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行文1

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行文1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行文1

第四单元

行 文

行文,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紧张的思维活动,是写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是将前面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成果用文字直接呈现出来,形成篇章,供人阅读和评判的过程,它的结果是文章的形成。如果行文不好,即使前面的工作做得再漂亮,也是前功尽弃。 应试作文最大的特点是在特定场景和特定时间内,根据特定的要求进行写作。应试之作不同于创作,它有一定的目的与严格的要求,无论是非材料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要求文与题统一,以便在一个尺寸的衡量下,评出优劣,选拔高材。同时考生在大约五六十分钟内完成一篇习作,在气氛紧张的高考场上,短时间内要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难度相当大。另一方面,应试作文的特定场景既包含了当前写作的具体考场环境,也包括了写作后由评卷老师评分这一考后的阅卷情境。老师阅卷时,一天要负责几十份甚至几百份作文的评判,所以应试作文一定要便于阅判老师阅卷评判。

文无定法,但文不可无章法。正是在应试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决定了应试作文的行文应讲求应试作文其特有的技艺和行文方法。

一、拟好写作提纲。考场作文的写作有其特殊性——考生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上心情的紧张,行文难有平时从容的心态。不少考生常常没有时间拟写草稿,因而出现错误也就在所难免。如果能在5~8分钟内完成一篇较为详实的写作提纲,写作时就会情绪稳定,按部就班,也就能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取一个吸引人的题目。常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视着文章的灵魂。高考作文是一场吸引眼球的争夺战。评阅高考作文,受阅卷老师的情感因素的支配,如果遇

到独具特色的题目,也难免眼睛一亮。

三、写好开头和结尾。俗话说:有钢使在刀刃上,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因为这种开头和结尾最受评卷老师青睐。另外,开头结尾最忌涂抹,因为它给人的是最初印象和最后印象,这两处如有涂抹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四、把每段的首句写好。每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了,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应试作文每段的首句写成提摄全段大意的中心句是最好的。因为应试作文是写给评卷老师看的,他们评卷时不像平时阅读时那样从容,每段之首都是中心句就给他的阅读提供了方便。

五、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既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也是在向阅卷教师强调我没有跑题。而且它还有球场上的暂停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六、时刻记录下自己的灵感。我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会产生一些灵感,而这些灵感有的时候与正在撰写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时可把这些灵感用草纸记下来,待用时可作为很好的材料。如有的考生在写中间部分时,会突然想起结尾应该怎样写,这时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待写结尾时可能又想不起来了,所以,及时记录下思想的火花、美丽的词句,可以让你的文章更精彩。

七、卷面上尽量少修改。应试作文还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要求。审查自己的作文时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有语病,都必须要修改。可改可不改的,就不必改了。因为修改过多,影响卷面的整洁。非改不可时,也要使用通用的修改符号,切忌涂鸦。

写作完成之后,还要仔细阅读和修改,然后方可交卷。掌握一定的应试行文方法,不仅是作文取得好成绩的基础,而且也是取得语文考试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面就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常用文体来具体谈谈如何行文。

第一节

叙事状物,摇曳多姿

——记叙类文章的行文

知识导学

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记叙文指写人叙事的文章,它一定要包括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一般来说要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广义的记叙文它不一定六要素都具备,甚至没故事情节。从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来看,除了小小说、寓言、童话等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外,一般来说多为片断的组合或者以抒情为主兼以叙事或者情事理相融合——可称之为抒情类散文。前者以情节曲折、描写生动取胜,后者以情蕴丰富、语言华丽取胜。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侧重写哪一类的记叙文,但不管怎样,既然是,记叙文,就要做到生动具体、摇曳多姿、融情于事、寓理于事,切忌平铺直叙、语言苍白。

方法导引

如何将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写得生动具体、摇曳多姿呢?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变空泛为具体

不少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有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读来味同嚼蜡,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超过了90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学生习作中颇具代表性。同学们怎么讽刺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

刺激?我心态怎样?毫不具体。我们不妨变动一下:

成绩公布了。哈,92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9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这段改动后的文字有语言和心理描写,还有环境的点染,不再是空洞的线条,而是有了具体的形象。

怎样变空洞为具体呢?

1.多用描写手法来写人物

人物描写的手法是记叙文中表达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有下面几种:

行动描写

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我们借助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也可以参照一些小说作品中选段来加深对行动描写作用的认识:

《药》写刽子手康大叔给老栓人血馒头时,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刻画他的思想和性格的:

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抢扯裹塞抓捏哼等几个简单的动词,包含了多么丰富的内涵!

