子少,同类可以通用,换了“楂子”就是另一人物。   

  影 台:是可以拆开可以拼合的方形小板房,长宽各五六尺,上用苫布遮盖,盖上有天窗,以便通空气,放灯烟,左、右、后三面全是板墙,上半部空着,演唱时悬纸屏,俗称影窗子,棚上悬多芯油灯做为光源。影台要用土坯等物垫起,距地二、三尺高。     

  影 卷:即脚本,全台共用一本,演唱时放在“拿人的”面前案上,“拿人的”负责翻动,供配唱者观览。

演 唱:操纵影人者叫“拿人的”,“拿人的”坐在影窗子里面的案前,操纵影人做出各种动作,伴奏、配唱者坐在他的后面,伴奏配唱。   

  解放前唱影有“会影”、“愿影”两种。“会影”是集资唱影庆丰收或祭神;“愿影”是个人出钱唱影还愿。所演节目有《杨文广征南》、《五峰会》《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等。   

  解放后,增加了《小二黑结婚》、《抗秦援赵》等节目。“文革”时被当作“四旧”破除。

长 鼓 舞

  长鼓舞素有朝鲜族舞坛上的一颗明珠之美称,历来备受朝鲜族人民的珍爱。长鼓舞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始终以其典雅飘逸的舞姿驰名中外。

  长鼓的表演,以柔软的扛手、伸肩、鹊雀步等动作为主,以肩挎长鼓,右手持鼓鞭,边跳边敲鼓的形式表演,身、鼓、

神融为一体,高度协调统一。舞蹈的形式有独舞、双人舞、群舞等多种。建国发后,长鼓舞久经朝鲜族舞蹈家们的精心改编,增进了新的时代气息和民族特色,使这一艺术形式日趋完善。

37个少数民族的长春

  长春有37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占较大比例。各民族在饮食、居住、婚嫁、丧葬、节庆、娱乐等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满族、朝鲜族作为两大少数民族,风俗民情万具代表性。

冬吃冻食品

  长春的冬天虽然很冷,但是当地人却有冬吃冰棍、吃冻饺子和冻水果的习俗,这恐怕在南方人看来是不可想象的吧!

  冬吃冰棍,东北人非常喜欢在冬天吃冰棍。寒冬腊月的街头巷尾到处叫卖着“冰棍!”还有雪糕、糖葫芦等,无论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穿着皮大衣,戴着皮帽、皮手套,手里拿着冰棍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东北人之所以有冬天吃冰棍的习惯,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居住条件好,外面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日久天长,人们适应是这温差悬殊的气候条件;二是身体素质好,加之冬天食肉多,周身热量大,吃根冰棍不算啥;三是冬吃冰棍开胃口,刺激食欲且加强了血管收缩能力,促进了血液循环,提高了御寒抗病能力,延迟了生理机能的老化。东北人寿星多,平均寿命高,大概与冬吃冰棍有关吧!

  冻饺子,东北人素有吃冻饺子的习惯,尤其是在春节。人们预先把饺子包好,送到屋外冻实,然后用袋子装起来,等要吃的时候,把冻得结结实实的饺子下锅煮,不过火要旺一些,一开锅就掀盖浇少许冷水,免得皮软。煮熟后吃起来犹如新包的一样鲜美。这样即方便省却用电冰箱,又节省了时间。

  冻水果,漫长的冬天给人们带来了寒冷,也赐予了方便的天然冰箱。东北地产水果有限,绝大部分靠从关内购进。春夏市面上的水果多腐烂,而冬季水果却很新鲜,因为冷冻着的缘故。象冻梨、冻柿子、冻苹果等,一个个硬得如钢球铁蛋一样。不懂的人拿起来就咬下一道白印,而东北人吃冻果地却有决窃。既不用热水泡,也不用旺火烤,而是把冻果放在凉水中缓,半个钟头,果子表皮就结出一层冰,里面却软软的,咬上一口,酸甜瓦凉,大开胃口。

