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放发展 着力实现合作共赢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开放发展作为引领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进一步明确了开放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一、开放发展主要内容   (一)开放发展的基本内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坚持开放发展,我们必须首先准确把握开放发展的丰富内涵和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放发展理念,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开放发展理念包含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公平开放、全面开放、共赢开放等重要思想,将全方位升级我国开放型经济。   (二)开放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   第一,国内国际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是在国内“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第二,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38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创新和思想准备阶段,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的挫折(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至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进入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也就是攻坚阶段。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继续推进(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至今)。这一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目前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从国内看,对外开放面临着国内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倒逼,必须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爬坡过坎”,如何突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成为新课题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最大新兴经济体和世界工业与制造业大国,但也要看到,我们的发展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长期积累。中国已经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绕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二)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如何推进新一轮开放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我们国家进入了“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通过不断开放促进了各领域的改革,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但是,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各方面的改革进展还很不平衡,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与发展形势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内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不可避免的各方面利益就会相互交织,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更加凸显。   (三)开放型经济规模大、牵涉广,如何在保持规模和份额的同时调结构、促发展存在一系列“两难”问题   提升开放型经济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首先,扩大出口与重塑经济增长的冲突。坚持内需为主、内外需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但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靠外需、扩大出口和增加贸易顺差依然是中国经济短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其次是,重化工业的转移与节能减排的冲突。从全球化新发展看,发达国家下一步产业转移的重点,将集中到资本、技术、知识更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方面。   三、坚持开放发展,深化互利合作   我们国家本着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提出了六个方面任务。   一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在引进来方面,适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着力提高引资的质量,注重吸收国际投资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在走出去方面,适应我国对外开放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投资大国以及市场、能源资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支持我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推进双向开放,要求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比如上海自贸区和福州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二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要求改变过去依靠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做法,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为外资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实现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推进公平开放,表明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必将进一步增强外资企业长期在华发展的信心。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三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要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四要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让更多台湾普通民众、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受益。   五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六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二○三○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按照这样的部署奋战“十三五”,我们就能以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开放发展作为引领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进一步明确了开放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   一、开放发展主要内容   (一)开放发展的基本内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坚持开放发展,我们必须首先准确把握开放发展的丰富内涵和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放发展理念,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开放发展理念包含主动开放、双向开放、公平开放、全面开放、共赢开放等重要思想,将全方位升级我国开放型经济。   (二)开放发展理念的形成过程   第一,国内国际背景   我国改革开放是在国内“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的情况下进行的。在国际上,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第二,改革开放的发展阶段   从总体上看,改革开放38年的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的起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创新和思想准备阶段,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   第三阶段:改革开放的挫折(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   第四阶段: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至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召开)。进入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也就是攻坚阶段。   第五阶段:改革开放继续推进(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至今)。这一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二、目前我国对外开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从国内看,对外开放面临着国内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倒逼,必须更好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   (一)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爬坡过坎”,如何突破“中等收入国家陷阱”成为新课题   改革开放多年来,我国成为全球具有重要影响的最大新兴经济体和世界工业与制造业大国,但也要看到,我们的发展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长期积累。中国已经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持续发展绕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   (二)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如何推进新一轮开放面临诸多问题   一是我们国家进入了“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通过不断开放促进了各领域的改革,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但是,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各方面的改革进展还很不平衡,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与发展形势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二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内外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不可避免的各方面利益就会相互交织,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矛盾更加凸显。   (三)开放型经济规模大、牵涉广,如何在保持规模和份额的同时调结构、促发展存在一系列“两难”问题   提升开放型经济面临的“两难”问题增多。首先,扩大出口与重塑经济增长的冲突。坚持内需为主、内外需结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但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靠外需、扩大出口和增加贸易顺差依然是中国经济短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其次是,重化工业的转移与节能减排的冲突。从全球化新发展看,发达国家下一步产业转移的重点,将集中到资本、技术、知识更密集型的重化工业方面。   三、坚持开放发展,深化互利合作   我们国家本着坚持开放发展、着力实现合作共赢,提出了六个方面任务。   一要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在引进来方面,适应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着力提高引资的质量,注重吸收国际投资搭载的技术创新能力、先进管理经验以及高素质人才。在走出去方面,适应我国对外开放从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投资大国以及市场、能源资源、投资“三头”对外深度融合的新局面,支持我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推进双向开放,要求促进国内国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   支持沿海地区全面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培育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和经济区,比如上海自贸区和福州的平潭综合实验区,提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二要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完善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全面实施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要求改变过去依靠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的做法,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为外资企业提供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市场环境,实现各类企业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推进公平开放,表明中国利用外资的政策不会变,对外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的保护不会变,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服务的方向不会变,必将进一步增强外资企业长期在华发展的信心。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序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   三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要秉持亲诚惠容,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同有关国家和地区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打造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全面开放新格局。   四要深化内地和港澳、大陆和台湾地区合作发展。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推进民主、促进和谐,以互利共赢方式深化两岸经济合作,让更多台湾普通民众、青少年和中小企业受益。   五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完善,积极引导全球经济议程,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平等公正、合作共赢的方向发展,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六要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主动参与二○三○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按照这样的部署奋战“十三五”,我们就能以开放发展实现合作共赢,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相关文章

  • 坚持开放发展·杭州日报
  • 坚持开放发展 殷爱成 2015-12-14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 核心提示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开放"列入五大发展新理念,重申了"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的坚定决心,释放出" ...查看


  • 合作开放互利共赢
  • (2010年4月15日,巴西利亚) 尊敬的卢拉总统, 各位同事: 很高兴在美丽的巴西利亚同大家再次相聚.首先,我对卢拉总统和巴西政府为会晤所作的周到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 去年6月,我们在叶卡捷琳堡会晤时,世界经济深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主要 ...查看


  • 十.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连载之十一 十.建立新型国际关系 --关于国际关系和我国外交战略 < 光明日报 >( 2014年07月15日 07 版) 我们的事业是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事业.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 ...查看


  • 共建一带一路 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一带一路论坛)
  •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以下简称高峰论坛)期间发表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回顾了4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提出了建 ...查看


  • 人民日报社论十八届五中全会系列评论
  • 人民日报评论员评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纲领 ---- 一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 一个国家的发展蓝图,总会在历史的重要时刻显示出重大意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之际,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的& ...查看


  • 毛概重要知识点
  • 毛概重要知识点 一. 1. 1适应了我国发展的现实需要: 2顺应了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3是为解决面临的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4问题意识和人民情怀,是 2. 1是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实践新成果: 2是对党治国理政经验的科学 ...查看


  • 图解十八大报告
  • 图解十八大报告 [编者按]:在党的十八大开幕式上,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党的十八大报告旗帜鲜明.思想深刻.求真务实.部署全面,提出一 ...查看


  • 坚持和平发展 实现合作共赢
  • --在"二十一世纪论坛"二〇一〇年会议开幕式上的演讲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 贾庆林 (二〇一〇年九月七日) < 人民日报 >( 2010年09月08日   03 版)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查看


  • 领导人历年新年贺词
  • 2000 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2000年到来的钟声,就要鸣响在我们这个星球的寥廓上空.人类文明的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世纪,开启一个新千年.今夜,在世界的东方与西方.南方与北方,各国人民无分民族.无分信仰,都在为这一历史时刻的来 ...查看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