肖像描写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祝福》对祥林嫂的几处肖像描写:

A、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B、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C、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

D、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如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祥林嫂本来是一个安分耐劳、勤快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精要而照应式的肖像描写不仅揭示了祥林嫂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更让我们深切感到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看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而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内心情感等。如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出现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以塑造刘和珍美丽的形象,更为了戳穿段政府的无耻谰言。

语言描写

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贪婪的吝啬鬼吧,他的视财如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的内心独自恐怕是让人永不能忘怀的。特别是他对欧也尼态度的变化的一段语言、动作描写: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在老葛朗台看来,人生就是一场交易,因而,为了金子,他百般折磨妻子,最终气死妻子,还让女儿为他守财而葬送了一生的幸福。这个被金钱异化了的丑恶灵魂是多么让人恐怖!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要明白《红楼梦》中的焦大绝说不出林黛玉说的话的道理。

心理描写

它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心理描写的方法上看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鬃想他觉得……。

b、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他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自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荔枝蜜》中化为蜜蜂的描写也属此类。

2.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情感

我们来看看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写:

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开头便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交待了话别一场的时间、地点,而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景物描写从人的视觉、嗅觉来写荷花淀的夜景银白的世界,薄薄透明的雾,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宁静,这样氛围中的水生嫂则具有勤劳质朴、温顺善良的美好形象,这样安静和谐的生活与后文的战斗场面又形成对比,揭示入侵者的罪恶。这样美的家乡,岂容敌人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来保卫自己的家乡。总之,此处的景物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中的主观情绪,又让人感受到人物的精神面貌,增添文章的诗意。

寻夫未遇后的一段景物描写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渲染了一种空寂的气氛,迎面吹来的凉风,吹出了女人们寻夫未遇的失落,风吹草木摇,水波动荡,旷远、摇荡的景物似乎是女人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这段景物描写衬托了女人们寻夫后的失望、失落的心情。

归途遇敌之时的景物描写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层开;对荷花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暗示了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这段描写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很多同学写作记叙文,只是一味地叙事,虽然情节曲折、引人人胜,但是总给人以空洞之感,因为文中没有具体可感的描写,没有细致人微的刻画。如果我们在行文中穿插景物描写,以此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就能增强感染力,增加可读性。

3.怎样描写景物呢?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有哪些要求?

大笔勾勒:用简单的笔墨,对所描绘的景物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大笔勾勒有略貌而重神的特点,使形借神韵,给人真实而富有意味的感觉。如苍黄的田地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瑟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鲁迅《故乡》)写在船上远望之景物,只寥寥几笔就渲染出故乡沉寂荒凉的气氛,几次衬托了我悲凉的心境,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工笔描绘:指用很多笔墨细致入微地描绘一个景物,要求把客观的景物如实地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它可以说是神借形存,形中有神,可以使细节的真实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如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的积雪高插云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碧野《天山景物记》)这是一幅远看图。用珠冠孔雀开屏两个比喻从色彩和形状上点明了天山的特点。在加上银光闪闪艳丽迷人等词语的形容,整个画面洋溢着幸福安祥的气氛。

再看韩少华《万春亭远眺》的一段:

站在亭台上,向南望去,只见那正阳门两侧,如同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的几十幢大厦,给这古城增添了崭新气派;向东望去,一切在阳光里更显得柔和透明;向西望去,那琼岛上的白塔,经历了地球震动的一场小小劫难,又昂首蓝天,而且素洁如玉;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楼和它身后的钟楼,如今虽默默据守在那里,却难免让人联想到几百年间那晨钟暮鼓是怎样标志着孤独每天的生活节奏的;而钟鼓楼背后,那横卧天际的燕山余脉,蓝莹莹的,宛如这古城的一带屏障。

立足于万春亭,向四方的观察方位的换,十分清楚,其中用望看很有分寸地表示景物的远近。此外写钟鼓楼背后的燕山余脉,由远而近,景物的组合错落有致,层次清晰。

但记叙文章中的景物千万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也不能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情是写景的灵魂,要善于使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互相交融,山水有情,草木知意。

二、变平庸为神奇

有些同学写文章信笔所至,很不注意推敲语言。其实,很多句子只要稍加修理,就可化平庸为神奇。请看下面的例子:

秋天刚到,一些黄叶就落了下来。

桌子上,蜡烛在燃烧。

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

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飘落。

天啦,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厨房,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这几段文字的表达非常一般,但我们稍稍雕琢一下,就可点铁成金:

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了下来。(加上性急的三个字,把树叶拟人化了。) 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加上含蓄地三个字,充满了情味。)

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在苦恼中失望。(换序后重复一下,韵味顿生。)

长长的细雨不断地飘落。雨细长,愁丝更长!(加上一句话,情景交融。)

……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厨房,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把,飞快地钻出屋子。(换了几个动词,魅力大增。)

三、巧设凤头,闪亮登场

一般说来,写一篇文章,无论采用什么形式起笔,入题要快,也就是说要迅速人题,一下子就接触要写的人或事,而不是绕圈子,说废话;切题要准,也就是说起笔就能立刻切中题意,揭示主题,而不能离题万里,说了好多话还不到正题上来,这是对文章开头的最起码的要求。

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文章开头的毛病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1.离题太远。有的同学在作文时,思路不是很清晰,因而往往在开篇多写几笔,似乎不多说几句就说不透。不厌其烦,费了很多周折,绕了很多圈子,才绕到正题上来。如下文《我最尊敬的人》的开头就有这种毛病: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尊敬的人。也许有的人会说,他似乎没感到谁是他最尊敬的人,其实不然,这不过是他没意识到罢了。如果你仔细琢磨一下,你就会清楚地发现,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于一个习惯、一个嗜好,往往都是从你最尊敬的人那里学来的。那么我最尊敬的人是谁呢?那就是我小学时的王老师,我为什么最尊敬他呢?那还是让我详详细细地给你说一说他的情况吧。