长白山冬俗

  冰雪,给长白山区带来了寒冷,也使这里的人们养成了与冰雪相依为伴的生活习俗。每到冬季,人们就开始作粘豆包、蒸年糕、打豆腐,放进大小缸里冻起来,随吃随取。进入腊月,家家宰杀猪羊鸡鸭,捕捞鱼虾蛤蟆,猎飞禽走兽。将猎物埋在厚厚的雪里保鲜,而新宰杀的猪羊肉,则边沾水,边冰冻,吃的时候敲掉包肉的冰壳,里边的肉新鲜如初,不会有丝

毫的风干变质。

  冬天,长白山的雪爬犁可以跑到任何一个地方,因而这里的交通在冬季要比夏季方便得多。这也为伐木、狩猎、捕鱼带来了方便。每当大雪铺地时,动物留下的踪迹就成了猎人追踪的线索。

  在长白山的冰雪世界里,有许多与冰雪相关的游戏。小孩堆雪人、滚雪球、打雪仗、玩冰划子、滑雪、打冰猴、凿冰灯等等习俗,流传至今。而冬日长白山的雾淞更是如梦如幻,长白山纯洁的冰雪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民俗风情

  长白山据史料记载是满族的发源地,现在主要是汉族和朝鲜族共同居住的地方。朝鲜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民族。很早以前他们就生活在长白山脚下,鸭绿江畔,在长期的生活和战斗中,他们同汉族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朝鲜族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很强。很多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流传至今。传统的朝鲜民族民居乡土气息

浓郁,一般是稻草屋顶,朝鲜族大炕、木筒烟囱。大多数朝鲜族聚集区,主要的农作物为水稻,因此他们就地取材,用稻草盖屋顶,又隔雨,又保暖,经济实惠。朝鲜族大炕别具特色,房间整个地面除了放鞋子的地方,其余是一埔大炕,进屋就脱鞋上炕,炕上一般埔着地革,朝鲜族妇女总会使它保持的干干净净,爱清洁也是这个民族的一大特点。

  传统的朝鲜族的服饰以妇女穿的高丽裙最为独特。每到大型节日、朋友聚会或生日、祝寿她们总会穿上这种传统的服装,伴随着那优美的民族乐曲,载歌载舞,热闹一番。朝鲜族妇女摆运物品一般用头顶,这是在长期劳动中练就的本领,既使走的很快,也非常平稳。在历史上,朝鲜族男尊女卑的现象比较突出。这和日本的风俗有些相象,但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现象也逐渐在改变。

  朝鲜族民族音乐,民族歌舞,独具风格,它们多半反映劳动和丰收的欢乐的场面和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在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朝鲜族歌唱家和艺术家。每到朝鲜族的传统节日和庆祝的场面,他们都会引吭高歌,举杯畅饮,充分体现了这个民族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向往。朝鲜族的民族节日有岁首节、上元节、寒食节、秋夕节等。为老人祝寿场面热闹隆重,体现朝鲜族尊老爱幼的风俗。

  传统朝鲜族舞蹈有刀舞、长鼓舞、龙鼓舞、农乐舞等。伽椰琴、奚琴、筒箫、长鼓、手鼓是朝鲜族的传统民族乐器。

  朝鲜族的饮食文化也远近闻名,朝鲜族的主食一般以米饭、打糕、冷面为主,朝鲜族的铁锅与汉族的蒸饭的铁锅有所不同,它口小,内大,所蒸出的米饭味道纯正。打糕是用糯米蒸熟以后,经过反复锤

打而成,吃起来柔韧可口。 朝鲜族冷面多为夏季食用,冷面所用的原料为荞麦粉、面粉和淀粉按一定比例和匀,经过手工机械压制到沸水里煮熟,然后放以冷水里浸泡,食用时放到特制的冷面汤,然后加辣椒沫、牛肉片、煮熟的鸡蛋、黄瓜丝等,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挑选,吃起来,凉爽可口,特别受到女性的欢迎。

