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抄报内容:各国首颗人造卫星

  各国首颗人造卫星

  苏联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苏联发射成功。这个卫星在离地面900公里的高空运行;它每转一整周的时间是1小时35分钟,它的运行轨道和赤道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倾斜角是65度。它是一个球形体,直径58公分,重83.6公斤。内装两部不断放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报机。其频率分别为20.005和40.002兆赫(波长分别为15和7.5公尺左右)。信号采用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

  美国

  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该卫星重8.22千克,锥顶圆柱形,高203.2厘米,直径15.2厘米,沿近地点360.4公里、远地点2531公里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33.34°,运行周期114.8分钟。发射“探险者’-1号的运载火箭是“丘辟特”℃四级运载火箭。

  法国

  法国于1965年11月26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1(A-l)号人造卫星。该行星重约42千克,运行周期108.61分钟,近地点526.24公里、远地点1808.85公里的椭圆轨道运行,轨道倾角34.24°。发射A-1卫星的运载火箭为“钻石”tA号三级火箭,其全长18.7米,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18吨。

  日本

  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该星重约9.4公斤,轨道倾角31.07°,近地点339公里,远地点5138公里,运行周期144.2分钟。发射“大隅”号卫星的运载火箭为“兰达”-45四级固体火箭,火箭全长16.5米,直径0.74米,起飞重量9.4吨。第一级由主发动机和两个助推器组成,推力分别为37吨和26吨;第二级推力为11.8吨;第三、四级推力分别为6.5吨和1吨。

  中国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该卫星直径约1米,重约173千克,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68.5度,绕地球一周(运行周期)114分钟。卫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的远载火箭为“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火箭全长29,45米,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发射推力112吨。“东方红”1号的发射,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各国首颗人造卫星

  苏联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地球卫星由前苏联发射成功。这个卫星在离地面900公里的高空运行;它每转一整周的时间是1小时35分钟,它的运行轨道和赤道平面之间所形成的倾斜角是65度。它是一个球形体,直径58公分,重83.6公斤。内装两部不断放射无线电信号的无线电发报机。其频率分别为20.005和40.002兆赫(波长分别为15和7.5公尺左右)。信号采用电报讯号的形式,每个信号持续时间约0.3秒。间歇时间与此相同。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揭开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序幕,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研制和发射卫星的热情。

  美国

  美国于1958年1月3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探险者”-1号人造卫星。该卫星重8.22千克,锥顶圆柱形,高203.2厘米,直径15.2厘米,沿近地点360.4公里、远地点2531公里的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轨道倾角33.34°,运行周期114.8分钟。发射“探险者’-1号的运载火箭是“丘辟特”℃四级运载火箭。

  法国

  法国于1965年11月26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试验卫星”-1(A-l)号人造卫星。该行星重约42千克,运行周期108.61分钟,近地点526.24公里、远地点1808.85公里的椭圆轨道运行,轨道倾角34.24°。发射A-1卫星的运载火箭为“钻石”tA号三级火箭,其全长18.7米,直径1.4米,起飞重量约18吨。

  日本

  日本于1970年2月11日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号。该星重约9.4公斤,轨道倾角31.07°,近地点339公里,远地点5138公里,运行周期144.2分钟。发射“大隅”号卫星的运载火箭为“兰达”-45四级固体火箭,火箭全长16.5米,直径0.74米,起飞重量9.4吨。第一级由主发动机和两个助推器组成,推力分别为37吨和26吨;第二级推力为11.8吨;第三、四级推力分别为6.5吨和1吨。

  中国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该卫星直径约1米,重约173千克,运行轨道距地球最近点439公里,最远点2384公里,轨道平面和地球赤道平面的夹角 68.5度,绕地球一周(运行周期)114分钟。卫星用20009兆周的频率,播送《东方红》乐曲。发射“东方红”1号卫星的远载火箭为“长征”1号三级运载火箭,火箭全长29,45米,直径2.25米,起飞重量81.6吨,发射推力112吨。“东方红”1号的发射,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它是中国的科学之星,是中国工人阶级、解放军、知识分子共同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


相关文章

  • 科技手抄报:现代科技
  • 现代科技: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的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几乎后悔我出生得过早,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高科技就像沟通现实与未来的使者,引导人们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走向的具有活力的新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代科技 ...查看


  • 科技手抄报内容:卫星
  • 卫星是环绕一颗行星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不过,如果两个天体质量相当,它们所形成的系统一般称为双行星系统,而不是一颗行星和一颗天然卫星.通常,两个天体的质量中心都处于行星之内.因此,有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与冥卫一应该归类为双行星,但20 ...查看


  • 科技手抄报内容:人造地球卫星
  • 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沿着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宇宙飞行器.卫星的外貌千姿百态,有球形.多面形.圆柱形.棱柱形,还有像哑铃.皇冠.蝴蝶和大鹏等形状的. 人造地球卫星用途广.种类繁多,有 ...查看


  • 科技手抄报内容: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主要承担运载火箭.卫星.飞船等各种航天器的发射试验任务,是中国建设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发射场,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和战略战术武器试验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以其居于世界前列的发射成功率而蜚声中 ...查看


  • 科技手抄报:两弹元勋邓稼先
  •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邓稼先就是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 ...查看


  • 奥运会手抄报:奥运会的创新
  • 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 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的总导演,为曾经参与三届奥运会开幕式创作的澳大利亚人里克·伯奇.以往奥运会的文艺表演者大多局限于本国,而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中,伯奇别出心裁地推出了20个国家2000名音乐家的行进间集体演奏.开幕 ...查看


  • 科技手抄报:卫星
  • 卫星是环绕一颗行星按闭合轨道做周期性运行的天体.不过,如果两个天体质量相当,它们所形成的系统一般称为双行星系统,而不是一颗行星和一颗天然卫星.通常,两个天体的质量中心都处于行星之内.因此,有天文学家认为冥王星与冥卫一应该归类为双行星,但20 ...查看


  • 六年级品社第一.二单元
  • 第一单元 我们爱和平 第1课 不平静的世界 1.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2.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常会伴随着(不和谐)的音符,各种(战争).(冲突)时有发生.战争与和平问题关系着人类的生存和命运,和平稳定.和谐发展是人类进步 ...查看


  • 科技手抄报:人造地球卫星
  • 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沿着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宇宙飞行器.卫星的外貌千姿百态,有球形.多面形.圆柱形.棱柱形,还有像哑铃.皇冠.蝴蝶和大鹏等形状的. 人造地球卫星用途广.种类繁多,有 ...查看


热门内容