这个开头,可谓又臭又长,说了一大堆废话,才引出我最尊敬的人,读起来令人烦厌。

2.故弄玄虚。有的同学为了把开头写得新颖,优美动听,往往开头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藻,效果却适得其反。如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往往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人或事,但大多都淡忘了,可有些动人心魄的、撼人心灵的事却永志不忘,它犹如川流不息的大海,又如潺潺流淌的小溪,常常会烙印在你头脑中一些蛛丝马迹。一年前,我去姥姥家度暑假,曾见到一位盲童小女孩在拥挤的客车上主动把座位让给一位老大爷,这件事如一颗闪烁的珍珠,我至今记忆犹新。这段话,表面上很华丽,实际上它们和中心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即使本人也未必清楚。

3.偏离主题。有的人不是就题写题,就事叙事,直插中心,而是啰啰唆唆地交代一些不必要的过程,然后才慢慢地到正题上来。如下文就犯有这个毛病: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游‘江陵公园’。出发前,老师让我和另一位同学先去买游艇票。为了能租上游艇,尽情欣赏公园的满园春色,我天不亮就起床了。洗完脸,漱罢口,我随便吃了点儿点心,就直奔公园,一路上连风景也顾不上欣赏。六点半还不到,我便赶到了公园租艇售票口。等了一会儿,终于为全班买到了游艇票。

这个开头交代了去公园买票的全过程,可谓不厌其烦,然而与主题毫无关联。假如起笔便以公园写起,或从游艇上写起,岂不干净简洁得多吗?

4.千篇一律。其些同学写作时习惯于仿效某些范文,久而久之便成了某种程式化的开头形式。如《生动的一课》这类文题,便是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要写《春天》一类的文题,开头便是春风习习,吹绿了山川,吹绿了河流,吹绿了草原,也吹绿了人们的心……,这样的开头,第一次用,似乎很简洁,也很形象。但总是这样写,读起来俗不可耐。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上述毛病,使开头醒目引人呢?

首先,应仔细审清题意,根据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构思全文,设计开头。其次,要掌握常用的几种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法。不绕弯子,开门见山。起笔就直截了当地把要写的人或事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一目了然。如《背影》的开头,因为题目是背影,所以第一段就直接点到背影,并且提出父亲的背影是最不能忘记的,这就引起了读者的注意,有先声夺人的作用。

2.设疑提问法

用设疑提问法开头,可以直接提问开启下文。也可以通过从事情巨大的反差上落笔。这两者都可以激发读者心中的疑问,从而吸引读者急切地读下去。如有篇题为《礼物》的作文开头:

母亲,太阳快下山了,您还在那片黄土地里躬身劳作吗?

母亲,夜已深了,您还在灯下为我们兄妹缝衣服吗?

3.抒发情感法

文章贵在情真,以情感人。以抒发内心的诚挚的真实情感,撼动读者的心灵。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的开头: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这里,满腔的国深情,就犹如奔腾不息的潮水,滚滚而至,扣人心弦。

4.写景烘托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开头即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和抒写情感,能够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也容易迅速把读者带到特定情景之中。如:

深夜,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射进屋里。周围很静,好象一切都沉睡在梦中,就连空气也凝结了似的,只有床头的小闹钟不知疲倦地滴答滴答地响着,令人感到烦躁。(《烦恼的一天》开头)

5.妙言感悟法

将自己悟出的人生道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排比句、比喻句、对比句、引用句等),这样使文章开头文采飞扬,用妙语粘住读者的视线。如:

爱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爱是抚慰人心的细雨。正如细雨有时汇成暴雨、轻风没准儿聚成狂风一样,过头的爱也会造成伤害。(《有一种伤害名叫爱》的开头)

6.先声夺人法

因为言为心声,所以个性化的语言一下子就可以让人物站在读者面前,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写作中,一定要将最有个性特色或最能显示矛盾冲突的语言放在开头,这样更能增强表达效果。如

让我去吧,病人需要我。这是妈妈的声音。不行,你不怕‘非典’传染,我和孩子还怕呢。看来爸爸的态度还很坚决呢。(《在非常岁月里》的开头)

7.引用法

起笔或引用名人的名言、警句、俗语、揭示和点明文章的中心;或引用诗歌、歌词起笔,以引起读者共鸣,唤起了读者的情思,增添文章的光彩,醒人耳目,寓意深刻。如: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然而我要说,我的家乡赛天堂。

8.倒叙法

起笔先写事件的结局,以引人人胜,然后再回过头来按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叙述其起因和经过,使得故事情节如行云流水,通畅自然。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一堂修身课上周恩来表达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然后自然地引出周恩来这种志向是如何形成的水到渠成,自然得体。

四、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古罗马·奥维德说:凡事的收尾贵如皇冠。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说:好的那种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他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读一遍。我国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回眸一笑百媚生,一曲终了当奏雅。一篇好文章的好的结尾,就应该追求回眸一笑,曲终当雅的艺术境界。事实上,一个好的结尾,留给阅卷老师的感受就如同嚼橄榄一样,余香满口。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为篇章的一个特殊部分,结尾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收束全文,点题。一个是加深读者的印象。也就是说,既要善于归纳总结,使篇章完整严谨,又要能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产生深刻的印象

好的文章结尾或巧,或俏,或翘。巧者,精警凝练之美;俏者,生动形象之美;翘者,含蓄深远之美。如下面的结尾就做至了巧、俏、翘:

是的,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借我一双慧眼吧!用它,去领略春花、秋实、夏炎与冬寒;用它,去笑对阴晴圆缺,云往雁来。

记叙文常用的结尾的方法有:

1.点题式。《在下雨之前》一文,这样结尾:因为我不想再让雨淋湿我的美好回忆。有过一次伤心的结束便已够了,太够了。我会带上伞,在每次下雨之前。这一自然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2.引用式。《吾爱吾师》这样结尾:正如那首老歌:我以何回报您呢?如果您想要月亮,我会将它奉上,但我宁可将我真心以赠,啊!吾爱吾师。这个结尾别具匠心。

3.评价式。例《河之韵》一文结尾写道:这条平凡的河也有它无尽的独特风韵啊!正是它孕育出古城松江辉煌灿烂的文化,它正是松江的风韵所在!这样的结句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反思式。《走入低谷,更要登攀》就如此结尾:自从那次失败以后,我觉得,我的性格比以前坚强了。我明白,当一个人走入低谷时,不能气馁,而要目光向上,努力攀登,攀上胜利的巅峰。这段话含蓄、深刻,启发人们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当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样,方法也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5.描述式。如吴伯箫《猎户》的结尾:天晴了。很好的太阳。简洁,明快,既照应前文,又有象征意味。

总之,我们必须着力打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特别是考场作文,要靠一个好的开头来引起阅卷教师的注意,靠一个好的结尾来加强阅卷教师的良好印象。

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行文1

高考作文全程导练---记叙类文章的行文1

第四单元

行 文

行文,是一项高难度的复杂紧张的思维活动,是写作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是将前面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的成果用文字直接呈现出来,形成篇章,供人阅读和评判的过程,它的结果是文章的形成。如果行文不好,即使前面的工作做得再漂亮,也是前功尽弃。 应试作文最大的特点是在特定场景和特定时间内,根据特定的要求进行写作。应试之作不同于创作,它有一定的目的与严格的要求,无论是非材料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要求文与题统一,以便在一个尺寸的衡量下,评出优劣,选拔高材。同时考生在大约五六十分钟内完成一篇习作,在气氛紧张的高考场上,短时间内要写出一篇精彩的作文,难度相当大。另一方面,应试作文的特定场景既包含了当前写作的具体考场环境,也包括了写作后由评卷老师评分这一考后的阅卷情境。老师阅卷时,一天要负责几十份甚至几百份作文的评判,所以应试作文一定要便于阅判老师阅卷评判。

文无定法,但文不可无章法。正是在应试这种特定的条件下,决定了应试作文的行文应讲求应试作文其特有的技艺和行文方法。

一、拟好写作提纲。考场作文的写作有其特殊性——考生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上心情的紧张,行文难有平时从容的心态。不少考生常常没有时间拟写草稿,因而出现错误也就在所难免。如果能在5~8分钟内完成一篇较为详实的写作提纲,写作时就会情绪稳定,按部就班,也就能较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取一个吸引人的题目。常说题好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视着文章的灵魂。高考作文是一场吸引眼球的争夺战。评阅高考作文,受阅卷老师的情感因素的支配,如果遇

到独具特色的题目,也难免眼睛一亮。

三、写好开头和结尾。俗话说:有钢使在刀刃上,应试作文的开头结尾,就是文章的刀刃。开头和结尾,必须做到开头起笔入题,结尾点明主旨。因为这种开头和结尾最受评卷老师青睐。另外,开头结尾最忌涂抹,因为它给人的是最初印象和最后印象,这两处如有涂抹会留下不好的印象。

四、把每段的首句写好。每段的首句犹如人的眉目,把首句写好了,眉清目秀,整个段落都显着精神。应试作文每段的首句写成提摄全段大意的中心句是最好的。因为应试作文是写给评卷老师看的,他们评卷时不像平时阅读时那样从容,每段之首都是中心句就给他的阅读提供了方便。

五、行文中要多次扣题,要一路扣题一路歌。材料、引语和话题中的相关文字至少在文中出现三次以上。开头三句话内应点题一次,结尾应回扣标题,回眸一笑百媚生,中间至少扣题一次。几次扣题事实上既是在不断地提醒自己不要跑题,也是在向阅卷教师强调我没有跑题。而且它还有球场上的暂停效果,可以调整思路和写法。

六、时刻记录下自己的灵感。我们在写作文时,常常会产生一些灵感,而这些灵感有的时候与正在撰写的内容没有太大的关系,这时可把这些灵感用草纸记下来,待用时可作为很好的材料。如有的考生在写中间部分时,会突然想起结尾应该怎样写,这时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待写结尾时可能又想不起来了,所以,及时记录下思想的火花、美丽的词句,可以让你的文章更精彩。

七、卷面上尽量少修改。应试作文还有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的要求。审查自己的作文时发现了错别字、错用了词语、有语病,都必须要修改。可改可不改的,就不必改了。因为修改过多,影响卷面的整洁。非改不可时,也要使用通用的修改符号,切忌涂鸦。