  朝鲜族的菜肴多以凉拌和泡渍的为主。朝鲜族泡菜家喻户晓。所用的原料多种多样,几乎无所不有,常见的有桔梗、薇菜、蕨菜、海带、萝卜、大白菜、黄瓜等等,泡制时所用的佐料主要有姜沫、蒜泥、辣椒沫、盐、味精等。朝鲜族泡菜是游客餐桌上最受欢迎的菜肴,传统的朝鲜族人爱 吃狗肉,做法独特是宴请客人必备的一道菜。狗肉汤、酱汤、鲢鱼汤、水豆腐、明太鱼、朝鲜族包饭、朝鲜族烧烤、用糯米酿制的朝鲜族米酒都颇具民族特色,让人回味无穷。如果你作为一个外地游客到这里,欣赏完美丽自然景观,坐朝鲜族农家大炕上,品尝风味独特的菜肴,喝着朝鲜族米酒,听其音乐,观其舞蹈,你一定会乐在其中。

  朝鲜族传统的体育活动有摔跤、跳板、荡秋千、拔河、传统木排赛等。每到大型节日都要举行体育运动会。

  朝鲜语是他们的民族语言,延吉市是延边自治州首府。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延边自治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延边自治州地处吉林省东南部,图们江中下游地区,中、朝、俄交界地带,幅员辽阔,边境线长。边境口岸—珲春,可直接与日本海相通,再加上国家对边疆地区有相应的政策扶持, 为开发投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近几年又先后开辟了珲春至朝鲜罗津、珲春至俄罗斯海参崴的跨国旅游线路,相信延边自治州未来会有更大的发展。

  刀 舞

  刀舞,是一种由剑舞演化而来的舞蹈。关于刀舞的由来,还有一段令人神往的传说。新罗国有位名叫黄昌郎的壮士,7岁的时候就能挥舞长剑表演,气势如虹。他一人来到百济市舞剑,观众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深深为他的剑术所吸引。百济王听说以后,召黄昌郎入宫表演。黄昌郎借舞剑之机,刺杀百济王,结果最终被人杀害。新罗国的人民为了缅怀黄昌郎的义举,面带假面具,手持折半的刀,照他从前表演的舞姿跳舞。刀舞于是由此而来。

  刀舞与剑舞,雄壮,勇猛,跃动性强的气质贯穿舞蹈的全过程,舞蹈反映了朝鲜族人民勇敢、大胆、智慧、乐观的民族气概。舞蹈姿式刚柔相济,激抒并存像疾风般的,向前冲,左右猛刺,强屈身。轻快猛移等动作,浪漫的舞态,给人以强烈的号召感,体现了朝鲜族舞蹈的高超技艺。

 满族风俗

  满族的萨满教风格独特,他们信奉水貂,尊奉“信神则在,不信不怪”。此外,满族语言的表达方式丰富多彩,人们能歌善舞,哈拉巴舞和笊蓠舞独具特色。

  吉林市是满族的发祥地和集居地之一。满族有14万多人,约占全市人口的4%。全市有34个满族乡镇,1个满族朝鲜族乡,其中以永吉县乌拉街满族镇居住的满族人口为最多。在乌拉街满族镇,许多建筑带有满清特色,生活习俗也带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其中以萨满教仪式和婚礼最具代表性。

  隆重的萨满教仪式以祭祖为大宗,惯于龙虎年或蛇年春秋二季操理,分家祭和族祭。家祭时要选择本家取妻生子、就职荣升、修宅迁居、寿老病故或儿女久病初愈等红白喜事的时候。全族团结、喜庆丰收可操办族祭。无论是那种祭祀都得请全族老幼参加。在整个祭祀活动中,可分祭神树、杀猪祭神杆、领姓、摆件子、蒸糯米、打打糕等一整套习俗。