写作完成之后,还要仔细阅读和修改,然后方可交卷。掌握一定的应试行文方法,不仅是作文取得好成绩的基础,而且也是取得语文考试成功的重要保证。

下面就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常用文体来具体谈谈如何行文。

第一节

叙事状物,摇曳多姿

——记叙类文章的行文

知识导学

记叙文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狭义的记叙文指写人叙事的文章,它一定要包括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一般来说要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广义的记叙文它不一定六要素都具备,甚至没故事情节。从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来看,除了小小说、寓言、童话等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外,一般来说多为片断的组合或者以抒情为主兼以叙事或者情事理相融合——可称之为抒情类散文。前者以情节曲折、描写生动取胜,后者以情蕴丰富、语言华丽取胜。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特点侧重写哪一类的记叙文,但不管怎样,既然是,记叙文,就要做到生动具体、摇曳多姿、融情于事、寓理于事,切忌平铺直叙、语言苍白。

方法导引

如何将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写得生动具体、摇曳多姿呢?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一、变空泛为具体

不少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有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读来味同嚼蜡,请看下面一段文字: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超过了90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学生习作中颇具代表性。同学们怎么讽刺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

刺激?我心态怎样?毫不具体。我们不妨变动一下:

成绩公布了。哈,92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要用更多的9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这段改动后的文字有语言和心理描写,还有环境的点染,不再是空洞的线条,而是有了具体的形象。

怎样变空洞为具体呢?

1.多用描写手法来写人物

人物描写的手法是记叙文中表达情感的重要部分,即使是写事的记叙文也要依靠人物来完成主题的表达,因而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描写就显得尤为关键了。

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有下面几种:

行动描写

让人物自己来表现自己。写人物的行动应该借助情节的发展、矛盾冲突的展开而进行。我们借助熟悉的课文中的例子,也可以参照一些小说作品中选段来加深对行动描写作用的认识:

《药》写刽子手康大叔给老栓人血馒头时,主要就是用行动描写来刻画他的思想和性格的:

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身去了。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抢扯裹塞抓捏哼等几个简单的动词,包含了多么丰富的内涵!

肖像描写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鲁迅《祝福》对祥林嫂的几处肖像描写:

A、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但是她模样还周正,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很像一个安分耐劳的人……

B、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C、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而且很胆怯,不独怕暗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

D、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如今已经全白,会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祥林嫂本来是一个安分耐劳、勤快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但在封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她被践踏、被迫害、被摧残,以至被旧社会所吞噬。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最后还是被社会压垮了。精要而照应式的肖像描写不仅揭示了祥林嫂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更让我们深切感到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看到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肖像描写不求形似而求神似,不求描写面面俱到,只求突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内心情感等。如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反复出现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用以塑造刘和珍美丽的形象,更为了戳穿段政府的无耻谰言。

语言描写

一定要透过语言把握人物的身份、性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语言描写的个性化。我们一定会记得那个贪婪的吝啬鬼吧,他的视财如命,那简直是抹自己的脖子的内心独自恐怕是让人永不能忘怀的。特别是他对欧也尼态度的变化的一段语言、动作描写:

什么东西?他拿着宝匣往窗前走去。噢,是真金!金子!他连声叫嚷,这么多的金子!有两斤重。啊!啊!查理把这个跟你换了美丽的金洋,是不是?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这交易划得来,小乖乖!你真是我的女儿,我明白了。

在老葛朗台看来,人生就是一场交易,因而,为了金子,他百般折磨妻子,最终气死妻子,还让女儿为他守财而葬送了一生的幸福。这个被金钱异化了的丑恶灵魂是多么让人恐怖! 我们在描写人物语言的时候就应该抓住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性格去写作,否则就会很不谐调。语言表达一定要得体。要明白《红楼梦》中的焦大绝说不出林黛玉说的话的道理。

心理描写

它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从心理描写的方法上看有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

a、直接描写心理。往往表现为鬃想他觉得……。

b、动作表情写心理。如他拖着铅一般重的腿。母亲用手摸了摸箱子的冰冷的皮,将臂肘靠在上面,很满意地望着大家。

c、环境写心理。如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他脸上,这使他觉得很爽快,于是他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

d、内心独自写心理。完蛋了吗?母亲问自己道。但是接着就颤抖地回答:大约还不妨吧……

e、幻觉写心理,也可以通过梦境写心理。《祝福》结尾:从白天以至初夜的疑虑,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空了,只觉得天地圣众歆享了牲醴的香烟,都醉醺醺地在空中蹒跚,预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荔枝蜜》中化为蜜蜂的描写也属此类。

2.善于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抒发情感

我们来看看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中的景物描写:

开头部分对小院子及白洋淀夜景的描写

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开头便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交待了话别一场的时间、地点,而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的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这段景物描写从人的视觉、嗅觉来写荷花淀的夜景银白的世界,薄薄透明的雾,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使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宁静,这样氛围中的水生嫂则具有勤劳质朴、温顺善良的美好形象,这样安静和谐的生活与后文的战斗场面又形成对比,揭示入侵者的罪恶。这样美的家乡,岂容敌人来侵犯,因此,必须拿起枪来保卫自己的家乡。总之,此处的景物描写为人物活动提供了场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景中的主观情绪,又让人感受到人物的精神面貌,增添文章的诗意。

寻夫未遇后的一段景物描写

现在已经快到晌午了,万里无云,可是因为在水上,还有些凉风,这风从南面吹过来,从稻秧上苇尖上吹过来。水面没有一只船,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抓住了景物的特点,渲染了一种空寂的气氛,迎面吹来的凉风,吹出了女人们寻夫未遇的失落,风吹草木摇,水波动荡,旷远、摇荡的景物似乎是女人不平静的内心世界。这段景物描写衬托了女人们寻夫后的失望、失落的心情。

归途遇敌之时的景物描写

那一望无边挤得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暗示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将在这清香四溢的环境中层开;对荷花形象传神、充满寓意的描写,还暗示了白洋淀妇女的成长前途——粉色的荷花都成了监视白洋淀的哨兵,昔日粉妆的女人们,也将成为保卫白洋淀的战士。这段描写为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

很多同学写作记叙文,只是一味地叙事,虽然情节曲折、引人人胜,但是总给人以空洞之感,因为文中没有具体可感的描写,没有细致人微的刻画。如果我们在行文中穿插景物描写,以此来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抒发情感,就能增强感染力,增加可读性。

3.怎样描写景物呢?记叙文中的景物描写有哪些要求?

大笔勾勒:用简单的笔墨,对所描绘的景物勾勒出一个大致的轮廓。大笔勾勒有略貌而重神的特点,使形借神韵,给人真实而富有意味的感觉。如苍黄的田地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瑟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鲁迅《故乡》)写在船上远望之景物,只寥寥几笔就渲染出故乡沉寂荒凉的气氛,几次衬托了我悲凉的心境,也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状况。

工笔描绘:指用很多笔墨细致入微地描绘一个景物,要求把客观的景物如实地栩栩如生地再现出来。它可以说是神借形存,形中有神,可以使细节的真实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如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的积雪高插云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碧野《天山景物记》)这是一幅远看图。用珠冠孔雀开屏两个比喻从色彩和形状上点明了天山的特点。在加上银光闪闪艳丽迷人等词语的形容,整个画面洋溢着幸福安祥的气氛。

再看韩少华《万春亭远眺》的一段:

站在亭台上,向南望去,只见那正阳门两侧,如同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的几十幢大厦,给这古城增添了崭新气派;向东望去,一切在阳光里更显得柔和透明;向西望去,那琼岛上的白塔,经历了地球震动的一场小小劫难,又昂首蓝天,而且素洁如玉;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楼和它身后的钟楼,如今虽默默据守在那里,却难免让人联想到几百年间那晨钟暮鼓是怎样标志着孤独每天的生活节奏的;而钟鼓楼背后,那横卧天际的燕山余脉,蓝莹莹的,宛如这古城的一带屏障。

立足于万春亭,向四方的观察方位的换,十分清楚,其中用望看很有分寸地表示景物的远近。此外写钟鼓楼背后的燕山余脉,由远而近,景物的组合错落有致,层次清晰。

但记叙文章中的景物千万不能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也不能言之无物,无病呻吟。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情是写景的灵魂,要善于使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互相交融,山水有情,草木知意。

二、变平庸为神奇

有些同学写文章信笔所至,很不注意推敲语言。其实,很多句子只要稍加修理,就可化平庸为神奇。请看下面的例子:

秋天刚到,一些黄叶就落了下来。

桌子上,蜡烛在燃烧。

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

我呆呆地盯着窗外,只见长长的雨丝不断地飘落。

天啦,要迟到了。我掀开被子,从床上爬起来,拿过衬衣,穿上鞋子,几步跑进厨房,找出牙刷,挤上牙膏,胡乱刷了几下,然后拿起毛巾,在脸上洗了几把,飞快地跑出屋子。 这几段文字的表达非常一般,但我们稍稍雕琢一下,就可点铁成金:

秋天刚到,一些性急的黄叶就落了下来。(加上性急的三个字,把树叶拟人化了。) 桌子上,蜡烛在含蓄地燃烧。(加上含蓄地三个字,充满了情味。)

又考砸了,我在失望中苦恼,在苦恼中失望。(换序后重复一下,韵味顿生。)

长长的细雨不断地飘落。雨细长,愁丝更长!(加上一句话,情景交融。)

……我蹬开被子,翻下床来,拉过衬衣,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厨房,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口中胡乱戳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几把,飞快地钻出屋子。(换了几个动词,魅力大增。)

三、巧设凤头,闪亮登场

一般说来,写一篇文章,无论采用什么形式起笔,入题要快,也就是说要迅速人题,一下子就接触要写的人或事,而不是绕圈子,说废话;切题要准,也就是说起笔就能立刻切中题意,揭示主题,而不能离题万里,说了好多话还不到正题上来,这是对文章开头的最起码的要求。

在中学生的作文中,文章开头的毛病一般有以下几种表现;

1.离题太远。有的同学在作文时,思路不是很清晰,因而往往在开篇多写几笔,似乎不多说几句就说不透。不厌其烦,费了很多周折,绕了很多圈子,才绕到正题上来。如下文《我最尊敬的人》的开头就有这种毛病: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尊敬的人。也许有的人会说,他似乎没感到谁是他最尊敬的人,其实不然,这不过是他没意识到罢了。如果你仔细琢磨一下,你就会清楚地发现,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于一个习惯、一个嗜好,往往都是从你最尊敬的人那里学来的。那么我最尊敬的人是谁呢?那就是我小学时的王老师,我为什么最尊敬他呢?那还是让我详详细细地给你说一说他的情况吧。