  满族的婚礼也很别致。结婚前几天,女方要将妆奁及新娘所用衣物用车送到男方家,次日男青年要到女方家拜谢。新娘不分什么季节都要穿棉服,到婆家门前时新郎拿起特制的弓箭,向新娘的车轿射三箭,以示吉利。

  满族风味饮食主要有哈依玛(水团子)、打打糕、菠萝叶饼、粘豆包、大小黄米“火勺”有煎、炸、蒸、煮4种做法。

 

朝鲜族风俗

  居住在吉林市的朝鲜族现有18万多人,约占吉林市人口总数的4.3%,朝鲜族是一个勤劳、智慧、乐观的民族,素以能歌善舞著称。朝鲜族是一个热情奔放的民族,喜载歌载舞,他们的农乐舞、龙鼓舞、婚礼舞、刀舞和槌衣舞倍受青睐。在大力弘扬传统民间文化的同时,我市的民族工艺品,如绘画、雕刻、草编、剪纸、刺乡等也具有鲜明的民族民间特色和浓厚的东北风格。

  朝鲜族的婚礼习俗非常热闹,尊老习俗备受称道,有一日四餐的饮食习惯。还有一个独特的习俗“捣衣”劳动。每到中秋左右,妇女们都要拆洗被褥衣服,进行晒喷浆,待其半干后叠成长方形在砧上捶打,这就是“捣衣”。 永吉县兴光村朝鲜族民俗村,已被辟为旅游景点。主要旅游活动有:村民与游客共同歌舞联欢;到村民家中参观民族生活习俗;在具有民族特点的火炕上品尝朝鲜族风味餐。朝鲜族的米饭、米酒、打糕、冷面、小咸菜、山野菜、狗肉全席等风味饮食和充满热情的招待令游客留连忘返。

  中国的朝鲜族有200余万人,主要居住在东北三省,其中吉林省占60%以上。朝鲜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但语系未定。朝鲜族在我国各少数民族中,是物质生活比较好、问哈水平较高的民族。他们长期以垦荒为业,为开发

培植我国高寒水稻,种植东北优质大米做出了贡献。朝鲜族的歌舞蛮声全国。朝鲜族人酷爱体育,讲究卫生,文明礼貌,特别是尊老爱幼的美德受到各族人民的好评。

  服饰:像我们印象中的一样,朝鲜族的民族服饰极有特色。年轻女子往往穿着质地华贵、色彩艳丽的长衣裙,中年女子也一样身着漂亮的长筒裙,只是颜色以素色为主;男子则喜穿短上衣,外加坎肩,裤腿宽大,外出多穿长袍。儿童也着长裙,并在衣裙的袖口处配上七彩缎,色彩明亮。

  民俗:朝鲜族的房子都以木搭架、屋顶四面坡用谷草或稻草、瓦片覆盖,墙壁多为泥墙刷白灰。现在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

  朝鲜族婚礼仪式隆重,分别在女方和男方家两次举行。朝鲜族家庭“男主外,女主内”风俗盛行,父子关系是一切人伦关系的基础,讲究父慈子孝,长子赡养父母。

  朝鲜族有独特的家庭节日,如回甲节(六十周岁生日)、回婚节(结婚六十周年纪念日)。

 

跳板

  跳板是朝鲜族妇女最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比赛时,两个人分别在一条五米长跳板的两端,其一端的人先跳起后,凭借下降的力量猛踩跳板,将另一端的人反弹起来,被弹起的人下落时又将对方弹起。强手弹起时有两三米高,还能做多种精彩动作。

  

摔跤

  摔跤是朝鲜族古老的体育运动项目,每逢端阳节或“9.3”进行。每到那时,摔跤强手争标夺魁,竟争非常激烈。人们常选一匹肥壮的黄牛作为奖品奖给优胜者。

僧 舞

  僧舞是朝鲜族民俗舞蹈精髓。关于他的起源,中外舞蹈专家们有不同的解法,有的说僧舞来自高句丽名僧西山大师布教活动;有的说僧舞来缘于僧侣的读经生活,有的说僧舞描绘了僧人想摆脱苦恼寻找欢乐的愿望。虽众说纷纭,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认为僧舞是一种反映僧侣生活的艺术形式。