这个开头,可谓又臭又长,说了一大堆废话,才引出我最尊敬的人,读起来令人烦厌。

2.故弄玄虚。有的同学为了把开头写得新颖,优美动听,往往开头堆砌一些华丽的词藻,效果却适得其反。如随着岁月的流逝,人们往往经历过许许多多的人或事,但大多都淡忘了,可有些动人心魄的、撼人心灵的事却永志不忘,它犹如川流不息的大海,又如潺潺流淌的小溪,常常会烙印在你头脑中一些蛛丝马迹。一年前,我去姥姥家度暑假,曾见到一位盲童小女孩在拥挤的客车上主动把座位让给一位老大爷,这件事如一颗闪烁的珍珠,我至今记忆犹新。这段话,表面上很华丽,实际上它们和中心是什么关系,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即使本人也未必清楚。

3.偏离主题。有的人不是就题写题,就事叙事,直插中心,而是啰啰唆唆地交代一些不必要的过程,然后才慢慢地到正题上来。如下文就犯有这个毛病: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游‘江陵公园’。出发前,老师让我和另一位同学先去买游艇票。为了能租上游艇,尽情欣赏公园的满园春色,我天不亮就起床了。洗完脸,漱罢口,我随便吃了点儿点心,就直奔公园,一路上连风景也顾不上欣赏。六点半还不到,我便赶到了公园租艇售票口。等了一会儿,终于为全班买到了游艇票。

这个开头交代了去公园买票的全过程,可谓不厌其烦,然而与主题毫无关联。假如起笔便以公园写起,或从游艇上写起,岂不干净简洁得多吗?

4.千篇一律。其些同学写作时习惯于仿效某些范文,久而久之便成了某种程式化的开头形式。如《生动的一课》这类文题,便是叮铃铃……,上课的铃声响了……。要写《春天》一类的文题,开头便是春风习习,吹绿了山川,吹绿了河流,吹绿了草原,也吹绿了人们的心……,这样的开头,第一次用,似乎很简洁,也很形象。但总是这样写,读起来俗不可耐。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上述毛病,使开头醒目引人呢?

首先,应仔细审清题意,根据文章要表现的中心构思全文,设计开头。其次,要掌握常用的几种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法。不绕弯子,开门见山。起笔就直截了当地把要写的人或事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一目了然。如《背影》的开头,因为题目是背影,所以第一段就直接点到背影,并且提出父亲的背影是最不能忘记的,这就引起了读者的注意,有先声夺人的作用。

2.设疑提问法

用设疑提问法开头,可以直接提问开启下文。也可以通过从事情巨大的反差上落笔。这两者都可以激发读者心中的疑问,从而吸引读者急切地读下去。如有篇题为《礼物》的作文开头:

母亲,太阳快下山了,您还在那片黄土地里躬身劳作吗?

母亲,夜已深了,您还在灯下为我们兄妹缝衣服吗?

3.抒发情感法

文章贵在情真,以情感人。以抒发内心的诚挚的真实情感,撼动读者的心灵。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的开头: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在这里,满腔的国深情,就犹如奔腾不息的潮水,滚滚而至,扣人心弦。

4.写景烘托法

一切景语皆情语。开头即通过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和抒写情感,能够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也容易迅速把读者带到特定情景之中。如:

深夜,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射进屋里。周围很静,好象一切都沉睡在梦中,就连空气也凝结了似的,只有床头的小闹钟不知疲倦地滴答滴答地响着,令人感到烦躁。(《烦恼的一天》开头)

5.妙言感悟法

将自己悟出的人生道理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比如排比句、比喻句、对比句、引用句等),这样使文章开头文采飞扬,用妙语粘住读者的视线。如:

爱是滋润万物的细雨,爱是抚慰人心的细雨。正如细雨有时汇成暴雨、轻风没准儿聚成狂风一样,过头的爱也会造成伤害。(《有一种伤害名叫爱》的开头)

6.先声夺人法

因为言为心声,所以个性化的语言一下子就可以让人物站在读者面前,这是刻画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写作中,一定要将最有个性特色或最能显示矛盾冲突的语言放在开头,这样更能增强表达效果。如

让我去吧,病人需要我。这是妈妈的声音。不行,你不怕‘非典’传染,我和孩子还怕呢。看来爸爸的态度还很坚决呢。(《在非常岁月里》的开头)

7.引用法

起笔或引用名人的名言、警句、俗语、揭示和点明文章的中心;或引用诗歌、歌词起笔,以引起读者共鸣,唤起了读者的情思,增添文章的光彩,醒人耳目,寓意深刻。如: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然而我要说,我的家乡赛天堂。

8.倒叙法

起笔先写事件的结局,以引人人胜,然后再回过头来按事件发展的自然顺序叙述其起因和经过,使得故事情节如行云流水,通畅自然。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一堂修身课上周恩来表达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然后自然地引出周恩来这种志向是如何形成的水到渠成,自然得体。