  表演僧舞,舞者身穿白色袄,蓝色裙,头戴高帽,肩搭一条红布,两手执鼓鞭,面向鼓而立,转向观众,两手徐徐展开,从肩到长袖的重端,形成优美的椭圆型线条,给人以稳健而欢悦的美感,柔软的长袖把白绸条甩向天空,犹如白云飘浮,表达了僧侣愤世嫉俗,插翅升飞的心愿。

  僧舞的步法,以斜线步法为主,结合运用滑步,跳跃步等轻松、自然的步子。穿着白布袜的脚尖,隐埋在蓝色裙角之中若隐若现,使人观后,平添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艺术感受,使观众不仅看到了优美的典雅的舞蹈,同时也会将人们带到那古老的朝鲜族文化长河中。

 

  

  

 

 


相关文章

  • 吉林省中小金融机构现状与发展对策
  • 中国贵阳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gygov.gov.cn | 更新时间:2009-07-08 | 来源:中经专网 字号:[大][中][小] [复制本页地址]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摘要] 中小金融机构是金融系统中不可或缺 ...查看


  • 东北女孩骂人方言
  • (2009-05-20 10:24:36) 转载 标签: 东北方言 满语 锡伯语 卡伦 分类:swear.cc 我踩死你;(大概是因为身材高大的缘故吧!) 东北方言 东北方言和东北文化在中华语言文化的花园中别具特色,它丰富了中华民族语言与文 ...查看


  •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助你成功奔赴汉教事业
  • 儒森对外汉语全国唯一具有正规出国劳务资质的国际对外汉语教师培训海外劳务输出基地 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助你成功奔赴汉教事业 来自国际媒体新闻报道,赴肯尼亚西部城市支教的汉语教师张文强,在当地深受孩子们的喜 爱,还称他为哥哥,在张文强老师所在的学 ...查看


  • 东北民俗博物馆1(1)
  • 东北民俗博物馆 一.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开放,周一闭馆 二.参观时间:上午9:00至下午16:00 三.售票时间:上午9:00至下午15:00 四.收费标准: 1.门票: (1)成人50元/张: (2)大学生和省外中小学生及未成年人,60 ...查看


  • 论我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
  • 謦静臻勰渊●l々自眨 三.度假旅游发展的外在影响因素1.客源市场因素.客源市场条件决定了目的地旅游发展的市场目标,对度假旅游发展具有导向性的影响.因此,发展度假旅游关键在于做好科学的市场调研,寻找资源优势与市场区位优势的结合点,周密论证.合 ...查看


  • 乔良将军的讲话让人震撼!中国经济论坛 2011
  • 乔良将军的讲话让人震撼! 央视<边疆行>视频全集(共100集,其中新疆部分最精彩,建议收藏) 我国的陆地邻国共14个,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 ...查看


  • 吉林市旅游条例
  • 吉林市旅游条例(2006年11月23日吉林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 2007年1月12日吉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2次会议批准 2007年1月31日吉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50号公布 自200 ...查看


  • 央视远方的家[边疆行]视频全集(共100集,建议收藏)
  • 远方的家<边疆行>视频全集 http://992133739.qzone.qq.com/ 我国的陆地邻国共14个,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 ...查看


  • 韩国风土人情
  • 先回忆下韩国人的昵称:"棒子"的由来.一般有两种说法: 1,其实棒子这个称号还是乾隆皇帝所赐.棒子也就是棒槌,是北京的方言,也就是愚蠢无知的意识,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半吊子.那一年朝鲜的国王来北京朝见乾隆,乾隆很高兴,在紫禁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