四、回眸一笑,意味无穷

古罗马·奥维德说:凡事的收尾贵如皇冠。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也说:好的那种结尾,就是当读者把作品读完之后,愿把他的第一页翻开来重新读一遍。我国明朝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与开头一样,文章的结尾也是相当重要的。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结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回眸一笑百媚生,一曲终了当奏雅。一篇好文章的好的结尾,就应该追求回眸一笑,曲终当雅的艺术境界。事实上,一个好的结尾,留给阅卷老师的感受就如同嚼橄榄一样,余香满口。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为篇章的一个特殊部分,结尾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收束全文,点题。一个是加深读者的印象。也就是说,既要善于归纳总结,使篇章完整严谨,又要能给读者留有回味的余地,产生深刻的印象

好的文章结尾或巧,或俏,或翘。巧者,精警凝练之美;俏者,生动形象之美;翘者,含蓄深远之美。如下面的结尾就做至了巧、俏、翘:

是的,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就借我一双慧眼吧!用它,去领略春花、秋实、夏炎与冬寒;用它,去笑对阴晴圆缺,云往雁来。

记叙文常用的结尾的方法有:

1.点题式。《在下雨之前》一文,这样结尾:因为我不想再让雨淋湿我的美好回忆。有过一次伤心的结束便已够了,太够了。我会带上伞,在每次下雨之前。这一自然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思考的余地,令人回味无穷。

2.引用式。《吾爱吾师》这样结尾:正如那首老歌:我以何回报您呢?如果您想要月亮,我会将它奉上,但我宁可将我真心以赠,啊!吾爱吾师。这个结尾别具匠心。

3.评价式。例《河之韵》一文结尾写道:这条平凡的河也有它无尽的独特风韵啊!正是它孕育出古城松江辉煌灿烂的文化,它正是松江的风韵所在!这样的结句也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反思式。《走入低谷,更要登攀》就如此结尾:自从那次失败以后,我觉得,我的性格比以前坚强了。我明白,当一个人走入低谷时,不能气馁,而要目光向上,努力攀登,攀上胜利的巅峰。这段话含蓄、深刻,启发人们勇敢地开辟道路,使全文的思想感情得到升华。当然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一样,方法也灵活多样的,而且没有固定的模式,以上提供的方法仅供参考,写作时要根据内容与中心的需要恰当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5.描述式。如吴伯箫《猎户》的结尾:天晴了。很好的太阳。简洁,明快,既照应前文,又有象征意味。

总之,我们必须着力打造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特别是考场作文,要靠一个好的开头来引起阅卷教师的注意,靠一个好的结尾来加强阅卷教师的良好印象。


相关文章

  • 怎样写出高考优秀作文
  • 怎样写出高考优秀作文 高考作文在试卷中占分最多,用时间最长,主观性最强,影响面最大.它注重创新,却又不同于文学创作,也不同于征文比赛中的参赛作品.它注重选拔与淘汰,却又不同于竞技比赛中的竞争与淘汰,最终只有一个冠军.高考作文的目的是能力和水 ...查看


  • 2012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 2012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解读 先看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说的是一只小白兔去河边钓鱼: 第一天,小白兔去河边钓鱼,什么也没钓到,回家了. 第二天,小白兔又去河边钓鱼,还是什么也没钓到,回家了. 第三天,小白兔刚到河边,一条大鱼从河里跳出来,冲着 ...查看


  • (上海高考语文阅卷负责人周宏谈作文)
  • 阅卷负责人谈高考作文 材料作文,勿因审题而满盘皆输 曾经有人提出,高考作文的评分应该将审题.构思.语言三者分开打分.这样一来,即使审题错误的作文,也能因语言优美.构思新巧而获两项高分,从而及格甚至获得更高的分数.据说这样能够避免一些平时作文 ...查看


  •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计划
  • 2014年高考作文备考计划 备考计划要早做 1.备考目标 有了对高考作文命题的研究,有了明确的训练方向,我们还要制定一份备考2014年和今后高考作文的计划,以时时监督自己,打好基础. 一 备考目标 1.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水平. 2.充分把握 ...查看


  • "解放天足"与"削足适履"的博弈
  • 作者:王大绩 中学语文教学 2009年09期 写作,是学生最重要的表达与交流方式.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摘自<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查看


  •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高考满分作文夺魁的八大秘诀
  • 在高考阅卷现场,我们总能读到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佳作,有的大气磅礴,有的细腻委婉,有的长于说理,有的精于记叙,有的如出水芙蓉清新自然,有的似洛阳牡丹典雅厚重--它们争奇斗艳,尽显风流,它们摇曳多姿,风格各异.下面,我们一同感受2011年高考满分 ...查看


  •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临场发挥策略
  • 从历年的高考作文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平时写作功底较好的学生发挥得并不理想,许多文章从构思到语言上都有可取之处,但得分却不高.究其原因,一是对于多数考生来说,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加上心情的紧张,行文难有平时从容的心态;二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未能将 ...查看


  • 2005-2013年作文分析
  • 2011长沙中考作文题目:两个题都要求张扬个性 今年长沙中考的作文题还是采取命题和半命题形式,分别是<给自己一个拥抱>和< __ ,是我的一张名片>,由考生自由选择其中一个. 明德中学的考生文宇选择了第一个,她写的是 ...查看


  • 2014语文高考考前温馨提示
  • 2014届语文考前温馨提示 一.统领全局 1.拿到试题,大致浏览,心中有数.根据条件,设计先后,解题有序,顺利得分. 2.遇到难题时,来点"阿Q精神",认定"我难他们也难". "我没有做出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